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异丙胺亚甲基橙皮素(IPHP)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和体外跨膜转运机制的初探

8-异丙胺亚甲基橙皮素(IPHP)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和体外跨膜转运机制的初探
8-异丙胺亚甲基橙皮素(IPHP)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和体外跨膜转运机制的初探

8-异丙胺亚甲基橙皮素(IPHP)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和

体外跨膜转运机制的初探

橙皮素(hesperetin)为芸香科柑橘属植物果实提取物,是广泛存在于柚子和橙子中二氢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药理学特性,包括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活性。橙皮素口服以后生物利用度较好,但是半衰期较短,口服给药以后体内消除较快,为了维持有效血药浓度,需要频繁给药,这一缺点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为了克服这一缺点,本课题组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合成了一系列的橙皮素

衍生物并对其药理活性进行了筛选。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7,3′-二甲氧基橙

皮素(7,3′-dimethoxy hesperetin,DMHP)具有较强抗炎活性,对A A大鼠继发性炎症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前期研究还发现8-异丙胺亚甲基橙皮素(IPHP),在体外具有良好的抗炎活性,对于由LPS刺激RAW264.7细胞产生的TNF-α和IL-6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该实验的目的是建立IPHP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方法,对其进行早期药动学

研究,同时利用MDCK细胞模型来模拟小肠上皮细胞对IPHP的吸收情况,通过对MDCK细胞膜上转运蛋白,如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蛋白(MRP2)的研究来探讨其吸收及外排机制,为以后的药理学研究提供依据,为将来的临床前研究提供思路。

本实验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IPHP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40

只SD大鼠随机分为:橙皮素组(100mg/kg),IPHP低,中,高剂量组

(25,50,100mg/kg)和IPHP静脉注射组(25 mg/kg),每组8只。灌胃,静脉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大鼠眼底静脉丛取血,用本实验建立的HPLC法测定血浆中的橙皮素

和IPHP的浓度,根据所得的血浆药物浓度-时间曲线,计算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

分别计算IPHP在低中高3个不同浓度的Tmax(h):2.3±0.67、2.40±0.55、2.10±0.55;t1/2(h):6.37±1.91、6.45±1.93、6.61±1.98;Cmax(μg/ml):1.15±0.32、2.60±0.70、4.36±1.18;AUC(mg/L·h):9.34±1.68、22.98±4.14、41.63±7.49。

橙皮素的Tmax(h)为0.35±0.11,t1/2(h):3.07±1.12;Cmax(ug/ml):4.56

±1.09,AUC(mg/L·h):50.23±12.22。与等剂量组的橙皮素相比,IPHP的半衰期明显延长,血药浓度液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达峰时间延迟,相对生物利用度提高了。

2.IPHP在MDCK单层细胞模型上的吸收转运实验的研究MTT法筛选出安全的适合跨细胞膜转运的药物浓度(120μΜ以内),药物跨膜转运的实验分

组:7.5,15,30,60,120μΜ五个药物浓度组以及温度,p H,转运蛋白抑制剂组。探讨药物浓度、p H、温度、P-gp抑制剂维拉帕米、MRP2抑制剂MK-571和丙磺舒对IPHP在体外细胞模型上跨膜转运的影响。

实验取的样品通过上述建立的HPLC法测定血浆中的药物的浓度,根据所得

的血浆药物浓度-时间曲线,计算药物浓度,根据公式Papp=(d Q/dt)/A×C0和

ER=Papp(BL-AP)/Papp(AP-BL)计算不同浓度药物的Papp(AP-BL)(×10–

5)(cm·s-1):1.49±1.20、2.81±1.20、3.28±0.45、3.45±1.30、3.47±1.27。Papp(BL-AP)(×10–5)(cm·s-1):2.12±0.728、3.87±0.364、4.27±1.16、4.08±2.68、4.15±3.66。

外排率分别为:1.41、1.37、1.3、1.18、1.19。温度和p H对其转运均有影响,而P-gp抑制剂对于IPHP的转运没有明显的影响,MRP2抑制剂在一定程度上

增加了IPHP的转运量。

IPHP在MDCK细胞模型上的转运方式主要是被动扩散,且其转运不受P-gp外

排蛋白影响,而外排蛋白MRP2可能参与了IPHP的外排转运。

中药缓释制剂体外释放度评价(三)

中药缓释制剂体外释放度评价(三) 国际上采用指纹图谱对植物药进行质量控制的国家有韩国、日本、德国等。如德国用指纹图谱技术控制银杏制剂的质量。德国0.Sticher早在1993年发表的文章中指出银杏叶其主要成分是黄酮苷类与银杏内酯,采用十多种化学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图作指纹图谱,同时用其中多个化学成分(指标成分)作为定量的标准。在大量基础研究及严格控制原料及生产全过程的条件下,对银杏叶制剂不仅控制总黄酮和总内酯的含量,而且对黄酮中槲皮素、山柰酚和异鼠李素的比例,总内酯中银杏内酯A. B. C.J和白果内酯的比例,规定了较为明确的范围,作为中药指纹图谱的范例。美国FDA对植物药的质量控制则要求必须控制指纹图谱的检测标准。我国申请FDA临床实验的天津天士力集团的复方丹参滴丸、北京华颐制药厂的威麦宁胶囊、上海史泰隆制药厂的杏林制剂等都制定了指纹图谱检测标准。对于中药缓控释制剂的研究,指纹图谱有巨大的现实意义。按照中医的观点,指标成分的控制,难以真正控制中药功效。中医辨证施治用的是药味而非某个化学成分。麻黄素与麻黄、甘草酸与甘草、人参皂苷与人参等在中医看来是两回事。中药的“补气”、“活血”、“温里”、“发表”、“滋阴”、“健脾”等功效,是药材饮片或成药方剂内含物质群的整体作用结果。所以要控制中药的功效,不仅只针对某几种化学成分,必须对方剂的物质群整体予以控制。在尚不清楚中药全体化学成分的情况下,用现代色谱、光谱、波谱、质谱等仪器分析所得的指纹图谱,实现对物质群整体的控制的思想应运而生。 周俊院士近年提出中药复方是天然组合化学库,周院士认为根据中医药理论和长期实践,筛选出来的中药复方是相对安全和有效的复方。中药复方由多味中药组成,一味 中药可能分离鉴定出100种左右化学成分,由多味中药组成的中药复方可能含有数百种至数千种化学成分。因此中药复方是一个根据中医理论和实践以及单味药功能主治性味,通过人工组合形成的、具有疗效的、相对安全的天然组合化学库。中药复方天然组合化学库中的化学成分大量是单味药本身含有的,少量是加工炮制过程中形成的,包括有效成分和无效化学成分两大类。有效成分是中药复方治疗疾病的药效物质基础,往往含有几种或一群有效成分或生物

