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失业类型

结构性失业类型
结构性失业类型

结构性失业类型

来源:作者:日期:2011-05-27

首先,从导致劳动力供求结构不一致的原因的角度出发,可以把结构性失业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结构调整型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导致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结构包括工种、技能、技术、知识、经验等发生了变化,而劳动力的供给结构不能相应发生变动而引起的失业。如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促使第一产业、传统产业对劳动者的需求减少,第三产业、新兴产业对劳动者的需求增多。但不同产业对劳动者在工种、技能、知识、经验上的要求显然是不同的。如果原来从事第一产业、传统产业的人员无法对自身各方面素质及时作出调整就不能顺利转入第三产业、新兴产业从而导致失业。此外,产业结构的升级也会促使用人单位提高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不适应要求的低素质劳动者原来即使有岗位也会陷入失业状态。与此同时,许多企业却欠缺技术工人,尤其是高级工: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则欠缺相关的人才,从而导致空位的存在。 2.体制转轨型失业。指由于经济体制转变导致劳动力供求结构不一致而产生的失业。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要以实现充分就业为目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对生产要素投入组合的选择以成本最小、利润最大化来确定。在严格的成本约束下,国有企业中那些边际生产力低于社会平均边际生产用的职工(无效劳动力)就会下岗失业,而与此同时,市场经济条件下,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崛起,对劳动力的需求量非常大。但由于种种原因和条件的限制,国有企业中下岗的员工并不能很好地转入非公有制企业。因而下岗失业也是由于供求结构不一致造成的结构性失业。根据《中国统计摘要》(2002)最新统计,2001年全国国有单位在岗职工数比1995年减少了3621万人,下降了32.2% ,城镇集体单位减少了1856万人,下降了59.O% ;两者合计减少5477万人,下降了38%。若扣除正常的退休职工人数(1995-2000年期间,累计782万人,其中企业为612万人),下岗职工实际累计4500万人左右。 3.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型失业。指由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引起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素质尤其是技能要求的提高而现实中劳动者的技能满足不了要求而产生的失业。如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一方面,大量员工失业;另一方面,许多城市包括北京、上海、青岛、福州、深圳等都出现技术工人短缺状况。其中,北京某公司实行工资改革,为高级钳工开出的月薪超过五千元。上海发出了“技术人员紧缺,青年技工、技师亟待补充,高级技工缺额较大”的呼吁。另外,据报道,深圳每年急需中、高级技能人才3万余人,而每年的培训能力尚不足l万,缺口很大。与此同时,近几年来该市每年都有1万名失业员工需要再就业。这些失业员工,80%以上没有参加过职业训练,无一技之长,实现再就业较为困难。这些都可认为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引起的结构性失业。 4.技术进步型失业。是指由于技术进步使劳动者的需求结构与供给结构在工种、技术、知识上不相吻合而造成的失业现象。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在不断地进步。人类社会经历着一次又一次的科技革命,每一次科技革命都给人类带来崭新的变化。目前,我们正处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中,这给我们的就业结构带来重大变化。正如英国《焦点》月刊提出的那样:“在今后的15—20年中,将出现一股巨大的科技浪潮,它将像工业革命给我们的祖先造成的影响那样对我

们的工作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就象农业工人在工业革命时期曾经从事制造业一样,那些先前曾经在制造业工作的人员现在正投身到新的服务经济和科技信息世界中。”“未来经济将由理念、信息和技术组成,到2015年,据估计大约有多达95%的工作将要求就业者掌握信息技术。”而那些不适应科技革命,无法跟上技术进步,胜任不了新工作岗位的劳动者必然会被抛入结构性失业队伍。 5.知识经济发展型失业。是指由于知识经济的到来,社会要求劳动者掌握更多的知识,加快知识更新的速度,而劳动者满足不了这一要求而产生的失业现象。21世纪,人类将迈人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在本质上是“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以科学技术为主的知识生产、分配和消费(使用)为最重要的因素的经济”。知识经济时代,作为第一生产要素的知识的增长速度非常快,由此导致的新旧知识的更替速度也非常快。据统计,现代社会劳动者知识的半衰期已缩短至五到七年。从知识的生产和老化状况看,近50年来,人类获得的知识等于过去2OOO年的总和,今天的知识到2050年仅为届时总量的1%,99%的知识是今后才创新的。这就意味着劳动者必须不断“充电”,获取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步伐,否则,自身素质满足不了工作岗位的需求,就会被抛入结构性失业的队伍。同时,知识经济改变着传统的工业经济,使职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在20世纪50一印年代的15年中,工业发达国家有8000多个技术工种消失了,同时出现了6000多个新的技术工种。④如果从事原有技术工种的劳动者,不能顺利地胜任新的技术工种,那就必然导致结构性失业。 6.教育发展滞后型失业。指教育体制落后、教育结构不合理导致劳动者素质不能及时得到提高或劳动者学非所用使劳动力供给结构满足不了需求结构的要求而引起的失业。目前,我国的教育投资主体比较单一,对社会办学、民间投资办学发动不够,这使我国的办学模式、教育形式都不能实现多样化,使得一些跟生产实践密切相关的如继续教育、职业教育等形式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导致劳动者的素质不能与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同步提高。同时,高等教育专业设置不合理,培养的人才与社会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脱节,导致一些大学生哀叹“毕业即意味着失业。”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李培林指出,目前,中国的失业问题进入建国以来的第五次高峰。虽然统计的城镇登记失业率只有3—4%,但实际的失业率在8—9%。失业人员中,其中包括70万待业的大学和专科毕业生。总之,教育发展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导致因劳动者文化素质不能随着经济发展需要及时得到提高而失业;另一方面,导致专业难以对口的高学历人才也被迫流入失业人群。以上是从导致劳动力供求结构不一致的原因的角度来划分结构性失业的类型。下面是从劳动力供求结构不一致的诸多表现形式的角度出发来划分结构性失业,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7.就业观念滞后性失业。表现在劳动者的就业意愿、对就业岗位的预期过高与实际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不一致而造成的失业。这里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普遍存在于一些下岗职工中,由于他们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竞争就业意识不强,抱着“等、靠、要”的心理,等待政府和企业安排再就业,同时不愿放弃国企职工的身份,拒绝接受非公有制经济单位提供的就业机会,从而导致失业。据调查,69%的下岗职工不愿意或不打算自费参加再就业培训;46%的未就业人员没有找过工作;11% 出去找过工作但没有愿意干的。还有一些下岗职工自身文

