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种植技术
水稻种植技术与管理

水稻种植技术与管理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广泛,产量丰富,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水稻种植技术与管理直接关系到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也是农民种植水稻的关键。
本文将详细介绍水稻种植技术与管理的重要内容,希望对广大农民朋友有所帮助。
一、土壤选择与准备水稻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和养分,因此土壤的选择和准备对于水稻的生长至关重要。
要选择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的地块种植水稻。
要进行耕地整地,松土翻翻,使土壤松软通气,有利于水稻根系的生长。
接着,要施入适量的有机肥料,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性,有利于水稻的生长生长。
二、品种选择不同的地域和生态环境适合种植的水稻品种也不尽相同,因此在选择水稻品种时,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特点做出选择。
一般来说,要选择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水稻品种,如超级杂交稻、优质稻等。
还要根据自己的种植目的和市场需求选择相应的水稻品种,以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
三、育秧技术育秧是培育水稻苗种的重要环节,也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
在育秧技术上,首先要选择健康的水稻种子,进行浸种、浸发处理,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要选择适宜的育秧水田,进行塘坪平整、水田保水、育秧秧田等操作,为水稻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要科学施肥、浇水,控制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促进水稻苗种的生长。
四、田间管理田间管理是影响水稻产量和质量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包括田面施肥、灌溉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
在田间管理方面,要根据水稻生长的不同生育期,科学施肥,及时灌溉,保持田间通风透光,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防治水稻病虫害。
在施肥上,要根据土壤养分情况和水稻的生长需要科学施用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增加土壤肥力,提高水稻产量。
在灌溉上,要控制水田积水,保持适宜的水分湿度,避免水稻倒伏和病虫害的发生。
五、收割与脱水水稻成熟后的收割与脱水也是关系到水稻产量和质量的重要环节。
在收割时,要选择适当的时间,尽可能避免水稻倒伏和损耗,保持水稻籽粒的完整性。
水稻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水稻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水稻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下面将介绍水稻种植的技术要点以及常见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一、水稻种植技术要点:1.土壤选择和改良:水稻适宜生长在pH值在5.5-6.5的中性土壤中,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和保水性。
在选择土壤时应注意排水状况,避免积水。
如果土壤酸性过高,可以进行石灰或石膏的施用来调节土壤酸碱度。
2.良种选择: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良种,具有抗病虫害、高产、高效的特点。
3.适宜的播种时间:适宜的播种时间是在每年的4月底到5月初,这个时候气温适宜,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发育。
如果播种时间过早或过晚,会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4.合理的播种密度:根据土壤肥力和稻谷品种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密植度,一般为20-30万株/亩。
5.科学的田间管理:根据水稻的生育期,及时浇水、施肥、除草和病虫害防治。
