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活动:10以内的正逆排序

合集下载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认识10以内序数》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认识10以内序数》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认识10以内序数》教案名称:认识10以内的序数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10以内的序数词。

2. 学生能够通过游戏、活动等方式运用序数词。

教学重点:1. 认识0-10的序数词。

2. 运用序数词进行数数。

教学难点:1. 0-10的序数词与基数词的对应关系。

2. 运用序数词进行数数。

教学准备:1. 纸张、铅笔、橡皮。

2. 数字卡片0-10,序数词卡片0-10。

3. 画有0-10数字的数线。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知识(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数字0-10。

2. 提问:你知道什么是序数词吗?举个例子。

步骤二:引入序数词(10分钟)1. 出示数字卡片0-10,依次将数字对应的序数词卡片展示给学生,并说出对应的序数词,引导学生重复跟读。

2. 指向数线上的数字,让学生说出数字对应的序数词,比如指向数字7,学生应该回答“第七”。

步骤三:认识序数词的书写(15分钟)1. 分发纸张、铅笔和橡皮给学生,在纸上写1-10的序数词,并画出对应的物品(如点、线等)。

2. 学生互相检查,并纠正错误。

步骤四:运用序数词进行数数(15分钟)1. 准备一些物品,如小球、积木等,放在桌上或地板上。

2. 让学生站在起点,然后依次抓取物品进行数数,使用序数词表示自己拿到的物品是第几个。

3. 引导学生互相观察并纠正错误。

步骤五:巩固练习(10分钟)1. 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说出对应的序数词,如一本书、两个苹果等。

2. 提问:你拿到的物品是第几个?要求学生用序数词回答。

步骤六:拓展应用(10分钟)1. 给学生一些题目,让他们运用序数词回答,如:第三个数是什么?第五个学生是谁等。

2. 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价和指导。

步骤七:总结归纳(5分钟)1. 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检查学生对10以内序数词的掌握情况。

2. 提问:你能用序数词写1-10吗?板书设计:第一步:导入- 序数词的定义第二步:引入序数词- 数字0-10和对应的序数词的展示第三步:认识序数词的书写第四步:运用序数词进行数数第五步:巩固练习第六步:拓展应用第七步:总结归纳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认识10以内的序数词,通过数数活动和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序数词,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10以内序数词的使用方法。

大班数学教案《10以内的正逆排序》含反思

大班数学教案《10以内的正逆排序》含反思

大班数学教案《10以内的正逆排序》含反思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10以内的数字正逆排序的方法,能够自主进行数字的排列,提高其数字运算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正序和逆序2.10以内数字的正逆排序3.练习:自主排列数字三、教学过程1. 热身请学生依次数出10以内的数字,并将其写在黑板上。

2. 新知讲授1.引出正序和逆序的概念,给出具体的例子。

–正序:1, 2, 3, 4, 5–逆序:5, 4, 3, 2, 12.将正序和逆序与数字的排列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数字的正逆排序。

3.以数字5为例,演示和解释数字的居中定位和插入法。

–居中定位:用数字5找到中间位置,然后在它的左右两边分别插入数字。

–插入法:在已排列好的数字中插入新的数字,通过不断比较大小和移动数字位置,最终实现排序。

4.让学生自主尝试数字的正逆排序,教师巡视提示和指导。

3. 练习及巩固1.让学生自主排列数字,巡视提示和指导。

2.给出多组数字,要求学生分别进行正逆排序。

3.开展游戏环节:挑战数字正逆排序大比拼。

将学生分组,每组一名代表参与比赛。

给出一组随机数字,比赛开始后,代表需要对数字进行正逆排序并吟诵出来,第一个完成和准确吟诵排列的代表获胜。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让学生自主尝试数字正逆排序的方法来提高其数字运算和逻辑思维能力。

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指导和提示学生,及时发现错误并给予纠正。

此外,在课程准备中,要切实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和认知能力,确保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恰当性和有效性。