化素质比较低下、技能单一,却又不愿接受对劳动者素质要求较低的脏累工作,从而不得不处于失业状态。如据报道,大连市工商局监管分局举办的下岗职工再就业洽谈会上,400多名下岗失业人员与30多家企业进行了现场对接。令宏光集团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感到意外的是,该公司需求的“刮大白”等20多个力工岗位,竞无人问津。另一种情况存在于新增劳动力人口中,如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在择业时期望值过高,想留在大城市,进大公司,并且薪水要优厚,否则宁愿失业。实际上,我国高学历人才在总量上是需求大于供给的,在许多偏远的、经济落后贫困地区和一些小城镇,高学历人才非常紧缺。这说明目前我国存在的高学历人才失业大多属于结构性失业。8.地区供求不对称性失业。指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在地区上有差异从而造成的失业。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差异,这种差异一方面导致人才为追求高收入,由经济落后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从而导致落后地区人才的短缺;另一方面,又导致不同地区劳动力素质的差异,一般来说,教育水平取决于经济水平,经济落后地区的劳动力素质相对偏低,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低素质的劳动力更容易被淘汰,从而最终导致这些地区失业率的上升。在我国,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呈逐步扩大趋势,如GDP的分布差距从1978年的5%逐步扩大到1994年的 18.24% ,扩大了13.24个百分点。这便造成了高素质劳动力向东部地区流动,中西部地区人才短缺同时失业率又偏高。据报道,四川省干部队伍文化层次偏低。以地、县两级干部为例,大专以上学历分别为83.72%和72.23% ,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94和7.6个百分点,分列全国第27、25位;全省32家重点骨干企业224 名领导班子成员中,大学文化以下的占了44%。宁夏的“状况”更不容乐观。从文化程度来说,全区2.6万公务员中,40%的人只有中专学历。而这两个省却又是失业率偏高地区,1996年四川省的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宁夏为5.2%。同时,据对1996年失业状况的调查,高失业率地区均为西部地区,也是城镇从业人口中不识字率最高的地区。他们是青海、贵州、甘肃、宁夏、陕西,城镇登记失业率分别为7.2% 、6.2% 、5.5% 、5.2%、5.2%,不识字率高达41.6%、28.7%、30.5% 、22.5%、16.3% ,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3%。9.年龄供求不对称性失业。表现为劳动力需求与劳动力供给在年龄结构要求上的不一致。一般来说,需求方对招工或聘用对象的年龄要求都偏低,而学历要求都偏高。但下岗工人中很大一部分都超过此年龄段,且文化水平低。据统计,青岛市近几年来,用人单位通过劳动力市场招工,80%以上要求的年龄段是35岁以下,高中以上文化程度。2002年上半年,劳动力市场为女满40周岁、男满45周岁(简称“4045”人员)提供的岗位只有55个,而同期“4045”人员到劳动力市场求职的却达到3382人次,供求比为62:1。初步预测,到“十五”期间,该市“4045”人员等就业弱势群体将达到4.5万人。这部分人多数年龄偏大、技能单一、家庭负担较重,市场就业竞争能力弱,成为就业突出的难点。其他城市也普遍存在着这种情况,如南京市就业困难群体中“4045”人员占62.11% ,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56% ,无技术专长占73.9%。10.性别供求不对称性失业。指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在性别上的不一致而产生的失业。如大学应届毕业生找工作,一般用人单位都优先考虑男性。同时,对于同是文化程度不高又没有什么技术的40多岁的求职者来说,却是女性

比男性易找工作。据报道,杭州市40岁以上、文化程度初中以下、技能单一的男性求职群体成了就业困难群体。2003年第一季度,杭州市职业介绍中心新增这类男性就业困难人员就有200名左右。而针对40岁以上男性的空岗却只有l3个工种30个岗位,且均为花工、钳工、电工、模具工、会计、汽车修理工等技术工种,适合他们就业的岗位基本为零。与这些男性就业困难人员比较,相同条件的女性求职者却要幸运多了,家政员、包装工、超市服务员等工作岗位都向她们敞开了怀抱。而且,女性困难群体,还有一些家政服务业、商业零售业可待开发,但是劳动部门有关人员表示,男性就业困难人员日前还很难在市场上寻找开发相应岗位的突破

关于中国失业率的分析

关于中国失业率的分析 一、中国失业率的衡量 失业率是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失业状况的主要指标。目前,中国官方惟一定期发布的失业率为“城镇登记失业率”。它是指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与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扣除使用的农村劳动力、聘用的离退休人员、港澳台及外方人员)、城镇单位中的不在岗职工、城镇私营业主、个体户主、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就业人员、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之和的比。此定义下的失业人员指拥有非农业户口、在一定的劳动年龄内(16周岁至退休年龄)、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的人员。换句话说,凡是没有非农业户口,或者有非农业户口,但是没有进行求职登记的都不算失业者。 城镇登记失业人口忽略了隐性失业人口,排除了大学毕业生和农民工,而这两者的失业率是比较高的,因而结果偏低,因此这种统计方法是不合理的。近年我国正在试点采取更加科学的调查失业率,以使失业率更加更反映中国人的失业状况。 二、中国失业率及其与经济周期波动的关系

近年中国城镇登记失业率总体上处于小幅攀升态势。1999年到2000年,失业率保持在3.1%左右,2001年升至3.6%,2002年底为4%,2003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将达9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左右。之后的几年里,失业率处于小幅下降状态,2007年金融风暴后,失业率又开始上升。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尤其是90年代以来。但同时随着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城市经济优化升级,必然导致工人结构性失业,加上我国劳动力市场和社会保障体制发展的不完善,自然失业率本身就比较高;进入21世纪之后,社会住处转型时期,科技和人的矛盾日益加深,企业在产业结构升级的时候导致一些人的失业,其中很多失业人口素质低下,无法实现失业人口充分再就业;最低工资的提高,使得劳动力市场需求增加供给减少,非自愿失业更加严重;但由于我国近10年左右的经济一直保持较为平稳高速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工作岗位,加上政府宏观政策的调控,使得失业率虽然总体上升但保持在较低的水平。 总结来说,失业率随着经济的增长而下降,随着经济的衰退而上升,这种现象叫做奥肯定律。经济增长时,企业对未来预期高因此对人员的需求也大,中小企业发展起来后也会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经济形势好,人们乐于消费使得内需扩大,经济发展更好就业形势也随之变好,形成良性循环。经济衰退时,反之企业裁员,内需小,大家对未来经济的预期不高,失业率就会下降。同时,失业率不仅受经济波动的影响,还有劳动力市场的完善程度和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有极大的关系。因而现阶段我国要降低失业率,应该保持经济持续增长,政府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扩大消费和内需,增加投资,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总之,降低失业率,还是要立足经济周期,根据经济周期的规律采取不同的经济措施,促进经济的良性发展。

失业的原因

失业的原因 1、工作搜寻与摩擦性失业 失业的一个原因是,使工人与工作岗位相匹配需要花时间。实际上,工人有不同的偏好与能力,工作有不同的属性。而且,关于找工作者和空缺职位的信息流动是不完全的,工人在不同地区间的流动也不是即刻的。由于所有这些原因,找一份合适的工作需要时间和努力,这往往会降低入职率。由于不同工作需要不同的技能和支付不同的工资,所以,失业工人可能不接受他们收到的第一个工作机会。由于工人找工作需要花时间而引起的失业称为摩擦性失业。进一步分析,摩擦性失业产生的原因又有两个,一个是部门转移,一个是公共政策。经济学家把需求在不同行业和地区之间的构成变动称为部门转移。由于部门转移总在发生,且工人改变部门需要时间,所以摩擦性总是存在的。公共政策如失业保障也会导致摩擦性失业。通过减轻失业的经济困难,失业保障增加了摩擦性失业的数量,提高了自然失业率。那些得到失业保障津贴的失业者寻找新工作的压力小了,更有可能放弃没有吸引力的工作机会。这两种行为变化都降低了入职率。 2、实际工资刚性与结构性失业 失业的第二个原因是工资刚性——工资未能调整到劳动供给等于劳动需求的水平。工资刚性与工作配给引起的失业称为结构性失业。工人失业并不是因为他们积极寻找最合适他