不同生育期的施肥要求不同,应注意施肥的量和时间。
二、常见的水稻病虫害防治措施:1.水稻白叶枯病防治:在播种前应将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在生长过程中及时监测病情,一旦发现病情要立即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如使用草酸铜进行喷雾或者向土壤中投入类似病原体的拮抗菌剂。
2.水稻纹枯病防治:在水田病疫情初期,可以采用杂交稻等对纹枯病较为抗性的品种进行整地前的抑制,降低病害的发生率。
还可以根据疫情情况选择合适的药剂进行喷雾。
3.水稻稻瘟病防治:在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且播种时选择高质量的种子。
在整个生长过程中要加强田间管理,保持适宜的生长环境,如保持土壤湿度适宜,及时除草等。
4.水稻白背飞虱防治:采用增加种植密度、早栽晚割等技术措施可以减少白背飞虱的繁殖和传播。
在发病初期应及时进行喷药,并注意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对病虫害进行监测和防治。
水稻种植技术要点包括土壤选择和改良、良种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合理的播种密度和科学的田间管理。
在病虫害防治方面,要根据不同的病虫害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消毒种子、喷洒草酸铜、喷药等。
水稻种植和育苗技术

水稻种植和育苗技术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作物之一。
水稻的种植和育苗技术对于提高产量、改善品质至关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水稻种植和育苗技术。
一、水稻播种前的准备1. 田地准备:选用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田地,开垦和平整土地,清除野草等杂草,并进行田间排水设施的修建。
2. 土壤肥力调整:进行土壤检测,合理施肥,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需求,进行基础施肥和追施肥。
3. 水源准备:确保稻田有充足的灌溉水源,根据需要进行引水和排水,保持适宜的田间水分。
二、水稻种子的选择与处理1. 种子选择:选择健壮、纯度高、无病虫害的优质种子。
可以选择一些高产优良品种,如HY-1、HY-2等。
2. 种子处理:对种子进行处理,如浸种、种衣处理、涂敷生物菌剂等,以提高种子的萌发率和抗病虫害能力。
三、水稻的育苗技术1. 网播育苗:在室外建设育苗大棚,搭建苗床,利用温室效应提高苗床温度,保证苗床的湿度和光照适宜。
进行网播育苗,使水稻幼苗根系发达,苗高均匀。
2. 塑料薄膜覆盖育苗:在苗床上使用塑料薄膜进行覆盖,利用薄膜的保温和保湿作用,以提高苗床温度和湿度,并加速水稻种子的发芽和生长。
3. 雨水育苗:在适宜的时间和天气条件下,选择田间自然降雨来进行育苗。
在播种后及时排水,保持适宜的水位,促进水稻萌发和生长。
4. 水培育苗:在水上种植箱或水培设施中进行育苗。
在适宜的水温和光照条件下,利用水培育苗技术,使水稻幼苗的根系更加发达,提高苗床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益。
5. 剧毒水分养苗:在适宜的时间和生长期,选用浸种时间短、水质较好的水稻种子进行养苗。
通过浸种和汰种的处理方式,降低种子的污染率和毒性,提高水稻幼苗的存活率和产量。
四、水稻的定植和管理技术1. 定植时间: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和生长季节,选择适宜的定植时间。
一般在春季3月份至4月份和秋季7月份至8月份进行水稻的定植。
2. 定植比例:适当调整水稻的株行比和穴距,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品种的需求。
水稻种植技术与管理

水稻种植技术与管理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水稻的种植技术和管理对于提高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水稻种植技术和管理的相关知识,希望对广大农户有所帮助。
一、选种选种是水稻种植的第一步,选用优良的水稻种子能够保证后期的产量和质量。
选种应该选择外观完整、籽粒饱满、无病害的种子,并且要选择适合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水稻品种。
要尽量选择具有优良抗病性、抗逆性和高产性的水稻品种,以提高产量和抗灾能力。
二、土壤准备良好的土壤条件是水稻生长的基础,土壤准备工作主要包括翻耕、松土和施肥。
在水稻田地的土壤准备工作中,首先要进行深翻耕,将土壤翻松,提高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
