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我国基本医疗保险体系

合集下载

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现状

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现状

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现状首先,我国医疗保障制度覆盖范围不断扩大。

我国实行的医保制度主要包括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三大体系。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覆盖了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则覆盖了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用于对罹患特定重大疾病的人员提供高额医疗补偿。

这些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使得我国绝大多数人都享有了基本的医疗保障。

其次,医保的支付方式逐步,从按人头支付向按病种支付转变。

过去,城镇职工医保主要采用按人头缴费方式,这导致了医生过度开药和偏向大医院的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试行了按病种支付的方式,即将医疗费用按病种进行统一定额支付,使得医生不再以开药数量作为经济利益考量的指标。

这种方式的实施,有效改善了医疗资源过度使用的问题。

然而,尽管医保制度的覆盖范围在不断扩大,但我国医疗服务质量仍需进一步提升。

一方面,医生患者比例不平衡问题突出。

大城市和发达地区医疗资源充裕,而偏远地区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导致很多病患需要长途奔波就医。

另一方面,医疗行业的商业化趋势加剧了医生与病人之间的矛盾。

一些医生通过开展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来牟取利益,导致了医疗费用的过高和病人的信任问题。

最后,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待遇水平亟待提高。

尽管医保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使得大多数人具备了基本的医疗保障,但是医保的报销比例较低,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医疗需求。

特别是对于罹患重大疾病的患者,由于医保的限制,很多人的医疗费用超出了医保范围,造成了经济负担过重的问题。

综上所述,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仍存在一些不平衡和不完善的问题。

尤其是医保的支付方式、服务质量和待遇水平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和完善。

通过政府的引导和干预,加强基层医疗体系建设,提高医生的职业道德和医学水平,以及完善医疗保障制度的待遇水平,我们有望进一步改善我国医疗保障制度,使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2)缺乏合理的资金筹措机制, 医疗经费没有稳定资金来源。

公费医疗经费由各地财政收入的变化而 浮动,劳保医疗经费按企业职工工资总 额的一定比例提取,这就受企业经营状 况影响,部分经营状况不好或亏损企业 难以负担职工的医疗费用,职工的基本 医疗得不到保障。
(3)医疗保险覆盖面窄,社会化 程度低

优点:重视每个人的权利与义务,有利于强化 社保意识;通过社会保险的形式,实行个人收入 的横向转移,具有共担风险的职能,体现社会公 平原则。 缺点:现收现付的筹资方式使资金没有积累, 不能应对老年化带来的卫生费用的增长。也存在 医患双方缺乏费用意识,导致卫生费用的快速增 长。 改革:适当提高个人自付
社会医疗保险机构对医院实行包干,固定费用制,超出 部分由医院或个人自理。
4.储蓄医疗保险模式
储蓄医疗保险
依据法律规定强制性 地要求雇主、雇员缴费建 立以个人或家庭为单位的 医疗储蓄账户,用以支付 日后家庭成员患病所需医 疗费用的一种医疗保障制 度。
以新加坡为代表
4、储蓄医疗保险 以家庭为单位建立强制性医疗储蓄基金 “纵向”自我积累,自由就医,自主付 费 强制性储蓄基础上,自愿参加“横向” 共济性保险
英国概况
人均GDP
(1998-2002)
NHS的形成
国家卫生服务法案 1946年 国家卫生服务 1944年 国家健康保险法案
全国性健康组织
1911年
20世纪初
自愿健康保险 (19世纪)
NHS的筹资
80%以上来自国家的直接税收
NHS
缴纳的国民保险费
资金来源
购买的私人医疗保险
病人自付的医疗费用(处方费)
保、患双向选择
商业保险型保健制度的优缺点:

医疗的十八项核心制度

医疗的十八项核心制度

医疗的十八项核心制度一、医疗保障体系1. 全民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全民医疗保险制度,保障人民基本医疗需求。

•包括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等多种保险形式。

2. 医疗救助制度•建立医疗救助制度,为经济困难群体提供医疗救助。

•政府通过财政补助、社会捐赠等方式提供救助资金。

3. 医疗费用控制机制•建立医疗费用控制机制,合理控制医疗费用水平。

•通过定价、医保支付、医疗服务价格谈判等手段控制医疗费用。

4. 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建立药品供应保障制度,保证人民获得合理有效的药品。

