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2019-2020年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6课 唐代的社会风尚与文化习题精选第四十二篇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6课《唐代的社会风尚与文化》说课稿1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6课《唐代的社会风尚与文化》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唐代的社会风尚与文化》是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6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唐代的社会风尚和文化特点,包括唐代的服饰、饮食、住宅、婚姻、科举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唐代社会的基本风貌,认识唐代文化的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我国历史的发展进程。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我国古代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唐代社会的具体风貌和文化特点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结合新知识进行探究,从而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代的服饰、饮食、住宅、婚姻、科举等社会风尚和文化特点,认识唐代文化的繁荣和特色。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唐代社会的繁荣与开放,认识我国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唐代的服饰、饮食、住宅、婚姻、科举等社会风尚和文化特点。
2.教学难点:唐代社会风尚和文化特点背后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讲授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教学手段,生动展示唐代的社会风尚和文化特点,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历史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为导入,引导学生感受唐代的繁荣与开放。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唐代的服饰、饮食、住宅、婚姻、科举等社会风尚和文化特点。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主学习的内容,探究唐代社会风尚和文化特点背后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4.讲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合作探究结果,进行讲授讲解,梳理唐代社会风尚和文化特点的主要内容。
2019-2020学年度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6课 唐代的社会风尚与文化岳麓版复习巩固七十

2019-2020学年度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6课唐代的社会风尚与文化岳麓版复习巩固七十第1题【单选题】我国四大发明中在唐朝时期出现的两项是( )A、造纸术、印刷术B、印刷术、火药C、指南针、火药D、造纸术、火药【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据考证,唐朝的《邸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报纸之一.与该报的产生密切相关的科技发明是①造纸术②活字印刷术③雕版印刷术④转轮排字盘(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唐朝人说“天衣飞扬,满壁风动”,最有可能赞誉的是( )A、隋唐的书法艺术B、唐代精美的丝织品C、敦煌莫高窟的壁画D、西域传入的《胡旋舞》【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唐朝是我国诗歌繁盛的时代。
写下“三吏”“三别”,被称为“诗圣”的是( )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陆游【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中国古代科技发达,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下列科技成就,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大麻纸的发明②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③蔡侯纸的发明④雕版印刷术的出现A、③①②④B、③①④②C、①③②④D、①③④②【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副对联是称颂哪个唐朝诗人( )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辛弃疾【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朱德“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的对联中,“诗圣”指的是( )A、李白B、杜甫C、李商隐D、杜牧【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李丽来到了敦煌艺术宝库,她看到了飞天壁画赞誉说,真是( )A、千古吟咏B、灿烂夺目C、满壁风动D、盛大欢腾【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朱德“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的对联中,“诗圣”指的是( )A、李白B、杜甫C、李商隐D、杜牧【答案】:【解析】:第10题【判断题】中国的四大发明是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11题【填空题】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的______。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6课《唐代的社会风尚与文化》教学设计3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6课《唐代的社会风尚与文化》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6课《唐代的社会风尚与文化》的教学设计。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唐代的社会风尚和文化特点,包括唐代的服饰、建筑、艺术、宗教等方面。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唐代社会风尚与文化的了解相对较为片面。
