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3,4,5-三甲氧基苯甲醛制备荧光增白剂汇总

合集下载

荧光增白剂的合成

荧光增白剂的合成

XX学毕业论文论文题目: 荧光增白剂210/220的合成学号: XX姓名: XX年级: XX 级学院: 材料与化工学院系别: 化工系专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班级: XX指导老师: X时间: X摘要荧光增白剂(FWA)是一种光学增白剂,其二苯乙烯衍生的荧光增白剂是最重要的一类荧光增白剂,以其生产的品种多和产量大,在荧光增白剂工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目前生产的荧光增白剂产量中有80%以上是二苯乙烯衍生物。

这些品种广泛应用于纺织品、纸张、洗涤剂和塑料的增白。

本文以三聚氯氰和对氨基苯磺酸为起始原料,依次与4,4'-二氨基二苯乙烯-2,2'-二磺酸(DSD酸)、吗啉和二乙醇胺进行缩合反应,合成得到液体荧光增白剂210/220的单体及混合物。

第一步缩合反应,n(对氨基苯磺酸):n(三聚氯氰)=1:1,反应温度0℃,冰水加入量100g,反应pH值为3,时间200min;第二步缩合反应,n(DSD酸):n(三聚氯氰)=0.504:1,反应pH 值为6,温度50℃,时间120 min;第三步缩合反应,n(吗啉):n(三聚氯氰)=1.1:1,反应pH值为10,温度98℃,时间120min。

采用混合加入原料的办法得到的增白剂210和增白剂220的三组分混合物,研究了该混合物混合增效效应。

结果表明:该混合物能使相对于等量的任一组分的荧光增白剂提高增白效果,但存在一个最佳配比。

关键词:4,4'-二氨基二苯乙烯-2,2'-二磺酸(DSD酸);二苯乙烯;荧光增白剂;合成;混合增效AbstractFluorescent whitening is an optical brighteners, the fluorescent brightener derivated from stilbene is of the most important fluorescent whitening agents, which is famous for its large kinds and producing capacity in fluorescent whitening agent industry. At present, stilbene derivatives account for over percent of eighty in total producing capacity of influorescent whitening agents, which are extensivety used for whiteliing textile, paper, detergent and astics. The liquid fluorescent whitening agent 210/220 was prepared by reaction of Cyanuric Chloride with 4,4'-aminostilbene-2,2'-disulfonic acid (DSD acid) and Morpholine.In the fixed raw material allocated proportion, the reaction time,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responded that factors and so on under pH value determines the condensation reaction conversion rate, the purity and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The first condensation, n(4-aminobenzene sulfonate): n(Cyanuric chloride)=1:1, reaction temperature was 0℃, the volume of ice water was 100g, reaction pH was 3, reaction time was 200 minutes; the second condensation, n(DSD acid):n(Cyanuric Chloride)=0.504:1, reaction pH was 6,reaction temperature was 50℃,reaction time was 120 minutes; the third condensation,n(Morpholine): n(Cyanuric chloride)=1.1:1, reaction pH was 10, reaction temperature was 98℃, reaction time was 120 min.The enhanced effect of fluorescent whitening agent 210/220 was study by chemical compounding method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t was useful to enhance the effect of fluorescent whitening agents in paper bleaching take advantage of chemical compounding methods.Key words: 4,4'-Aminostilbene-2,2'-disulfonic acid (DSD acid) ; Stilbene;Fluorescent whitening agent ; Synthesis;Mixing efficiency目录前言 (1)1文献综述 (2)1.1 荧光增白剂概述 (2)1.1.1 荧光增白剂的历史发展 (2)1.1.2 荧光增白剂的增白机理 (3)1.2 荧光增白剂的分类 (4)1.2.1 碳环类 (4)1.2.2 三嗪氨基二苯乙烯类 (5)1.2.3 二苯乙烯-三氮唑类 (6)1.2.4 香豆素类 (7)1.3 荧光增白剂的应用 (7)1.3.1 在纺织纤维上的应用 (8)1.3.2 在塑料中的应用 (8)1.3.3 在造纸行业中的应用 (9)1.3.4 在合成洗涤剂的应用 (9)1.3.5 其他领域的应用 (9)1.4 造纸用荧光增白剂的研究进展 (9)1.5 四磺酸类荧光增白剂的合成工艺进展 (10)1.6 复配及改性 (11)1.7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8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液体荧光增白剂的制备 (14)2.1实验部分 (14)2.1.1 原料与试剂 (14)2.1.2仪器与设备 (15)2.1.3 合成工艺原理 (15)2.1.4实验方法 (17)2.1.5 实验操作过程 (17)2.1.6 实验操作过程 (18)2.2产品的高效液相色谱表征 (18)2.3结果与讨论 (18)2.3.1 HPLC谱图分析 (19)2.3.2合成产品的品质结果 (20)2.3.3试验结果分析 (21)3结论 (21)致谢 (23)参考文献 (24)前言荧光增白剂(Optical Brighteners或Fluorescent Whitening Agents)是一类能吸收短波长的紫外光(300~400nm),同时发射出波长较长的蓝色或蓝紫色的可见荧光(420~480nm)的有机化合物。

