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米油田低阻油层成因分析及综合评价

合集下载

低阻油层成因分析及测井识别方法

低阻油层成因分析及测井识别方法

低阻油层成因分析及测井识别方法肖亮,毛志强,刘卫,陈兆明,张伟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与信息学院,北京(102249)E-mail:nmrlogging@摘要:由于低阻油层的测井响应特征与水层接近,导致对这种油层的识别有很大的困难,往往被误认成水层。

本文详细的叙述了低阻油层的概念、形成原因、测井响应特征及其识别方法,力求能够对利用测井资料识别低阻油层有所帮助。

关键词:低阻油层,识别,测井1. 前言低阻油层是指电阻率小于或接近于周围围岩电阻率,与水层电阻率相当,含油饱和度一般小于50%的油层。

由于该种油层的测井响应特征与水层差别不大,往往会被误认为是水层。

特别是在同层段中高阻油层与低阻油层并存时,更容易被“遗忘”。

2. 低租油层的测井响应特征低阻油层的电阻率低于周围围岩,与水层接近。

深、浅感应测井为负差异,声波时差为高值,密度测井值低,微电极正差异,自然电位幅度大,与纯水层幅度相当。

3. 低阻油层的形成原因分析根据导致油层电阻率减小因素的不同,结合国内外油田低阻油层的实际情况,将低阻油层的成因归结为如下几种:(1)低含油饱和度引起的低阻油层[1]由于储层的岩石骨架的细粒组分与粉砂较多,粘土矿物充填富集,导致储层微孔隙显剧增加,微孔隙与渗流孔隙并存,以微孔隙发育为主,导致束缚水含量明显增加,电阻率较低。

(2)地层水矿化度引起的低阻油层泥质砂岩储层由粒间孔隙、微孔隙、泥质和砂岩骨架(石英) 等组成,而地层水主要储存在粒间孔隙中,当油层粒间孔隙中存在一定数量的高矿化度(低电阻率) 地层水时,油层电阻率必然减小,并随高矿化度水数量的增大,而逐渐减小。

(3)粘土的附加导电性引起的低阻油层[2]通常粘土颗粒表面均带负电荷,而岩石中的水分子是一种电荷不完全平衡的极性分子,对外可显正、负两个极性,使粘土颗粒表面的负电荷可直接吸附极性分子中的阳离子(如Na+),这些被吸附的极性水分子称为吸附水。

被吸附的阳离子又可与极性水分子结合,成为水合离子,这些与阳离子结合的极性水分子称为结合水。

吐哈温米油田米登区块综合治理方案研究与实施

吐哈温米油田米登区块综合治理方案研究与实施

吐哈温米油田米登区块综合治理方案研究与实施本文主要研究了温米油田米登区块油藏的地质特征和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制定了综合治理方案,方案实施后油井利用率,水井利用率都得到提升,储层利用率上升,年自然递减率控制在10%以内,区块开发形势好转。

标签:油田储藏;治理方案;自然递减率一、米登区块基本情况(一)油藏地质特征1、地质特征构造为一顶部平缓、北缓南陡、两翼不对称的断背斜,长轴呈北东向展布,长约4.0km,短轴约2.0km,长短轴之比2.0,背斜北翼倾角7°,南翼倾角14°,东端有一鞍部与丘东构造相接,背斜南翼被米登断层切割,形成断层遮挡气藏,七克台组底圈闭面积8.0km2,闭合幅度75m,褶皱系数0.04,高点位于米55井附近,海拔-2035m。

储层为中侏罗统砂泥岩组合,厚度250-340m,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

砂岩储集空间主要为粒间孔、粒间溶孔,裂缝不发育,以中-低孔、低渗储层为主,非均质性严重,油层连通性差。

2、储层特征米登区块的储集层是中侏罗统三间房组以及西山窑组的陆相砂岩,三间房组为其主力含油层系,主要盖层为七克台组的暗色泥岩和西山窑组上部的杂色泥岩。

油水两相渗流区窄,油相渗透率随含水饱和度的增大急剧下降,储层渗流具有非达西渗流特征;水驱前缘和前缘后平均含水饱和度差值较小,水驱油呈近活塞式驱动特征;油井见水后,采液能力大幅度下降,进入高含水期后,产液能力上升有限。