五、教学延伸教师可以借助一些数字游戏和练习来进一步巩固学生的数字排序能力,比如找规律游戏、数字填空、数字拼图等。

同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数字排列的运用,如数字密码、排队等方面的应用。

这不仅能够深化学生对数字排序方法的理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

幼儿园数学课教案:10以内的正逆排序

幼儿园数学课教案:10以内的正逆排序

幼儿园数学课教案:10以内的正逆排序教案标题:10以内的正逆排序教学目标:1. 认识10以内的数字,并能正确定序排列。

2. 能够理解并运用正逆序概念,正确将10以内的数字进行正逆排序。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和操作能力。

教学资源:1. 数字卡片(1-10)2. 板书工具3. 学生小组桌椅教学准备:1. 确保每个学生都有10以内的数字卡片。

2. 准备板书工具,准备充足的黑板/白板。

3. 将教学内容分为适当的时间段。

4. 制定适合幼儿的游戏及活动,以提高幼儿的主动参与程度。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一下之前学过的数字1-10。

2. 准备10个数字卡片,随机出示一些数字卡片,要求学生认出卡片上的数字,并将其按升序排列。

1. 教师出示数字1-10的卡片,不按顺序排列,在黑板上随机排出这些数字,要求学生观察这些数字,并用手指指出其中的最小和最大数字。

2. 将数字卡片交给学生,要求学生将自己手中的数字卡片按照升序排列,并将结果写在黑板上。

3.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观察到的规律,概括出在10以内的数字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

解释:(10分钟)1. 教师用板书记录学生发现的规律,即数字在10以内时,从小到大排列。

2. 引导学生思考数字卡片是否只能按升序排列,可以进行逆序排列吗?3. 示范逆序排列的方式,并在黑板上写下逆序排列的结果。

练习:(20分钟)1. 给出一些数字组合,要求学生将其按升序排列,并在黑板上写出结果。

2. 给出一些数字组合,要求学生将其按逆序排列,并在黑板上写出结果。

3. 分组进行游戏活动,每个小组分发一副数字卡片,要求学生按照老师提出的排列方式进行排列,最快完成并正确的小组获胜。

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堂课的内容,总结数字在10以内的正逆排序规律。

2.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个规律,并互相交流。

拓展活动:1. 在家庭生活中,让学生观察并记录一些他们发现的数字正逆排序的情况,并和家长分享。

幼儿园大班《排序》数学教案6篇

幼儿园大班《排序》数学教案6篇

幼儿园大班《排序》数学教案6篇幼儿园大班《排序》数学教案篇1 教材简解:新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索欲望。

《我会排序》是一个数学活动,着重解决数学中排序的问题。

“排序”是数学中较为复杂的概念,如果很死板的教师教,幼儿学,孩子的兴趣可能不是很大,而且效果也不好。

而小班幼儿直觉行动性思维较突出,通过创设合理的游戏情境,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探索来理解这一概念,相对较容易。

因此设计了“青菜奶奶过生日”为线索的数学活动,幼儿通过青菜奶奶请客,给蔬菜排队来掌握排序规律。

设计理念:数学知识具有明显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幼儿学起来往往缺乏热情。

我设计本活动,旨在通过有趣的游戏、自身的操作、直观的教具、灵活的形式,诱发幼儿积极主动学习数学知识,使他们在学习中有快乐感和探究欲。

设计思路:一次餐后散步,有部分幼儿边走边说红、蓝、红、蓝。

我跟着低头一看,原来路上的地砖是按红蓝两色相间铺成的。

我立即放慢了脚步,让幼儿找一找周围环境还有什么也是按规律排序的。

这时,有的孩子发现教室外大厅的地面上设计脚步器的排列特点,有的孩子发现游戏区理发店里灯的排序……我惊讶于孩子的发现,于是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1.学习将两种实物按标记有规律地交替排序,会在操作中讲述出排列的序列。

并能正确使用单位量词。

2.激发操作学习的兴趣,发展观察力、比较力和初步的判断推理的能力。

重点:将两种实物按标记有规律地交替排序。

难点:学习利用数量上递增和递减的方法排序。

活动准备教具:1.蔬菜卡片:茄子、西红柿、菜椒、黄瓜、萝卜、蘑菇等。

2.标记:3.纸偶:青菜奶奶一个。

学具:作业纸每人一份;胡萝卜、蘑菇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一、探索各种排队的方法1.一个跟着一个排队。

