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三名著阅读近11中考命题规律与趋势素材
2023年中考名著阅读命题特点及其教学启示

2023年中考名著阅读命题特点及其教学启示一、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考语文科目对于名著阅读的考察越来越重视。
本文将分析2023年中考名著阅读命题特点及其教学启示,以期为一线教师和学生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命题特点1.注重知识积累今年的中考名著阅读命题明显加强了对知识积累的考察。
试题中涉及到的名著篇目覆盖了古今中外,包括《红楼梦》、《围城》、《哈姆雷特》等十余部经典作品。
命题者注重学生对名著基本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方面的掌握情况。
2.强调能力迁移今年的命题不仅关注学生对名著知识的记忆,还强调了能力的迁移。
试题中出现了大量需要学生结合名著进行理解、分析、评价的题目,如对名著中某一人物形象的评价、对名著主题思想的解读等,这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思维能力。
3.紧密结合实际今年的名著阅读命题还表现出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的特点。
试题中涉及到的题材大多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社会热点问题相关,让学生感受到名著并不是遥不可及的,而是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
三、教学启示1.强化知识积累针对今年中考名著阅读命题特点,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对名著知识的积累。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原著、观看影视作品、听取专家讲座等方式加强对名著的了解和记忆。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知识竞赛、名著故事分享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培养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名著进行深度阅读,通过分析人物形象、解读主题思想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评价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辩论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
3.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将名著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名著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并将这些问题与名著中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进行对比和分析,加深学生对现实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的乐趣。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名著阅读”答题要点整理

名著阅读方法技巧点拨从近几年中考试题来看,名著是各地中考必考的一项内容,常与文学常识结合在一起进行考查。
热点名著有《西游记》《水浒》《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逊漂流记》《朝花夕拾》《骆驼祥子》《三国演义》《红楼梦》《伊索寓言》等。
考查的主要内容有:识记作家作品知识,掌握主要人物、情节、典故等,分析概括名著中的相关内容或人物,发表看法谈感悟。
考试形式由单纯的浅层次的填空题、选择题,逐渐向主观表述题过渡,而且日趋细化。
考生只有平时广泛阅读名著深入了解作品内涵,注重对作品的情感体验,并积累相关知识,考场上才能应对自如。
【复习方法】1、善于将文学常识进行梳理分类。
可以把众多作家作品按照古代、现代、外国来分类。
外国的又可按国别来分类。
2、重点复习和掌握、建立知识网络。
对重点作品、重点人物、重点情节要牢记,建立一个知识网络,将作家作品,人物性格,故事情节等连接在一起,在遇到一个知识点时就可以顺带知道其他的知识点,举一反三,真正起到知识的综合运用和积累。
3、对照对比学习,不只要积累课标要求阅读的名著,还可以多阅读与之类似的但课标没有要求阅读的名著,然后将相似的作家作品进行比较阅读,对照复习,罗列相关知识点,做到举一反三,加深对文学常识的记忆,拓展文学常识的知识积累。