们个人技能的工作,而是因为愿意工作的人数与可以得到的工作数之间存在根本性的不匹配。在现行工资下,劳动供给量超过劳动需求量,所以许多工人只是在等待招工。结构性失业产生的原因有三个:最低工资法、工会的垄断力量以及效率工资。这三个原因使工人的实际工资高于均衡水平和工人的供给超过需求。结构性失业产生的原因是尽管存在劳动的超额供给,企业也未能降低工资。

结构性失业类型

结构性失业类型 来源:作者:日期:2011-05-27 首先,从导致劳动力供求结构不一致的原因的角度出发,可以把结构性失业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结构调整型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导致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结构包括工种、技能、技术、知识、经验等发生了变化,而劳动力的供给结构不能相应发生变动而引起的失业。如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促使第一产业、传统产业对劳动者的需求减少,第三产业、新兴产业对劳动者的需求增多。但不同产业对劳动者在工种、技能、知识、经验上的要求显然是不同的。如果原来从事第一产业、传统产业的人员无法对自身各方面素质及时作出调整就不能顺利转入第三产业、新兴产业从而导致失业。此外,产业结构的升级也会促使用人单位提高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不适应要求的低素质劳动者原来即使有岗位也会陷入失业状态。与此同时,许多企业却欠缺技术工人,尤其是高级工: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则欠缺相关的人才,从而导致空位的存在。 2.体制转轨型失业。指由于经济体制转变导致劳动力供求结构不一致而产生的失业。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要以实现充分就业为目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对生产要素投入组合的选择以成本最小、利润最大化来确定。在严格的成本约束下,国有企业中那些边际生产力低于社会平均边际生产用的职工(无效劳动力)就会下岗失业,而与此同时,市场经济条件下,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崛起,对劳动力的需求量非常大。但由于种种原因和条件的限制,国有企业中下岗的员工并不能很好地转入非公有制企业。因而下岗失业也是由于供求结构不一致造成的结构性失业。根据《中国统计摘要》(2002)最新统计,2001年全国国有单位在岗职工数比1995年减少了3621万人,下降了32.2% ,城镇集体单位减少了1856万人,下降了59.O% ;两者合计减少5477万人,下降了38%。若扣除正常的退休职工人数(1995-2000年期间,累计782万人,其中企业为612万人),下岗职工实际累计4500万人左右。 3.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型失业。指由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引起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素质尤其是技能要求的提高而现实中劳动者的技能满足不了要求而产生的失业。如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一方面,大量员工失业;另一方面,许多城市包括北京、上海、青岛、福州、深圳等都出现技术工人短缺状况。其中,北京某公司实行工资改革,为高级钳工开出的月薪超过五千元。上海发出了“技术人员紧缺,青年技工、技师亟待补充,高级技工缺额较大”的呼吁。另外,据报道,深圳每年急需中、高级技能人才3万余人,而每年的培训能力尚不足l万,缺口很大。与此同时,近几年来该市每年都有1万名失业员工需要再就业。这些失业员工,80%以上没有参加过职业训练,无一技之长,实现再就业较为困难。这些都可认为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引起的结构性失业。 4.技术进步型失业。是指由于技术进步使劳动者的需求结构与供给结构在工种、技术、知识上不相吻合而造成的失业现象。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在不断地进步。人类社会经历着一次又一次的科技革命,每一次科技革命都给人类带来崭新的变化。目前,我们正处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中,这给我们的就业结构带来重大变化。正如英国《焦点》月刊提出的那样:“在今后的15—20年中,将出现一股巨大的科技浪潮,它将像工业革命给我们的祖先造成的影响那样对我

结构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我国劳动力供给偏差分析 摘要: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结构性失业问题日益凸显,主要原因在于劳动力的流动障碍。由于技能、地理位置以及信息不对称等因素造成的劳动力供给偏差是阻碍劳动力流动的现实原因,劳动力在行业间或区域间的“有效供给”是缓解当前结构性失业的关键,该结论的政策含义是:政府应该大力加强教育和培训措施,提供良好的外在环境,促进劳动力的“有效供给”。 关键词:结构性失业;劳动力供给;偏差分析随着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地区结构的变动,我国出现了结构性失业。当前我国结构性失业问题日趋严重,甚至超过了总量性失业,成为我国失业问题之首。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完善就业结构,把就业问题提高到了一个战略高度,促进医学论文发表https://www.360docs.net/doc/1b9195712.html,/yxlwfabiao/就业成为了我国当前和以后相当长时间内重大而艰巨的任务。针对结构性失业,笔者尝试从劳动力供给角度进行研究,并借此寻求改善劳动力供给结构的理论依据,为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提供可行性建议。 一、结构性失业的成因结构性失业产生的理论原因,在于劳动者在不同的劳动力市场间的流动障碍。首先假定存在一个由A、B两市场组成的经济体系,两个市场的劳动力供给恒定,且初始状态都是充分就业,均衡工资是W 0,也就是说,在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A、B两市场劳动力供求处于一个稳定的均衡状态,用图1表示如下(其中,S I指I市场的劳动力供给曲线,D I指I市场的劳动力需求曲线,I=A、B)。 经济的发展带动经济结构发生变动,导致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从而不同市场的劳动力供求稳定状态受到了外界各种因素的冲击,A、B两市场的劳动力需求势必也会发生改变。改变分为三种情况:一是需求共同增加,二是需求共同收缩,三是两个市场劳动力需求异动。在劳动力供给恒定的情况下,劳动力需求的共同增加或共同减少导致的都是极端结果,或者是整体工资水平的上升,或者是永久性失业的存在(也许会在政府强制力作用下导致整体工资水平下降),因此,这两种情况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是很少见的。在一个经济体系中,尤其是在转型期,经常是劳动力需求的扩张和收缩在不同情况下共存。因此,根据我国国情,重点分析第三种情况。 假定A市场劳动力需求扩张,D A曲线移至D A’,工资由W 0上升到W A,A 市场的就业量保持不变;B市场劳动力需求收缩,D B曲线移至D B’,理论上工资下降至W B,但是由于工资率是缺乏弹性的,大多数情况下只能上升而不能下降,因此工资继续保持W 0水平,这种情况下将会产生(S 0-S 1)人失业。 如果两个市场的劳动力可以自由流动,则B市场中将会有一部分富余人员流向A市场,使得A市场的劳动力供给增加,供给曲线向右移动至S A’。不考虑劳动力的流动成本,这种流动将会缓解B市场的劳动力供给过剩和A市场工资上涨的压力,最终使得两市场劳动力供求重新达到一个新的均衡,均衡工资水平为W 1。如果两个市场劳动力不能自由流动,则结果是:(1)A市场将会因劳动力短缺而使工资率远高于均衡水平;(2)B市场由于劳动力需求降低和工资刚性的作用导致劳动者失业。事先假定劳动力供给是恒定的,因此这种失业是由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结构不合理造成的,是典型的结构性失业。将上述A、B两市场扩展到多个市场,分析过程类似。 从上面的分析中得出结论:劳动力在不同市场间的流动障碍是结构性失业产生的主要原因,外在表现为不同劳动力市场工资水平的差异,结构性失业越严重,工资水平差异越大。 二、劳动力供给结构偏差分析在图1的模型中,A、B两市场也可看成是一个经济运行体

