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污染源排放烟气黑度的测定 林格曼烟气黑度图法HJ398-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国家环保总局2003年第四版)测烟望远镜法(B)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国家环保总局2003年第四版)测烟望远镜法(B)1、执行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T398-2007》《固定污染源排放烟气黑度的测定林格曼烟气黑度图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国家环保总局2003年第四版)测烟望远镜法(B)2、产品概述TC-LGM型林格曼黑度计是利用林格曼烟气浓度图测量烟气黑度等级的仪器,它把各国通用的标准林格曼烟气浓度图缩制在一块玻璃上,将其与从望远镜上观测到的实际烟气相对比,根据黑色条格在整个色块中所占的面积的百分数分成0 至5 的林格曼级数。
0 级是全白,5 级是全黑,1 级是黑色条格占整块面积的20%,2 级占40%,依次类推,从而确定烟气的黑度等级。
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将数码照相机固定在仪器上拍照以记录观测结果。
它具有测试快速、简单、准备度高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各地的环境保护部门和各工矿企业的烟气黑度测定。
二、仪器的特点1.倍率高,测量距离远,大口径视野,观测清晰舒适2.清晰度高,准确度高3.数码相机万用接口支架,便与拍照,可将结果记录下来,可选配手机夹,使用手机拍照4.仪器使用简单方便,一般工作人员即可操作三、技术参数1.升级版PL40mm目镜,比市面上的有些带的25mm的目镜视野范围更大,观测更方便2.望远镜视角放大率:15倍(可定做10倍或20倍)3.望远镜观测距离: 10~2000米4.物镜通光孔径:80毫米5.林格曼黑度等级: 0、1、2、3、4、5共六个等级6.观测误差不大于:0.5级7.分划面摄像倍率: 2倍8.外型尺寸:(600×110×110)mm9.配备数码相机万用接口支架,可接普通数码相机及数码单反相机,便与拍照将结果记录下来。
10.配置含有主机、正向镜、目镜、三角支架等。
四、使用方法:观察位置:观察烟气的部位应选择在烟气黑度最大的地方,该部位应没有冷凝水蒸汽存在。
读数观察时,将烟囱排出烟气的黑度与林格曼烟气黑度图进行比较,记下烟气的林格曼级数。
烟气林格曼黑度监测问题探讨

烟气林格曼黑度监测问题探讨倪广乐; 郑强强【期刊名称】《《河南科技》》【年(卷),期】2019(000)025【总页数】2页(P151-152)【关键词】林格曼黑度; 烟气监测; 问题【作者】倪广乐; 郑强强【作者单位】徐州市环境监测中心江苏徐州 221002; 奎屯市环境保护监测站新疆奎屯 833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8311 研究背景控制污染源废气中颗粒物的标准主要分为两大类[1]:第一类是以排放浓度作为指标,通过等速采样的方式收集一定量的颗粒物,再通过标况采样体积、含氧量及滤筒前后增重质量等参数计算颗粒物实际的排放浓度或折算浓度,确定其是否达标排放,该类监测方法是一种比较准确客观的定量评价方法;第二类是利用颗粒物的粒径、颜色、气味、光折散射等物理化学性质,通过仪器或凭借人的感官进行半定量判断颗粒物的排放浓度。
烟气林格曼黑度就是按烟气的视觉黑度进行监测的方法。
虽然林格曼烟气黑度与颗粒物浓度没有准确的对应关系,但是这一方法成本低,能够快速判断颗粒物浓度的变化趋势,因而普遍被国内外环境监测行业采用。
实践证明,该方法对燃煤型锅炉排放的烟气颗粒物是一种很好的监测手段。
但是,在具体监测过程中,监测人员的视觉判断力、监测的气象条件、统计方法、颗粒物的颜色及锅炉运行工况等因素,都会影响林格曼烟气黑度的准确度。
本文主要对监测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加以解决,以期减少林格曼烟气黑度的测量误差,提高监测方法的准确度。
2 现场监测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2.1 监测方法和设备林格曼烟气黑度的主要原理[2]是把林格曼烟气黑度图放在适当的位置上,将烟气的黑度与图上的黑度进行比较,凭借视觉进行评价。
国家标准方法见《固定污染源排放烟气黑度的测定林格曼烟气黑度图法》(HJ/T 398—2007)。
