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

合集下载

高二地理复习:东北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

高二地理复习:东北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

高二地理复习:东北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东北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1)调整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

①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绿色农业,因地制宜,根据市场需求,合理布局农业生产;②促进农业全面发展,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①加强以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延长产业链,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②促进基地与龙头企业共同发展;③健全和完善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改良不利于农业耕作的土地,治理易受旱涝、盐碱威胁的土地,改善水源灌溉条件,创造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依靠科技,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还湿,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通过一系列措施,治理土地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以及林木的乱砍滥伐等现象,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优良的生态环境。

我国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现状

我国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现状

山区
森林资源保育 ; 1、特色经济作物; 特色农业和特产 2、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 品配套加工业 ; 料和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立体开发”
雨热同季,但易受低温冷害的影响 地理条件 地形类型,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
是我国的重要工业基地,交通发达,人口密度较低 我 国 东 北 区 域 农 业 发 展 耕作农业区 农业布局 三大农业生 产区域: 林业和特产区
畜牧业区 大规模专业化 生产粮基地建 设 成为大规模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已经形成了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
面向国内大宗家产品需求市场,确保国 家粮食需求(平原地区)
农业发展方向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 (西部草原区) 保护天然林,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 (山区)
确保国家 粮食需求
农业发展重点
1、抗衡国外农产品,发展优质、专 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2、延长产业链条。 3、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 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1、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 2、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的 顺利实施 3、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
生态建设与增加农 牧民收入 ;生态农 业和舍饲畜牧业
国务院振兴东北办公室主任张国宝7日在接受新华社 记者专访时表示,东北农业对全国的贡献越来越大。 张国宝说,东北黑土地素来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产地, 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这个作用 越发明显,东北地区提供的商品粮占全国总量的比例越来 越高,现在已达到1/4。
三江平原和松 嫩平原北部
面向国内大宗家产品需求市场确保国家粮食需求平原地区地理条件雨热同季但易受低温冷害的影响地形类型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是我国的重要工业基地交通发达人口密度较低农业发展方向耕作农业区林业和特产区畜牧业区已经形成了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西部草原区保护天然林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山区

2013年中图地理必修3课件:第二章第三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013年中图地理必修3课件:第二章第三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课标领航
课程标准 1.以东北为例,分析其农业生产的条件 和布局特点。 2.了解东北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3.了解东北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学习目标 了解: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及农业的发展。 理解:东北地区在农业发展中产生的问题及保护措 施。 应用:通过分析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状况,学会分析 区域农业发展的利弊和布局。
条件
2.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
3.东北地区主要农作物及分布
例1
读“东北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东北地区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2)东北地区的耕地主要集中分布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商品 粮基地。其中,________________提供的商品粮比 重最大。 (3)东北地区的天然林区主要集中分布在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
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农畜产品加工 (1)加强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的龙头企 业建设。 养畜 (2)抓好________基地建设,促进基地与龙头企业 共同发展。 社会化服务 (3)健全和完善农业的______________体系。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第 三 节
基础自主梳理
中 国 东 北 地 区 农 业 的 可 持 续 发 展
知能层级突破
教材深化透析
学业水平达标
基础自主梳理
一、东北地区区域概况 1.位置范围:位于中国的东北部,包括黑龙江、 内蒙古自治区 吉林、辽宁三省及__________________东部。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2.地表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兴安岭 (1)西、北、东三面分别为___________、小兴安岭 长白山脉 和_______________,山区森林资源丰富。 松嫩 三江 (2)中部的东北平原:由_______平原、________平 原和辽河平原组成;地势平坦,耕地面积广大, 商品农业生产 黑土 ______分布广泛;是中国重要的_______________ 基地。

54必修③ 第4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32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54必修③ 第4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32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解析 从图中的纬度位置看该地区南部为热带,从图例农作物种类看,油棕、可可、棉花等都是经济作物,应为热带种植园农业,生产特点为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

