锋与天气的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锋与天气》教案

《锋与天气》教案

《锋与天气》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锋面的类型2.让学生了解不同锋面对天气的影响重点难点冷锋和暖锋的区别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最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经常出现等压线图的判读的考题,其中经常涉及锋面与天气的相关内容。

比如:试题经常这样设问:某地在锋面过境前后的天气变化。

【探究新课】1.锋面特征(1)锋面自地面向高空冷气团一侧倾斜,其上侧一定是暖气团。

(2)锋面两侧空气的温度、湿度、气压差异很大。

(3)锋面附近天气变化剧烈。

2.冷锋、暖锋、准静止锋与天气(1)冷锋(2)暖锋(3)准静止锋难点突破——冷锋与暖锋的判断(1)根据锋的符号来判断若天气形势图中出现符号,则表示冷锋,且有三角锯齿的一侧是锋前,也是锋的移动方向;若出现符号,则表示暖锋,且有半圆形的一侧是锋前,也是锋的移动方向。

(2)根据冷、暖气团运动方向来判断若冷气团的运动只有向暖气团一个方向,说明冷气团势力强,应为冷锋;若冷气团遇到暖气团时有回转运动,则说明暖气团势力强,为暖锋。

(3)根据锋面坡度来判断冷气团运动速度快,冷气团势力强大时,形成的冷锋锋面坡度较大;而暖气团运动速度慢,暖气团势力强大时,形成的暖锋锋面坡度较小。

(4)根据雨区范围及位置来判断不论冷锋还是暖锋,降水都主要在冷气团控制范围内。

(5)根据气温、气压的变化来判断规律总结:①判断“锋前”“锋后”的方法“锋前”、“锋后”是根据锋面移动方向即主动前进气团的移动方向来决定的,以锋线为界,在锋面移动方向上,锋线前方为锋前,锋线后方为锋后。

如下图:②确定锋面雨带的位置,关键是理解好“锋前”和“锋后”中的“前”和“后”的含义。

“前”“后”既相对于锋面移动的方向而言,也相对于锋线(锋面与地面的交线)而言。

2. 知识拓展——我国东部锋面雨带的推移(1)锋面类型北进过程主要是暖锋。

南退过程主要是冷锋。

6月江淮流域主要是准静止锋。

(2)正常年份推移规律5月:南部沿海进入雨季。

6月:长江中下游形成梅雨。

人教版必修一2.3《常见天气系统锋与天气》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必修一2.3《常见天气系统锋与天气》优秀教学案例
4.结合课堂讲解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提高其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关爱环境、关注天气变化的意识,使其能够自觉地参与到保护环境的行动中来。
2.通过对锋面天气系统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界的神奇与美丽,增强其对地理学科的热爱。
3.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使其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面对挑战,勇于创新。
4.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提高其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际锋面天气案例,让学生亲身感受锋面天气的变化,从而激发学生对锋面天气系统的兴趣。
2.引导学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和气象学知识对锋面天气系统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测和调查,让学生亲身体验锋面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提高其实践能力。
人教版必修一2.3《常见天气系统锋与天气》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必修一2.3《常见天气系统锋与天气》,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锋面的形成、特点及天气变化等基本知识。通过分析锋面系统与天气的关系,提高学生对天气现象的认识,培养其地理学科素养。
在实际教学中,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教师需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我设计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案例,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某地区近期出现的锋面天气现象,引导学生关注锋面天气系统的变化。
2.提出问题:“请大家观察这些锋面天气现象,你们认为什么是锋面?锋面天气系统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
3.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常见天气系统锋与天气。

锋与天气教学设计教学流程

锋与天气教学设计教学流程

锋与天气教学设计教学流程教学设计:锋与天气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锋及其类型和形成原因;2. 培养学生观察天气和分析天气变化的能力;3. 增强学生对天气预报和天气预测方法的理解。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关于天气预报的视频,引起学生对天气变化的思考,让学生了解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 概念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示意图和实物等,向学生介绍锋的概念,包括定义、分类和形成原因。