•加强药品质量监管,优化药品采购和配送机制。

二、医疗服务体系1. 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

•建立健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提供连续、全程、一体化的健康管理服务。

2. 医疗技术服务能力提升•加强医疗技术服务能力提升,推动医疗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加强医疗技术人员培训,提高医疗技术服务水平。

3. 医疗服务质量监管•建立医疗服务质量监管制度,加强医疗机构的质量管理和评估。

•加强医疗纠纷调解机制,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

4. 医疗服务信息化建设•推动医疗服务信息化建设,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建立电子病历、远程医疗等信息化应用系统,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和互联互通。

三、医疗人才培养体系1. 医学教育改革•推动医学教育改革,优化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加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2. 医师队伍建设•加强医师队伍建设,提高医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

•加强医师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医师的业务能力。

3. 护理人员培养与管理•加强护理人员培养与管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推动护理人员职称评定制度,激励护理人员的专业发展。

4. 医疗人才流动机制•建立医疗人才流动机制,促进医疗人才的合理流动。

•加强医疗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解决医疗资源不均衡的问题。

四、医疗科技创新体系1. 科研创新支持政策•制定科研创新支持政策,鼓励医疗科技创新。

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的关键任务

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的关键任务

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的关键任务1. 介绍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背景和意义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是一个国家基本民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和社会稳定。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变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本文将围绕医疗保障体系的十八项核心制度,探讨关键任务和建设方向。

2. 统一医疗保障制度建立统一的医疗保障制度是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首要任务。

目前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存在多样化和分散化的情况,导致资源配置不均衡和保障水平差异较大。

因此,通过整合各地区和各部门的医疗保障制度,建立统一的医疗保障制度,促进医疗资源的公平分配和利用,是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

3. 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医疗需求的关键。

目前,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已初步建立,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然而,仍存在保障水平不高、报销比例不足、待遇不均等问题。

因此,加大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和报销比例,使更多人受益,是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4. 发展医疗救助制度发展医疗救助制度,是保障贫困人口基本医疗需求的重要环节。

在我国,仍有相当一部分贫困人口无法承担高额的医疗费用,需要通过医疗救助来获得医疗保障。

因此,加强对贫困人口的医疗救助力度,扩大救助范围和提高救助水平,是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关键任务之一。

5. 建立医保基金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医保基金管理制度,是保障医疗保障体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医保基金是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资金来源,目前在基金筹集、使用、监管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规范之处。

因此,建立公正、透明、高效的医保基金管理制度,加强基金的监管和使用,确保医保基金的安全和有效运行,对于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6. 健全医疗服务定价机制健全医疗服务定价机制,是促进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和提高保障水平的关键。

目前我国医疗服务的定价机制存在不够合理、难以保障人民群众合理医疗费用的问题。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23范文免修改)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23范文免修改)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引言近年来,我国医疗体系改革持续深化,旨在提高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水平,构建覆盖全民的健康服务体系。

在推进医疗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被视为重要的基石,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提供了有力支持。

本文将对这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进行详细阐述。

一、医疗保障制度1.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参保人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

该制度覆盖范围广泛,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

2. 大病保险制度大病保险制度是对基本医疗保险的补充,为参保人提供了更高额度的保障。

该制度的实施,有效减轻了患大病时的经济负担,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医疗保障水平。

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针对农村人口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了适合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方案。

该制度的实施,缓解了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保障了农村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

二、医疗服务体系1. 分级诊疗制度分级诊疗制度旨在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推动医疗服务向基层医疗机构下沉。

通过该制度,人民群众可以就近就医,减少了医疗资源的浪费,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效率。

2. 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旨在破解医疗服务过度商业化问题,合理确定医疗服务价格。

通过该改革,降低了人民群众的就医负担,促进了医疗资源的公平分配。

3. 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升是改善人民群众基层医疗服务的重要举措。

通过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和培训,提高了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方便了人民群众就近就医。

三、药品供应保障1. 药品价格管理药品价格管理是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的重要措施。

