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关系的突破

合集下载

中国外交关系的突破

中国外交关系的突破

2.旋风之旅--- 基辛格秘密访华
宣读公告只用了三分半钟,但却成了 本世纪最出人意料的外交新闻之一。
3.破冰之旅—尼克松访华
“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 “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 了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来 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 和我握手。22年没交往了 代开始了。” 呵!” ———周恩来 ——《尼克松回忆录》
3(吉林省2009届高考压轴卷新课标试题) 有人将新中国半个多世纪的外交政策分为 “革命外交——发展外交——和谐外交” 三个阶段。下列新中国的外交举措中,属 于“和谐”外交的是 A.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B.中美“乒乓外交” C.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D.胡锦涛为出席北京奥运会的贵宾举 行欢迎宴会
2(2009年5月苏、锡、常、镇四市调查 (二))一位学者认为:“从一定意义上可以 说,如果没有中国同美国的关系正常化, 也就没有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外 开放’政策以及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蓬勃 发展。”其含义是指中美关系正常化 A.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 环境 B.标志着美国对中国的封锁政策彻底 失败 C.促使许多国家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D.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考点: 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背景、 经过及其意义;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中 日建交及其影响,中美、中日关系改善的 原因
60年代外交险境
中美关系: 中苏关系:
美国继续敌视中国 由友好合作到严重恶化
70年代的外交突破
1.突破之一-------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
2.突破之二-------中美关系正常化(关键)
意义
★ 对世界:对亚洲和世界的和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 对中日两国: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 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历史新篇章。 对中国: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良好的周 边环境。 对日本:是日本从经济大国到政治大国的重 要一步,有利于日本国际政治地位的提高。

必修一专题五2外交的突破(复习)

必修一专题五2外交的突破(复习)

(1)试探之旅------“乒乓外交”
打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
1971年,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
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美国运动员科恩误
上了中国队班车,庄则栋主动上前向科 恩打招呼,并且赠送了礼物。在中美关系 尚未恢复的年代,这样的举动很快成为世 界瞩目的焦点 . 毛泽东和周恩来得知庄则栋和美国队员交 往的事后十分重视,当即拍板,邀请美国 乒乓球队访华,由此开始了“小球推动大 球”的“乒乓外交 ”.
分享:跨洋握手——“开始正常”!
(4)中美正式建交
1978年12月16日发表《中美建交公报》 邓小平代表了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宣布1979年1月1日起,中美正式建立外交 关系。
“我们预备与北京建立对话,我们不能接受其 意识形的观点,或者共产主义中国必然施霸权 的理念,但是我们也不希望对中国施加一种国 际立场,否定了它的合法国家利益。”这话出 现在1970年美国总统外交政策咨文中,反映了 美国 A.强调两国意识形态的差异 B.仍然阻止中国回到联合国 C.愿意与中国改善外交关系 D.采取遏制中国的外交政策
70年代外交成就
一大突破
三大成就
思考:他为何开怀大笑?
会媒 洒 大体 而 外 厦描 豪 交 的述 放 部 玻为 的 副 璃: 大 部 !“ 笑 长 ”震 , 乔 碎被冠 了西华 议方潇
五、2 外交关系的突破
1、新中国成立时为何不能立刻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1971年中国为何能够重返联 合国?
探究:重返联合国的原因透析?
第 一 颗 原 子 弹
我 国 第 一 颗 氢 弹 南 京 长 江 大 桥
东 方 红 一 号
材料三: 20世纪60年代后期,世界战略格 局发生重大变化,苏联军事力量、综合 国力迅速增长;长期的越南战争导致美 国经济衰退;西欧和日本的崛起。

外交关系的突破

外交关系的突破

二、外交关系的突破【课程标准】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原因、意义,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背景、经过及影响。

2、通过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探讨这一事件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3、通过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及中美建交的曲折历程,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中美关系解冻、中国重返联合国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回顾与复习新中国成立初期奉行怎样的外交方针?在这一方针的指引下,取得哪些成就?二、新课讲授(一)明确外交关系的突破是哪三大突破(突破之一------中国重返联合国,突破之二------中美关系的解冻【关键】、突破之三------中日邦交正常化)(二)重返联合国1、背景:由于美国阻挠,新中国在联合国席位一直被台湾所占。

2、展示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前的经济力量图,让学生明确,中国能在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最主要的是自身经济力量的增长。

3、学生自由阅读书本两分钟,分别找出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原因(三点)、时间(1971年26届联大)以及意义(三点)(三)中美关系解冻1、中美关系解冻的原因:①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使中国成为国际事务中一支重要的力量,它同时宣告了美国“遏止和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

②美国一方面急于改变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地位,迫切需要找一个不依附于苏联的大国,而中国正好符合其要求。

