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组件生产工艺流程复习课程
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工艺培训

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工艺培训引言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得到了广泛应用。
太阳能电池组件作为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核心部件,其生产工艺对于太阳能电池组件的质量和性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工艺的基本流程,以及其中的关键技术和注意事项。
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工艺流程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硅材料准备、硅片加工、背电极制备、光伏电池芯片制作、封装和测试等步骤。
硅材料准备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制作主要使用的是晶体硅材料,其主要原料是硅矿石。
在硅矿石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处理之后,得到纯度较高的硅块。
然后,将硅块通过熔炼和晶化的工艺,制成硅片。
硅片加工硅片是太阳能电池的核心材料,其制作需要经过切割、抛光、清洗等一系列加工工艺。
首先,将硅块切割成较薄的硅片。
然后,通过抛光处理使硅片表面得到平整。
最后,对硅片进行清洗,以去除表面的杂质。
背电极制备背电极是太阳能电池组件中负责电子传输的关键部件,其制作需要在硅片背面涂布金属导电层。
这个过程通常使用的是屏蔽印刷技术。
通过将导电浆料涂布在硅片背面,并进行烘烤和烧结处理,形成均匀、致密的背电极层。
光伏电池芯片制作光伏电池芯片是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关键部件,其制作需要在硅片表面形成PN 结。
这个过程主要包括光刻、腐蚀、扩散等步骤。
首先,使用光刻技术在硅片表面涂上光刻胶,并通过光刻曝光、显影得到图案化的光刻胶层。
然后,使用腐蚀液将未覆盖光刻胶的硅片腐蚀掉,形成光伏电池芯片的结构。
最后,使用扩散炉对硅片进行热处理,使其表面形成P型和N型结构。
封装光伏电池芯片制作完成后,需要进行封装,形成完整的太阳能电池组件。
封装过程主要包括玻璃盖板的粘接、导线的连接、背板的封装等步骤。
玻璃盖板用于保护光伏电池芯片,需要使用高透光率的硅胶对其进行粘接。
然后,通过焊接过程将导线与光伏电池芯片连接起来。
最后,将背板粘接在太阳能电池组件的背面,固定整个组件的结构。
组件工艺流程培训资料

4、光伏产业链
单晶/多晶硅 片
光伏系统集成 安装
单晶/多晶电池 组件
单晶/多晶电 池片
太阳能充电器
太阳能手电
四、组件生产工艺
组件必须能够经受像灰尘、盐、沙子、风雨雪、冰雹、潮湿、湿气的紫外光照射。
光伏发电的核心部件--电池片是180微米左右的薄片,很容易破损。如何保证其25年 乃至更长的使用寿命,就依靠优秀的太阳电池组件封装工艺。
5、国家政策
光伏能源是一种可持续、无污染、总量大的绿色新能源,应当充分认识太阳能光伏发 电的战略价值和重要意义,切实在国家能源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部署中予以统筹 考虑,提升太阳能光伏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通过实施工业转型升级和可再 生能源等相关规划,统筹制订产业、财税、金融、人才等扶持政策,积极促进我国光伏产 业健康发展。
蓝色氮 化硅减 反射膜
正面主栅线 (负极)
铝背 场
背面主栅线 (正极)
2、涂锡铜带
到2015年,光伏组件成本下降到7000元/千瓦,光伏系统成本下降到1.3万元/ 千瓦, 发电成本下降到0.8元/ 千瓦时,光伏发电具有一定经济竞争力;到2020年,光伏组件成本 下降到5000元/ 千瓦,光伏系统成本下降到1万元/ 千瓦,发电成本下降到0.6元/ 千瓦时, 在主要电力市场实现有效竞争。
十二五”期间,支持骨干企业做优做强,到2015年形成:1家年销售收入过千亿元的 光伏企业,3-5家年销售收入过500亿元的光伏企业;3-4家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光伏专 用设备企业。单晶硅电池的产业化转换效率达到21%,多晶硅电池达到19%,非晶硅薄膜 电池达到12%,新型薄膜太阳能电池实现产业化。
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工艺培训

