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证证治学习体会包军演示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抑郁症药物治疗策略PPT课件

12.5mg,bid
12.5 mg , bid~tid
12.5 mg, tid
焦虑
抗抑郁药副作用
附:0表示无;1表示罕见;2表示少见;3表示常见;4表示多见。
注意事项
TCAs的心血管副作用 过量中毒 药物相互作用 肝功受损病人小心使用 中枢5-HT综合征
一线抗抑郁药物
SSRIs SNRIs NaSSAs TCAs
抑郁症药物治疗流程
诊断 选择抗抑郁药开始治疗 急性治疗期监测(每1-2周) 评估疗效(第6周) 明显改善 稍有改善 丝毫无改善 继续治疗6周 继续治疗(可调节剂量) 加量或换药 治疗期监测(每1-2周) 明显改善 评估疗效(第12周) 无明显改善 增加治疗剂量 改变治疗药物 咨询精神科医师
抑郁症治疗及预后的5-“R”
有效(response,R):抑郁症状减轻 ,(HAMD减分至少达50%) 缓解(remission,R):在有效基础上抑郁症状完全消失,(HAMD<8),并且社会功能恢复良好 临床痊愈(recovery,R):指病人完全恢复正常或缓解至少6~12个月
抑郁症治疗及预后的5-“R”
抗抑郁药物的治疗原则
治疗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 配合心理治疗,可望取得更佳效果 积极治疗与抑郁共病的其它躯体疾病、物质依赖、焦虑障碍等
疗效评价
20余种药物应用于临床 用循证医学的观点评价疗效 RCT(随机对照实验)和RCT系统评价(Meta-分析)结果是证明某疗法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金标准
一线抗抑郁药物
NaSSAs类 优点 起效较快 抗胆碱能副反应小 对性功能无影响 对激越、失眠效果好 缺点 体重增加
抗抑郁药的选用
抗抑郁药的疗效和副反应均存在个体差异 抗抑郁药疗效大体相当,又各具特点,可根据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选用药物
12.5 mg , bid~tid
12.5 mg, tid
焦虑
抗抑郁药副作用
附:0表示无;1表示罕见;2表示少见;3表示常见;4表示多见。
注意事项
TCAs的心血管副作用 过量中毒 药物相互作用 肝功受损病人小心使用 中枢5-HT综合征
一线抗抑郁药物
SSRIs SNRIs NaSSAs TCAs
抑郁症药物治疗流程
诊断 选择抗抑郁药开始治疗 急性治疗期监测(每1-2周) 评估疗效(第6周) 明显改善 稍有改善 丝毫无改善 继续治疗6周 继续治疗(可调节剂量) 加量或换药 治疗期监测(每1-2周) 明显改善 评估疗效(第12周) 无明显改善 增加治疗剂量 改变治疗药物 咨询精神科医师
抑郁症治疗及预后的5-“R”
有效(response,R):抑郁症状减轻 ,(HAMD减分至少达50%) 缓解(remission,R):在有效基础上抑郁症状完全消失,(HAMD<8),并且社会功能恢复良好 临床痊愈(recovery,R):指病人完全恢复正常或缓解至少6~12个月
抑郁症治疗及预后的5-“R”
抗抑郁药物的治疗原则
治疗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 配合心理治疗,可望取得更佳效果 积极治疗与抑郁共病的其它躯体疾病、物质依赖、焦虑障碍等
疗效评价
20余种药物应用于临床 用循证医学的观点评价疗效 RCT(随机对照实验)和RCT系统评价(Meta-分析)结果是证明某疗法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金标准
一线抗抑郁药物
NaSSAs类 优点 起效较快 抗胆碱能副反应小 对性功能无影响 对激越、失眠效果好 缺点 体重增加
抗抑郁药的选用
抗抑郁药的疗效和副反应均存在个体差异 抗抑郁药疗效大体相当,又各具特点,可根据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选用药物
中医内科郁症ppt课件

梅核气与虚火喉痹的鉴别
1
梅核气
病 因
青中年女性,
情志不畅
加重要素
心情动摇
病症特点
虚火喉痹
青中年男性感冒、
长期烟酒辛辣。
过度辛劳或感受外邪
自觉咽中如有物梗, 自觉咽中如有物梗,尚觉
无咽痛及吞咽困难
咽干、灼热、咽痒
脏躁与癫证鉴别
脏
1
躁
癫
病
主症
心情不稳,焦躁不宁,易
激易怒,时作欠伸,不发
如常。
沉默痴呆,语无伦次,静而
不过燥,滋养肝肾而不过腻。
证治分类〔1〕
• 肝气郁结
• 病症:精神抑郁,心情不宁,
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痛无定
处,脘闷嗳气,不思饮食,大
便不调,苔薄腻,脉弦。
• 证机概要:肝郁气滞,脾胃失和.