另外,美急于从越南战争中脱身,也需要中国在此问题上的支持。

③60年代末,中苏关系恶化,如珍宝岛事件,苏联陈兵中苏、中蒙边境,给中国带来威胁。

中国迫切想借美国的力量来缓解苏联方面的压力,中国的外交政策由此而发生了改变,另外中国在台湾问题上也有求于美国,这样基于共同的战略利益的需要,中美关系发生变化是不可避免的了。

专题五__第二课__外交关系的突破

专题五__第二课__外交关系的突破

专题五第二课外交关系的突破设计者审稿人:高一历史组1课时班级第小组号姓名【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简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及意义。

2、列举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重大成就。

3、理解中美关系改善的背景,掌握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基本步骤,探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历史影响。

4、探讨中美关系与中日建交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语言表达能力、结合现实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合作学习基本史实,编制历史大事年表,共同构建知识体系,能总体把握知识结构并学习如何构建知识结构;3、通过课前的预习和准备,进一步掌握收集资料并进行有效选择、利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新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自豪;体会“中国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国”的道理;形成“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国际关系意识;2、培养爱党爱国的情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重点: 中美关系的改善难点: 中美关系改善的影响【自主学习】(课前知识梳理)一、重返联合国1、背景:(1)广大、和发展中国家取得独立并日益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2)孤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策逐渐破产。

(3)新中国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要求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的合法地位。

2、实现:年7月25日,第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的选票,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提案。

3、意义:是新中国的重大胜利,中国从此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中美关系解冻1、原因:(1)美国方面:①长期实行“”中国政策的失败②在与争霸中处于受势地位③自身经济实力下降,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相对下降④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2)中国方面:①地位日益提高②与关系恶化,对中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③中美关系的改善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

2、过程:(1)乒乓外交:1971.4 中国乒乓球队邀请访华,史称“”,打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

(2)基辛格访华:1971、7,美国总统国家安全助理秘密访华,宣布美国总统将访华。

外交关系的突破

外交关系的突破

打开了中美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
周恩来总理接见美国乒乓球代表团
中美两国同时发表公告,宣布美国总统尼克松 将访问中国,以谋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宣读公告 只用了三分半钟,但却成了20世纪最出人意料的外 交新闻之一。
1972年2月21日,北京机场,周恩来迎接到访 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实现了历史性的握手。
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会见毛泽东主席
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基辛格秘密访华 尼克松总统访华
《中美联合公报》
以民促官打开中美两国交往的
中美关系重大突破, 正常化开始 为建交提供法律基础 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中美发表建交公报 中美正式建交
1、原因
三、中日邦交改善
① 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中日建交(直接原因) ② 日本对华友好政党和团体的积极推动 ③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采取了推进中日邦交正常化的 方针
D
4、(2010上海单科) 1949年后,中国积极主动融入世界。将下 列重大外交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重返联合国 ②中美关系正常化 ③参加万隆会议 ④加入世贸组织 A.③①②④ B. ③②①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①③④
历史的瞬间 永恒的记忆——重返联合国
历史照片《乔冠华在26届联合国大 会上》,时间是1971年11月15日上 午10点。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潇洒 而豪放的大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 “极富感染力”、“震碎了议会大 厦的玻璃!”
为什么乔冠华部长会如此爽朗自信地 开怀大笑?
1964年原子弹爆炸 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
C.1937—1945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D.二战后,追随美国敌视、遏制中国。
日本:我国一衣带
水的邻邦
中日关系正常化
1972年9月,毛泽东会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

高中历史必修一外交的突破

高中历史必修一外交的突破

1.畅想中美关系的发展以及中美关系 对当今国际关系的影响? 2、根据当今中日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分析未来中日关系的发展趋势。
“刀光剑影下”远行中国------中日关系重焕生机 “在动荡的世界形势下,应该加速实现同中华人 民共和国的邦交正常化强有力地开展和平外交。” ——田中角荣 1.田中首相此行的目的是什么?
黑格(Alexander Haig)跟周恩来讲, “美国方面关心中国的生存能力, 所以我们双方有共同点,可以共 同对付苏联。”
材料一 改善中国与美国的关系,是70年代中美两国的 共同要求.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政府在实行二十 多年“遏止和孤立”中国的政策之后,再也不能不承认中 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和在国际事务中的巨大作用。……美 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以及美国在与苏联争霸中所处的 守势地位,都使美国不得不考虑改善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关系。
1、你如何展望中美关系的未来? 2、如何理解中日关系上历史与希望 的并存?
中美关系越来 越具有全球意 义
2005年11月20 日,国家主席胡 锦涛与来华访问 的美国总统布什 在北京人民大会 堂举行会谈后共 同会见记者。这 是两国元首在会 见记者后握手。
曾经在任期内访问过中国的美国总统
尼克松1972
1971.10.25.二十六届联大以76票赞成、35票反 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这就是联大2758号决议, 公正彻底地解决了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 。
4、1971年中国为什么能够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材料一:“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 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
福特1975
里根1984
老布什1989 克林顿1998 小布什2002