区块含油面积4.2km2,石油地质储量379.88×104t。

区块分为上下两套油水系统,上油组油水界面-2180m,下油组油水界面-2280m。

(二)区块开发历程与现状米登区块1993年投入开发,当年底开始注水,历经4年高产期后,随着主力层见水,产液量和产油量大幅下降。

之后对油井进行补层封水等措施,液量下降,油量没有得到有效接替,产量持续下降。

2010-2012年对区块西部进行加密调整,取得一定效果,但是递减快,目前区块进入低速高含水开发阶段。

《河南油田低阻油层成因分析》

《河南油田低阻油层成因分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河南油田低阻油层成因分析年级专业层次:09秋中原油田石油工程(采油)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职称:导师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应用技术学院论文完成时间:年月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发给学员1.设计(论文)题目:河南油田低阻油层成因分析2.学生完成设计(论文)期限:年月日3.设计(论文)课题要求:4.实验(上机、调研)部分要求内容:5.文献查阅要求:6.发出日期:年月日7.学员完成日期:年月日指导教师签名:学生签名:注:1、任务书应附于完成的设计(论文)中,并与设计(论文)一并提交答辩委员会;2、除任务书外,学生应从指导教师处领取整个设计(论文)期间的工作进度日程安排表(包括各阶段的工作量及完成日期);3、任务书须由指导教师填写。

摘要注气是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的一种非常有效方法方法。

本文针对低渗油藏开发特点,通过调研,总结分析了注气提高采收率机理,分析了混相驱的应用条件、注气提高采收率的使用条件以及影响注气效果的因素,总结了注气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分析了注气对原油物性的影响,并总结分析注气提高采收率效果的评价方法。

关键词:注气;低渗透;提高采收率;机理目录第一章前言 (1)第二章河南油田杨坡区块地质概况 (4)第三章杨坡地区储层特征分析 (7)3.1 岩石学特征 (7)3.1.1 岩性组成特征 (7)3.1.2 岩石结构特征 (9)3.1.3 粒度特征 (9)3.2 物性特征 (10)3.3 渗流特征 (11)3.4 孔隙结构特征 (12)第四章“四性”关系研究 (14)4.1 岩性与物性特征 (14)4.2 岩性与电性特征 (14)4.3 物性特征 (15)4.4 电性与含油性特征 (17)第五章低电阻率油层的类型及影响因素分析 (18)5.1 低电阻率油层的类型 (18)5.1.1 高束缚水含量引起的低电阻率油层 (18)5.1.2 粘土附加导电作用形成的低电阻率油层 (20)5.1.3 泥浆侵入造成的低电阻率油层 (20)5.1.4 地层水层矿化度不同造成的低电阻率油层 (21)5.1.5 砂泥岩薄互层导致的低电阻率油层 (21)5.2 成因机理 (22)5. 2.1 泥浆侵入对电阻率的影响 (22)5.2.2 低幅度构造对电阻率的影响 (22)5.2.3 产层高束缚水含量对电阻率的影响 (22)5.2.4 地层水矿化度对电阻率的影响 (24)5.2.5 油层层薄,油层内泥质夹层的存在对电阻率的影响 (24)。