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通过图片、视频等途径获取信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代的社会风尚与文化特点,认识唐代服饰、建筑、艺术、宗教等方面的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唐代文化的自豪感,提高学生对历史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唐代的社会风尚与文化特点。
2.难点:唐代服饰、建筑、艺术、宗教等方面的具体表现和内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营造唐代社会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6课《唐代的社会风尚与文化》。
2.课件:制作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唐代长安城的繁华景象,引导学生感受唐代的社会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唐代的社会风尚与文化特点。
教师适时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唐代服饰、建筑、艺术、宗教等方面,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课堂展示:各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讨论成果,其他同学可进行补充和评价。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6课唐代的社会风尚与文化学案岳麓版

第26课唐代的社会风尚与文化知识提要1、“胡风盛行”原因:唐代文化兼收并蓄,域外民族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音乐舞蹈相继传入中原地区,并日益流行,出现了“胡风盛行”的景象。
2、外来宗教的传播:在唐代,大量来自中亚、西亚的移民进入中原地区,许多外来宗教也随之传播。
大多数唐朝统治者推行开明的宗教政策,允许信徒建寺传教,使唐代的宗教文化呈现多元的特点,也推动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3、开放的社会风气:唐代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妇女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在婚姻方面也比较独立自主。
4、唐诗的发展及代表人物: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诗歌创作空前繁荣,流传至今的唐诗就有近5万首。
代诗坛群星灿烂,著名的诗人有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等。
5、李白的诗:李白的诗主要歌颂国家的强盛、河山的壮美,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充满奇特的想象,体现了盛唐高扬的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人们称他为“诗仙”。
6、杜甫的诗:杜甫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剧烈变化,他的诗反映了动荡时代人民的苦难,表现了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被称为“诗史”。
又因杜诗沉郁雄浑、语言锤炼,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后人尊他为“诗圣”。
7、白居易的诗:白居易生活在唐朝走向衰落的时期,他认为诗歌创作应该反映现实生活,因此写了大量的讽喻诗,重在揭露社会黑暗,表达了对人民深切的同情。
他的诗通俗易懂、明白如话,深受大众欢迎。
8、唐诗的特点:唐诗风格多样,题材广泛,山川、乡村、城市、战场、边塞的景象,宫廷、官场的斗争,历史的风云,各阶层人民的生活,无一不写入诗卷,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
基础演练1. 胡舞、胡乐的流行和胡姬现身于市,给长安文化增添了新的活力和色彩。
域外文化使者们带来的各地饮食文化,如一股股清流,汇进了长安,也正因如此,唐代长安的饮食文化才能表现出超过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期的多彩风格。
材料表现了:()A. 胡风盛行B.开凿大运河C.唐蕃会盟D.西域风情2. 在唐朝,官僚贵族女儿改嫁的也很多,庶民的妻子,夫死后亦可改嫁。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6课《唐代的社会风尚与文化》说课稿2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6课《唐代的社会风尚与文化》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6课《唐代的社会风尚与文化》》是一篇介绍唐代社会风尚和文化的文章。
文章从唐代的社会风貌、社会习俗、文化活动等方面入手,深入剖析了唐代社会的特点。
文章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既能帮助学生了解唐代的社会风貌,又能让学生感受到唐代文化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唐代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对唐代社会风尚和文化方面的认识上,可能还存在一定的模糊之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引导学生了解唐代社会风尚和文化为主题,通过分析、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唐代社会。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代的社会风貌、社会习俗和文化活动,掌握唐代社会的主要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唐代的社会风貌、社会习俗和文化活动。
2.教学难点:唐代社会风尚和文化活动的内在联系,以及唐代社会特点的全面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生动展示唐代的社会风尚和文化。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唐代的绘画、诗歌等作品,引导学生进入唐代社会风尚和文化的学习。
2.讲解与展示:分别从唐代的社会风貌、社会习俗和文化活动三个方面进行讲解,并结合多媒体课件和资料,生动展示唐代的社会风尚和文化。
3.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唐代社会风尚和文化活动的内在联系,讨论唐代社会的特点。