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

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与对策研究 【摘要】:失业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面临的难题。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经常爆发严重的失业问题,迟至1980年代初和1990年代初,主要发达国家仍都出现了较高的失业率。而我国近年的失业问题也日益严重,虽然每年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城镇下岗职工、登记失业人口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规模却不能有效地减少。探讨失业产生的原因并寻求解决的对策不仅仅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经济理论工作,更是一项迫切而棘手的现实任务。本文对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对社会的影响及对策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探讨。 【关键词】:失业问题,现状,原因,对策 一、关于失业 所谓失业(Unemployment)是指在劳动范围内,有就业能力并且有就业要求的人口而没有就业机会的经济现象。根据失业产生的原因,可以把失业区分为: 1、自愿性失业; 2、非自愿性失业: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 3、隐蔽性失业。 (一)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 失业有很多种类,根据主观愿意就业与否,即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 所谓自愿失业是指劳动者所要求的实际工资超过其边际生产率,或者说不愿意接受现行的工作条件和收入水平而未被雇用而造成的失业。由于这种失业是由于劳动人口主观不愿意就业而造成的,所以被称为自愿失业,无法通过经济手段和政策来消除,因此不是经济学所研究的范围。 另一种是非自愿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但仍然找不到工作的现象。这种失业是由于客观原因所造成的,因而可以通过经济政策以及宏观经济管理来控制。经济学中的所研究的失业是指非自愿失业。 (二)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非自愿失业又可以分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1、摩擦性失业是指生产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由于转换职业等原因而造成的短期、局部失业。这种失业的性质是过渡性的或短期性的。它通常源于劳动的供给一方,因此被看作是一种求职性失业,即劳动力需求方存在职位空缺,而劳动力供给方又存在着与此数量对应的寻找工作的失业者,这是因为劳动力市场信息的不完备,厂商找到所需雇员和失业者找到合适工作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摩擦性失业在任何时期都存在,并将随着经济结构变化而有增大的趋势,但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种失业存在是正常的。 2、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也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结构性失业在性质上是长期的,而且通常源于劳动力的需求方。结构性失业是由经济产业结构变化或者产业迁移导致的,这些经济变化引起特定市场和区域中的特定类型劳动力的需求相对低于其供给。造成特定市场中劳动力的需求相对低可能由以下原因导致:(1)技术变化。原有劳动者不能适应新技术的要求,或者是技术进步使得机器替代人工,从而劳动力需求下降,此类型失业也称为技术性失业; (2)消费者偏好的变化。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的偏好改变,使得某些行业扩大而另一些

失业类型

根据失业产生的原因,可以把失业区分为: (1)非自愿性失业:技术性失业,周期性失业 技术性失业是在生产过程中引进先进技术代替人力,以及改善生产方法和管理而造成的失业。从两个角度观察,从长远角度,劳动力的供求总水平不因技术进步而受到影响;从短期看,先进的技术、生产力和完善的经营管理。以及生产率的提高,必然会取代一部分劳动力,从而使一部分人失业。 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周期波动所造成的失业,即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导致的失业,当经济中的总需求的减少,降低了总产出时,会引起整个经济体系的普遍失业。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社会总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当经济发展处于一个周期中的衰退期时,社会总需求不足,因而厂商的生产规模也缩小,从而导致较为普遍的失业现象。周期性失业对于不同行业的影响是不同的,一般来说,需求的收入弹性越大的行业,周期性失业的影响越严重。也就是说,人们收入下降,产品需求大幅度下降的行业,周期性失业情况比较严重。 (2)自愿性失业: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 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的失业。这种失业在性质上是过渡性的或短期性的。他通常起源于劳动力供给方。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不匹配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空缺职位,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结构性失业在性质上是长期的,而且通常起源于劳动力的需求方。这种失业是由经济变化导致的,这些经济变化引起特定市场和区域中的特定类型劳动力的需求相对低于其供给。造成特定市场中劳动力的需求相对低可能由以下原因导致:第一是技术变化,原有劳动者不能适应新技术的要求,或者是技术进步使得劳动力需求下降;第二是消费者偏好的变化。消费者对产品和劳务的偏好的改变,使得某些行业扩大而另一些行业缩小,处于规模缩小行业的劳动力因此而失去工作岗位;第三是劳动力的不流动性。流动成本的存在制约着失业者从一个地方或一个行业流动到另一个地方或另一个行业,从而使得结构性失业长期存在。 (3)隐蔽性失业等不同类型 隐藏性失业除了这几种主要失业类型外,经济学中常说的失业类型还包括隐藏性失业,所谓隐藏性失业是指表面上有工作,但实际上对产出并没有作出贡献的人,即有“职”无“工”的人,也就是说,这些工作人员的边际生产力为零。当经济中减少就业人员而产出水平没有下降时,即存在着隐藏性失业。 2.按消费者意愿划分为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 自愿失业自愿失业是指工人所要求的实际工资超过其边际生产率,或者说不愿意接受现行的工作条件和收入水平而未被雇用而造成的失业。由于这种失业是由于劳动人口主观不愿意就业而造成的,所以被称为自愿失业,无法通过经济手段和政策来消除,因此不是经济学所研究的范围。非自愿失业非自愿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愿意接受收现行工资水平但仍然找不到工作的现象。这种失业是由于客观原因所造成的,因而可以通过经济手段和政策来消除。经济学中的所讲的失业是指非自愿失业。

