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证-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内科学课件:郁证

中医内科学课件:郁证
溏腹泻; 痰郁--兼见脘腹胀满,咽中如物梗塞,苔腻。
8 【概说】
脏躁、梅核气是郁证中具有特异性的证候 脏躁-----多见于女性,常因精神刺激诱发,临
床表现多种多样,发作时一般以精神恍惚,心 神不宁,悲忧善哭,喜怒无常为主。 梅核气-----多见于中青年女性,以精神抑郁, 咽中如有物梗塞,吞之不下,咯之不出为特征。
7 【概说】
二、证候特征 气郁--以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胁胀满疼痛
等为主要表现。 血郁--兼见胸胁胀痛,或呈刺痛,部位固定,
舌质有瘀点瘀斑,或舌质紫暗; 火郁--兼见性情急躁易怒,胸闷肋痛,嘈杂吞
酸,口干而苦,便秘,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食郁--兼见胃脘胀满,嗳气酸腐,不思饮食; 湿郁--兼见身重,脘腹胀满,嗳气,口腻,便
23 【辨证论治】
1.肝气郁结 主症:精神抑郁,情绪不宁,善太息; 兼症: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痛无定处,脘闷 嗳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 舌脉:苔薄腻,脉弦。
24
1.肝气郁结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畅中 方药:柴胡疏肝散
柴 胡 、 香 附 、 枳 壳 、 陈 皮 —— 疏 肝 解 郁 , 理气畅中;
朱丹溪还提出了气、血、火、食、湿、痰六郁之说, 创立 了六郁汤、越鞠丸等有效方剂。
《古今医统大全·郁证门》说:“郁为七情不舒,遂成郁结, 既郁之久,变病多端。”
《临证指南医案·郁》认为“郁证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
11 【与现代医学的联系】
抑郁症、焦虑症、神经官能症、癔 病、更年期综合征、反应性精神病等, 当这些疾病出现郁证的临床特征时可参 考本节辩证论治。
第七章 气血津液病证第一节 郁 证来自13 【概说】
一、概念
郁证是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或易怒易 哭,或伴胁胀痛,或咽中如有异物梗阻,失眠 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中医内科郁症ppt课件

中医内科郁症ppt课件

梅核气与虚火喉痹的鉴别
1
梅核气
病 因
青中年女性,
情志不畅
加重要素
心情动摇
病症特点
虚火喉痹
青中年男性感冒、
长期烟酒辛辣。
过度辛劳或感受外邪
自觉咽中如有物梗, 自觉咽中如有物梗,尚觉
无咽痛及吞咽困难
咽干、灼热、咽痒
脏躁与癫证鉴别

1



主症
心情不稳,焦躁不宁,易
激易怒,时作欠伸,不发
如常。
沉默痴呆,语无伦次,静而
不过燥,滋养肝肾而不过腻。
证治分类〔1〕
• 肝气郁结
• 病症:精神抑郁,心情不宁,
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痛无定
处,脘闷嗳气,不思饮食,大
便不调,苔薄腻,脉弦。
• 证机概要:肝郁气滞,脾胃失和.
•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畅中。
•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证治分类〔2〕
• 气郁化火
• 病症:性情急躁易怒,胸胁胀满,口苦而
少苔,脉细数。

证机概要:阴精亏虚,阴不
涵阳.

治法:滋养心肾。

方药:天王补心丹
证治分类〔8〕
• 肝阴亏虚
• 病症:心情不宁,急躁易怒,眩晕,耳鸣,
或头痛且胀,面红目赤, 目干畏光,视物
不明,舌干红,脉弦细或数。
• 治法:滋养阴精,补益肝肾。
• 方药:滋水清肝饮
• 预防和调护措施
• 郁病发病,主要因情志内伤致病,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
> 记载了属于郁病的脏躁及
梅核气两种病证,并察看到
这两种病证多发于女性,所
提出的治疗方药沿用至今。

