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四章 本章重难点专题突破 2
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全册各章节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

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全册知识点汇总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 2 - 第一节硫及其化合物.......................................................................................................... - 2 - 第1课时硫和二氧化硫.............................................................................................. - 2 - 第2课时硫酸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 6 - 第3课时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 - 11 - 微专题1常见漂白剂的归类分析............................................................................. - 13 - 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 - 13 - 第1课时氮气与氮的氧化物.................................................................................... - 13 - 第2课时氨和铵盐.................................................................................................... - 16 - 第3课时硝酸酸雨及防治.................................................................................... - 20 - 微专题2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 24 - 第三节无机非金属材料.................................................................................................... - 25 - 微专题3常见无机物间的相互转化......................................................................... - 29 - 实验活动4用化学沉淀法去除粗盐中的杂质离子......................................................... - 30 - 实验活动5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 - 31 - 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 32 -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 32 - 第1课时化学反应与热能........................................................................................ - 32 - 第2课时化学反应与电能........................................................................................ - 36 - 第二节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 - 40 - 第1课时化学反应的速率........................................................................................ - 40 - 第2课时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 45 - 微专题4控制变量法探究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 50 - 微专题5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的图像分析............................................................. - 51 - 实验活动6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 53 - 实验活动7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 55 - 第七章有机化合物 ..................................................................................................................... - 57 - 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合物.................................................................................................... - 57 - 第1课时碳原子的成键特点与烷烃的结构............................................................ - 57 - 第2课时烷烃的性质................................................................................................ - 63 - 微专题6烷烃的同分异构体及其取代物种类......................................................... - 66 - 第二节乙烯与有机高分子材料........................................................................................ - 69 - 第1课时乙烯............................................................................................................ - 69 - 第2课时烃有机高分子材料................................................................................ - 72 - 微专题7烃燃烧的有关计算..................................................................................... - 77 - 第三节乙醇与乙酸............................................................................................................ - 79 - 第1课时乙醇............................................................................................................ - 79 - 第2课时乙酸官能团与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 82 - 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 - 88 - 第1课时糖类............................................................................................................ - 88 - 第2课时蛋白质油脂............................................................................................ - 93 - 微专题8常见有机反应类型的判断......................................................................... - 99 -实验活动8 搭建球棍模型认识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特点 ....................................... - 100 - 实验活动9 乙醇、乙酸的主要性质 ............................................................................... - 103 -第八章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 - 107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 - 107 -第1课时 金属矿物与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 - 107 - 第2课时 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 .............................................................. - 111 -第二节 化学品的合理使用 .............................................................................................. - 114 -第三节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 - 118 -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第一节 硫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 硫和二氧化硫一、硫1.硫元素的位置、结构与性质(1)硫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第ⅥA 族,硫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有6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2价硫的化合物。
必修二化学第四章教案优秀5篇

必修二化学第四章教案优秀5篇必修二化学第四章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必修二化学第四章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必修二化学第四章教案【篇1】【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盖斯定律的意义,能用盖斯定律和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自学、探究、训练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盖斯定律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盖斯定律的应用和反应热的计算【学习过程】【温习旧知】问题1、什么叫反应热?问题2、为什么化学反应会伴随能量变化?问题3、什么叫热化学方程式?问题4、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问题5、热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比较热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比较化学方程式热方程式相似点不同点【学习新知】一、盖斯定律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问题1、什么叫盖斯定律?问题2、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与反应途径有关吗?与什么有关?【练习】已知:H2(g)=2H(g);△H1=+431.8kJ/mol1/2O2(g)=O(g);△H2=+244.3kJ/mol2H(g)+O(g)=H2O(g);△H3=-917.9kJ/molH2O(g)=H2O(l);△H4=-44.0kJ/mol写出1molH2(g)与适量O2(g)反应生成H2O(l)的热化学方程式。
二、反应热的计算例1、25℃、101Kpa,将1.0g钠与足量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晶体,并放出18.87kJ热量,求生成1moL氯化钠的反应热?例2、乙醇的燃烧热:△H=-1366.8kJ/mol,在25℃、101Kpa,1kg乙醇充分燃烧放出多少热量?例3、已知下列反应的反应热:(1)CH3COOH(l)+2O2=2CO2(g)+2H2O(l);△H1=-870.3kJ/mol (2)C(s)+O2(g)=CO2(g);ΔH2=-393.5kJ/mol(3)H2(g)+O2(g)=H2O(l);△H3=-285.8kJ/mol试计算下列反应的反应热:2C(s)+2H2(g)+O2(g)=CH3COOH(l);ΔH=?【思考与交流】通过上面的例题,你认为反应热的计算应注意哪些问题?【课堂练习】1、在101kPa时,1mol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H2O,放出890kJ的热量,CH4的燃烧热为多少?1000LCH4(标准状况)燃烧后所产生的热量为多少?2、葡萄糖是人体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 第四章 本章复习课含答案