中国的结构性失业问题隆重登场

【中国的结构性失业问题隆重登场】 失业问题在中国受到官方在政策上的重视,但过去很少变成一个真正困扰中国发展的重大问题。原因在于,中国多年来一直保持着高速经济增长,同时中国有很大的农村社会,不计入失业统计的几亿农民工,在没有工作可做时就悄悄回到农村,不变成政府失业统计上的负担。 不过,从今年开始,情况可能会有很大的不同,失业将作为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隆重登上中国舞台,呈现在决策层的面前,等待中国政府和社会去解决,甚至会影响中国社会的稳定。这种变化来自今年格外复杂的经济问题和就业压力。 中国正在大力推进的产业结构调整、去过剩产能、清理“僵尸企业”,同时也在制造规模惊人的失业大军。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日前承认,在削减过剩产能的过程中,有130万煤炭工人和50万钢铁工人可能失去工作,其中大多数可能是国有企业职工。尹蔚民表示,政府将“多措并举”降低劳动力市场的扰乱。这些措施包括拿出1000亿元人民币帮助安置下岗职工;实行企业内部更为灵活的退休程序;再培训工人;以及鼓励企业在内部安置职工。 上述180万人远不是中国需要解决就业问题的全部,中国每年加入劳动力大军的有大约1500万人,包括每年新毕业的大学生和来自私营部门的失业人群。人社部津津乐道的一个重要政绩是,2015年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到了1312万人。如果今年有1680万人的就业压力需要解决,人社部恐怕就没有这么轻松了。 与过去不同的是,今年新增的失业人口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产业结构调整和去产能导致的失业人群。安邦咨询(ANBOUND)研究团队此前分析过,这样的失业人群是结构性的,如失业的煤矿工人、钢铁工人,由于他们的年龄、知识结构、技能特点等原因,他们在需要转型才能实现就业的竞争中,会变得非常不适应。我们曾经分析,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的难度常常也是结构性的,对中国政府和社会都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 拿钱安置当然是一种解决办法,但这种办法只能解决短期问题。比如国务院已经决定拿出1000亿元来兜底。如果这些钱全部用于180万失业工人的基本保障,相当于每人能发5.6万元钱,按

宏观经济学论文—失业与通货膨胀的联系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相关问题 摘要:在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始终存在着一对即是紧密相关又是各自独立的重要经济问题---失业和通货膨胀。失业是经济发展中最关乎民生的问题,,自从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我国的失业率逐年走高,越来越高的失业率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关于它的讨论。同样,在经济危机之后,通货膨胀问题也逐渐突出。人们对于二者联系的认识也越来越多。那么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又是怎么联系在一起的呢,通过学习宏观经济学使我对这些问题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 关键字:失业通货膨胀经济现象…… 在2013~2014学年的对于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部分)的学习让我对于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与互相影响的情况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整个经济。宏观经济学的目标是解释同时影响许多家庭、企业和市场的经济变化。 而在我的论文中将阐述有关失业和通货膨胀的相关问题,首先我们先来看看所谓的失业和通货膨胀: 一、失业: 对于我们的教材《宏观经济学原理》【中】高鸿业)中第十六章失业中有关失业的解释,书中把失业分为三类1、摩擦性失业:z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但因为摩擦性失业被认为任何时候存在,却对任何个人和家庭来说都是过渡性的,所以摩擦性失业不被认为是严重的经济问题。2、结构性失业: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结构性失业在性质上是长期的。而且通常起源于劳动需求方。3、周期性失业: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是由整个经济的支出和产出下降造成的。当经济中总需求的减少降低了总产出时,会引起整个经济体系的较普遍的失业。在本书中,还描述了除上述三种失业类型外的,在宏观经济学中还存在的一种失业的分类,即所谓的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前者指个人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而形成的失业。后者指愿意接受现行工资但仍找不到工作的失业。另外,在(《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美】曼昆)中第28章失业中有关失业的解释,书中把失业分为两类长期失业与短期失业。书中把失业者规定为能够工作且在4周的时间内努力找工作但没有找到工作的人,还包括被解雇正在等待重新被召回工作岗位的人。让我们通过一个表格来看看我国2006~2008年失业的具体情况: 参考文献:【美】多恩布什、费希尔、斯塔兹:《宏观经济学》(第七版),北京,中国人民大

不同的失业类型和不同的对策

不同的失业类型和不同的对策 2014-04-02 18:12来源:中国改革论坛网作者:厉以宁 一、双重转型期间中国就业问题的特殊性 2008年11月,时值国际金融风暴发生后不久,我正在西欧讲学。一次,一位欧洲的经济学家问道:“在西欧发达国家,一般只要年经济增长率保持在2%~3 %左右,就业市场基本上就是比较稳定的,不会发生多大的失业问题,为什么中国近年来的经济增长率一定要保持在9%~10%以上才不会出现失业问题严重化的现象?如果经济增长率降到7%以下,失业问题就会相当突出,原因何在?”欧洲经济学家的提问引起了我的思考。 情况的确如此。2008年第四季度和2009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率都只有6%稍多一些,果然全国上下一片不安情绪,惊呼农民工下岗了,要回乡了,怎么办?农民工下岗后不愿回乡,或回乡后已无地可耕,留在城市里不走,又该怎么办?所以必须对双重转型的中国经济中的就业问题作细致的分析。 首先要指出,中国和西欧发达国家相比,就业状况是很不一样的。西欧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大约有200多年了,那里的农民进城打工过程早已结束了,进城找工作是他们的曾祖父辈、祖父辈的事。现在留在农村中的农民,有自己的家庭农场、小商店或小作坊,又有自己的住宅、庭园、汽车,生活安定,而且不存在城乡二元体制,社会保障制度把城乡都包括在内,他们为什么会涌进城市以打工为生?何况,城市化率已经高达80%甚至更高一些,城市拥挤,交通堵塞,生活质量不如农村,他们搬到城里住,有什么好处?加之,这些西欧发达国家的生育率低,人口增长率接近于零,每年有一批职工退休,新增加的、达到就业年龄的青年人可以填补职位的空缺。如果能有2%~3%的经济增长率,还可以为从北非、西亚、南亚、东欧来的移民安排职业,社会失业问题不就可以缓解了吗? 中国的情况与它们不同。中国至今仍是一个双重转型的发展中国家,城乡二元体制继续存在,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过程尚在进行中,农民进城寻找就业机会仍是他们的选择之一。所以社会就业压力依然很大。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现阶段必须重视经济增长率。当然,这绝不意味着经济增长率越高越好,因为经济增长率过高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如投资过多和信贷扩张,从而导致通货膨胀;此外,如果只追求高经济增长率,将会引起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忽视,结果导致结构失调加重、环境污染、资源利用率下降等等后遗症。所以,现阶段除了应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7%~8%)而外,还应当对中国双重转型的失业进行分类,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对策。 下面作这样的分类并提出相应对策: 中国目前的第一类失业:总量失业,即由于就业机会不足、岗位不足引起的失业; 中国目前的第二类失业:结构性失业,即有的岗位人浮于事、有的岗位又缺人这两种情况并存下的失业;

