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俭示康词类活用和答案
训俭示康 文言整理分析

《训俭示康》文言现象整理一、文言实词(一)古今通假1. 酒酤于市()2. 公亦少从众()(二)古今异义1. 世以清白相承()2. 吾不以为病()3. 或三行五行()4. 治居第于封武门内()5. 常数月营聚()6. 然后敢发书()7. 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8. 自奉养如为河南掌书记时()9.公虽自信清约()10. 石崇以奢靡夸人()11. 其余以俭立名()12. 聊举数人以训汝()13. 当以训汝子孙()14. 枉道速祸()(三)词类活用1. 名词作动词1)自为乳儿()2)乃簪一花()3)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5)走卒类士服()6)酒非内法()7)故就酒家觞之()8)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9)虽举家锦衣玉食()10)季文子相三君()11)妾不衣帛()12)何曾日食万钱()13)汝非徒身当服行()14)管仲镂簋朱纮()2. 形容词作动词1)人不相非也()2)器皿非满案()3)益重之()4)人争非之()5)人莫之非()3. 使动用法1)听事前仅容旋马()2)远罪丰家()3)败家丧身()4)至孙以骄溢倾家()5)夫俭则寡欲()4. 意动用法1)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5. 名词作状语1)何曾日食万钱()2)常数月营聚()3)昔正考父饘粥以糊口()4)汝非身当服行()6.形容词作名词1)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2)果、肴非远方珍异()(四)一词多义1. 非1)人不相非也()2)果、肴非远方珍异()2. 习1)家人习奢已久()2)子孙习其家风()3. 服1)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2)长者加以金银华靡之服()3)汝非身当服行()4. 果1)果、肴非远方珍异()2)果以富得罪出亡()5. 及1)岂庸人所及哉?()2)史輶知其及祸()3)及戌()6. 行1)或三行五行()2)汝非徒身当服行()7. 君子1)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2)君子以为忠()8. 相1)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2)季文子相三君()9. 靡1)众人皆以奢靡为荣()2)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10. 鄙1)以为鄙吝()2)孔子鄙其小器()11. 举1)虽举家锦衣玉食()2)聊举数人以训汝()12. 恶1)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2)侈,恶之大也()二、文言虚词1. 以1)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石崇以奢靡夸人2)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聊举数人以训汝3)众人皆以奢靡为荣4)上以无隐今人乃以俭相诟病是以居官必贿果以富得罪出亡2. 乃1)乃簪一花2)今人乃以俭相诟病3. 然1)当时士大夫皆然2)然以功业大4. 虽1)居位者虽不能禁虽举家锦衣玉食2)虽然:公虽自信清约5. 为1)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2)此为宰相听事诚隘6. 之a) 辄羞赧弃去之b) 人争非之c) 忍助之乎2)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7. 于1)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一旦异于今日2)酒酤于市8. 或1)所亲或规之2)或三行五行9. 也1.与其不逊也宁固2.未足与议也三、文言句式1. 判断句1)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7、《训俭示康》(字词答案).doc

《训俭示康》一、重点字词:1.吾本骞家________ 清贫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 世以清白相承_________________ 一代一代,世世代代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 世以清自相承______________ 廉洁、朴素的家风4.吾性不喜华靡______ 豪华奢侈___________5.辄羞澈弃去之______ 因害羞而脸红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____ 辄羞赧弃寺之_____________________ 丢弃,去掉(同义复词)_________7.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黍科名辱(谦语,意思是自己列名在内,使同列的人有辱)&回年曰:“君赐不可违也。
” ____ 科举时代同榜录取的人互称“同年”9.____________ 乃簟一袪—把花插在帽檐上(簪,名作动,把……插在帽檐上)-10.平生衣取嚴寿_______ 御寒,抵御寒冷__________11.食取充腹_______ 填饱肚子__________12.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____ 违背世情_________13•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于各_____ 追求名誉(干,求)________14.众人皆以着靡为荣_______ 奢侈浪费_________15.吾心独以像黍为美_______ 节俭朴素_________16.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皆嗤吾固陋 ________ 嘲笑(嗤笑)17.人皆嗤吾回胆_____ 固执不大方____________1&吾不以为痣 ________ 缺陷__________1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孔子称肯茅不型也亍回,___ 与其骄纵,毋宁固陋____________________2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曰,纠约失乙着鮮矣’因为俭约而犯过失的很少—21•又曰,士质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___ 有志于探求真理______2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養食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粗陋_____23.