•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畅中。
•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证治分类〔2〕
• 气郁化火
• 病症:性情急躁易怒,胸胁胀满,口苦而
少苔,脉细数。
•
证机概要:阴精亏虚,阴不
涵阳.
•
治法:滋养心肾。
•
方药:天王补心丹
证治分类〔8〕
• 肝阴亏虚
• 病症:心情不宁,急躁易怒,眩晕,耳鸣,
或头痛且胀,面红目赤, 目干畏光,视物
不明,舌干红,脉弦细或数。
• 治法:滋养阴精,补益肝肾。
• 方药:滋水清肝饮
• 预防和调护措施
• 郁病发病,主要因情志内伤致病,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
> 记载了属于郁病的脏躁及
梅核气两种病证,并察看到
这两种病证多发于女性,所
提出的治疗方药沿用至今。
中内科学之郁证PPT课件

第九节 郁证 辨证论治
三、痰气郁结
❖ [证候] 胸中闷塞,胁胀或痛,咽中不适,如 有物梗阻,吐之不出,咽之不下,苔白腻, 脉弦滑。
❖ [治法] 理气化痰解郁。 ❖ [方 药] 半夏厚朴汤加味。 ❖ [针灸治疗] 可选取太冲、膻中、丰隆、鱼际、
神门、天鼎穴,用平补平泻法。
第九节 郁证 辨证论治
四、忧郁伤神
情志过激,心失所养
❖ 所藏 心神不安
情绪不宁。
第九节 郁证
辨证论治
第九节 郁证 辨证论治
辨治要点
❖ 初起多实证,属情志所伤,气分郁结,以舒 肝理气开郁为主;若挟湿痰、食积、热郁者, 可配以化痰、消食、清热之剂。
❖ 日久可以由气及血,由实转虚,耗伤心气营 血,导致脏腑阴阳气血失调,以养血滋阴, 益气扶正为主。
中脘、三阴交穴,用泻法。
第九节 郁证 辨证论治
二、气郁化火
❖ [证候] 急躁易怒,胸闷胁胀,嘈杂吞酸,口 干而苦,大便秘结,或头痛、目赤、耳鸣, 舌红苔黄,脉弦数。
❖ [治法] 疏肝解郁,清肝泻火。 ❖ [方药] 丹栀逍遥散合左金丸加减。 ❖ [针灸治疗] 可选取太冲、合谷、侠溪、太溪、
太阳、足三里穴,用泻法。
❖ 郁证是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 胁肋胀痛、或易怒善哭、或咽如有异物感等 为主症的一类病证。
❖ 分为“气郁”、 “ 火郁”、“ 血郁”、 “ 湿郁”、“ 痰郁”、 “食郁”等。
❖ 主要病机:情志不畅、气机郁滞。 ❖ 与心、肝、脾关系密切。
第九节 郁证
❖ 肝气郁结 ❖ 脾失健运 ❖ 心失所养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
中内科学之郁证
医者人之司命,如大将提兵,必谋定而后战。
开始啦!请将手机调成静音,如有疑问可以随时打断我!