兰索拉唑肠溶片体外释放度研究

兰索拉唑肠溶片体外释放度研究 摘要目的:对于兰索拉唑肠溶片体外释放度进行探讨。方法:通过查阅国内 外相关资料,整理归纳。结果:了解切实可行的测试兰索拉唑肠溶片体外释放度的方法。 关键词兰索拉唑;肠溶片;体外释放度。 相关背景 兰索拉唑为一选择性抑制胃壁细胞H+-K+-ATP酶从而抑制胃酸分泌的抗溃疡药物。它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酸分泌均具抑制作用,具有保护和促进胃粘膜溃疡愈合的作用[1]。而且,兰索拉唑及其相关化合物有较强的抑制幽门螺杆菌的作用,在降低消化性溃疡复发率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2]。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其疗效较H2受体拮抗剂法莫替丁、雷尼替丁强,毒副作用低,是一有发展前途的抗酸剂。兰索拉唑为一苯骈咪唑类化合物,其对酸不稳 定,为防止药物口服后受胃酸破坏失效,故制备为肠溶片剂。[4]兰索拉唑肠溶片在胃液中不溶解,到了肠道药物才溶解。对于肠溶片的定义据[3]描述如下: 肠溶片:系指用肠溶性包衣材料进行包衣的片剂。为防止药物在胃内分解失效、对胃的剌激或控制药物在肠道内定位释放,可对片剂包肠溶衣;为治疗结肠部位疾病等,可对片剂包结肠定位肠溶衣。肠溶片除另有规定外,应进行释放度检查。 研究方向 为了研究药物的体外释放度,首先了解释放度的概念。 释放度系指口服药物从缓释制剂、控释制剂或肠溶制剂在规定溶剂中释放的速度和程度。检查释放度的制剂,不再进行溶出度或崩解时限的检查。 肠溶制剂系指口服药物在规定的酸性介质中,不释放或几乎不释放,而在缓冲液中大部分或全部释放的制剂。[3] 对于肠溶片的释放度测定,据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XD释放度测定法第二法[3]描述如下: 第二法用于肠溶制剂 (一) 酸中释放量 除另有规定外,量取0.1mol/L盐酸溶液750ml,注入每个容器,加温使溶液温度保持在37±0.5℃,调整转速并保持稳定,取6片(个)分别投入转篮或容器中,按各药品项下规定的方法,开动仪器运转2小时,立即在规定取样点吸取溶液适量,立即经0.8μm微孔滤膜滤过,自取样至滤过应在30秒钟内完成,滤液按各药品项下规定的方法测定,算出每片(个)的酸中释放量。 缓冲液中释放量

透皮试验的一些经验

对透皮吸收文献及相关指导原则的学习(一) 备注:本人最近在做软膏,故做了些相关工作,拿出来分享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纯属个人理解! 根据《非无菌半固体制剂扩大规模和上市后变更:体外释放试验和体内生物等效性要求》的内容,第15页Ⅶ.体外释放试验,释放与时间的平方根呈比例。以单位面积释放的药物量(μg/cm2)相对时间的平方根进行线性回归,其斜率即为释放率/透过率。 释放率/透过率具有剂型特异性,可被用于监测产品质量。 扩散池系统: 带有标准开帽式毛玻璃样表面的扩散池系统,注入孔直径为15 mm,整个系统直径为25 mm。Franz扩散池。 人工膜: 适当的惰性和商业化的人工膜,如:聚砜,醋酸纤维素/尼龙混合酯,或聚四氟乙烯70μm膜。大小适合扩散池直径(即上文提到的25 mm)。有文献提出用猪皮及大鼠皮肤。 接受液介质: 适宜的接受液介质,如水性缓冲液用于水溶性药物使用,或者含水醇介质用于水溶性较差的药物,或其它经过适当调整的介质,如生理盐水。 样本量: 多次重复(建议6个样本)测定皮肤局部用药的释放率(特征)。 样本使用: 将大约300 mg半固体制剂均匀置于人工合成膜上,保持封闭状态防止溶液蒸发和成份改变。这对应于没有剂量限定的情况。 采样时间: 建议在一个适当的时期内多次采样(至少5次),以便产生足量释放的特征和确定药物的释放率(在为期6个小时的研究期间内,采样次数不少于5次,即采样时间为30 分钟、1、2、4和6小时)。不同制剂的采样时间可能不同。在每个采样点取样后补充新鲜的接受相液体,以便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人工膜的下表面始终保持与接受相的接触。

样本分析: 应该采用经过适当验证的特异的且灵敏的分析方法分析样本,以确定药物浓度和药物释放量。 体外释放率: 用单位面积释放的药物量(mcg/cm2)相对时间平方根绘图应生成一条直线。直线的斜率(回归)代表制剂的释放率。对应于1小时部分的X轴的截距是此类曲线在正常状态下的特性。 对于局部应用局部起效的半固体制剂,我建议把他分为两部分:体外释放和体内的局部分布。 体外释放用半透膜模拟皮肤,方法就是你一楼所说的。这个实际上类似固体口服制剂的溶出度。 体内分布采用活体,给药后不同时间取皮肤,分层测定药物含量。取几个关键时间点就可以了,不需要像药代那样做那么多点。如果你这个药品外用后入血少的话,好好设计一下实验,一两头小香猪应该就可以搞定了。 对于你现在做的以香猪皮为皮肤模型采用franz扩散池来进行透皮研究,个人认为意义不大,毕竟透过皮肤的药物实际上就是入血的部分,不是局部起效的部分。扩散实验结束后再测定皮肤内药物含量,当然也能部分说明问题,但总不如用活体做分布。 皮肤分层我们当时也做得很不成功,建议你咨询一下周边的科研院校,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委托一下。角质的分离比较容易,胶带即可,但表皮和真皮的分离我们也没有做得很好。实在不行,就测定整个皮肤的含量吧。 实验结束后,残留药物可以将药膏清洗下来进行测定。必须彻底将残留药物清洗干净,否则会影响皮肤内含量的测定。