区域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该地区北部发展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生态问题是A.荒漠化、次生盐渍化B.水土流失、石漠化C.大量使用化肥、土地退化D.雨林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吠亩法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农业耕作方法,由吠(沟)和亩(垄)两部分组成。该方法对土地的利用有“上田弃亩,下田弃吠”两种方式。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的两种吠亩法。读图,完成8~10题。
1
2
3
4
5
6
7
8
思维导图
SIWEIDAOTU
考点一 东北地区农业的发展条件和布局
考点二 东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课时作业
内容索引
NEIRONGSUOYIN
基础梳理
地理条件
范围
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东北地区特点
东北地区特点山环水绕,沃野千里,自然地域完整,农业生态类型多样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田园综合体”这一新概念。该发展模式建议有条件的乡村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建设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特色小镇和乡村。读“‘田园综合体’功能结构图”,完成2~3题。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2.发展“田园综合体”模式的主要意义有A.促进土地流转、集约化经营B.提高农产品产量C.推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D.促进大城市向田园型城市发展
必修③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32讲 区域农GCHENGXIAN
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哈尔滨重点产业发展趋势

哈尔滨重点产业发展趋势

哈尔滨重点产业发展趋势哈尔滨是中国东北地区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黑龙江省的省会。

作为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哈尔滨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努力发展各个产业,并且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人才。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哈尔滨重点产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可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一、农业产业的发展趋势1. 农业现代化的推进: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和现代化农业的推进,哈尔滨将积极发展高效农业,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通过引进新的农业科技和设备,哈尔滨的农业产业将变得更加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

2. 生态农业的发展:近年来,生态农业在全国范围内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

哈尔滨因其丰富的农业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很有潜力发展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的发展将为哈尔滨带来更多的环境友好型农产品,增加农民的收入。

3. 农产品加工业的兴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优质食品的需求增加,农产品加工业将成为哈尔滨农业产业发展的重点。

通过加工农产品,可以增加其附加值,并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二、工业产业的发展趋势1. 高新技术产业的培育:哈尔滨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有着良好的基础,拥有众多的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

随着国家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和投资,哈尔滨将进一步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推动工业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2. 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随着全球制造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哈尔滨的传统制造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

通过引进新的制造技术和设备,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哈尔滨可以在制造业领域取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3. 新能源产业的崛起:作为一个寒冷的城市,哈尔滨可以利用丰富的冬季资源,发展新能源产业。

通过大力开发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能等新能源,哈尔滨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并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三、旅游业的发展趋势1. 冰雪旅游的繁荣:哈尔滨以其独特的冰雪资源而闻名于世。

每年冬天,哈尔滨举办世界著名的冰雪节,吸引着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随着人们对冰雪旅游的兴趣不断增加,哈尔滨的冰雪旅游业有望进一步繁荣发展。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东北地区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区域之一,其寒冷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土地资源为农业发展提供了独特的优势。

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政策的支持,东北地区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在短短几十年中,东北地区农业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传统的粮食种植业逐渐向多元化的农业产业转型,畜牧业、水果种植业和特色农产品等农业产业的发展迅速壮大。

特别是在畜牧业方面,东北地区的养殖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迅速,养殖业已成为东北地区农业主导产业之一、同时,东北地区的农业结构也在一定程度上向服务业转型,农业经营主体多元化发展,农户逐渐从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转向农业庄园经营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模式。

二、科技创新的推动东北地区农业的快速发展与科技创新密不可分。

近年来,东北地区的农业科技创新取得了显著突破,尤其是在种植业和畜牧业方面。

通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和新设备,推广高效节水灌溉和智能化养殖等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质量。

例如,引进的优质水稻品种和新型玉米品种,极大地增加了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此外,东北地区还致力于开展生态农业的研究和实践,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实现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三、优势农产品的培育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独特的气候条件,适宜发展各类农产品。