中医内科学——郁病ppt课件

行业培训
24
【结语】
一、郁病的病因是情志内伤,其病理变化与 心、肝、脾有密切关系。
二、初病多实,以六郁见证为主,其中以气 郁为病变的基础,病久则由实转虚,引 起心、脾、肝、肾气血阴精的亏损,而 成为虚证类型。临床上虚实互见的类型 亦较为多见。
三、郁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心情抑郁,情绪 不宁,胸胁胀满疼痛,或咽中如有异物
痰郁主要关系于脾;而虚证证型则与心的关系最为密切。
行业培训
13
2、辨别证候虚实 六郁病变,即气郁、血瘀、化火、食积、湿滞、痰结 均属实,而心、脾、肝的气血或阴精亏虚所导致的证 候则属虚。
行业培训
14
二、治疗原则
理气开郁、调畅气机、怡情易性是治疗郁病的基本原则。
实证,首应理气开郁,并需根据是否兼有血瘀、痰结、湿
2、临床表现:以忧郁不畅,精神不振,胸闷胁胀,喜 太息,或不思饮食,失眠多梦,或易怒易哭,或咽中 如有炙脔为主症。
3、各系统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正常,除外器质性疾病。
行业培训
8
二、鉴别诊断
1、梅核气与虚火喉痹的鉴别 2、脏躁与癫病 3、梅核气与噎膈鉴别
行业培训
9
梅核气与虚火喉痹的鉴别
1
梅核气
虚火喉痹
郁证
行业培训
1
【概述】
一、定义
• 定义: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以心情抑 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易 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 一类病证。
•
郁字有积、滞、蕴等含义,它既是一个病因
病理学概念,又是一个综合病征.
•
广义:泛指外物滞塞和郁结.
郁怒不畅 肝失疏泄
肝气郁结
气郁化火 气滞血瘀
郁证患者的护理PPT课件

何时进行护理?
何时进行护理?
急性阶段
在患者情绪低落和症状明显时,护理工作应及时 介入。
此时需要特别关注患者的安全问题。
何时进行护理?
恢复阶段
患者症状有所缓解但仍需支持时,继续提供心理 和情感上的帮助。
恢复阶段的护理可以帮助患者重建自信和生活能 力。
何时进行护理?
长期随访
定期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确保其持续健康。
在哪里进行护理? 家庭
依靠家庭成员提供日常支持与关爱,营造温暖的 环境。
家庭的支持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谢谢观看
长期的支持可以降低复发风险。
怎样进行护理?
怎样进行护理? 心理支持
倾听患者的心声,提供情感支持,帮助他们 表
怎样进行护理? 生活方式指导
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身体锻炼、保持规律的 作息和饮食。
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
怎样进行护理? 专业干预
同时,周围的家属和朋友也需要得到相应的 支持与指导。
谁需要护理? 高风险人群
经历重大生活事件、长期压力或有心理健康 病史的人群更可能需要护理。
及时识别这些人群能帮助预防病情加重。
谁需要护理?
护理对象
护理应针对所有年龄段的患者,尤其是青少 年和老年人。
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在护理方式上可能需要不 同的策略。
必要时推荐患者接受心理治疗或药物治疗。
与精神科医生或心理咨询师合作,以提供全 面的护理。
在哪里进行护理?
在哪里进行护理? 医院
在医院的精神科或心理科进行专业护理和治疗。
医院环境适合进行危重患者的观察与干预。
在哪里进行护理? 社区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心理健康支持和教育。
郁证证治学习体会包军

Thank you!
吕立言. 颜德馨教授运用活血化瘀治疗“久病、怪病”经验简介[J]. 中医药研究,1996,(01):6-7.
小结
郁证的症状表现复杂多样,证型各异, 疏肝解郁之法多穿插诸法。
疏肝理气类药物多温燥,易损耗阴血, 不宜单用久用。郁证的治疗不能只局限于调 理肝胆,须牢记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总之,善治肝者,不专治肝也
李俐.陈镜合治疗郁证经验[J].辽宁中医杂志,2009,(03):346-347.