3_4_5_三甲氧基苯甲醛合成工艺改进

3_4_5_三甲氧基苯甲醛合成工艺改进

第18卷第4期1996年10月南京化工大学学报JO U RN A L OF N A NJIN G U N IVER SIT Y O F CHEM ICA L T ECHN O L OG YV o l.18No.4Oct.19963,4,5-三甲氧基苯甲醛合成工艺改进杭 超 刘国智(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系,南京,210009)摘 要 羟基苯甲醛在氧化剂存在下溴化生成3,5-二溴-4-羟基苯甲醛,后者用氯化亚铜作催化剂,在DM F溶剂中与甲醇钠反应,生成丁香醛。

丁香醛在pH9~10之间用硫酸二甲酯甲基化得到医药中间体3,4,5-三甲氧基苯甲醛。

对各步反应工艺条件进行了探讨。

整个工艺路线简便,总收率达70%。

关键词 3,4,5-三甲氧基苯甲醛 合成 甲氧基化 甲基化中图法分类号 O625.413,4,5-三甲氧基苯甲醛(TM B)是磺胺类药物增效剂T M P的中间体。

生产T M B的路线较多,应用较为广泛的方法之一是以对甲酚为原料,通过溴化、水解、甲氧基化及甲基化而制得该产品[1]。

但此路线溴的消耗量较大。

自从我校研制出对甲酚氧化生产对羟基苯甲醛的工业方法后,以此为原料来生产TM B就成了目前国内的主要方法。

我们也对该路线进行了研究,并对每步反应的工艺条件进行了改进,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

本工艺的反应如下:a收稿日期:1996-04-011 实验部分熔点未校正。

元素分析用240C 元素分析仪测定;IR 用170SX-FT -IR 仪测定;对羟基苯甲醛为高淳县化工总厂产品,用水重结晶,熔点115~117℃;甲醇钠溶液为南京制药厂产品,含量27%~33%;溴素,氯化亚铜,DM F ,硫酸二甲酯皆为市售C P 级试剂。

1.1 溴化反应在250mL 四颈瓶中加入对羟基苯甲醛(Ⅰ)24.4g (0.20m ol),邻二氯苯110mL,水15m L ,氯酸钠7.5g (0.07m ol )。