该方法规定的仪器和设备为林格曼烟气黑度图,该图通用标准是六块14cm×21cm 不同黑度的小块,除全黑和全白分别代表林格曼黑度0级和5级外,其余4块是在白色底图上画不同宽度的黑色条格,根据黑色条格在整个小块中所占的面积的百分数,将20%、40%、60%和80%分成1 级、2 级、3 级和4 级。
非道路柴油移动机械排气林格曼烟度测量-林格曼黑烟图标准

1、标准GB 36886-2018 非道路柴油移动机械排气烟度限值及测量方法标准规定了两种检测方法,即:不透光烟度法和林格曼烟度法。
不透光烟度法:在标准规定的工况下,使用不透光烟度计连续测量非道路柴油移动机械的光吸收系数,即光束被单位长度的排烟衰减的系数,取较大读数值为测量结果。
林格曼烟度法:在标准规定的工况下,使用林格曼烟度仪观测非道路柴油移动机械生成的林格曼烟度图,对比标准林格曼烟气黑度图,并取较大值确定结果。
2、满足标准的林格曼烟气黑度图资料QT203M林格曼烟气浓度图|林格曼烟气黑度图执行标准: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T398-2007》《固定污染源排放烟气黑度的测定林格曼烟气黑度图法》2、GB 36886-2018 非道路柴油移动机械排气烟度限值及测量方法一、仪器简介通过将排放源出口处烟气颜色与林格曼烟气浓度图进行比较,当某一排气颜色与其中色块接近时,就认为烟尘浓度与该色块的黑度等级一致。
它使烟气黑度的测试变得快速、简便,同时使监测工作的准确度得到保证。
因此该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各地的环境保护部门和各工矿企业的烟气黑度测定工作。
通过对烟气黑度的测定,可以分析烟气排放对空气的污染程度及燃料的燃烧利用率,从而为环境管理和节约能源提供有效的监测手段。
本产品可以放置在三角架上以供观测使用,也可以手持使用。
林格曼烟气浓度图是十九世纪末法国的林格曼(Ringelmann)提出的。
这种方法是把图放置在适当的位置上,使图上的黑度与烟气的黑度(或不透光度)相比较,凭视觉进行评价。
林格曼图有多种规格,我公司绘印的是通用标准形式,它由14cm×21cm的黑度不同的六小块组成。
除全白与全黑两块外,其他四块是在白色背底上画上不同宽度的黑色条格。
根据黑色条格在整个小块中所占的面积的百分数分成0至5的林格曼级数。
0级是全白,5级是全黑,1级是黑色条格占整块面积的20%,2级占40%,以此类推,如图所示。
林格曼烟气浓度图简介及原理

LB-800林格曼烟气浓度图
产品介绍:
LB-800林格曼烟气浓度图是一种按烟气的视觉黑度对烟气进行监测的方法。
由于很难确定烟气的视觉黑度与其中有害物质含量之间的精确对应关系,因此这种方法不能替代烟气排放浓度的实际测定。
但由于这一方法简易便行,成本低廉,故在许多国家被列为常用的烟气排放监测方法之一。
实践证明,对于燃煤烟气之类,烟气浓度图不失为一种有用的监测手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HJ/T 398-2007
产品参数:
林格曼黑度等级O~5级;
外形尺寸:110×40×3cm(高×宽×厚);
每一等级林格曼图尺寸:21×14cm(宽×高)
配置:三脚架、烟气浓度图
青岛路博提供!。
《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试题集》

现场监测一、填空题1.林格曼黑度图法测定烟气黑度时,观察烟气的仰视角不应,一般情况下不宜大于45°,应尽量避免在过于的角度下观测。
①③答案:太大陡峭2.林格曼黑度图法测定烟气黑度时,如果在太阳光下观察,应尽可能使照射光线与视线成。
①③答案:直角3.标准林格曼黑度图全黑代表林格曼黑度级。
①③答案:54.林格曼黑度图法测定烟气黑度的原理是:把林格曼黑度图放在适当的位置上,使图上的黑度与烟气的黑度相比较,凭对烟气的黑度进行评价。
①③答案:视觉5.测烟望远镜法测定烟气黑度中,现场记录应包括工厂名称、排放地点、设备名称、、、、风向和天气状况等。
②答案:观测者姓名观测者与排放源的相对位置观测日期6.测烟望远镜法测定烟气黑度时,连续观测时间应不少于min。
②答案:307.测烟望远镜法测定烟气黑度时,应在白天进行观测,观测烟气部位应选择在烟气黑度最大的地方,且该部分应没有存在。
②答案:水蒸气二、判断题林格曼黑度5级的确定原则是:在观测过程中出现5级林格曼黑度时,烟气的黑度按5级计。
( )①③答案:正确三、选择题1.林格曼黑度4级的确定原则是:30min内出现4级及以上林格曼黑度的累计时间超过min时,烟气的黑度按4级计。
( )①③A. 1 B.2 C. 3 D.4答案:B2.测烟望远镜法测定烟气黑度时,观测者可在离烟囱 m 远处进行观测。
