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点绛唇·春愁翻译赏析
王禹偁《点绛唇》原文以及译文注释

王禹偁《点绛唇》原文以及译文注释
点绛唇·感兴
宋代:王禹偁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
水村渔市。
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
平生事。
此时凝睇。
谁会凭栏意。
(栏通: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雨绵绵,恨意难消,云层层,愁绪堆积,江南景色,依旧被称为上好美丽。
水边村落,湖畔渔市,袅袅升起一缕孤零零的炊烟,那么淡,那么细。
一行长途跋涉的鸿雁,在那水天相连的遥远的.天际,远远望去,款款飞行,好似列队首尾连缀。
回想平生事业,此时此刻,凝视征鸿,谁理会我凭栏远眺的含意!
注释
孤烟:炊烟。
行如缀:排成行的大雁,一只接一只,如同缀在一起。
凝睇:凝视。
睇:斜视的样子。
会:理解。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点绛唇·闺思》意思-赏析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点绛唇·闺思》意思|赏析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
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
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衰草一作:芳)译文暮春时节,深闺里无边的寂寞如潮水般涌来,这一寸的柔肠却要容下千丝万缕的愁绪。
越是珍惜春天,春天却越容易流逝,淅淅沥沥的雨声催着落红,也催着春天归去的脚步。
在这寂寞暮春里,倚遍了每一寸相思阑干,纵是春天千般好,怎奈也是无情绪。
轻问一声:良人呵,你在何处?眼前只有那一眼望不到边的连绵衰草,蔓延着良人必经的道路。
赏析一作者:佚名这是一首借伤春写离恨的闺怨词。
全词情词并胜,神韵悠然,层层深入揭示了抒情女主人公心中无限愁情。
首先词人将一寸柔肠与千缕愁思相提并论,使人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仿佛她愁肠欲断,再也承受不住。
惜春两句,不复直言其愁,却惜春春去的矛盾中展现女子的心理活动。
淅沥的雨声催逼着落红,也催逼着春天归去的脚步。
唯一能给深闺女子一点慰藉的春花也凋落了,那催花的雨滴只留下几声空洞的回响。
惜春,惜花,也正是惜青春、惜年华的写照。
下片写凭阑远望。
中国古典词中,常用倚阑表示人物心情悒郁无聊。
这里词人倚这个动词后面缀以遍字,活画出一深闺女子百无聊赖的烦闷苦恼。
下句中又以只是与倚遍相呼应,衬托出因愁苦而造成的无情绪,这就有力地表现了愁情深重,无法排解。
结尾处,遥问人何处,点明凭阑远望的目的,同时也暗示了柔肠一寸愁千缕、祇是无情绪的根本原因。
这里,词人巧妙地安排了一个有问无答的布局,却转笔追随着女子的视线去描绘那望不到尽头的萋萋芳草,正顺着良人归来时所必经的道路蔓延开去,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天边。
然而望到尽头,唯见连天芳草,不见良人踪影。
这首词上片写伤春之情,下片写伤别之情。
伤春、伤别,融为柔肠寸断的千缕浓愁。
刻画出一个爱情专注执着、情感真挚细腻的深闺思妇的形象。
写出了让人肝肠寸断的千缕浓愁:寂寞愁、伤春愁,伤别愁以及盼归愁。
结尾望断二字写尽盼归不能的愁苦,此时感情已积聚至最高峰,全词达到高潮。
点绛唇诗词赏析

点绛唇诗词赏析点绛唇诗词赏析点绛唇诗词赏析1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周晋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
尽长无侣。
自对黄鹂语。
絮影蘋香,春在无人处。
移舟去。
未成新句。
一砚梨花雨。
8.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