手尼与议也_________ 不值得________24.今人乃以俭桶诟病_______ 副词有指代作用,代指节俭的人_____2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人乃以俭相逅疥_________ 讥议、嘲骂,认为是缺点_________________26.__________________ 嘻,异裁!________真奇怪呀27.走卒类士服_ —差役,吏卒,小吏(走卒:当差的人)一2&走卒类士服_________ 大都__________29.农夫陵丝履_______ 踩,这里作“足穿”讲_________30.农夫蹑线履_______ 丝织品做的鞋__________31.客至未尝不覃消_____ 备酒_____________32.取三行五行_______ 有时__________33.或三石五行_______ 行酒,给客人斟酒__________34.________________ 酒酣于市________________ 通“沽”,买酒35.果生于梨、栗、枣、柿之类____ 只,仅仅__________36.肴止于脯、醯、菜羹.37.肴止于脯、醯、菜羹. 3&肴止于脯、輕、菜羹. 39.肴止于脯、醯、菜雲.下酒的菜_________干肉__________.肉酱_________40.人不楫非也_______ 互相 __________41.会繫而礼勤_______ 多次 __________42.会数而礼勲_______ 礼意殷勤 __________43.物轉而情厚_______ 微薄,不丰盛 __________44.酒非内迭_________ 酒如果不是照宫内酿酒的方法酿造的 ________45.果肴非远方珍异_______ 珍贵奇异之品 _________46.常数月曹攀_________ 营谋聚集________47.然后敢发丰_________ 请客的帖子________4&以为鄙吝__________ 鄙陋,没见过世面 __________49.以为鄙斉_________ 舍不得花钱 ________50.故不幅俗靡者盖鲜矣_______ 跟着习俗顺风倒_________51.风俗埶弊如是_________ 败坏 ________52.届位考虽不能禁_______ 居高位有权势的人 ___________53.居位者里不能禁_______ 即使 __________54.紹助3乎_________ 忍心助长这种坏风气吗 ________55.迨居第于封丘门内_____ 修筑 ____________56.治届第于封丘门内_____ 住宅 ____________57.听事前仅容旋马—亦作“厅事”,指处理公事、接待宾客的厅堂(听:听取,处理)5&听事前仅容噸号_______ 仅仅能够让一匹马转过身____________59.或言其太陵_________ 狭窄________60.±0:“卿为清舉宣 ________ 清高有名望的官_________61.___________________ 家傅饮于酒肆____________ 为什么(怎么)62.奈何饮于酒竽_______ 酒馆__________63.自率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_____ 生活待遇或生活水平________64.两耒或规之曰_________ 亲近的人 ________65.所亲或那之曰_________ 劝告 ________66.公虽自信痘约_________ 清廉节俭 ________6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圳讥评,讥议6&公宜少从众_________ 稍微 __________69.顾人之常情_______ 只是 __________70.一旦异于今日_______ 有一天__________71._________________ 不能顿俭 _ 立刻72.必致失所_______ 导致__________73.________________ 必致失所________________ (饥寒)无所依74.木负之深谋远虑_______ 有高尚道德和杰出才能的人 __________75.岂庸人所及哉______ 常人,凡人____________76.岂庸人所厦哉______ 比得上___________77.像,寧乙茨也;.修,番3木也。
《训俭示康》阅读练习及答案

《训俭⽰康》阅读练习及答案《训俭⽰康》阅读练习及答案 训俭⽰康 司马光 参政鲁公①为谏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
既⼊,问其所从来,以实对。
上⽈:卿为清望官②,奈何饮于酒肆?对⽈:⾂家贫,客⾄,⽆器⽫、肴、果,故就酒家觞之③。
上以⽆隐,益重之。
张⽂节④为相,⾃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⑤。
所亲或规之,⽈:公今受奉不少,⽽⾃奉若此,公虽⾃信清约,外⼈颇有公孙布被之讥⑥。
公宜少从众。
公叹⽈:吾今⽇之俸,虽举家锦⾐⽟⾷,何患不能?顾⼈之常情,由俭⼊奢易,由奢⼊俭难。
吾今⽇之俸岂能常有?⾝岂能常存?⼀旦异于今⽇,家⼈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
岂若吾居位去位、⾝存⾝亡常如⼀⽇乎?呜呼!⼤贤之深谋远虑,岂庸⼈所及哉! (注)①参政鲁公:参知政事(副宰相)鲁宗道。
②清望官:清廉有名望的官职。
③觞(sh6ng)之:备酒招待客⼈。
觞,酒杯,这⾥⽤为动词,意为进酒劝饮。
④张⽂节:张知⽩,宋真宗、仁宗时的宰相,谥⽂节。
⑤⾃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定的⽣活标准像原来任河阳掌书记的时候。
⑥公孙布被之讥:汉代的公孙弘为⼈阴险,把俸禄都⽤来养宾客,⾃⼰很俭省,⽤的被⼦是⽤布制的。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真宗遣使急召之。
使: (2)既⼊,问其所从来,以实对。
既:实:对: (3)故就酒家觞之。
故:就: (4)上以⽆隐,益重之。
上:以:益: (5)所亲或规之。
所亲:或: (6)公宜少从众。
宜:少:从: (7)举锦⾐⽟⾷,何患不能? 举:患: (8)不能顿俭,必致失所。
顿:致:失所: (9)岂庸⼈所及哉! 及: 2.找出下列各句加点的词⽤法与例句⼀致的.,分别填⼊例句后的括号内。
例1:公虽⾃信清约,外⼈颇有公孙布被之讥。
( ) 例2:虽举家锦⾐⽟⾷,何患不能? ( )A 哗然⽽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B 今虽死乎此,⽐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C 是马也,虽有千⾥之能,⾷不饱,⼒不⾜D 游⼈虽未盛,然……亦时时有。