通过实施药品价格管理,合理定价,防止药品价格过高,降低了人民群众的用药费用。

2. 药品质量和安全控制药品质量和安全控制是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的基本要求。

通过加强药品质量监管,严格控制药品安全风险,提高了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3. 药品采购和配送管理药品采购和配送管理是保障药品供应的关键环节。

我国医疗保险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

我国医疗保险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历史沿革公费、劳保医疗制度的建立与发展1、公费医疗制度公费医疗制度是根据1952年政务院发布的《关于全国各级人民政府、党派、团体及所属事业单位的国家工作人员实行公费医疗预防的指示》建立起来的。

1952年8月,政务院又将享受公费医疗待遇的人员范围扩大到在乡干部和大专院校的在校生公费医疗制度是我国对享受对象实行的一种免费医疗保障制度。

由于公费医疗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各级财政,因此,这项制度实质上是国家或政府保险型的保险制度。

2、劳保医疗制度劳保医疗制度是根据1951年政务院颁布的《劳动保险条例》及1953年劳动部公布试行的《劳动保险条例实施细则修正草案》等相关法规、政策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其适应范围主要是全民所有制工厂、矿场、铁路、航运、邮电、交通、基建等产业和部门的职工及其供养的直系亲属。

劳保医疗制度是我国五十年代初建立起来的另一种福利型医疗社会保险,它是我国劳动保险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企业职工实行免费、对职工家属实行半费的一种企业医疗保险制度。

我国已基本确立了新型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框架。

这一改革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2年以前,以控制费用为中心,对公费、劳保医疗制度进行改革完善(1)1985年以前,主要针对需方,实行费用分担措施。

例如,个人要支付少量的医疗费用,即所谓的“挂钩”,但各地分担的比例不同,一般为10%--20%。

此后,职工个人的费用意识有所增强,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对医疗服务的过度需求。

(2)1985年—1992年,重点转向对医院进行控制,加强对医疗服务供方的约束。

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有:①改革支付方式,将经费按享受人数和定额标准包给医院,节支留用,超支分担,激励医院主动控制成本和费用开支;②制定基本药品目录和公费医疗用药报销目录,以控制药品支出;③加强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的管理,即提供经费的政府和享受者所在单位等,都要承担部分经济责任。

除此之外,一些地区还建立了大病统筹制度,即以地区和行业为单位,由企业缴纳保险费,形成统筹基金,对发生大额医疗费用的患者给予补助,使医疗保障的社会化程度有所提高,企业之间互助共济、分担风险的能力有所增强。

医疗保险覆盖范围问题与解决方案

医疗保险覆盖范围问题与解决方案

医疗保险覆盖范围问题与解决方案医疗保险作为社会保障的一种重要形式,旨在帮助人民摆脱生病带来的巨大经济负担,改善人民的医疗保障水平,有效地维护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但是,医疗保险覆盖范围问题一直是广大人民关注的焦点,一些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仍然存在缺陷和不足,需要不断地加以完善和改进。

一、医疗保险覆盖范围面临的问题医疗保险覆盖范围是指医疗保险制度所涉及的医疗服务范围,即医疗保险能够为其缴费人提供哪些医疗保险服务。

当前我国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人群主要包括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等。

但是,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存在着一些问题:1、医保基金覆盖面窄。

由于目前我国医保制度仍然存在隔离性,导致基础医疗保险只能够满足基本的医疗需求,对于特殊病种、罕见病种或高端诊疗方式等费用巨大的医疗需求难以覆盖,这些病人需要支付更高昂的医疗费用。

2、医保资金运作难度大。

由于不同地区医疗保险的受益者、补贴额度及医院价格存在巨大差异,加之医疗市场存在有些地区医疗资源过剩的状况,导致资金调度困难,影响了医疗保障效果。

3、政策对医学技术发展不足反应。

目前,技术含量高、费用昂贵的医疗项目的报销难度较大,对于高端医学技术的支持力度亟待加强。

二、完善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的建议针对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下面提出以下几个建议:1、完善医保资金筹集机制。

应该采用统一的医保资金筹集方式,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和农民参保率,确保医保基金的持续稳定性和充足性。