4、多阅读,多积累,多留心,多思考,学会探究,对作家作品能有一个较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不光只停留在识记层面,更要有正面的理论作为自己的指导,学会将作品还原到特定的时代背景中去,学会辩证地审视作家及作品,从而能够获得阅读的愉悦,又有所收获与启发。
【解题方法】考点一:识记辨别题这类题的题型主要是客观题,常见的有选择题、填空题等,主要填写作品、人物、故事或既填人物又填故事等。
其基本解题策略为:(1)熟悉名著名称,名著中的主要人物、主要故事情节、常见典故等。
(2)注意辨别,不要把人物与故事交叉起来。
如“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花和尚”到底是谁要辨别清楚,不要扯上其他人物。
2019年中考语文名著阅读试题命题特点与趋势分析

2019年中考语文名著阅读试题命题特点与趋势分析
一、内容更加考查名著的深层思想
传统的名著阅读试题重视名著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表层内容,而在2019年中考中,更加注重考查名著内在的深层思想和价值观念。
例如,题目出现了对《西游记》中
“求仙不够规矩”的探究,对《红楼梦》中“贾母为何要设宴”、对《水浒传》中“晁盖
和宋江的领导作用”等问题的考查。
二、注重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
2019年中考中除了考查学生对单篇名著的理解外,还注重考查学生对多篇名著的阅读能力。
例如,一道题目要求学生将《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中的某个
片段联系起来分析,另一道题目要求学生从《老人与海》、《青春之歌》、《夏洛
的网》等不同的作品中找出相似之处。
三、增加文化知识的考查
2019年中考中出现了许多考查文化知识的题目,例如对于《红楼梦》中的“对联”、对于《水浒传》中的“双燕山”和“秦明会”等文化内容的考查。
四、注重情感态度的考查
除了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理解外,还注重考查学生对名著中人物情感态度的理解,
例如对于《西游记》中唐僧和孙悟空之间的情感、对于《水浒传》中梁山泊义士的情
感等的考查。
总体来说,2019年中考语文名著阅读试题注重考查学生的深层次思维能力,更加强调对多篇名著的综合应用能力,增加了文化知识的考查,注重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这也是
未来名著阅读试题的趋势之一。
2019年中考语文名著阅读试题命题特点与趋势分析

2019年中考语文名著阅读试题命题特点与趋势分析随着我国中学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发展,中考语文名著阅读试题作为考查学生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手段,也在不断调整与完善。
对于这一命题特点与趋势的深入分析,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备考中更好地把握命题规律,提高解题水平,还能够对教师教学和教材编写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命题特点分析1.注重文学经典中考语文名著阅读试题一直以来都注重经典著作的考查,如《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傲慢与偏见》等。
这些经典名著具有深厚的文学积淀和普世的价值,通过阅读这些名著,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注重文本理解试题更加侧重对名著文本的深入理解和分析,通过考查对细节、情节、人物性格、主题思想等方面的理解,考查学生对名著的整体把握能力和深入分析能力,而不仅仅是简单地把握故事发展的轮廓。
3.注重能力考查除了对名著文本内容的理解外,试题还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理解、分析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够进一步展开思考,对名著背后的深层次意义进行探讨和思考。
这种考查方式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潜能。
1.注重多样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改变,中考语文名著阅读试题也逐渐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除了传统的文言文名著外,也会适当增加一些现代文学作品的考查,如鲁迅、茅盾、巴金等。