4.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反思唐代社会风尚和文化对后世的影响。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标题:唐代的社会风尚与文化1.社会风貌2.社会习俗3.文化活动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环节的积极性。
2019年精选岳麓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 开放与革新的隋唐时代第26课 唐代的社会风尚与文化习题精选第

2019年精选岳麓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开放与革新的隋唐时代第26课唐代的社会风尚与文化习题精选第二篇第1题【单选题】“千佛洞”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东方卢浮宫”,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
这素有“东方卢浮宫”之称的石窟是( )A、云冈石窟B、龙门石窟C、莫高窟D、龙游石窟【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搭配不正确的是( )A、深邃的战国思想——百家争鸣B、壮观的雕塑艺术——魏晋南北朝时的云冈石窟、龙门石窟C、辉煌的唐朝文化——耀眼的诗坛:李白、杜甫、白居易D、创新的明朝科技——《本草纲目》、《天工开物》【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在2008年的“5·12”大地震中,川蜀大地上诸多人文历史古迹遭遇了一场大劫难,其中包括李白故居。
你认为下列对李白的评价错误的是( )A、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讴歌祖国山河,想象力丰富B、人们称他为“诗仙”,称他的诗为“史诗”C、他的代表作有《早发白帝城》《蜀道难》等D、李白生活在唐朝【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2008年5月1日,中国长达36公里的杭州湾大桥顺利通车,这是目前世界上最的跨海大桥。
请问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是( )A、赵州桥B、苏州宝带桥C、卢沟桥D、杭州拱宸桥【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李丽来到了敦煌艺术宝库,她看到了飞天壁画赞誉说,真是( )A、千古吟咏B、灿烂夺目C、满壁风动D、盛大欢腾【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我国古代有很多德才兼备的人,他们通常被称为“圣人”。
那么“书圣”、“画圣”、“诗圣”分别是指( )A、王羲之、吴道子、李白B、张旭、顾恺之、李白C、王羲之、吴道子、杜甫D、张旭、顾恺之、杜甫【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副对联是称颂哪个唐朝诗人( )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辛弃疾【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隋唐时期,书法艺术是名家辈出,其中最著名的有( ) ①颜真卿②苏轼③柳公权④欧阳修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唐末市场上出现了一种用做交易凭据的印刷品是( )A、交子B、纸币C、印纸D、收据【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雕版印刷是我国古代一项重要发明,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 )A、《水经注》B、《九章算术》C、《千金方》D、《金刚经》【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下列历史知识可以修改的是( )A、李白的诗豪迈飘逸,清新瑰丽,他被称为“诗仙”B、杜甫的诗真实再现了时代的变化,风格“沉郁顿挫”,他被称为“诗圣”C、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词的代表人物,人们将他们并称为“苏辛”D、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著作【答案】:【解析】:第12题【单选题】莫高窟被称为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主要因为( )A、保存了大量佛经B、有大量的碑刻书法C、有大量精美的壁画和彩塑D、建筑规模宏大【答案】:第13题【单选题】被誉为“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的桥是( )A、赵州桥B、玉带桥C、泸定桥D、灞桥【答案】:【解析】:第14题【填空题】唐代著名的______书书法家是柳公权、颜真卿。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岳麓版新版七下第26课 唐代的社会风尚与文化 课件(44张)

用笔肥厚粗拙,但内含筋力;柳公权的字法度 严谨,棱角分明,以骨力劲健著称。他们的书 法被称为“颜筋柳骨”。
2.张旭和怀素: 都是草书名家。张旭创造了“狂草书”,
字体变化多端,率意自如,被誉为“草圣”。 怀素将张旭的狂草发扬光大,写得更加流畅, 挥洒自如。
特点:诗歌沉郁雄浑、语言 锤炼,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
②代表作:《茅屋为秋风所 破歌》、《自京赴奉先县咏 怀五百字》、“三吏”“三 别”等。
③尊称:“诗圣”。
杜 甫 草 堂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赋得古原草送别》
“剥我身上帛, 夺我口中粟, 虐人害物即豺狼。”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品诗大会
游戏规则: 第一关
老师出示诗歌,同学们猜诗名 第二关
老师出示诗歌,同学们猜作者 第三关
老师出示诗歌,同学们赏析诗歌的内容和特点 学生们分三大组竞赛,答对一题得一分得分最 高的组为最终的胜利组
——王维 君自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
寒梅着花未?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第六单元 开放与革新的隋唐时代 第26课 唐代的社会风尚与文化
