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浅论红楼梦的悲剧意义
【精品】浅论红楼梦的悲剧意义

【精品】浅论红楼梦的悲剧意义《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中一部具有深刻的悲剧意义的巨著。
小说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爱情为主线,展示了一个豪门贵族家族的衰落和社会黑暗面的揭示。
本文就从小说的情节和文化背景两个方面探讨其悲剧意义。
一、从情节角度探讨悲剧意义小说主要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为主线,这段悲剧爱情的发生并不是自然而然的,而是由文化和社会的因素所导致的。
贾宝玉自小被人们看作是一个异类,他继承了家族中的文化基因,喜爱诗词、音乐和戏曲等艺术形式。
然而,这与其所处的封建社会文化环境不符,他渴望现代思想的冲击,却又无处寻求。
林黛玉则是身世悲惨的宝贵之女,清高、明理而又内心敏感、脆弱。
她对纯真爱情的渴望,与其所处的贵族家族固有的婚姻制度互相抵触。
两人的相爱相杀,正是文化和社会背景的反映。
此外,在小说中还有很多其他的悲剧情节,如荣府贾母娘娘的病逝,黛玉的身世揭示和遭受贾宝玉、王熙凤的欺骗等。
这些情节揭示了豪门贵族家族的凋敝,也反映了社会黑暗面的存在,无不折射出小说的悲剧意义。
中国古代文化中有“命运”这个概念,人们多认为命运是由天数决定的,如同《易经》所说的“天人合一”,人的命运是天数合适的结果。
这种思想形成了中国悲剧的根源。
在小说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注定了无法在世俗的礼教中得到认可,他们的命运也注定了失败和悲剧。
以宝玉为例,他是红楼贾家的瑰宝,却同时又受到家族内部的排挤和在封建道德上的囚禁。
他的命运不仅在他自己手中,还与他的家族和整个封建文化密切相关。
从文化背景来看,小说也是对封建文化的批判。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恰恰是中国封建文化束缚人类天性、破坏人性自由与幸福的反映。
总之,《红楼梦》的悲剧意义不仅体现在情节和人物形象上,更深层次地反映了封建文化所带来的社会难题和思想体制下的命运掌控。
它的存在和价值,不仅在于对封建社会情感丰富的呈现,更在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对人类自由精神的探索。
论述红楼梦的悲剧意义

论述红楼梦的悲剧意义问题一:红楼梦的悲剧意义古今中外许多美学家对悲剧的论述,总是具备这样一个基本特征:从幸福到苦难,从追求到幻灭,从有价值到毁灭。
根据悲剧的这一基本特征,一部《红楼梦》,我们可以看出其悲剧性具有三重意义。
即从写作题材的表层意义看,全书是通过贾府兴衰过程及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来写时代悲剧;从写作题材的深层意义看,是通过几个女子的毁灭过程来写文化悲剧;从写作题材的象征意义看,是通过由好到了、由色到空的变迁过程来写人生悲剧。
下面具体谈谈悲剧的三重意义。
一、时代悲剧:如果说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清王朝思想钳制造成的精神悲剧的话,那么,曹雪芹通过封建贵族世家盛衰的描写,则较全面地表现了清王朝腐朽没落造成的时代悲剧。
纵观《红楼梦》全书,我们可以得出几点认识――荒淫,是贾府这个贵族世家衰败的原因之一。
一方面,贾府上下的男人大都生活 ... ,道德沦丧,荒淫在这个贵族世家被视为平常之事。
贾珍的公媳 ... ,贾琏的“ ... ”,贾赦对鸳鸯的企图,甚至连王煦凤与侄辈贾蓉也有染,等等这些,正应证了老仆人焦大的那句“爬灰的爬灰,养小叔的养小叔”的话。
另一方面,由荒淫所引起的人事 ... 、甚至恶毒的残 ... ,更是不断地动摇着这座封建大厦。
虽然也有不少清白的女儿家门努力地在这罪恶的泥潭里挣扎反抗,但最终也都与这腐朽的家族同归于尽,几乎没能有一个落得好下场的。
奢侈,是这个贵族之家衰败的原因之二。
且不说那些名目繁多的美器珍玩如何填满这个家族的每个角落,也不说那些精心烹调的美味珍馐如何充塞这个家庭的每个盛筵,单就秦可卿之丧事与贾元春之省亲,那奢华靡费程度就够惊人的了。
虽然凤姐、探春等人在最后已感到家庭经济危机的来临,但这时谁也无法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了。
“一代不如一代”,更是这个贵族之家的致命伤。