这种多样化的命题方式更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对不同文学形式的理解和欣赏。
2.注重生活化现代中考语文名著阅读试题还趋向于注重生活化,试题内容更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实际经验,更贴近学生的思想与情感需求。
这种趋势更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情感共鸣,有利于学生对名著内容的深入理解和体会。
3.注重综合素质未来中考语文名著阅读试题还将更加注重综合素质的考查,如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审美情感和人文素养等。
这种综合素质的考查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有助于学生成为综合发展的人才。
中考“名著阅读”类试题呈现形式、考查要点和应考策略

中考“名著阅读”类试题呈现形式、考查要点和应考策略大家都知道文学名著是人类文化和思想的精华,阅读文学名著不仅能享受到优良的文学艺术熏陶,还能体悟人生经验与智慧,激发学生的人性情怀、精神理性和社会责任感。
因而,为了更好地落实课标要求,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名著阅读类试题作为引领学生加强课外阅读,提高语文素养,打好精神的底子的一种创新题型应运而生。
一、名著阅读类试题命制的根本依据名著阅读类题型,作为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的一道亮点的题型,近几年来,一直是常考常新,不断在命题实践中丰富考查的呈现形式,推进考查的内容,细化考查的要点。
然而,始终不变的是课程标准“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规定的范围;名著阅读类题型考查的根本目的:就是课程标准中指出的“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期阅读两三部名著”“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课标的这些阐述无疑是中考名著阅读类题命制的根本依据。
二、名著阅读类试题的呈现形式先看几道省内的2009年中考原题:【2009年常州市中考题】选出对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相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
【▲ 】A.保尔是乌克兰某镇一个贫苦工人家的小儿子,母亲死得早,父亲则做苦力以养家糊口,哥哥是个铁路工人;小学时的保尔就嫉恶如仇,敢想敢做。
B.达雅陪同患伤寒症病愈后的保尔来到烈士墓前悼念革命战友,墓前默念的那段“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的名言成了保尔人生的准则,同时也揭示了全书的主旨。
中考名著阅读命题的趋势及启示

中考名著阅读命题的趋势及启示一·中考名著阅读《水浒传》命题趋势作为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是多地中考考查名著阅读的常见书目。
从考查内容、命题形式、命题材料及考查能力层级方面分析相关试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考名著阅读命题趋势。
(一)考查内容:从事实性知识转向策略性知识2013—2019年,《水浒传》中考试题大多依据小说的文体特征、人物、情节、主题等要素命题,作者、创作年代等文学常识是早期的主要考点;随着名著阅读教学理论和实践的深入推进,特别是统编语文教材将名著阅读纳入其中,近两年中考开始加大考查阅读策略的力度。
“人物”考查主要涉及人物的姓名、绰号、性格品质、人物评价、行为动机、相关诗句等;“情节”考查主要涉及事件的名称、情节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对情节的评价;对“主题”的考查较少,如2013年湖南长沙卷“《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将的最后结局大都悲惨,原因是什么?请你用—句话概括”、2014年北京卷“……后来,林冲毅然投奔了梁山。
他的这段经历体现了这部古典小说______的主题”。
除了对文本内容的关注,也不乏对文本结构特征、语言艺术的考查,包括《水浒传》独特的链式叙事结构、构思技巧、语言表达效果等,如2015年四川眉山卷“本选段(武松打虎)大量运用了动作描写,请举一例,简要分析其作用”、2019年浙江衢州卷“巧妙的构思让情节引人入胜,从下列名著中选一部,结合故事分析作者的构思技巧。
(A.《西游记》 B.《水浒传》 C.《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 D.《基地》)”。
