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题及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题及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题及答案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朝服.衣冠(2)孰.视之(3)皆以.美于徐公(4)期年..之后2、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谓其.妻曰/亦不详其.姓字B、齐国之.美丽者也/吾妻之.美我者C、窥镜而.自视/学而.不思则罔D、欲有求于.我也/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4、请选出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B、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C、今齐之地方/千里D、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期年..(满一年)之后B、闻.(使……听到)寡人之耳者C、宫妇左右莫不私.(偏爱)王D、吾妻之美.(漂亮)我者,私我也。
6、“群臣吏民”进谏的三种方式依次是什么?请用文段中的词语回答。
7、文中,邹忌的可贵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用自己的语言概括)8、齐国“战胜于朝廷”达到“大治”的原因是什么?9、下列对文意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从中悟出道理。
B、齐威王胸怀宽广,能虚心纳谏,身体力行,从而使齐国内政修明,吸引各诸侯国前来朝见。
C、邹忌运用设喻的方式劝谏齐王,主要是为了铲除齐王身边的小人,从而达到广开言路、民富国强的目的。
D、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启示我们说话要达到最佳效果,就要注意对象,用语委婉,还要对方可接受的方式。
10、邹忌见了徐公后,又“窥镜而自视”“暮寝而思之”的行为反映了邹忌怎样的性格特点?11、结合全文,分析齐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2、结合实际,谈谈邹忌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何启示。
13、邹忌进谏齐王,《出师表》中诸葛亮进谏后主刘禅,他们采用的方式有什么不同?这对我们与人交往有何启示?14、本文题目为“邹忌讽齐王纳谏”,其中的“讽”是题眼。
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题及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训练一、基础知识。
1、给下面加横线的字注音。
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皆朝()于齐期()年时时而间()进窥()镜2、对“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讽”理解正确的是()A.从反面讽刺 B.含蓄地嘲讽 C.从正面说服 D.委婉地规劝3、对下列加黑字注音和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朝服衣冠朝:fú穿戴B.时时而间进间:jiàn间或、偶然C.能谤讥于市朝谤:bàng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D.期年之后期:jī不到一周(年)4、下列对邹忌的赞美,语气由轻到重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②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③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A.②③① B.①②③ C.②①③ D.②③①5、词类活用。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名词用作______语,“_________”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____________用法,“美我”即“_____________”)③臣之妻私我。
(私:名词用作_____词,“_________”)④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闻:________用法,__________________)6、翻译。
(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2)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3)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4)虽欲言,无可进者(5)此所谓战胜于朝庭(6)王之蔽甚矣7、与选段内容和写法不符的一项是()A. 邹忌欲言劝谏大事,但却从家庭琐事谈起,这样做的目的是要从心理人情相通的角度,最终达到进谏成功的效果。
B. 齐王决定纳谏,谏分三种,赏分三种,不到一年,即想进言,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C. 邹忌运用类比推理,由私臣、畏臣、求臣而被蒙蔽,推知私王、畏王、求王而王亦受蒙蔽,国事、家事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了。
D.由于齐威王能虚心纳谏,所以齐国不战而胜,燕、赵、韩、魏都纷纷主动前往齐国拜见齐王。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王之蔽甚矣”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题及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题一、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皆朝.于齐()形貌昳.丽()朝.服衣冠()孰.视之()窥.镜自视()谤讥.于市朝()期.年之后()邹.忌()间.进( ) 二、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33分)皆以.美于徐公()形貌昳丽..()邹忌修.八尺有余()齐王纳.谏()朝.()服.()衣冠孰.视之()何能及.君()私.我()客之美.我者()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期年..之后()闻.寡人之耳者()王之蔽.甚矣()皆朝.于齐()旦日..()与徐公孰.美()窥.镜()时时..()而间.进()能面.刺寡人之过者()能谤.()讥.于市朝()三、通假字孰视之四、解释下列词语1、词类活用(1)邹忌修八尺有余(2)朝服衣冠(3)私我也(4)王之蔽甚矣(5)闻寡人之耳者(6)吾妻之美我者(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2、古今异义词(1)今齐地方千里地方:古义:今义:(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左右:古义:今义:(3)明日,徐公来明日:古义:今义:(4)能谤讥于市朝谤讥:古义:今义:(5)窥镜而自视窥:古义:今义:(6)暮寝而思之寝:古义:今义:(7)邹忌讽齐王纳谏讽古义:今义:3 “而”作连词用时,通常有以下几种用法:A表并列B表修饰C表承接D表转折E表因果F表假设请对以下句中“而”的用法加以判断,并将结果依次填入后面的括号中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②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③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④暮寝而思之( )⑤林木茂而斧斤至焉( )⑥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⑦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⑧越可以无听天之命而听君之令乎?