本章复习课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石油裂解得到的汽油是纯净物B.石油产品都可用于聚合反应C.天然气是一种清洁的化石燃料D.水煤气是通过煤的液化得到的气体燃料2.煤是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直接燃烧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
最近,某企业利用“煤粉加压气化制备合成气新技术”,让煤变成合成气(一氧化碳及氢气总含量≥90%),把煤“吃干榨尽”。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煤粉加压气化制备合成气过程涉及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②煤粉加压气化制备合成气过程涉及化学变化但没有物理变化③该技术实现了煤的清洁利用④该技术实现了煤的高效利用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3.近期我国冀东渤海湾发现储量达10亿吨的大型油田。
下列关于石油的说法正确的是( )A.石油属于可再生矿物能源B.石油主要含有碳、氢两种元素C.石油的裂化是物理变化D.石油分馏的各馏分均是纯净物4.石油裂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A.提高轻质液体燃料的产量B.便于分馏C.获得短链不饱和气态烃D.提高汽油的质量5.乙烯和丙烯按物质的量之比为1∶1聚合时,可生成聚合物乙丙树脂,该聚合物的结构简式可能是(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6.下列环境问题与引起的化学物质对应不正确的是( )A.温室效应:二氧化碳B.光化学污染:二氧化氮C.酸雨:二氧化碳D.臭氧层破坏:氟氯烃7.“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
“绿色化学”的要求是从根本上消灭污染,是一门能彻底阻止污染产生的科学,它包括“绿色生成”和“绿色销毁”等内容。
在整顿音像市场的活动中,查封了一批盗版光盘,并进行了“绿色销毁”。
以下属于“绿色销毁”的是( )A.泼上汽油焚烧B.倾倒于江河之中C.深埋于土中 D.碾压粉碎后回收利用8.下列有关金属冶炼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用电解熔融氯化镁的方法冶炼金属镁B.在加热情况下利用氢气还原三氧化二铝得到金属铝C.用铝热法炼得熔点较高的金属铬D.直接加热氧化汞得到金属汞9.某化学课外小组以海带为原料制取了少量的碘水。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四章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四章知识一、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1、金属的存在:除了金、铂等少数金属外,绝大多数金属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
2、金属冶炼的涵义:简单地说,金属的冶炼就是把金属从矿石中提炼出来。
金属冶炼的实质是把金属元素从化合态还原为游离态,即3、金属冶炼的一般步骤:(1)矿石的富集:除去杂质,提高矿石中有用成分的含量。
(2)冶炼: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在一定条件下,用还原剂把金属从其矿石中还原出来,得到金属单质(粗)。
(3)精炼:采用一定的方法,提炼纯金属。
4、金属冶炼的方法(1)电解法:适用于一些非常活泼的金属。
(2)热还原法:适用于较活泼金属。
常用的还原剂:焦炭、CO、H2等。
一些活泼的金属也可作还原剂,如Al,(3)热分解法:适用于一些不活泼的金属。
5、(1)回收金属的意义:节约矿物资源,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2)废旧金属的最好处理方法是回收利用。
(3)回收金属的实例:废旧钢铁用于炼钢;废铁屑用于制铁盐;从电影业、照相业、科研单位和医院X光室回收的定影液中,可以提取金属银。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K、Ca、Zn、Fe、Sn、Pb、(H)、CuHg、Ag Pt、AuNa、Mg、Al金属原子失电子能力强到弱金属离子得电子能力弱到强主要冶炼方法电解法热还原法热分解法富集法还原剂或特殊措施强大电流提供电子H2、CO、C、Al等加热加热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一、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1. 铁与硫蒸气反应:Fe+S△==FeS2. 铜与硫蒸气反应:2Cu+S△==Cu2S3. 硫与浓硫酸反应:S+2H2SO4(浓)△==3SO2↑+2H2O4. 二氧化硫与硫化氢反应:SO2+2H2S=3S↓+2H2O5. 铜与浓硫酸反应:Cu+2H2SO4△==CuSO4+SO2↑+2H2O6. 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2SO2+O2 2SO37. 二氧化硫与氯水的反应:SO2+Cl2+2H2O=H2SO4+2HCl8. 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SO2+2NaOH=Na2SO3+H2O9. 硫化氢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2H2S+3O2点燃===2SO2+2H2O10. 硫化氢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2H2S+O2点燃===2S+2H2O二、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1. 在空气中点燃镁条:2Mg+O2点燃===2MgO2. 在氮气中点燃镁条:3Mg+N2点燃===Mg3N23. 在二氧化碳中点燃镁条:2Mg+CO2点燃===2MgO+C4. 在氯气中点燃镁条:Mg+Cl2点燃===MgCl25. 海水中提取镁涉及反应:① 贝壳煅烧制取熟石灰:CaCO3高温===CaO+CO2↑ CaO+H2O=Ca(OH)2② 产生氢氧化镁沉淀:Mg2++2OH-=Mg(OH)2↓③ 氢氧化镁转化为氯化镁:Mg(OH)2+2HCl=MgCl2+2H2O④ 电解熔融氯化镁:MgCl2通电===Mg+Cl2↑三、 Cl-、Br-、I-离子鉴别:1. 分别滴加AgNO3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的为Cl-;产生浅黄色沉淀的为Br-;产生黄色沉淀的为I-2.分别滴加氯水,再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下层溶液为无色的.是Cl-;下层溶液为橙红色的为Br-;下层溶液为紫红色的为I-。