7.长期中的真实经济

第17章生产与增长 一、单选题 1.一个国家的生活水平合理的衡量指标是()。 A.实际人均GDP B.实际GDP C.名义人均GDP D.名义GDP E.名义人均GDP的增长率 2.许多东亚国家增长极为迅速是因为()。 A.它们有大量自然资源 B.它们是帝国主义者,并作为以前的战争胜利者得到了财富 C.它们的储蓄和投资在GDP中有较高的百分比 D.它们一直富有,而且将继续富有,这就是所谓的“雪球效应” 3.当一国人均GDP极低时()。 A.它注定要永远穷下去 B.它必定是一个小国 C.由于“追赶效应”,它有较迅速增长的潜力 D.资本增加对产量的影响微乎其微 4.一旦一国富裕了()。 A.它就几乎不可能再变穷 B.它要迅速增长较为困难,因为资本的收益递减 C.由于“追赶效应”,资本会变得生产率更高 D.它不再需要任何人力资本 5.增长的机会成本是()。 A.现期投资减少 B.现期储蓄减少 C.现期消费减少 D.税收减少 6.对一种既定的技术水平而言,我们可以预期在一个国家内当以下每一项增加时生产率提高,除了()。 A.人力资本/工人 B.物质资本/工人 C.自然资源/工入 D.劳动 7.以下哪一项表述是正确的()。 A.各国的人均GDP水平不同,但它们都以同样的比率增长 B.各国可能有不同的增长率,但它们都有相同的人均GDP水平 C.各国都有相同的增长率和产量水平,因为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得到相同的生产要素 D.各国的人均GDP水平和增长率都有极大差别,因此,穷国在某一时期内可以变富 8.生产函数表现出规模收益不变()。 A.所有的投入翻一番对产量绝对没有影响,因为产量是不变的 B.所有的投人翻一番,产量也翻一番 C.所有的投人翻一番,产量翻一番还要多,因为有追赶效应

经济知识:失业类型

经济知识:失业类型 【导读】 中公事业单位为大家带来经济知识《失业类型》,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宏观调控的其中一个目标是增加就业,这是事业单位经济学考试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通常用失业率来衡量一个国家就业状况,故要了解就业就要了解失业,今天就失业类型向大家介绍。 失业即达到就业年龄具备工作能力谋求工作但未得到就业机会的状态,根据失业产生的原因,可以把失业区分为:自愿性失业包括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非自愿性失业包括技术性失业,周期性失业。 一、自愿失业 是指工人不愿意接受现行的工作条件和收入水平而未被雇用而造成的失业。由于这种失业是由于劳动人口主观不愿意就业而造成的,所以被称为自愿失业。 (1)摩擦性失业即工人与工作相匹配的过程所引起的失业。经济总是变动的,工人寻找最适合自己兴趣和技能的工作需要时间,一定数量的摩擦性失业必然不可避免。如大学生就业难、农民工返乡、妇女怀孕等暂时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造成摩擦性失业,还包括农民冬季农闲而季节性失业(季节性失业由于气候状况有规律的变化对生产、消费产生影响引起的失业。主要表现在农业部门或建筑部门,或一些加工业如制糖业),在自由经济中,摩擦性失业是一种经常性的失业,并非周期性的。 (2)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导致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结构包括工种、技能、技术、知识、经验等发生了变化,而劳动力的供给结构不能相应发生变动而引起的失业,结构性失业在性质上是长期的,而且通常起源于劳动力的需求方。如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促使第

一产业、传统产业对劳动者的需求减少,第三产业、新兴产业对劳动者的需求增多。但不同产业对劳动者在工种、技能、知识、经验上的要求显然是不同的。如果原来从事第一产业、传统产业的人员无法对自身各方面素质及时作出调整就不能顺利转入第三产业、新兴产业从而导致失业。往往会出现“失业与空位”并存的现象。即一方面有活无人干,一方面有人无活干。 二、非自愿失业 是指有劳动能力、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但仍然找不到工作的现象。这种失业是由于客观原因所造成的,因而可以通过经济手段和政策来消除。 (1)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周期波动所造成的失业,即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导致的失业,当经济中的总需求的减少,降低了总产出时,会引起整个经济体系的普遍失业。 (2)技术性失业在生产过程中引进先进技术代替人力,以及改善生产方法和管理而造成的失业。 【例题】 (单选)小王辞职后到深圳1个月没找到工作,小张因为在雪糕厂工作,冬季在家玩2个月,小王和小张的失业分别属于(C) A.结构性失业,季节性失业 B.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 C.摩擦性失业,季节性失业 D.结构性失业,技术性失业 本题主要考察对于失业类型的理解,摩擦性失业是指难以避免的摩擦造成的短期、局部的失业,比如在转换工作过程中的失业;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不匹配造成的失业,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空缺职位;周期性失业是经济周期波动造成的失业,即经济萧条或衰退时,因需求下降而导致的失业;技术性失业是指生产中引进先进技术代替人力而造成的失

我国结构性失业的成因探究(一)

我国结构性失业的成因探究(一) 摘要:失业压力将是我国长期存在的问题,而结构性失业问题在我国已相当突出,它已成为我国失业类型中的一大类,给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文章分析了我国结构性失业的现状,探讨了我国结构性失业的形成原因。 关键词:失业;结构性失业;大学生失业 研究就业和失业问题一直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内容,作为宏观经济重要风向标之一的就业率和失业率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从总体上看呈增长趋势,从2001年的3.6%到2005年的4.2%,增长了0.8个百分点。尽管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在2003年达到4.3%的一个高峰后,2004年、2005年都为4.2%,比2003年下降了0.1个百分点,但我国的失业压力将是一个长期性的问题。尽管政府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但失业依然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问题。在我国总量性失业压力长期存在的背景下,结构性失业成为治理我国失业问题的“硬核”。当前,结构性失业问题在我国相当突出。它已成为我国失业类型中的一大类,给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因此,认真深入地分析结构性失业问题,积极寻求结构性失业的形成原因就成为一项重要的经济课题。关于结构性失业问题,有关经济学理论已专门研究过。不过,这些理论一定要和实践联系起来才能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经济学理论指出,结构性失业与劳动力市场较为长期变动相联系。由于劳动力市场结构

的特点,劳动力的流动不能适应劳动力需求变动所引起的失业,就为结构性失业。经济结构的变动要求劳动力的流动能迅速适应这些变动。但由于劳动力有其一时难以改变的技术结构、地区结构和性别结构等障碍,很难适应经济结构的这种变动,从而就会出现失业,即结构性失业。在这种情况下,往往是“失业与空位”并存,即一方面存在着有工作无人做的“空位”,另一方面又存在着有人无工作的“失业”。这种失业的根源在于劳动力市场的结构特点。 一、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结构特点及结构性失业现状 (一)高新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创新人才等高级人才缺乏 我国高新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创新人才等高级人才缺乏,而这样的人才的培养需要一个很长的时期才能完成。这就导致有工作无人做的“空位”现象。在一些媒体中,经常有高薪诚聘经理、董事、学术带头人等的各种启事,其年薪少则几十万,多则几百万不等。但应聘者却很少,因为很少有人能够胜任所应聘的工作。 (二)有一“技”之长的城市下岗失业人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这部分人曾经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是,由于科学和技术的发展,社会经济结构和条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原来需要许多熟练工人进行劳作的工作,几台机器就可以代替他们完成任务,而他们的这一“技”却随着时代的发展,不能适应如今的生活需要,甚至毫无用处。并且他们也只有这一“技”,因此,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他们最终变得无“技”可谈。

