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政治学寻求学术支撑

为中国政治学寻求学术支撑
为中国政治学寻求学术支撑

中国有政治思想,那是很早的事,二千多年前就有,而且比较系统;中国有政治学,那是很晚的事,19世纪末才有,而且是从西方引入,与西方相比,晚了二千多年。这里的反差说明了两点:第一,中国和西方一样,对与社会发展关系密切的政治问题,早有思考,并形成比较系统的思想,但与西方不同,没有将政治思考发展为一种学术,因而,中国历史上没有形成将政治作为一种学术来研究的传统;第二,今天的中国政治学是在引进西方政治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作为一种学术或学科,中国政治学发展深受西方政治学的影响。第二点是第一点发展的必然结果。由此,我们不难看到,对中国政治学发展来说,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在中国为政治学确立起有效的学术支撑。中国政治学的学术支撑从何而来?首先是在研究的学术定位上超越传统,即超越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不将政治作为一种学术来研究的传统。这个传统的形成,从深层次上讲,是中国文化的理性结构和中国社会生活与政治生活方式所决定的;从浅层次上讲,是中国传统的政治统治方式所决定的。深层次的决定,使得中国的学人缺乏把对政治思考发展为一种学术的思想和文化基础;而浅层次的决定,使得中国的学人,缺乏把对政治的思考发展为一种学术的政治环境和社会基础。因此,中国历史上能产生丰富的政治思想,但不能建立政治学说体系的事实,是中国社会、历史和文化所决定的。应该肯定的是,尽管中国历史上的思想家,没有像亚里士多德那样,建立起比较完整的政治学学说体系,但他们对中国政治的思考和所提出的思想,还是为中国传统社会形成一套历史上比较完善的政治制度和比较有效的政治治理方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这种历史的合理性决定了它现实的局限性。进入近代社会,传统政治被现代政治所代替,在新的政治生活条件下,政治的发展在对政治思想和政治理论提出要求的背后,实际上就是系统、全面地对政治进行研究的政治学本身的要求。如果参考现代政治是从西方社会中发展出来的背景,那我们就会认识到现代政治对政治学的要求,是现代政治所具有的内在规定性。同时,就中国社会与政治来说,现代政治的确立,实际上为中国的政治研究者超越这种传统提供了重要基础和条件。因此,在现代政治下,我们必须而且也有条件超越中国的历史和政治文化传统,把政治真正作为一种学术来研究。新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表明,政治学的发展是政治发展的重要基础。邓小平同志从“文革”的教训中,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一点,所以,他在1979年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在强调了经济理论研究的重要性后指出说:“不过我不认为政治方面已经没有问题需要研究,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以及世界政治的研究,我们过去多年忽视了,现在也需要赶快补课。”[10]这就为新中国政治学的完全确立和在这十几年有效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其次是在研究的价值关怀上超越政治。政治学是一门科学,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范畴和体系。虽然在政治学范畴中,各种政治问题都可以上升为学术问题来研究,但政治学的研究对象的政治性决定了不论我们如何把政治问题上升为学术问题,我们都无法使政治学的研究完全脱离开政治。事实上,如果我们完全脱离了政治,政治学研究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但是,政治学研究不能脱离政治并不意味着政治学研究也不能超越政治。超越政治,不是从政治学的具体研究而言的,而是从政治学研究所追求的价值而言的。在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中,学术研究的生命力,与该学科所追求的终极价值密切相关。关于这个问题,在二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就已说得非常明确:“世上一切学问(知识)和技术,其终极(目的)各有一善;政治学术本来是一切学术中最重要的学术,其终极(目的)正是为大家所最重视的善德,也就是人间的至善。”[11]那么,在现代社会,政治学研究所追求的人间至善是什么呢?亚里士多德在创立政治学时,给出了一个十分基本的命题,即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马克思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这个命题。从人类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个命题实际上表明了人类生活和发展的一个基本道理:人的存在决定了政治存在,政治是人的内在要求,政治发展最终是基于人的发展。政治与人的这一基本关系,决定了我们的政治研究的最终目标不是政治本身,而是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只有基于这样的终极关怀,政治学研究才能始终保持崇高的理想和强烈的历史责任感与社会责任感,从而能真正有效地推动政治的发展与进步;同时,

也只有在这种终极关怀下,政治学研究才能在不脱离政治的同时,超越政治,从而获得应有的生命力。再次是在研究的学术体系上超越西方。中国政治学是在引进西方政治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虽然我们现在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但是从整个学术体系来说,我们的基础还是西方政治学。因此,中国政治学天生具有两大特性:一是在有意无意中,总是跟在西方政治学后面跑;二是在有意无意中,总是习惯性地以西方政治学理论作为中国政治学研究的理论背景。在一定条件下,这两大特性对中国政治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首先使中国的政治学在近现代得到确立和发展;其次使中国政治学在推动中国政治文明形态从传统走向现代中起到应有的作用。但是,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特别是随着中国现代政治实践的逐渐成熟,中国政治学天生具有的这两个特性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中国政治学的发展:首先是一定程度上使中国政治学对中国政治的研究脱离中国实际,在西方的概念或理论下,把复杂的中国政治发展概念化、公式化;其次是使中国政治学本身无法十分自觉、有效地发展自己的理论、思想体系和研究方法。西方政治学在世界上的地位,决定了非西方国家政治学发展都普遍跟在西方政治学后面,并深受其影响。发端于古希腊的西方政治学发展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对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所以,不论从哪个角度讲,西方政治学中有很多东西是值得我们学习、参考和借鉴的。但是,西方政治学毕竟是随西方政治的发展而发展的,而西方的政治发展有其自身特殊的逻辑和过程,因而,西方政治学发展的历史和社会基础决定了西方政治学在世界政治学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但其思想、观念、结论和方法,由于有比较强的西方文化和价值背景,并非都具有普遍意义,因而,也并非都适用于非西方国家。美国在60年代搞的向发展中国家输出民主的政治试验的失败已充分说明了这一事实。因此,中国政治学的发展就有一个如何对待西方政治学的问题。从中国政治学的发展来看,首先是努力学习、参考和借鉴西方政治学,其次就是要超越西方政治学。中国引进、学习、参考和借鉴西方政治学的基本目的,就是要发展中国的政治学,推动中国政治发展,因而,对于中国政治学发展来说,学习、参考和借鉴西方政治学,只是一种发展的手段,而不是发展的目的。如果真正认识到这一点,那么我们从推动中国政治学发展的目的出发,就能在学习、参考和借鉴西方政治学的同时超越西方政治学。中国独特而漫长的政治文明发展史和丰富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为中国政治学进行这种超越,并实现自身独立发展和独特研究体系的创立提供了厚实的基础。中国政治本身为中国政治学发展所提供的丰富的思想资源和经验对象,决定了中国政治学完全能够在学习西方的同时,以对中国社会和政治全面、深入的研究为基础,超越西方政治学,实现自身的独立发展,从而最终发展出能表达中国价值、体现中国文化精神以及揭示中国社会和政治发展内在逻辑的中国政治学。最后是在研究的学术水准上超越中国。在当今世界,任何国家的任何一种学术所具有的地位和生命力,不是从国家的范围来评价的,而是从国际的范围来评价的。因而,学术本身是否具有国际性,对当今的学术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在我国各学科中,政治学在这方面面临的问题比较大。这一方面与我们政治学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有关,同时与政治学研究对象(即政治问题有诸多的敏感性)有关。学术的国际性,并不在于学术思想和观点的国际性,重要的在于学术本身研究价值的国际性,具体讲,就是在于学术研究本身所达到的水准是否具有国际水准。中国政治学要超越中国,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讲的。学术研究本身的水准,主要取决于研究领域、研究思想、研究态度和研究方法,而这其中,研究者的研究思想、态度和方法最为重要。因为,有什么样的研究思想、态度和方法,不仅决定我们对政治学研究领域的确定和开拓,而且决定中国政治学研究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国际性。新中国的政治学是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下发展的,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说,中国的政治学发展已经基本确立了自己比较成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中国政治学发展来说,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所提供的是一种分析政治现象,思考和判断政治问题的哲学背景和思维方法。这种哲学背景和思维方法,对我们在从事具体的政治学问题研究时所持的研究思想、态度和