陈皮黄酮类成分研究进展

陈皮黄酮类成分研究进展 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其中含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对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均有较好的生物活性作用,并具有抗炎、抗肿瘤、抗氧化、抑菌、避孕、抗紫外线等作用,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对陈皮中黄酮类成分的种类、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标签:陈皮;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e blanco)及其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陈皮味苦、辛,性温,入肺、脾经,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为食管、胃十二指肠等消化道病症最常用的药物,也可用于治疗胸胁胀痛、疝气、乳核、乳痈、食积、腹痛等证。 陈皮中的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有黄酮、黄酮醇、黄烷酮、原花色素等,多以糖苷或苷元的形式存在,包括橙皮苷(陈皮苷、橘皮苷),新陈皮苷,川陈皮素(蜜橘黄素),柚皮苷元(柑橘素),二氢川陈皮素,红橘素(橘皮素,蜜橘素),3,5,6,7,8,3’,4’-七甲氧基黄酮(3,5,6,7,8,3’,4’-heptamethonyflavone)[1]。其中橙皮苷(Hesperidin)、新橙皮苷(Neohesperidin)属于黄烷酮,为类黄酮糖苷[2]。钱士辉从陈皮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醋萃取部位分离得到3种黄酮类成分,分别鉴定为Natsudaidai、NO-biletin和3,5,6,7,8,3’,4’-heptamethonyflavone。把川桔粉碎后以石油醚提取,将提取物作硅胶柱层析,从中分离到3种黄酮类化合物:5-OH,6,7,8,3’,4’-五甲氧基黄酮、5,6,7,8,4’-五甲氧基黄酮和5,6,7,8,3’,4’-六甲氧基黄酮[3]。 国内学者在陈皮中发现了一些特有的黄酮类成分,这些成分在抗氧化、抗肿瘤、降低胆固醇、防治心血管疾病、镇静消炎、抗菌杀虫、抗血小板凝集等方面均有显著的生物活性,并可作为保健功能因子添加到食品和饲料中[4]。 1 药理作用 1.1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1.1.1 对胃肠平滑肌的作用橙皮苷对胃肠平滑肌具有兴奋作用,能够明显拮抗阿托品、肾上腺素所引起的胃排空及小肠推进抑制作用。但其对新斯的明所致的胃排空和小肠推进加快作用则无明显影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肾上腺素能α-受体有关,但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仍需进一步探究[5-6]。 1.1.2 抗胃溃疡作用在治疗大鼠实验性胃溃疡的药理实验当中,实验前和实验中,皮下注射甲基橙皮苷100或500 mg/(kg·d),连续给药6 d,能明显抑制溃疡的发生,而且还有抗胃酸分泌的作用。但剂量增加至500或1000 mg/(kg·d),连续给药3 d,口服给药,对此实验性胃溃疡大鼠模型则无明显效果;若合并使用维生素C及维生素K4,可产生一定的效果[7]。

【CN109771721A】大鼠闭式小预充反馈式体外循环管道【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261956.X (22)申请日 2019.04.02 (71)申请人 王立烽 地址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凯旋路 华家池校区3舍 (72)发明人 王立烽 朱贤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知呱呱知识产权代理有 限公司 11577 代理人 赵白 杨乐 (51)Int.Cl. A61M 1/16(2006.01) A61M 1/36(2006.01) (54)发明名称大鼠闭式小预充反馈式体外循环管道(57)摘要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大鼠闭式小预充反馈式体外循环管道,属于实验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大鼠闭式小预充反馈式体外循环管道包括静脉引流管、储血室、滚压式泵连接管、热交换器、膜式氧合器和动脉导流管,所述静脉引流管一端用于连接大鼠静脉,另一端与储血室连接,储血室通过滚压式泵连接管与所述热交换器的进血口连接,所述滚压式泵连接管外接滚压式泵,所述热交换器的出血口与膜式氧合器的进血口通过对接管连接,所述膜式氧合器的出血口通过所述动脉导流管连接大鼠的动脉穿刺针,达到了使外循环管道闭合,避免出现静脉引流量不足、储血室及其他管路易吸空进气、 管道整体预充量等情况的效果。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1页CN 109771721 A 2019.05.21 C N 109771721 A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109771721 A 1.一种大鼠闭式小预充反馈式体外循环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体外循环管道包括静脉引流管(1)、储血室(2)、滚压式泵连接管(3)、热交换器(4)、膜式氧合器(5)和动脉导流管(6),所述静脉引流管(1)一端用于连接大鼠静脉,另一端与储血室(2)连接,储血室(2)通过滚压式泵连接管(3)与所述热交换器(4)的进血口连接,所述滚压式泵连接管(3)外接滚压式泵(7),所述热交换器(4)的出血口与膜式氧合器(5)的进血口通过对接管(51)连接,所述膜式氧合器(5)的出血口通过所述动脉导流管(6)连接大鼠的动脉穿刺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鼠闭式小预充反馈式体外循环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血室(2)上密封连接有负压补血装置(21),所述负压补血装置(21)包括套管(211)和密封滑动连接于所述套管(211)内的活塞杆(212),所述套管(211)通过一连接管与储血室(2)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鼠闭式小预充反馈式体外循环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补血装置(21)为注射器,注射器的注射口通过连接管与储血室(2)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鼠闭式小预充反馈式体外循环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补血装置(21)采用5ml注射容量的注射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鼠闭式小预充反馈式体外循环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血室(2)上密封连接有肝素帽(2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鼠闭式小预充反馈式体外循环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脉引流管(1)与大鼠静脉连接一端设置有三通接头(11),所述三通接头(11)的两个通路分别用于连接大鼠静脉和静脉引流管(1),另一个通路用于静脉放血和心脏停搏使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鼠闭式小预充反馈式体外循环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大鼠闭式小预充反馈式体外循环管道整体预充量7.5ml-8ml,所述静脉引流管(1)长10cm,所述滚压式泵连接管(3)长24cm,所述对接管(51)长4cm,所述动脉导流管(6)长20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鼠闭式小预充反馈式体外循环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压式泵连接管(3)采用硅胶材质。 2