搅拌下滴加溴素33.6g (0.21m ol ),用水浴控制反应温度35~45℃,滴加速度以溴的红色不停留为宜,约1h 加完。

荧光增白剂

荧光增白剂
要的荧光强度,制成浆状后再喷雾干燥而成粉末 。--适用于不溶性增白剂。 ➢ 将增白剂悬浮在四氯化碳中,与水一起研磨,然 后从两相系统中分离干燥。--适用于可溶性荧光增 白剂。 2、液状荧光增白剂:在荧光增白剂盐析分离后,与 添加剂混合,再用水调节浓度。
概述
3、分散状荧光增白剂:指不溶于水的荧光增 白剂以极细小的微粒高度分散在水中的悬浮 体。
二苯乙烯型荧光增白剂
对称型二苯乙烯衍生物
R NH
CH CH
NH R
SO3Na NaO3S
取代基R主要是:酰胺基、三聚氰基、三氮唑基等。
对称型二苯乙烯型荧光增白剂是由DSD酸合成而得。
1、DSD酸的制备:
二苯乙烯型荧光增白剂
CH3
105-110
+H2SO4 SO3
CH3 SO3H + H2SO4
DSD酸+三聚氯氰→缩合物 6、表面活性剂的影响:
2、对称型二苯乙烯型荧光增白剂的分类:
缩合物+氨基化合物→产物 R1为:
R2为:
噁唑型荧光增白剂(苯并氧氮茂型)
在3位和7位上引入取代基
通式为: 3、分散状荧光增白剂:指不溶于水的荧光增白剂以极细小的微粒高度分散在水中的悬浮体。
荧光增白剂的限定条件:
荧光增白剂的增白是光学上的补色作用。故荧光增 白剂又称光学增白剂。
采用荧光增白剂既能消除黄色又能增加亮度。
概述
荧光增白剂在紫外区的最大吸收波长为 340~400nm之间,最大荧光反射波长为 415~466nm之间,其荧光反射波长不同所呈现的 颜色也不同:
1、415~429nm,紫色
2、430~440nm,蓝色
基本结构和取代基。 3、杂环化合物中的氧、氮等杂原子和羟基、氨基、烷

荧光增白剂的生产工艺

荧光增白剂的生产工艺

荧光增白剂的生产工艺荧光增白剂,也被称为光亮剂,是一种可使物体表面发出荧光的化学物质,常用于增加纸张、塑料、织物等材料的白度和亮度。

以下是荧光增白剂的生产工艺。

1. 原料准备荧光增白剂的主要原料包括二苯乙烯类化合物和草酸等。

这些原料需要通过化工厂的常规生产工艺来获取。

此外,还需要准备一些辅助材料,如溶剂、催化剂等。

2. 反应步骤荧光增白剂的生产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反应步骤:(1) 异构化反应:将二苯乙烯类化合物与草酸反应,生成相应的异构体。

(2) 硫化反应:将异构体与硫醇反应,生成二苯并硫醇化合物。

(3) 脱硫反应:将二苯并硫醇化合物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脱硫,得到最终的荧光增白剂产物。

3. 反应条件控制荧光增白剂的反应条件需要精确控制,以确保反应的高效性和产物的质量稳定性。

通常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温度控制:反应温度需要在合适的范围内,以保证反应的进行速度和产物的质量。

(2) 压力控制:反应压力的控制有助于促进反应的进行,并影响产物的产率和质量。

(3) PH值控制:反应液体的酸碱度对反应的速率和选择性有重要影响,需要在适当范围内调整PH值。

(4) 催化剂和溶剂的选择:适当选择催化剂和溶剂有助于提高反应效率和产物的纯度。

4. 产物回收与纯化完成反应后,需要对产物进行回收和纯化。

通常采用溶剂萃取、过滤、结晶等方法,将产物从反应混合物中提取出来,并去除杂质。

此外,还需要通过洗涤、干燥等步骤进一步提高产物的纯度。

荧光增白剂的生产工艺需要严格控制反应条件,并进行合适的后处理步骤,以确保产物的质量和稳定性。

随着化学工艺的不断改进和创新,荧光增白剂的生产工艺也在不断完善,以满足不同材料和应用领域的需求。

增白剂(荧光剂)的种类及用途

增白剂(荧光剂)的种类及用途

增白剂(荧光剂)的种类及用途增白剂俗称白色染料,是一种无色并在紫外光照射下能激发出荧光的有机化合物,它能提高物质的白度和光泽。

增白作用是利用光学上的补色原理,使泛黄物质经荧光增白剂处理后,不仅能反射可见光,还能吸收可见光以外的紫外光并转变为具有紫蓝色或青色的可见光反射出来。

黄色和蓝色互为补色,抵消了物质原有的黄色,使之显得洁白。

按化学结构可分为五类:①二苯乙烯型,用于棉纤维及某些合成纤维、造纸、制皂等工业,具有蓝色荧光;②香豆素型,具有香豆酮基本结构,用于赛璐璐、聚氯乙烯塑料等,具有较强的蓝色荧光;③吡唑啉型,用于羊毛、聚酰胺、腈纶等纤维,具有绿色荧色;④苯并氧氮型,用于腈纶等纤维及聚氯乙烯、聚苯乙烯等塑料,具有红色荧光;⑤苯二甲酰亚胺型,用于涤纶、腈纶、锦纶等纤维,具有蓝色荧光。