高中历史: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的突破性成就主要

高中历史: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的突破性成就主要

高中历史: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的突破性成就主要(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1年326届联大
原因:①第三世界的崛起和对新中国的支持②美国孤立新中国政策破产③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P90
原因:美国方面——①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美国“遏制和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改善两国关系符合两国利益。

②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
中国方面——①苏联陈兵中国边境,对中国安全构成主要威胁的共同利益②有利于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经过:①1971年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打开交往大门②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③1972年尼克松访华,发表上海《中美联合公报》,开始走向正常化④1978年中美建交的《联合公报》发表,1979年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意义: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关系取得突破的关键
①带动了众多尤其西方国家与中国关系的改善(如中日邦交正常化),我国迎来新的建交高潮,为1978年以后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②促进了世界局势的缓和和变化
(3)中日邦交实现正常化 P91
原因:①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②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日本舆论强烈要求
③日本对华友好的政党、社团和人士的推动
经过:①1972年9月,田中角荣访华,中日签《中日联合声明》②1972年,日本与台湾“断交”③1973年初,中日互派大使,签协定意义:①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②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新篇章,推动了两国关系的发展③有利于亚洲与世界的和平。

5.2《外交关系的突破》教学设计

5.2《外交关系的突破》教学设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程目标】
【教学目标】
1、简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基 本史实,认识外交关系的处理以国家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2、探讨事件的历史及现实意义,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 力。
3、明确中美关系、中日关系正常化符合中美、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和 共同愿望。
4、 通过了解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及中美建交的曲折历程,培养积极进 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生:……
教师总结:中国政府长期斗争;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许多国家 的支持(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三)意义
师: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有着怎样的意义?
生:……
教师总结:美国孤立政策破产,中国外交重大胜利;发挥更大作用,国际 地位进一步提高;增强第三世界力量。那么,这之后中国还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
外交关系的突破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学习了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及其影响,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2、通过本期以来的学习,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探究与合作学习能力。
3、通过预习要求,学生对本课重要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并有着浓厚的兴趣。
【教材定位】
本节主要围绕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解冻、中日邦交正常化三方面展开。 其中,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解冻的过程、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背景、概况及 影响在教材中均有表述。学生需分析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 交正常化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本节内容在专题教学中具有承上启下地 位,既是对建国初期外交政策延续性的学习, 也为新时期改革开放外交政策与成 就的讲述铺定基础。
【重点难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外交关系的突破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简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及意义。

2、理解中美关系改善的背景,掌握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基本步骤,探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历史影响。

3、了解中日建交的背景,理解它与中美关系改善之间的相互关系。

4、探讨中美关系与中日建交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中国重返联合国难点:中美关系解冻及其影响三、教学过程重返联合国1、原因:①20世纪70年代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力量壮大,以及对中国的大力支持。

②中国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③随着美国霸权地位衰落和中国实力的增强,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2、经过: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了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驱逐台湾‘的提案,宣布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3、意义:①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它从法律意义上说明世界已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中国唯一合法代表。

有利于中国同更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②意味着美国长期以来对华敌视政策的破产。

也使美国不得不正视同中国的关系。

③从此,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事事国之一,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标志着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中美关系解冻1、中美关系解冻原因:①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使中国成为国际事务中一支重要的力量,它同时宣告了美国“遏止和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

②美国一方面急于改变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地位,迫切需要找一个不依附于苏联的大国,而中国正好符合其要求。

③60年代末,中苏关系恶化,给中国带来威胁。

中国迫切想借美国的力量来缓解苏联方面的压力,2、中美关系缓和的过程:①1971年:“乒乓外交”,打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

②1972年尼克松访华,双方与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两国结束了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③1978年12月,中美两国发表《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美国再次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惟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④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从此实现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3、意义:①结束了长期的对话,开始了两国关系的新阶段。

②提高了两国的战略地位,改变了国际战略格局,对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重大的意义。

③有利于两国的经济、贸易、科技、文化、金融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发展。

⑤尼克松访华,促使西方国家同中国建交,形成中国外交史上第三次建交高潮。

史料链接:正如我在过去三年多次指出的那样,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七亿五千万人民的参加,是不可能有稳定和持久的和平的。