教师可使用简单的示意图,解释冷锋、暖锋、站锋和锋面等概念。

3. 案例分析(15分钟):教师呈现一些实际的天气数据和图表,让学生分析其中的锋线,并判断其类型(冷锋、暖锋还是站锋)。

学生可以利用气温、气压和天气变化等指标来判断。

4. 小组合作(1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城市,利用天气预报或者实际观测的数据,分析该城市的天气情况,并判断其中是否存在锋线。

小组成员可以互相讨论和交流,提出自己的观点和预测。

第二课时:1. 复习(5分钟):教师利用锋的分类图、示意图等让学生回顾前一课时中学习到的内容,强化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2. 锋与天气变化的关系(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锋与天气变化的关系,包括锋的移动、天气的变化和天气预报的意义。

教师可使用图表或者动画等生动的形式,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锋与天气变化的关系。

3. 观察实验(15分钟):教师给每个小组分发一份锋的观察表格,让学生观察实验中的天气变化,并记录下锋线的位置以及天气的变化情况。

学生可以通过观测云的形状、风向、气温等指标来判断锋线的位置。

4. 讨论和总结(20分钟):学生根据观察的结果和记录的数据,进行小组内的讨论,分析锋线对天气变化的影响,并给出自己的解释和预测。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展示他们的观察结果和讨论结论。

第三课时:1. 解析天气预报(15分钟):教师向学生讲解天气预报中常用的一些锋的图例和符号,让学生学会识别判断图表中的锋线,并预测锋线的移动方向和天气的变化。

《锋与天气》教学设计

《锋与天气》教学设计

《锋与天气》教学设计【课标要求】1、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系统的特点。

2、结合实例,说明锋面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运用图分析说明锋的形成。

2、学会识读简易天气图,能听懂天气预报。

过程与方法会运用简易天气图分析各地的天气系统及天气变化趋势。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用联系、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分析天气系统的运动状况及天气变化。

【学情分析】通过本章前两节学习,学生已掌握了空气运动的部分原理和气压带的知识,初步具备地理分析和推理能力。

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应注意选择教学手段。

【教学重难点】1、重点:锋的形成及其天气变化过程。

2、难点:我国天气实例。

【教法学法】1、教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2、学法:学案导学法、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天气预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天气预报中通常用哪些词语描述天气?”学生举手回答,总结如何描述天气。

(二)课前预习检测:自主探究一、气团:水平方向上_____、_____ 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_____的大范围空气。

单一气团控制下,天气_______。

自主探究二、锋:①锋面:冷暖气团的交界面;上面为___气团,下面为___气团;锋面向____气团一侧倾斜。

②锋线:____与____的相交的线。

③锋:锋面和锋线的统称。

④锋面附近常伴有一系列的____、______ 、______等天气。

⑤分类:按冷暖气团主次地位的不同,分为______ 、______ 和准静止锋。

(二)课中环节:合作探究一:冷锋与天气过境前:暖气团控制,气温较___,气压较___、天气___。

过境时:常出现______、_______、降温等天气现象。

过境后:冷气团控制,气温____,气压____,天气转晴。

冷锋天气实例:合作探究二:暖锋与天气过境前:________控制,气温较低,气压较高、天气晴朗。

过境时:__________________或雾。

常见天气系统锋与天气教学设计

常见天气系统锋与天气教学设计

常见天气系统锋与天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绘制示意图,识记气团和锋的概念及类型。

2.利用锋面示意图,根据冷气团移动方向、锋的符号或降水部位等差异判断锋的类型。

教学重点:迅速接受锋的概念,将知识点转化为常识。

教学难点:利用锋面示意图,根据移动方向和气团实力强弱判断锋的类型。

教学方法:讲授法新课导入:回顾大气的垂直分层,我们生活在对流层底部,我们知道对流层天气复杂多变,在日常的生活当中,经常会收听天气预报,天气预报中经常提到的阴、晴、风、雨、雪、气温、气压、湿度、云、雾、闪电、霜、雷、雹、霾等等天气现象,都与天气系统的活动有密切关系。

锋、气旋与反气旋是常见的天气系统。

我们这节课就研究锋与天气1.气团(1)概念: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比较均匀,垂直方向上物理性质也很相似的大范围空气。