( )4.“者”可结合文意灵活地翻译,写出下面句子中“者”的意思或用法来: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③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④虽欲言,无可进者()⑤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⑥陈涉者,阳城人也()⑦今者项庄舞剑()⑧一丘之禾,则后种者晚实()5. 掌握一词多义上①受上赏()下①乃下令()②上书谏寡人之过者()②受下赏()若①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朝①朝服衣冠()③皆朝于齐()②门庭若市()②能谤讥于市朝()④于是入朝见威王()之①齐国之美丽者也()于①欲有求于我也()②孰视之()②皆以美于徐公()③暮寝而思之()③能谤讥于市朝()④吾妻之美我者()④皆朝于齐()孰:①孰视之()私:①宫妇左右莫不私王()②我孰与城北徐公美()②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诚: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方:①今齐地方千里()②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②方欲行,转视积薪后()善:①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间:①奉命于危险之间()②择其善者而从之()②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③京中有善口技者()③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④王曰:“善。
邹忌讽齐王纳谏习题(含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习题(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相关练习题。
(15分)【甲】(邹忌)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战国策·齐策》)【乙】燕昭王卑身厚币①以招贤者,往见郭隗wěi先生……昭王曰:“寡人将谁朝②?”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juān人③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
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不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
隗且见事④,况贤于隗者乎?”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
乐毅⑤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
——(《战国策·燕策》)【注】①厚币:拿着丰厚的钱财。
②谁朝:拜见谁(宾语前置)。
③涓人:宫中洒扫的人。
④见事:被侍奉,被重视,受重用。
⑤乐毅和后面的邹衍、居辛分别是魏、齐、赵三地的名士。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4分)(1)王之蔽.甚矣(受蒙蔽)(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指责)(3)反.以报君(同“返”,返回)(4)不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满一年)2.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B )A.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有好事者船载以.入B.涓人言于.君曰每假借于.与藏书之家C.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其.真无马邪D.隗且.见事盖余之勤且.艰苦此详解:A.“以”:介词,用/相当于“而”,表顺承;B.都是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相当于“对”或者“向”;C.“其”:代词,它的/表反问语气的语气词,相当于“难道”;D.“且”:尚且/而且,并且。
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题(附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题(附答案)《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乃君也。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问之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熟视之,自以为不如。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
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宫妇有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敝甚矣。
”一、词语解释:①邹忌修.八尺有余()②王之蔽.甚矣( )③臣诚.知不如徐公美()④今齐地方..千里()⑤邹忌讽齐王纳谏()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⑦朝服.衣冠()⑧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⑨时时而间.进()⑩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⑾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⑿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⒀皆以.美于徐公()⒁.期年..之后()⒂皆朝.于齐()二、翻译句子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②由此观之,王之敝甚矣。
③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④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⑤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⑥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⑦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⑧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三、选择题1、下面两组句中加线词的用法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A.吾孰与徐公美B. 吾妻之美我者C. 君美甚D. 皆以美于徐公2、下面两组句中加线词的用法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A. 私我也B. 公而忘私C.曹操绕寨私行D. 不宜偏私3、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朝服衣冠,窥.镜(察看)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C.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弊端) D.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偶尔)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徐公来,孰视之.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C.吾妻之.美我者 D.暮寝而思之.5、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本文第一段写出了邹忌头脑冷静,不为奉承所迷惑。