阅读策略包括阅读监控策略和阅读理解策略,是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理解文本和监控理解过程的有意识、即时和灵活的一系列阅读行为和能力。
优秀的读者往往具备成熟的阅读策略,掌握阅读策略是学生发展独立阅读能力的重要一环。
在“一书一法”阅读理念的引领下,近两年的中考试题开始结合《水浒传》的回目考查阅读策略,如2018年浙江嘉兴卷“把有关吴用的章回内容放在一起阅读有何意义?”、2019年浙江宁波卷“探究杨志的出身和押送生辰纲的原因,应该选择阅读哪几回?”,均考查学生略读策略的使用情况,与精读策略着重对细部的深入挖掘不同,略读策略重在整体感知。
中考语文名著阅读试题命题趋势分析

中考语文名著阅读试题命题趋势分析在学校教学中,名著阅读却是“空中楼阁”,大部分师生通过考前突击复习来应对名著阅读的考查。
面对这种“伪阅读”情况,部分省市的中考命题者打破原有试题模式,在名著阅读的测试篇目、分值安排、测试内容、测试材料、测试形式等方面积极调整,提高名著阅读试题的质量,发挥中考的导向作用,引导师生重视阅读的过程,重视原著阅读,实现名著阅读的“真阅读”。
1.与时俱进,打破原有模式培根在《谈读书》中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
”但是面对中考名著阅读考查的压力,师生们似乎高兴不起来,不能从书中找到阅读带来的乐趣,大部分学生仍然靠死记硬背来应对名著阅读试题。
出现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教师对名著阅读教学定位不准确,阅读过于功利性。
另一方面还因为一成不变的测试模式,这种测试模式易于被师生把握,在复习中教师只依据模式复习便可以指导学生获得满分,真正的名著阅读便形同虚设。
因此,未来名著阅读试题的命制会打破模式化,名著阅读试题不仅仅是为了眼前有限的分数,而是力图通过各种试题形式,引导师生走进名著,把阅读引向真实,尽最大可能地纠正以往不读书只读简介或死记提纲、硬背试题答案的“伪阅读”,打破“考什么读什么”的局面,使阅读成为常态化。
例如,梳理浙江宁波五年以来的中考试卷发现:每年名著阅读试题命制都有所变化,从试题的形式而言“无迹可寻”。
浙江宁波卷2011年利用读书卡片的形式考查了《海底两万里》的情节和人物性格;2012年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考查了《朝花夕拾》的内容和主题;2013年以对比阅读和观点材料的关系考查《水浒传》的具体情节;2014年节选原著片段完成填空,并结合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了《草房子》《名人传》《简爱》《水浒》《钢铁是怎样炼成的》;2015年以简答题形式考查学生对《水浒传》《骆驼祥子》中人物绰号的识记,并考查对《简爱》中人物的认识,进而体现学生的个性化感受;2016年以简答题的形式考查学生对《西游记》《海底两万里》《儒林外史》《草房子》中情节的识记能力、人物性格的理解能力和个性化的鉴赏能力。
中考名著阅读命题趋势及备考建议

中考名著阅读命题趋势及备考建议在中考名著阅读方面,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倡议“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全国各地的命题者在“广阅读”“真阅读”“深阅读”等方式上下功夫,告别了以往的浅层次、碎片化、片段化等名著考查方式。
梳理全国优秀的名著阅读试题,结合语文教学实际,可以预见今年名著阅读方面的命题趋势。
一、重视整本书阅读以往的一些名著试题,比较注重识记、理解的考查,学生往往可以通过粗略阅读,甚至不阅读原著,仅仅依靠课本的名著导读,辅以大量习题,就能在考场上获得高分。
这种阅读方式,与名著阅读改革的初衷相背离,也越来越被广大命题者抛弃。
“统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指出:“初中语文统编教材中安排有名著阅读,其实就是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的“整”,既要有“完整”之意,又要有整合之能;既要能正确处理知识点,又要能整合点与点的关系,进而整合名著阅读各要素“点、线、面、篇”的关系。
一句话总结,整本书阅读主要解决的是把书“读深”的问题。
近年,不少省市的考试命题都趋向考查对名著的“精读”和“深读”,强调学生要有阅读经历,要全面把握整本书的脉络,对人物形象进行全面分析,对作品艺术特色加以鉴赏,如若没有走进文本是很难答全的,这实际就是在强调整本阅读。
比如,2019年浙江卷,“纪实作品如何做到'用事实说话'这一点,你从斯诺的写作过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如果对斯诺的写作过程没有整体把握,这类试题是答不好的。
二、拓展名著群文阅读如果说整本书阅读更重视“纵向思维”的话,那么名著群文阅读就提供了“横向思维”的可能性。
可以是一本名著之类的比较分析,也可以是部编本教材12本推荐名著的评析评价,抑或是从课本内到课本外的拓展性阅读,从而实现“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的完整阅读体系。