要进行施肥工作,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水稻生长需求施入适量的基础肥料和追肥,确保水稻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充足。
同时还要进行石灰化土壤、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水保肥能力。
三、水稻育苗水稻的育苗工作是种植的重要环节,也是决定水稻产量的关键之一。
水稻育苗应该在土壤温度适宜的条件下进行,一般在春温趋暖时进行。
在育苗时,要选用良种优质稻种,进行合理的催芽浸种处理,控制好水分和温度,促进种子的发芽和幼苗的生长。
要注意及时做好苗床的通风、保温和病害防治工作,确保幼苗的健康生长。
四、田间管理田间管理是决定水稻产量和质量的重要环节,田间管理主要包括灌溉、施肥、植保和间苗等工作。
在水稻生长期间,要根据生长的需要和气候条件进行适时的灌溉,保持土壤湿润。
同时要根据水稻营养需求和土壤肥力情况进行合理施肥,注意追肥和叶面喷施,保证水稻充足的养分供应。
植保工作是水稻产量和质量的保障,要及时做好病虫害的防治,保持水稻植株的健康生长。
另外要做好间苗工作,保持适当的密植和通风,促进光照和气流通畅,提高水稻产量和抗倒伏能力。
五、收获与加工水稻的收获与加工是水稻种植的最后一步,也是关乎水稻产量和质量的关键环节。
水稻的收获应该在水稻籽粒成熟但未过饱满时进行,选择合适的收割机械进行收割工作,避免破损和损失。
水稻种植技术标准

水稻种植技术标准一、品种选择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土壤和市场需求的水稻品种。
要求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性。
二、土地准备土地选择: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灌溉方便的耕地进行水稻种植。
土地整理:在种植前进行土地整理,包括翻耕、碎土、平地等,使土地达到松软、平整的状态。
施基肥:在土地整理后,施入适量的有机肥或复合肥,以提高土壤肥力。
三、育苗技术苗床准备:选择避风向阳、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作为育苗场地,进行深翻、碎土、平整等工作。
种子处理: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种子,进行晒种、选种、消毒等工作,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抗病能力。
播种: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品种特性,确定适宜的播种时间,一般以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为宜。
播种时要保证苗床湿润,播后覆盖一层薄土。
苗期管理:在苗期要保持苗床湿润,及时进行除草、防治病虫害等工作,以保证幼苗的正常生长。
四、移栽技术移栽时间: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品种特性,确定适宜的移栽时间,一般以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宜。
移栽方法:采用带土移栽或无土移栽等方法,保证移栽后幼苗能够正常生长。
移栽密度: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等因素,确定适宜的移栽密度,一般以每亩1-1.5万株为宜。
五、肥水管理施肥:根据水稻的生长特点和土壤肥力状况,进行科学施肥。
一般采用有机肥和化肥相结合的方式,以提供全面的营养元素。
灌溉:在水稻生长的不同阶段,根据需水规律进行科学灌溉。
在生育期要保持适宜的水层深度,以促进水稻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六、病虫害防治防治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
主要病害防治:针对水稻常见的病害,如稻瘟病、纹枯病等,可采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同时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主要虫害防治:针对水稻常见的虫害,如螟虫、稻飞虱等,可采用生物防治和化学药剂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防治。
同时加强田间监测,及时掌握虫情动态。
七、收割与储存收割时间:在水稻成熟后及时进行收割,一般以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为宜。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水稻栽培技术直接影响着水稻产量和品质。
下面介绍一些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1. 种植适宜品种选择适宜的水稻品种是水稻高产的关键。
