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之1、2海洋时代,小国大业

合集下载

《大国崛起之小国大业》观后感

《大国崛起之小国大业》观后感

《大国崛起之小国大业》观后感第一篇:《大国崛起之小国大业》观后感“海上第一强国”——《大国崛起之小国大业》观后感在欧洲北部,有一个人口不足两千万,国土面积不及半个北京的国家——荷兰。

17世纪在海潮出没的湿地和湖泊上,以捕捞鲱鱼起家从事转口贸易,他们设计了造价更为低廉的船只,依靠有利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商业信誉,逐渐从中间商变成远洋航行的斗士,荷兰人的这些创造性地做法使得他们成为了当时的商品集散地。

他们坚守信誉,开发了很多新航线,垄断了当时的欧洲的海上贸易,被马克思称为“海上第一强国”但是无法想象这样一个有着庞大海洋世界的国家,最后也开始衰落下来了,与英国的贸易战争以及抵抗法国侵略的战争都使荷兰受到了较大的削弱。

更主要的是,荷兰并不具备成为大国的基础,其崛起有很大的偶然性和历史机遇。

我想,老师带领我们观看大国崛起这部片子的目的,不仅仅是要我们艳羡别的国家的成功,更要从别的国家的经验中总结出教训,在自己国家发展繁荣的过程中,避免重复历史的悲剧。

较之荷兰,我国有广袤的土地,众多的人口,丰富的自然资源,这是成为大国的基础,我们要好好利用自身的优势,摒弃一度“天朝上国”的美梦,看清现实,勇于创新,勇敢尝试,早日把中国发展成为真正的世界强国。

第二篇:大国崛起之小国大业大国崛起之小国大业日本,在人们的映像中应该是弹丸之地,他怎么也会在大国崛起系列片中的大国行列呢?因为在这个名单中,大国应该具备以下几点:一、曾经经历推翻封建王权或殖民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二、曾经或正在称霸世界、或进行殖民统治;三、在工业、科技、教育、文化、军事和社会改革方面有过突出表现。

四、对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曾经发生过重大影响。

150年多前,在四艘美国黑船的胁迫下,长期闭关锁国的岛国日本选择了不战而开国。

外部压力成为国家内部变革的动力,黑船来航15年后的1868年,明治维新正式开始。

在“求知识于世界”的维新纲领指导下,日本派出由政府高官组成的岩仓使节团到欧美各国考察。

大国崛起之小国大业

大国崛起之小国大业

大国崛起之小国大业1010017015110级张磊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经指出,“虽然在14—15世纪地中海沿岸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的最初萌芽,但是资本主义时代是在16世纪才开始的!”而正是尼德兰革命为人类带来了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下面,就让我们领略一下尼德兰革命。

“尼德兰”(Netherland)荷兰语低地的意思,尼德兰地区位于莱茵河、缪司河、些耳德河下游及北海沿岸一带,地势低洼,很多地方的地势仅仅比海平面高出一点点,常常要遭受风浪的侵袭。

生活在那里的人民自古以来就十分勤劳,他们筑堤挡浪、排水垦地,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美好的家园。

今天的荷兰境内,甚至有百分之二十七面积的土地低于海平面。

如今这里风光秀丽、人民富足,经济充满了活力。

但是,历史上的尼德兰命运坎坷。

中世纪初,它曾是法兰克王国的中心。

11至14世纪,被分割为大大小小的公爵国、伯爵领地和主教辖区,分别隶属于德国和法国。

15世纪后,成为勃艮第公国的组成部分。

后来由于王室联姻以及继承关系的演变,尼德兰落入哈布斯堡家族之手。

16世纪初,尼德兰又处于西班牙统治之下。

<一>尼德兰虽然地势低洼,但是位于北海沿岸,背靠辽阔的欧洲大陆,处于欧洲商道的十字路口。

境内的几条较大河流均可以直接连通大海,同时将国土分割,这也促成了尼德兰地区的舟楫之利,工商业、航海业、渔业、造船业都十分发达。

也正因为如此,早在14世纪时,尼德兰就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而16世纪的尼德兰是西欧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尼德兰地区也获得了“城市国家”的称号。