师:小朋友,青菜奶奶今天过生日,邀请蔬菜宝宝来做客,可是它有一个要求,蔬菜宝宝必须按要求排好队才能参加。

看,谁来了?(出示茄子一个跟着一个排队的图片)茄子宝宝是怎么排队的?师:一个接着一个可以用这种标记来表示。

大班数学教案数的顺序10以内数的大小关系

大班数学教案数的顺序10以内数的大小关系

大班数学教案数的顺序10以内数的大小关系1、大班数学教案数的顺序(10以内数的大小关系)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数的顺序(10以内数的大小关系1)活动目标1.它可以对小于和大于数字之间的10以内的任意四个数字的大小进行排序。

2.初步了解10以内四个数大小关系的传递性。

3.保管好资料,术后恢复。

活动准备1、《数的顺序》,皮球物群卡、数字卡磁铁各1-10。

2、磁贴:皮球物群卡1-10两套,数字卡1-10两套。

活动过程一、引导幼儿观察、理解连续大于号、小于号表示的大小顺序,按顺序排列球组卡,并填写数学卡,以显示大小顺序。

1、情境导入教师出示底纸5《数的顺序》、皮球物群卡1-10:麦要挑出几张号码不同的球卡,按顺序填空。

(指一下底纸上面的4个方框),你愿意帮她的忙吗?2、引出问题教师指着底纸上连续的三个大于号:(1)看,麦麦画出了三个'大嘴鱼'的符号,每个'大嘴鱼'的大嘴都对着前面,(用双手模仿大于号的样子,帮助幼儿理解)(2)你们猜,麦麦想按什么顺序来做皮球卡片的填空呢?是要从多排到少,还是要从少排到多?(从多排到少)为什么?3、演示规则(1)教师:现在我们要根据'大嘴鱼'的提示来学习放皮球了。

谁愿意来试试?(2)请一幼儿任意挑出4张皮球物群卡。

(3)教师:他挑出来的卡片上各有几个皮球?(4)教师:看看三个'大嘴鱼'要求怎么排?(从大数排到小数)那皮球卡片就要怎么排呢?(从多排到少)请幼儿排出皮球物群卡。

(5)教师出示数字卡1-10:谁会选四个数字来表示这些皮球的数量呀?请选择一张数字卡并粘贴到下面的方框中。

(6)教师:他选的数字对吗?(7)老师:我们读给麦麦听。

(8)引导幼儿用"……大于……,……大于……,……大于……"的句式表述。

4、梳理规则(1)教师:再来看下面的三个'大嘴鱼'的方向和上面三个一样吗?(不一样)(2)那你知道要怎么来拍皮球卡片吗?(要从少排到多)(3)你会在下面的方框里填放皮球卡片和数字卡吗?先做什么?(任选4张皮球卡片)然后干什么?(按'大嘴鱼'的要求排一排)最后要怎么样?(填上数字,读一读)5、介绍巩固活动(1)依次出示"数的邻居--画圈"和"烧烤一串串"的活动材料。

大班数学教案《10以内的正逆排序》含反思

大班数学教案《10以内的正逆排序》含反思

大班数学教案《10以内的正逆排序》含反思大班数学教案《10以内的正逆排序》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初步理解序列中量地相对性、可逆性、传递性,能按照物体的高矮、厚薄、宽窄的差异进行10以内物体的正逆排序,能够与同伴合作完成排序活动,并大胆讲述操作过程和操作结果,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数学《10以内的正逆排序》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的1.能按照物体的高矮、厚薄、宽窄的差异进行10以内物体的正逆排序。

2.初步理解序列中量地相对性、可逆性、传递性。

3.能够与同伴合作完成排序活动,并大胆讲述操作过程和操作结果。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1.长度一样宽窄不同的纸条每人10张2.记录纸,彩笔每人一套。