方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高于后者,但不能完全包含后者。实际上,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学术研究在创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同时,也确立了可供我们学习和借鉴的科学的研究思想、态度和方法。遗憾的是,我们长期以来把研究的思想、态度和方法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简单地等同起来,忽视了研究思想、态度和方法本身的发展与创新,把许多问题简单化、形而上学化,从而限制了政治学研究的科学性和学术水准。因此,中国政治学要超越中国,具体来讲,就是中国的政治学研究应充分应用国际上先进的研究思想、研究方法,并以科学精神为统帅,从而实实在在地提高中国政治学研究的整体水平。为中国政治学寻求学术支撑是中国政治学者的共同责任和奋斗目标,为此,正如上面所分析的,我们应通过自身脚踏实地的学术努力,使中国政治学在研究的学术定位上超越传统,在研究的价值关怀上超越政治,在研究的目标追求上超越西方,以及在研究的思想、态度和方法上超越中国。中国的文明与历史、现实和未来,都要求中国有一门成熟的政治学学科在推动中国社会全面发展中起积极的作用。注释:[1]阿尔蒙德:《比较政治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24页。[2]《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76页。[3]《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第125―126页。[4]同上书,第140页。[5]同上书,第281―282页。[6]《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78页。[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506页。[8]阿尔蒙德:《比较政治学》,第418页。[9]《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第293页。[10]《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80―181页。[11]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第148页。

全国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大学排名30强.doc

2019年全国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大学排名 30强 全国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大学排名30强 一、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介绍政治学与行政学本科专业介绍专业介绍专业课程就业前景招生计划专业学校专业排名 专业代码:030201 层次:本科学习年限:4 专业类别:法学类学科:政治学授予学位:法学或哲学学士政治学与行政学本科专业介绍 本专业研究的所有问题几乎都需要有深厚的理论积累,并要有效的运用这些理论来分析现实问题,因此在学习这门课程的时候一定要多研读一些大师的思想精髓、经典著作等相关的理论知识,然后根据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结合当代的一些政治思潮开展研究,这也是政治学的主要学习目的。 政治学与行政学本科就业前景 毕业生还是可以到党政机关、社会团体、新闻出版机构、教育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科研、教学、行政管理以及其他有关专门业务工作。 政治学与行政学本科学习课程 政治学原理、行政学概论、中国政治制度史、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比较政治制度、中国政治思想史、当代西方政治思潮、中国

社会政治分析等。 政治学与行政学本科培养目标与要求 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政治学、行政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能在党政机关、新闻出版机构、企事业和社会团体等单位从事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政治学和行政学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政治学、行政学、国际政治学和法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政治学研究、公共政策分析、社会调查与统计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调查研究、分析判断和协调组织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政治学与行政学本科必备能力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政治学、行政学、国际政治学和法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分析方法,以及系统分析、统计分析、调查分析等科学方法或技术; 3.具有在党政机关、社会团体、新闻出版机构、教育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科研、教学、行政管理以及其他有关专门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 4.了解有关政治体制、决策过程以及党政管理法律、制度、方针、政策; 5.了解政治学及行政学、法学、国际政治学和管理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二、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大学排名在中国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

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道德理想主义

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道德理想主义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思想在世界政治思想发展的历史长河当中独具魅力,道德文化以独特的方式规范着人类的社会秩序,为人类提供精神理想和终极关切的信念力量。从道德在中国的产生及发展来看,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阶段,道德文化是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社会规范和人们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今天,道德文化思想在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凝聚人心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仍然不失其现实意义,需要我们以唯物史观对其加以分析和借鉴。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思想的形成及其主要观点 道德文化思想作为中国古代的政治传统,历史相当久远,至少可以追溯到殷周时期,这说明在中国政治文明的早期就对道德文化高度重视。儒家学说创始人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继承了这种道德文化的传统,提出了以道德教化作为社会治理的主要手段,以政刑为辅助手段的国家治理思想,这种德主刑辅的治国理念,一直是中国古代主流的政治统治思想。 道德文化思想渊源于尧、舜、禹时代。从社会形态来看,这一时期是原始社会末期,道德文化思想的萌芽主要体现在“禅让制”的实行。中国古代封建专制制度的社会结构基础是宗法社会,其权力交接奉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度。而儒家推崇的权力交接制度则是“禅让”制度。“禅让制”是部落联盟推选领袖的制度。尧、舜、禹之所以能当上部落联盟的领袖,除了天分聪明之外,更重要的是依靠他们个人良好的品德修养树立起来的威信,取得了各部落首领的认同。正如恩格斯所说:“酋长在氏族内部的权力,是父亲般的、纯粹道义性质的。”① 道德文化思想发展于奴隶制社会时期。这一时期着名的代表人物是西周初年的周公姬旦,他创立了“以德配天”的政治伦理观。周公等人认为:“惟命不于常”,②“天不可信,我道惟宁王德延”,③“皇天无亲,惟德是辅”。④这就是说,“天命”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只有“德”者才可承受“天命”。在他看来,夏商之所以灭亡,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敬德保民”。基于此,他认为天命不可恃,惟有敬德才能保民、保天下。周公姬旦的思想实际上已经包含了道德文化理论的几个重要问题,即对君主的要求,对道德规范——“礼”的重视,对民本意识的强调,等等。当然,西周统治者提出的“以德配天”和“敬天保民”的主张,仍然是以“君权神授”说为思想基础的,神权思想仍然是他们统治人民的重要精神武器,他们提倡“明德慎罚”,也并不是要削弱刑罚,更不是要放弃刑罚,而是为了更有效地使用刑罚来维护其统治。