贾敬访道,贾赦淫乐,贾政的迂腐无能、头脑古板,贾珍、贾琏、贾蓉等纨绔子弟个个沉湎酒色,毫无廉耻,诸如此类,大观园中比比皆是。
《红楼梦》的悲剧意义

《红楼梦》的悲剧意义《红楼梦》的悲剧意义曹雪芹的《红楼梦》向世人昭示一个人们感情上难以承受,但却无可改变的哲理:人生和社会永远处于摆脱的命运悲剧之中。
他从三个层面揭示了从社会到个人,从表层到深层的悲剧意蕴。
一.社会悲剧。
《红楼梦》写出了由家庭悲剧构成的社会悲剧。
它以四大家族的兴衰为基本线索,以宝、黛爱情为中心事件,写出了从家庭到社会的悲剧命运。
1.封建官僚家庭政治上的腐败是他们必然衰败的根本原因。
如“护官符”的作用,点出“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黑暗内幕。
2.从生活的穷奢极欲写出四大家族必然崩溃的结局。
如一顿螃蟹宴便是庄稼人一年的生活费。
奢侈和荒淫是分不开的,贾府的淫乱无耻已经到了乱伦的地步。
3.作者以贾府一代不如一代的生动描写,揭示出封建家庭自然枯萎的悲剧命运。
贾宝玉的形象在贾府的社会悲剧发展过程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作为社会新思潮代表人物的贾宝玉与作为腐朽的封建势力化身的家庭是格格不入的水火关系。
贾宝玉的爱情悲剧也是社会悲剧的一个缩影。
由于无法找到自己理想的社会道路,他把自己的精力转移到爱情生活上来。
二.道德文化悲剧。
儒家思想在本质上是一种伦理思想,它的突出要点就在于一方面它用“仁爱”来作为每一个人的道德信念和行为准则,又强调个人对社会的服从原则,这是要以牺牲个性价值为代价的。
作者通过一系列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对以仁爱为核心和以个人服从社会为前提的儒家思想提出了大胆的质疑。
从贵族后裔身上看到儒家思想的失败,青年女子的不幸命运,往往也可以从儒家道德文化的影响中找到原因。
如薛宝钗尽管是婚姻上的胜利者,然而在个人自我上却是彻头彻尾的失败者,作为封建道德文化造就的标准的淑女形象,她只是以压抑个性去服从社会和家庭。
三.人生悲剧。
人生悲剧则是从哲学上思考生命的本质,《红楼梦》在悲剧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已经达到中国悲剧作品的顶峰。
《红楼梦》对中国传统悲剧意识的最大突破,就在于它彻底抛弃了那种自欺欺人,始终幻想喜从天降的浅薄悲剧意识,将人生无所不在的悲剧现象上升到哲学高度来认识其永恒的不幸。
《红楼梦》的悲剧意义之爱情悲剧

《红楼梦》的悲剧意义之爱情悲剧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之作,充满了悲剧色彩。
其中,爱情悲剧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带给读者深思和感受。
本文将探讨《红楼梦》中爱情悲剧的意义。
首先,爱情悲剧体现了人物命运的无奈。
贾宝玉和林黛玉是
《红楼梦》中最为著名的爱情悲剧角色。
他们一直相爱,但却因众
多的因素无法圆满地在一起。
贾宝玉身份的变化、林黛玉的病体以
及家族的压力等种种原因最终导致了他们无法共度一生。
这种无奈
的命运使人们在欣赏故事的同时感受到了现实中爱情的脆弱和不可
控制性。
其次,爱情悲剧表达了个人情感的折磨。
在《红楼梦》中,爱
情对于贾宝玉和林黛玉来说是一种精神上的拷问和痛苦。
他们深爱
着彼此,却又受到了众多的挑战和阻碍。
林黛玉的忧郁、贾宝玉的
痛苦都反映了他们内心深处的折磨。
爱情成为了他们心灵中永远无
法弥补的伤痛,使人们对于爱情中的痛苦与矛盾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此外,爱情悲剧对于社会价值观的反思也具有重要意义。
《红
楼梦》中塑造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不同社会阶层的价值
观念。
爱情悲剧的发生常常与封建社会重重桎梏有关,社会家族的
纷争和利益的牵绊剥夺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幸福。
这使人们开始反思,思考社会价值观对于个人命运和幸福的影响。
综上所述,《红楼梦》中的爱情悲剧揭示了人物命运的无奈、
个人情感的折磨以及对社会价值观的反思。
将这些悲剧元素与现实
生活相结合,能够给读者带来深刻的感受和启迪,使人们思考人生、爱情以及社会所面临的种种困境。
论《红楼梦》的悲剧意蕴-本科毕业论