结合地方的优势条件,东北地区积极培育和发展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农产品。

例如,黑龙江省以优质大米、大豆和优质长粒玉米为代表的粮油作物;吉林省以优质玉米、优质大豆和小麦为代表的粮食作物;辽宁省以黄普和祥云为代表的苹果和樱桃;黑龙江省以松花江大米和龙江甜菜为代表的粮油作物等。

这些优势农产品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的需求,还出口到国外,为东北地区的农业增加了新的发展动力。

四、农业产业化的推进东北地区农业产业化的推进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通过将农业与工业、服务业相结合,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和附加值的提升。

东北地区通过农业产业园区的建设,推动农业与工业、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形成了以农业为主导的多元化产业结构。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三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2课时)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建设及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三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2课时)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建设及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三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2课时)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建设及农业发展方向练习(含解析)中图版必修3(一)教材第54页思考调整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解决经济结构不合理问题;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解决耕作粗放,产品不适应市场等问题;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快农业技术推广;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二)教材第57页思考1.生态农业是一种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密切结合的现代农业模式,中国生态农业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中国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发展农业是一种特殊与一般的关系,二者在指导思想、基本内涵和目标方面具有一致性。

2.(1)北方地区有“四位一体”温室生态农业模式。

其循环过程是在太阳能温室的一端建造地下沼气池,将人畜粪便送入沼气池,经过厌氧发酵变成高效的有机肥料,沼渣作底肥,沼液可以直接浇菜,沼气除炊用外,还可以在温室内点灯,既能增加温室内温度和光照时间,又可增加温室内二氧化碳的浓度。

温室的适宜温度又能为猪、禽的冬季育肥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同时也能保证沼气冬季正常运行产气。

“四位一体”是以太阳能为动力,以土地为基础,实现种植、养殖与沼气并举的一个较为完善的能源生态经济体系。

(2)南方地区有“猪沼果”模式。

其循环过程是畜、禽粪便入池发酵生产沼气,沼气点灯、做饭,沼液、沼渣用来肥田种菜(菌、药、花),从而形成农业生态良性循环。

“猪沼果”模式是以沼气为纽带,把畜禽饲养和林果、粮食、蔬菜、食用菌种植等联系起来的生产模式。

这种模式能够提高产出率,显著增加农民收入。

A级抓基础(2019·惠州市调研)奈曼沙漠位于内蒙古东部的科尔沁沙地南缘,大兴安岭东侧。

这里黄沙遍布,但某团队却通过在地下0.8~1米处铺设特制的衬膜,在该地成功开垦出万亩稻田。

据此,完成1~3题。

1.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奈曼沙漠种植水稻的有利条件是( )A.热量充足B.地形平坦C.光照充足D.土壤肥沃2.该地种植水稻的水源主要来自于( )A.地下水B.河流水C.大气降水D.冰雪融水3.该地稻田地下铺设特制的衬膜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肥力B.减少蒸发C.阻隔沙尘D.防止渗漏解析:第1题,长江中下游地区比奈曼沙漠纬度低,热量更充足,A错;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为冲积平原,地形平坦,较奈曼沙漠中的沙丘地貌有明显优势,B错;根据材料可知,奈曼沙漠终年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充足,沙漠地区土壤有机质积累少,土壤贫瘠,C对,D 错。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二章第3讲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图版必修3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二章第3讲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图版必修3

第3讲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一、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及农业发展 1.农业生产条件(1)自然资源优势⎩⎪⎨⎪⎧辽阔富饶的土地资源气候条件适宜,适于多种作物种植林地面积大,森林资源蕴藏量大草场资源和渔业资源兼备(2)社会经济条件{ 农业机械工业发展较快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 2.农业布局的变化二、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问题 原因耕地破坏严重耕作粗放,低产田占多数,开垦了不宜耕作的土地 林、草地比重下降,资源利用失调毁林、毁草开荒及林区过度砍伐、草地过度放牧湿地环境破坏 开垦沼泽地水土流失严重 长时间大规模开发,黑土流失农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 作物品种单一,林业和草原畜牧业商品化生产程度较低1.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加强耕地的建设和保持。