政治学原理学习总结

政治学原理学习总结 【篇一:政治学学习心得体会】 课后感想 初二六班郑昊 政治学是社会科学中一门古老学科,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中国政治学正式确立与发展是在本世纪,前后出现过两次比较大的发展时期。第一次出现在本世纪前四十年。但解放后,由于种种原因,这种发展中断了。到八十年代初,我们重新恢复政治学这一学科,迎来了中国政治学第二次发展。1979年邓小平同志在理论务虚会上呼吁:“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以及世界政治的研究,我们过去多年忽视了,现在需要赶快补课”。此后,政治学在我国重新恢复并得到迅速发展。所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政治学真正发展,至今才有几十年时间,因而,还不是十分成熟。 20世纪80年代初期,政治学研究面临着两大任务:一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二是为适应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际需要研究中国现实政治。为此,政治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学科体系的澄清和界定,成为这个时期政治学界普遍关注和共同探讨的问题,并对中国政治学的迅速恢复和顺利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20世纪90年代,政治学领域一方面对“多元政治”、“精英政治”、“多党制”、“三权分立”等西方政治学的理论内涵和历史背 1 景进行重新审视,另一方面将研究重点集中在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政治支持和制度保障等问题领域。 进入新世纪后,中国共产党相继提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 义”、“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为新时期我国的政治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也为政治学研究指明了发展的方向。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天生是一种政治动物”,必然要过群居的生活。“公民身份的不同构成就是不同的政体” ,“公民团体实际上就是城邦制度” ,公民和城邦的概念是“人”通向“善”的桥梁。认为政治的目的乃是追“求善”,追求城邦的善,追求具有公民权的全邦人过上优良

中国传统师德规范的当代价值_林藩

收稿日期:2000-07-30中国传统师德规范的当代价值 林 藩 徐丽仙 摘 要:通过对中国传统师德规范中 教之以事而喻诸德 、 师者,人之模范 、 博喻 、 知新 诲人不倦 等有关问题的论述,指出其对当今师德建设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中国 师德规范 当代价值 师德,作为调节教师职业内部利益矛盾及其师生关系的手段是伴随着教师职业的产生而产生。在我国,教师职业是较早出现的职业,因此,教师职业道德也就由来已久,构成了传统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当我们重新审视传统教师道德时,深感到无论它的局限方面,还是它的合理部分,都无不为当今师德建设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借鉴。因此,挖掘、整理传统师德的宝贵财富是师德建设的重要一项课题。中国传统师德规范十分丰富,本文仅就其有代表性且影响较大的四条主要的师德规范作些分析。 教之以事而喻诸德 礼记 文王世子 指出: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 。所谓老师,就是通过传授事实而晓喻道德。按儒家的观点,晓喻道德实质上就是要晓喻 礼 。 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1)可见在儒家那里,礼是一切法律和与之相类的规定、条例的总纲和纲要,学习能达到礼就到头了,这样就叫做达到了道德的极点。相反不知礼就无异于禽兽, 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 (2)。所以, 不学礼,无以立 (3)。而学礼不能无师, 师者,所以正礼也。无礼何以正身?无师,吾安知礼之为是也? (4)教师可以正确解释,教授礼,无礼是无法端正人的行为,去掉不符合礼的思想和行为,无师就不知礼是什么了。可见教 事 是喻 德 的前提和保证,喻 德 是教 事 的体现和结果,而礼则是道德的表现形式。传统师德揭示了教 事 与喻 德 (礼)之间的关系这具有合理的因素。 第一,教 事 与喻 德 的统一。教 事 要喻 德 ,喻 德 离不开教 事 ;教 事 须围绕喻 德 ,喻 德 是教 事 的归缩,是通过教 事 实现的。在以儒家传统为主流的传统师德中,重视的是教师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即 礼 的教育,以致于唯道德教育是举,这虽然有其狭窄的一面,但它揭示了教 事 与喻 德 之间的手段与目的关系,这对于今天我们正确认识 教书育人 这一重要的师德规范是有启发的。 教书育人就是要求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学实现育人的目的,教书与育人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但是目前在教学活动中,要防止有两种片面的认识,第一种是把 教书育人 简单片面地理解为 既教书又育人 ,把教书、育人当作两种独立的职责。其实,教书育人包含两层的意思:一是教书是育人的手段,育人是教书的目的。在这个意义上,教书与育人的关系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而不是两种目的(两种职责);二是教书即育人。没有不育人的教书,只有育什么人、怎样育人、在什么方面育人而已。通常人们说: 教师就是教书 ,这说的是教师的职责是教书,但这里的教书,实质是育人的教书,离开育人的教书是不存在的。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教书是育人的代名词,或者说教师的职责可以用教书或育人两个词来替换,但不是两项职责。第二种片面的认识,是把育人简单地等同于德育。育人的内容是全面的,包含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德育是育人的重要方面,但不是育人的全部。那种把育人完全等同于德育,把教书与育人割裂的认识是不利师德建设的。 第二,教 事 与 礼 的统一。教 事 与 礼 是教 事 与喻 德 的转化形式,这一转化不但规定了教 事 的具体目标,而且规定了教 事 的具体性质,那就是通过教师的教,让世代承袭封建的礼制,并以此规范每个人的思想、言行,从而培养一代代封建制的 孝子贤孙 这其中的局限是不言自明的,但是强调教育与社会政治相结合却则值得借鉴。任何一个时代的教育都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都是该时代精神、时代特征、时代要求的反映,正是教育根源于社会的政治经济,于是才有了不同时代的教育特征、不同时代的教育要求,也才有了规范和评价一定时代的个人与集体的教育道德品质、教育道德行为的标 5 闽江职业大学学报 2000年第3期