重庆市高教自考本科毕业论文论《红楼梦》的悲剧意蕴准考证号:姓名:指导教师姓名职称考生单位邮编电话专业名称论文提交日期论文答辩日期主考单位2014年10月22日目录一、引言 (1)二、《红楼梦》中的人物悲剧与分析 (2)1、宝黛钗的悲剧 (2)2、王熙凤的悲剧 (7)3、元迎探惜——原应叹息四姐妹的悲剧 (8)4、秦可卿的悲剧 (9)5、丫鬟们的悲剧 (12)三、结论 (15)参考文献 (16)摘要:《红楼梦》是一部意蕴颇深的文学巨著,其中人物悲惨结局的设定包含了曹雪芹先生的一番苦心,正如其言“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弄懂了这些悲剧的缘由,才能读懂《红楼梦》,也就能读懂那个时代。
在本文中,通过对《红楼梦》中诸如宝黛钗、王熙凤等主要人物的悲惨命逐一运进行解析,从而阐释出这些悲剧所包含的意蕴。
关键词:主要人物,悲剧,解析,意蕴论文正文一、引言《红楼梦》作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首,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小说不仅成功的塑造了诸如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各具性格的人物,为中国文学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也为当代人研究清朝时代历史提供了众多的资料,从这个角度上来讲,《红楼梦》不仅仅是一部小说,同时也是一部史书。
在这本小说体的史书中,围绕宝黛钗三人磕磕跘跘的爱情,曹雪芹先生为我们写下了一部伟大的古典悲剧史。
悲剧总是比喜剧更加让人深思,让人感动的,这也是《红楼梦》为广大群众所喜爱的原因之一。
透过人物的悲剧结局,我们可以读出作者对于当时社会问题的针砭,我们可以对当下自己的经历进行反思。
只有问题能够被指出的社会才会是进步的社会,只有会反思的人类才是进步的人类,这也就是悲剧的意义。
世界范围内,诸如《战争与和平》、《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诸多小说都是以悲剧结束的。
既然说到悲剧,那么就得弄明白什么才算做悲剧。
鲁迅说:“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意即只有有价值的东西身上的毁灭才叫悲剧,那么这里就得先讨论一下何为有价值。
《红楼梦》爱情悲剧的社会意义

《红楼梦》爱情惨剧的社会心义《红楼梦》对封建社会的批评不但深刻,也极其宽泛。
封建社会里所存在的好多问题,不论是典章制度、道德法律、文化教育、崇奉、思想观点以致民俗习惯等等,雪芹都做了宽泛的反应和不一样程度的审察。
其涉猎之广,堪称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正如王希廉所说:“《红楼梦》堪称一应俱全,囊括无遗,岂别部小说所能望其项背!(《红楼梦总评》)而此中尤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惨剧激起读者的怜悯、感触和沉思。
雪芹在表现这一爱情惨剧时,并无把惨剧矛盾放在浅薄、表面的尖利状态中,而是真实细腻地描叙了林黛玉和贾宝玉从青梅竹马到相知默契的感情历程中同四周环境的对峙。
一、《红楼梦》爱情之惨剧性林黛玉初来贾府时,贾府上上下下对于她可能成为贾府儿媳怀着很大兴趣。
善于趁风扬帆、窥察贾母神情的凤姐就多次打趣林黛玉,第二十五回,亲昵地戏称:“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老婆儿?”第六十六回,兴儿对尤氏姊妹介绍贾府人物时,颇自信地说:“贾宝玉的亲事,未来准是林姑娘定了的。
”跟着时间的推移,跟着林黛玉孤单性格的发展和反叛思想的外露,她渐渐失掉贾府统治者们的喜欢。
她和贾府的矛盾,是以一种表面沉静而在深刻的形式进行的,是真实尖锐的。
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成为惨剧,不是因为宝钗的出现,也不是简单地由凤姐、王夫人,贾母造成的。
对于这些宝黛爱情惨剧的直接制造者,雪芹并无把她们写成像传统的戏剧小说里的小丑同样拨乱此间,而是写她们沿着封建社会不行抗拒的社会法例在进行活动。
其实不是因为简单的门不当户不对,其实不是简单地因为自由恋爱冒犯了封建婚姻制度,而是在于这一爱情自己所包蕴的反封建色彩为社会所不容造成了惨剧,这是雪芹高出于他的长辈的地方,也是写得更深刻的地方。
(一)不合“礼”的“木石前盟”——注定的惨剧《红楼梦》所供给的金玉姻缘和木石前盟的故事框架,其意义要远远高出故事自己。
并且,其思辩容的丰富和深沉,它伸向中国历史,文化、哲思、美感的深处,结晶了几乎所有的精髓和缺憾,囊括了几乎所有的欲念和矛盾。
《红楼梦》悲剧意蕴

惜春。
连在一起就是“原应叹息”!