《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题及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题一、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皆朝.于齐()形貌昳.丽()朝.服衣冠()孰.视之()窥.镜自视()谤讥.于市朝()期.年之后()邹.忌()间.进( ) 二、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33分)皆以.美于徐公()形貌昳丽..()邹忌修.八尺有余()齐王纳.谏()朝.()服.()衣冠孰.视之()何能及.君()私.我()客之美.我者()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期年..之后()闻.寡人之耳者()王之蔽.甚矣()皆朝.于齐()旦日..()与徐公孰.美()窥.镜()时时..()而间.进()能面.刺寡人之过者()能谤.()讥.于市朝()三、通假字孰视之四、解释下列词语1、词类活用(1)邹忌修八尺有余(2)朝服衣冠(3)私我也(4)王之蔽甚矣(5)闻寡人之耳者(6)吾妻之美我者(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2、古今异义词(1)今齐地方千里地方:古义:今义:(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左右:古义:今义:(3)明日,徐公来明日:古义:今义:(4)能谤讥于市朝谤讥:古义:今义:(5)窥镜而自视窥:古义:今义:(6)暮寝而思之寝:古义:今义:(7)邹忌讽齐王纳谏讽古义:今义:3 “而”作连词用时,通常有以下几种用法:A表并列B表修饰C表承接D表转折E表因果F表假设请对以下句中“而”的用法加以判断,并将结果依次填入后面的括号中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②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③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④暮寝而思之( )⑤林木茂而斧斤至焉( )⑥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⑦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⑧越可以无听天之命而听君之令乎?( )4.“者”可结合文意灵活地翻译,写出下面句子中“者”的意思或用法来: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③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④虽欲言,无可进者()⑤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⑥陈涉者,阳城人也()⑦今者项庄舞剑()⑧一丘之禾,则后种者晚实()5. 掌握一词多义上①受上赏()下①乃下令()②上书谏寡人之过者()②受下赏()若①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朝①朝服衣冠()③皆朝于齐()②门庭若市()②能谤讥于市朝()④于是入朝见威王()之①齐国之美丽者也()于①欲有求于我也()②孰视之()②皆以美于徐公()③暮寝而思之()③能谤讥于市朝()④吾妻之美我者()④皆朝于齐()孰:①孰视之()私:①宫妇左右莫不私王()②我孰与城北徐公美()②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诚: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方:①今齐地方千里()②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②方欲行,转视积薪后()善:①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间:①奉命于危险之间()②择其善者而从之()②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③京中有善口技者()③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④王曰:“善。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练习及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练习及答案《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一」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諌,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文言语词:( 4分)臣诚知不如徐公美:今齐地方千里:能面刺寡人之过者:时时而间进:【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2分)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小题3】文中有一个常用成语,请找出来( 2分)【小题4】“王”下令颁布了什么命令?他为什么要颁布这一道命令?(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题5】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
本文中的邹忌的忠言并不逆耳,齐威王痛快地接受了。
请问哪句俗语是不是错了?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 2分)答案【小题1】的确、实在;土地方圆;当面;偶尔。
( 4分)【小题2】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受下等奖赏。
( 2分)【小题3】门庭若市;( 2分)【小题4】颁布了“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的'命令,让人们敢于说真话,实现剤国治国安民、繁荣富强。
( 2分)【小题5】那句俗语没有错。
我们可以有新的理解。
劝诫别人要看对象,有人适合听顺耳之言,有人则非逆耳之言不起作用,但在多数情况下,我们一定要讲究劝诫方式。