浅析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政治思想

浅析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政治思想 “哲学”一词并不来自中国传统文化,它是西学东渐的产物。目前有记载的中国文化,最早可追溯到商朝,这取决于甲骨文字和金文的发现。除此之外,《尚书》和《诗经》中也记载了一些商朝的历史事件。在古代,官师不分,所有的文化都掌握在一国的史官手中,这里所说的史官并不是记载历史的专门官员,古者巫史不分,所谓史官指的是管理宗族事务的官员,后来才分化为加载一国之史的专吏。所以,关于政治的记载,最早也是出自于史官之手,如上文提到的《尚书》。《周易》相传是上古时期的伏羲画八卦,周文王演变为八八六十四卦,再加上彖辞、象辞等,但经现代学者考证,《周易》并不是一时一地之书,而是经过了多人之手,逐渐形成我们现在看到的《周易》版本。《尚书》和《周易》代表古代政治哲学萌芽的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政治哲学思想是“天命观”和“德治观”,如《尚书·大禹谟》中言“皇天眷命,奄有四海,为天下君”。一直到东周以后,官学下移,遂开私人著述之风,很多士君子开始探索救国之道并附之著述,比如《左氏春秋》《晏子春秋》等等。此外还出现了诸子学说,各持己论,如儒家主张恢复周朝礼乐制度,道家则主张无为而治,法家则主张严刑峻法,这是基于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自秦朝以严刑峻法的政治措施十五年而亡,汉朝吸取教训,在初期采用无为而治的休养方针,直至董仲

舒上“天人三策”,使得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此后一直至于清末,儒家政治哲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虽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思想出现,但始终都是在儒学的框架之下进行。在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中,每个朝代又有不同的哲学风潮,其中又以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和宋明理学和明末的心学最为著名,这些思想都对当时的政治起到过一定的影响。 在诸子百家学说中,很多学说在秦以后就不复存在或者被其他主流学说所同化了,不再具备独立性和完整性。诸子学说中对中国政治影响深远的,主要是其中的四种政治哲学。 儒家政治哲学 儒学的创始人是孔子,其一生的理想就是恢复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主张以礼乐治国,《论语·里仁》记孔子言“能以礼让为国乎?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孔子的思想主要记载在《论语》一书中,其核心字眼是“仁”“礼”“乐”“德”“君子”等等。后来到了战国时期,孟子主张君主要行“仁政”,所谓“仁者无敌”,其最有代表性的政治观点是“民贵君轻”,主张“得民心者得天下”。后来由于秦王焚书坑儒,儒学一直到汉武帝时期才以董仲舒的“天人三策”扭转了局面。董仲舒发挥了“天人感应”学说,认为天子受命于天,行德政上天就会拥戴,行暴政天就会降下灾祸,其做

中国政治学原著选读

中国政治学原著选读 The Selected Classics of Politics in China 杨建党 一、课程简介 中国政治学原著选读是政治学原典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熟悉先秦经典《论语》、《尚书》、《大学》、《孟子》、《商君书》、《韩非子》等,秦代以后经典《春秋繁露》《封建论》、《贞观政要》、《朱子语类》、《明夷待访录》等,近现代经典《康有为政论集》、《大同书》、《变法通义》、《建国方略》、《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新民主主义论》等中国政治学经典著作的基本内容,重点研读若干代表性篇章,据此了解中国历史悠久的德治政治、专制主义等,了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思想,进而掌握阅读中国政治学原典的方法,培养与提高其对经典的兴趣。 The Selected Classics of Politics in China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study of political science. Through this course,students can study some classical works of three stages, including the Pre-Qin Period, after the Qin Dynasty, contemporary and modern times. Students needs to read the book includes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Chun Qiu Fan Lu, Kang Youwei's political commentary. This course focuses on a number of representative chapters to understand China's long history of virtue , despotism, etc. The purpose is not only to understand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ideas of Chinese Marxism, but also to master the way to read the Chinese political science.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儒家与儒家经典 一、原儒、汉儒与宋儒 二、儒家经典及其注疏 三、现代化视域下的儒家文化

中国传统师德的现代意义

中国传统师德的现代意义 解添明 [摘要]中国是文明古国,在教育领域也积累了十分丰富的文化遗产。中国古代的师德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师德规范的建立不应排斥传统师德中的合理部分,而是应把后者归并到当代师德体系之中。批判的继承传统师德对现代师德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师德传统师德现代意义 不知古就不知今,今是从古演化而来的。1由于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及传承性,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无不受到传统文化和道德的影响。中国的传统师德观念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至今仍然顽强的发挥着作用,如何正确理解传统师德文化的内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其真正转化为现代师德,对新时期的师德建设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一、师德概述 (一)师德的概念 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简称,是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一定社会对教师职业行为提出的基本道德要求,是教师的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和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2一般来说职业道德包括职业理想、职业责任、职业态度、职业荣誉、职业技能、职业作风等方面,但是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以及教师社会角色的特殊性,师德教师的职业道德的内涵教一般行业的职业道德而言显得更为广泛,其表现出来的对教师在品行方面的要求标准更高,范围更广。一般认为,在教师职业道德的层面之外,师德内涵还包括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立场和态度、法纪观念和行为等,师德不限于教育活动的需要,也是社会的公民和先进分子所应具备的素质。这一内涵被很多学者认为是广义的师德内涵。3 师德既教师集体和教师行业精神风貌和工作作风的反映,同时也表现为个体的道德修养;既是个体自我完善的手段,也是对个体的自我约束;既有内在的精神实质,也有外在的表现形式。师德的内在的精神实质是教师人格和教师信仰。外在的表现即师德规范,是对一定社会教育制度和教育活动中伦理关系的概括和总结,又是评判教师行为的道德准则,体现出社会对教师职业行为的约束作用。外在形式与内在精神互为表里,两者统一于教师职业道德发展过程中。 (二)师德的特征 师德既是职业道德的一种,既体现教师工作的特性,同时也具有普通道德的一般特征。具体而言,师德的具有专业性、人文性和传承性等特征。 1.专业性 师德是一种特殊的专业道德。专业道德是指一套被一致认可的伦理标准,具体是指一种职业群体为更好的履行职业责任、满足社会需要、维护职业声誉而制 1何兆武:《文化漫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60页。 2张红专:《加强师德建设的系统思考》,载《湖南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第165页。 3王奉贤:《师德建设的理论思考》,载《中国教育学刊》,1997年第4期,第8~12页。