种植适宜品种可大大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选择品质高、适应性强、产量稳定的品种,尽量避免选择病虫害抗性差的品种。
2. 合理施肥施肥对于水稻高产至关重要,要根据土壤肥力科学施肥。
种植前要充分施足基肥,一般底肥掺入基肥中,大田出苗后再进行施肥,喜光、喜肥、耐瘠的品种施肥期要充分,充满。
一般在育秧期施肥可把缺肥、缺营养弱株补充起来,肥料尽量用有机肥,保持土壤肥力,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
3. 合理密植适当的密植水稻可以使水稻数量增加,景气度强,减少秧穗量损失,有效提高单位面积的收益。
但密植不能过密,会导致种子个头小、穗粒松散、光合效益差、病虫害增多等现象,降低水稻产量。
4. 除草除刈水稻生长过程中必须进行除草、除刈,保障植株生长。
及时除草、除刈可以有效避免竞争营养的情况,减少杂草对水稻的侵害,使水稻光合效率提高,提高水稻产量。
5. 病虫害防治在水稻种植过程中,病虫害是一个难以避免的问题。
为了保障水稻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必须要对病虫害进行预防和治疗。
水稻生长期间可使用合理的杀虫剂、杀菌剂进行预防和治疗。
采用良种、良土、良肥等传统农业种植方法并兼之“养土”“养根”“养菌”等现代农业技术也是非常有效的防治措施。
6. 管理水水是水稻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正确的管理水可以不仅节约水资源,还可以提高水稻生长效率。
在水稻的整个生长过程中,要严格掌握灌浇水的时间、水量和灌水周期,以保障作物需要的水分。
同时,在施肥过程中,也要进行浇水,以提高施肥效果,增加水稻的干存量。
7. 合理收获水稻收获时,要采取合理的方法和技术,以保证粮食产量和品质。
收割秋稻时,要选用干晾或烘晒的方法,保持水分在13%左右,提高稻子的品质。
同时,还要注意规范收割,减少碾损、烟化等情况的发生,以减少粮食质量损失。
水稻种植技术要点

水稻种植技术要点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技术对水稻的产量和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就水稻种植技术的要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品种选择水稻品种选择是水稻种植的第一步,决定了后期的产量和质量。
在选择水稻品种时,要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和种植习惯等因素,选择适合当地生长条件的优质水稻品种。
同时要选择具有抗病虫害能力的抗性强的品种,以减少后期的病虫害防治工作。
二、土壤准备水稻对土壤的要求比较高,所以在种植前需要对土壤进行合理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进行土壤翻耕,使土壤疏松通风。
其次要施入有机肥料,提高土壤的肥力。
最后进行平整土地,使土地表面平整、排水良好。
三、水田管理水稻是水稻作物,需要充足的水源供应。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要合理进行水田管理。
包括水田灌溉、田间水管理和排水等方面。
在不同的生长阶段要进行不同的水田管理,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四、施肥技术水稻对养分的需求比较高,所以在种植过程中要合理施肥。
首先要进行基础施肥,根据土壤养分情况施入有机肥和无机肥。
其次要进行追肥,随着水稻生长阶段的不同进行追肥。
最后要进行叶面施肥,补充水稻生长过程中的微量元素。
五、田间病虫害防治水稻生长过程中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对水稻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所以在种植过程中要加强田间病虫害防治工作。
可以采取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防治。
七、病虫害防治水稻的病虫害防治是水稻种植中至关重要的环节,病虫害直接影响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所以在水稻种植过程中要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工作,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八、收获技术水稻成熟后要进行合理的收获技术,包括收获时期的选择、收获方式的选择等。
在水稻成熟后要及时进行收获,以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要选择适合的收获方式,保证水稻的完整性和质量。
以上就是水稻种植技术的要点,希望对水稻种植有所帮助。
种植水稻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操作,不断总结经验,提高种植水稻的技术水平,以获得更好的种植效果。