E 虽⼈有百⼝,⼝有百⾆,不能名其⼀处也。
文言文阅读训练:司马光《训俭示康》(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司马光《训俭示康》(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先公言:与阎二丈询仁同赴省试..,遇少年风骨竦秀于相国寺。
及下马去毛衫,乃王元泽①也。
是时隆冬,因相与于一小院中拥火。
询仁问荆公出处,曰:“舍人何久召不赴?”答曰:“大人久病,非有他也。
近以朝廷恩数至重,不晚且来。
芳不惟赴省试,盖大人先遣来京寻宅子尔。
”询仁云:“舍人..既来,谁不愿赁宅,何必预寻?”元泽答曰:“大人之意不然,须与司马君实相近者。
每在家中云:‘择邻必须司马十二,此人居家事事可法,欲令儿曹有所观效焉。
’”(节选自王铚《默记》)材料二: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
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古人以俭为美德,令人乃以俭相诟病。
嘻,异哉!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
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常量月营聚,然后敢发书。
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
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
嗟乎风俗颓敝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
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
故曰:“俭,德之共也。
”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
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
故曰:“侈,恶之大也。
”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聊举数人以训.汝。
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
(节选自司马光《训俭示康②》)【注】①王元泽、王安石之子王雾。
字元泽。
②康,司马光之子司马康。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熙。
(3分)嗟乎A风俗B颓敝C如是D居位者E虽不能F禁G忍助之乎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省试,指科举中每三年一次的礼部试,明清时称会试,又因在二三月进行而称“春试”。
训俭示康文言文阅读答案与阅读原文

训俭示康文言文阅读答案与阅读原文《训俭示康》这是一篇训诫文,是司马光写给儿子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训俭示康》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
以供大家阅读。
《训俭示康》阅读原文训俭示康①司马光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
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嘻,异哉!”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
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
酒酤于市,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肴止于脯、醢、菜羹,器用瓷、漆。
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
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
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常数月营聚,然后敢发书。
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
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
嗟乎!风俗颓弊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御孙②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
夫俭则寡欲。
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
故曰:“俭,德之共也。
”侈则多欲。
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
故曰:“侈,恶之大也。
”昔正考父饘粥③以餬口,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
季文子相三君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君子以为忠。
……石崇以奢靡夸人,卒以此死东市。
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
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聊举数人以训汝。
汝非徒身当服行⑤,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
(选自《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有删节)【注释】①康:指司马康,司马光的儿子。
②御孙:春秋时期鲁国的大夫。
③正考父饘粥:正考父,春秋时期宋国的大夫,孔子的远祖。
饘,稠粥。
训俭示康

第四段:援引御孙语,从道理上阐明俭、侈的 不同结果。 此段是怎样的结构? (总分) 君子寡欲,则不役于 俭, 俭,德 有德 俭则 物,可以直道而行 德 之共 者皆 寡欲 小人寡欲,则能谨身 之 由俭 共 节用,远罪丰家 来 君子多欲则贪慕 居官 侈, 侈则 富贵,枉道速祸 必贿 恶 侈,恶 多欲 小人多欲则多求 居乡 之 之大 妄用,败家丧身 必盗 大 引用 阐发道理 导致结果 结论
文章列举了大量事例,为什么读起来不觉累赘?