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二册必修 选修第四章复习

第四章复习一、知识框架1.镁、铝镁、铝沉淀。
2.铁原子结构铁的性质 铁Fe 3+3.金属的冶炼概念:金属从矿石里提炼出来的过程,叫金属冶炼。
本质:M n++ne -==M (金属元素由化合态转化在游离态的过程)金属冶炼 方法4.原电池原理和金属腐蚀与防护典型原电池(Zn —Cu 原电池)金属的腐蚀二、重点知识阐述与剖析1.金属元素知识金属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的左侧。
同一周期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金属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弱,同一主族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金属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一般为1~3个,原子半径相对较大。
金属通常具有金属光泽,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导电、导热性。
大多数金属能与非金属、水、酸和盐反应,少数金属与强碱溶液反应。
2.原电池在原电池中进行的反应是通常条件下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将一个氧化还原反应变成原电池的反应,就是使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在两个电极上发生,电子的转移通过连接两电极的导线来完成。
原电池的形成条件:两种不同的金属(或一种为能导电的非金属)以导线相连(或直接接触),插入电解质溶液中,形成闭合回路。
将锌片插入硫酸中反应生成氢气(设为甲池)和将锌片和铜片插入硫酸中形成锌铜原电池(设为乙池)比较:⑴相同点:甲池和乙池的反应结果是一样的,都是Zn+2H +==Zn 2++H 2↑。
⑵不同点:①乙池中有电池产生,可作电源,成为原电池,而甲池无此作用。
②乙池产生氢气的速率比甲池快。
③乙池的氧化还原是在两个电极上发生的,电子的转移是通过外电路进行的,而甲池中电子由锌片直接转移给H +。
原电池的电流方向和电子的流向:导线上——电流从原电池的正极流向负极,电子是从原电池的负极流向正极,两者恰好相反。
电解质溶液——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
三、典型例题选讲【例1】(1998年上海高考题)以下现象与电化腐蚀无关的是A. 黄铜(铜锌合金)制作的铜锣不易产生铜绿B. 生铁比铁芯(几乎是纯铁)容易生锈C. 铁质器件附有铜质配件,在接触处易生铁锈D. 银质奖牌久置后表面变暗【解析】黄铜(铜锌合金)在产生电化腐蚀时,Zn 作负极,被腐蚀,Cu 作正极,Cu 不参加反应。
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2课件第四章 章末整合提升

③注意事项: a.蒸馏烧瓶需垫石棉网加热或水浴加热。 b.蒸馏烧瓶所盛液体不能超过烧瓶容积的23,不得少于其容积的 1。
3
c.需向蒸馏烧瓶中加几粒沸石或几片碎瓷片,以防液体暴沸。 d.温度计的量程应高于馏分的最高沸点,要使温度计的水银球 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e.若在冷凝管里用自来水冷却,自来水要从冷凝管的下口进、 上口出。
—
与强氧化 性酸反应
只与 王水 反应
和碱反应 仅 Al、Zn 能跟强碱水溶液反应
和盐反应
先与水反应
排在前面的金属能从盐溶液中置换出后 面的金属
碱的热分解 受热不分解 受热分解
常温分解
冶炼方法 电解法
热还原法
加热分解法
物理 方法
【例 2】 铜、银、金是人类认识最早的三种金属,因为很早就 被人们用作钱币,因此有“货币金属”之称。由于铁的金属性比铜、 银、金强,相对而言,人类认识铁稍晚。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证明 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他们设计了如下方案:
() A.Fe、Cu、Al、Ag、Mg B.Al、Cu、Mg、Ag、Fe C.Mg、Cu、Al、Ag、Fe D.Mg、Ag、Al、Cu、Fe 解析:由①②可知 b 为 Cu,d 为 Ag;由③知 c 为 Al;由④可知 e
为 Fe,最后确定 a 为 Mg。 答案:C
迁移训练 3 工业上用铝土矿(含氧化铝、氧化铁)制取铝的过程 如下:
(2)结晶法:适用于分离各组分均溶于水,但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差 别较大的混合物。如 NaCl 与 KNO3 的分离。
(3)过滤法:适用于分离一种可溶,另一种不溶的混合物。如 NaCl 与 BaSO4 的分离。
(4)分液法:适用于分离两种互不相溶的液态混合物。如苯和水 的分离。
高中必修二化学第四章知识点

高中必修二化学第四章知识点
高中必修二化学第四章主要介绍有机物的结构特征和命名规则。
具体的知识点包括:
1. 碳的四价特性:碳具有四个价电子,可以形成四个共价键。
这使得碳能够构建多种多样的有机化合物。
2. 有机物的泛素:有机物的泛素是指由碳和氢构成的化合物。
3. 有机物的官能团:官能团是有机物分子中具有特定化学性质的团体,如羟基、卤素基、羰基等。
4. 碳的杂化:碳可以发生sp3、sp2和sp杂化。
在有机物中,碳通常发生sp3杂化,形成四个等价的sp3杂化轨道,用于形成共价键。
5. 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指的是化学式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和各种官能团的简单比例关系。
6.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式: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式是表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方式,包括键线结构式、角度投影结构式和空间键线结构式等。
7.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根据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可以根据一定的命名规则给化合物命名,如使用代字母(如R、X、Y、Z)表示官能团和基团,使用前缀和词根表示碳原子数目和官能团等。
这些是高中必修二化学第四章的主要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到你。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2NaCl
(熔融)电═解 .