W1/2油田低阻油层形成机理研究

W1/2油田低阻油层形成机理研究

隙喉道半径小于 01 m的微孔隙很发育 、孔 喉狭 .
窄、 孔隙结构较差 、 岩石普遍 亲水性较强 , 因而导致 了储层束缚水饱和度较高 , 根据低阻油层相渗曲线 显示 ,该地 区束缚水饱和度平均在 5%左右。表 1 0 统计 了两油 田部分油层束缚水饱和度及其相应电阻 率值 , 束缚水饱和度由实验室岩心压汞法测定。 由表 中数据分析可知 , L WI 2油田低 阻油层束缚水含量普 遍较高,随束缚水含量 的增加 ,油层电阻率明显降 低。 由此可见 , 高束缚水含量是导致本地区电阻率低
成机 理 。
11 束 缚水 饱和 度 的影 响 .
高束缚水饱和度通常被认为是形成低阻油层的 首要 原 因 。电阻率 测井 响 应是反 映探 测半 径 内地层
总的含水量 , 这包括可动水和束缚水 , 因此 , 束缚水 含量高的地层通常表现为低 电阻率。 L 油 田的低 WI 2 阻储层段为粉砂岩 、 泥质粉砂岩 , 岩石颗粒较细 、 孔
储 层提 供 了地质 依据 。
关 键词 : 电阻率油 气层 ; 成机 理 ; 低 形 束缚 水饱 和度 ; 测井识 别
0 引 言
随着我国油气勘探与开发工作 的深入 , 含水饱 和度大于 5 %的低 阻油气层在许 多油 田相继被发 0 现。实践表明 , 在我国东 、 西部含油气盆地 中, 如渤 海湾 、 辽 、 里 木 、 噶 尔 、 松 塔 准 四川 和吐哈 等 均分 布着 大量低阻油气层 , 这些油气层 的发现对 于油 田增储 上产 意义 重 大 。 目前 对 于 低 阻油 气层 的确 定 , 没有 统 一 的 电阻 率界定标准 , 根据国内外以往对低阻油气层的研究 , 般分为以下两种 : 1 油气层电阻率 与围岩相当, () 甚至小于围岩 电阻率 ; 2 油气层 电阻率与下部水 ( ) 层接近, 油水层难以区分- 。WI 1 ] L 2油田由于其地质 条件复杂 , 部分储层 电阻率异常低 , 电阻率值仅 为 0 — .Q・ 属特低阻。长期 以来 , . 1 8 5 m, 对该地区低阻 油层的形成机理一直认识不清 , 低阻油层的识别 已 成为影 响测井 解释符合 率 的主要 因素 。因此 , 对 WI 油 田低阻油层 的形成机理进行充 分认识是 十 L 2

低阻油气层识别及饱和度评价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

低阻油气层识别及饱和度评价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

低阻油气层识别及饱和度评价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低阻油气层识别及饱和度评价方法研究一、选题背景随着石油勘探工作的不断深入,寻找优质油气储集层成为了石油工业的重点任务之一。

而随着勘探深度的加大,越来越多的低阻油气层开始被勘探到。

对于这些低阻油气层,如何进行快速准确的识别和饱和度评价成为了工程技术人员面临的难题。

目前存在的低阻油气层识别和饱和度评价方法主要有地震、测井和地质研究等,但针对低阻油气层的识别和评价仍存在诸多难点和不足之处。

首先,低阻油气层的地震响应与传统的普通储层有很大的不同,需要针对低阻油气层进行地震响应判识;其次,测井仪器对于低阻油气层的精度和准确度要求也更高,需要针对性的测井解释技术。

因此,对低阻油气层的识别和饱和度评价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对提高石油勘探工作的效率和准确度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旨在针对低阻油气层的识别和饱和度评价方法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低阻油气层地震响应判识以井周围地震资料为基础,研究低阻油气层地震资料的特征,建立低阻油气层地震响应判识模型。

2.低阻油气层测井解释技术研究结合低阻油气层的地质特征和测井数据,研究低阻油气层测井解释技术,提高测井资料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3.低阻油气层地质特征和饱和度评价综合研究低阻油气层的地震资料、测井数据和地质特征,建立低阻油气层饱和度评价模型,提高饱和度评价的准确度。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以低阻油气层地震资料、测井数据和地质特征为研究对象,运用地震学、测井解释和地质学等多学科知识进行综合研究,建立低阻油气层地震响应判识模型、低阻油气层测井解释模型和低阻油气层饱和度评价模型。