政治学原理作业答案

政治学原理》作业及答案 《政治学原理》作业1答案 一、填空题: 1、政治化; 2、政党分肥; 3、潜意识; 4、利益; 5、君主专制; 6、村民自治; 7、城市国家; 8、政治关系。 二、选择题: 1、D; 2、B ; 3、D ; 4、AC; 5、C; 6、D ; 7、ABC; 8、ACD; 9、ABD ; 10、D ; 11、ABCD;12、D ;13、ABCDE ;14、ABCD;15、BCD;16、BCD;17、 A ;18、D ; 19、B ;20、B 。 三、名词解释: 1、政治学:政治学就是研究政治的学问或科学。 2、权利:是指某人或某一群体所享有的从事某种行为的资格或正当性。 3、利益:就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 4、政治权力:是政治主体对一定政治体的制约能力和力量。 四、简答题: 1、答: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是有规律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2、答:行为主义政治学的主要理论内容是:(1)行为主义政治学坚信,社会理论应当建立在对可观察的行为的研究基础之上。(2)行为主义政治学把政治生活中的个人或个人所组成的团体行为作为其分析研究的基本单位,把政府描述为一个由个体的人和人群相互作用所组成的过程,着重研究政府、政党、利益集团和选民的活动,以期发现政治过程中个人和团体实际行为一致性的范围和性质。(3)它借助于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生物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形成了系统分析的概念、假设和解释,在理论上,一反过去传统政治学者偏重历史分析、规范分析、制度分析法的趋势,而着重于客观的、经验性理论的研究和应用,形成了所谓“结构功能理论”、“系统分析理论”、“政治沟通理论”、“决策理论”以及博弈论等理论,取代以往人性论、正义论、历史决定论等哲学理论,而成为政治行为研究分析的依据。 3、答:理想主义方案对人性持乐观主义态度,一般以为人性善,追求公益、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如果有人昧了“良心”,那主要是由于环境不善或者一时糊涂,跟着别人没有学好,所以通过改善环境或强化教育,人会弃暗投明反璞归真。对公共权力多持肯有定性倾向,认为政治权力代表公意,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上认识,政治设计的核心是寻求一个“清官明君”式的好人政治,保证选拔“德才兼备”者当政,这是“人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 现实主义方案对人性持悲观主义态度,一般主张性恶论,认为只有饥饿才能使人勤奋,另有法律才能使人为善。对公共权力多持否定性倾向,政治设计核心是寻求一个好的制度安排,这是“法治”社会的 政治设计思路。 4、答:近代以来,思想家们对权力下过很多定义,其中有代表性的是:(1)霍布斯认为,权力是行动者与行动对象之间的因果关系;(2)罗素认为,权力可以定义为有意努力的产物;(3)马克斯•韦伯把权力定义为在社会交往中一个行为者把自己的意

政治学学习心得体会

政治学学习心得体会 摘要: 通过对政治学的学习,我对政治学的起源、发展、政治学学习的意义等有了一定的理解,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给我深刻的理论引领,对我今后的学习生活具有特别重要的启发意义,现谈谈学习这门课程的心得体会。 关键字:政治学心得体会 1.政治学概述 政治学是社会科学中一门古老学科,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起了重应作用。在欧美各国,政治学与经济学、人类学、社会学一样,已发展为十分成熟学科。中国政治学正式确立与发展是在本世纪,前后出现过两次比较大发展时期。第一次出现在本世纪前四十年。当时深受欧美政治学影响,不论在学术引进,还是在研究成果方面,都有不少建树。但解放后,由于种种原因,这种发展实际上中断了。到八十年代初,我们重新恢复政治学这一学科,迎来了中国政治学第二次发展、所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政治学真正发展,至今才有十几年时问,因而,还不是十分成熟。 20世纪80年代初期,政治学研究面临着两大任务:一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二是为适应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际需要研究中国现实政治。为此,政治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学科体系的澄清和界定,成为这个时期政治学界普遍关注和共同探讨的问题,并对中国政治学的迅速恢复和顺利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整个20世纪80年代也是中国政治学界介绍引进西方政治学研究成果的鼎盛时期。对于初建阶段的中国政治学而言,西方政治学中无疑包含许多值得借鉴之处。这个时期,中国政治学界翻译了大量西方政治学名著名篇,并对西方特别是现代西方政治学中的结构功能主义、系统理论、团体理论、精英理论、沟通理论和政治文化、政治发展等理论与方法以及自由主义、保守主义、多元主义等政治思潮作了初步的整理、分析与研究。这些工作为初创时期的中国政治

政治学学习心得体会

课后感想 初二六班郑昊 政治学是社会科学中一门古老学科,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中国政治学正式确立与发展是在本世纪,前后出现过两次比较大的发展时期。第一次出现在本世纪前四十年。但解放后,由于种种原因,这种发展中断了。到八十年代初,我们重新恢复政治学这一学科,迎来了中国政治学第二次发展。1979年邓小平同志在理论务虚会上呼吁:“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以及世界政治的研究,我们过去多年忽视了,现在需要赶快补课”。此后,政治学在我国重新恢复并得到迅速发展。所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政治学真正发展,至今才有几十年时间,因而,还不是十分成熟。 20世纪80年代初期,政治学研究面临着两大任务:一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二是为适应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际需要研究中国现实政治。为此,政治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学科体系的澄清和界定,成为这个时期政治学界普遍关注和共同探讨的问题,并对中国政治学的迅速恢复和顺利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20世纪90年代,政治学领域一方面对“多元政治”、“精英政治”、“多党制”、“三权分立”等西方政治学的理论内涵和历史背