( )②A.50~300 B. 10~50 C.50~100 D.300~500 答案:A参考文献[1] 固定污染源排放烟气黑度的测定林格曼烟气黑度图法(HJ/T398-2007).[2] 锅炉烟尘测试方法(GB5468-1991).[3]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4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命题:段再明审核:武桂桃梁富生(二)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分类号:G3-2主要内容①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HJ/T57-2000)②二氧化硫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③氮氧化物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④一氧化碳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一、填空题1.定电位电解法测定环境空气和废气中二氧化硫时,定电位电解传感器主要由电解槽、电解液和电极组成,传感器的三个电极分别称为、参比电极、,简称S.R.C。
山东省建材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ICS Z 60DB37山东省地方标准DB 37/ 2373—2013山东省建材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2013 - 05 - 24发布 2013 - 09 - 01实施发布 山东省环境保护厅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环境保护厅提出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由山东省环保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济南大学、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山东奥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潍坊爱普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闫良国、王琦、杜斌、史会剑、谢刚、蔡燕、张延青、刘洪涛。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DB37/ 532-2005《山东省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废止,同时代替DB37/ 1996-2011《山东省固定源大气颗粒物综合排放标准》中建材工业部分的内容。
山东省建材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山东省水泥、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砖瓦、非金属矿、建筑石材等建材工业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限值、监测和监控要求,以及标准的实施与监督等相关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现有水泥、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砖瓦、非金属矿、建筑石材等建材工业企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以及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工程设计、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及其投产后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