在它拥有300万的人口中,有超过一半的人口分布在17个省区中有300多个城市,如此之高的城市化,在当今也是相当高的。

南方安特卫普是国际贸易的中心,北方的经济中心是阿姆斯特丹。

在城市(港口)里,都已出现了规模较大的手工工场。

纺织、化工、造船、航海、冶金、采矿、印刷等工业迅速发展起来。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不断的发展壮大,在城市的自治权上希望占有更多的权利,北方荷兰、西兰和弗里斯兰的贵族逐渐资产阶级化,其政治经济利益与资产阶级日益接近。

大国崛起第二集小国大业观后感

大国崛起第二集小国大业观后感

大国崛起第‎二集小国大‎业观后感 by乔峰(2009-11-10 14:42:53)第二集小国大业荷兰,一个国土面‎积仅相当于‎两个北京大‎的国家,却在17世‎纪成为了全‎球商业的霸‎主。

荷兰在鼎盛‎时期居然占‎据了当时世‎界贸易的一‎半,他们的东印‎度公司在世‎界各个角落‎有1500‎0多个分支‎机构,在东亚,他们占据了‎中国的台湾‎,垄断了日本‎的贸易,在东南亚,他们把印度‎尼西亚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在非洲,他们从葡萄‎牙的手中夺‎取了新航线‎的要塞好望‎角,在大洋洲,他们用自己‎一个省的名‎字命名了一‎个国家——新西兰,在南美,他们占领了‎巴西,在北美,他们建立了‎新阿姆斯特‎丹城,即现在的纽‎约。

这些丰功伟‎绩,居然是由面‎积如此之小‎的荷兰创造‎的,不得不令人‎瞠目结舌。

那么,其背后大国‎崛起的因素‎到底是什么‎呢?这很值得我‎们探究一下‎。

首先看硬实‎力,荷兰人充分‎发挥了自己‎水上和海上‎交通便利的‎优势,使之成为发‎展世界贸易‎的有利前提‎条件。

除了这个显‎著的优势外‎,我还实在再‎找不出其他‎的硬实力因‎素。

国土和人口‎就不用提了‎,资源也相当‎有限,更有意思的‎是,那时的荷兰‎人对中央集‎权的政府很‎不感冒,他们更倾向‎于地方自治‎,以此来保障‎他们的商业‎自由。

再来看软实‎力,硬实力不行‎,那软实力肯‎定很突出。

对的,荷兰的重商‎主义使得荷‎兰人能不顾‎一切的发展‎自己的海上‎商业贸易。

而且,前面我提到‎的地方自治‎,也使得荷兰‎的商业有了‎更多的发展‎自由和创新‎能力。

和英格兰的‎海上贸易竞‎争就能看出‎这点,虽地理人口‎等处于劣势‎,但他们对商‎船的大胆改‎造(去除火炮并‎缩小夹板面‎积同时加大‎商船容量),和在商业信‎誉方面的坚‎决信守(宁可冻死也‎没有动托运‎人的货物),使他们最终‎击败了英格‎兰,在海上贸易‎领域遥遥领‎先。

为了打破西‎班牙对自己‎的商业封锁‎,聪明的荷兰‎人准备发展‎远洋贸易,为了解决远‎洋贸易需要‎的巨额资金‎,他们成立了‎股份制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向大众融资‎。

《大国崛起》第一集:海洋时代(葡萄牙西班牙)

《大国崛起》第一集:海洋时代(葡萄牙西班牙)

《大国崛起》第一集:海洋时代(葡萄牙西班牙)
《大国崛起》(英文:The Rise of the Great Powers),是2006年在中国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CCTV-2)首播的一部12集历史题材电视纪录片,记录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九个世界级大国相继崛起的过程,并总结大国崛起的历史规律。

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

五百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九个世界性大国,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

大国兴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

《大国崛起》全片共12集,每集约45~50分钟,以九国崛起的大致时间为序。

第一集
海洋时代(开篇暨葡萄牙、西班牙)
内容简介
15世纪,欧洲大陆最早的两个民族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在国家力量的支持下进行航海冒险:在恩里克王子的指挥下,迪亚士、达·伽马等葡萄牙一代代航海家们开辟了从大西洋往南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航线;在伊莎贝尔女王的资助下,1492年哥伦布代表西班牙抵达了美洲。