本文大量举例,但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从不 同角度来论述观点。从范围上说,有自身,有长辈; 有同仁,有前朝;有古有今,有优有劣,同是达人 君子又有崇俭、贵侈之分,角度不一。从论证方 面来看,有正例有反例,自家事迹用作正面范例, 李文靖公等三例用以说明居高位大贤之深谋远 虑,最后七例是说明以俭立名、以侈败家的后果 问题;就事迹而言,李文靖为居室问题,鲁参政为 饮食问题,张文节则是待遇不因升官而提高,各有 侧重,其余同类事迹莫不如此;就叙述而言,有详 有略,有言有行还有言行并举。故而繁而不赘,博 而不杂,令人读来津津有味。
1、世以清白相承 2、众人皆以奢靡为荣 3、以约失之者鲜矣 4、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
5、既入,问其所来,以实对
训俭示康
司马光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这句说历代君主治国的经验教训是:因勤 俭而成功,因奢侈而破败。 (唐代李商隐《咏史》)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 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第二段:将先公待客与近岁风俗加以对 照,慨叹“风俗颓弊”。
作者分几层来论述的? 总说今年社会上豪奢风气 回忆父亲当年招待客人的情况
对 比
分三层
近日社会风气的奢靡败坏情况
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治居第于封丘门内,听事 前仅容旋马,或言其太隘,公笑曰:“居第当传子孙, 此为宰相听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听事已宽矣。”参 政鲁公为谏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既入,问 其所来,以实对。上曰:“卿为清望官,奈何饮于酒 肆?”对曰:“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酒 家觞之。”上以无隐,益重之。张文节为相,自奉 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所亲或规之曰:“公今受俸不 少,而自奉若此。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 被之讥。公宜少从众。”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 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 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 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 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呜呼! 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
《训俭示康》词句整理及全文翻译

《训俭示xx》词句整理及翻译(一)古今通假1.酒酤于市:酤,通“沽”,买酒2.公亦少从众:少,同“稍”,稍微(二)古今异义1.世以清白相承:古义:纯朴的家风;今义:纯洁,没有污点2.吾不以为病:古义:缺点;今义:生病3.或三行五行:古义:次数;今义:量词,用于成行的xx4.治居第于xx门内:古义:修筑;今义:治理5.常数月营聚:古义:积攒,引申为准备;今义:经营,管理6.然后敢发书:古义:请客的帖子;今义:书籍7.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古义:少;今义:指食物鲜美8.自奉养如为xx掌书记时:古义:指生活待遇或生活水平;今义:xx或赡养(父母或其他尊亲)9.公虽自信清约:古义:自己信奉;今义:相信自己的愿望或预料一定能够实现的心愿10.君子以为xx:古义:指有名望的人;今义:指xx高尚的人11.xx以奢靡夸人:古义:炫耀;今义:夸奖12.其余以俭立名:古义:其他的;今义:剩余的13.聊举数人以训汝:古义:姑且;剩下的;今义:聊天14.当以训汝xx:古义:教诲,劝诫;今义:训斥15.