4、肝肾亏虚证
朱良春经验
常用六味地黄汤加柴胡、白芍等治疗精血亏虚型郁 证。若阴虚不耐柴胡升疏者,用川楝子、生麦芽、白蒺 藜以代之。
导师经验
①肝肾阴虚,肝失所养导致的郁证用一贯煎加减。 ②肝肾不足,阴损及阳,阴阳并虚型郁证用二仙汤加 减。
王正品,李佃贵,杜艳茹,王彦刚,张纨,刘启泉,贾娟娟,房家毅,郭启云,张建中,郭明州.浊 毒致病论与现代中医病因学[J].中医杂志,2010,01:11-13
6、气虚血瘀(虚)证
气虚血瘀(虚)证
气虚血瘀证,是气虚运血无力,血行瘀滞而表 现的症候。常由病久气虚,渐致瘀血内停而引起。
临床表现:身疲乏力、少气懒言,动则益甚, 颜面微浮,大便稀溏或便秘不畅等气虚表现,以及 肢体麻木或窜痛,舌质黯,舌下脉络曲张等血瘀之 表现。
郁证证治学习体会
姓名:包军 导师:代二庆 教授
郁证
概念
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 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 痛,或易怒欲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阻等为 主症的一类中医学病证。
历史沿革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 云:“木郁之发,……,故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鬲咽不
通,食饮不下,甚则耳鸣眩转,目不识人,善暴僵仆。”这是《黄帝 内经》关于肝郁证证候的最早记载。
中医内科-郁病ppt课件

完整版课件
33
加减:(1)肝经火热较甚,口苦,大便 秘结者,龙胆草、大黄(芦荟)泻热通 腑。
(2)肝火犯胃,肝胃不和,口苦,嘈杂吞 酸合用左金丸清泻肝火,降逆和胃。
(3)肝火上炎,头痛,耳鸣,加菊花、钩 藤清热平肝;伤阴,舌红少苔,加生地、 麦冬
完整版课件
34
(三)分证论治
3.痰气郁结证 主症:咽中如有物梗塞,咯之不出,吞之不 下 兼(肝郁气滞)症状:精神抑郁,胁肋胀满 舌脉:苔白腻,脉弦滑。 证机概要:气郁痰凝,阻滞胸咽。 治法: 疏肝理气,化痰解郁 代表方剂:半夏厚朴汤加减。
多端。”
完整版课件
2
一、概述
1.郁证定义 2.古今郁证的区别 3.历史沿革 4.范围
完整版课件
3
一、概述
1.定义 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 所引起的,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 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喜哭,或咽 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 一类病证。(又有脏躁、梅核气等病 证)。
完整版课件
完整版课件
27
(二)治疗原则
根据《内经》“木郁达之”和《杂病源 流犀浊》“治郁之法,顺气为先”理气
开郁、调畅气机是治疗郁病的基本原则。
实证----理气开郁,并根据兼证分别采 用活血、降火、祛痰、化湿、消食等。
虚证----根据损及的脏腑和气血阴精亏 损的不同情况而补之,或养心安神,或 补益心脾,或滋养肝肾等。
(一)病因
1.情志失调:
肝失疏泄调达
日久化火 火郁(火)
恼怒
伤肝
克
肝气郁结 (气)
血瘀(血)
脾
食滞不消(食)Biblioteka 忧思 伤脾脾失健运
水湿不化(湿)
郁证证治学习体会包军

3、肝郁脾虚证
肝郁脾虚证 本证多因肝失疏泄,致脾虚运化不利;或
脾失健运,湿雍木郁,肝失疏泄而成。 临床表现:可在脾虚基础上并见胸闷、胁
肋痛、心烦眠差、抑郁易怒等表现。
张声生,陶琳. 肝脾不调证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J]. 中医杂志,2017,58(16):1436-1440.