22 2013-12-2
这四位人物的命运,的确是值得人们叹 息的——第一位是元春。
元春才华出众,被选入宫,成了皇妃。 在古代,一个家庭的女儿能成为皇妃,这
对于家庭来说是非常荣耀的事情,因为家 庭变成皇族了。
但对于个人来说,却是双重的,既是非常
第三代是名字文字辈的一代,包括贾敬、贾
赦、贾政,分别是三种典型:
贾敬成天的求仙问道,炼丹吃药;
贾赦,是贪淫腐败的典型;
贾政,第三种典型:缺乏实际的能力;
12 2013-12-2
第四代贾珍、贾琏、贾宝玉、贾环; 第五代贾兰太小,贾蓉与贾珍一路货色。
13 2013-12-2
贾府的老奴焦大:“那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 些畜生来,每日偷鸡戏狗,爬灰的爬灰,养 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我什么不知道?咱们胳 膊折了往袖子里藏!” 柳湘莲对贾宝玉说:“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 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 净。” 贾母:“小孩子们年轻,馋嘴猫儿似的,那 里保得住不这么着。从小儿世人都打这么过 的。”
2013-12-2
所以,贾府早已入不敷出,王熙凤说这 几年“出去的多,进来的少,总绕不过湾儿 来”(第83回)。连黛玉都都看出来,“咱们家 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 替你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 俭,必致后手不接。” (第62回)
要维持家庭,不得不变卖典当家产,比如
鸳鸯就曾经为了帮凤姐的忙,把贾母的几 箱衣服去典当,来维持家庭的经济运转。
28 2013-12-2
第二个阶层:一大批丫鬟。
除了这些贵族小姐以外,小说还描写这些平民 的女儿,也把重点集中在她们的悲剧命运上。 这不仅仅是社会阶级压迫,如果仅仅是社会阶级 压迫,应该写贵族小姐生活非常非常优裕,非常 非常幸福,然后来写这些平民的女儿百般遭受蹂 躏,这样才有阶级的差异与生活的悬殊。 但《红楼梦》不是这样的,它要展示的是一种整 体性的悲剧命运。
红楼梦的悲剧意蕴

红楼梦的悲剧意蕴《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巨着,小说的内容博大精深,涉及到了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文学、建筑、园艺、饮食、服饰等等方面,它,就是没落的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
它的主题思想更是显示出多元化意蕴。
(其中的文学因素:诗、词、曲、辞赋、歌谣、对联、灯迷)一、宝黛爱情悲剧: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是《红楼梦》情节发展的重要线索,也是《红楼梦》悲剧主题的重要层面。
曹雪芹笔下的爱情是纯洁而美好的,生动形象地展示了爱情的美感。
说起这一方面,人们总忘不了第十九回所描写的那个中午。
那个中午,黛玉在床上歇午,丫鬟们都出去自便,屋内静悄悄。
宝玉掀开软帘进来,推醒了她,要替她解闷儿,黛玉让他老实坐着说话,他却也要歪着,并要跟黛玉在一个枕头上。
宝黛爱情的主旋律却不是快乐,而是痛苦,不是笑声,而是泪滴。
宝黛二人的相互选择,不仅是一种感情的投合,更是一种人生志趣和人格价值的相互体认,当他们厌弃传统的价值观念而越来越把心灵靠近的时候,他们也离封建家庭的要求和封建宗法文化的规范越来越远,直到走向了反面,成为一对叛逆。
他们的爱情就变成没有发展前途的幻想,而当他们对此坚贞不渝之时,悲剧就等待着他们了。
二.女子悲剧:(一)金陵十二钗的悲剧:十二钗都是性格鲜明、极具代表性的年轻女性,她们身份地位不同, 但她们一无例外地归属“薄命司”, “千红一哭 ,万艳同悲”。