景进行重新审视,另一方面将研究重点集中在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政治支持和制度保障等问题领域。 进入新世纪后,中国共产党相继提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为新时期我国的政治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也为政治学研究指明了发展的方向。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天生是一种政治动物”,必然要过群居的生活。“公民身份的不同构成就是不同的政体”,“公民团体实际上就是城邦制度”,公民和城邦的概念是“人”通向“善”的桥梁。认为政治的目的乃是追“求善”,追求城邦的善,追求具有公民权的全邦人过上优良的生活。可以说,社会发展到今天,观念分化极其严重,就政治学而言,可谓是一个和尚一本经。政治的目的是什么?众说纷纭。这是根本性问题,也是政治学的起点。我认为政治学在我国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有助于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知识,提高政治素质,增强政治行为能力。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群众要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就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政治行为能力。但是,由于我国封建制度的历史悠久,几千年遗留下来的封建专制主义的余毒至今仍然存在。人民群众政治素质较低,民主和法制意识淡薄,参与民主政治的能力不强,难以适应社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考历史知识点归纳)

高考历史备考笔记 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笔记、提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考纲要求】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3、宋明理学 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课程标准】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了解孔子、孟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2、知道汉朝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的 发展。 ◇【知识整合】 一、知识点梳理: 1、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①、各诸侯国政治改革的需要; ②、私学兴起,相对自由的学术风气的影响; ③、封建经济的产生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④、自然科学的发展提升了人们的认识水平。 2、列举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并作扼要评价。 儒家:孔子哲学思想——思想核心是“仁”、“礼”;(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政治思想——①、主张“为政以德”(含民本思想);②、提出“正名”主张。 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习要实事求是、“学而时习之”、 “学思结合”、“当仁不让于师”。 评价——①、当时未受重视,后经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 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有重要影响。被推崇为“圣人” 孟子政治思想——“仁政”(核心)、“民贵君轻”。 哲学思想——“性善说”。 道德思想——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人格精神——要求人们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 人格精神。 评价——①、《孟子》一书被当作经典,后列为“四书”之一。 ②、建立一套系统的政治学说“仁政”,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 奠基人。 ③、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学说,被尊为“亚圣”,对传统文化产 生很大影响。 荀子哲学思想——①“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主义)

全国师德演讲稿一等奖

严慈相济甘为人梯 阜阳二中谭胜杰 山高水长路漫漫,十三年的光景总是用匆匆的脚步去点数,从教十三年来,那一幕幕的往事时时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十三年花开花落,春去秋来。十三年如一日的在教育园地默默耕耘,以身作则为人师,满腔真爱献学生。自九五年踏入工作岗位,我始终如一的以党员的准则严格要求自己,爱校如家,爱生如子,以情育人,以情感人。并及时吸取先进的教学及班级管理经验,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质量,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以身作则,无私忘我,做学生的表率。 两寸粉笔影射人生价值,三尺讲台绽放生命之火。班主任不仅要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还要有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精神,要有一颗从我做起的诚心,有一颗关心爱护学生的爱心,更要有干好班主任工作的信心。要用无私奉献、高度负责的精神,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家长的赞赏。我不会说什么豪言壮语,只知道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位学生,用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每天微笑着面对每一个学生。时时处处作学生的表率。为人师表,人格魅力感化学生的心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作为新时代的杰出园丁的代表,在继承古典主义的儒雅教风之时,我对“老师”的角色作出了新的诠释。老师可以是一面旗帜,用自身的行为默默感化学生。 二、严慈相济,让学生如沐春风。 我教书育人的理念是: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师爱是师德的灵魂,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我的师爱源于我的恩师,特别是钱兰芳老师。是德艺双馨的恩师。我反复对学生说:“我的恩师是怎麽培养我的,我就怎麽培养你们。我希望恩师的这份师爱通过我和我的学生延续下去”。 师爱是严慈相济的爱,是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爱,是无私广泛而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学生“亲其师”,才会“信其道”。一个教师如果不注意培育自己独有的师爱,有形的讲台就会变成阻隔学生通向乐学殿堂的无形高山。在“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校园中,惟有无限的师爱才可以培育一批有一批栋梁之才。同样,也只有那毫不吝啬不知疲倦热情专注的挥洒师爱的老师,才是让学生真正心动铭记难忘的不朽的老师。爱浸透每一个学生的心田,这是教育的原则。学生是未来的接班人,是祖国明天的建设者,要让他们成材,就必须关心爱护他们,做他们的知心人,我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作为关心学生的座右铭。 “谭老师,能让我拥抱你吗?” 我班有个男孩叫吕科迪,拿到本科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对我说: 他说“除了妈妈,您是我第一次拥抱的人,我就是要把这个第一次献给我的老师。谭老师,您是我心目中的神!” “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是我履践笃行的师爱的内涵。爱仅仅是我师爱内涵的一半,另一半则是严。没有严就谈不上真正的爱。因为爱必须严。我对学生的严,首先是做人上的严格要求,因为一流人才的基础是砥砺一流品行,因此强调理想信念,强调艰苦奋斗厚德载物的传统美德。我坚持加强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思想政治教育,既教书又育人,全面关心学生进步。要求学生从具体小事做起,把做人与学业结合起来。 三、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做好学生的思想转化工作。 后进生的教育和管理历来是班主任工作的难点,是影响班级整体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至关重要的一环。努力使后进生以失败者来,以胜利者走。在这方面,我作为班主任首先做到了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他们,深入调查摸底,搞清他们成为差生的原因,做到了因材施教,对他们处处真诚相待,时时耐心相帮,真正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及时对后进生加强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消除或减轻种种心理担忧,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有个学生叫李伟伟,家里条件优越,从小养成了我行我素、无拘无束的生活方式。起初