枉道速祸:古义:招致;今义:速度(三)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1)自为乳儿:乳,吃奶2)乃簪一花:插3)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服,穿(衣服)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志,有志5)走卒类士服:服,穿6)xx内法:内法,照宫内酿酒的方法酿造7)故就酒家觞之:觞,一种酒器,,这里指请人喝酒8)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布被,xx被9)虽举家锦衣玉食:锦衣玉食,穿绸缎的衣服,享用珍贵的食物10)xxxx:相,效力11)妾不衣帛:衣帛,穿丝绸衣服12)xx日食万钱:食,吃13)xx非徒身当服行:服,从事14)xx镂簋xx纮:镂簋xx纮,使用刻有花纹的簋2.形容词作动词1)人不相非也:非,讥评2)器皿非满案:满,摆满3)xx:重,器重4)人争非之:非,讥评5)人莫之非:非,非议,认为不对3.使动用法1)听事前仅容旋马:旋,使……转身2)远罪xx:远,使……远离;丰,使……富裕3)败家丧身:败,使……败4)至xx溢倾家:倾,使……倾5)夫俭则寡欲:寡,使……少4.意动用法1)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耻,以……为耻2)xx鄙其小器:鄙,以……为鄙3)吾不以为病5.名词作状语1)xx日食万钱:日,每天2)常数月营聚:数月,用几个月3)昔正考父饘粥以糊口:饘粥,用稀粥4)xx身当服行:身,本身5)锦衣玉食(四)一词多义1、非1)人不相非也:讥评2)果、肴非远方珍异:不是2、习1)家人xx已久:习惯2)xxxx家风:习染3、服1)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穿:2)长者加以金银xx之服:衣服3)xx身当服行:从事4、果1)果、肴非远方珍异:水果2)果以富得罪出亡:果然5、及1)岂庸人所及哉?:赶得上2)史輶知其及祸:遭到3)及戌:到了6、行1)或三行五行:次数2)xx非徒身当服行:实行7、君子1)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指有地位的人2)君子以为xx:当时有名望的人8、相1)又闻昔xx公为相:宰相2)xxxx:辅佐9、靡1)众人皆以奢靡为xx:奢侈2)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倒下10、鄙1)以为鄙吝:没见过世面2)xx鄙其小气:鄙视11、举1)虽举家锦衣玉食:全2)聊举数人以训汝:列举12、恶1)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粗陋2)侈,恶之大也:罪恶二、文言虚词1、以1)用,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今人乃以俭相诟病xx以奢靡夸人2)表目的,来: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聊举数人以训汝03)认为:众人皆以奢靡为xx4)因为:上以无隐是以居官必贿果以富得罪出亡1)才:乃簪一花2)竟然:今人乃以俭相诟病3、然1)这样:当时xx皆然2)然而:然以功业大4、虽1)即使:居位者虽不能禁虽举家锦衣玉食2)虽然:公虽自信清约5、为1)做:又闻昔xx公为相2)作为:此为宰相听事诚隘1)代词a)辄羞赧弃去之:代华美之服b)人争非之:代他c)忍助之乎:代风俗颓弊这件事2)助词:的: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7、于1)表对象果止于梨、xx、枣、柿之类一旦异于今日2)在,表地点:酒酤于市8、或1)所亲或规之:有的人2)或三行五行:有时9、也1.表句中停顿:与其不逊也宁固2.表判断和肯定:未足与议也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1)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训俭示康》知识点整理