水稻种植技术与管理

水稻种植技术与管理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水稻不仅可以保障粮食安全,还可以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水稻种植技术与管理对于提高产量、减少病虫害损失、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水稻种植技术与管理进行详细介绍,希望对广大农民朋友有所帮助。
一、土壤和地块选择水稻对土壤的要求比较严格,一般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黄棕壤或者水稻土进行种植,土层中的有机质含量应在2%以上,PH值应在5.5-7.0之间。
在地块选择方面,应尽量选择平坦、光照充足、气温适宜的地块进行种植,避免在山坡地、低洼地或多阴雨的地方种植水稻。
二、品种选择水稻的品种选择对产量和质量具有直接影响,应根据自身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来选择合适的水稻品种。
一般来说,北方地区选择早熟、耐寒的水稻品种,南方地区选择中晚熟、耐热的水稻品种。
还应根据土壤的肥力和水田的灌溉条件来选择不同的水稻品种。
三、良种繁育选择适宜的种子对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良种繁育应选择种质优良、生长健壮、适应性强的种子进行培育,同时要做好种子的储存和管理工作,确保种子的质量。
四、田间管理1. 播种水稻的播种时间一般在4月中旬至5月初,南方地区可适当提前。
播种前要做好土壤的整地和耕作,将土壤杂质、秸秆等清理干净,做到整齐平整。
播种时要注意密植适度,一般每亩播种量为150-200斤左右。
2. 施肥水稻的肥料施用以有机肥为主,合理施用化肥。
在水稻的不同生长期要进行及时的追肥,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要根据土壤肥力和水田的灌溉条件进行合理施肥。
3. 灌溉水稻对水的需求比较大,要做好灌溉管理,保持水稻的充足生长水分。
一般来说,水稻在坚实颗粒期和稻谷灌浆期要保持适宜的水分,其他时期要根据水稻生长的需要进行调整。
4. 病虫害防治水稻生长期间要及时发现病虫害,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选择不同的农药进行防治,避免对水稻的影响。
5. 除草水稻的除草工作要做到及时,一般要在水稻幼苗期、拔节期和孕穗期进行除草,除草时要选择适合水稻生长、对水稻影响较小的方法和工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种植技术
作者:黄稠民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20年第01期
摘要; ; 水稻作为我国传统的粮食作物,如何提高水稻产量实现高产丰产关系到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因此,对水稻种植技术中涉及到的主要环节及病虫害防治要点进行深入研究具有现实的意义。
本文介绍了水稻种植技术,包括种子选择与处理、适期播种育苗、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供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 ; 水稻;种子选择与处理;适期播种育苗;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 ; S511; ; ; ; 文献标识码; ; B
水稻作為我国传统的粮食作物,在我国许多地区均有大面积种植,防城港为广西壮族自治区辖地级市,位于广西南部,属中低山及丘陵区,坡度平缓、山地广阔、土层深厚、自然肥力较高,气候湿润,具有明显的海洋性季风气候特点,雨量较充足,十分适宜水稻的种植和栽培。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提高水稻产量离不开栽培过程中主要环节的技术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工作。
因此,必须在现有种植技术上不断突破,加大病虫害的防治力度,实现水稻丰产稳产和经济效益的同步提升,推动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现将水稻种植技术总结如下,以促进当地水稻种植业的健康良好发展。
1; ; 种子选择及处理
要想水稻高产丰产,首先必须选择品质上乘、适应环境能力强且具有一定抗病能力的优良种子,将腐烂、霉变的种子剔除。
种子选好后必须在种植前进行处理,以提高种子的抗病能力。
处理种子应选择在晴朗天气进行,将选取的种子摊平晾晒于阳光下,不仅可使种子中的水分迅速蒸发以防止霉变,还能通过阳光中的紫外线来杀死种子里含有的细菌,达到消毒灭菌的目的,以防播种后产生病变。
晾晒结束后,必须将种子浸入兑有消毒液的温水中,以杀灭种子上残留的细菌,种子浸泡后犹如给种子包裹上了一层消毒保护膜,有助于种苗健康生长。