2Na
+
Cl2
↑
练习: 写出电解MgCl 2、Al 2O3的化学方程式
MgCl 2 电═解 Mg + Cl 2↑
(熔融)
═电解
2Al 2O3 冰晶石 4Al +3O 2↑
(熔融)
.
小结
金属活动性顺序与金属的冶炼方法 金属单质的还原性减弱,金属离子的氧化性增强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 g Ag Pt Au
第四章 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一节 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
水资源
.
人类最早发现和应用的金属
.
资料卡片
铜是人类第一种大量使用的金属,结 束了漫长的“石器时代”。
Cu 2(OH) 2CO 3 = 2CuO + H 2O + CO 2↑ 孔雀石 C + 2CuO =高=温CO 2 ↑ + 2Cu
在公元前 6000年到7000年左右, 人类开始迈进了象征古代文明开端
一位遇上海难的水手,随着木排在海上漂流。他用完
了淡水,感到异常口渴,但他不喝海水,因为他知道海
水会致命。原因是
(D )
A、海水有苦涩味,根本喝不下去
B、海水中含有多种盐,能使肠胃腐烂致人死亡
C、海水中有许多微生物,有些微生物能致人死亡
D、海水会造成人体水分从血液和组织内脱离出来,进 入肠胃中,使人脱水死亡
.
第二节 资源综合利用 环境保护
学科网
一、煤、石油、天然气的综合利用
2020年5月15日星期五 .
煤的组成:复杂的混合物,含有C、 H、 O 、N、S等元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1.海水水资源的利用
海水水资源的利用主要包括直接利用和海水淡化。
海水直接利用包括沿海工业冷却用水、生活用水和耐盐植物灌溉;海水淡化可解决淡水资源不足问题。
海水淡化现有20多种技术方法。
目前技术纯熟、经济效益较好的有蒸馏法、冷冻法、反渗透法、电渗析法等。
(1)蒸馏法
蒸馏法历史最久,技术、工艺比较完善,是目前海水淡化的主要方法。
蒸馏淡化过程的实质如同水蒸气的形成,使海水受热蒸发形成水蒸气,水蒸气在一定条件下遇冷形成不带咸味的水,但蒸馏法的弊端是消耗能量多并在仪器里产生大量的锅垢。
(2)冷冻法
冷冻法,即冷冻海水使之结冰,在液态水变成固态冰的同时盐被分离出去。
冷冻法与蒸馏法相比,耗能低、结垢轻,但得到的淡水味道不佳。
(3)反渗透法
反渗透法通常又称超过滤法,是1953年才开始采用的一种膜分离淡化法。
该法是利用只允许溶剂透过、不允许溶质透过的半透膜,将海水与淡水分隔开的,其最大优点是节能。
反渗透法正逐步取代蒸馏法成为最广泛的方法。
(4)电渗析法
电渗析法是将具有选择透过性的阳离子膜与阴离子膜交替排列,组成多个相互独立的隔室,相邻隔室实现海水浓缩与淡化。
电渗析法不仅可以淡化海水,也可以作为水质处理的手段,为污水再利用作出贡献。
2.海水化学资源的利用
(1)海水制盐
海水制盐又称海水晒盐。
其方法是把海水引到盐滩上,利用日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得到食盐(即蒸发海水,使食盐浓缩结晶)。
食盐除在食品中作调味剂外,它还是一种工业原料: ①氯碱工业:2NaCl +2H 2O=====电解
2NaOH +H 2↑+Cl 2↑
②制钠和氯气:2NaCl(熔融)=====电解2Na +Cl 2↑
③制盐酸:H 2+Cl 2=====点燃2HCl
④制漂白剂:Cl 2+2NaOH===NaCl +NaClO +H 2O
⑤制纯碱:NaCl +CO 2+H 2O +NH 3===NaHCO 3↓+NH 4Cl,2NaHCO 3=====△
Na 2CO 3+CO 2↑+H 2O ↑
特别提示 海水晒盐得到的是粗盐,含有Ca 2+、Mg 2+、SO 2-4等杂质,精制后得到NaCl 饱和溶液,精制时通常在其中依次加入过量的BaCl 2溶液、过量的NaOH 溶液和过量的Na 2CO 3溶液,过滤后,再加适量盐酸调节至中性即可。
(2)海水提镁
反应流程: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CaCO 3=====高温CaO +CO 2↑
②CaO +H 2O===Ca(OH)2
③MgCl 2+Ca(OH)2===Mg(OH)2↓+CaCl 2
④Mg(OH)2+2HCl===MgCl 2+2H 2O
⑤MgCl 2·6H 2O=====HCl △