当麦哲伦船队(麦哲伦本人在菲律宾意外身亡)完成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后,原先割裂的世界终于由地理大发现连接成一个完整的世界,世界性大国也就此诞生。

葡萄牙和西班牙在相互竞争中瓜分世
界,依靠新航线和殖民掠夺建立起势力遍布全球的殖民帝国,并在16世纪上半叶达到鼎盛时期,成为第一代世界大国。

但是,这两个依靠掠夺迅速崛起而没有发展工商业的帝国却很快盛极而衰。

《大国崛起》解说词:第1集 海洋时代(开篇暨葡萄牙、西班牙)

《大国崛起》解说词:第1集 海洋时代(开篇暨葡萄牙、西班牙)

《xx崛起》解说词第1集完整介绍:导语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

五百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九个世界性大国,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

大国兴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片头】【片名:xx崛起】【序】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

在此之前,人类生活在相互隔绝而又各自独立的几块陆地上,没有哪一块大陆上的人能确切地知道,地球究竟是方的还是圆的,而几乎每一块陆地上的人都认为自己生活在世界的中心。

公元1500年前后,中国正处在明朝统治之下。

郑和的船队七下西洋,但不是为了开拓贸易,而是为了宣扬皇帝的德威。

郑和死后,中国人的身影就在海洋上消失了。

阿拉伯和印度的商人与欧、亚、非大陆继续着商业往来,但他们的活动范围基本上局限在印度洋沿岸。

这是当时欧洲人笔下的世界,已知的三块大陆——欧洲、亚洲和非洲,分别由三个信奉基督教的国王统治,其他地方都是混沌未开。

但就在公元1400年以后的两百年间,欧洲绘图人笔下的几大块陆地宛如正在成长的胚胎,逐渐由模糊的团状,演变成我们今天所熟悉的清晰可见的模样。

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引发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的文明间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

不可思议的是,开启人类这一历史大幕的,并不是当时欧洲的经济和文化中心,而是偏居在欧洲大陆西南角上两个面积不大的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

五百年前,他们相继成为称雄全球的霸主,势力范围遍及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

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推动小小的伊比利亚半岛征服海洋、进而主宰世界长达一个多世纪呢?本集片名:第一集xx时代征服是从被征服开始的。

大国崛起之海洋时代观后感300字

大国崛起之海洋时代观后感300字

大国崛起之海洋时代观后感300字《大国崛起之海洋时代观后感》近年来,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中国为代表的大国逐渐崛起,成为了世界的焦点。

而这个崛起的过程中,海洋时代的到来无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这一现象,我深感震撼和思考。

首先,海洋时代为大国崛起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海洋资源的丰富使得大国在能源、物资等方面得到了极大的补给,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辽阔海疆的国家,充分利用和开发海洋资源,拓宽了国家的发展空间。

例如,在南海争议中,中国积极主动地参与争议解决,维护了国家的海洋权益,提升了自身国际声誉,为大国的崛起提供了保障。

其次,海洋时代促进了大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与其它大国相比,中国积极倡导海洋合作与共赢,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旨在构建开放、包容、普惠的海洋合作机制。

这种合作有助于在全球范围推动经济增长,共同应对海洋环境问题,促进文化和人员交流,进一步增进各国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

正是这种合作,然而,海洋时代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海洋环境的破坏。

大国的崛起伴随着海洋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导致了海洋生态系统的不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流失。

同时,海洋污染和海洋垃圾的问题也日益严重,给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损害。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大国需要加强合作,共同保护海洋环境,建立可持续利用的海洋经济模式。

此外,海洋时代还引发了一系列的安全问题。

在大国的崛起过程中,海洋领土争端、渔业资源冲突、海盗活动等问题纷争不断。

这些问题不仅对大国自身的安全造成威胁,也会对全球安全格局产生影响。

因此,大国需要通过建立多边机制,加强合作与对话,共同维护海洋安全与稳定。

综上所述,海洋时代对大国崛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海洋资源的开发为大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海洋合作推动了大国之间的友好交流与合作。