自然_生命_伦理与和谐_中国传统政治学的基本特色_中国传统政治学论纲之六

自然、生命、伦理与和谐:中国传统政治学的基本特色 ———中国传统政治学论纲之六 唐国军 (广西民族大学政法学院,广西 南宁530006) [收稿日期]2008-03-20 [作者简介]唐国军(1963-),男,广西全州人,广西民族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博士。 [摘要] 中国传统政治学在求善为主的政治哲学指导下,产生了属于自己的、与西方社会完全不同的政 治学———不是以权力规范为核心而是以社会和谐为追求目标;不是仅仅以人为对象而是包容宇宙万物的生命安置为整体对象;不是民族国家范畴内的权力分配而是求得整个世界(天下)太平的独特的政治学体系。这个体系以伦理规范为实现模式,呈现出强烈的普世色彩。 [关键词] 中国传统政治学 自然 生命 伦理 和谐 [中图分类号] D0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6917(2008)09-0183-05 中国传统政治理论从一开始就呈现出在天地人一体的和谐秩序中统一多元的基本特色。如果从中国传统政治学的内容及其关注的重心来看,则呈现出其对生命的特别关怀、对秩序和谐的高度期盼、对天下大同理想的不懈追求、对伦理设计的特殊依赖等因素相互混同、相互依存、相互联结的广义政治学特征。它既是生命政治学、自然政治学、和谐政治学,同时也是普世伦理政治学。 一、生命政治学 生命政治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福柯。在福柯看来,身体是政体压迫的工具,是政治之作用于人的异化现象。对此,我国台湾地区有学者认为:“傅科(即福柯———笔者注)的生命政治是一种生命的政治技术学。生命是指类的身体,政治的部分讨论是权力以及主权的问题,技术的部分讨论的是干预以及调 节的措施。”[1]但是,福柯本人并未给出一个完整的生命政治学概念。而台湾地区学者黄俊杰先生所概括的生命政治学(BOB Y POL ITICS )概念是:“以身 体作为隐喻所展开的针对诸如国家等政治组织之原理及其运作之论述”,其“将身体以及作为身体的延 伸或扩大的国家,视为一个具有内在整合性的有机体”及“将身体作隐喻或符号来运用,以解释国家的 组织与发展”[2] 。这个生命政治学概念提的是一个隐喻,并非一门实质的学科,而且迄今为止,学界也 没有给生命政治学作出准确的定义。但是,笔者认为,在中国传统思想中,的确存在着对于生命的一种特别关怀,因此必须有一个新的概念来加以表述。笔者认为,所谓生命政治学,应有三个方面的理论指向:第一,是以生命作为终极关怀和研究对象的政治学;第二,是以生命保全和安置为基本原则作为立说标准的政治学;第三,是以生命活动规范和秩序安排及其相互交往为内涵的政治学。 中国传统政治学构成的主体精神———儒道两家思想,正是这种关注生命、以保全生命为言说对象的政治学说。儒家创始人孔子主张“庶、富、教”,着重从社会系统的运作中考察并规范统治者的政治行为,发展出以“民本”、“保民”为基础的“仁政”政治理论,并着重依据人伦规范对政治进行设计与改造,其重点关注的是人的社会性的生命体。有学者指出,孔子“主张把治理国家视为生命的职责所在,统治者不仅由此而提高自我之修养,而且负有将道德观念 传扬给后代的责任”[3] 。道家则从另一个角度——— 3 812008年第9期(总第159期) 广西社会科学 GUAN GXI SHEHU I KEXU E NO.9,2008(Cumulatively ,NO.159)

《政治学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作业题

《政治学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作业库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的根本问题是(D) A.政治运动 B.阶级关系 C.政治革命 D.国家政权 2.目前在英国政坛与工党轮流执政的另一个政党是(B) A.共产党 B.保守党 C.托利党 D.自由党 3.实行议会君主制政体最典型的国家是(C) A.美国 B.法国 C.英国 D.德国 4.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性质的政体形式是(A) A.巴黎公社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苏维埃制度 D.社会主义自治制度 5.政治权力诸特性中最具有根本意义的特性是(A) A.强制性 B.限度性 C.工具性 D.能动性 6.人们公认政治学学科的创始人是(C) A.孟德斯鸠 B.西塞罗 C.亚里士多德 D.马基雅维利 7.将国家领土按地域划分为若干行政单位并具有统一主权的国家结构形式称为(C)。 A.复合制 B.中央集权制 C.单一制 D.地方分权制 8.政治发展被认为是更为广阔的现代化进程中所派生的政治方面的后果,因此,在地理上,它主要关注的是(A) A.发展中国家 B.殖民地国家 C.亚洲国家 D.发达国家 9.民族独立后走上资本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国家是(B) A.中国 B.印度 C.朝鲜 D.古巴 10.目前在美国政坛与民主党轮流执政的另一个政党是(B) A.共产党 B.共和党 C.民族党 D.自由党 11.日本国的政府首脑是(A) A.首相B.总理 C.天皇 D.议长 12.当代西方国家实行“三权分立”制度最典型的国家是(C)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13.政治发展的基本目标是(D) A.政治法治 B.政治革命 C.政治改革 D.政治民主 14.“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表明了国家的(A)A.本质 B.职能 C.作用 D.地位 15.对政党进行左、中、右分类的标准是(C) A.政党的阶级属性 B.政党是否掌握权力 C.政党的意识形态倾向 D.政党是否合法 16.洛克是英国哲学家、政治思想家,主要著作有(B)

中国著名老政治学家

中国著名老政治学家,当时已满80高龄的钱端升教授在会上的发言颇为引人注目。他认为,苏联社会科学的落后与其过分集中而又僵化的政治制度、压制民主有关。他强调研究政治学应提倡“首创精神”,要“采取一些新的想法,写出一些新的论著,使得我们的政治学能够满足在新的历史阶段所提出的要求,能够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对所出现的政治问题作出正确的解答,从而推动我们国家的繁荣昌盛”。他同时提出要发展政治学,创立新的政治学,还必须借鉴古今中外一些优良的制度和有效率的管理方法。他还举例说,西方某些国家中央与地方分权问题,就值得中国借鉴。 会议还通过了《中国政治学会章程》,选举产生了中国政治学会理事、名誉会长、顾问、会长、副会长、常务理事,并任命了秘书长和副秘书长等。名誉会长为钱端升教授及当时已92高龄的邓初民教授。会长为当时的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友渔教授。 中国政治学会的重建,是中国政治学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全国性政治学会成立后,各省市相继成立了地区性的政治学会。此后,不断召开各种政治学专题研讨会,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接着,中国社会科学院和若干地方社会科学院也相继建立了政治学研究所。 中国政治学会重建后,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吉林大学等近20个高等院校相继建立了政治学系,培养政治学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其中,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和武汉大学等高校均先后设立了博士点。 1984年4月,中国政治学会正式成为国际政治科学协会(IPSA)集