郁证--中医药大学课件

郁证--中医药大学课件

2021/3/14
9
鉴别诊断
❖ 郁证梅核气与噎膈 梅核气虽觉咽中如物梗塞,但无进食困难
及梗阻不下等表现。噎膈多见于中老年人,男 性居多,梗塞部位主要在胸骨后,伴吞咽困难, 甚则饮食难下,消瘦,作食管镜检查常有异常发 现。
2021/3/女性,可见神志恍惚、
定义
❖ 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引 起的一类病证。临床以心情抑郁、情绪不 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善哭,或 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 证。
2021/3/14
1
历史沿革
元·王安道在《医经溯洄集·五郁论》中说:“凡 病之起也,多由于郁,郁者,滞而不通之义。”郁, 有积、滞、蕴结不通之义。所以说,郁证是一个
3
病因
❖ 情志内伤 ❖ 体质因素
2021/3/14
4
病机
❖ 1.基本病机:主要为肝气郁结,脾失健运,心失所养, 脏腑阴阳气血失调。其基本病机为气机郁滞。
❖ 2.病位:主要在肝,但与心、脾、肾关系密切。
❖ 3.病理性质:初起多虚,日久转虚或虚实夹杂。病 之初起,肝气郁结,以实证为主。日久损伤心脾, 出现气血两虚,耗伤心阴、肾阴,又以虚证为主。 还可以出现虚实夹杂的阴虚火旺之证。
哭笑无常等症状,每在精神刺激时发作,发作过 后如常人。而癫证则多发于青壮年,男女发病 率无明显差异,病程迁延,心神失常的症状极少 自行缓解。
2021/3/14
11
辨 证 论 治
2021/3/14
辨证要点 治疗原则 分证论治
12
(一)辨证论治
1.辨脏腑与六郁
郁证的辨证,首先要抓主证,辨清虚实,辨明受病 脏腑与六郁的关系。郁证的发生主要因肝气郁结,脾 失健运,心失所养而致,临床表现各有侧重。一般说 来,气郁、血郁、火郁,主要关系于肝;食郁、湿郁、 痰郁主要关系于脾;而心、脾、肝的气血或阴津亏虚 所致的虚证,如心阴虚、肝阴虚、心脾两虚或阴虚火 旺,则分别与心、肝、脾有关。

中医内科学之郁证护理课件

中医内科学之郁证护理课件

不足之处
当前郁证护理还存在一些不足,如护 理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护理方案 不够个性化等,需要加强培训和规范 化管理。
挑战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 郁证护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如 患者需求多样化、医学伦理问题等, 需要我们不断创新和适应。
展望未来郁证护理的发展方向
研究方向
未来郁证护理的研究方向应该更加注重个体化、精准化,深入研究不同患者的病因、病 理机制和护理需求,制定更加科学的护理方案。
用药护理
遵医嘱用药
确保患者按照医生的指示服用药 物,避免随意增减剂量或停药。
观察不良反应
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如 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
定期复查
定期陪同患者到医院复查,评估 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03
CATALOGUE
郁证护理措施
心理护理措施
建立信任关系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倾 听其诉求,了解其心理状态,给
案例三:郁证患者的饮食调理
总结词
合理的饮食调理有助于改善郁证症状,如增加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摄入,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等。
详细描述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调理方案。建议增加富含维生素B群、维生素C以及钙、镁等矿物质的食物 摄入,如绿叶蔬菜、水果、全谷类等。同时,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过度加工食品,以免加重病情。此 外,可根据中医食疗理论,适当食用具有疏肝解郁功效的食物,如百合、莲子、山楂等。
适当运动
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 ,如散步、太极拳等,以 增强体质、缓解压力。
培养兴趣爱好
鼓励患者培养兴趣爱好, 积极参与社交活动,提高 生活质量。
饮食护理
均衡营养
药食同源

中医内科学课件 郁证PPT文档共39页

中医内科学课件 郁证PPT文档共39页

中医内科学课件பைடு நூலகம்郁证
6、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黑格 尔 7、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 集体的 动作, 集体的 表情, 集体的 信念。 ——马 卡连柯
8、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 否则一 切都会 陷入污 泥中。 ——马 克思 9、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 —夸美 纽斯
10、一个人应该:活泼而守纪律,天 真而不 幼稚, 勇敢而 鲁莽, 倔强而 有原则 ,热情 而不冲 动,乐 观而不 盲目。 ——马 克思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中医内科学》教学课件-郁证