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

我将进行一次我深深希望成为谋求和平的旅行——不仅谋求我们这一代的和平,而且谋求我们在其中共同生活的这个地球上的将来世世代代的和平。

我谋求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新的关系的行动不会以牺牲我们的老朋友的利益为代价,这个行动不是针对任何其他国家的。

——尼克松在电台广播《公告》时的讲话(1971年7月15日)读史感悟(1)你认为尼克松当时的讲话对中美关系将产生什么影响?试分析其原因。

(2)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标志是什么?(3)你怎样看待中美关系的发展?中日邦交正常化1、原因:①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

②日本许多对华友好政党、社团和人士的推动2、概况:①1972年9月,田中角荣首相访华,双方签署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日本对过去战争给中国带来的重大损失表示反省,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随后,日本同台湾当局断绝了“外交关系”。

②1973年初,中日两国互设大使馆,并陆续签订贸易、航空、海运、渔业和科技文化等一系列协定。

使这些方面的交往得到很快的发展。

3、意义:中日建交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历史新篇章,这对于两国关系的发展和亚洲与世界的和平都是有重要的意义。

探索研究:决定一个国家外交的因素有哪些?四、能力测试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主要是得到了哪种国际力量的支持()A、苏联B、美国C、第三世界D、苏联以外的其他社会主义国家2、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中日建交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③中美建交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②①D、①③②3、下列哪项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条件()A、进入20世纪70年代,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B、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C、越来越多的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4、现在中国运动员正加紧进行训练,以迎接奥运会的到来。

在这些运动队中,曾经对中美关系的改善起到重要作用的是()A、体操队B、篮球队C、羽毛球队D、乒乓球队5、尼克松总统改善中美关系的根本目的是()A、放弃同中国的对抗B、联合中国对付苏联C、争取中国对美国在联合国中的支持D、维护美国的根本利益6、美国首次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只有一个中国原则是在()A、1971年联合国第26届联大B、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C、1978年《中美建交公报》D、1982年《中美上海公报》7、尼克松总统第一次访问中国是在()A、1970年B、1971年C、1972年D、1974年8、以下有关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关系迈向正常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表现B、与苏美争霸的发展态度有关C、是中美两国共同努力的结果D、消除了两国关系的障碍9、1972年,访问中国并签订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协定的日本首相是()A、桥本龙太郎B、田中角荣C、中曾根康弘D、森喜朗10、从中美关系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可以看出,在制定国家外交政策时()A、没有必要区分朋友与敌人B、认清谁是朋友、谁是敌人是极为困难的C、确定敌友关系是首要原则D、应该始终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双方声明,中美两国……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第一方都反对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

……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美国对这一立场没有提出异议。

——1972年2月《中美联合公报》材料二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惟一的合法政府。

……(中美双方一致同意)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以及世界上任何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

——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联合公报》材料三两国政府重申上海公报和建交公报中双方一致同意的各项原则。

——1982年8月《中美联合公报》材料四美国决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是基于台湾前途将通过和平方式决定这样的期望……向台湾提供防御性武器。

……总统或美国政府的任何机构同台湾进行的计划、交易和其他往来,……通过美国在台湾协会……运输和进行。

——1979年4月卡特签署的《与台湾关系法》请回答:⑴据材料一、二,第二个公报比第一个公报的内容上有何重要发展?两个公报的意义何在?⑵据材料一、二、三,美国两届政府对华政策的基本立场是否一致?⑶据材料三,说明这三个公报对发展中美两国关系的作用。

⑷我们为什么坚决反对美国的《与台湾关系法》?该法对中美关系的发展意味着什么?三、问答:12、中国是怎样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有什么历史意义?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5 CBDDD 6——10 BCDBD二、非选择题11、⑴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由不应谋求霸权发展到不应在世界上任何地区谋求霸权。

意义:两个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间的敌对关系结束,开始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新阶段;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是一个有力的约束。

⑵是一致的。

⑶提供了双方确认的原则基础。

⑷《与台湾关系法》严重违背了《中美联合公报》的原则,粗暴地干涉了中国内政;该法是美国单方面制定的国内法,对中国没有约束力,而《中美联合公报》是以国际关系和两国关系准则为依据的。

该法给中美关系的正常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意味着中美关系的发展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三、问答:12、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美国的阻挠,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一直被台湾的国民党集团所占据。

进入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广大发展中国家取得独立并在国际事务中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同时,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美国已无力阻挡。

1971年,美国提出“双重代表权”方案,即同意北京和台北都拥有席位。

中国断然拒绝。

中国对台湾问题一贯奉行绝不妥协的政策:坚持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坚持凡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必须与台湾国民党集团断绝外交关系;坚决不参加任何出现“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场面的国际会议和国际组织。

1971年10月,联合国第26届大会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并将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的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历史意义: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突出说明长期以来美国实行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也更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