(5分)9.此词写春,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
(6分)参考答案8.(5分)此句采用了比拟(拟物)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春愁变得形象、生动。
9.(6分)答案一:此词主要表达了春色恼人的孤独悯怅之感。
上片抒发了卷帘放愁愁仍在的无奈、缺少诗朋酒侣而自对鸟语的寂寞之情,下片抒发了大好春光无人欣赏的惋惜、吟诗而未成的遗憾、梨花飘落如雨的惆怅之情。
答案二:此词主要表达了春景无限的欣悦自得之情。
上片抒发了卷帘放去春愁的畅快、虽无友人却独时鸟语的悠然之情,下片抒发了飘飘絮影脉脉蘋香春在无人赴的惊喜、梨花飘落如雨诗意盎然的沉醉之情。
赏析:周晋的词大多描写的是清逸自然之趣。
从调下词题可以看出,此词系为访问一友人而作,矣子才,字存叟,其先井研(今属四川省)人,因为爱好吴兴山水清远,遂家居湖州的'南门。
南漪小隐是矣存叟家花园的名字,园中有硕果轩、元祐学堂、芳菲二亭、万鹤亭、双李亭、桴舫斋、岷峨一亩宫诸景。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
春天的天气,催人欲睡,词人午后醉入梦乡,醒来后,又觉室内异常清静,空气似乎凝滞了一般。
这种环境,使人愁闷。
于是词人打起帘子,明媚的阳光伴随清新的空气涌入室内,心情为之一畅。
卷帘尽放春愁去。
春愁乃无形之物,帘儿一卷,它竟象鸟儿一样被放了出去。
这句写得富有特色,作者成功地赋予抽象之物以形象的感觉。
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寂寞的词人,只有与黄鹂相对而语,将寂寞之情绪却写得趣味悠然,恼人春色日初长,在长长的白天里,词人没有诗朋酒侣,极感无聊。
黄鹂而可与语,真奇想也。
这一是烘托出无侣之孤寂,另外反映出闲愁之仍在,前面所谓尽放春愁去,其实并未放尽。
《点绛唇》原文及赏析

《点绛唇》原⽂及赏析1 点绛唇·波上清风 波上清风,画船明⽉⼈归后。
渐消残酒,独⾃凭阑久。
聚散匆匆,此恨年年有。
重回⾸,淡烟疏柳,隐隐芜城漏。
古诗简介 《点绛唇·波上清风》是北宋词⼈魏夫⼈创作的⽂学作品。
这是⼀⾸表现⼈⽣聚散匆匆的憾恨之情的词。
上⽚写清风、明⽉、画船,这些本来应该是费⼼悦⽬的。
但是,词⼈所⾯对的却是难堪的别离。
周围的景物虽清新秀丽,纠缠主⼈公的愁思却拂之不去。
下⽚就转为直接的愁绪抒发,将⼈⽣不如意时的愁苦含蓄委婉地表达了出来。
整⾸词⽤语恰当,语意清新,含蓄隽永,是⼀⾸难得的佳作。
翻译/译⽂ ⽔上清风徐徐波平浪静,在画船上宴饮话别好友,直到天⾊傍晚归来之后,⽇间酒意渐消离恨涌⼼头。
独⾃凭栏远望很久很久。
⼈⽣欢聚离散来去匆匆,这种离愁别恨年年都有,⼈⼈都不堪重回⾸。
天边云烟迷茫稀疏杨柳,隐隐传来声声芜城更漏。
注释 1、画船:装饰华丽的游船。
2、残酒:指残留的醉意。
3、独⾃凭栏久:⼀个⼈依凭着栏杆站了很长时间。
4、聚:团聚、相聚。
5、散:离散、分⼿。
6、回⾸:回顾、回忆。
7、隐隐:隐约。
8、芜(wú)城:即⼴陵城,今江苏扬州。
曾在战乱中荒芜,鲍照为之作《芜城赋》,故称芜城。
这⾥指游⼈所去的地⽅。
9、漏:指更漏,古代的报时器。
赏析/鉴赏 词的上⽚由景物引出⼈物。
清风拂过⽔⾯,明⽉泻下银辉,鳞鳞微浪闪动着光波,⽉夜恬静、皎洁、优美。
此刻,⼀只装饰华美的⼩船荡离江岸,驶向迷茫的远⽅,⼀个⼥郎凭依着楼头的栏杆,借着朦胧的⽉⾊,凝神⽬送那渐渐消失在夜空中的⼀叶轻⾈。
江波、清风、明⽉、画船,开端并列⼏个富有特征的意象,就构成了⼀个清丽纯净、沁⼈⼼脾的意境。
值此良宵美景,与意中⼈联袂共赏,该是何等快意惬怀;然⽽,其⼈竟登⾈飘然远去,“良⾠好景虚设”,令⼈黯然神伤。
“波上清风”、“画船明⽉”之下,突然接上“⼈归后”,这三字,使意脉陡转,⽓氛骤变,顿时给主⼈公带来了⽆限的寥落和空虚。
《点绛唇》全词翻译赏析

《点绛唇》全词翻译赏析《点绛唇》全词翻译赏析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译文] 村落渔市点缀在湖边水畔;一缕淡淡的炊烟,从渔村上空袅袅升起。
[出自] 北宋王禹偁《点绛唇》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