陈皮的作用

陈皮的作用 理气,调中,燥湿,化痰。主治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或疼痛、消化不良。湿浊阻中之胸闷腹胀、纳呆便溏。痰湿壅肺之咳嗽气喘。《本草新编》:或问陈皮留白为补,去白为攻,然乎?此齐东之语也。陈皮与青皮,同为消痰利气之药,但青皮味浓于陈皮,不可谓陈皮是补而青皮是泻也。或问陈皮即橘红也,子何以取陈皮而不取橘红?夫陈皮之妙,全在用白,用白则宽中消,若去白而用红,与青皮何异哉,此世所以;留白为补,去白为攻;之误也。其实,留白非补,和解则有之耳。【药理作用】(一)调节胃肠和胆囊功能陈皮水煎剂对胃肠平滑肌有直接的抑制作用。能对抗乙酰胆碱、组胺所致的胃肠平滑肌痉挛,对胃肠平滑肌具有解痉作用。橙皮苷对离体肠肌具有先兴奋、后抑制的作用。甲基橙皮苷对大鼠皮下注射后可明显抑制胃溃疡的发生,而且还有抗胃液分泌的作用。但大鼠口服后无效。用甲基橙皮苷对大鼠皮下注射可增加胆汁和胆汁内固体物的排泄量。(二)祛痰、镇咳、平喘陈皮挥发油有刺激性祛痰作用,主要有效成分为柠檬烯。陈皮醇提物可完全对抗组胺所致的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性收缩。芸香科ll种理气药筛选表明,橘皮是平喘效价高者之一。化州橘红多糖具有显着的镇咳作用。(三)抗过敏、抗炎橘皮类黄酮成分有很强的抑制人体嗜碱性白细胞释放组胺,以及中性白细胞释放β-尿甘酸化物酶的活性,在体内具有抗过敏和抗炎作用。橙皮苷和甲基橙皮苷均具有维生素P样的作用。橙皮苷和甲基橙皮苷小鼠腹腔注射后能对抗组胺所致的血管通透性增加。橙皮苷对大鼠巴豆油所致的炎性反应有抑制作用,使渗出液明显减少。(四)对心血管 1.冠陈皮煎剂、橙皮苷能兴奋在位蛙心,煎剂和甲基橙皮苷有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但不影响心肌收缩力。 2.升压:陈皮的对羟福林和N一甲基酪胺具有升压作用,其含量不如青皮、枳实。橙皮苷对猫有短暂的扩张周围血管的作用,但对麻醉猫和犬无降压作用。 3.降压:柑橘果皮既有升压成分,又有降压成分。其升压成分尚有松柏苷、紫丁香苷、己基吡喃葡萄糖苷等。其降压成分有腺苷、芸香苷、橙皮苷、柚苷、川l陈皮素、乙基吡喃葡萄糖苷等。(五)降脂橙皮苷对家兔有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并能明显减轻其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芸香苷、橙皮苷对大鼠CCl4所致的总胆固醇、AlT、AST、AKP的升高均有降低作用。橙皮苷对心肌感染和动脉硬化患者的脂质过氧化形成有抑制作用。橘子果胶中含有一低分子物质,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六)其他 1.抑制子宫:陈皮煎剂对小鼠离体子宫有抑制作用,高浓度则使之完全松弛。 2.抑制真菌:橙皮苷、柚苷等在低浓度下即有抑制真菌的作用。 3.止血:陈皮散剂对兔灌胃可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问。陈皮炒炭止血作用更强。 4.升糖:含有氧化物的橙皮苷具有升高兔血糖的作用。【临床应用】 1.治疗消化不良的胃胀、胃痛和食欲不振。 2.治疗急慢性胃肠炎之轻症,胃不舒,泛泛欲吐。 3.治疗感冒后咳嗽和慢性支气管炎咳嗽痰多。 4.治疗妊娠反应,恶心欲吐,以及化疗后恶心欲吐,不思进食。 5.在中药复方中加用陈皮可减少中药的胃肠道不舒服反应。

抑制NF-kB及AP-1的激活减轻大鼠体外循环后全身炎症反应

押制NF.kB与AP?1的激活战轻太鼠CPB后SIRS中文详蛔摘毒 拥潮NF-KB与A&l的激活藏轻大器I体羚镳繇后全身炎症反应 中文详细摘要 目的:心内直视手术多需要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bypass,CPB)蘩秘,露CPB戆够诱发全鸯炎瘥爱寝综合髹(systemicinflammatoryresponsesyndrome,SIRS)。本研究建立大鼠常游CPB和深低温停循环(Deep HypothermicCirculatoryArrest,DHCA)动物模溅,探讨:(1)犬鼠CPB模型建立的可行性;(2)挟因子kappaB(NF柏)和应激撩白.1(ActivatorProtein-1,AP.1)在CPB麟心肺组织中的袭达:(3)抗氧化剂毗咯烷二硫代氨蕊单酸酝(PyrrolidineDithiocarbamate,PDTC)楚否能够攘铡嬲纛的{乍羽。 方法: 1。大装卷瀑CPB模黧; 8只成年雄性12~16周龄的Sprague-Dawley(SD)大鼠,体重338士379,气瞽穿察j插管接呼羧梳,黢动脉疆篱测压,尾动脉为动躲灌注管,颂静脉撩管懋右心房水平静脉引流,建立CPB,预充墨45耐不舍m液,转流1h,呼吸梳辅助15mira 2.大鼠DHCA模型: 8只成年雄性12~16周龄SD犬鼠,383__319,CPB建立方法同上,预充爨45ml,蒺孛毽镪lO~l辍l嚣秘筑盎,转滚簿瀑馊嚣瀑洚至18℃欲下一◇跳停止,停循环1h后转流复温,胍温达到37.0"C艏停止CPB,恢复机械通气,鑫主簿蔽活跃嚣撤离释稷辊,激梳震煞处死。 3.分组及分子生物学检测: 48廷成年雄憔SD大鬣(300~4509),12~16周龄,随机分为6组: (1)A:假筝本对照缀8只,进孳亍各融捶管,全身野綮证,监护75min后处死: (2)B;单纯CPB缀8只,?洛赫转溅lh,孵设枫辘瓒15min爱处琵; (3)c:预充液中加入PDTC组8只,转流黼将PDTC(15mg/kg)加入{黉充滚孛,,&膝转流lll,释稷撬麓羲15min惹赴死;

药物释放度研究概述

药物释放度研究概述 药物释放度是指药物从缓释制剂、控释制剂、肠溶制剂及透皮贴剂等在规定条件下释放的 速率和程度,是 评价药物制剂质量的内在指标,是制剂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释放度是随着科学技术和生物药剂学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药品检验方法。20世纪70年代确立了溶出度在口服固体制剂中的重要地位,至20世纪80年代,缓释、控释技术发展迅速,释放的概念随之提出。美国药典1985年版(第21版)率先引入释放度检查法,对缓释制剂、肠溶制剂的溶出进行监控,2000年版(第24版)收载释放度检查品种36个。中国药典1995年版引入释放度检查法,2000年版收载释放度检查品种15个,2005年版收载释放度检查品种26个。 1释放度研究的意义 释放度研究的对象一般为半衰期相对较短(2~4h),首过效应明显,治疗剂量范围较窄, 在很广的pH值内较稳定,并经胃肠道充分吸收的药物。将此类药物制成缓、控释制剂,可通过控制释药速率来降低临床不期望的高峰血药浓度,减少“峰谷”现象,避免血药浓度频繁波动起伏或是控制血药浓度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维持在有效浓度以上,从而提高药物疗效,提高患者用药的顺应性。与普通制剂相比较,药物治疗作用持久,毒副作用低,用药次数减少,药物缓慢地释放进入体内,血药浓度“峰谷”波动小,能保持在有效浓度范围内以维持疗效。研究药物释放度,在有效控制制剂质量,指导制剂处方筛选和指导制剂制备工艺优化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2体外药物释放度试验 体外药物释放度试验是在模拟体内消化道条件(如温度、介质的pH值、搅拌速率等)下,对制剂进行药物释放速率试验,以监测产品的生产过程与对产品进行质量控制,同时也是筛选缓、控释制剂处方的重要手段。 仪器装置 USP25共收录了7种装置用于释放度测定。装置1(转篮法)、装置2(桨法)、