增白剂主要用于纺织、造纸、塑料、涂料、洗涤剂、印刷油墨、蜡、包装材料等。

增白剂只是光学上的增亮补色,并不能代替化学漂白。

因此,带色物不经漂白,直接用增白剂处理,不能从根本上获得洁白效果,使用时应注意。

商品名:焦亚硫酸钾成分:焦亚硫酸钾性能及用途:白色单斜晶系结晶或白色结晶性粉末或颗粒。

通常具有氧化硫气味。

相对密度2.300。

190时分解。

在空气中缓慢氧化成硫酸钾。

遇无机酸分解成二氧化硫气体。

呈强还原性。

溶于水,难溶于乙醇。

pH(1%水溶液)3.54.5。

含量90.0%。

本品为漂白剂、防腐剂、抗氧化剂。

可用于葡萄酒、果酒、速冻虾、干燥水果、淀粉糖浆等。

安全注意事项ADI0~0.7mg/kg(以SO2计,FAO/WHO,1985)。

LD50600~700mg/kg(以SO2计,兔,经口)。

GRAS(FDA,§182.3637,1985)。

商品名亚硫酸氢钠成分亚硫酸氢钠与焦亚硫酸钠混合而成性能及用途白色或黄白色单斜晶系晶体或粗粉。

带二氧化硫气味。

在空气中不稳定,缓慢氧化成硫酸盐和二氧化硫。

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

pH(1%水溶液)4.05.5。

3,4,5-三甲氧基苯甲醛标准样品的研制

3,4,5-三甲氧基苯甲醛标准样品的研制

ti to y b n ad h d r d c y N HS d i o e c in f l w d b c df i g w t S n e cy t l ai n i t a o rmeh x — e z l e y e p o u tb a O3a d t n ra t ol e y a i i n i H2 O4a d r — rsa i t n e h n l i o o y h l z o
K yadO e bo oet h m cl n ne n ,F K yLb o im s nryadMa r , i guPoi e e n pnh . nF rs C e i g er g S A; e a .f o as eg n t i Ja s rvn , aEi i B E ea l n c N nig 10 2 C ia 2 Istt o e eh o g f oet ,A B in 0 0 1 C ia aj 0 4 , hn ; .ntue f wT c nl o rs C F, e ig10 9 , hn ) n2 i N o y F y r j
a d wae . T e c n e t o 4, -f t o y b n a d h d n rf r n e s b tn e w s me s r d b a h o t ga h c ae n tr h o tn f3, 5 t me h x ・ e z l e y e i ee e e u sa c a a u e y g c r ma o p i ra i s r
0. 7 % 。 0
关 键 词 : 3 4 5 三 甲氧 基 苯 甲 醛 ; 准 样 品 ; 值 ; 匀性 检 验 , ,- 标 定 均
中图分 类号 :Q 5 . T 3 10

GC法测定3,4,5-三甲氧基苯甲醛含量和有关物质

GC法测定3,4,5-三甲氧基苯甲醛含量和有关物质

GC法测定3,4,5-三甲氧基苯甲醛含量和有关物质发表时间:2013-06-07T10:23:00.40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12期供稿作者:葛晓强李亚珍高旭[导读] 精密度试验选定三名分析人员按2.2项进行系统适用性试验,并配制样品溶液每份样品分析两次。

葛晓强李亚珍高旭(北大国际医院集团西南合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重庆 401137)【摘要】目的:建立用GC法测定3,4,5-三甲氧基苯甲醛含量和有关物质的分析方法。

方法:采用HP-1701型色谱柱(30m×0.53mm×5um),以高纯氮气作为载气,将待检测样品配制成10mg/ml的溶液(二氯甲烷溶解),各成分在色谱柱中分离进入FID 检测器检测;柱温:220℃;检测器温度:300℃;进样量:2ul。