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
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注释:佳丽:指景色秀美。
谢朓《入朝曲》:“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孤烟:炊烟。
行(音“航”)如缀:排成行的大雁,一只接一只,如同缀在一起。
凝睇:凝视。
睇:斜视的样子。
会:理解。
译文1:细雨蒙蒙,云雾弥漫,使人顿生愁意。
这江南景色,却依旧是那么秀美佳丽。
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袅袅,冉冉腾起。
天边鸿雁,远远看去,一行行飞过,排列整齐。
想起平生遭遇,此时禁不住注目凝视。
面对振翼搏击长空的万里征鸿,谁能理解我凭栏远眺的心意!译文2:阴雨浓云令人添恨生愁,这江南的秀美风光依旧被称为天下的佳丽之地。
傍水的村庄繁华的渔市,一缕炊烟袅袅升起在村落里。
天边的鸿雁向远方急飞,遥望整齐的雁行连缀在一起。
回顾一生经历,此时凝神注视着万里征鸿,谁能知道这凭栏望远的心意。
译文3:绵绵细雨恨意难消,灰色的云块彷佛郁结着层层愁闷,但江南的景色依旧美丽。
(在濛濛的雨幕中)村落渔市点缀在湖边水畔,一缕淡淡的炊烟从村落上空袅袅升起。
水天相连的远处,一行大雁,首尾相连,款款而飞,从远处辨明像是连在一起飞行。
想到了男儿一生的事业(事业:官职和抱负),此时此刻(我)双眼凝视(恨不能像天边的征鸿一样,施展双臂尽情飞翔),却是没有人能领会我凭阑远眺的心情!赏析:这首词以清丽的笔触,描绘了江南雨景,含蓄地表达了用世的抱负和不被人理解的孤独愁闷。
借景抒情,缘情写景是诗词惯用的手法。
景是外部的客观存在,并不具备人的感情。
但在词人眼里,客观景物往往染上强烈的感情色彩。
此即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所谓“以我观物”,使“物皆著我之色彩”。
本词劈头一句“雨恨云愁”即是主观感觉的强烈外射。
云、雨哪有什么喜怒哀乐,但词人觉得,那江南的雨,绵绵不尽,分明是恨意难消;那灰色的云块,层层堆积,分明是郁积着愁闷。
《春愁》原文、翻译及赏析(5篇)

《春愁》原文、翻译及赏析(5篇)《春愁》原文、翻译及赏析(5篇)《春愁》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香冷金炉,梦回鸳帐馀香嫩。
更无人问。
一枕江南恨。
消瘦休文,顿觉春衫褪。
清明近。
杏花吹尽。
薄暮东风紧。
译文从梦中醒来,金炉中的香已冷,绣着鸳鸯的帷帐低垂着,点点余香若有若无。
想要对人诉说梦境,却无人相问,只剩一枕的忧郁苦闷。
我已经消瘦得如沈约般,突然就觉得春衫都宽宽大大了。
清明已近,杏花已被吹落殆尽。
不知不觉就到黄昏,顿感东风阵阵夹着寒意。
注释金炉:又作‘金猊’,香炉的一种。
其形似狮。
鸳帐:绣有鸳纹的帐帏。
休文:即梁沈约,她是一个多愁多病的才子。
东风:春风。
赏析这首词写春景,抒离恨。
上片写室内情景。
香冷金猊,梦回鸳帐,离恨一枕,悄无人问。
下片写室外景色。
清明节近,杏花随风,薄暮来临,东风渐紧。
全词通过景物描写,曲折含蓄地表露了春愁与离恨。
委婉柔媚,意境幽美。
婉约词表现的往往是一种深沉委婉的思绪,心灵的潜流,虽窄却深。
高度的物质文明陶冶了文人细腻的感受,时代的阴影又使得有宋一代文学带上了哀怨的色彩,而词这种艺术表现形式自身积淀的审美标准也影响了词作者命题和立意。
所以,作为一代中兴名相的赵鼎,也将这首“春愁”词也写得婉约低回,“不减花间”(黄昇语),那么本词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词的上片写春梦醒来独自愁。
“香冷金炉,梦回鸳帐馀香嫩。
”这两句说的是,金炉中,香已冷,绣着鸳鸯的帐惟低垂着,一切都是那么闲雅,那么静谧,那么温馨。
一个“嫩”字以通感的手法写出了余香之幽微,若有若无。
但这种宁静而温馨的环境又似乎处处暗含着一种无可排解的孤独和感时伤怀的愁绪,这愁绪犹如那缕缕余香,捉摸不到,又排遣不去。
“更无人问,一枕江南恨。
”这说的是午梦醒来,愁绪不散,欲说梦境,又无人相慰相问。
“恨”以“一枕”修饰,犹如用“一江”、“一舟”来修饰“愁”,化抽象为具体事物,组接无理而化合巧妙。