唐朝前期,政治清明,社会经济繁荣,与少数 民族和外国交流频繁,这些都使得唐代的社会生活 和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呈现出多元开放的时代特征。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6课《唐代的社会风尚与文化》说课稿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6课《唐代的社会风尚与文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6课《唐代的社会风尚与文化》,主要讲述了唐朝时期的社会风尚和文化特点。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唐朝的社会风貌、唐代的宗教信仰、唐代的文学艺术三个部分。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唐朝时期的社会风尚和文化特点,感受唐朝的繁荣与开放,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其社会风尚和文化特点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去探究。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从而更好地理解唐朝时期的社会风尚和文化特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时期的社会风尚和文化特点,认识唐朝的繁荣与开放。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取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唐朝时期的社会风貌,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提高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唐朝时期的社会风尚和文化特点。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唐朝时期的社会风尚和文化特点,以及其背后的原因。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唐朝时期的社会风尚和文化特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唐朝时期的壁画、诗词等,引导学生感受唐朝的繁荣与开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唐朝时期的社会风尚和文化特点,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唐朝时期的社会风尚和文化特点,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唐朝时期的具体案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唐朝的社会风尚和文化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2019-2020年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6课唐代的社会风尚与文化习题
精选第四十二篇
第1题【单选题】
中国书画融合了自古以来中国文人对于自然、社会及其与之相关的的政治、哲学、宗教、文艺等各方面的认识。
下列关于我国书画历史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唐朝阎立本画技高超,被称为“画圣”
②“颜筋柳骨”指唐朝的颜真卿与柳公权的书法
③元代赵孟頫是书画家,他的画被称为“神品”
④苏轼既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又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出现在隋唐时期的是( )
A、指南针、印刷术
B、印刷术、火药
C、火药、造纸术
D、印刷术、造纸术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哪一项关联是错误的( )
A、吴道子——画圣
B、展子虔——《游春图》
C、颜真卿、柳公权——颜筋柳骨
D、阎立本——《天王送子图》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是( )
A、安平桥
B、洛阳桥
C、赵州桥
D、卢沟桥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朱德“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的对联中,“诗圣”指的是( )
A、李白
B、杜甫
C、李商隐
D、杜牧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下列关联错误的是( )
A、阎立本——《天王送子图》
B、吴道子——“画圣”
C、颜真卿、柳公权——“颜筋柳骨”
D、莫高窟——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2008年春节晚会上由广州军区战士文工团选送的《飞天》,演员们轻盈的舞姿和精美绝伦的造型所渲染的非凡美感,令人过目难忘。
该艺术是以下哪一唐朝艺术的一个缩影( )
A、敦煌莫高窟
B、龙门石窟
C、云冈石窟
D、麦积山石窟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那个复杂、动荡的时代,他被人们称为“诗圣”。
这位诗人是(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房玄龄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我评此画如奇书,颜筋柳骨追欧虞”宋代诗人陆游这句诗中的“颜筋柳骨”是对哪两位书法家书体的合称( )
A、阎立本、柳公权
B、颜真卿、吴道子
C、颜真卿、柳公权
D、颜真卿、柳宗元
【答案】:
【解析】:
第10题【单选题】
隋唐书法,名家辈出,在书史上留有“笔谏”美名的书法家是( )
A、颜真卿
B、柳公权
C、阎立本
D、王羲之
【答案】:
【解析】:
第11题【单选题】
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发明于(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答案】:
【解析】:
第12题【单选题】
目前,号称“全国石质文物保护一号工程”的大足石刻千手观音主尊像修复工作已经进入攻坚核心阶段。
这一千手观音位于大足( )
A、鸣沙山
B、定明山
C、宝顶山
D、北山
【答案】:
【解析】:
第13题【单选题】
隋朝是一个短暂的朝代,又是一个重要的朝代,其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方面成就斐然,对中国历史有很多重要的贡献,下列各项不属于其贡献是( )
A、开通了大运河
B、雕版印制《金刚经》
C、创立了科举制
D、重新统一了中国
【答案】:
【解析】:
第14题【单选题】
下面关于唐朝文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李白的诗歌歌颂了祖国山河的壮美,富有浪漫主义精神。
B、敦煌莫高窟是一座伟大的艺术宝库
C、相传《秦王破阵乐》是唐太宗创作的
D、唐代的绘画成就很低,没有著名的大画家
【答案】:
【解析】:
第15题【问答题】
欣赏杜甫回顾亲身经历的诗句: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材料二: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完成(1)~(5)题:(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哪一盛世景象?(2)材料二反映了唐朝哪一战乱景象?(3)对比材料一、材料二的内容,指出杜甫生活在什么特殊时代?(4)杜甫写出以上诗句的思想基础是什么?(5)综上所述,说明文学创作的源头是什么?
【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