四、研究意义低阻油气层是石油勘探工作中的重点任务之一,研究低阻油气层识别和饱和度评价方法对于提高石油勘探工作的效率和准确度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的成果不仅可以用于低阻油气层的勘探与开发,还可以为其他油气田的勘探和开发提供参考。

低阻油层成因及测井识别方法

低阻油层成因及测井识别方法

低阻油层成因及测井识别方法发布时间:2023-02-13T07:51:40.898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2年9月第17期作者:易寒婷[导读] 剩余油饱和度测井方法是一种常见的测井技术,对于进入到高含水期的油田而言较为适用易寒婷中石化经纬有限公司胜利测井公司摘要:剩余油饱和度测井方法是一种常见的测井技术,对于进入到高含水期的油田而言较为适用。

目前,由于我国部分油田的开发时间相对较长,大多数油田已经进入到了开发中后期阶段,地层中的含水率在不断增加,为了全面提高油田的采收率,对地层中的剩余油分布进行合理的研究,低阻储层的岩石物理成因类型多样,测井响应关系复杂,故低阻储层与常规储层相比,其测井识别评价方法存在很大差异,因而在低阻储层识别与评价认识上带来一系列问题。

胜利某地区是东营三角洲自东向西推进衰亡期形成的中带西滑塌浊积砂体的一部分,储集物性具有低孔隙、低渗透的特点。

评价低阻油气层的重点和关键在于计算地层的含水饱和度。

本文简单探讨了多种含水饱和度测井与评价解释方法,对于油田勘探和开发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低阻油层;成因分析;饱和度方法评价;测井解释胜利某地区构造上位于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的西段,是东营三角洲自东向西推进衰亡期形成的中带西滑塌浊积砂体的一部分。

构造上属于济阳坳陷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的西段,向西倾没于利津洼陷,是一个向东北抬起,向西南倾没的大型鼻状构造。

受三角洲沉积的前积特征控制,使该层系砂体自东向西呈迭瓦状分布。

该地区的主要含油层系为沙三中1、沙三中2,其次是沙三中3,地层的主要岩性为砂岩、泥岩、灰质泥岩,储层岩性为粉砂岩和细砂岩。

分选中偏差到差,储层岩石矿物成分中石英含量为32%~46%,长石含量为31%~39%,岩屑含量为17%~35%。

胶结物含量以泥质为主,粘土矿物成分以高岭石为主。

储集类型为孔隙性,孔隙度主要分布区间为16%~22%,渗透率分布范围为1-200×10-3μm2,平均值为13.3×10-3μm2。

WN油田低阻油层的测井评价

WN油田低阻油层的测井评价
点。
本 文 针 对 w N油 田低 阻油层 的特 征 , 分析 了低 电 阻率 油层 的形 成机 理 和特 点 , 点介 绍 了低 重
电阻率油层 的测 井解释 方 法。
关键词 : 阻油层 ; 低 电阻率 ; 隙度 孔
O 引 言
在 WN油 田, 低阻油层呈现总体零散、 局部集中 的分布态势 。作为非常规油层的一类 , 低阻油层的 测井 资料识别与评价有着较大的困难 。在 目的层 段, 地层水高矿化度致使常规油层的电阻率不高( 多 在 3 5 m , 阻 油 层 的 电 阻率 就 更 低 , 在 — ) 低 Q. 多