活动过程1.请幼儿按宽窄排序,感知量地可逆性。

(1)请幼儿随意取出4张彩纸,按由窄到宽进行排序,并用与彩纸对应的彩笔将顺序记录下来,说一说自己排序的方法,如目测、重叠。

(2)请幼儿按由宽到窄的顺序排序,并记录结果。

比一比,说一说纸条顺序有什么变化。

2.再次排序,感知量地相对性。

(1)请幼儿随意增加2张彩纸,给6张纸条再次按由宽到窄的顺序排序。

并记录结果。

(2)请幼儿将记录结果与第二次的记录对比一下,说一说原来的3张纸条排序有什么变化。

3.第三次排序,感知量地传递性。

请幼儿取出最窄和最宽的彩纸,说一说两张纸条跟其他纸条比,按照由窄到宽的顺序排,它们的位置有没有变化。

4.请小朋友比高矮,再次感知量地可逆,相对性。

5.到教室中寻找可以排序的物体,感知物体的高矮、厚薄。

(1)请幼儿到教室里找一种可以比较厚薄、高矮的物体,如图书、积木、桌椅、玩具柜等,看谁比较的数量多。

(banzhuren)也可自由结伴比高矮。

(2)请部分幼儿说一说找的哪种物体,找了几个,按什么顺序排序,是用什么方法进行比较的。

(3)教师根据情况,随机提出不同排列顺序,再一次感知量的不同性质。

活动反思孩子在做中学,所以本次课程我给幼儿准备了足够的材料,让孩子在操作中感知量的可逆性、相对性和传递性。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顺数和倒数》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顺数和倒数》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顺数和倒数》一、教学目标在本节课中,学生将学会:1.能够使用数字1到20的顺序和倒序计数2.能够以正确顺序将1到20的数字放入数列中3.把数字和数量概念互相联系,并从中识别出数字和序列中的数的顺序二、教学准备1.数字卡片:1到20的数字卡片,每个数字需要至少有5个卡片2.数数活动:珠子、数字贴纸、印有数字的球等3.随机数列活动:班内物品或教具,如书、玩具等4.数字板书:1到20的数字,顺序和倒序三、教学过程1.导入活动:数数活动(5分钟)在开课前,老师在教室内安排好珠子、数字贴纸、印有数字的球等活动;学生需要将这些物品根据他们的数量计数。

老师与学生一起进行活动,确保每个学生都参与。

2.顺序和倒序数数(10分钟)老师在数字板书上写下数字1到20,用手指沿着数列递增地指着数字。

接着,老师读出几个数字,然后让学生继续读出下一个数字,以此类推。

最后,老师让学生按照倒序读出数列,从大到小。

老师帮助学生识别数字的顺序和数量,以及数字的递增顺序和递减顺序。

3.数字匹配游戏(20分钟)老师把数字卡片分发给学生,并要求他们把数字卡片按照数字顺序放入数列中。

然后,老师进行调整,要求学生把数字按照倒序排列。

接着,老师让学生换掉一些数字卡片并重新排列。

活动结束后,老师和学生一起检查答案,确保数字和数量概念互相配合,并从中识别出数字和序列中的数的顺序。

4.随机数列活动(15分钟)老师随机选定教室内的一个或多个物品,例如书或玩具,并要求学生将它们编号。

然后,老师要求学生按照数字顺序重新编号。

接着,老师让学生按照倒序重新编号。

该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将数字与数量概念建立联系,并从中识别数字的顺序。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活动包括数数活动、顺序和倒序数数、数字匹配游戏和随机数列活动。

在数数活动中,学生能够通过手动计数和珠子等教具的帮助来构建数字和数量的概念,用于在随后的活动中识别数字和序列中的数。

使用这些教具、活动和练习,学生能够建立数字和数量概念之间的联系,并且能够对数字按顺序和倒序进行计数和排列。

幼儿园大班数学游戏活动教案《感知10以内的序数》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游戏活动教案《感知10以内的序数》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游戏活动教案《感知10以内的序数》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掌握数词1-10的读法和书写方法。