陈皮对消化系统作用研究进展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医学, 2012, 1, 37-40 https://www.360docs.net/doc/1b9134202.html,/10.12677/tcm.2012.14007 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2012 (https://www.360docs.net/doc/1b9134202.html,/journal/tcm.html) Progress in Research on the Effects of Pericarpium Citri Reticulatae on Digestive System Yau Lam School of Chinese Medicine,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ong Kong Email: lamyaugmp@https://www.360docs.net/doc/1b9134202.html, Received: Jul. 11th, 2012; revised: Jul. 23rd, 2012; accepted: Jul. 25th, 2012 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effects of Pericarpinm Citri Reticulatae on the digestive system, mainly focuses on understanding the effects of Pericarpium Citri Reticulatae on the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 and regulation as well as dis-cussing its pharmacological foundation on the digestive system. The content includes its functions on the gastrointesti-nal anti-ulcer, the anti-bacterial effects and the anti-cancer effects respectively. I hope this paper could provide a valu-able reference for future research. Keywords:Pericarpium Citri Reticulatae; Pharmacological Action; Digestive System 陈皮对消化系统作用研究进展 林佑 香港大学中医药学院,香港 Email: lamyaugmp@https://www.360docs.net/doc/1b9134202.html, 收稿日期:2012年7月11日;修回日期:2012年7月23日;录用日期:2012年7月25日 摘要:本文对近年于陈皮的消化系统作用上进行综述,一方面了解陈皮对胃肠动力的调节作用;另一方面认识消化系统的药效物质基础,内容包括抗胃溃疡作用、胃肠抗菌作用及抗癌作用。祈望本论文能为陈皮于消化系统研究上作一参考。 关键词:陈皮;药理作用;消化系统 1. 引言 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性味归经:苦、辛,温;归肺、脾经。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能[1]。明代李时珍云:“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脾乃原气之母,肺乃摄气之签,故橘皮为二经气分之药,但随所配而补泻升降也。”古时以提到相类药性的特点[2]。一直以来,对陈皮于胃肠道的作用已有一定的了解,但却较少进一步深入探讨其作用机制,本人搜集近年于陈皮对消化系统作用相关文献,并进一步整理、归纳及综述。2. 胃肠调节作用 2.1. 胃肠抑制作用 大量研究证实,陈皮水煎液对胃、十二指肠及结肠平滑肌具有显著抑制作用[3]。在抑制胃动力的作用机制上,陈皮能通过M受体作用于胃体纵行肌、环行肌条收缩平均幅度,降低胃体纵行肌条张力。在肠动力抑制的研究上,对陈皮与青皮进行比较,表明陈皮与青皮的水煎液、挥发油及总黄酮成分同样对兔离体小肠呈抑制作用,并进一步指出青皮水煎液及总黄酮成分对兔离体小肠的抑制作用强于陈皮而挥发油弱于陈皮[4]。由于青皮和陈皮均含对羟福林(辛弗林),且

龙胆泻肝汤对大鼠体外循环后相关肝损伤保护机制的实验研究

龙胆泻肝汤对大鼠体外循环后相关肝损伤保护机制的实验研 究 摘要:目的:探讨龙胆泻肝汤对大鼠体外循环(CPB)后肝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随机将60 只体重为480±20g 的SD 大鼠分为对照组(A组)、龙胆泻肝汤组(B 组),每组30 只大鼠,各组大鼠在体外循环后,测定SATA5 活性,全自动生化 分析仪测定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的含量。结果:与A 组比较,B 组 各时相肝脏组织SATA5 活性明显升高(p<0.05),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龙胆泻肝汤能对体外循环(CPB) 后肝损伤有防治作用,其中,通过提高肝脏组织内SATA5 的活性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关键词:龙胆泻肝汤;体外循环;STAT5 活性;肝损伤;谷丙转氨酶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3- 0334-02 体外循环(CPB)是现临床手术中较常见的辅助手段,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 但其有也有很多相关并发症,如体外循环对机体产生强烈应激而导致多器官功能 障碍综合征(MODS)[1],病死率高,其相关的肝损伤是最早及最容易导致的并 发症之一,肝损伤发生后甚至可发展成肝衰竭[2-6]等,最终会形成MODS,治 愈率大大降低,是导致患者死亡主要原因。有研究表明龙胆泻肝汤具有清热利湿 作用,可改善肝脏的生理功能,对体外循环(CPB)后肝脏的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 本实验通过观察龙胆泻肝汤对大鼠体外循环(CPB)后相关肝损伤的防治作用,并探 讨其作用机制,现将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 动物分组及处理: Sprague-Dawley(SD)大鼠60 只,体重480±20g,雌雄不限,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A 组)、龙胆泻肝汤组(B组),各组制备成体外循 环后0h、1h、3h、6h、9h 和18h 分为6 组,每组5 只。 1.2 药品:龙胆泻肝汤(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1.3 方法:术前3 周A 组给水喂养,B 组灌胃给龙胆泻肝汤(贵阳中医学院第 二附属医院),术前禁食12h,禁饮6h,术前使用乌拉坦(1mg/kg)腹腔注射麻醉, 采用22G 静脉留置针经动脉逆行插入作为动脉灌注管;经右颈静脉将18G 静脉留 置针穿刺直至右心房水为静脉引流管。在贮血器和氧合器之间有旁路管道便于排 除气泡(Figure2-2,2-3)。预充液总量14-18 ml,其中氧合器和热交换器共8-10ml, 其它管道6-8ml。成分:新鲜的同种大鼠血液(8~12)ml(术前由1 只大鼠的颈动脉 穿刺抽取并肝素化)、血定安4ml、5%碳酸氢钠2ml、20%甘露醇2ml、肝素钠 150IU/kg。各部分连接管道妥善固定后,打开静脉引流端使得静脉血回流到贮血器,然后动脉灌注管,开始转流。转流开始后停止呼吸机辅助呼吸,氧合器供氧(FiO2 1.0),氧流量与灌注流量比值保持在0.8~1.0,建立并行体外循环,转流时 间约120min 后停止CPB。 1.4 检测指标:各组分别于造模成功后0h、1h、3h、6h、9h 和18h 小时处死 5 只大鼠,经下腔静脉无菌取血,肝素抗凝,立即4℃,3000rpm,离心15min, 取上清置于﹣70℃冰箱保存,EMSA 法检测SATAT5 相对活性,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测定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的含量。 1.5 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20.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