为 是 不 导 电 的 。那 么储 层 的导 电程度 取 决 于地 层
0 0l




匙 ≮ = ̄ F - t S
水 。纯 水是 不 导 电 的 , 在 于岩 石孔 隙 中的地 层水 存 能 够导 电是 因为 它溶 解 了盐 类 。盐 类在 水 中电离成 正 、 离子 , 电场作 用 下 , 负 在 带有 电荷 的离子 在 溶液 中定 向移 动形 成 电流 。地层 水矿 化 度越 高 , 地层 则 中导 电离 子越 多 , 电能力 越强 , 层呈 现 出的 电阻 导 储 率 就会越低 。 根 据 多 口井 的水 分 析 资 料表 明 : WN油 田地 层 水 的水 型 为 C C: , 矿 化度 的变 化 范 围为 2 a1 总 型 0x 1‘g13 0m / 2×14g , 于 高 矿 化 度 型 地 层 水 。例 ~ 0m f 属 l 如, WN1 北块 的沙三 中存 在低 阻 油层 , 分析 资料 3 水
披孔 曝 腹
图 2 沙 三 段解 释 图版
即图2 所示 , 将上 述 几 层综 合 测井 解 释 为低 阻 油 层 ( 图 3 。 完井 后 , 该 井 的 9 1 见 ) 对 —6层射 开 投 产 , 油 92 d含水 1%。说 明解释 图版发 挥 了作用 。 ./, t 4

低电阻率油层的成因类型与测井响应

低电阻率油层的成因类型与测井响应

Abs t r a c t:A c c o r di ng t o t he f a c t o r s, t he l ow r e s i s t i v i t y r e s e r v o i r s c a n be di vi d e d i n t o 5 t yp e s:r o c k ma t r i x c on du c t i ng,h i gh i r r e du c i bl e wa t e r s a t ur a t i on,hi g h s a l i ni t y o f f or ma t i on wa t e r,d oub l e p or e s s y s t e m t o ge t he r wi t h f r a c t ur e a n d s a l t mu d i n v a s i o n . Th e ma i n f a c t or s t ha t ma ke t h e oi l r e s e r v oi r r e s i s t i v i t y l o we r a r e r o c k ma t r i x c o nt a i ni n g c o ndu c t i ve ma t e r i al e s p e c i a l l y p yr i t e a nd o t he r me t a l e l e me nt s o f he a v y mi ne r a l s ;c l a y mi n e r a l s c a t i on e xc ha n ge a nd a dd i t i o na l c on du c t i vi t y o f b a l a nc e o f c a t i o ni c i n r o c k c a n ma ke t h e r e s i s t i v i t y of r e s e r v o i r s a p pa r e nt l y d e c r e a s e; i t p r ov i d e s s t or a g e s p a c e f o r i r r e du c i b l e wa t e r, w hi c h i s f i ne l i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米油田低阻油层成因分析及综合评价
【摘要】低阻油层测井曲线特征与水层相似,解释难度大,文章以温米油田为依托,从低阻油层四性关系入手,综合地质与测井等多种资料,深入分析低阻油层成因,对下一步充分进行层内剩余油挖潜,提高采收率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低阻油层成因剩余油
1 低阻油层四性关系
岩心分析表明岩石以岩屑砂岩为主,颗粒分选中—差,单一粒级的砂岩不常见,砂岩常以粉、细、中、粗不等粒砂岩及粉砂岩为主;储层的胶结物以高岭石和绿泥石为主,胶结类型以孔隙式或孔隙—基底式为主,颗粒间以点、线接触为主,部分为镶嵌式接触,自生矿物中黄铁矿普遍存在,含量在0.5-93%不等;岩心分析孔隙度在11%~19%之间,渗透率在0.1~120×10-3μm2之间,平均孔隙度为15.5%,渗透率为19.3×10-3μm2,属于中-低孔、中-低渗储层;岩石毛管压力曲线图中孔喉呈双峰特征,微孔发育,孔隙结构复杂;原生地层水以cacl2水型为主,总矿化度在53000mg/l左右。

四性关系综合分析发现,储层孔渗性受岩性影响较大,而含油性
主要受岩性物性控制。

根据温五块储层特征及岩心分析综合研究发现,造成低阻油层的原因不是单一的,而是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高矿化度地层水
水分析资料表明温五块原生地层水为cacl2水型,总矿化度在53000mg/l左右,水性较咸,提供交换的阳离子多,导电性能强。