用百分面积法计算主含量和杂质含量。

结果:TMBA峰与溴代杂质峰的分离度良好,相邻峰之间分离度良好。

在1-12ug/ml的浓度范围内3,4,5-三甲氧基苯甲醛和溴代杂质峰面积与浓度形成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试验中溴代杂质百分含量RSD为0.01﹪,TMBA含量的RSD为2.0%;高中低三个浓度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1%,111.4%,106.0%;5-Br杂质定量限低于0.02﹪;耐用性试验中在色谱条件发生变化或样品处理条件发生变化检测的主峰含量和溴代杂质的相对标准偏差≤15.0﹪。

结论:该方法选择性好、精密度高、线性关系良好、准确度高、定量限低,耐用性高。

【关键词】 3,4,5-三甲氧基苯甲醛溴代杂质气相色谱【中图分类号】R92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2-0326-01 前言:3,4,5-三甲氧基苯甲醛中文别名:TMBA;是合成抗菌增效药甲氧苄啶的重要中间体。

溴代杂质全称3-Br-4,5-二甲基苯甲醛。

经分析发现甲氧苄啶中某杂质{5-(3-溴代-4,5-二甲氧基苄基) 嘧啶-2,4-二胺}是由3,4,5-三甲氧基苯甲醛中的溴代杂质衍变而来,欧洲药典甲氧苄啶专论中对该溴代杂质命名为杂质F,并规定限度为小于0.1%。

3_4_5_三甲氧基苯甲醛的对甲酚合成工艺

3_4_5_三甲氧基苯甲醛的对甲酚合成工艺

试剂与中间体3,4,5-三甲氧基苯甲醛的对甲酚合成工艺S Y NTHESIS OF3,4,5-TR I M ETHOX Y BENZALD EHYD E FR OM p-CRES OL冀亚飞3 孟庆华a 张雁秋(中国矿业大学能源化工系,徐州221008;a徐州师范大学化学系,徐州221009)J I Ya2Fei3,M EN G Q ing2H ua a,ZHAN G Yan2Q iu(D ep t.of E nergy U tiliz a tion and Che m ica l E ng ineering,Ch ina U inversity of M in ing and T echnology,X uz hou221008;a D ep t.of Che m istry,X uz hou N or m a l U n iversity,X uz hou221009) 3,4,52三甲氧基苯甲醛(TM B,1)是医药合成的重要中间体,用于磺胺增效剂甲氧苄氨嘧啶(TM P)、镇咳祛痰药喘速宁和抗癫痫药3,4,52三甲氧基肉桂酰异丙胺的合成。

1的合成路线较多,其中对甲酚(5)路线系经溴化、水解、甲氧基化和甲基化4步反应合成。

本文从4制备3时,用水为溶剂,相转移催化反应,革除了有机溶剂,使溴化、水解两步收率从60%提高到65%[1,2]。

3的甲氧基化反应,参考文献[3,4],以碱式碳酸铜Cu (OH)2・CuCO3为催化剂,仅加少许二甲基甲酰胺(DM F),所生成的2滤除催化剂后,直接用于甲基化反应,不分离出酚羟基,节约了酸碱的用量。

2的甲基化反应以水代替文献[1]使用的丙酮,同样可以取得较好收率。

所合成的1,含量稳定在99%以上,可无需精制直接用于TM P的合成。

OH CH3 5B r210°C~130°COHB rCHB r2B r4H3O+OHB rCHOB r3CH3ON aON aM e OCHOOM e2(CH3)2S O4N a OHOM eM e OCHOOM e1实验部分42羟基23,52二溴甲醛(3)将5(108.1g,1.0m o l)溶于氯苯(500 m l)中,冷却到10°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4,5-三甲氧基苯甲醛制备荧光增白剂目录1 引言..............................................................1No table of contents entries found.1 引言1.1 荧光增白剂的增白机理及用途白色物品一般对可见光(波长范围400~800nm) 中的蓝光(450~480 nm) 有轻微吸收,而造成蓝色不足,使其略带黄色,由于白度受到影响而给人以陈旧不洁之感. 为此,人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来使物品增白、增艳。