(2)搞好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

(3)合理解决东北地区西部农牧交错带的农牧争地矛盾。

考点一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分析1.(2012·福建文综)气候生产潜力是指一个地区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

下图示意中国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

读图,回答(1)~(2)题。

(1)影响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A .纬度位置B .大气环流C .地形因素D .海陆分布(2)在中国东北地区,与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的指标是( )A.≥10℃积温B.日照时数C.太阳辐射量D.年降水量答案(1)C (2)A解析第(1)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气候生产潜力的概念,并且能够把影响气候生产潜力的因素与图示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结合起来。

从材料中可知,气候生产潜力的大小取决于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而图中显示甲处大于同一纬度的两侧,结合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可知,甲处位于东北平原,两侧分别是大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显然平原地区的光热资源优于山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级地理学科学案【序号:12】课题: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班级___姓名__ ___学号____得分】【考纲解读】:1.以某区域为例,分析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环境问题。

2.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学习重点】:1.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及农业发展。

2.东北地区农业生产遇到的问题及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课后巩固区】1.下列关于东北三省的气候对农业生产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纬度较高,气候严寒,不利于玉米、水稻等喜温作物生长B.气候寒冷,冻土深厚,不利于农作物春播C.光热条件优越,大部分地区可以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D.冬季厚厚的积雪,到第二年春季融化,保证了春播农作物的需要读右图,回答1~3题:2.该图最有可能是 ( )A.东北耕地分布图 B.东北经济作物分布图C.东北粮食作物分布图 D.东北林地分布图3.图中图例Ш表示的地理事物是 ( )A.针叶林 B.人工林和次生林C.春小麦 D.大豆4.该地区农业发展的重点方向是 ( )A.保护水土 B.建成我国的畜牧业基地C.综合治理中、低产田 D.建成我国重要的农林基地(2010·抚宁模拟)读下列材料,回答5~7题。

材料1:目前,东北地区黑土流失面积4万多平方千米,占黑土总面积的40%左右。

以前60~70厘米厚的黑土层,现在大概只有20~30厘米厚,有的地方黑土消失殆尽,黄土裸露,丧失了生产能力。

严重的水土流失还导致东北旱涝风沙灾害严重。

如果不能有效地加以防治,按目前水土流失的速度,40~50年后黑土地将成为另一个黄土高原。

材料2:世界三大黑土集中分布区5关于世界黑土分布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编制】杨文燕【审核】_________【包组领导】_________【使用时间】_____3.13___ 教师寄语:责任心是迈向成功的起点;好习惯是快乐成长的阶梯!A.主要分布在美国、中国和俄罗斯境内B.均为所属国家人口最为稠密地区C.均为所在国家非常重要的粮食产区D.为北半球广大地区的温带森林分布区6.关于我国黑土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主要分布在黑、吉、辽、冀等省区B.分布在东北平原西部地区C.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D.是我国最重要的冬小麦和大豆产区7.水土流失是导致黑土肥力下降的原因之一,为治理水土流失采取的措施不包括()A.治理坡面B.秸秆还田C.植树造林D.沟壑治理读图,回答11~12题。

8.我国东北平原与同纬度的德国南部地区相比,小麦种植的有利条件是()A.土壤肥沃B.灌溉水源充足C.光热条件好D.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9.与我国东北地区农作物种植的区位因素相比,北德平原小麦种植区分布较少的原因可能是()A.土壤肥沃多冻土B.类似三江平原的沼泽多C.日照时间短,热量少D.以水稻种植为主(2010·漳州模拟)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3~15题。