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解释淡水泥浆钻井中自然电位负异常幅度较大
的现象。

2.2 高束缚水饱和度
岩石毛管压力曲线分析束缚水饱和度在25%左右,wj5-1井油水相渗曲线分析检测束缚水饱和度在32.9-38.2%之间,束缚水饱和度高。

岩心分析表明岩石胶结物主要以高岭石和绿泥石为主,呈分散状分布于颗粒表面,或以胶结方式充填于粒间孔隙中,而颗粒表面存在分散状粘土,水被吸附在颗粒或粘土表面,形成不能流动的束缚水,导致束缚水饱和度高,孔隙结构复杂化,储渗性能降低。

当储层岩石颗粒混杂,非均质性强,泥质含量加重时,岩性对电性的影响较明显。

2.3 特殊导电矿物
岩心分析自生矿物中黄铁矿含量在0.5-93%之间,所占比重可见一斑。

它是具有导电能力的矿物,造成原本不导电的骨架导电,储层电阻率降低。

由于侧向电阻率与感应电阻率分别是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测量方式,所以感应电阻率值降低更加明显。

3 低阻油层综合评价
3.1 地层对比与地质资料应用
温五块下油组低阻油层与上油组相邻水淹层特征相似,解释难度大,而上下油组划分界面起着关键作用,所以地层对比尤为重要。

利用高分辨率沉积地层学[3]对地层进行划分标定,普遍应用。

通过研究发现上下油组分界标志为自然伽马呈抬升、三孔隙度曲线同向变化,尤其是补偿中子值明显增大、对应电阻率曲线明显降低。

测井解释中,需要时刻关注邻井注水、采油动态,通过地层对比,进行连通性分析,了解地下油水变化规律,综合岩屑录井、气测录井、钻井异常情况、钻井液参数变化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3.2 测井资料评价低阻油层
自然电位幅度差比较法:将水层自然电位幅度差与解释层相比,若解释层幅度差大,则可能为油层,幅度差小,可能为水淹层。

双感应电阻率曲线比值法:计算深感应电阻率与中感应电阻率曲线差值与深感应电阻率曲线的比值,用水层计算数值生成固定值曲线,与解释层计算数值曲线进行填充,如果有包络面积则解释层可能为油层,如无填充面积则可能为水淹层。

半定量图版分析法:根据低阻油层成因分析发现,低阻油层下部水层物性差,自然电位负异常幅度小,双感应电阻率曲线负差异更加明显,所以利用储层双感应电阻率差值与深感应电阻率比值,取绝对值与声波时差进行交会、储层sp负异常幅度与水层sp负异常幅度差值与深感应电阻率曲线进行交会,识别低阻油层效果较好,图版符合率分别达到85.7%、83.8%。

4 应用效果
通过研究,截至2012年6月5日,共解释单井8口/8井次,油层197.5米/25层,差油层29.5米/15层,油水层39.4米/7层,中强淹层130.3米/18层,弱水淹层123.2/16层。

试油投产100.2米/10层,平均日产7.75吨,符合9层,不符合1层,不符合层主要是在油水界面附近含水偏高,解释符合率为90%,比去年年底提高了6.5个百分点,每口井按照平均产量计算,半年增储11160吨,效果显著。

5 结论与认识
(1)低阻油层中含油性主要受岩性和物性控制;
(2)低阻油层成因复杂,是高地层矿化度、高束缚水饱和度和黄铁矿等特殊导电矿物共同作用的结果;
(3)低阻油层与水淹层特征相似,需要结合地质与测井多方面综合评价;
(4)引入了自然电位幅度差值法和双感应比值法进行评价低阻油层效果较好,可以在地质特征相似的区块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欧阳健.油藏中饱和度_电阻率分布规律研究.深入分析低电阻油层基本成因[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2,29(3):44-47
[2] 白薷.碎屑岩低阻油层成因及识别方法[j].断块油气田,2009,16(5):37-39.
[3] 陈旋.层序地层分析法在温米岩性油气藏勘探中的应用 [j].吐哈油气,2006,11(1):16-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