“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岑参《春梦》)。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点绛唇鉴赏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点绛唇鉴赏【—之点绛唇鉴赏】,本篇是一首借伤春写离愁别怨的闺怨词,是词人李清照惦念离别的丈夫而作的。
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结婚后,二人志趣相投,感情深笃。
本文通过对伤春场景的描写,一层层地表达了诗人对丈夫无限的思念,揭示了怨恨与相思的基本主题。
作品分为上半部和下半部。
现在我们可以根据句子来理解整个单词的意思。
上阙,重在写伤春,写主人公面对春天悄然离去之时的无限伤感的情怀。
“孤独的闺房,温柔的心,千丝万缕的悲伤。
”初中生物; 作品以抒情的基调开始,再现了主人公独自待在闺房、孤独、思念亲人、担忧和心碎的情景。
《一寸柔情》是《千缕哀伤》,这表明主人公已经达到了孤独与悲伤、深情与向往的极致。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这是一句经典的环境描写,意在烘托主人公忧愁的心境。
原本令人怜惜且最能给人带来希望的春天却走了,这倒也罢,偏偏又下起了摧残鲜花的暮春之雨,此景中的主人公心绪怎还能好得起来呢。
此外,这惜春也蕴涵着词人怜惜青春年华的心理。
《夏侃》着重于道别,表达了主人公对爱人的强烈渴望和回归的渴望。
“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独处深闺,浮上心头的是“寂寞”,是“柔肠一寸愁千缕”,无奈之下,只好走到闺房外面,看看外面的风景,也好排遣心中的忧烦愁思。
可是“倚遍栏杆”,极力凝望远方,终究还是没有好心绪。
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自己的丈夫远在他乡,望不见,心思又放不下。
由此景此情引出下文的“人何处”,此为由景及人之蓄势与铺垫。
“人在哪里?天在枯,草在枯,路在断。
”这句话讲的是主人公遥望远方,期待着丈夫的归来。
从上面的栏杆望去,你看到她丈夫归来的影子了吗?不,只有遥远的群山,只有无边的泉水,只有“凋零的青草”。
人在哪里?!远处的路一直望到看不见为止,也就是说,“回头路”已经“断了”,仍然没有丈夫的身影。
由此可见,此时此刻,主人公的内心应该充满了怎样的孤独、失望和悲伤哇!这首词之所以情切意浓,感人肺腑,主要得益于白描手法的使用。
陆游点绛唇翻译及赏析

陆游点绛唇翻译及赏析陆游点绛唇翻译及赏析《点绛唇》是宋代爱国诗人、词人陆游的词作。
词取材于村居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断,以采药、饮酒、荡舟为线索,展示出作者多侧面的生活风貌。
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陆游点绛唇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收藏!点绛唇宋·陆游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
暮烟千嶂。
处处闻渔唱。
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
江湖上。
遮回疏放。
作个闲人样。
【注释】①采药:谓采集药物,亦指隐居避世。
②沽:买。
③新酿:新酿造的酒。
④暮烟:亦作“墓烟”,傍晚的烟霭。
⑤嶂:高峻如屏障的山峰。
⑥扁(piān)舟:小船。
⑦粘(zhān):连接。
⑧遮回:这回,这一次。
⑨疏放:放纵;不受拘束。
【译文】采集药物回来,独自寻找村店买新酿造的酒。
傍晚的烟霭云绕在高峻如屏障的山峰,听渔舟唱晚,声声在耳。
独酌新酿,不禁生起散发扁舟之意,不再怕连天波浪。
放纵山水,这一回不受拘束。
做一个闲散之人。
【赏析】陆游晚年在故乡闲居,在这首词里宣称要“做个闲人”,其实,绝对的“闲人”是没有的,因为人们总要用各式各样的行为活动把自己生活的时间填满,那怕他们做的是些“闲事”。