2、医学技术发展需求改革。

鉴于新技术治疗疾病通常比传统疗法更贵,需要对新技术的发展给予政策支持,同时加强对新技术的监管,合理调整价格,确保医疗保障的覆盖范围得到扩大。

3、建立统一的医疗保障服务标准。

应该统一不同地区医疗保障服务标准,改变隔离局面,通过联网方式将各地区医保数据建立起来,使得数据共享,控制不合理用药,实现医疗费用的合理调整。

最后,我们可以看到虽然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制定更好的改革方案,不断提升医疗保障服务的覆盖范围,缩小城乡医疗保障差距,改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质量和效益,更好地满足人民的健康需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怎样完善医疗保障体系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怎样完善医疗保障体系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怎样完善医疗保障体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成立后不久就开始着手完善医疗保障体系,以下是主要的发展过程和措施:1.总体设想和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划和政策,以实现全民医疗保障的目标。

特别是1951年《关于医疗卫生工作的决定》,明确提出了保障人民的医疗卫生权利,奠定了全民医疗保障制度的基础。

2.基层医疗卫生体系的建设:中国积极推进基层医疗卫生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1951年成立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农民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和医药保障。

此后,国家鼓励医务人员下乡支援,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能力。

3.建立医疗保险制度:中国陆续建立了全国性和地方性的医疗保险制度。

1952年,中国启动了职工医疗保险制度,为城镇职工提供医疗保障。

此后,不断扩大保险范围和提高保险待遇,包括建立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制度,以覆盖更广泛的人群。

4.建立基本药物制度:中国推行基本药物制度,实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以确保人民能够获得基本的、价格合理的药物。

这有助于减轻人民的药物负担,提高就医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

5.医疗机构和人才培养:中国不断完善医疗机构的建设和服务水平提升。

大力发展现代医学科技,加强医疗人才的培养和培训,提高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

此外,国家还加大对医疗设施的投资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质量。

6.制定医疗保障政策和法规:中国陆续制定了一系列的医疗保障政策和法规,保护人民的医疗权益和利益。

其中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卫生法》等,规范和保障医疗保障的实施。

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和推进,中国的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实现了全民医疗保健的目标。

人们普遍享受到了基本的医疗保障和服务,医疗水平和人民健康水平也得到显著提升。

不过,医疗体系的完善和改进仍然是一个持续的任务,中国还在努力解决医疗资源不平衡、医药费用过高等问题,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可及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发改革
劳保医疗
“两江” 试点
扩大试点
出台 《决定》
2005年建立城市 医疗救助制度
5
“三纵三横”医疗保障体系
公务员 企业补 特殊 商业
补充