《金陵十二钗》正册: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黛玉——金陵十二钗之冠:林黛玉的悲剧意识伴随着她短暂的一生,她终日以泪洗面,身负着巨大的精神压力,笼罩在浓重的阴影之中,尤其是她的诗词,无一不闪动着悲剧人生的泪光。
(她生性孤傲,多愁善感,才思敏捷。
和神瑛侍者的转世贾宝玉真心相爱,有共同的价值观、爱情观,但这一段爱情因悲剧性的家族命运而遭到扼杀。
主张红楼梦是反封建爱情小说的红学家认为,黛玉是宝玉反抗封建礼教的同盟军,是自由恋爱的坚定追求者。
)宝钗——金陵十二钗之冠:与黛玉相比,薛宝钗似乎是胜利者,但她获得了婚姻,却没获得爱情,后来宝玉出家为僧,使她事实上成为李纨一样的孀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摘要欧阳光明(2021.03.07)对于《红楼梦》的悲剧意义,一般的论述思路都是由个体联系整体,本文也是分别通过“人的悲剧”、“人生的悲剧”、“家的悲剧”、“社会的悲剧”来分析作品的悲剧意义,从而印证整部悲剧的必然性。
在论述“人的悲剧”时,是以尤三姐和晴雯作为例子,提出封建礼教通统治与束缚下悲剧的必然性,这两个人的共同点是坚持真我,但最后都逃不过悲惨的结局;用贾宝玉的不作为和王熙凤动机不纯的作为为例论述《红楼梦》反映的“人生的悲剧”,在论述悲剧命运的必然性的同时,为后面的论述做了铺垫;“家的悲剧”的必然性,不止在于贾家上下的骄奢生活,更是因为人与人之间没有“爱”,贾府众人的生活目的只是为了满足一己私欲,却全然不顾“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的道理,致使盛极一时的家族最终败落;作为一部优秀的小说,曹雪芹笔下的贾府完全是封建王朝氏族的缩影,是客观显示封建社会必然走向没落的写照,全文通过《红楼梦》悲剧意义的研究,来印证悲剧发生的必然性,同时,可以体会到作者“一把辛酸泪”那对于家道没落的悲泣和“谁解其中味”那无法改变结局的无奈。
充分肯定了《红楼梦》的艺术价值与魅力,是真正地悲剧中的悲剧。
《红楼梦》的悲剧意义《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璀璨的明珠,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真正的悲剧小说,无论我们对于《红楼梦》做出怎样的研究和评价,出于对曹雪芹及这部作品的尊重与认同,我们要将它作为一部悲剧小说来看待,所以,研究《红楼梦》的悲剧意义,首先,要对这部小说有较全面的认识中国古代小说创作的巅峰之作。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典型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它以荣国府的日常生活为中心,以宝玉、黛玉、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及大观园中点滴琐事为主线,以金陵贵族名门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历史为暗线,展现了穷途末路的封建社会终将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
并以其曲折隐晦的表现手法、凄凉深切的情感格调、强烈高远的思想底蕴,在中国古代民俗、封建制度、社会图景、建筑金石等各领域皆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达到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红楼梦》还是一部拥有很高成就的文学作品。
首先,是写实题材的成熟认识,这是对世情小说写实精神的重要贡献。
第二,是典型化人物的最终完成,个性与共性高度统一。
“王熙凤”的形象定位借鉴了“潘金莲”的形象描写手法,但王熙凤的形象更丰满,更立体。
完全可以与安娜*卡列丽娜相提并论。
第三,叙事艺术的最高成就,它不仅将限知叙事的比重和深度达到较高的程度,而且在处理全知与限知叙事的关系上,也取得了极为成功的经验。
《红楼梦》的结构艺术堪称精美绝伦。