利用水泥生产设施协同处置危险废物、生活垃圾等,除执行本标准外,还应同时执行国家关于固体废物共同处置相关污染控制标准、规范的规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T 15432 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GB/T 16157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HJ/T 27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化氢的测定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HJ/T 42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HJ/T 43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HJ/T 55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 56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碘量法HJ/T 57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HJ/T 63.1 大气固定污染源镍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T 63.2HJ/T 63.3 大气固定污染源镍的测定丁二酮肟-正丁醇萃取分光光度法HJ/T 64.1 大气固定污染源镉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T 64.2HJ/T 64.3 大气固定污染源?镉的测定对-偶氮苯重氮氨基偶氮苯磺酸分光光度法HJ/T 65 大气固定污染源锡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T 67 大气固定污染源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HJ/T 75 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试行)HJ/T 76 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试行)HJ/T 373 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试行)HJ/T 397 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HJ/T 398 固定污染源排放烟气黑度的测定林格曼烟气黑度图法HJ 533 环境空气和废气氨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HJ 534 环境空气氨的测定次氯酸钠-水杨酸分光光度法HJ 538 固定污染源废气铅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暂行)HJ 548 固定污染源废气氯化氢的测定硝酸银容量法(暂行)HJ 629 固定污染源废气二氧化硫的测定非分散红外吸收法?《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28号)《环境监测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39号)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_50_659-2016)

2
3
DB 50/659—2016 3.11 周边建筑物 surrounding building 指企业排气筒建设之前已经存在的有人类活动的建筑物。建筑物的高度考虑地势高差,当排气筒 (及其主体建筑) 所在水平面与评价范围内的建筑物所在水平面的地势高差大于排气筒高度和其最大烟 气抬升高度之和时,可不视此建筑为周边建筑物。 3.12 推荐值 recommended maximum emission value 为鼓励企业结合自身情况采用环保材料、 先进工艺及治理技术等从而设立的排放限值, 不作为强制 性执行规定,推荐执行,并可作为后续申请相关激励措施评定的依据之一。 4 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
附件 5
ICS13.030 E61 备案号 xxxx
DB50
庆 市 地 方 标 准
DB 50/659-2016
重
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Emission Standards of Air Pollutants for Industrial Kiln and Fur-22 发布
主城区 其他区域 主城区 其他区域
5
汞
铍及其化合物 沥青烟
3
1:小时天然气用量大于 500m /h 的企业使用的除玻璃熔窑外的工业炉窑执行的标准限值; 2:小时天然气用量小于 500m3/h 的企业使用的工业炉窑及玻璃熔窑执行的标准限值; 3:仅限于市政、建设施工临时用沥青加热炉。
林格曼黑度测定方案

烟气黑度测定方案
一.方案综述:
2018年9月15日对****燃气锅炉烟气黑度进行测定。