体外循环下心脏麻醉步骤

一、麻醉诱导 1.心功能I一1l级者:硫喷妥钠、咪唑安定、异丙酚、地西泮、咪达唑仑、芬太尼。(均有不同程度的心肌抑制作用,用量过大,注射速度过快时,可引起心动过速和低血压。) 2.心功能Ⅲ~Ⅳ级低下者:可选用安定、依托咪醋、羟丁酸钠、芬太尼、舒芬太尼等作麻醉诱导剂。(对心血管功能影响均较轻微)。 3.心动过缓或窦房结功能差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病人:可改用小剂量氯胺酮诱导,对维持血压和心率较容易。 4.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人可选用氯胺酮加芬太尼作麻醉诱导。氯胺酮可增加周围循环阻力,而芬太尼可抑制肺循环阻力升高。 5.先心有左向右分流的病人,二尖共关瓣不全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且返流量大的病人等循环时间延长者,麻醉诱导时宜采用小剂量,低浓度,慢速度的诱导。防波动。 6.心率不快者可用琥珀胆碱、泮库溴铵;心率偏快心功能低下者用阿曲库铵(慎)、维库溴铵等。 7.强效吸人麻醉荆对心肌有抑制作用,使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肌耗氧量下降。异氟醚可使心率增加,且有强力血管扩张作用,同时也使冠状动脉扩张,可引起“冠脉窃血”现象。。 8.气管插管 要求RPP<12000,用药后不要急,试验反应:置入喉镜或导尿,如心率血压无大反应即可进行气管插管。预防性使用利多卡因。 具体方案: 咪达唑仑0.15-0.2mg/kg 安定0.08-0.1mg/kg 羟丁酸钠30-50mg/kg 乙托咪酯0.1~0.3mg/kg 异丙酚0.5~1.5mg/kg 阿曲库铵0.3-0.6mg/kg 维库溴铵0.07-0.15mg/kg 儿童不合作→氯胺酮5-8mg/kg肌注;合作→咪达唑仑0.15-0.3mg/kg静注 芬太尼20μg/kg(5-15);心功能Ⅲ、Ⅳ级病人,有的需端坐呼吸半坐位,改10~15μg/kg;窦房结功能差心动过缓者,在以关闭不全为主的瓣膜病心动过缓,加少量氯胺酮0.2~1mg/kg,维持一定心率。 二、体外循环前的麻醉管理 1,机械通气: PaCO24.6-6kPa(30~40mmHg),气压15-20 cmH2O,肺流量↑可增大。 成人 RR10-16 rpm VT10ml/kg I:E1:2或1:1.5 婴儿 RR 20-30 <15kg 10 小儿 RR 14-16 >15kg 12-15 2.麻醉维持: 芬太尼30~60μg/kg。 窦房结功能低下或心动过缓者,芬太尼20~40μg/kg,氯胺酮1~1.5mg/kg。 心功能好者以吸入麻醉为主辅以小量静脉药物。

半固体制剂体外释放研究需注意细节

半固体制剂体外释放研究需注意细节 半固体制剂包括油膏剂、眼膏剂、凝胶剂,常常是经皮用药,其体外释放在处方筛选中非常有用,可用于预测基质的释放行为,比较药物的释放速率。但至今为止,在各国药典中对于半固体制剂的体外释放均没有做具体规定。垂直扩散池法是半固体制剂的体外释放最常用的方法,目前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的SUPAC-SS指导原则中规定的半固体制剂释放方法也是垂直扩散池法。此方法操作简便,结果重现性好,有人认为,垂直扩散池法有望成为半固体制剂质量控制的法定标准之一。在应用垂直扩散池法研究药物的释放行为时,人工合膜的选择、接受介质、释放曲线等是值得关注的细节。 ▲合理选择人工合成膜 人工合成膜主要作为一惰性支持物而存在,膜置于制剂与接收介质之间作为支撑以保持制剂的形态完整性。膜应是多孔的,膜的孔隙间充满接受介质,药物从半固体制剂中转移到膜中分配进入膜间的接受介质,最终药物分子扩散通过膜的孔隙进入接受介质本体。膜的选择常需符合以下几个要求:保证膜性质的重复均一性;不与药物发生结合;不与

释放介质发生作用;不存在扩散滞留现象。目前,FDA实验室常用惰性、低扩散滞留的聚砜膜。但聚丙烯膜、纤维素膜、聚酰胺膜、聚丙烯酸酯膜、聚乙烯膜等也有人在使用,些膜在测定药物的释放时均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国外学者研究了萘普生通过不同人工合成膜的释放 行为,所用样品包括萘普生饱和溶液和市售制剂(Reuxen.凝胶和Naprosyn.凝胶),通过比较样品的释放行为来选择合适的人工合成膜,以便研究出可靠的、重复性好的体外释放方法用于研究萘普生的体外释放动力学。实验者釆用改良垂直扩散池,所用的膜包括0.2μm醋酸纤维素膜、0.45μm聚醚砜膜、聚硅酮和EVA。结果表明用多孔型人工合成膜醋酸纤维素膜和聚醚砜膜进行释放研究时,测得的萘普生饱和溶液和市售制剂的释放量对时间的平方根作图均呈良好的线 性关系,这表明释放的控速步骤是药物在饱和溶液或凝胶中的扩散,说明在控制产品的质量方面膜醋酸纤维素膜和聚醚砜膜能用来评价产品的特性。 而用固态膜聚硅酮进行药物的释放研究时,用测得的释放量对时间的平方根作图均未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而是释放量与时间成线性关系,表明制剂与固态膜聚硅酮和EVA 发生相互作用,药物在膜中的分配和扩散是限速步骤。因此这两种膜在控制产品质量上不能用来评价产品的释放特性。 ▲选择接受介质是关键

释放度测定方法学

2.2zIP中空微球体外释放度测定方法的建立 2.2.1释放度测定方法 按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第二部附录XC溶出度测定法第三法装置,照XD第 一法测定微球的释放度。精密称取z1P中空微球适量(约相当于zIP1omg)装入2 号胃溶胶囊,置于250mL释放介质中进行释放度测定,温度为(37士0.5)℃,转速为150rpm。分别于l,2,4,8,12,20,24h各取样smL(同时补加相同温度相同体积的相应释放介质),用0.8林m微孔滤膜过滤。将胶囊壳分别溶于相应的释放介质作为空白对照,于315nm波长处测定紫外吸收度。 2.2.2放介质的选择 分别以250mL的O.lmol.L一’盐酸溶液、1%吐温80o.lmol.L一’盐酸溶液、20% 异丙醇0.lmol·L一’盐酸溶液、200,0乙醇o.lmol·L一‘盐酸溶液、o.250,ososo.lmox·L一‘盐酸溶液、pBS(PH=6.8)溶液和0.25%sDS的pBS(pH=6.8)溶液为释放介质,按本章2.2.1项进行释放度测定,计算药物的累计释放度, 2.2.3标准曲线的制备 精密称取干燥至恒重的ZIP对照品12.50mg,加入适量无水乙醇于烧杯中溶解,转移至50mL容量瓶中,定容,摇匀,配制成250.00pgmL一’的储备液。分别取储备液适量于lomL容量瓶中,用0.25%sDso.lmol·L一’盐酸溶液定容,分别配制成浓度为1.00,2.00,4.00,5.00,16.00,32.00,so.oopg·mL一’的zIP标准工作液,于315nm处测定其吸收度,以吸收度(A)对浓度(C)进行线性回归, 2.2.4回收率 分别精密吸取2.2.3项下250.00此·mL一’ZIP储备液适量,加入相应比例的空白微球,溶解后转移至50mL容量瓶中,用。,25%sDSO.1mol.L一‘盐酸溶液定容,摇匀,配制成低、中、高(4.00,16.00,32.00林g·mL一’)3种浓度的zIP溶液,0.5林m微孔滤膜过滤,于315nm处测定吸收度,计算ZIP的回收率, 2.2.5精密度 分别吸取适量250.00陀·mL一’ZIP储备液,用0.25%sDso.lm。卜L一’盐酸溶液配制成低中高(4.00,16.00,32.00陀·mL一’)3种浓度的zIP溶液,一天内各测定5次,计算日内精密度;连续测定5天,计算日间精密度, 2.2.6稳定性 取处方量辅料,分别加入适量zIP对照品,置0.25%sDso.lm。卜L一’盐酸溶液250mL中,配制成低中高三种浓度的溶液。按本章2.2.1项释放度测定方法,在温度为(37士0.5)oC,转速为15orpm条件下,分别于。、4、s、12、24h各取样smL,用0.8林m微孔滤膜过滤后,于31snm波长处测定其吸收度,计算RSD 值,