《中医内科学》教学课件-郁证

病案分析
邵某某,女,35岁,教师。无悲自哭,涕泪交流 ,举发无常,胸闷太息,每于情绪激动而加重。 证乃脏躁,治当和缓心气,解郁柔肝: 太子参、朱茯苓各15克,夜交藤、淮小麦各30克 ,合欢皮、石菖蒲、仙灵脾各12克,甘草3克,大 枣12枚。服12剂后云:已2个月未发。 (按)脏躁证用甘麦大枣汤为常法,加太子参、合 欢皮益气调肝,更为合辙。
“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
郁证之病名首见于《医学正传》
张景岳提出“因病而郁”和“因郁而病”以及 “郁由于心”等观点。
《景岳全书·郁证》按病因分为怒郁、思郁、忧郁 三种
明·赵献可在治疗上重视木郁,“以一法代五法”, 用逍遥散一方治其木郁,肝胆之气舒展则诸症自 解,一直为后世习用。
《临证指南医案·郁》指出治疗当分气血新久,并 指出郁证须配以精神护理。
1890年7月27日,不堪忍受心 理重压力的梵高拿着手枪走 进了一个农民的田庄, 他没 有将左轮手枪对准自己的头 部或心脏, 而是朝自己的腹 部开了一枪。然后他拖着沉 重的脚步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当被人发现时, 已是两天后 的早晨了。他死了, 年仅37 岁。他临死前对提奥说: 苦 难永不会终结。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 1899-1961
➢⑴以由于不畅,情绪不宁,胸胁胀满疼痛, 或易怒善哭,或咽中如有异物为主症。
➢⑵病史:患者大多数有忧愁、焦虑、悲哀、 恐惧、愤懑等情志内伤的病史。并且病情 的反复常与情志因素密切相关。
➢⑶各系统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正常,除外器 质性病变。
病例:
某男, 47岁, 某公司老总。因“发作性双下肢无 力5年”, 伴情绪低落, 兴趣减退, 心烦、失眠、 1年多, 加重1个月于2005年1月25日收入院。患者 于1999年突发双下肢无力, 不能行走, 诊断不详, 治疗2月后恢复。此后患者每年均有发作性双下肢 无力, 持续1-6月, 3年内反复在各大医院神经内 科及骨科中医科住院18次, 作头颅和全脊髓MRI、 脑脊液检查,胸腹部CT、全身PET等检查均未见异 常, 诊断一直不明确。2004年1月出现情绪低落, 兴趣减退, 失眠,心烦易怒, 悲观厌世, 工作能力 下降, 予氟西汀20mg qd po,症状好转。

郁证1-PPT课件

郁证1-PPT课件

2024/7/26
中医内科学
55
[预防调护]
1.正确对待各种事物,避免忧思郁虑,防止情志 内伤; 2. 作好精神治疗的工作,使病人能正确认识和对 待疾病,增强治愈疾病的信心。
2024/7/26
中医内科学
56
[复习思考题]
1.何谓郁证?其发生与哪些因素有关? 2.郁证分哪几型?郁证为什么要重视理气?在临 床上如何掌握理气法? 3.试述郁证肝气郁结证、痰气交阻证的辨证施治。
❖ 郁:广义--气血郁滞-所有病症 ❖ 狭义--情志不舒-七情病症
历史沿革
1《素问六元正记大论》:木郁达之,火郁发 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木郁折之
2.《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提出脏燥, 梅核气,设立甘麦大枣汤,半夏厚朴汤
3 朱丹溪提出气、血、火、食、湿、痰的六 郁论,创立六郁汤、越鞠丸
4《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郁》提出:郁证全在 兵者能移情易行。重视精神治疗。
2024/7/26
中医内科学
47
[辨证论治]
4.心神失养
治法:甘润缓急,养心安神
方药:甘麦大枣汤
甘草——甘润缓急;
小麦——补益心气;
大枣——益脾养血。
2024/7/26
中医内科学
48
[辨证论治]
临床应用 手足蠕动或抽搐:加当归,生地,珍珠母,钩藤; 躁扰、失眠:加酸枣仁,柏子仁,茯神、制首乌; 喘促气逆:合五磨饮子。
❖ 津液代谢失常多继发于脏腑的病变,而津液 代谢失常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又可加重脏腑病 变。
❖ 气机郁滞引起的郁证 ❖ 血溢脉外的血证 ❖ 水液停聚的痰饮 ❖ 阴液亏耗的内伤发热 ❖ 气虚痰湿的肥胖 ❖ 气血痰湿毒蕴的癌症 ❖ 气血阴阳亏损的虚劳