3、肝郁脾虚证
1、肝郁气滞证
肝郁气滞证
多因情志抑郁,或突然的精神刺激及其他病邪的 侵扰而发病。
常见症状有胸胁胀满不舒、善太息、痛势走窜, 心烦、抑郁、易怒、脉弦或弦滑等,常合并有其他不 典型症状。
1、肝郁气滞证
导师点评
单纯的肝郁气滞证临床较少见,多是诸病症兼夹, 非典型症状因人而异。临证中,疏肝理气法多穿插诸 法之中,鲜有单独为治者。
4、肝肾亏虚证
肝肾亏虚证
肾精不足可致使肝血不足,肝木失养,失于条达, 则易形成肝郁证。肝郁证又可有肾水虚见证。
临床表现:腰膝酸软、眩晕耳鸣、目干畏光、烦 热盗汗、口咽干燥,舌干少津,脉细数。
4、肝肾亏虚证
陈镜合
陈老在治疗中老年郁证时,常在辨证治疗的基础 上加杜仲、桑寄生、川续断、枸杞子补益肝肾,或选 用一贯煎、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等为主方加减。 ①阳萎加淫羊藿、龟板、鹿胶、锁阳; ②遗精加益智仁、金樱子、芡实; ③心肾不交、心神不宁合用甘麦大枣汤或百合地黄汤 滋阴补肾、宁心安神。
导师经验
1、痰气郁结,气机不降者,以半夏厚朴汤加减; 2、兼脾虚表现者,以逍遥散加减; 3、胸膈痞闷,脘腹胀痛,饮食不消者,以越鞠丸加减。 4、兼血瘀轻证者,佐三棱、莪术。
1、肝郁气滞证
名家经验
王旭高在《治肝三十法》中总结了其治肝气病的9类药物:
1、疏肝理气药物:香附、郁金、苏梗、青皮、橘叶。 2、疏肝通络药物:旋复花、新绛、当归须、桃仁、泽兰。 3、柔肝药物:当归、牛膝、枸杞、柏仁。 4、缓肝药物:白芍、橘饼、甘草、小麦、大枣。 5、培土泄木药物:六君子汤、木香、吴萸、白芍。 6、泄肝和胃药物:二陈汤、黄连、吴萸、金铃子、白蔻仁。 7、泄肝药物:金铃子、元胡、黄连、吴萸。 8、抑肝药物:吴萸汁炒桑皮、杏仁、橘红、苏梗。 9、散肝药物:逍遥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师经验
1、痰气郁结,气机不降者,以半夏厚朴汤加减; 2、兼脾虚表现者,以逍遥散加减; 3、胸膈痞闷,脘腹胀痛,饮食不消者,以越鞠丸加减。 4、兼血瘀轻证者,佐三棱、莪术。
1、肝郁气滞证
名家经验
王旭高在《治肝三十法》中总结了其治肝气病的9类药物:
1、疏肝理气药物:香附、郁金、苏梗、青皮、橘叶。 2、疏肝通络药物:旋复花、新绛、当归须、桃仁、泽兰。 3、柔肝药物:当归、牛膝、枸杞、柏仁。 4、缓肝药物:白芍、橘饼、甘草、小麦、大枣。 5、培土泄木药物:六君子汤、木香、吴萸、白芍。 6、泄肝和胃药物:二陈汤、黄连、吴萸、金铃子、白蔻仁。 7、泄肝药物:金铃子、元胡、黄连、吴萸。 8、抑肝药物:吴萸汁炒桑皮、杏仁、橘红、苏梗。 9、散肝药物:逍遥散。
2、肝郁化火证
肝郁化火证
肝郁化火证是指因七情内伤,肝气郁结,郁 久化火,气火升腾而出现的证候(里实热证)。
常见临床表现为:胸胁胀满灼痛(常随情绪 变化而增减 )、急躁易怒、头痛目赤、耳鸣耳聋、 口苦口干、舌质红、舌苔黄、脉弦。
2、肝郁化火证
林佩琴
《类证治裁》描述了本证症状:“木郁则化火,为吞酸胁痛, 为狂,为痿,为痞,为呃噎,为失血,皆肝火冲激也。”
《素问》
曰:“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
《名医方论》
“肝为木气,全赖土以滋培,水以灌溉,若土虚 则木不生而郁”,故土虚不能荣木则肝郁而病。
3、肝郁脾虚证
名家经验
王肯堂
认为此当用东垣创立的补中益气之剂以“升发清 阳之气于至阴之下,而救千载之弊也”(《医统 正脉》)
张锡纯
述“凡遇肝气虚弱,不能条达,一切补肝之药不 效者,重用黄芪为主,而少佐理气之品服之,覆 杯之顷,即见效验”(《医学衷中参西录》)
此7条同 时具备4条或4条以上 典型舌脉:舌淡红或红,苔薄白,脉弦。 单纯弦脉占32.5%,其余都为复合脉 胸胁作胀或痛出现频率最高
[14]陈家旭,陈青红,徐洪雁,赵歆,胡立胜,万霞,支楠.肝郁证候宏观辨证标准的文献计量学研 究[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04:1-4.