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工艺培训1. 引言太阳能电池组件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其生产工艺对电池组件的质量和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生产工艺培训内容,包括原料准备、硅片加工、电池片制备、组件组装等环节。
2. 原料准备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主要原料包括硅片、背板、玻璃等。
在原料准备阶段,需对这些原料进行质检和准备工作。
2.1 硅片质检硅片是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关键材料,其质量对电池组件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在硅片质检中,需要检查硅片的厚度、纯度、均匀性等指标,确保硅片的质量符合要求。
2.2 背板和玻璃准备背板和玻璃是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支撑材料,需要进行尺寸检查和清洁处理,以确保其适应组件制造的要求。
3. 硅片加工硅片加工是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工艺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切割、打磨和腐蚀等步骤。
3.1 硅片切割硅片切割是将硅棒切割成薄片的过程,需要使用切割机具和切割液,确保切割出的硅片厚度均匀且表面光滑。
3.2 硅片打磨硅片打磨是将切割好的硅片进行表面处理,以去除切割时产生的毛刺和残留物。
打磨完成后,硅片表面应光滑且光亮。
3.3 硅片腐蚀硅片腐蚀是利用化学溶液对硅片进行腐蚀处理,形成 pn 结。
腐蚀结束后,硅片表面应均匀,并且形成了 diffused layer。
4. 电池片制备电池片制备是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中的核心步骤,包括清洗、扩散、刻蚀等。
4.1 清洗清洗是将硅片表面的杂质和污染物去除,以保证后续工艺的顺利进行。
清洗过程中需要注意选用合适的溶液,并控制清洗时间和温度。
4.2 扩散扩散是将硅片表面的掺杂物扩散到整个硅片中,形成 pn 结的过程。
扩散温度和时间的控制对电池片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4.3 刻蚀刻蚀是利用化学溶液去除硅片表面的有害杂质和氧化物的过程。
刻蚀后,电池片表面应平整、光滑,并具有一定的粗糙度。
5. 组件组装组件组装是将制备好的电池片、背板和玻璃等材料进行组装,形成最终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过程。
光伏组件加工及应用教案演示文稿

光伏组件加工及应用教案演示文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和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关于光伏组件加工及应用的教案演示。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光伏组件的加工工艺和应用领域吧!一、教学目标1.了解光伏组件的加工工艺,掌握光伏电池片的制造过程及关键技术;2.了解光伏组件的应用领域,掌握光伏组件在家庭和工业领域中的应用特点和效益;3.培养学生对于新能源领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光伏组件加工工艺(1)光伏电池片的制造过程①硅片切割:使用切割机将硅块切割成薄片;②P-N接面制备:将硅片进行化学处理形成P型和N型半导体;③光刻:使用光刻胶将掩模上的图案转移到硅片上;④扩散和退火:在加热条件下,在P-N接面上扩散掺杂剂并进行退火处理;⑤金属化:在硅片表面镀上金属,形成电极;⑥组件加工:将多个电池片按照一定规格串联、并联,形成光伏组件。
(2)关键技术:薄膜技术、刻蚀技术、电镀技术等。
2.光伏组件的应用领域(1)家庭应用:太阳能光伏组件可以用于给家庭供电,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①家庭光伏发电系统概念及构成要素;②光伏组件的安装和维护;③家庭光伏发电的经济效益。
(2)工业应用:光伏组件在工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①电力站的光伏发电系统;②光伏组件在交通信号灯和公路照明中的应用;③光伏组件在农业灌溉和海水淡化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采用教学讲解、实验演示和互动问答相结合的方式。
1.通过讲解和演示的方式,介绍光伏组件加工工艺和重点技术。
2.开展实验演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搭建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亲自体验光伏组件的安装与维护。
3.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进行互动问答,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发放杂志等材料,引导学生了解光伏发电的基本原理和意义。
2.讲解光伏组件加工工艺和关键技术(1)讲解光伏电池片的制造过程以及各个环节的关键技术。
(2)请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制作海报,展示各个环节和关键技术的重要性。
光伏组件工艺技术知识培训

光伏组件工艺技术知识培训
光伏组件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部件,其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系统的发电效率和寿命。
因此,了解光伏组件的工艺技术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光伏组件的制造过程包括多个关键步骤,如多晶硅制备、硅片切割、电池片制造、组件组装等。
其中,多晶硅制备是光伏组件制造的主要环节之一。
多晶硅是通过将高纯度硅(纯度
达到99.99999%)熔化成液态,然后通过拉制、结晶等过程制
备而成的。
多晶硅的制备工艺对光伏组件质量和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其次,硅片切割是光伏组件制造的另一个关键环节。
硅片切割是指将多晶硅块切割成薄片,然后经过光蚀刻、酸洗等处理,最终得到硅片。
硅片的表面质量和切割宽度决定了光伏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
第三,电池片制造是光伏组件工艺技术中的一个重要步骤。
电池片是由硅片切割而来的,其制造过程包括摘除背面金属、涂覆抗反射膜、刻蚀金属电极等。
电池片的制造工艺对于光伏组件的电池效率和电性能起到关键作用。
最后,组件组装是光伏组件工艺技术中的最后一个环节。
组件组装包括将电池片按照一定电路排列并进行串联或并联,然后通过加装边框和玻璃封装,最终形成光伏组件。
在组件组装过程中,需要注意电池片排列的均匀性和紧密性,以及边框和玻璃的密封性能。
总之,光伏组件的工艺技术涉及到多个关键步骤,包括多晶硅制备、硅片切割、电池片制造、组件组装等。
这些步骤的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和寿命。
因此,对光伏组件工艺技术的了解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提高光伏组件的制造质量和性能。
光伏培训之光伏组件详解 ppt课件