然而,海洋环境破坏和安全问题也给大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只有通过合作与共赢,解决这些问题,才能真正实现海洋时代下大国的可持续发展。

大国崛起1一12集论文

大国崛起1一12集论文

大国崛起1一12集论文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证明,只有不断地进行改革,我们的国家才会国富民强。

我们要积极学习外国的长处,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

要坚持对外开放,走出国门,选择西方文明为我用,对西方文明不能生搬硬套,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有利于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大国崛起》(英文:The Rise of the Great Powers)是2006年在中国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CCTV-2)首播的一部12集电视纪录片,记录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俄国、日本、美国九个世界级大国相继崛起的过程,并总结大国崛起的规律。

该电视片在2006年11月13日—24日(CCTV-2)黄金时间21:30首播,每集大约45分钟。

本片播出后,中央电视台和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合作推出了本片的一套八册同名系列图书,内容有了大规模扩充,并于2007年5月1日黄金时间20:55起在中国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再次播出。

(1)大国的和平崛起必须以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基础,必须全面提升综合国力。

(2)大国的和平崛起需要良好的周边环境,而不是通过组成军事集团建立势力范围和安全地带。

(3)大国的和平崛起需要全面、系统的制度建设和能力建设,借鉴他国制度的先进性,根据本国国情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发展水平,推进经济的市场制度建设和政治的民主制度建设。

(4)大国的和平崛起需要国民素质的全面提高,尤其应防止崛起过程引发狂热的民族主义思潮。

吸取世界的先进文化,都是改变国民素质的必要手段。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葡萄牙、西班牙崛起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新航路的开辟(或地理大发现)和海外殖民掠夺。

(2)结合17—18世纪的史实,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方面概述英国成为世界大国的原因。

政治上,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经济上,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积极开拓世界市场;文化上,牛顿建立近代力学体系,瓦特改进蒸汽机;外交上,在亚非拉地区进行殖民掠夺。

(完整版)《大国崛起》解说词:第1集海洋时代(开篇暨葡萄牙、西班牙)

(完整版)《大国崛起》解说词:第1集海洋时代(开篇暨葡萄牙、西班牙)

《大国崛起》解说词第1集完整介绍:导语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

五百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九个世界性大国,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

大国兴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片头】【片名:大国崛起】【序】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

在此之前,人类生活在相互隔绝而又各自独立的几块陆地上,没有哪一块大陆上的人能确切地知道,地球究竟是方的还是圆的,而几乎每一块陆地上的人都认为自己生活在世界的中心。

公元1500年前后,中国正处在明朝统治之下。

郑和的船队七下西洋,但不是为了开拓贸易,而是为了宣扬皇帝的德威。

郑和死后,中国人的身影就在海洋上消失了。

阿拉伯和印度的商人与欧、亚、非大陆继续着商业往来,但他们的活动范围基本上局限在印度洋沿岸。

这是当时欧洲人笔下的世界,已知的三块大陆——欧洲、亚洲和非洲,分别由三个信奉基督教的国王统治,其他地方都是混沌未开。

但就在公元1400年以后的两百年间,欧洲绘图人笔下的几大块陆地宛如正在成长的胚胎,逐渐由模糊的团状,演变成我们今天所熟悉的清晰可见的模样。

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引发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的文明间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

不可思议的是,开启人类这一历史大幕的,并不是当时欧洲的经济和文化中心,而是偏居在欧洲大陆西南角上两个面积不大的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

五百年前,他们相继成为称雄全球的霸主,势力范围遍及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

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推动小小的伊比利亚半岛征服海洋、进而主宰世界长达一个多世纪呢?本集片名:第一集海洋时代征服是从被征服开始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国崛起一海洋时代1500年左右应该是历史的一个里程碑纪年。

因为人类终于开始了对海洋的探索,对未知大陆的探索【郑和下西洋主要是宣扬国威,并非开拓贸易】。

首先进行探索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这两个国家。

由于当时欧洲动乱,葡萄牙率先统一了国家,开始了探索。

西班牙紧追其后,稳定了国家。

迪亚士到了好望角,哥伦布到了美洲【新大陆的发现】,但他到死都认为自己到达的是印度,达伽马沿着非洲到达了梦寐以求的印度,麦哲伦向西出发环游了世界,但麦哲伦却死在了菲律宾。