以贾府这样一个具有深刻典型性的封建家族为圆心,从纵横两个方面展开其网状结构:纵的方面,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的兴衰历史为轴线,与之相关的社会的上下左右联系则形成了一条条众多的经线;横的方面,它以宝黛的爱情悲剧为轴线,而金陵十二钗及其他诸多女子的爱情婚姻悲剧和命运悲剧则构成一条条纬线的交叉点,联系着各种矛盾和人物。
《红楼梦》的悲剧意义一、人的悲剧《红楼梦》的悲剧中心是宝黛钗的感情纠葛,其他悲剧都是在不同意义上围绕着这个中心编制的。
作为主线,宝黛钗的爱情悲剧被红学迷、红学者无数次的论断,所以我不准备再从这个方面去论述《红楼梦》的悲剧意义,因为,有两个人的死,更能表现出人的悲剧。
尤三姐殉情、俏晴雯屈死的悲剧意义。
本是定情之物的鸳鸯剑最后抹向自己的脖子,本该坦荡而活的俏佳人,最后只留下一对三寸指甲,尤三姐和晴雯的死,震撼着读者,两个人都那么有性格,我行我素,是两个活得真儿真儿的人。
他俩的悲剧命运,是真正地“人的悲剧”,因为两个人与封建权贵阶级的利益没有任何冲突和瓜葛,但是悲剧依然发生了。
王国维在分析悲剧发生的原因时,谈到三种类型:一是由极恶毒的人造成的;二是由于盲目的命运,即偶然性的错误所致;三是由人物的相互关系和彼此地位的不同造成的。
对号入座,三姐是被“偶然”捉弄后以死明志的人,偶然的见到柳湘莲,一见钟情,偶然的心情大好,玩弄贾珍贾琏,又是偶然地被柳三郎知道了她是这么不羁的人物;晴雯是被很多人,像王夫人、王善保家的等“共谋”害死的,“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从不拿自己当丫鬟,为人轻狂,嘴上更是不饶人,还颇有些叛逆,却是正对宝玉的脾气,所以在王夫人看来,简直是个蛇蝎般的人物,万万留不得的。
尤三姐与晴雯,一个要爱得真,一个要活得真,一个成了那个男人一生的念想,一个做了天上玉皇的花神,宝黛钗的悲剧,我们“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而这两人,她们争着,争得连命都没了,却依旧没有得偿所愿,我们感叹着人世无常,最后却也只能无言。
《红楼梦》是悲剧,更是人的悲剧,“因缘命定,天数难违。
”这不仅是对各人物悲剧命运的痛苦终结,也是作者人生体验的彻悟。
二、人生的悲剧。
贾宝玉是《红楼梦》的中心人物,最引人注目之处是他的叛逆性格,以及他身上透露出来的追求民主和个性解放的反封建意识与人道主义思想。
他生长在功名富贵之家,却极为鄙视功名富贵;他生活科举是正途出身的时代,却极端的鄙弃科举功名制度;他处在封建伦理观念巩固,等级制度森严的环境里,却痛斥八股文为“饵名钓禄”的工具,即封“文死谏,武死战”的所谓忠臣,也不过是沽名钓誉之辈。
因此,在正统者和卫道者眼里,他自然是不折不扣的“似傻如狂”的“混世魔王”。
他身为大观园里的“金凤凰”,从小在女儿国中长大,他不但对众女儿不加以轻视和玩弄,反而格外同情和尊重,以至于为她们“爱博而心劳”。
他的“水泥骨肉论”更是对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的公开挑战,是对封建礼教的一个有力的冲击,这种态度实际上反映了他对现实社会的否定。
他虽然与封建秩序格格不入,但又无路可走,所以他的人生倍感痛苦、困惑。
当他目睹了发生在身边的一幕幕丑剧和悲剧之后,对人生和尘世有了更多的独特感受和感悟,产生了浓厚的失落感和幻灭情绪,出家就成了他唯一的归宿,正如鲁迅所说的:“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然呼吸而领会之者,独宝玉而已。
再看王熙凤,王熙凤是曹雪芹笔下形象最饱满的女性人物之一,争强好胜,管理才能出众,比个正经的贾家爷们要强得多,她泼辣张狂.口齿伶俐.善于阿谀奉承.见风使舵.喜欢使权弄势.炫耀特权。
她高踞在贾府几百口人的管家宝座上,口才与威势是她谄上欺下的武器,攫取权力与窃积财富是她的目的。
她极尽权术机变,残忍阴毒之能事,虽然贾瑞这种纨绔子弟死有余辜,但“毒设相思局”也可见其报复的残酷。
“弄权铁槛寺”为了三千两银子的贿赂,逼得张财主的女儿和长安守备之子双双自尽。
尤二姐以及她腹中的胎儿也被王熙凤以最狡诈、最狠毒的方法害死。