10.该地区所在农业生产基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混合农业B.水稻种植业C.商品谷物农业D.传统旱作谷物农业14.该地区的农作物熟制是()A.一年一熟B.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C.一年两熟到三熟D.一年三熟11.限制该地所在农业生产基地发展的最大生态问题是()A.草场退化和土地沙化B.土地盐渍化和低洼易涝C.水土流失和土壤酸化D.黑土流失和湿地退化12.该地区农业部门拟建设水土保持林、果林、耕地、水库大坝,合理的规划方案是()A.①地—水库大坝②地—果林③地—耕地④地—水土保持林B.①地—水土保持林②地—耕地③地—果林④地—水库大坝C.①地—果林②地—耕地③地—水库大坝④地—水土保持林D.①地—耕地②地—水土保持林③地—水库大坝④地—果林(2009·南通调研)20世纪30年代,美国中西部大草原过度开垦、放牧,造成的频繁的“黑风暴”刮走了3亿吨尘土。

据此完成13~14题。

13.“黑风暴”现象的直接原因主要是( )A.植被遭到破坏B.地下水位下降 C.降水异常减少D.温室效应加剧14.“黑风暴”现象对我国北方农业发展的启示是( )A.少耕免耕,维持土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B.深翻扩耕,充分挖掘土地的生产潜力C.施用绿肥,防止土壤肥力不断下降 D.退耕还林还牧,优化农业生产结构读我国某地形区的经纬度范围示意图,回答15~17题。

15.图示地形区最具特色的农产品有( )A.甜菜和油菜 B.冬小麦和高粱 C.大豆和甜菜 D.棉花和春小麦16.关于图示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期长是作物产量高的主要原因 B.热量是农业生产发展的限制因素C.平原面积扩大,机械化水平高但商品率低 D.次生盐碱化导致土壤肥力下降17.图示地形区在土地资源的开发中,应该加强( )A.红壤的改良 B.黑土的利用和保护 C.沼泽的开垦D.土地荒漠化的治理右下图是我国某区域沿不同纬度所作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4-5题18.①、③、④、⑤所代表的地形单元分别为A 太行山、山东丘陵、黄土高原、华北平原B 大兴安岭、长白山、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C 贺兰山、太行山、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D 大兴安岭、山东丘陵、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19.适宜在⑤地区大面积种植的农作物有A 春小麦、亚麻、甜菜B 冬小麦、玉米、水稻C棉花、春小麦、大豆D 油菜、茶叶、春小麦20.图七反映我国东北和美国玉米种植、生产条件有关信息,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①和图②,美国玉米主要分布在(地形区),我国东北的玉米主要分布在(地形区);2.从农业地域类型看,美国玉米带和我国东北玉米种植区属于。

3、根据图表所提示的相关信息,分析我国东北地区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的异同美国玉米带和我国东北玉米种植区都比较接近本国某工业区,请说出这两大工业区的名称以及工业发展条件有什么共同特点?美国工业区名称:,我国工业区名称:。