MgCl 2+6H 2O ⑥MgCl 2(熔融)=====电解Mg +Cl 2↑
(3)海水提溴
①浓缩:海水晒盐和海水淡化的过程中副产物Br -得到浓缩;
②氧化:向浓缩的海水中通入适量的Cl 2,将Br -氧化为Br 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 2+2Br -===Br 2+2Cl -
; ③富集:利用溴的挥发性,通入热空气和水蒸气,吹出的溴蒸气用SO 2吸收。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r 2+SO 2+2H 2O===2HBr +H 2SO 4;
④提取:再用Cl 2将HBr 氧化得到产品溴。
(4)海带中提碘
①流程
海带――→灼烧
海带灰→浸泡→过滤→氧化→提纯→碘单质;
②主要的化学原理:2H ++2I -+H 2O 2===I 2+2H 2O 或Cl 2+2KI===2KCl +I 2。
特别提示①海水中提取Mg、Br2、I2时均有氧化还原反应发生,且在提取Br2和I2时,氧化剂均可为Cl2,同样均用有机溶剂萃取水溶液中的Br2或I2,分液后再利用蒸馏法将Br2或I2与有机溶剂分开;
②利用在火力发电厂和核电站用于冷却的循环海水,以减少能耗。
利用海水淡化后溴离子得到浓缩的浓海水,以提高制溴的效益。
【典例3】海带含有丰富的碘。
为了从海带中提取碘,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
请填写下列空白:
(1)步骤①灼烧海带时,除需要三脚架外,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_(从下列仪器中选择所需的仪器,将标号字母填写在空白处)。
A.烧杯B.坩埚C.表面皿D.泥三角E.酒精灯
F.干燥器
(2)步骤③的实验操作名称是________;步骤⑥的目的是从含碘的苯溶液中分离出碘和回收苯,该步骤的实验操作名称是________。
(3)步骤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⑤中,某学生选择用苯来提取碘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设计一种检验提取碘后的水溶液中是否还含有单质碘的简单方法: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灼烧海带在坩埚里进行,坩埚放在泥三角上,用酒精灯加热,且要用玻璃棒搅拌,使其充分反应。
(2)分离悬浊液得到含碘溶液和残渣,采用过滤法;碘溶于苯中,苯易挥发,碘固体易升华,可以通过蒸馏方法得到碘和苯。
(3)联想二氧化锰氧化浓盐酸中氯离子,I-还原性强于Cl-,在酸性条件下二氧化锰一定能氧化I-,MnO2+2I-+4H+===I2+Mn2++2H2O。
(4)萃取剂必须具备三个条件:①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②被萃取的物质在该萃取剂中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③被萃取的物质与该萃取剂不发生反应。
苯符合萃取剂选用条件,苯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苯是非极性溶剂,碘是非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碘易溶于苯而在极性溶剂水中溶解度相对较小;碘与苯不反应。
除苯作萃取剂外,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也可以作碘的萃取剂。
(5)利用“碘与淀粉溶液混合,溶液呈蓝色”这一
特征现象检验水层里是否有碘单质存在。
设计实验方法包括步骤、现象、结论及解释。
答案(1)BDE(2)过滤蒸馏
(3)2I-+MnO2+4H+===Mn2++I2+2H2O
(4)苯与水互不相溶;碘在苯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
(5)取少量提取碘后的水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几滴淀粉试液,观察是否出现蓝色(如果变蓝,说明还有单质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