针对个别国家认证
认证名称
标准
针对国家
证书号
有效期
MCS UL CSA JET CEC
英国微型发电产品认证 英国
UL1703
美洲
UL1703
美洲(美国、加拿大)
IEC61215&IEC61730 日本
IEC61215&IEC61730 澳洲
PQ(Positive Quality)
澳洲
MCS BBA005
ppt课件24
24
组件生产工艺流程-拼接
汇流条
电池串 电池串
电池串
电池组
ppt课件25
25
组件生产工艺流程-拼接
连接说明(串联)
ppt课件26
26
组件生产工艺流程-拼接
连接说明(并联)
ppt课件27
27
+ +
组件生产工艺流程-拼接
连接说明
+ +
ppt课件28
28
组件生产工艺流程-拼接
ppt课件29
ppt课件
47
组件生产工艺流程-组框+硅胶固化
哪些材料?
ppt课件48
48
组件生产工艺流程-组框+硅胶固化
哪些材料?
ppt课件49
49
太阳电池组件质量控制管理
ppt课件
50
质量控制流程
严格执行质量控制流程和质量保证,确保产品品质。
来料检验
过程检验
产品检验
产品服务可追踪性
仪器监控和校准
QSM
供应商审核 原材料检验
针对国家
证书号
有效期
功率范围
TUV-NORD TUV-NORD
光伏组件后道工序+培训讲义

层压一、准备工作1. 工作时必须穿工作衣、工作鞋,戴工作帽,佩戴绝热手套;2. 做好工艺卫生(包括层压机内部和高温布的清洁);3.确认紧急按扭处于正常状态;4.检查循环水水位。
二、所需材料、工具和设备1、叠层好的组件2、层压机3、绝热手套4、四氟布(高温布)5、美工刀6、1cm文具胶带7、汗布手套8、手术刀三、操作程序1.检查行程开关位置;2.开启层压机,并按照工艺要求设定相应的工艺参数,升温至设定温度;3.走一个空循环,全程监视真空度参数变化是否正常,确认层压机真空度达规定要求;4.试压,铺好一层纤维布,注意正反面和上下布,抬一块待层压组件;5.取下流转单,检查电流电压值,察看组件中电池片、汇流条是否有明显位移,是否有异物,破片等其他不良现象,如有则退回上道工序;6.戴上手套从存放处搬运叠层完毕并检验合格的组件,在搬运过程中手不得挤压电池片(防止破片),要保持平稳(防止组件内电池片位移);7.将组件玻璃面向下、引出线向左,平稳放入层压机中部,然后再盖一层纤维布(注意使纤维布正面向着组件),进行层压操作;8.观察层压工作时的相关参数(温度、真空度及上、下室状态),尤其注意真空度是否正常,并将相关参数记录在流转单9.待层压操作完成后,层压机上盖自动开启,取出组件(或自动输出);10.冷却后揭下纤维布,并清洗纤维布;11.检查组件符合工艺质量要求并冷却到一定程度后,修边;(玻璃面向下,刀具斜向约45°,注意保持刀具锋利,防止拉伤背板边沿);12.经检验合格后放到指定位置,若不合格则隔离等待返工。
层压前检查1.组件内序列号是否与流转单序列号一致;2.流转单上电流、电压值等是否未填或未测、有错误等;3.组件引出的正负极(一般左正右负);4.引出线长度不能过短(防止装不入接线盒)、不能打折;5.TPT是否有划痕、划伤、褶皱、凹坑、是否安全覆盖玻璃、正反面是否正确;6.EV A的正反面、大小、有无破裂、污物等;7.玻璃的正反面、气泡、划伤等;8.组件内的锡渣、焊花、破片、缺角、头发、黑点、纤维、互连条或汇流条的残留等;9.隔离TPT是否到位、汇流条与互连条是否剪齐或未剪;10.间距(电池片与电池片、电池片与玻璃边缘、串与串、电池片与汇流条、汇流条与汇流条、汇流条到玻璃边缘等)层压中观察打开层压机上盖,上室真空表为-0.1MPa、下室真空表为0.00MPa,确认温度、参数符合工艺要求后进料;组件完全进入层压机内部后点击下降;上、下室真空表都要达到-0.1MPa (抽真空)(如发现异常按“急停”,改手动将组件取出,排除故障后再试压一块组件)等待设定时间走完后上室充气(上室真空表显示)0.00MPa、下室真空表仍然保持-0.1MPa开始层压。
光伏组件工艺知识培训