***燃气锅炉烟囱高度为
12.5m,烟囱出口形状为圆形。
二. 测定概况:
1、测定方法:采用双目棱镜望远系统,而在望远镜分划板上制有相应林格曼烟气浓度图1-5级的灰度阶梯块,全透明部分则为0级、观测者通过望远镜左侧目镜将烟尘目标与该级灰度阶梯块比较,从而测定烟气黑度标准等级。
2、测定依据:《固定污染源排放烟气黑度的测定林格曼烟气黑度图法》(HJ/T 398-2007);
3、观察仪器名称及型号:林格曼望远镜HC10、林格曼黑度图;
4、观测条件:林格曼烟气黑度应在白天比较均匀的天空光照下进行观测,雨雪天、雾天及风速大于4m/s时不宜进行观察,观察者与烟囱的距离应足以保证对烟气排放情况清晰地观察。
5、观测位置:观测者距离大约为15m,观测者的视线应与烟羽飘动的方向垂直,观察烟气的仰视角不应太大,不应大于45°角。
观测者应将林格曼测烟望远镜里的林格曼浓度图和烟囱出口处的烟色进行比较,记录黑度。
6、现场记录方式:对于烟气排放十分稳定的污染源,可每分钟观测2次,每30秒记录一次读数,连续观测30分钟;对于烟气排放不稳定的污染源,可每分钟观测4次,每15秒记录一次读数,连续观测30分钟。
三.观测点位示意图:
编制人:复核人:审核人:
日期:日期:日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定污染源排放烟气黑度的测定林格曼烟气黑度图法
1 范围
1.1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烟气黑度的林格曼烟气黑度图法,包括观测位置和条件、观测方法、计算方法以及标准林格曼烟气黑度图的规格。
1.2 本标准适用于固定污染源排放的灰色或黑色烟气在排放口处黑度的监测,不适用于其他颜色烟气的监测。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烟羽 plume
从特定出口如烟囱或排气口排出的气流(通常是可见的)。
2.2 林格曼黑度级数Ringelmann number
评价烟羽黑度的一种数值,用肉眼观测的烟羽黑度与林格曼烟气黑度图对比得到。
2.3 林格曼烟气黑度图Ringelmann smoke chart
标准的林格曼烟气黑度图由14cm×21cm的不同黑度的图片组成,除全白与全黑分别代表林格曼黑度0级和5级外,其余4个级别是根据黑色条格占整块面积的百分数来确定的,黑色条格的面积占20%为1级,占40%为2级,占60%为3级,占80%为4级。
3 原理
把林格曼烟气黑度图放在适当的位置上,将烟气的黑度与图上的黑度相比较,由具有资质的观察者用目视观察来测定固定污染源排放烟气的黑度。
4 仪器和设备
4.1 林格曼烟气黑度图(附录A)。
4.2 计时器(秒表或手表),精度1秒。
4.3 烟气黑度图支架。
4.4 风向、风速测定仪。
5 步骤
5.1 观测位置和条件
5.1.1 应在白天进行观测,观察者与烟囱的距离应足以保证对烟气排放情况清晰地观察。
林格曼烟气黑度图安置在固定支架上,图片面向观察者,尽可能使图位于观察者至烟囱顶部的连线上,并使图与烟气有相似的天空背景。
图距观察者应有足够的距离,以使图上的线条看起来融合在一起,从而使每个方
块有均匀的黑度,对于绝大多数观察者这一距离约为15m。
5.1.2 观察者的视线应尽量与烟羽飘动的方向垂直。
观察烟气的仰视角不应太大,一般情况下不宜大于45度角,尽量避免在过于陡峭的角度下观察。
5.1.3 观察烟气黑度力求在比较均匀的天空光照下进行。
如果在太阳光照射下观察,应尽量使照射光线与视线成直角,光线不应来自观察者的前方或后方。
雨雪天、雾天及风速大于4.5m/s时不应进行观察。
5.2 观测方法
5.2.1 观察烟气的部位应选择在烟气黑度最大的地方,该部位应没有冷凝水蒸汽存在。
观察时,将烟囱排出烟气的黑度与林格曼烟气黑度图进行比较,记下烟气的林格曼级数。
如烟气黑度处于两个林格曼级之间,可估计一个0.5或0.25林格曼级数。
每分钟观测4次,观察者不宜一直盯着烟气观测,而应看几秒钟然后停几秒钟,每次观测(包括观看和间歇时间)约15秒,连续观测烟气黑度的时间不少于30分钟。
5.2.2 观察混有冷凝水汽的烟气,当烟囱出口处的烟气中有可见的冷凝水汽存在时,应选择在离开烟囱口一段距离,看不到水汽的部位观察。
5.2.3 观察含有水蒸气的烟气,当烟气中的水蒸气在离开烟囱出口的一段距离后,冷凝并且变为可见,这时应选择在烟囱口附近水蒸气尚未形成可见的冷凝水汽的部位观察。
5.2.4 观察烟气宜在比较均匀的天空照明下进行。
如在阴天的情况下观察,由于天空背景较暗,在读数时应根据经验取稍偏低的级数(减去0.25级或0.5级)。
5.3 记录
5.3.1 现场情况记录
观察者应按现场观测数据记录表格(附录B)的要求,填写观测日期、被测单位、设备名称、净化设施等内容,并将烟囱距观测点的距离、烟囱位于观测点的方向、风向和风速、天气状况以及烟羽背景的情况逐一填入表内。
5.3.2 现场观测记录
