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4.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 4.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学案设计(含答案)

4.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案)
学习目标:
1. 掌握环境问题的概念并能够分析典型环境问题的成因。
2. 知道环境问题的分类。
3. 说出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自主预习:
1、环境问题指由于或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和的问题。
2、产生原因:人类在人地关系中起主导作用。
当人类对环境的强度越来越大,对
也越来越严重。
在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弃物和有害物质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就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由于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使人类面临资源减少的危机。
3、环境问题的类型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⑴部分资源趋于,人均资源拥有量。
①人口的急剧增长对资源的需求量增加,导致某些资源减少甚至枯竭;
②人口的急剧增长导致人均资源减少;
③目前,煤炭、石油、森林、耕地等资源急剧减少。
⑵生态,生物多样性。
①由于人们长期砍伐森林和开垦草原,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生物链被割断,导致生态失衡,加剧了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生态恶化,使生物的多样性受损。
②过度捕杀野生动物;
③环境污染严重。
⑶严重,人类生存环境质量。
答案
1、人类活动自然原因影响破坏
2、开发利用环境
3、水体污染酸雨臭氧层破坏草原矿产
4、大气水噪声
5、(1)枯竭减少(2)破坏受损(3)环境污染下降。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2教学教案第四章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4)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是必修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本章是人文地理的最后一章,是人文地理的总结的章节,也是高考中二大选考内容之一的《环境保护》的基础章节。
本节内容分为环境问题的概念和类型、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两部分,本节内容比较直观,是学生们较熟悉的内容,容易读懂的内容.二.学情分析本校是一所普通高中,学生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见识不广.学生为高一学生,感性认识较强,理性认识较差.三.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
2.分析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寻求解决途径。
(二)、过程与方法1.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2.通过读图分析学会判断主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的方法。
3.对自己身边的环境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培养分析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公民意识。
四、教学重点1.环境问题的概念与分类。
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五、教学难点: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环境问题的产生途径及原因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内容教学方法环节一导入新课1、ppt展示四幅环境问题图片,2、指出这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不合理活动,对环境的恶性影响,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障碍.导入新课.环节二环境问题的概念1、先让学生观察上环节展示的图片,分析其共同点,引导学生归纳出概念.2、ppt展示概念环节三环境问题产生的途径和原因1、ppt展示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图,师生共同分析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2、归纳出环境问题产生的途径和原因环节四环境问题的类型1、ppt展示一些环境问题的图片,让学生归纳出环境问题按性质分类;2、ppt展示一些选择题让学生练习巩固环境问题的类型区分.3、ppt展示p87的活动画面,让学生连线归纳七、板书设计4.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一、环境问题的概念及类型1、环境问题的概念2、环境问题产生的途径及原因3、环境问题的分类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资源枯竭2、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3、环境污染。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4.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4-湘教版

湘教版《地理Ⅱ》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设计李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__【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环境问题的概念和类型;(2)了解目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人地关系,讲解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其产生的原因;(2)结合已学过的有关环境问题的具体事例,对环境问题进行归类;(3)通过观看短片和阅读材料,使学生了解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解决途径。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人类面临的主要全球性环境问题及其严重,提高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并努力规范自己的行为,培养学生对环境负责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产生原因。
2、难点:结合实例对具体的环境环境问题进行归类。
【教学方法与教具】1.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2.教具: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播放视频。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板书: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师活动:展示“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
引导讨论: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
学生活动:讨论分析作答。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一、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1、什么是环境问题?教师活动:指导阅读课本86—87页。
自主学习:(1)、什么是环境问题?(2)环境问题产生原因?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2、环境问题的类型教师活动:展示一组环境问题的视频。
请说出图片中属于哪一类环境问题?学生活动:看图回答。
教师活动:指导阅读课本87页环境问题的类型设计意图:引起学生的注意,拓展视野,激发学习动机,强化对环境问题严重性的认识。
学生活动:完成课本87页活动题。
明确环境问题的类型。
过渡:当今世界的环境问题很多,影响的范围和程度也各不相同。
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的环境问题教师活动:播放“小视频”。
请大家观看短片,归纳一下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三个方面?学生活动:观看短片、图片,归纳总结。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Ⅱ-4.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案设计