既然是给别人提建议或意见,又希望被别人接受,最好选择一种让人愉快的方式,因而忠言未必逆耳。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习题及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习题及答案《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习题及答案「篇一」【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景公好戈,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召吏欲杀之.晏子日:”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日:”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日:”独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已毕,请杀之.公日:”勿杀!寡人闻命矣。
”(节选自《晏子春秋》)【注】①弋:系有丝绳的箭,用来射鸟。
②主:掌管。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宫妇左右莫不私王(私:偏爱)B. 时时而间进(间:偶尔)C. 数烛邹已毕(数:数量)D. 寡人闻命矣(闻命:接受教导)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A.皆以美于徐公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C.属予作文以记之D.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3.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齐威王和景公都善于纳谏,能理解大臣的`良苦用心。
B.邹忌和晏子都采用了巧妙的规劝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C.两个文段都是用日常小事作类比,用排比手法增强语气。
D.两个文段给了我们一个启示:给别人提意见要注意方式。
4.请把“文言文”【甲】【乙】两个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3分)(2)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3分)参考答案:1.C;2.A;3.C;4.(1)大小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题一、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皆朝.于齐()形貌昳.丽()朝.服衣冠()孰.视之()窥.镜自视()谤讥.于市朝()期.年之后()邹.忌()间.进( ) 二、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33分)皆以.美于徐公()形貌昳丽..()邹忌修.八尺有余()齐王纳.谏()朝.()服.()衣冠孰.视之()何能及.君()私.我()客之美.我者()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期年..之后()闻.寡人之耳者()王之蔽.甚矣()皆朝.于齐()旦日..()与徐公孰.美()窥.镜()时时..()而间.进()能面.刺寡人之过者()能谤.()讥.于市朝()三、通假字孰视之四、解释下列词语1、词类活用(1)邹忌修八尺有余(2)朝服衣冠(3)私我也(4)王之蔽甚矣(5)闻寡人之耳者(6)吾妻之美我者(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2、古今异义词(1)今齐地方千里地方:古义:今义:(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左右:古义:今义:(3)明日,徐公来明日:古义:今义:(4)能谤讥于市朝谤讥:古义:今义:(5)窥镜而自视窥:古义:今义:(6)暮寝而思之寝:古义:今义:(7)邹忌讽齐王纳谏讽古义:今义:3 “而”作连词用时,通常有以下几种用法:A表并列B表修饰C表承接D表转折E表因果F表假设请对以下句中“而”的用法加以判断,并将结果依次填入后面的括号中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②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③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④暮寝而思之( )⑤林木茂而斧斤至焉( )⑥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⑦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⑧越可以无听天之命而听君之令乎?( )4.“者”可结合文意灵活地翻译,写出下面句子中“者”的意思或用法来: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③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④虽欲言,无可进者()⑤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⑥陈涉者,阳城人也()⑦今者项庄舞剑()⑧一丘之禾,则后种者晚实()5. 掌握一词多义上①受上赏()下①乃下令()②上书谏寡人之过者()②受下赏()若①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朝①朝服衣冠()③皆朝于齐()②门庭若市()②能谤讥于市朝()④于是入朝见威王()之①齐国之美丽者也()于①欲有求于我也()②孰视之()②皆以美于徐公()③暮寝而思之()③能谤讥于市朝()④吾妻之美我者()④皆朝于齐()孰:①孰视之()私:①宫妇左右莫不私王()②我孰与城北徐公美()②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诚: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方:①今齐地方千里()②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②方欲行,转视积薪后()善:①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间:①奉命于危险之间()②择其善者而从之()②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③京中有善口技者()③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④王曰:“善。
”()④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五、古文默写①、文中写邹忌对妻认为他美的看法的语句②、文中写邹忌对“妾之美我”看法的语句③、写齐威王奖赏进谏的政令初下的情景的语句④、写齐威王奖赏进谏的政令下达“期年之后”的情况⑤、文中与“王之蔽甚矣”相照应的句子是六、朗读节奏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2、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3、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4、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七、重点语句翻译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3、我孰与城北徐公美?4、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7.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8.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八、课文内容理解1、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3分)2、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3、“王曰‘善’。
”请你结合文意品析“善”字的表达作用。