辨证分型
1.肝郁气滞证 2.肝郁化火证 3.肝脾气虚证 4.肝肾亏虚证 5.气郁湿阻证 6.气虚血瘀(虚)证
《赤水玄珠》 孙一奎倡五脏“本气自郁”论,并在《赤水玄珠》中首次提出
“肝郁”之名。
《类证治裁·肝气肝风肝火论治》
林珮琴论述“凡上升之气,皆从肝出”,并认为“诸病多来自肝 ”,且认为肝气之为病多先见到肝郁之证。
症状表现
1、胸胁作胀或痛 2、精神抑郁
郁证
3、烦躁易怒 4、口苦 5、胸闷 6、善太息 7、脉弦
3、肝郁脾虚证
肝郁脾虚证 本证多因肝失疏泄,致脾虚运化不利;
或脾失健运,湿雍木郁,肝失疏泄而成。 临床表现:可在脾虚基础上并见胸闷、
胁肋痛、心烦眠差、抑郁易怒等表现。
张声生,陶琳. 肝脾不调证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J]. 中医杂志,2017,58(16):14361440.
3、肝郁脾虚证
证治学习体会
姓名:包军 导师:代二庆 教授
郁证
概念
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 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 肋胀痛,或易怒欲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阻 等为主症的一类中医学病证。
历史沿革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 云:“木郁之发,……,故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鬲咽不
通,食饮不下,甚则耳鸣眩转,目不识人,善暴僵仆。”这是《黄帝 内经》关于肝郁证证候的最早记载。
临床表现:腰膝酸软、眩晕耳鸣、目干畏光、 烦热盗汗、口咽干燥,舌干少津,脉细数。
2020/12/21
升阳益胃汤
导师经验
导师临床中运用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口腔 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等脾胃虚弱,阴火内生导 致的内伤杂病,效果颇佳。
沈 志 红 , 尚 艺 伟 , 解 静 , 代 二 庆 . 升 阳 益 胃 汤 临 床 治 验 举 隅 [J]. 辽 宁 中 医 杂 志 ,2016,43(03):620-622. 白玉茹,代二庆,高志华,陈佳. 升阳益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临床观察. 中药药 理与临床,2016,(04):105-107.
升阳益胃汤
前期研究脾胃虚弱证型CAG 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共得
出 46 个差异蛋白点(P<0.05)。并通过升阳益胃汤治疗后
筛选出NGFR、TIMP-4、CCL20、IGFBP-6、CCL4、TGFB2等蛋白 可能是方剂主要作用靶点。
4、肝肾亏虚证
肝肾亏虚证
肾精不足可致使肝血不足,肝木失养,失于 条达,则易形成肝郁证。肝郁证又可有肾水虚见证。
武之望
《济阴纲目》之病案:“一妇人善怒,或小腹痞闷,或寒 热往来,或小便频数,时下白淫,药久不愈,面青口苦。 予以为积愤而不能发散所致,用龙胆泻肝汤而愈,用加味 逍遥散、八珍汤而安。”
2、肝郁化火证
导师经验
①肝郁化火轻证: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以山 栀子、 郁金、枳壳、竹茹等 ②肝郁化火重证:龙胆泻肝汤加减 ③素体心脾两虚,郁久化热:升阳散火汤加 减
升阳益胃汤
经临床观察,升阳益胃汤能明显改善慢性萎缩 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的胃粘膜病理状态及临床症状。治 疗组 Hp 阳性患者 22 人,20 人转阴,转阴率为90.9% ;对照组 Hp 阳性患者 23 人,19 人转阴,转阴率为 82.6%。
陈佳. 升阳益胃汤治疗脾胃虚弱证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血清蛋白质组学的研究 [D].锦州医科大学,2017.