(2)分析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寻求解决途径。
教 学
过程与方法
目
(1)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标
(2)通过读图分析学会判断主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的方法;
(3)对自己身边的环境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培养分析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公民意识。
题
教师结合自主
15 分 钟
学习的问题和 合作探究生成 的问题进行归 纳并进一步让
给学生归纳出共性的问题, 对小组展示不到位的知识点 进行质疑、补充。
学生进行小组生成 问题展示,
学生展开讨论
8分 钟
对重难点进行 延伸拓展
教师巡视指导,对重难点进 行延伸拓展
通过合作探究,进 一步掌握重难点知 识
15 分 钟
结合所在地实际分析主要的环境问题。
板书 设计
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一、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 1.概念 2.环境问题的产生 3.环境问题的类型 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部分资源趋于枯竭,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 2.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 3.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教学 反思
本节课,我认为是比较成功的一节课,成功的方面主要有: 1、在课堂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的自主合作和合作展
示的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 2、学生生成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学生在追问质疑环节表现非常
出色,课堂气愤活跃。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设
人类社会自诞生以来,就开始了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
计 用。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深
理 度和广度越来越大,由此,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这些问题表现出
4.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4.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课题:科目:班级:课时:计划3课时教师:单位: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4.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2. 教学年级和班级: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3. 授课时间:第2周星期一第1节4. 教学时数:1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了解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掌握环境问题的类型、成因及危害。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环境问题的类型、成因及危害。
2. 教学难点: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危害。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环境问题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环境问题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课本内容,了解环境问题的类型、成因及危害。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解决措施。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环境问题的重要性。
6.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撰写一篇关于环境问题的短文。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其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堂小结:听取学生对本节课的收获与建议,了解教学效果。
二、核心素养目标1. 人地协调观:学生能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形成人地协调观。
2. 综合思维:学生能从不同角度分析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 区域认知:学生能结合案例分析,了解不同区域的环境问题及其成因,提高区域认知能力。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二4.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学案设计

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习目标】1. 掌握环境问题的概念并能够分析典型环境问题的成因。
2. 知道环境问题的分类。
3. 说出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基础填空】一、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1.概念:指由于或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2.产生的原因(1)在生产过程中排放出的废弃物和有害物质越来越多,超出了环境的。
(2)随着全球的急剧增长和的快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超过环境的供给能力。
3.环境问题的类型1.部分资源趋于枯竭,人均资源拥有量。
2.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
(1)产生原因:人们长时期地和。
(2)后果:导致失衡,加剧了水土流失、和生态恶化。
3.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1)概念: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有害物质,引起下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生物正常生存发展的现象。
(2)主要污染物类型主要类型主要污染物危害水污染、工业废水、农药、化肥及畜禽粪便等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造成水质恶化大气污染气溶胶状态污染物和气体状态污染物,常见的有二氧化硫、硫化氢、、一氧化碳等影响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危害植被,腐蚀材料,影响气候,降低能见度,引发、臭氧层空洞和酸雨等土壤污染有机污染物、重金属、放射性元素、等使土壤的性质、组成及形状等发生变化,并导致土壤自然功能失调、阅读下列四幅景观图,完成1~2题。
1.图片中反映的环境问题属于自然资源衰竭问题的是( ) A.①B.②C.③D.④2.图片中反映的环境问题会导致下图中环境问题的是( )A.①B.②C.③D.④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资料,回答3~4题。
年份森林覆盖率/% 耕地面积/km2年降水量/mm气温年较差/℃河流含沙量/%粮食平均亩产/kg粮食总产量/亿kg1985 19 333 520 38 10 205 1.025 1995 10 478 450 42 35 135 0.975 3.上述资料表明,导致该地区近十年粮食平均亩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A.“退耕还牧”的面积增大B.毁林开荒现象严重C.气候发生异常,出现水旱灾害D.人口增长过快4.目前该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A.风沙危害加剧B.水土流失严重C.大陆性气候减弱D.光照条件变差冬虫夏草又叫虫草、冬虫草,是著名的具有滋补作用的奇异中药材,也是传统出口的珍品,有着“一物竟兼动植两性”之说。
高中地理 第四章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案 湘教版必修2

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第四章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一、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分类
二、全球气候变暖
为了体现新课程标准中关于使学生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要求,在引导学生分析世界上的主要环境问题的同时,特别注意联系学生身边的实际环境问题,引入本地的环境问题案例,如大气污染与酸雨、河流的污染等案例,引导学生展开分析,使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培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使学生深刻掌握温室效应的原理,自己制作了动画,以利于突破难点。学生容易掌握的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大气污染与酸雨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危害,引导学生自学教材,归纳后完成知识网络。
3、从中我们可得到一个共识: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是?
4、用图表示人类社会和地理环境的关系。(画图略,见板书设计)
5、据版图小结:环境问题从成因主要表现为两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6、据版图和图4-1-1提问:人类目前面临的这些环境问题从成因上如何归类?
*7、由于不同国家在世界贸易格局中的地位不同,生产类型不同,导致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也不同;不同环境问题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表现有何不同?
(二)利用学生已有知识据图分析:
1、设问:全球气候变暖主要原因是什么?
2、据图提问:读图4-1-3,说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和全球气温变化的关系。
3、提问:据图4-1-2说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加为什么会使全球气温升高?
4、提问:近几十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提问: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是全球气候变暖的唯一原因吗?
问题6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是什么?主要来自哪些商品?
问题7怎样解决呢?
阅读资料
思考
回答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4.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案