名著群文阅读主要解决的是把书“读厚”的问题。
比如,2019年杭州卷,艾青常用“太阳”的意象,“表达对光明、自由、胜利的不懈追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近11年中考命题规律与趋势(2007~2017)
项目名著篇目/页码作者及朝代/
国别
考查情况
中国6部《水浒传》/P31
施耐庵,
元末明初
2016年考查作品名和人物名:水浒、林冲(结合语段,
填空)
2011年考查关键人物名:王伦、宋江
(填空)
2010年考查作品细节中的事物名:聚义厅、忠义堂(填
空)
《西游记》/P33
吴承恩,
明代
2017年选择题涉及作者、朝代
2012年考查故事细节和人物名:七十二般变化、观世
音(填空)
2007年考查故事情节: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原因和结
果(简答)
《朝花夕拾》
/P35
鲁迅,
中国现代
2017年选择题涉及作者、朝代
2014年考查作者名和人物名:鲁迅、藤野先生(填空)
2011年考查文体:散文集(填空)
《繁星春水》
/P37
冰心,
中国现代
2017年考查作品名和诗歌主题的辨识:繁星春水、母
亲(填空)
2011年考查文体:诗集(填空)
2008年考查从内容和形式上谈诗句的特点(简答)
中国6部《红岩》/P38
罗广斌、杨益
言,中国现代
2015年考查作者名和女主人公名:罗广斌、江姐(填空) 《骆驼祥子》
/P40
老舍,
中国现代
2013年考查人物名:刘四爷、虎妞
(结合语段,填空)
外国10部《安徒生童话》
/P42
安徒生,
丹麦
2017年选择题涉及作者、国别
2013年考查故事细节:火炉、老祖母
(填空)
《海底两万里》
/P43
儒勒·凡尔
纳,法国
2017年选择题涉及作者、国别
2016年考查故事细节和人物名:诺第留斯号(鹦鹉螺
号)、尼摩(填空)
《钢铁是怎样
炼成的》/P44
奥斯特洛夫斯
基,
苏联
2014年考查作品名和主人公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保尔·柯察金
(结合作品名句,填空)
《童年》/P46
高尔基,
苏联
2010年考查叙事人称及作品细节:第一人称、外祖父
(填空)
《格列佛游记》
/P47
乔纳森·
斯威夫特,英
国
2012年考查故事细节:慧骃/马、野胡/耶胡(填空)
2009年考查故事细节:格列佛到达小人国、大人国的
原因(简答)
★《格林童话》格林兄弟,德近11年未考
/P49 国
《伊索寓言》
/P50 伊索等著,古
希腊
2015年考查作品国别和作品名:古希腊、伊索寓言(结
合作品选集,填空)
外国10部《名人传》/P51
罗曼·罗兰,
法国
2009年考查人物名:贝多芬、列夫·托尔斯泰(填空) ★《鲁滨孙漂流
记》/P52
丹尼尔·笛
福,英国
近11年未考
★《简·爱》
/P54
夏洛蒂·勃朗
特,英国
近11年未考
命题预测:
(1)考查内容:侧重作家、国别、朝代及作品方面的文学常识、故事细节(涉及主人公及其事迹、典型人物相关内容)。
(2)篇目设置:2009~2016每年两小题涉及两部名著,且从2012年开始,按照一部中国作品+一部外国作品。
2017年打破规律,共考查5部名著,选择题涉及两中、两外共4部名著,其中《海底两万里》2016、2017连续考查;填空题考查2017安徽考纲新增中国名著《繁星春水》。
2017年的考查形式既扩大考查面,又考查学生是否认真阅读了作品。
(3)考查题型:2009~2017年,填空题必考,还涉及简答(2013、2009、2008)、选择(2017)题型。
值得注意的是,2016、2013年的填空、简答形式都结合名著语段进行考查。
因而,备考时要对关键情节细细品读,注意总结辨识关键词。
注意:安徽考纲几乎每年都会对名著阅读范围有所调整,近6年来,考纲对名著阅读篇目有4次调整,其中2015年将《安徒生童话》《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孙漂流记》换成了《繁星·春水》《红岩》《格林童话》《伊索寓言》;2016年将《繁星·春水》《童年》换成了《骆驼祥子》《海底两万里》;2017年将《骆驼祥子》《伊索寓言》《格林童话》换成了《繁星春水》《安徒生童话》《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链接:2018安徽考纲中对名著的最新调整与变化,可及时扫描本书目录前1页万唯云备考二维码“2018安徽考纲新变化及解读”,获取最新信息。
)
2018预测:预计2018年中考会延续往年的考查形式(填空为主,涉及简答、选择题),考生需侧重复习名著中的关键情节(特别是细节)、主要人物事迹、作家作品等相关知识。
备考篇目范围要全面,除了关注2017年考纲新增未考篇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近11年未考篇目《鲁滨孙漂流记》《简·爱》及低频考查篇目外,2017年考查过的篇目也不能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