工业发展条件①②③①美国部分农作物分布②中国东北玉米分布50504540【课下作业】1.东北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的最主要原因是()A耕地面积广大,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B宜农荒地多C土壤肥沃D人少地多,人均耕地全国最多2.2000年国务院下令停止围垦三江平原,你认为主要原因是()A.我国粮食库存储量已经相对过剩B.保护“湿地”,改善生态环境C.三江平原土壤贫瘠D.沼泽太多,不利于开发3、当前东北地区的森林积储量和木材质量大幅度下降,环境日益恶化的主要原因在于:()A.森林资源的退化B.过量砍伐和森林火灾C.过多人员的旅游活动D.矿产资源的过度开发4. 东北区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情况是()A. 北部有春小麦、大豆B. 中部有冬小麦、玉米、水稻C. 中部有冬小麦、玉米、甜菜D. 南部有春小麦、棉花5. 关于东北森林资源及林业基地的正确叙述是()A. 森林集中分布在大兴安岭西侧、长白山东侧和小兴安岭山地B. 森林树种丰富,多以云杉、冷杉为代表的寒温带针叶林C. 东北林区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和林木采伐基地D. 今后应大规模退耕还林,退湿地还林,加强抚育和更新6. 关于东北平原黑土区的叙述,正确的有()(双选)A. 平原中东部发育为黑土,中西部发育为黑钙土B. 黑钙土分布于松嫩平原的东、北和三江平原的西部,黑土分布于松嫩平原的中西部C. 黑土土层厚,腐殖质层薄,有机质层厚D. 黑土区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7. 保护和提高黑土肥力最有效的办法是()A. 秸秆还田B. 增施化肥C. 植树造林D. 焚烧秸秆8. 如果有大面积的沼泽分布,将可以()A. 降低环境质量B. 使农业减产C. 有大量沼泽动植物资源D. 使气温年较差增大9. 下列商品粮基地,提供商品粮比重在全国最大的是()A. 江汉平原 B. 太湖平原 C. 松嫩平原 D. 三江平原10. 东北农业基地综合开发的基础是()A. 提高种植业生产能力B. 大力发展养殖业C. 大力发展加工工业D. 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11. 东北天然林区主要分布在()①大兴安岭②小兴安岭③长白山地④三江平原⑤松嫩平原A. ①②B. ①②③C. ①②③④D. ①②③④⑤12. 目前东北林区生产的主要任务不应该包括()A. 采伐B. 综合利用C. 营林D. 提高森林覆盖率13. 下列城市中最接近小兴安岭的森林加工工业中心是()A. 哈尔滨B. 佳木斯C. 长春D. 齐齐哈尔14. 我国最大的林业生态工程是()A. “三北”防护林体系B. 长江中下游防护林体系C. 沿海防护林体系D.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林15 关于东北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东北平原分布于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境内,地势北高南低B 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C 是我国冬小麦、甜菜、大豆、玉米等农作物最大的生产基地D 水热条件丰富,水热配合协调“我的家住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一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东北资源的丰富。

据此回答16—17题16 东北农业基地的资源优势主要表现在()(1)土地资源优势(2)森林资源优势(3)矿产资源优势(4)地理区位优势A (1)(2)B (1)(3)C (1)(4)D (2)(3)17 东北地区土地资源数量上的优势是()(1)耕地总面积、人均面积、每一农业劳动力担负耕地面积较多(2)宜农荒地全国最多,扩大耕地面积潜力较大(3)主要为黑土、黑钙土,土壤肥沃(4)耕地平坦,集中连片,适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A (1)(4)B (1)(3)C (1)(2)D (2)(3)18 可导致黑土肥力下降的因素有()(1)农作物生长(2)黑土冲刷(3)使用化肥(4)不合理排灌A (1)(2)(3)B (2)(3)(4)C (1)(3)(4)D (1)(2)(4)沼泽是在多水条件下形成的特殊自然综合体。

三江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沼泽区,经大面积开发,已成为全国性的商品粮基地。

但近年来出现了诸如气候趋干、旱灾增多等环境恶化现象,于是国家决定这里今后不再垦荒。

据此回答19—20题19.三江平原分布的沼泽,属于()A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B 由沿海到内地的地域分异C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D 非地带性现象20.下列有关三江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是()A 粮食单产高,但商品率较低B 主要粮食作物是冬小麦C 纬度高,气温低,多为两年三熟D 尚未开发的沼泽性荒原适宜建立自然保护区下图为我国某土地利用的结构图,根据所学过的对区域农业发展的分析方法,结合自然地理知识,完成21——23 题21.该地区可能位于()A 两广丘陵B 山东丘陵C 辽东丘陵D 太行山区22.关于该区农业资源的优势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土地类型多样,生物品种多样B 光、热、水资源丰富,且没有气象灾害C 红壤广布,有机质含量高D 水流湍急,地表侵蚀切割强烈23.本区的经济发展,可以考虑()A.大量出售木材 B.大力发展一次性木筷生产C.大力发展立体生态农业D.全部改为梯田种稻读右图,曲线为等高线(单位为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