气团≠空气,形成锋面的是气团不是空气。

气团的尺度:水平范围几百千米到数千千米,厚度几千米到十几千米。

(2)分类:①根据气团热力性质分:暖气团、冷气团冷气团——冷空气密度大、温度低、气压高(冷而重)暖气团——暖空气密度小、温度高、气压低(暖而轻)②根据气团的源地分:大陆气团(干暖/干冷)、海洋气团(暖而湿)注意:冷暖气团只是相对的说法,没有绝对的气温高低。

怎么描述某地的天气特征?阴、晴:冷、暖:风:气压.【思考】单一气团影响下的地区天气状况如何?受单一气团控制的地区,天气现象大致一样。

→多晴朗天气【思考】当冷暖气团相遇,会出现什么现象,对天气又有什么影响?当冷暖两种性质不同的气团接触时,它们之间会出现一个交界面→“锋面”→“天气变化”2.锋锋的结构:锋=锋面+锋线特征:锋面为狭窄而倾斜的过渡带,始终倾向冷气团一侧;暖气团锋面在上,冷气团锋面在下;锋面附近常伴有云、大风、降水等天气现象。

锋的类型①冷气团势力>暖气团,主动向暖气团进攻,形成冷锋。

②暖气团势力>冷气团,主动向冷气团进攻,形成暖锋。

③冷气团与暖气团势力相当,形成准静止锋。

锋与天气教学设计

锋与天气教学设计

锋与天气教学设计(完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复述气团的概念并描述气团特点
(2)知道锋面系统的分类依据,能根据简易锋面天气判断锋面类型
(3)可以分析冷暖锋过境前后的天气变化过程
(4)能够听懂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形式
2.过程与方法
(1)具备读图、用图、和搜集整理地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地理素养
(2)通过阅读锋面示意图,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地理问题能力;(3)通过锋面系统的分析,学会分析现实生活中与锋面有关的天气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不同的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2)认识地理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3)关注日常生活现象所蕴含的道理,激发探究科学的兴趣
(4)树立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服务社会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锋面系统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
教学难点: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
教学方法:多媒体展示、合作讨论、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中录制下来的视频。

让学生思考:天气是怎样预报出来的?由此导入“常见的天气系统”。

6)清明时节雨纷纷
7.探究学习
探究活动,想一想:昆明为什么四季如春?贵阳为什么天无三日晴?
8.学生活动:试做天气预报员
展示近期的天气预报的气象图,引导学生从图中分析接下来几天的当地的天气状况。

锋与天气教学设计

锋与天气教学设计

3.2常见天气系统—锋与天气
一、课标要求:
1、使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的特点。

2、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二、设计思路:
1、以生活经历为背景,“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回放“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预警”的天气预报导入,引出本节课学习主题:锋与天气。

动态展示不同锋面过境的天气过程,比照总结锋与天气的关系。

融生活谚语文学素材入课堂教学,加深理解,“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课堂富于生命魅力。

2、以课本为基础,补充江淮地区准静止锋、昆明地区准静止锋等多个案例整合教材,优化资源。

三、教学目标
理解冷暖气团的性质;理解锋面与天气状况;辨别并绘制冷暖锋系统;识读电视节目中常见简易天气图,分析不同地区天气系统及未来的天气变化。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锋面系统的形成及其造成的天气变化过程的描绘。

2、教学难点:锋面移动时的天气变化分析。

五、教学过程
锋与天气
冷锋天气
冷气团
气团锋暖锋天气
暖气团
准静止锋。

锋与天气教学设计范文

锋与天气教学设计范文

锋与天气教学设计范文锋与天气教学设计范文一教材分析本节是在学习了大气的运动的基础上,从生活的实际出发,介绍影响到我国天气变化的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

锋与天气是常见的天气现象之一,阐述天气现象形成原因,为第四节气象灾害如台风寒潮等提供了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是锋面的形成原理2难点是锋面分类及过境前中后的天气变化三课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锋面系统的分类、形成原理。