体会员。1985年7月,中国政治学会派出代表团参加在巴黎举行的国际政治科学协会第13届世界大会,代表团团长赵宝煦教授当选为该会第13届执行局委员。1988年8月在华盛顿召开的第14届IPSA世界大会,中国代表胡奇安教授接替赵宝煦教授任该会执行局委员,并当选为副主席。 在图书出版方面,政治学恢复以后,有关各种译著纷纷问世,但报刊的数量不多。中国政治学会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自1980年起陆续编印《政治学参考资料》,介绍国外政治学有关资料。在此基础上,于1984年出版《国外政治学》杂志。198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编辑出版《政治学研究》杂志,《国外政治学》被认为是中国政治学者了解国外政治学的一个重要“窗口”,《政治学研究》则是中国出版的第一种政治学专业学术刊物。这两份刊物当时都很受学者欢迎,但是在1989年同时停刊。《政治学研究》后来恢复了出版。同样极受读者欢迎的上海《政治学信息报》,则早在1988年就停刊了。 20年来,中国政治学著作的出版量很大。首先是政治学教材,在政治学基本理论方面的,如《政治学概论》、《政治学原理》、《政治学基础》等,至今已先后出版不下五、六十部。此外,如政治思想史、政治制度史、中国政府、外国政府,以及各种专题等等,也配合教学需要而相继出版。其次是各种专题,如政治体制改革问题、权力制衡问题、民主法治问题、政治发展问题、人权问题、决策问题、现代化问题、市民社会等等,种类及数量都很可观。 这20年来,还大量翻译引进外国政治学领域的名著和新理论、新思潮,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七年级历史第一学期复习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思想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孔子作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孔子又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对中国古代教育作出了哪些贡献? “仁”:他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扩大受教育对象的范围,打破官府对教育的垄断;他编订《诗》《书》《春秋》等古代典籍;在教学中,善于进行启发诱导,坚持因材施教,用不同的方法教育学生等。 (2)汉武帝采纳了哪位学者的什么建议,使儒家学说从此成为中国封建时代的正统思想?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你认为儒家思想对我国建立和谐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 有利于社会稳定、人际关系的改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二.从图片和文字探寻原始社会 第一组:图片资料 图1 装饰品图2 纺轮图3 陶器上的稻穗纹图4 人面鱼纹盆 图1:山顶洞人已经会磨制和钻孔技术,他们把石头磨得非常光滑,并钻成孔,串起来,制成装饰品,这说明他们已经懂得爱美了。 图2:半坡发现的纺轮说明半坡原始居民已经会纺线了。 图3:河姆渡陶器上的稻穗纹,说明当时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图4:半坡的彩陶,说明当时半坡原始居民已经会制作彩陶,在上面画的鱼等图案,说明他们主要还会捕鱼。 第二组:文字资料 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材料二?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答:材料一:说明远古时代,自然环境恶劣,单靠个人的力量不能生存,只能群居。材料二:在神农时,已经出现了原始的农业。从事农业的生产工具是耒耜。 三.探寻文明渊源,感悟中华魅力 材料一元谋是东方人类的故乡,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据新华网2009年4月8日报道,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政府近日完成了修建?东方人类祭祖台?的项目规划和选址工作。祭祖台预计投资60亿元,初步设计高170米,基座呈正方形,祭祖台内部由下到上分别为奠基层、世界珍藏馆和人类博物馆。据悉,?祭祖台?修建的初衷是为了宣扬东方古人类悠久的历史,展现从旧石器时代以来的人类一脉相承的系列文化,并给缅怀和祭拜者提供一个平台。 材料二2009年6月24日,?北京人的故乡?周口店遗址第1地点72年后再次进行清理发掘。发掘队长高星表示,?‘有望发现北京人头骨’这样耸人听闻的说法会给发掘工

中国传统政治哲学.doc

中国传统政治哲学 先秦时期虽然有百家争鸣,但实际上,世之显学,不过儒墨道法四家而已。其他各家之言,要么在后世被融入这四家当中,要么思维体系不够精深,难以成家立说,以传万代。 一、儒墨道法四家政治哲学 1.儒 儒家在四家中生命力最强,几乎与贯穿了全部中国政治思想史。究其原因,大概得益于其优秀的传承体系,孔子提出有教无类,以致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传承不绝。儒家注重教化,所以历朝历代,不管儒学是是否为当政要学,始终不见其式微。儒学昌盛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恐怕就是它极强的适应能力。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时代的儒生的治国理论都会有新的发展变化,不断吸收别家的观点为己用。我们可以看到宋代近似于法家理论的功利主义大方光彩,维新的政见,却出于应该是守旧的儒生们手中,这些儒生还从儒家经典里找寻变法的理论支点。使祖宗不足法,也变成了儒家的思想。 儒学本就循自周公之政,一直都是作为一种统治模式的传承而存在,既治民维君,又从天命、道德的角度限制君权。但不管“先王”周公对儒家创立的思想影响如何大,“万世师表”、儒家“至圣”却是孔子。儒家的政治哲学也已孔子的中心思想“仁”为立足点。 春秋时,人们把亲近尊长、爱众庶、忠君主皆称为仁。孔子把春秋时期仁的观念发展为系统的仁学,从各个角度论述了仁的本质、含义、致仁的方法。可总结儒家所倡导的王道政治,其要义在于修身先于政治,以美好的道德转化出有道的政治。

2.墨 墨家的政治哲学主要是墨子的“尚同”、“天志”和“明鬼”。墨子主张人性本恶。与边沁的功利主义一样,以利害为出发点,认为人总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为出处事标准,为获得利益,不惜作恶。因此需要统一百姓的行动标准,使个人不极端最求人私利,而是达到社会全体的公利,也就是边沁所说社会总功利的最大化的概念。 墨子提出的方法是选立一个贤者为天子,然后向下一级一级选立不同的贤者帮助管理。然后以天子的标准为天下的标准,自下而上,一级一级绝对服从。这样天下便可平治。 墨家与其说是一个学派,不如说是一个组织,社团。墨家信徒虽然在人数上能与儒家相提而论,但到秦时,其政治思想传承大体灭绝。究其原因,不过两点:一、长于技艺,少理论家。墨家的政治哲学思想,也不过墨子一人而已。二、墨家在政治上所代表的是广大小生产者、小私有阶层的利益。墨家的学说不利于君主专制统治,所以得不到官方支持。 3.道 道家的政治思想与儒家一样,是不满于现状的抗议。道家与儒家构建的理想社会,也都是从古代社会的状态找寻依据。不同的是,儒家遵从周公制礼作乐,主张积极有为,而道家则描述了更久远之前的太古时期,从人类的最本源的自然状态出发,提出政治上应当尊崇无为来达到与自然和谐一体的快乐状态,即遵循老子所谓的“天道”。 道家的核心哲学观念也就是一个“道”字。何为道?是一个相当抽象性的概念,概括来说道就是一种绝对的客观真理。人们遵循道,就是遵循了自然发展的规律,是最好的存续方式。君王治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