1、肝郁气滞证
肝郁气滞证
多因情志抑郁,或突然的精神刺激及其他病 邪的侵扰而发病。
常见症状有胸胁胀满不舒、善太息、痛势走 窜,心烦、抑郁、易怒、脉弦或弦滑等,常合并有其 他不典型症状。
1、肝郁气滞证
导师点评
单纯的肝郁气滞证临床较少见,多是诸病症兼 夹,非典型症状因人而异。临证中,疏肝理气法多穿 插诸法之中,鲜有单独为治者。
李士懋
以参苓术芪培土健脾,而培土意在荣木。
3、肝郁脾虚证
本证患者若脾虚之象较明显,清阳不升 表现为神疲乏力,精神萎靡,大便糖稀,舌淡边 缘有齿痕,导师常用升阳益胃汤加减。
若肝气虚,佐较大剂量的桂枝以温肝 阳,启肝气,使脾虚得补,肝气得充,木土之 气充足畅行,肝木自然柔畅条达。
SUCCESS
THANK YOU
1、痰气郁结,气机不降者,以半夏厚朴汤加减; 2、兼脾虚表现者,以逍遥散加减; 3、胸膈痞闷,脘腹胀痛,饮食不消者,以越鞠丸加减。 4、兼血瘀轻证者,佐三棱、莪术。
1、肝郁气滞证
名家经验
王旭高在《治肝三十法》中总结了其治肝气病的9类药物:
1、疏肝理气药物:香附、郁金、苏梗、青皮、橘叶。 2、疏肝通络药物:旋复花、新绛、当归须、桃仁、泽兰。 3、柔肝药物:当归、牛膝、枸杞、柏仁。 4、缓肝药物:白芍、橘饼、甘草、小麦、大枣。 5、培土泄木药物:六君子汤、木香、吴萸、白芍。 6、泄肝和胃药物:二陈汤、黄连、吴萸、金铃子、白蔻仁。 7、泄肝药物:金铃子、元胡、黄连、吴萸。 8、抑肝药物:吴萸汁炒桑皮、杏仁、橘红、苏梗。 9、散肝药物:逍遥散。
2、肝郁化火证
肝郁化火证
肝郁化火证是指因七情内伤,肝气郁结,郁 久化火,气火升腾而出现的证候(里实热证)。
常见临床表现为:胸胁胀满灼痛(常随情绪 变化而增减 )、急躁易怒、头痛目赤、耳鸣耳聋、 口苦口干、舌质红、舌苔黄、脉弦。
2、肝郁化火证
林佩琴
《类证治裁》描述了本证症状:“木郁则化火,为吞酸胁痛, 为狂,为痿,为痞,为呃噎,为失血,皆肝火冲激也。”
《素问》
曰:“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
《名医方论》
“肝为木气,全赖土以滋培,水以灌溉,若土虚 则木不生而郁”,故土虚不能荣木则肝郁而病。
3、肝郁脾虚证
名家经验
王肯堂
认为此当用东垣创立的补中益气之剂以“升发清 阳之气于至阴之下,而救千载之弊也”(《医统 正脉》)
张锡纯
述“凡遇肝气虚弱,不能条达,一切补肝之药不 效者,重用黄芪为主,而少佐理气之品服之,覆 杯之顷,即见效验”(《医学衷中参西录》)
此7条同 时具备4条或4条以上 典型舌脉:舌淡红或红,苔薄白,脉弦。 单纯弦脉占32.5%,其余都为复合脉 胸胁作胀或痛出现频率最高
[14]陈家旭,陈青红,徐洪雁,赵歆,胡立胜,万霞,支楠.肝郁证候宏观辨证标准的文献计量学研 究[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04:1-4.
辨证分型
1.肝郁气滞证 2.肝郁化火证 3.肝脾气虚证 4.肝肾亏虚证 5.气郁湿阻证 6.气虚血瘀(虚)证
《赤水玄珠》 孙一奎倡五脏“本气自郁”论,并在《赤水玄珠》中首次提出
“肝郁”之名。
《类证治裁·肝气肝风肝火论治》
林珮琴论述“凡上升之气,皆从肝出”,并认为“诸病多来自肝 ”,且认为肝气之为病多先见到肝郁之证。
症状表现
1、胸胁作胀或痛 2、精神抑郁
郁证
3、烦躁易怒 4、口苦 5、胸闷 6、善太息 7、脉弦
3、肝郁脾虚证
肝郁脾虚证 本证多因肝失疏泄,致脾虚运化不利;
或脾失健运,湿雍木郁,肝失疏泄而成。 临床表现:可在脾虚基础上并见胸闷、
胁肋痛、心烦眠差、抑郁易怒等表现。
张声生,陶琳. 肝脾不调证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J]. 中医杂志,2017,58(16):14361440.