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是残忍的殖民侵略。

葡萄牙殖民了非洲沿岸的部分国家,印度,中国台湾,菲律宾,巴西。

西班牙则殖民着除巴西的所有美洲地区,并进行着残忍的掠夺,奴役着当地原著居民,把黄金白银运回国内。

但这种掠夺是封建性质的,是为了应付封建贵族的消费,是封建贵族支持的,并没有转化为资本。

最终还是引起了价格革命,黄金白银贬值,物价飞涨,资产阶级地位上升,而以固定地产为收益的贵族地位则下降。

同时还引起了商业革命,商业中心由地中海转向了大西洋地区。

总之,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各国对海洋的探索和西欧国家的殖民,开辟了世界市场,使世界日益联系,但也增深了对殖民地的残酷统治,使之生活艰难。

二小国大业在欧洲西北部有一个面积只是现在两个半北京的国家叫荷兰。

在八百年前,这里是个没有人烟只有海潮出没的湿地和湖泊。

从十二世纪到十四世纪,才逐渐形成了人类可以居住的土地。

直到今天,荷兰仍有三分之一的土地在海平面以下。

就是这个地方,在三百多年之前,也就是17世纪的时候成为了世界的经济中心,也是最富有的国家。

一个仅有150万人口的荷兰,几乎把自己的势力遍布到全球。

大海总是在最平静的地方掀起波澜,历史像大海,总是在让人意想不到的地方创造奇迹。

荷兰人崛起的故事是从银白色的鲱鱼开始的,由于海流的变化,每到夏天,就有大批的鲱鱼洄游到荷兰的北部沿海区域,荷兰人每年可以从北海中捕获超过1000万公斤的鲱鱼。

这对荷兰的经济太重要了,十四世纪荷兰的人口不到100万,当时约有20万的人从事捕鱼业,鲱鱼养活了五分之一的人口。

但是其他国家也开始捕捞鲱鱼,为了争夺捕鱼场,荷兰和苏格兰进行了三次战争。

是什么使荷兰在竞争中脱引而出?1358年在荷兰北部的小渔村里,有个人发明了用一刀就可以除去鱼肠子的做法。

然后用放入盐,可以保存一年多,因为当时没冰箱,所以荷兰的鲱鱼可以畅销欧洲。

随着渔业的发展,荷兰产生了和东北欧、英格兰、南欧、非洲的贸易。

借助鲱鱼,荷兰人开始了商旅生涯。

十五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给欧洲带来前所未有的商业繁荣,也为荷兰提供成为商业帝国的历史性机遇。

如果说,最早开始远洋冒险的葡萄牙和西班牙主要是依靠暴力去进行赤裸裸的财富掠夺,那么紧随其后的荷兰人由于缺少强大的王权和充足的人力资源,十分自然的选择了依靠商业贸易来积累财富,同时也积累着足以让自己强盛起来的竞争技巧和商业体制。

作为中间人、代理人、加工者和推销商,荷兰人从葡萄牙、西班牙那里装载香料、丝绸和黄金,然后把它们远销到欧洲各地。

返航时,他们又为这两个最早的海上霸权国家运去波罗的海产粮区的小麦、瑞典的铁器、芬兰的木材以及自己生产的海军补给品。

但是荷兰商人很快发现,在这项利润丰厚的贸易中,他们不得不面对来自英格兰商人强有力的挑战。

当时英格兰的面积比荷兰大三倍,人口是荷兰的五倍,作为大西洋中的岛国,它比荷兰有着更加优越的地理位置。

这次荷兰又依靠什么手段击败强大的竞争对手?就像发明一刀除去鱼肠子的方法一样,荷兰打败英格兰的方法是建造更加廉价的船只开始的。

英国商船上的水手都带着武器,所以他们的船就需要更加坚硬的木头,然而荷兰的船上没有武器,所以,考虑这些因素就可以知道为什么荷兰的商船造价更便宜,用荷兰的船运货也就更便宜,于是荷兰就成为了欧洲的海上马车夫。