她公然宣称:“我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什么事,我说行就行!”她极度贪婪,除了索取贿赂外,还靠著迟发公费月例放债,光这一项就翻出几百甚至上千的银子的梯己利钱来。
抄家时,从她屋子里就抄出五七万金和一箱借券。
王熙凤的所作所为,无疑是在加速贾家的败落,最后落得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下场。
三、家的悲剧对于“家”这个字的解读,是血缘近亲共存于一舍之下,尽享天伦,“家”与“人”,唇舌相连。
《红楼梦》不仅是人的悲剧,同时是家的悲剧,悲剧的原因是因为这个贾府---没有爱。
这个“爱”,不指男女之情,是指血缘亲情,是一个家的本源力量。
贾府的衰落还真应了句俗语“富不过三代”。
宁荣二公在马上"得天下",建立了贾府基业。
他们的下一代雄风犹存,尚可以守成。
但到了第三代,即"文"字辈,已经退化为昏聩无能的一辈:贾敬如行尸走肉,"一味好道,只爱烧丹炼汞,余者一概不放在心上",结果白白送了性命。
贾赦妻妾成群,作威作福,恣意享乐。
年轻的贾珍、贾琏、贾蓉等更是不肖子孙、"垮掉的一代",他们本可以励精图治、拯救贾府于危机,却不学无术、沉湎于酒色、颓废堕落、丝毫没有廉耻,甚至挖本家族的墙脚。
在贾氏家族的男性中,只有贾政似乎是个"端方正直"、"谦恭厚道"的人物,但头脑古板,迂阔而无"齐家"之能,除了板着面孔训斥宝玉甚至大加笞挞外,对贾府江河日下的局面也是一筹莫展。
贾府中唯一有灵性的男性宝玉,却"行为偏僻性乖张",整日嬉闹于群芳之中,不思进取。
可以说,一代勋戚贵族之家的后人中,没有一个可以承担起重振家族基业大任的儿孙。
荣宁二公创下的基业终于毁于后代儿孙之手。
读过《红楼梦》后,我对贾府的没落更多的看法是可怜,人人嘴上都说“荣宁”二府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私底下,从爷爷奶奶到丫鬟下人,各个心怀鬼胎,勾心斗角,为了一己私欲,不惜任何手段,就连王熙凤那样的“真奴才”执掌家族,也是背地里中饱私囊、攫取权力,这些人,全然没有作为一家人相互间的关爱、疼爱,试想,没有“爱”支撑的家,早晚都会“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也只有整个家都败了,所有人才“一损俱损”。
小说"写一世家而映射万千世家",在封建社会里具有典型意义。
小说由家庭悲剧上升为社会悲剧,揭示封建社会必将灭亡。
四、社会的悲剧《红楼梦》以贾府的衰落作为一条非常重要的副线,贯穿起史、王、薛等各大家族的没落,描绘了上至皇宫下至乡村的广阔的社会历史画面,广泛而深刻的反映了封建末世尖锐而复杂的矛盾冲突,从而客观上显示了封建社会必然走向没落的历史趋势。
荣宁二府功名盖世,赫赫扬扬历经百年,却由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况,走向“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之衰,表演了一出“树倒猢狲散”的家族悲剧。
小说揭示了这一家族必然崩溃的深刻原因:物质生活上穷奢极侈,导致坐吃山空;精神生活上腐化堕落,导致后继无人;家族内部矛盾重重,勾心斗角,人心离散;再加上安富尊荣者多,运筹谋划者少,即使没有抄家之类的外来冲击,它也将难以持久维持下去。
贾府的由盛而衰具有高度的典型概括意义,实际上就是它所寄生的封建社会的缩影,因此《红楼梦》又是一出巨大的社会悲剧。
生于康乾盛世的曹雪芹能够透过表面的繁荣现象,看到封建末世不可逆转的衰亡之势,反映了他对时代脉搏的深切感受。
悲剧美是一种感伤的美,《红楼梦》是真正意义上的悲剧中的悲剧。
这种由时代、文化乃至生命折射出的整体悲剧是作者梦醒后的彻悟,作者在清醒的悲剧意识观照下进行的悲剧创作,较明清才子佳人小说的大团圆结局,更具有震撼人心的悲剧美。
这样的大悲剧感伤而不颓废,执着而又超越,深刻崇高而又魅力无穷,具有永恒的、普遍的探索价值。
《红楼梦》的悲剧内涵永远也说不完,正如作者所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