烟气黑度的观测值,按6.2.1的规定,每次观测15秒记录一个读数,填入观测记录表格(附录B)。
每个读数都应反映15秒内黑度的平均值。
连续观测烟气黑度的时间30分钟,在此期间进行120次观测,记录120个读数。
对于烟气排放十分稳定的污染源,可酌情减少观测频次,每分钟观测2次,每30秒记录一个读数,连续观测30分钟,在此期间进行60次观测,记录60个读数。
6 计算
6.1 按林格曼黑度级别将观测值分级,分别统计每一黑度级别出现的累计次数和时间。
6.2 除了在观测过程中出现5级林格曼黑度时,烟气黑度按5级计,不必继续观测外,其它情况都必须连续观测30分钟。
分别统计每一黑度级别出现的累计时间,烟气黑度按30分钟内出现累计时间超过
2分钟的最大林格曼黑度级计。
6.3 按以下顺序和原则确定烟气黑度级别:
6.3.1 林格曼黑度5级:30分钟内出现5级林格曼黑度时,烟气的林格曼黑度按5级计。
6.3.2 林格曼黑度4级:30分钟内出现4级及以上林格曼黑度的累计时间超过2分钟时,烟气的林格曼黑度按4级计。
6.3.3 林格曼黑度3级:30分钟内出现3级及以上林格曼黑度的累计时间超过2分钟时,烟气的林格曼黑度按3级计。
6.3.4 林格曼黑度2级:30分钟内出现2级及以上林格曼黑度的累计时间超过2分钟时,烟气的林格曼黑度按2级计。
6.3.5 林格曼黑度1级:30分钟内出现1级及以上林格曼黑度的累计时间超过2分钟时,烟气的林格曼黑度按1级计。
6.3.6 林格曼黑度<1级:30分钟内出现小于1级林格曼黑度的累计时间超过28分钟时,烟气的林格曼黑度按<1级计。
7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7.1 用林格曼烟气黑度图法鉴定烟气的黑度取决于观察者的观察力和判断能力,观测人员的校正视力应优于1.0,必须经过技术培训,经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7.2 应使用符合规范要求的林格曼烟气黑度图,并注意保持图面的整洁。
在使用过程中,林格曼烟气黑度图如果被污损或腿色,应及时更换新的图片。
7.3 观测前先平整地将林格曼烟气黑度图固定在支架或平板上,支架的材料要求坚固轻便,支架或平板的颜色应柔和自然,不应对观察造成干扰。
使用时图面上不要加任何覆盖层,以免影响图面的清晰。
7.4 凭视觉所鉴定的烟气黑度是反射光的作用。
所观测到的烟气黑度读数,不仅取决于烟气本身的黑度,同时还与天空的均匀性和亮度、风速、烟囱的大小结构(出口断面的直径和形状)及观测时照射光线和角度有关。
在现场观测时,对这些因素应充分注意。
7.5 一般用林格曼烟气黑度图鉴定黑色烟气效果较好,对于含有较多的水汽或其它结晶物质的白色烟气,效果较差。
7.6 林格曼0级的白色图片可以提供一个有关照明的指标,用于发现图上的任何遮阴、照明不均匀。
它还可以帮助发现图上的污点。
7.7 在观测过程中,要认真作好观测记录,按要求填写记录表,计算观测结果。
7.8 除排放标准另有规定或有特殊要求的监测外,一般污染源烟气黑度观测,应在生产设备和环保设施正常稳定运行的工况下进行。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林格曼烟气黑度图
标准的林格曼烟气黑度图由5张不同黑度的图片组成,可以通过在白色背景上确定宽度的黑色线条和间隔的矩形网格来准确印制。
除全白与全黑分别代表林格曼黑度0级和5级外,其余4个级别是根据黑色条格占整块面积的百分数来确定的:
每张图片中,网格所占的面积是14cm×21cm,每个小格长10mm,宽10mm。
每张图片上的网格由294个小格组成。
图片0(林格曼黑度0级)⎯全白。
图片1(林格曼黑度1级)⎯每个小格长、宽均为10mm,黑色线条宽1mm,余下9mm×9mm平方的空白(黑色条格的面积占20%)。
图片2(林格曼黑度2级)⎯每个小格长、宽均为10mm,黑色线条宽2.3mm,余下7.7mm×7.7mm 平方的空白(黑色条格的面积占40%)
图片3(林格曼黑度3级)⎯每个小格长、宽均为10mm,黑色线条宽3.7mm,余下6.3mm×6.3mm 平方的空白(黑色条格的面积占60%)
图片4(林格曼黑度4级)⎯每个小格长、宽均为10mm,黑色线条宽5.5mm,余下4.5mm×4.5mm 平方的空白(黑色条格的面积占80%)
图片5(林格曼黑度5级)⎯全黑
图A.1 林格曼1级(黑色线条面积占总面积的20%)
图A.2 林格曼2级(黑色线条面积占总面积的40%)
图A.3 林格曼3级(黑色线条面积占总面积的60%)
图A.4 林格曼4级(黑色线条面积占总面积的80%)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烟气黑度观测记录
表B.1 烟气黑度观测记录
观测人:校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