此前,典型的欧洲商船都建造可以架设火炮的平台,可以防止海盗袭击,荷兰人第一个冒险造出一种只能运送货物的船。

这样做的代价是每次的航行都带有更大的风险,但他的好处是造船成本低,价格只有英国船只的一半,于是货物的运费也就低。

即使这样荷兰人还不满足,就改造了肚子大,甲板小的船,因为当时荷兰的税是根据船甲板的大小决定的。

1596—1598荷兰船长巴伦支试图找到从北面到达亚洲的路线,在三文雅,被冰封的海面困住了。

巴伦支船长和十七名荷兰水手在这里度过了八个月生活,他们拆掉了船上的甲板作燃料,以便在0下40度严寒中保持体温。

他们靠打猎取得勉强维持着生存的衣服和食物。

在这样的环境下,8个人死去,但荷兰商人却做了一件惊人的事,他们没有丝毫利用别人委托给他们的货物,这里面就有可以让他们生存的衣物和药品。

幸存的船员把货物几乎完好无损的送到了委托人手中。

荷兰商人信用之高令人敬佩。

伴随着商业贸易的发展,城市作为交易的市场、储存货物的仓库、维修船只的工场,在荷兰逐渐兴盛起来。

渐渐的,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发现,一个超越商业贸易,甚至是超越经济生活的难题摆在了他们的面前。

这就是到底有谁来管理城市?该怎样管理城市?和欧洲其他地方一样,一开始荷兰城市的主人是那些贵族,因为城市总是建立在某个贵族的领地之上,贵族们建立起小型的军队,名义上是为城市提供保护,实际上是依靠武力取得税收。

这意味着在城市里,有钱人比较有权力,他们可以主导讨价还价,贵族们依靠生意人给他们提供财富。

商业和城市的兴起使人们产生了对经济自由的渴望。

日渐富有的市民们最终做了一个让人惊讶的选择,他们像购买货物一样,从贵族手里买到了城市的自治权。

从此市民们自行立法,贵族不能直接向他们收税,市民自治为荷兰的城市注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到公元15世纪末,将近一半的荷兰人生活在城市中。

每个城市都努力获得更多的贸易机会,城市由有钱的商人统治,由他们来决定城市的管理。

就在荷兰忙于经营城市的时候,整个欧洲的政治版图开始发生急剧的变化。

一些雄才大略的君主凭借蒙古大军西征传入的火药,摧毁了骑士们守卫的贵族城堡,建立起葡萄牙、西班牙、英国和法国这样一些君主集权的国家。

这些国家拥有着割据的贵族领地和独立的商业城邦无法比拟的优势,他们可以有效地动员和组织起整个民族的力量。

葡萄牙和西班牙就是靠这样的优势率先进入到世界大国的行列。

开始的时候,荷兰人似乎不为这种潮流所动,他们满足于彼此独立的城市中,这些城市惟一关注的事情就是尽可能多的获得财富。

如果像英国、法国、西班牙一样,有一个在国王统治下的国家,就会产生很多别的问题,比如国王想要扩张,使自己的国家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这样会花很多的钱。

但是在1543年,不管荷兰人情愿与否,都不得不去面对国家这个问题。

那一年,西班牙国王通过政治联姻的方式取得了荷兰的统治权。

当西班牙宣布荷兰是西班牙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时,荷兰人认同了;当西班牙国王重新划分荷兰的行政区域时,荷兰人坦然的接受了;当西班牙国王为荷兰派来新的总督时,他们也顺从的臣服了;但是当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把手伸向他们的钱袋时,荷兰人反抗了。

菲利普因为和法国打仗所以向荷兰要的钱很多。

荷兰的独立战争爆发了,一开始西班牙的军队轻而易举的粉碎了荷兰人一盘散沙似的抵抗,在不到六年的时间里,就有15万荷兰人死于非命。

严峻的现实使各自为政的荷兰省份不得不团结起来,1579年,荷兰北方七个省的代表签署协议,组成军事同盟,共同对敌。

之后,战争开始向有利于荷兰人的方向转化。

一方面是由于荷兰人的联合,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菲利普二世在欧洲四面树敌,在连年的争霸战争中耗尽了西班牙的国力。