体外透皮吸收

体外透皮吸收 透皮治疗系统Transdermal Therapeutic System;TTS 透皮治疗系统(又称透皮治疗贮库制剂)是经皮肤给药发挥全身治疗作用的一类控释膜制剂。 药物是否适合制成透皮制剂 透皮制剂的质量标准 怎样促进透皮制剂的体外吸收 体外透皮吸收常用的研究方法与仪器设备和具体步骤。 随着医用高分子化合物材料的不断开拓,控释给药系统迅速发展的同时,透皮治疗系统受到医药界的瞩目,发展很快。目前已研究成功或商品化的TTS已有十多种,主要优点是: 1.可避免口服给药,免药物受到胃肠道生理因素的影响,且吸收、代谢的个体差异性较小。 2.可持续给药,因此,对生物半衰期较短的药物也适用。 3.可避免肝脏“首过效应”的影响,代谢幅度减少,生物利用度高,副作用相对减轻。 4.可提供一个治疗所需要的、接近零级的释药速率。 5.使用方便,病人易于接收。 6.可随时移去给药系统,终止给药。 因此,TTS是一种新颖、可行、有相当潜力的药物制剂,现已成为第三代制剂开发研究的中心课题之一。 皮肤对药物透过的影响和药物的选择 在透皮吸收过程中,有三个因素是限速的主要因子 1.药物的载体或赋形剂; 2.表皮的角质层; 3:透过真皮层进入全身循环。 药物能否具有稳定的血药浓度取决于上述三个限速因子在总体扩散中所占的比重,而药物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和维持该浓度的时间,以及以“日”为单位的给药终止后血药浓度的跌落速度都取决于上述三个因素。 TTs的类型与制备特点鉴于释药机制与工艺特点的不同,可将现有的TTS 归纳为四类: 膜控释型(Membrane Permeation-Controlled TTS)、骨架控释型(Matrix Doffusion-Controlled TTS)、微小贮库溶解控释型(Microreservioir Dissolusion-Controlled TTS)、粘合剂中分散型(Adhesive Dispersion Type TTS)。TTS制剂基本由下列几部分组成:①外层覆盖膜;②药物贮库,其中药物以固态较多;③控制释药速度的微孔膜;④受压后即能粘附于皮肤的粘附层,对药物通透性影响极小;⑤包装用保护膜,患者用前撕去。

初级护师低温度麻醉与体外循环

心内直视手术要求手术野平静、无血,所以要阻断循环,使心脏暂时停跳,然而在常温37℃时脑细胞耐受缺氧的安全时间仅3~4分钟,而当体温降至30℃时,基础代谢率可降至正常的50%,体温降至20℃时代谢率可降至14%,低温麻醉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将人体体温降至30~29℃左右,可安全阻断循环6~8分钟,对心、肺脑肾等各主要脏器无明显损害为简单的心内直视手术赢得了时间。目前降温方法有体表降温,体腔降温及血液降温三种,降湿前必须先作诱导麻醉。 ⒉体外循环 ⑴概述:低温麻醉的问世为心内直视手术创造了条件,但由于阻断循环时间较短,只能限于简单的心内直视手术,且容易发生心律失常甚至窒颤等严重并发症,为寻求更有利的时间更理想安全的方法,为纠治更复杂的心内畸形创造条件。1858年Von.Frey和Gruber试制了第一台人工心肺机,但由于当时的基础理论,技术设备未完善一直处于实验阶段,直至1951年以后由于肝素和鱼精蛋白的应用以及塑料工业、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基础实验知识、心导管技术的开拓等多种因素,促成了体外循环的临床应用。30年来由于人工心肺机和体外循环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大大推动了心血管外科的发展。 所谓体外循环,是指将体内静脉血引流至体外人工心肺机进行氧合并排出二氧化碳,然后再重新将血液送入体内,以维持人体的徨,使手术过程中机体温表重要脏器仍能获得血液供应而心脏无血液流动,为外科医生提供了充裕的时间,可在无血的心内进行精确的手术操作。 ⑵装置: 主要部件有人工心泵、人工肺及附设的过滤器、贮血器和动静脉导管、血液变温器等。 ⑶人工心肺机的要求 ①血泵能任意调节血流量并使血流呈单向流动。 ②人工肺要有良好的氧合功能,使氧合后的血液氧分压维20~26.67kPa(150~200mmHg),氧饱和度在95%以上,且能有效地排除二氧化碳。 ③对血液成分的擦伤或破坏必须很轻微。 ④人工心肺机在运转中不产生气栓或其他栓子,安装简易能进行消毒灭菌。 ⑷管理: ①清洗。体外转流停止,不能立即拆除人工心肺机,以防术中再次体外循环的需要,当手术医生确认不再使用后才可拆除,并立即清洗,因放置过长,血渍不易清洗干净。清洗前应将每一个零件接头拆开,用清水洗净,放入5~10%氢氧人钠溶液中浸泡30分钟然后用粗铅丝做海绵刷沾0.5%洗洁精或肥皂粉来回清洗管道,再以高压水冲洗30分钟晾干备用。清洗时要细心,动作轻柔以免机器损坏毛糙,清洗温度