(2)了解冷锋与暖锋的区别,掌握锋面过境前、过境时与过境后的天气变化2.过程与方法目标从本地的雨引入,探讨雨的形成原因,培养学生关注本地天气现象及其成因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善于观察的好习惯,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四学情分析高一学生思维活跃,已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分析能力及表达能力。

加之收听天气预报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了解天气的主要途径,他们也有了一些对天气现象的初步的生活经验。

同时,他们对于天气的成因很感兴趣,有较强的求知欲。

对天气系统有了感性认识,但理性认识还比较弱,这节课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能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五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2)讨论法(3)探究性学习法六教学设计我们都是土生土长的安阳人,安阳是我们朝夕相伴的家乡,每个人心中一定有很浓厚的乡土情结,那你最喜欢咱安阳的什么呢?(师生互动)我就偏爱安阳的雨!跟我一起,坐在窗前,品品雨,一年四季,春天的雨,和风细雨,润物无声,可却潜藏巨大的能量,唤醒了沉睡的大地,几夜间,把大地装扮得绿意盎然,万紫千红。

夏天的雨,任性,泼辣,刚烈。

秋天的雨,安静,沉稳了些,冬天,银装素裹,冬雪皑皑。

安阳的雨,科学数据表明,夏季占了64%,秋季19%,夏秋占了83%。

夏秋多,冬春少,那雨是下多了好还是少了好?(师生互动)如果我们能知道雨的成因,准确预报,就会使我们的'生活更主动,从容,合理安排出行,提前预防和防范,将损失降到最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
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①了解冷暖气团的性质
②理解锋面与天气状况
③识别常见天气系统
2.能力目标:①辨别并绘制冷暖锋系统
②识读电视节目中常见简易天气图,分析不同地区天气系统及未来的天气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从生活实际需要出发,学习、识别常见的天气系统,提高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树立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1.掌握常见天气系统的特点;2.简易天气图的阅读。

教学难点:理解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设备:多媒体、课件、视频
【导课】播放天气预报,让学生注意观察几个关键词引出冷暖气团,天气无时无刻的在变化着,这节课学习开始影响天气变化的常见天气系统。

【讲授新课】自主探究并小组讨论(请同学们带着问题仔细阅读课文)
1.什么叫气团、锋、锋面、锋线?
2.什么是冷锋和暖锋?它们的特点有什么不同?它们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状况有什么不同?列表对比
3.什么准静止锋?准静止锋对天气的影响是什么?
1.气团是指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依据性质可做分类:暖气团:其温度比经过地气温高,(性质:暖而轻、气温高、气压低、密度小)。

冷气团:其温度比经过地气温低(性质:冷而重、气温低、气压高、密度大).
注意:只受单一气团控制时,气团内部物理属性稳定,天气多晴朗为主
【过度】冷暖气团交汇形成锋面,由于锋面两侧的温度、气压、湿度不同,导致锋面初大气不稳定,锋面附近多大风、阴雨等天气
2.在锋面移动过程中,根据冷暖气团所占的主次地位的不同,可将锋分为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等类型(flash演示并列表让学生对比完成特点分析)
【思考】“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时节的毛毛雨是冷风还是暖风造成的?(准静止锋)
当冷暖气团的势力相当,锋面移动很慢或长时间在一地徘徊,这种锋面称准静止锋。

在它的控制下,常造成该地长时间的阴雨天气。

(1)每年6月中旬至7月上旬,南方暖湿气流与北方冷空气在江淮地区对峙,这就是江淮准静止锋。

在它的影响下,造成江淮地区长达20日的梅雨天气。

(黄梅时节家家雨)(2)冬季,吹到云贵高原的东北季风受到该地西高东低的地形阻挡,与西南暖流相遇于东
经104度左右地区。

形成昆明准静止锋,受它影响,贵州高原冬雨连绵。

(天无三日晴)
【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常见的锋面系统——冷锋、暖锋与准静止锋,了解了这些系统所带来的不同天气的变化。

【作业】请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解释民间俗语“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

【板书设计】
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
一锋与天气
1.气团、锋、锋线、锋面的概念
2.气团的分类及概念(冷气团、暖气团)
3.锋的分类及特点(列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