GB/T 1034
二甲苯溶剂萃取 GB/T 1410
GB/T 2790 GB/T 2423.3-2006
GB/T 2790
四、组件主要原材料简介
2、背板
(1)、背板简介 太阳能背板位于太阳能电池板的背面,对电池片起保护和支撑作用,具有可靠的绝缘性、阻水
国电光伏有限公司
国电光伏(江苏)有限公司
组件工汇艺报材知料识培训
组件工艺技术制
二、国电光伏组件种类
我司生产单晶、多晶以及BIPV双玻等各种类型组件
三、组件封装结构
封装结构图
玻璃 电池片
四、组件主要原材料简介
1、EVA(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
(1)EVA 简介 EVA指的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是一种热融胶粘剂,常温下无粘性而具抗粘性,以便操作,
无黄变,气泡,分层,褶皱、显著发粘等不良
无黄变,气泡,分层,褶皱、显著发粘等不良
测试方法
GB/T 13542.2—2009 GB/T 13542.2—2009 GB/T 13542.2—2009
GB/T2792-1998 GB9286-1998 GB/T 2790-1998 GB1408.1—2006 GB/T 16935.1-2008 GB/T 21529-2008 (红外传感器法) GB/T 21529-2008 (电解传感器法) GB/T 22472-2008 GB/T 1410 IEC 61215:2005
(4)国电光伏EVA技术要求
序号
1 2 3 4
几何 尺寸
项目 宽度 厚度
克重 外观质量
醋酸乙烯含量/(%)
5
剥离强度
热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伏组件生产工艺流
程
光伏组件生产工艺流程:
A、工艺流程:
1、电池检测——
2、正面焊接—检验—
3、背面串接—检验—
4、敷设(玻璃清洗、材料切割、玻璃预处理、敷设)——
5、层压——
6、去毛边(去边、清洗)——
7、装边框(涂胶、装角键、冲孔、装框、擦洗余胶)——
8、焊接接线盒——
9、高压测试——10、组件测试—外观检验—11、包装入库;
B、工艺简介:
1、电池测试:由于电池片制作条件的随机性,生产出来的电池性能不尽相同,所以为了有效的将性能一致或相近的电池组合在一起,所以应根据其性能参数进行分类;电池测试即通过测试电池的输出参数(电流和电压)的大小对其进行分类。
以提高电池的利用率,做出质量合格的电池组件。
2、正面焊接:是将汇流带焊接到电池正面(负极)的主栅线上,汇流带为镀锡的铜带,我们使用的焊接机可以将焊带以多点的形式点焊在主栅线上。
焊接用的热源为一个红外灯(利用红外线的热效应)。
焊带的长度约为电池边长的2倍。
多出的焊带在背面焊接时与后面的电池片的背面电极相连。
(我们公司采用的是手工焊接)
3、背面串接:背面焊接是将36片电池串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组件串,我们目前采用的工艺是手动的,电池的定位主要靠一个膜具板,上面有36个放置电池片的凹槽,槽的大小和电池的大小相对应,槽的位置已经设计好,不同规格的组件使用不同的模板,操作者使用电烙铁和焊锡丝将“前面电池”的正面电极(负极)焊接到“后面电池”的背面电极(正极)上,这样依次将36片串接在一起并在组件串的正负极焊接出引线。
4、层压敷设:背面串接好且经过检验合格后,将组件串、玻璃和切割好的EVA 、玻璃纤维、背板按照一定的层次敷设好,准备层压。
玻璃事先涂一层试剂(primer)以增加玻璃和EVA的粘接强度。
敷设时保证电池串与玻璃等材料的相对位置,调整好电池间的距离,为层压打好基础。
(敷设层次:由下向上:玻璃、EVA、电池、EVA、玻璃纤维、背板)。
5、组件层压:将敷设好的电池放入层压机内,通过抽真空将组件内的空气抽出,然后加热使EVA熔化将电池、玻璃和背板粘接在一起;最后冷却取出组件。
层压工艺是组件生产的关键一步,层压温度层压时间根据EVA的性质决定。
我们使用快速固化EVA时,层压循环时间约为25分钟。
固化温度为150℃。
6、修边:层压时EVA熔化后由于压力而向外延伸固化形成毛边,所以层压完毕应将其切除。
7、装框:类似与给玻璃装一个镜框;给玻璃组件装铝框,增加组件的强度,进一步的密封电池组件,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边框和玻璃组件的缝隙用硅酮树脂填充。
各边框间用角键连接。
8、焊接接线盒:在组件背面引线处焊接一个盒子,以利于电池与其他设备或电池间的连接。
9、高压测试:高压测试是指在组件边框和电极引线间施加一定的电压,测试组件的耐压性和绝缘强度,以保证组件在恶劣的自然条件(雷击等)下不被损坏。
10、组件测试:测试的目的是对电池的输出功率进行标定,测试其输出特性,确定组件的质量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