中医郁证ppt课件

中医郁证ppt课件
(三)范围
.
56
三、病因病机
(一)病因
1.病后体虚 2.情志不调 3.嗜食辛辣
(二)病机
病位:卫表肌腠,与肺、心肾相关
总因肺气不足,营卫不和,阴虚火旺,邪热 郁蒸
.
57
三、诊查要点
(一)诊断:有病因,有症状,除外其 它疾病 (二)类证鉴别
1.脱汗 2.战汗 3.黄汗
相关检查
.
58
(二)病机
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病位:肺、胃、肾
.
47
三、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临床症状、家族史 (二)病证鉴别
1.消渴与口渴症 2.消渴与瘿病
(三)相关检查
.
48
四、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病位:上、中、下 2.辨标本: 3.辨本症与并发症
(二)治疗原则
养阴生津,清热润燥
.
49
.
41
3.溢饮: 表寒里饮证
证机:肺脾失调,寒水内留,泛溢肢体 治法:发表化饮 代表方:小青龙汤
.
42
4.支饮
1)寒饮伏肺 证机:寒饮伏肺,遇感引动,肺失宣降 治法:宣肺化饮 代表方:小青龙汤 2)脾肾阳虚 证机:支饮日久,脾肾阳虚,饮泛心肺 治法:温脾补肾,以化水饮 代表方:金匮肾气合苓桎甘汤
.
25
3.咳血:肺
1)燥热伤肺 证机:澡热伤肺,肺失清肃,肺络受损 治法:清热润肺,宁络止血 代表方:桑杏汤 2)肝火犯胃 证机:木火刑金,肺络受损 治法:清肝泻火,凉血止血 代表方:泻白散合黛蛤散 3)阴虚肺热 证机:虚火灼肺,肺失清肃,肺络受损 治法:滋阴润肺,宁络止血 代表方:百合固金汤
.
18
(二)病证鉴别
1.鼻衄:内科与外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证治分类
1、肝气郁结证
证机概要:肝郁气滞,脾胃失和。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畅中。 代表方:柴胡疏肝散加减。
证治分类
1、肝气郁结证
用药加减
肝气犯胃,胃失和降,而见嗳气频作,
脘闷不舒者,可加旋覆花、代赭石、法 半夏和胃降逆; 兼有食滞腹胀者,可加神曲、麦芽、山 楂、鸡内金消食化滞; 肝气乘脾而见腹胀、腹痛、腹泻者,可 加苍术、厚朴、茯苓、乌药健脾化湿, 理气止痛; 兼有血瘀而见刺痛,舌质有瘀点瘀斑, 可加当归、丹参、郁金、红花活血化瘀。
初起多实:气、 血、湿、痰、 火、食六郁 日久则易由实 转虚:心神失 养、心脾两 虚、心肾阴虚
体质因素 发病基础
诊 断
1.以忧郁不畅,情绪不宁,胸
胁胀满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或有易怒易哭,或有咽中如有 炙脔,吞之不下,咯之不出的 特殊症状。
诊 断

பைடு நூலகம்
2.患者大多数有忧愁、焦虑、悲哀、 恐惧、愤懑等情志内伤的病史。并 且郁证病情的反复常与情志因素密 切相关。
证治分类
5、心脾两虚证
用药加减
心胸郁闷,情致不舒者,加郁金、
佛手片理气开郁;
头痛,加川芎、白蒺藜活血祛风
而止痛。
证治分类
6、心肾阴虚证 主症:情绪不宁,心悸、健 忘、失眠、多梦、五心烦热, 盗汗,口咽干燥,舌红少津, 脉细数。
证治分类
6、心肾阴虚证
证治概要:阴精方
虚,阴不涵阳。 治法:滋养心肾 代表方:天王补心 丹合六味地黄丸 加减。
证治分类
6、心肾阴虚证用药加减
心肾不交而见心烦失眠,多梦遗
精者,可合交泰丸(黄连、肉桂) 交通心肾; 遗精较频者,可加芡实、莲须、 金樱子补肾固涩。
预防调护
1.正确对待各种事物,避免忧思郁怒,防止
情志内伤,是防治郁证的重要措施。
2.医务人员深入了解病史,详细进行检查,
用诚恳、关怀、同情、 耐心的态度对待病人, 取得患者的充分信任。
预防调护
3.郁证患者,应做好精神治疗的工作,使病
人能正确认识和对待疾病,增强治愈疾病的 信心,并解除情志致病的原因,以促进郁证 的完全治愈。
临证备要
郁字有积、滞、蕴等含义。 由于本证主要由精神因素
所引起,精神治疗对于本
证具有重要意义。
临证备要
郁证一般病程较长,用药不宜峻猛。
心失所养,心神惑乱可出现多种多样
的临床表现。在发作时,可根据具体 病情选用适当的穴位进行针刺治疗, 并结合语言暗示、诱导,对控制发作, 解除症状,常能收到良好效果。
谢 谢
虚证
气郁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2、辨别证候虚实 分 类 实证
病程 临床 表现 脉象 较短
虚证
病已久延
精神抑郁,胸胁 精神不振,心神不 胀痛,咽中梗塞, 宁,心慌,虚烦不 时欲大息, 寐,悲忧善哭。
弦或滑 虚或弱
证治分类
1、肝气郁结证
主症:精神抑郁、情结不宁,胸
部满闷,胁肋胀痛,痛无定处, 脘闷口受气,不思饮食,大便 不调,苔燥腻脉弦。
证治分类
3、痰气郁结证
主症:精神抑郁、胸部,闷塞,胁肋
胀满,咽中如有物梗塞,吞之不下, 咯之不出,苔白腻、脉弦滑。
证治分类
3、痰气郁结证
症机概要:气郁痰凝,阻滞胸咽。 治法:行气开郁,化痰散结
代表方:半夏厚朴汤加减。
证治分类
3、痰气郁结证
用药加减
湿郁气滞而兼胸脘痞闷,嗳气,苔腻者,
加香附、佛手片、苍术理气除湿; 痰瘀化热而见烦躁,舌红苔黄者,加竹沥、 瓜蒌、黄芩、黄连清化痰热; 病久入络而有瘀血症象,胸胁刺痛,舌质 紫暗或有瘀斑,脉涩者,加郁金、丹参、 降香、姜黄活血化瘀。
归、生地、珍珠母、钩藤养血熄风; 躁扰失眠者,加酸枣仁、柏子仁、茯神、 制首乌等养心安神; 表现喘促气逆者,可合用五磨饮子开郁 散结,理气降逆。
证治分类
5、心脾两虚证
主症:多思善疑、头晕神疲,心
悸胆怯,失眠健忘,纳差,面色 不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
证治分类
5、心脾两虚证
证治概要:脾虚血亏,心失所养。 治法:健脾养心,补益气血。 代表方:归脾汤加减。
证治分类
2、气郁化火证
主症:性情急噪易怒,胸胁胀渴,
口苦而干,或头痛,目赤,耳鸣, 或嘈杂吞酸,大便秘结,口干,舌 红、苔黄,脉弦数。
证治分类
2、气郁化火证
证机概要:肝郁化火,横逆犯胃。 治法:疏肝解郁,清肝泻火。 代表方:丹栀逍遥散加减。
证治分类
2、气郁化火证
用药加减
热势较甚,口苦,大便秘结者,可加龙