1581年7月26日,代表们把西班牙国王给开除了。

荷兰人突然发现他们已经组成了一个国家了,那么这个国家该由谁来管理保护那?商人们希望一个强有力的保护者保护荷兰,而自己专心贸易,他们想到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

伊丽莎白欣然接受,但商人们很快发现英国女王收取的保护费比他们赶走的西班牙国王还要高。

1588年,在奥兰治亲王威廉的领导下,七个省份联合起来宣布成立荷兰联省共和国。

它是一个共和民主的混合,实际的政治权利是在商人和知识精英的手中。

不同的省,尤其是拥有沿海城市的省份,由城市的商业精英们统治。

如果用国土、资源、人口等条件来衡量,荷兰几乎不具备作为国家生存下去的条件,更何况组成共和国的七个省份依然是各自为政。

独立之前,与西班牙的贸易是荷兰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但是独立之后,西班牙国王封锁了本国的所有港口,禁止荷兰的商船驶入西班牙,经济的生命线被扼断了,新生的共和国出路在哪里?荷兰凭借着自己的商业直觉,很快找到了自己的优势,因为这片土地上拥有人数众多对财富充满强烈渴望的商人阶层,如果将他们的爱财之心转化为力量,那么,荷兰就拥有了比王权更为强大的武器。

根据这个优势,荷兰人决定从精明的中间商变成远洋航行的斗士,靠自己去开辟前往东方和美洲的航线。

那么远洋航行所需要的大量资金又从哪里来呢?1602年,在共和国大议长奥登巴恩维尔特的主导下,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成立。

通过向全社会融资的方式,东印度公司成功的将分散的财富变成了自己对外扩张的资本。

成千上万的市民把自己的资金投入到东印度公司,这既有利润,又有风险。

他们既出于对财富的渴望,另一方面是因为荷兰政府也是东印度公司的股东之一,政府将一些只有国家才能够拥有的权力折合为25000荷兰盾入股东印度公司,这就大大增加了东印度公司的权限和信誉。

政府给东印度公司的权力有:可以协商签订条约,发动战争,这样它就成为了在亚洲的独立主权个体,或者说从南非到日本的整个地区,他都可以像一个国家那样运作。

东印度成立后的五年时间里,他每年都向海外派出50支商船队,这个数量超过了葡萄牙和西班牙数量的总和。

前十年,东印度公司没有任何利息,因为投资者喜欢把钱投到造船、造房子,在亚洲建立一个贸易王国上。

十年后,才给股东派发了红利。

连续十年不给股东发红利,这样的投资方式为何能够得到投资者的认可?这是因为荷兰人还创造了一种新的资本流转体制。

1609年,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诞生在阿姆斯特丹,只要愿意,东印度公司的股东们可以随时通过股票交易所将自己的股票转换为现金。

早在四百多年前,在阿姆斯特丹的交易所中,就已经活跃着超过一千名的股票经纪人,这里是当时欧洲最活跃的资本市场,前来从事股票交易的不仅有荷兰人,还有许多外国人。

大量的股息收入,从这流到荷兰国库和普通荷兰人的腰包。

仅英国国债一项,荷兰每年就可以获得超过2500万荷兰盾的收入,价值相当于200吨白银。

当大量的金银货币以空前的速度循环流通时,荷兰的经济血脉开始变的拥堵起来,这次荷兰人解决问题的探索直接进入了现代经济的核心领域,就是建立银行。

阿姆斯特丹银行成立于1609年,大约比英国银行早100年,它是个城市银行、财政银行和兑换银行,它吸收存款,发放贷款。

为了保证银行的信用,阿姆斯特丹市通过立法规定,任何人不能以任何借口限制银行的交易自由,由此一个看上去不可思议的现象出现了,当荷兰和西班牙的军队正在海洋上厮杀时,西班牙贵族手中的白银仍可以自由的从阿姆斯特丹银行的金库中流进流出,荷兰的银行可以合法的贷款给自己国家的敌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