2.通过观察图画和实物,感知10以内的序数。

3.能够正确使用序数词描述事件的顺序。

4.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准备:1.序数词卡片。

2.数字卡片。

3.图画卡片。

4.小麦粒或糖果。

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老师给每个幼儿发一枚小麦粒或糖果,告诉幼儿们今天要玩一个游戏,让他们根据老师的指令排队领取奖品。

2.导入新知:老师在黑板上写上数字“1”到“10”,向幼儿们介绍这是数字的读法。

然后,老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幼儿们模仿读出数字。

接着,老师再出示序数词卡片,问幼儿们这些卡片代表的是什么。

引导幼儿们发现这些卡片描述的是事件的顺序。

3.游戏活动:(1)观察图片,感知序数:教师出示几个图画卡片,如一只猫,两个苹果等,让幼儿们观察图画,然后思考这些图画卡片的顺序。

接着,要求幼儿们站起来,按照卡片的顺序排队,站在正确的位置上。

然后,让幼儿挑选出图画卡片中最大的一个,并把它放在最后。

(2)感知序数:教师给每个幼儿发一张序数词卡片,要求他们根据卡片上的序数词站在正确的位置上,形成一个由1到10的有序队列。

然后,引导幼儿观察队列中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幼儿,用序数词描述他们所代表的位置。

最后,老师问幼儿们知道自己站在队列中的哪个位置吗?让他们用自己的序数词回答。

(3)玩游戏:“我是第几个?”:老师选取一个幼儿作为“我”模特,让其戴上一个帽子。

然后,让其他幼儿依次数出自己所站的位置,最后,由“我”模特回答“我是第几个?”,然后回答正确的幼儿会得到一枚小麦粒或糖果作为奖励。

4.反思: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幼儿们总结学到的知识,并回答一些问题,如“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你能用序数词描述一下自己的位置吗?”等。

同时,老师也可以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教学延伸:1.给幼儿准备一些游戏卡片,上面写有数字和图画,让他们自由选择卡片,并用序数词描述自己选择的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数学活动:10以内的正逆排序一活动目标:
1.能按照物体的高矮、厚薄、宽窄的差异进行10以内物体的正逆排序。

2.初步理解序列中量地相对性、可逆性、传递性。

3.能够与同伴合作完成排序活动,并大胆讲述操作过程和操作结果。

二、活动准备:
1.长度一样宽窄不同的纸条每人10张
2.记录纸,彩笔每人一套。

三、活动过程:
1.请幼儿按宽窄排序,感知量地可逆性。

(1)请幼儿随意取出4张彩纸,按由窄到宽进行排序,并用与彩纸对应的彩笔将顺序记录下来,说一说自己排序的方法,如目测、重叠。

(2)请幼儿按由宽到窄的顺序排序,并记录结果。

比一比,说一说纸条顺序有什么变化。

2.再次排序,感知量地相对性。

(1)请幼儿随意增加2张彩纸,给6张纸条再次按由宽到窄的顺序排序。

并记录结果。

(2)请幼儿将记录结果与第二次的记录对比一下,说一说原来的3张纸条排序有什么变化。

3.第三次排序,感知量地传递性。

请幼儿取出最窄和最宽的彩纸,说一说两张纸条跟其他纸条比,按照
由窄到宽的顺序排,它们的位置有没有变化。

4.请小朋友比高矮,再次感知量地可逆,相对性。

5.到教室中寻找可以排序的物体,感知物体的高矮、厚薄。

(1)请幼儿到教室里找一种可以比较厚薄、高矮的物体,如图书、积木、桌椅、玩具柜等,看谁比较的数量多。

也可自由结伴比高矮。

(2)请部分幼儿说一说找的哪种物体,找了几个,按什么顺序排序,是用什么方法进行比较的。

(3)教师根据情况,随机提出不同排列顺序,再一次感知量的不同性质。

四、活动反思
孩子在做中学,所以本次课程我给幼儿准备了足够的材料,让孩子在操作中感知量的可逆性、相对性和传递性。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与生活,所以在活动最后,布置亲子小作业,找一找生活中能够排序的东西,记录下来,和小朋友互相交流、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