2; ; 适期播种育苗
由于水稻生长不仅受土壤环境的影响,还与气候、温差、湿度等有着密切关系。
因此,播种前应密切关注当地气候变化状况,通常情况下,水稻播种宜选择气温≥7 ℃、地表温度≥8 ℃的天气。
播种前,应铺设苗床。
为保证种子得到充沛的日照和光照,苗床通常设置成东西走向,苗床宽度视覆盖于苗床上的塑料薄膜而定。
同时,还要在苗床之间设置一定的间隔,苗床之间不宜间隔太近,以保证空气的流通。
苗床铺设后必须覆盖1层塑料薄膜,有助于土壤温度得以保证,还可保护幼苗免遭风雨侵袭。
此外,为便于控制苗床的水量,苗床间应构筑1条宽
20 cm的排水沟,既能使苗床内土壤维持一定的含水量,确保幼苗健康发育,又能为今后的灌溉工作增添便利。
完成播种后,应在种子上覆盖1 cm厚的富有营养的软土,确保种子处于气温适宜的环境中生长发育。
3; ; 病虫害防治
水稻栽培及生长过程中,由病虫害带来的危害难以避免,因而要想实现水稻高产丰产的目标,首先必须高度重视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在进行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应遵循适量用药、联合物理防治的原则。
把握好农药的用量和比例,应用科学适量的农药防治和消灭病虫害,再辅以物理防治的方法来抑制病虫害。
相比化学防治方法,物理防治病虫害对水稻的伤害程度较小,是农业科技进步与发展的体现,已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中。
总之,对于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应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以降低对水稻的危害,促进水稻的优质丰产[1]。
水稻病害种类以立枯病和稻瘟病较为多见。
水稻感染立枯病的症状主要为出苗后秧苗枯萎,茎基部腐烂,有赤色霉状物,病害严重时秧苗成片枯死。
立枯病的防治应在水稻秧苗一至二叶期时,用奥力克750 mL/hm2+大蒜油225 mL/hm2+叶面肥375 mL/hm2,兑水225 kg/hm2进行喷雾,间隔5~7 d喷1次,连喷2次。
发病中后期时,用奥力克1 500 mL/hm2+大蒜油225 mL/hm2进行喷雾,间隔3 d喷1次,连喷2~3次。
稻瘟病对于水稻产量的危害是很大的,一旦被感染,就会造成一定的减产。
水稻的叶片、茎秆、穗部都有可能感染稻瘟病,出现褐色病斑。
随着病害加重,整个稻株会发黄枯死,叶子像烧焦似的,基本没有产量。
稻瘟病的防治可用富士乳油2 250 mL/hm2兑水675 kg/hm2进行喷雾,间隔7 d喷1次,连喷3次。
对于水稻虫害可以采取物理防治、农药防治、生物防治等3种方法。
水稻虫害种类较多,以二化螟和三化螟为主要代表。
防治虫害可以采用物理防治方法,如对耕地进行灌水或翻耕,春季幼虫孵化期采取加大灌水量的方式辅以除草灭虫等工作来杀死害虫,这种方式可使95%的幼虫和蛹被消灭。
还可借助物理机械设备来灭虫,如应用灭虫灯灭虫、利用昆虫的趋光性吸引害虫至灯前将其电死[2]。
农药防治虫害是最常见的防治方式之一,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剧毒农药不宜使用,最好的防治方式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一般在虫害产生前有针对性地喷施农药,此时幼虫还未孵化成功,可以从根源上一次性将其消灭。
农药喷施的频率不宜太密,间隔时间应视农药的效力而定,当首次药效还在有效期内时不要再次喷施,以免药剂喷施过量造成环境污染。
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生物或有益生物的代谢产物防治病虫害的一种方式。
生物防治主要包括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其他动物治虫等几种方式。
如可为害虫的天敌营造适于生存和繁殖的环境,通过天敌的大量繁殖或人工繁殖消灭害虫;还可利用有益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等杀灭害虫;也可利用其他动物如鸟类、鸭子和两栖动物来捕食害虫,益鸟和青蛙可以捕食多种害虫[3-4]。
稻田养鸭则是生物防治中颇具代表的防治方法,稻田内的害虫可成为鸭子的食物,而
鸭粪则是有机肥料,可以补充水稻的养分,鸭子觅食活动可起到疏松土壤的作用。
生物防治方法具有绿色环保、不污染环境的优势,是几种防治方法中的最佳选择。
4; ; 参考文献
[1] 王柳霞,戴志春.水稻种植技术的主要环节与病虫害防治要点探析[J].南方农机,2017,48(20):65.
[2] 姚腊梅.水稻种植技术的主要环节与病虫害防治要点探寻[J].农民致富之友,2017(20):163.
[3] 许春燕.博白县水稻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9(8):309-310.
[4] 陈丛斌,隋世江,张海楼.辽宁东部冷凉地区提升优质水稻食味栽培技术[J].辽宁农业科学,2019(3):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