关于失业问题的论述

论述当前我国失业现状及问题对策 学生姓名:王昆 学号:1007534005 专业:金融学 班级:10704 完成日期:2013年6月6日

目录 一、关于失业及其分类 (4) 1.1 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 (4) 1.2 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4) 1.3 隐蔽性失业 (5) 二中国当前失业情况及失业结构 (5) 2.1摩擦性失业: (5) 2.2结构性失业: (5) 2.3 周期性失业: (6) 三、我国当前失业问题的治理 (6) 3.1宏观经济政策管理 (6) 3.2其他方面治理方法 (7) 四参考文献: (7)

论述当前我国失业现状及问题对策 摘要:失业是市场经济运行中各国以及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促进就业、控制失业率是各国政府的宏观调控目标之一和不可推卸的责任。如何使失业者重新就业,如何降低失业率,不仅关系到失业者的切身利益和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而且直接影响到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就业岗位的供不应求将是一个长期现象。在20世纪50年代初、60年代初期和末期、70年代末,我国都曾面临过|相当严重的就业压力。90年代中后期至今,我国的就业形势再次收紧。其中国有企业职工比较集中的“下岗”问题,由于通货紧缩及市场商品供求失衡导致的企业普遍开工不足、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问题等构成了这个时期失业的新特征。对失业问题要辨证地来看。失业率上升,这不是一件好事,但经济结构日趋合理、企业改革深化、劳动关系理顺、城乡统筹就业以及失业从隐性走向显性,都对经济发展发挥着良性的作用,应该说又是一件好事。缓解失业问题,根本上是要靠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失业的分类失业情况及结构治理对策

大型国企结构性失业

三、制造业情况 制造业整体盈利能力也还没有摆脱下行的困扰。据中国企业家联合会统计,自2009年以来,中国制造企业入围中国企业500强的数量由高峰期的294家减少为2014年的260家。排名前500位的中国制造企业,平均利润率为2.15%。 2014年上半年,在国内2000多家上市公司中,中国铝业以41.23亿元的亏损额取代中国远洋成为“亏损王”。 从2001年成立至今,从铝业到铜业,从铜业到稀土,再到铁矿石、煤,中铝经历了多轮转型。但转得并不顺利,只得抛售资产。 按照产能利用率小于75%属于严重过剩的公认标准,2014年,中国有28个行业属于产能严重过剩。 PPI连续近50个月负增长,长期处于荣枯线以下,企业盈利状况持续恶化,生产领域已现通缩。 新常态下,如果说产能过剩是结构性问题的表象,经济运行逐步呈现的一系列新特点、新规律则直指结构性问题的本质。 需求条件不同以往—— 传统的“三驾马车”中,出口拉动经济的作用明显弱化,投资尚有空间但带动力已然下降,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导致消费集中爆发力减弱。 供给条件深刻变化—— “人口红利”快速消失下面对“刘易斯拐点”挑战,资源环境承载力接近甚至达到极限,成本提升让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持续下降。 四、结构性失业情况 1.以煤炭为例: 我国煤矿企业数约13000个,煤炭行业就业人数达400万人,工业总产值约占我国非油气矿产资源工业总产值的65%。目前,我国90%煤矿出现亏损,近百万人就业受到影响。 其中,今年1-9月,陕西煤业净亏约为-18.06亿元,同比跌幅296%,深陷巨亏的泥潭。 山西五大煤炭集团的期末资产负债率为82%,9月,法院已裁定受理山西联盛能源有限公司等23个企业破产重整。 东北地区最大的煤炭企业--龙煤集团,今年四季度要分流裁员10万人。龙煤集团2012年净亏8亿元,2013年净亏损23亿元,2014年接近60亿元。 2.以钢铁为例 据钢协统计,一季度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7629亿元,同比下降14.5%;主营业务亏损110.53亿元,增亏34.33亿元; 34家上市钢企有16家亏损,重庆钢铁亏损8.29亿元,马钢股份、韶钢松山、八一钢铁等13家亏损额在亿元以上。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调查,仅河北省,到2017年,将压减6000万吨钢铁、6000万吨水泥、3000万吨标准重量箱玻璃,化解产能过剩涉及分流裁员职工54.7万人,其中钢铁42.6万人、水泥6.5万人、平板玻璃5.6万人。

市场划分为四种类型

1.需求的概念:指消费者在某个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数量,它 以消费者的支付能力为基础。 2.需求弹性:需求的价格弹性(Ed=ΔQ/Δp×P/Q)、需求的收入弹性(Ei=ΔQ/ΔI×I/Q)、需求的交叉弹性(Exy= ΔQx/ΔQy×Py/Qx . Exy<0是互补品,Exy>0是替代品)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供给的变动与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而与均衡数量 同方向变动。 3.交叉弹性意义:需求的交叉弹性就是用来测量某种商品需求量对相关商品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例如:汽车和汽油是互补品,大规模提高汽油的价格,会使汽车的需求量减少。私人汽车和公共汽车是替代品,汽车价格的提高,将会导致一些人们不买私人汽车,而去挤公共汽车,对公共汽车的需求量提高。如果交叉弹性系数为0,表明这两种商品不相关。 4.需求函数影响因素:消费者的收入、相关商品的价格。 5、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及解释:某商品的边际效用随着其数量增加而不断减少的现象。解释:当在一定时间内消费某种商品时,对该种商品的需要因为得到即刻的满足而使其欲望的强度减少;随着消费数量和次数的增加,这种欲望会有获得部分的满足变成满足的最大饱和程度。这样边际物品的消费使消费者感到增加的满足程度或效用越来越小,直至下降为0、为负数, 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6.边际替代率是某消费者在保持同等程度的满足时增加一种商品的数量与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之间的比率。它的几何意义是无差异曲线的斜率。 7.消费者均衡条件: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种商品的价格比率。即MRSxy=|ΔY/ΔX|=Px/Py|=MUx/MUy 8边际替代率递减的原因:当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和次数增加时,对消费者产生的满足程度即效用就降低,而被替代的另一种商品由于消费数量和次数的减少其效用就升高,为保持总效用不变,消费者必须不断更多的增加某一商品的数量,才能弥补因另一种商品减少而放弃 的效用。 9消费者剩余的概念:消费者根据其边际效用大小而愿意支付的价格总额与实际支付的价格 总额之间出现的差额。 10消费者的预算线是指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买到 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 11.短期生产函数是指在资本要素固定不变,劳动原材料等可以变动的条件下,投入与产出 之间的函数关系。 12.机会成本的概念;指放弃用同样资源来生产其他产品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或将同样资源 投入另一种用途时所能获得的最高价值。 13.边际技术替代率是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的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与 所减少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之比。 14.等成本线概念:它是一条表明在既定的成本和成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所能购买的 两种生产要素数量的最大的两种组合的轨迹。 15.生产者的最优组合是指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线的相切之点。其条件是 MRTSlk=MPl/MPk=Pl/Pk=MPl/Pl=MPk/Pk 16.厂商利润最大化原则:边际收益=边际成本影响商品价格因素:价格弹性、收入弹 性、交叉弹性。 17.总收益和弹性关系:当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时,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与生产者销售该商品得到的收益变动密切相关。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一般可分为两种情况:1.当商品为需求富于弹性,即|Ed|>1时,价格降低会增加总收益,相反,价格提高会减少总收益,即商品的价格和总收益呈反方向变动。这是因为,当商品需求富有弹性时,价格下降所引起的需求量增加率大于价格的下降率,这意味着价格下降所造成的总收益减少量必定小于需求