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班级:姓名:小组:【学习目标】(1)理解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2)分析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寻求解决途径。
【学习重点】:(1)环境问题的概念与分类;(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学习难点】: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导学流程】一.了解感知(一)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1、概念: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2、环境问题的产生的原因人类对环境开发利用的强度越来越大,对环境的破坏也_________________。
3、环境问题的类型根据环境问题的性质,可进行如下分类:1.部分资源趋于枯竭,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成因:人类长期大规模的______与_____ 表现:自然资源数量______ 锐减和______下降后果:资源不能满足人类需要2.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成因:由于人们长期过度地_____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被严重破坏,生物链被割断,导致_____________,加剧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深入学习仔细阅读下面的宣传画,并回答问题。
(1)这幅图所提示的环境问题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问题可能引起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个人采取哪些措施可以减轻或防治该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当堂检测1.下列属于环境污染问题的是( )A.全球变暖B.森林减少C.生物污染D.生物多样性减少2.下列现象不属于生态破坏的是( )A.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B.生物物种灭绝C.土地盐碱化,水源枯竭D.交通拥挤,社会秩序混乱3.下列生产活动中,人类与环境对立的是( )A.江南丘陵开辟茶园B.呼伦贝尔草原垦草种粮C.鄱阳湖周围围湖造田D.将黄淮海平原的盐碱滩改造成良田4.当前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有( )A.心血管病增多问题 B.大气污染问题C.原子能发电问题 D.发达国家人口负增长问题5.下面的环境问题属于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的是()A.大气污染 B.全球气候变暖 C.水土流失 D.矿产资源的减少.(四)迁移运用(1)图中所反映的环境问题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原因
3、分类
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一少一损一下降
十、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以“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针对学生学习地理存在的“三关”设计了“三步”走的学法,即第一步:“疑”要学生在生活中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探索的具体目标,再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将有关地理知识与问题相联系,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再收集资料独立思考,从不同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与途径,第二步:“辩”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即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争辩讨论、相互反馈、互相激励等合作。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眼睛,让学生多想、多做、多说、多看。第三步“馈”,各小组代表人依次阐述自己的观点和依据,其他小组同学可予以质疑,最后由某一位同学进行总结性发言,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二、学生分析
高一学生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创造性思维转型阶段,在学习上存在着三个关卡,即兴趣关、思维关、表述关,表现为学习地理的兴趣不浓厚,不会地理思维,对知识的表述不清;对于本节课的知识点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中,实际已经接触到大量的环境问题,他们具备了一些环境问题的感性认识,只是欠缺系统的理论分析,没有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这对学生的地理思维方法,分析地理事项的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正如上面所说是学生薄弱的环节,需要这节课去培养训练。
核对答案。教师辅助讲解习题。
自主做题。
小组探讨试题并代表发言讲解。
小组讨论做题的形式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的思维运动,课堂参与度高,并能通过自己的表述讲解习题,也让其他同学明白,锻炼的语言表达的能力。
布置作业
将课后习题《资源与评价》对应习题完成。
课后巩固。
九、板书设计
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一、环境问题的概述
通过课余时间布置的作业,以寝室为单位进行汇报、反馈,及时发现身边的问题并给出解决的办法。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质疑启发,解析难点
观看机组图文材料,结合说明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
引导学生讨论发言。
图文材料丰富,教材中的阅读与活动结合恰当,有助于学生们的更好理解。
课堂小结
1、环境问题的概念
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运用图文资料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危害、原因,并能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培养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环境问题的全球性及严峻性,增强对环境问题的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意识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四、教学重点
环境问题的分类
些?
观看多媒体并参与讨论,然后思考问题。
阅读教材,找出答案。
用图片导入新课,学生观察图片,这样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营造愉悦的课堂气氛。
学生参与度高。
师生互动,突破重点:
1、“疑”。即创设问题情境,启迪学生思维。
2、“评”。教师对学生小组讨论后的发言,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
1、“辩”。小组分工讨论。
2、“馈”。代表发言,及时反馈
三、教学目标
本课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在表述中,中心名词“环境问题”是本课的知识目标;定语“人类面临的主要的”是本课的重点;动词“根据、归纳”是本课的能力目标,教学中需要加强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整条“标准”是以正确的地理观念和地理思想形成为主要目的,让学生认识到环境问题严峻性和紧迫性,这是本课的情感教育目标。所以我结合课标的解读、教材和学情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五、教学难点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的原因、危害及解决办法。
六、 教法与学法
直观教学法、讨论教学法、习题结合法、问题——发现法
七、 教具的选择与使用
多媒体、教材
八、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观看几组美丽的云南香格里拉图片,与生活中可见的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等形成鲜明的对比,发问:这是怎么了?我们所生活的环境出现了什么问题?什么原因引起的呢?对我们又有什么影响?然后切入正题:环境问题的概念。请同学阅读教材找出1、什么是环境问题?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3、环境问题的分类有哪
人类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的再生速度,或人类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2、环境问题的原因
人口的增加及社会的发展
3、环境问题的分类
4、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巩固练习
课时小作业,有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有利于学生把握重点知识。拓展探究题--提升学生能力,开阔学生视野,突破思维定势。
下发试题。
湘教版必修二第四章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设计
穆棱市第二中学
教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题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一、教材分析
旧教材的环境问题包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新教材在此基础上又包含了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和自然资源衰减的问题。本节课主要从介绍环境问题的概念在到原因及分类进行讲述的。而后又探讨了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同时简单提及水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在介绍当前最为突出的环境问题时教材并没有采取空洞的说教法,而是利用了大量的数据进行说明,既增强了说服力,又能使学生认识到这些问题的严峻性和紧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