就拿这首《点绛唇》所写的内容来说,上山釆药、村店沾酒、湖滨钓鱼、水上行舟,似乎一点儿也没得“闲”。
此外,做诗、填词、写文章,恐怕也被陆游列为“闲事”。
其实呢,这是天大的正事。
作为一名作家,他用自己的笔写下了他所处的时代,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丰厚的精神财富,如此盛事大业,岂可“闲事”视之。
所谓“闲”是相对的,陆游所说的“闲”,里面还包含着一种对照的关系,把“隐”与“仕”相对照,把山林与朝廷相对照,隐于山林便得闲,仕于朝廷则得不到闲,他的褒贬取舍更是非常明显的。
这首间一开头就提到采药,比较生新,其实,采药也是陆游闲居生活中一项活动内容。
他懂得一点中医草药,有个头痛脑热的小病,自己也能处理,所以出行时总要带上一个药囊。
对于自己的医道,他颇有自知之明,一抒声称自己这方面的能力很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点绛唇·春愁翻译赏析
《点绛唇·春愁》作者为宋朝诗人赵鼎。
其古诗全文如下:香冷金炉,梦回鸳帐馀香嫩。
更无人问,一枕江南恨。
消瘦休文,顿觉春衫褪。
清明近,杏花吹尽,薄暮东风紧。
【前言】《点绛唇·春愁》,南宋词,作者赵鼎。
全词通过景物描写,曲折含蓄地表露了春愁与离恨。
【注释】⑴金炉:又作‘金猊’,香炉的一种。
其形似狮。
⑶休文:即梁沈约,她是一个多愁多病的才子。
【赏析】婉约词表现的往往是一种深沉委婉的思绪,心灵的潜流,虽窄却深。
高度的物质文明陶冶了文人细腻的感受,时代的阴影又使得有宋一代文学带上了哀怨的色彩,而词这种艺术表现形式自身积淀的审美标准也影响了词作者命题和立意。
所以,作为一代中兴名相的赵鼎,也将这首“春愁”词也写得婉约低回,那么此词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词的上片写春梦醒来独自愁。
“香冷金炉,梦回鸳帐馀香嫩。
”这两句说的是,金炉中,香已冷,绣着鸳鸯的帐惟低垂着,一切都是那么闲雅,那么静谧,那么温馨。
一个“嫩”字以通感的手法写出了余香之幽微,若有若无。
但这种宁静而温馨的环境又似乎处处暗含着一种无可排解的孤独和感时伤怀的愁绪,这愁绪犹如那缕缕余香,捉摸不到,又排遣不去。
“更无人问,一枕江南恨。
”这说的是午梦醒来,愁绪不散,欲说梦境,又无人相慰相问。
“恨”以“一枕”修饰,犹如用“一江”、“一舟”来修饰“愁”,化抽象为具体事物,组接无理而化合巧妙。
梦中的追寻越是迫切,醒来
的失望就越发浓重。
至于这恨,所指到底是什么,词人没有讲明,也无须讲明,这是因为这是一种无所不的闲愁闲恨,是一种泛化了的苦闷,这恨中蕴含的既有时代的忧郁,也有个人的愁绪。
伤春愁春只是此词的表层含义,人生的喟叹,世事的忧虑,才是此词的深层含义。
下片以“消瘦休文”自比。
沈约病中日益消瘦,以至“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以手握臂,率计月小半分”。
故此后人常以“沈腰”来比喻消瘦。
“顿觉春衫褪”以夸张的手法突出“消瘦”的程度。
“春衫裉”即春衫宽。
这两句说的是衣服觉宽,人儿憔悴、苦涩之中有着执着。
“顿”字以时间之短与衣衫之宽的对比突出消瘦之快,“顿”还有惊奇、感叹、无奈等复杂感情。
“清明近,杏花吹尽,薄暮东风紧。
”这三句以景作结,含不尽之意。
这三句说的是清明已近,那闹春杏花已吹落殆尽,春色将老“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这种冷清的境界里,作者独立无语,不觉又是黄昏,顿感东风阵阵夹寒意。
清明时节多风雨,若再有风雨夜过园林,无多春色还能留几分呢?东风带来春雨,催开百花,然而东风又吹老园林,送走春色,所以宋人常有“东风恶”之语。
“薄暮东风紧”写的是眼前之景,暗含的却是担忧明日春色将逝之情。
一个“紧”字通俗而富有表现力,既写出了东风紧吹的力度,又写出了作者“一任罗衣贴体寒”,守住春光不放的深情。
这首词属于婉约派词作,但婉而不弱,约而不晦。
譬如词的结尾,写的是日暮花落之景。
词人伤春惜花,守至日暮,依然不愿去,虽无可奈何又依依不舍,惋叹之中又有着坚韧,婉约之中犹有筋骨。
词的语言含蓄有味而通俗易懂,虽到口即消却耐人寻味。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