《训俭示康》文言知识梳理一词多义1、靡(1)吾性不喜华靡奢侈(2)众人皆以奢靡为荣浪费(3)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倒下2、类(1)走卒类士服大抵、大都(2)枣、柿之类种类3、服(1)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衣服(2)亦不敢服垢弊以矫干名穿(3)汝非徒身当服行从事(4)走卒类士服穿衣服4、非(1)人不相非讥评,认为不对(2)酒非内法不是(3)汝非徒身当服行不5、数(1)会数而礼勤屡次(2)常数月营聚几、几个(3)不可遍数列举6、为(1)众人皆以奢靡为荣作为、当作(2)参政鲁公为谏官担任(3)自为乳儿做(4)近岁风俗尤为侈靡是7、多(1)侈则多欲使……增多(2)多今多穷困大多(3)多不过七行最多8、乃(1)乃簪一花才,这才(2)人乃以俭相诟病却,竟然9、少(1)公今受俸不少不多(2)公宜少从众稍微10、以(1)世以清白相承介词,用(2)众人皆以奢靡为荣介词,把(3)以以约失之者鲜矣介,因为(4)亦不能服垢弊以矫俗干名,连,来(5)问其所来,以实对介,按照11、身(1)身岂能长存身体(2)汝非徒身当服行自身,自己12、及(1)岂庸人所及哉赶上,追上(2)及戌到,至13、病(1)吾不以为病缺陷,毛病(2)今人乃以检相诟病责备14、虽(1)虽不能禁即使(2)虽公虽自信清约虽然(3)虽举家锦衣玉食即使15、常(1)顾人之常情通常(2)身岂能常存固定的(3)常数月营聚通常五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1)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穿)(2)以约失之者鲜矣(犯错误)(3)士志于道(立志、有志)(4)故就酒家觞之(请人喝酒)(5)而齿恶衣恶食者(穿)(吃)(6)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盖布被)(7)虽举家锦衣玉食(穿)(吃)(8)妾不衣帛(穿)2 名词作状语(1)常数月营聚(用几个月)(2)昔正考父饘粥以糊口(用稀粥)(3)何曾日食万钱(每天)3 形容词作动词(1)枉道速祸(弯曲不正直走邪路)(2)上以无隐,益重之(器重)4形容词作名词(1)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肮脏破烂的衣服)(2)果、肴非远方珍异(珍贵奇异的品种)5使动用法(1)器皿非满案 ( 使……摆满) (2)食取充腹 ( 使……填满) (3)小人寡欲则庇谨身节用(使……谨慎)(4)远罪丰家(使……远离)(使……丰裕)(5)败家丧身(使……破败)(6)侈则多欲(使……增多)(7)至孙以骄溢倾家(使……用尽)(8)其余以俭立名(使……树立)6 意动用法(1)而耻衣恶食恶者(以……为耻)(2)人不相非也(以……为坏,认为不对,非议)(3)人多非也(以……为坏,认为不对,非议)六、特殊句式1 判断句俭,德以共也;侈,恶之大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训俭示康词类活用及答案
1. 名词作动词
1) 自为乳儿:乳,吃奶
2) 乃簪一花:插
3) 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服,穿(衣服)
4)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志,有志
5) 走卒类士服:服,穿
6) 酒非内法:内法,照宫内酿酒的方法酿造
7) 故就酒家觞之:觞,一种酒器,,这里指请人喝酒
8) 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布被,盖布被
9) 虽举家锦衣玉食:锦衣玉食,穿绸缎的衣服,享用珍贵的食物
10) 季文子相三君:相,效力
11) 妾不衣帛:衣帛,穿丝绸衣服
12) 何曾日食万钱:食,吃
13) 汝非徒身当服行:服,从事
14) 管仲镂簋朱纮:镂簋朱纮,使用刻有花纹的簋
2. 形容词作动词
1) 人不相非也:非,讥评
2) 器皿非满案:满,摆满
3) 益重之:重,器重
4) 人争非之:非,讥评
5) 人莫之非:非,非议,认为不对
3. 使动用法
1) 听事前仅容旋马:旋,使……转身
2) 远罪丰家:远,使……远离;丰,使……富裕
3) 败家丧身:败,使……败
4) 至孙以骄溢倾家:倾,使……倾
5) 夫俭则寡欲:寡,使……少
4. 意动用法
1)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耻,以……为耻
2) 孔子鄙其小器:鄙,以……为鄙
3) 吾不以为病
5. 名词作状语
1) 何曾日食万钱:日,每天
2) 常数月营聚:数月,用几个月
3) 昔正考父饘粥以糊口:饘粥,用稀粥
4) 汝非身当服行:身,本身
5) 锦衣玉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