3、肝郁脾虚证
证治学习体会
姓名:包军 导师:代二庆 教授
郁证
概念
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 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 肋胀痛,或易怒欲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阻 等为主症的一类中医学病证。
历史沿革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 云:“木郁之发,……,故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鬲咽不
通,食饮不下,甚则耳鸣眩转,目不识人,善暴僵仆。”这是《黄帝 内经》关于肝郁证证候的最早记载。
临床表现:腰膝酸软、眩晕耳鸣、目干畏光、 烦热盗汗、口咽干燥,舌干少津,脉细数。
2020/12/21
升阳益胃汤
导师经验
导师临床中运用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口腔 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等脾胃虚弱,阴火内生导 致的内伤杂病,效果颇佳。
沈 志 红 , 尚 艺 伟 , 解 静 , 代 二 庆 . 升 阳 益 胃 汤 临 床 治 验 举 隅 [J]. 辽 宁 中 医 杂 志 ,2016,43(03):620-622. 白玉茹,代二庆,高志华,陈佳. 升阳益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临床观察. 中药药 理与临床,2016,(04):105-107.
升阳益胃汤
前期研究脾胃虚弱证型CAG 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共得
出 46 个差异蛋白点(P<0.05)。并通过升阳益胃汤治疗后
筛选出NGFR、TIMP-4、CCL20、IGFBP-6、CCL4、TGFB2等蛋白 可能是方剂主要作用靶点。
4、肝肾亏虚证
肝肾亏虚证
肾精不足可致使肝血不足,肝木失养,失于 条达,则易形成肝郁证。肝郁证又可有肾水虚见证。
武之望
《济阴纲目》之病案:“一妇人善怒,或小腹痞闷,或寒 热往来,或小便频数,时下白淫,药久不愈,面青口苦。 予以为积愤而不能发散所致,用龙胆泻肝汤而愈,用加味 逍遥散、八珍汤而安。”
2、肝郁化火证
导师经验
①肝郁化火轻证: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以山 栀子、 郁金、枳壳、竹茹等 ②肝郁化火重证:龙胆泻肝汤加减 ③素体心脾两虚,郁久化热:升阳散火汤加 减
升阳益胃汤
经临床观察,升阳益胃汤能明显改善慢性萎缩 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的胃粘膜病理状态及临床症状。治 疗组 Hp 阳性患者 22 人,20 人转阴,转阴率为90.9% ;对照组 Hp 阳性患者 23 人,19 人转阴,转阴率为 82.6%。
陈佳. 升阳益胃汤治疗脾胃虚弱证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血清蛋白质组学的研究 [D].锦州医科大学,2017.
1、肝郁气滞证
肝郁气滞证
多因情志抑郁,或突然的精神刺激及其他病 邪的侵扰而发病。
常见症状有胸胁胀满不舒、善太息、痛势走 窜,心烦、抑郁、易怒、脉弦或弦滑等,常合并有其 他不典型症状。
1、肝郁气滞证
导师点评
单纯的肝郁气滞证临床较少见,多是诸病症兼 夹,非典型症状因人而异。临证中,疏肝理气法多穿 插诸法之中,鲜有单独为治者。
李士懋
以参苓术芪培土健脾,而培土意在荣木。
3、肝郁脾虚证
本证患者若脾虚之象较明显,清阳不升 表现为神疲乏力,精神萎靡,大便糖稀,舌淡边 缘有齿痕,导师常用升阳益胃汤加减。
若肝气虚,佐较大剂量的桂枝以温肝 阳,启肝气,使脾虚得补,肝气得充,木土之 气充足畅行,肝木自然柔畅条达。
SUCCESS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