通常使用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加蓝增白。

即向预增白的物品中加入少量蓝色颜料(如群青) ,通过增加蓝色光部分的反射来遮盖基体的微黄色,使其显得更白。

加蓝虽可增白,但一则效果有限,二则由于总的反射光量减少,而使亮度有所降低,物品色泽变暗。

另一种方法是化学漂白,通过对带有色素的物体表面进行氧化还原反应而使其褪色,因此对纤维素不可避免有破坏作用,而且漂白后的物体带有黄色头,影响视觉感受。

上世纪二十年代发现的荧光增白剂弥补了上述方法的不足,并显示了难以比拟的优越性。

荧光增白剂是一种能吸收紫外光并激发出蓝色或蓝紫色荧光的有机化合物,吸附有荧光增白剂的物质,一方面能将照射在物体上的可见光反射出来,同时还能将吸收的不可见紫外光(波长为300 ~400nm) 转变为蓝色或蓝紫色的可见光发射出来,蓝色和黄色互为补色,因而消除了物品基体中的黄色,使其显得洁白、艳丽。

另一方面增加了物体对光线的发射率,发射光的强度超过了投射于被处理物上原来可见光的强度,所以,人们用眼睛看上去物体的白度增加了,从而达到增白的目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色彩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

而荧光增白所具有的增白,增艳和增亮作用正好满足了人们的这种要求,使其在纺织/洗涤/塑料和纸张等多个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荧光增白剂的应用行业使用量及所占比例大体如下:纺织行业25%;洗涤行业40%;纸张行业30%;塑料/合成纤维着色用荧光增白剂的使用量增加较快,有资料显示占有比例已达到10%。

1.2 荧光增白剂的发展与前景1921 年,A. V. Lagario 发现了增白原理;1929年,Krais 发现二氧代香豆素的配糖体七叶甙能增白人造丝进一步证实了增白原理,世界上第一只香豆素类FWA诞生,但由于其性能不稳定,耐晒牢度很差,且不易合成,因而无实用价值;1934 年英国卜内门公司发现4 ,4’- 二氨基二苯乙烯- 2 ,2’双磺酸(DSD 酸,国外称DAS 酸) 可增白纤维素织物及纸张。

发表了专利第一只DSD 酸类FWA 的合成,开创了荧光增白剂历史的先河.九十年代初,国外生产荧光增白剂的厂家就近30 个,年产量约12 万t。

目前,国际知名企业主要有Ciba ,Eastman , Clariant (Sandoz 和Hoechst) ,3V sig2ma ,Bayer ,Basf ,日本的住友和药化等。

他们既有相同的产品又有独具特色的品种。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染料工业快速发展,荧光增白剂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目前我国染料年产量约30万吨,其中荧光增白剂产量占 10%左右,而且有相当数量出口。

我国荧光增白剂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尚存在较大差距,目前仍以低档和通用型为主,许多国内急需的新型高档产品仍要依赖进口。

我国荧光增白剂主要产品是传统的VBL和DT,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品种有C BS、CXT、ER、FP、OB -1、KCB、EBF、OB等。

荧光增白剂的发展虽然很快,新牌号层出不穷,但结构类型并没有增多,目前对荧光增白剂的研究与生产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1、二苯乙烯型荧光增白剂仍为主流,主要改变母体基上取代基,改善应用性能,力求降低成本与毒性,有更广的应用范围且为液体剂型;2、重点运用混合复配技术,如Clariant 公司将聚酯用的非离子FWA 与聚酰胺用的非离子或阴离子FWA 复配应用到合成纤维的增白,效果显著;Ciba 公司也有相关专利发表;3、对于效果佳的专用型FWA 进行规模化生产,如德国于1999 年建成全球性造纸工业用FWA生产厂,主要产品为BlankophorBBU;4、继续高度重视环保型产品的研制,有报道Hostalux系列中产品经改进已能添加到食品包装材料里,并通过了美国FDA 和日本、欧洲的健康管理机构的审查。