当前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的主要原因

当前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的主要原因: 现代经济学理论认为,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协调引起的失业。”此时,劳动力的变化不能适应经济结构的变动,有效社会岗位结构、与社会有效就业和求业人口的专业结构发生错位,同时劳动者的现实水平与社会对其知识、技能、经验、素质的要求不相适应,使劳动力市场上出现了人才供需“双缺口”的矛盾局面。当前,我国大学生结构性失业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专业结构性失业、层次结构性失业、区域性结构失业和观念结构性失业,其主要原因是: 1、高等教育专业结构的调整滞后于职业岗位的变化导致专业结性失业 专业结构性失业主要指高等教育专业结构的调整滞后于职业岗位的变化,使得培养的人才职业技能不能适应新的经济结构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导致某些专业的大学生供大于求,而另一些行业对大学生的需求大于供给。从我国目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总体状况来看,高等教育专业结构的调整滞后于职业岗位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专业结构调整滞后于市场变化,导致了人才市场上的结构性过剩和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胡瑞文研究员认为,在新的形势下,有必要对各级各类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做出重大调整,本科毕业生的培养目标应该调整为中级人才(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相应地大专、高职毕业生的培养目标应调整为初级人才(以培养生产第一线的技术操作工人为主)。目前我国高校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非常注重理论的教学,对于学科的基本原理、理论讲述很透彻,但是对于专业实验课程很少涉及。因此,本专科生应适当调整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训时间的比例,加强实践教学、现场教学。特别应加强工科类、商科类、农科类大学生的技能训练,以满足用人单位的岗位需要 另一方面,全国人才供求形势和岗位需求都发生了变化。前几年在人才市场热门专业和低办学成本的双重驱动下,许多高校不顾自身条件,盲目争上社会热门专业,造成部分学科专业规模严重失控的状况,其中管理学类、经济类、计算机与电气信息类、外语类、艺术类和新闻传播学类六大专业的表现尤为明显,这些学科规模发展过快,远远超出了人才市场的吸纳能力,是造成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主要原因,需要在今后几年适度调减招生规模。

商务英语词组

1.breakeven point 盈亏平衡点 2.beyond one’s grasp为……所不及 3.financial strain 财政负担 4.profit margins 利润率 5.odds against 情况不利 6.shake loose……of 揭露;显现 7.typical small-business owner 典型 的小企业 8.quality chocolates 优质巧克力 9.after some back and forth 经过反 复的考虑 10.customized chocolates定制的巧 克力 11.repeat customers 回头客 12.search engines 搜索引擎 13.retail business 零售业务 14.integrated company 一体化公司 15.side effect 附带影响 16.business strategy 商业策略 17.in a vacuum 在真空中 18.effective management 有效管理 19.get out of the way 让道 20.make some sense 有道理,说得通 21.reach profitability 实现利润 22.sustainable profitability可持续的 利润 1.优势互补have complementary advantages /mutual supplement 2.团结一致unite as one 3.优化组合optimal regrouping 4.人才搭配talent allocation 5.强强联手win-win co-operation 6.分工合作share out the work and cooperate with one another 7.资源配置the distribution/allocation of resources 8.群策群力work and pull together 9.齐心协力make concerted efforts 10.众人拾柴火焰高when everybody adds fuel,the flames rise high 11.各尽所能with each doing his best 12.集体观念collectivism 13.我行我素persist in one’s old way 14.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 15.离岸外包offshore outsource 1.customer care 顾客至上 2.customer support 客户支持 3.customer account 顾客账目 4.customer requirement客户需求 5.customer reaction 顾客反应 6.customer complaints 顾客投诉 7.customer profiles 顾客简介 8.customer specifications 顾客要求 9.customer expectation 顾客期望 10.customer preference 顾客喜好 1.three guarantee for repair,refund, replace 三包政策 replacement of faulty products 终端;最终用户 great many of customer 大量客户 market以客户为主 products 定制的产品 customer 目标客户 service 个性化服务 policy 退款政策 customers 潜在客户 care/sovereignty顾客就是上帝 base 顾客基础 service 售后服务 welfare 消费者福利 Be up to 胜任适于 Profit margin 利润空间 Stick with 坚持继续Fall off 减少 Make sense 可理解可根据可行 Out of way 不再碍事不挡道 Blind spot 无知不理解偏见 Live up to 完成,达成达到 pour into 投入倒入 current growth rate 现在的增长率 operational details 运作细节 tempt sb. to do诱惑某人做 get out of .停止; 改掉; 戒掉; 脱离, 摆脱, 克服; 避免做某事 At top of one’s voic提高嗓门声嘶力竭 Take to heart很在乎某事,对某时看的 很重 To the heart extreme 极度的非常的 Pay homage to 对。。。表示尊重或尊敬 Reach out to do 向人表示你对他们的 兴趣,愿意和他们交流 Fown down 市政厅 Keep up to date 使、、、及时了解 Put on装作有某事物,假装采纳某事物 Rather than 而非。。替代 Talk at 对。唠叨不休In charge 主管 Act on 按照。。行事Root in 根植于 Case in point 适当的例子 Come across 使某人产生某种印象 Pull together 同心协力通力合作 Go ahead 进行,发生 At stake 处于危机关头,冒风险 Career ladder 职业晋级阶梯 Make it 做某事成功 Keep one’s head down 避免危险,防止 分心,避免引人注意 Can /could do worse than do sth 做某 事是正确的或可取的 For all intents and purpose 在一切重要 的方面,实际上 Take pity on ,同情Make amends 补偿, 赔偿 Pluck sb from the field 成功提拔,成功 的重用 Frontline reps 第一线的工作人员 Come up with 提出,建议,拿出 Pull back 退出 Let go 松开或释放某人Put forth提出 Playing field 竞争环境 Contend with 搏斗,斗争 Bring on 导致,造成或引起某种事物 Embark on 开始或从事 Zero in on经注意力集中于某人或某事 物 Building blocks 事物的基本成分或基 础部分 Sport utility vehicle 运动型多功能车 Free sb up to do sth /for sth 使某人可 用于某一目的或活动) Common denominator共同点共同特色 Trade union 工会Stand out 引人注目 Place ./put a premium on 高度评价,高 度重视 Go round 足够每人一份Like hell 拼命 的 Make do with 凑合着对付过去,讲究 使用 Go bust 破产Call for 要求。需求 As for 至于Churn out 大量的产出 Structural unemployment 结构性失业 End up with 以。。告知 Cast /spread one’s net wide 想尽办法 寻找,千方百计的搜罗 Throw sth away 浪费掉,错过 Do well 明智,做的好,进展好 Flow from sth ,来自,产生于,源于 Clamp down on 对。,。。进行压制,对。 强行限制 In sb ‘s interests 为某人的利益,对某 人有好处,有利于某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