4、揣摩“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说说这段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活动,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5、齐威王下令后,进谏者由“门庭若市”到“时时而渐进”,再到“无可进者”,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答案)一、略二、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皆以美于徐公(认为)形貌昳丽(光艳美丽)邹忌修八尺有余(长,这里指身高)齐王纳谏(采纳接受)朝服衣冠(早晨)(穿戴)孰视之(同熟仔细)何能及君(比得上)私我(偏爱,动词)客之美我者(以… 为美)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实在)期年之后(一周年一整月)闻寡人之耳者(使… 听到)王之蔽甚矣(受蒙蔽)皆朝于齐(朝见)旦日(第二天)与徐公孰美(谁)窥镜(照)时时而间进(不时,有时候)(间或偶而)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指责)能谤讥于市朝(指责别人的过错)(讽刺)三、通假字孰视之孰通熟,仔细四解释下列词语1、词类活用(1)邹忌修八尺有余(修:形容词作名词,长,这里指身高)(2)朝服衣冠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服:(名词用作动词,穿戴)(3)私我也私:(形容词用作动词,偏爱)(4)王之蔽甚矣蔽:(受蒙蔽,这里的意思是因受蒙蔽而不明。
或:(受)蒙蔽)(5)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6)吾妻之美我者美:(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美,认为……美)(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用作状语,当面)2、古今异义词(1)地方:古义:(土地方圆)今义:(名词,地点,处所)(2)左右:古义:(国君近旁的近臣)今义:(方位词)(3)明日:古义:(第二天)今义:(今天的下一天)(4)谤讥:古义:(指责,劝谏)今义:(诽谤,讥讽)(5)窥:古义:照今义:偷偷地看(6)寝:古义:躺而不睡今义:睡觉地方(7)讽:古义:讽,委婉劝说今义:讽刺3 ①A②C ③B ④B ⑤E ⑥C ⑦F⑧D4.①……的人②……的原因③人的④……的话、的事情⑤……的原因⑤在判断句中表示停顿⑦在时间词后表示停顿)⑧的禾苗5. 掌握一词多义上①受上赏(上等)下①乃下令(下达)②上书谏寡人之过者(呈上)②受下赏(下等)若①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如)朝①朝服衣冠(早晨)④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②门庭若市(好像)②能谤讥于市朝(公共场合)③皆朝于齐(朝见)之①齐国之美丽者也(的)于①欲有求于我也(对)②孰视之(他,代指徐公)②皆以美于徐公(比)③暮寝而思之(妻妾客说自己比徐公美这件事)③能谤讥于市朝(在)④吾妻之美我者(用于主谓之间)④皆朝于齐(到)孰①孰视之(同“熟”,仔细)私①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偏爱)②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谁,哪一个)②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私下)诚: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的确)方①今齐地方千里(方圆,纵横)②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果真)②方欲行,转视积薪后(方才,刚)善:①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善)间①奉命于危险之间(中间)②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②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间或,偶然)③京中有善口技者(擅长)③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④王曰:“善。
”(好,高明)④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五、古文默写①、文中写邹忌对妻认为他美的看法的语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②、文中写邹忌对“妾之美我”看法的语句:妾之美我者,畏我也③、写齐威王奖赏进谏的政令初下的情景的语句: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④、写齐威王奖赏进谏的政令下达“期年之后”的情况:虽欲言,无可进者⑤、文中与“王之蔽甚矣”相照应的句子是: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六、朗读节奏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2、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3、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4、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七、重点语句翻译1、*大小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
2、*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3、*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一个美?4、*能在公众场所批评议论我的缺点,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到下等奖赏。
5、*这就是在朝廷上战胜(别国)6.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7.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8.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漂亮,就又问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谁更漂亮八、课文内容理解1、*围绕“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来答。
示例: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能正视自己。
2、*因为齐王身边的人阿谀奉承(私王、畏王、有求于王),不可能听到真实的情况。
意对即可。
3、*体现了本文语言精练的特点。
一个“善”字,既表达了齐王的赞同和诚意,又恰如其分地显示他的矜持和尊贵。
4、*人物的活动分为三个层次。
邹忌对徐公“孰视之”,表明他的认真,也表明了徐公的美;“窥镜而自视”是为了作比较,显示出邹忌虽不自信但也不轻信;“暮寝而思之”则表明他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
5、*齐王纳谏后,朝政的弊端越来越少。
或齐王纳谏后,需要改进的地方越来越少。
两个要点:一是齐王纳谏,一是朝政的弊端或需要改进的地方越来越少。
后一点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之类,也给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