中医内科 张琳琪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概 述
【定义】
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 滞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绪满闷、 胁肋胀痛,或易怒喜哭,或咽中如 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 一类病证。
概 述
【讨论范围】 本病与现代医学的神经衰弱, 癔症及焦虑症等相类似。
病因病机
情志失调 致病条件 气机 郁滞 不畅
胆草、大黄泻热通腑; 肝火犯胃而见胁肋疼痛,口苦,嘈杂吞 酸,嗳气,呕吐者,可加黄连、吴茱萸 (即左金丸)清肝泻火,降逆止呕;肝 火上炎而见头痛,目赤,耳鸣,加菊花、 钩藤、刺蒺藜清热平肝;
证治分类
2、气郁化火证
用药加减
热盛伤阴,而见舌红少苔,脉细数
者,可去原方中当归、白术、生姜 之温燥,酌加生地、麦冬、山药滋 阴健脾,或改用滋水清肝饮养阴清 火。
3.发于青中年女性。 无其它病证的症 状及体征。

鉴别诊断
梅核气与虚火喉痹、噎膈鉴别表
梅 核 气 性别 年龄 青中年女性 虚火喉痹 青中年男性 噎 膈 中老年男性多 咽部 自觉咽中有物梗塞, 咽部除有异物感 梗塞的感觉主 感觉 但无咽痛及吞咽困难。 外,尚觉咽干、 要在胸骨后的 灼热、咽痒 部位。 加重 情绪波动有关,在心 过度辛劳或感受 吞咽因难的程 因素 情愉快、工作繁忙时, 外邪则易加剧。 度日渐加重。 症状可减轻或消失, 作食管检 而当心情抑郁或注意 查(纤维镜、 力集中于咽部时则感 X 线吞钡)常 觉加重。 有异常发现
鉴别诊断
2.郁证脏躁与癫证 脏躁多发于青中年妇女,在精神因 素的刺激下呈间歇性发作,在不发作时 可如常人。而癫证则多发于青壮年,男 女发病率无显著差别,病程迁延,心神 失常的症状极少自行缓解。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明受病脏腑与六郁
郁 证
肝失疏泄
脾失健运
心失所养
气郁、血郁、火郁
食郁、湿郁、痰郁
证治分类
4、心神失养证
主症:精神恍惚,心神不宁,多
疑易惊,悲忧善哭,喜怒无常, 或时时欠伸,或手舞足蹈,骂詈 喊叫等,舌质淡,脉弦。
证治分类
4、心神失养证
证机概要:营阴暗耗,心神失养。 治法:甘润缓急,养心安神。 代表方:甘麦大枣汤加减。
证治分类
4、心神失养证用药加减
血虚生风而见手足蠕动或抽搐者,加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