补助 充保险 人群 保险
保障



职工

基本

医疗

保险

城镇 居民 基本 医疗 保险
新型
农村
合作 医疗
主 体


城乡社会医疗救助体系

6
二、基本医疗保障体系
9
我国基本医疗保险体系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998年)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007年)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03年) 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管理主要政策
10
基本医保人群
基本医疗保险保障人群为城镇职工、 城镇居民(包括在校学生、儿童、没 有收入的老年人、丧失劳动能力者) ;农村居民通过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 疗享受基本医疗保险保障。
基本医疗保险坚持“低水平、广覆盖 ”的原则。
11
城镇职工 基本医疗保险
城镇大部分从 业人员,包括 企业、机关、 事业单位、社 会团体、民办 非企业单位的 城镇职工,也 包括这些单位 的灵活就业人 员和农民工。
覆盖范围
城镇居民 基本医疗保险
城镇中不属于 城镇职工基本 医疗保险制度 覆盖范围的学 生(包括大学 生)、少年儿 童和其他非从 业城镇居民。
基金主要用于 支付住院和部 分门诊大病医 疗费用,并设 有起付线和封 顶线。
新型农村 合作医疗保险
主要补助参合 农民的住院费 用和部分门诊 医疗费用,并 设有起付线和 封顶线。
17
参保人数
截止到2010底,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超过12.6亿
18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进展
参保人数 其中,2009年农民 工参保4335万人
62
229
160
2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政策覆盖范围:所有农村居民 已实施地区:全部县(市、区) 参保人数:8.33亿
年度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参合人数 (亿人)
1.79 4.10 7.26 8.15 8.33
受益人次 (亿)
1.22 2.72 4.53 5.85 7.59
收入 (亿元)
23
参保人数如此之多 如何进行管理呢?
24
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管理主要政策
服务项目管理 通过制定相关标准和办法,确定基本 医疗保险可以支付的医疗服务项目范 围。主要包括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 、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标准,简 称“3个目录”。参保人员在“3个 目录”规定范围内发生的医疗费用, 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按规定支付。
7
你所了解到的基本医保 是什么呢?
8
我国基本医疗保险体系
概况 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三加一”的 医疗保障体系,包括三大公立医疗保险 ,即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 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此 外加上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分别覆盖城 镇就业人口、城镇非就业人口、农村人 口和城乡困难人群。
我国基本医疗保险体系
1
目录
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发展 历程及现状
我国基本医疗保障体系 医疗保障体系面临的问题 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展望
2
一、医疗保障体系的发展历程 及现状
3
医疗保障体系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初步探索阶段 改革框架构建阶段 全面建设阶段
4
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主要历程
公费医疗
根据2008年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数据
14
基本医保的钱怎么交? 政府补给多少?
15
城镇职工 基本医疗保险
由用人单位 和职工共同缴
纳。 用人单位缴 费率控制在职 工工资总额的 6%左右,在职 职工缴费率为 本人工资的2%。
筹资
城镇居民 基本医疗保险
实行个人缴 费和政府补助 相结合的筹资 机制。 2011年各 级财政对居民 医保参保补助 标准为不低于 人均200元。
2.5
参保人数(亿人)
线性 (参保人数(亿人))
2.2 2
2
1.8
1.571Βιβλιοθήκη 5 1.241.371
0.5
0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19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结构
2009年底职工医疗保险在职职工16444万人,退休5517 万人
在职:退休=2.98:1,扣除农民工参保为:2.32:1 2009年参保结构与2008年相当
新型农村 合作医疗保险
实行家庭缴 费、集体扶持 和政府资助相 结合的筹资机 制。 2011年各 级财政对新农 合参保补助标 准为不低于人 均200元。
16
支付待遇
城镇职工
城镇居民
基本医疗保险 基本医疗保险
统账结合 个人账户主要 支付门诊费用 以及在定点药 店购药费用。 统筹基金用于 支付符合规定 的住院和部分 门诊、大病医 疗费用。
75.4 213.6 428.0 785.0 944.4
支出 (亿元)
61.8 155.8 346.6 662.0 922.9
22
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管理主要政策
医疗保险的保障功能需要通过购买医疗 服务来实现。由于医疗服务存在高度专 业性、资源相对垄断性等特点,医患之 间信息不对称,不能实现完全充分的市 场竞争。因此,医疗保险机构必须承担 控制医疗费用的责任,对医疗机构的服 务行为进行有效管理和引导,主要管理 手段是三个目录、两个定点、一个结算 办法,简称“三二一”。
新型农村 合作医疗保险
所有农村居民 都可以参加新 型农村合作医 疗。 以家庭为单位 自愿参加。
12
覆盖范围: 离休干部、中央 国家机关公务员
覆盖范围: 所有从业人 员、退休人员 (2.37亿人)
覆盖范围: 农村户籍人员 (8.31亿人)
覆盖范围: 城镇非从业人
员、少年儿 童、未就业的
老人 (1.94亿人)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 险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其他保障
13
各类型医疗保障覆盖人群构成
无保险
城职
8%
17%
新农合 61%
根据2009年各部门统计和 2007年统计人口13.21亿测算
无保险 其他社保 13%
1%
城居 14%
新农合 68%
城职 13% 公疗
1% 城居 4%
城职 公疗 城居 新农合 其他社保 无保险
20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2007年启动,2009年在全部城镇建立
覆盖人群:除城镇参加职工医保的从业人员和退 休人员之外的所有城镇居民以及部分农村人口
2009年底参保人数:1.8亿
年份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参保人数 (亿) 0.4 1.2 1.8
收入
支出
(亿元)
38
8.4
13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