体外循环麻醉

第四章体外循环麻醉 要点: ●理想的心血管麻醉要求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适当的麻醉方法与深度,术中无知晓,能快速平稳的苏醒。 ●相关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知识比心脏麻醉药的标准使用更重要。 ●体外循环的药物浓度变化无常。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术中血液动力学和形态学监测方面成为一种日益重要的工具。 ●快通道管理进展——术后早拔管,要求体外循环和麻醉技术作适当的调整。 ●非体外循环下的心脏手术,组织稳定装置获取最佳外科环境比药理学操作更有效,麻醉技术的细微改变是必需的。 一、前言 目前有许多公认的技术适用于心血管外科手术和体外循环。随着新药的不断开发并引入临床实践,因此在为特别的心脏手术寻求最佳麻醉操作程序时必然导致出现不同的观点。有确凿的证据证明,虽然独特的麻醉技术或药物并不起决定性作用,但是这些技术或药物可适用于不同的临床中。 Reves等于1995年发表评论:重点在于心血管麻醉中药物的不同类型和作用机制可获得同样的血液流变学和终点效应。作者得出结论,没有像“心血管麻醉”这样一个实体,心肌缺血病人麻醉的临床处理要了解疾病的病理生理和各种血管活性药物的临床药理。麻醉处理会影响心肌缺血性病人外科手术的效果,但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外科医生在无显著的心肌功能损害的情况下可更好的完成充足的血管再通。同样的,心脏瓣膜外科手术成功与否取决于能否在心肌受损最小的情况下进行有效地瓣膜置换或瓣膜成形术。 许多教科书已很好的描述了体外循环的常规麻醉方式。本节内容我们将描述近几年心血管麻醉方面的变化。因此,我们将讨论麻醉方面的新进展和争议以及手术期间体外循环的管理。此外,我们用一小部分讨论非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的麻醉管理和心外科麻醉指导的基础知识。此章节的主题一直围绕着心脏麻醉的临

体外循环建立步骤

术前准备] 1、消除一切感染病灶。 2、纠正营养不良、贫血以及肝、肾与其她脏器功能障碍。 3、纠正心力衰竭,或使病人处于可能的最佳状态。 4、术前48小时停用毛地黄类药及利尿药。 5、术前1周用普通饮食,以利调整电解质平衡,如病人长期服用利尿药,则术前1周将口服氯化钾适量增加,以利克服体内钾的不足。 6、术前3日开始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手术当日术前用药时,给一个剂量抗生素。 7、重症病人术前1周起静脉点滴葡萄糖、胰岛素与氯化钾溶液(GIK),以保护心肌。 8、术前应对病人进行心理治疗,消除顾虑,增强医患合作。让病人了解手术过程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以利病人主动配合。 [麻醉] 静脉复合麻醉、芬太尼麻醉与低温麻醉就是目前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最常用的麻醉方法。[建立动脉与静脉通道] 桡动脉测压、中心静脉测压以及静脉输液通道的建立,可依据具体情况于麻醉前或麻醉后进行。 [手术步骤] 1、切口胸骨正中切口就是标准的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切口,它显露好,适合任何部位的心脏手术。切口起自胸骨切迹稍下,达剑突下约5cm。

2、锯开胸骨沿正中用电刀切开胸骨骨膜,分离胸骨切迹达胸骨后;然后解剖剑突及分离胸骨后间隙。切除剑突后,用风(电)动锯沿中线将胸骨纵行锯开。骨膜用电凝止血,胸骨用骨蜡止血。 3、切开心包纵行正中切开心包,上达升主动脉反折部,下达膈肌,切口下段向两侧各切一侧口以利显露。之后将心包切缘缝合于双侧胸骨外的软组织,用撑开器撑开胸骨,显露心脏[图1-1~3]。 4、心外探查探查主动脉、肺动脉、左右心房、左右心室、上下腔静脉与肺静脉的大小、张力以及就是否有震颤,还要检查就是否存在左上腔静脉及其她心外可以发现的畸形。 5、建立体外循环 ⑴腔静脉套带:先将主动脉与肺动脉间的间隙分开,行升主动脉套带,牵拉升主动脉上的带向左,显露上腔静脉内侧,用直角钳沿上腔静脉内侧绕过其后套带。用同样方法用下腔套带钳绕下腔静脉套带备用。 ⑵动脉插管:在升主动脉的远端,用7号线作两个同心荷包缝合,均不穿透血管,缝于主动脉的外膜,荷包线的开口左右各一。将荷包线套入止血器,以备插管时止血与固定。将荷包中央部分的外膜切除。向右心耳注入肝素(3mg/kg)后用小圆(尖)刃刀在荷包中央切一略小于动脉插管口径的切口,退出刀刃的同时将动脉插管送入升主动脉切口内,立即收紧两个荷包线的止血器,并用粗丝线将 动脉插管与止血器固定在一起。最后将动脉插管固定在切口边缘或撑开器的叶柄上,将插管与人工心肺机连接。 ⑶腔静脉插管:于右心耳与右心房各缝一荷包线,套以止血器,然后切口,插入上下腔静脉插管(一 般先插经心耳上腔管),收紧止血器。用粗丝线围绕插管结扎切口以下2~3mm的心耳与心房壁,并用此结扎线固定上下腔插管以防滑脱。将上下腔插管与人工心肺机连接。 ⑷冷心停搏液灌注插管:在升主动脉根部前侧外膜作一褥式缝合,将其套入止血器。将冷心停搏液灌注针头排尽气体后刺入褥式缝合线的中央部位进入升主动脉内,抽紧止血器,将插管与止血器 用粗线固定在一起。将插管与灌注装置连接。 ⑸左心引流插管:可选用下列二者之一: 左房引流于右上肺静脉根部与左房的连接部作一大的褥式缝合,套以止血器,在褥式缝线圈内 切一小口后,将左房引流管插入左心房,收紧止血器,并用粗丝线结扎,把引流管与止血器固定在一起。将引流管与人工心肺机连接。 左室引流某些病人应用左室引流效果更佳,在左室近心尖无血管区作一褥式缝合,套上止血器,在褥式缝合圈中央作一小切口,自小切口置入左心室引流管,收紧止血器,将引流管与止血器固定在一起。将引流管连接于人工心肺机系统。 检查所有管道及其连接均无错误,肯定各通道没有任何障碍,即可开始体外循环,并行循环数分钟后,阻断上、下腔静脉,进入完全体外循环,此时上、下腔静脉血液完全经插管流入人工心肺机,不流入右房。同时进行血液降温。 ⑹阻断升主动脉:在全身温度降到30℃左右时,提起升主动脉套带,用主动脉阻断钳,阻断升主动脉。立即由主动脉根部的灌注管灌入4℃冷心停搏液(10~15ml/kg),同时心脏表面用4℃冰盐水或冰屑降温,以使心脏迅速停搏[图1-4]。 体外循环的运转指标如下: 平均动脉压5、33~9、33kPa(60~90mmHg)。 中心静脉压0、59~1、18kPa(6~12cmH2O) 体温一般手术28℃左右;复杂心脏手术可用深低温20℃~25℃、 心肌温度保持在15℃~20℃。 流量50~60ml/kg为中流量;70~80ml/kg为高流量,临床常用高流量。儿童与婴幼儿流量应高于成人。 稀释度细胞压积一般在25%~30%左右。 血气分析PaO213、3~26、6kPa(100~200mmH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