1.3 二苯乙烯联苯荧光增白剂二苯乙烯联苯荧光增白剂是增白剂的重要品种之一[1-2],它是二苯乙烯的共轭体系延长所产生的一类化合物。

这类物质的特点是,在骨架中含有联苯结构单元,联苯的对位通常与苯乙烯或其它烯烃的双键相连,形成共轭体系。

它们的结构相似,只是外侧苯环上的取代基不同。

一般可用下式表示:这类荧光增白剂的主要品种列于表一中。

表1 重要的二苯乙烯联苯荧光增白剂序号R1(位置) R2(位置) CA登录号参考文献1 SO3Na(2) H [27344-41-8] [3]2 SO3Na(3) H [51119-63-2] [3]3 SO3Na(4) H [56113-19-0] [3]4 SO3Na(3) Cl(4) [42380-62-1] [3]5 SO3Na(3) Cl(6) [60447-28-3] [3]6 SO3Na(2) SO3Na(4) [27344-45-2] [4]7 OCH3(2) H [40470-68-6] [5]8 CN(2) H [27343-86-8] [4]上述产品中,实际应用中有较大用途的化合物有1和7,它们是近年来广泛研究和应用的优秀荧光增白剂。

特别是1(CBS-351),年产量现已达到几千吨,成为增白剂品种中少数几个产量超过千吨的产品,主要用于洗涤剂,洗衣粉等工业产品的增白[6-9],累积洗涤效果好,有很好的耐漂,耐氯,耐光性能,并可生物降解。

增白剂7(CBS-127),主要用于聚酰胺,聚丙烯纤维,PVC,聚苯乙烯[10-12]和聚氨基甲酸乙酯纤维[5,13]的增白,具有很高的白度。

尽管,化合物8,9,10也是重要的增白剂化合物[4,14,15],但今年来,有关它们的研究和应用报道较少。

1.4二苯乙烯联苯荧光增白剂的合成方法目前,合成它们的方法主要有:以联苯及其衍生物为起始原料的合成和以二苯乙烯类化合物为原料的催化法合成。

(1)联苯氯甲基化-Witting反应合成这是一种基于联苯为原料的合成方法。

因联苯价廉易得,伊特为原料合成二苯乙烯联苯荧光增白剂的工艺,是一种传统的,并在工业上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的方法。

首先,在联苯和多聚甲醛为原料,在盐酸和氯化锌存在下,合成二氯甲基联苯与三苯基膦[17]和亚磷酸烷基酯(亚磷酸三甲酯[18,19]或亚磷酸三乙酯[3,20])进行酯化反应,生成膦阌内盐或酯化物与苯甲醛衍生物进行缩合反应合成荧光增白剂。

这一方法是目前国内外工业上生产荧光增白剂CBS-351和CBS-127的主要方法。

其关键步骤是联苯氯甲基化反应合成二氯甲基联苯(也称联苯二氯苄)。

(2)联苯二重氮盐与苯乙烯偶联合成[21]联苯二重氮盐与苯乙烯催化偶联合成二苯乙烯联苯类化合物。

Ciba-Geigy公司以该法为基础进行了二苯乙烯联苯荧光增白剂合成研究。

4-4’-二联苯胺可通过氢化偶氮苯在冰醋酸中重排得到,不经分离直接在亚硝酸钠作用下重氮化,生成4-4’-联苯二重氮盐。

然后,在Pd(dba)2催化下,重氮盐与苯乙烯偶联生成目标产物,产率大约70%2 实验部分2.1 主要试剂3,4,5-三甲氧基苯甲醛[英文名] 3,4,5-Trim ethoxy benzaldehyde[结构式]H3COH3COH3COCHO[分子量] 196.14[性质] 白色略带浅黄色的白色结晶,微溶于水,能溶于乙醇、乙醚和氯仿中。

熔点73.0~75.0℃,干燥失重%≤ 0.20,含量≥99.3%。

[用途] 主要用于生产医药原料甲氧苄氨嘧啶、三甲氧基苯甲酸、三甲氧基苯甲酸甲酯、3,4,5-三甲氧基肉桂、3,4,5-三甲氧基肉桂酸乙酯生产曲昔菲特。

[供应商] 中国山东默锐化学品有限公司山东亚磷酸三乙酯[英文名] Triethyl phosphite[结构式]P OC2H5OC2H52H5[分子量]166.160[性质]无色透明液体,有特殊气味。

易溶于乙醚、乙醇等有机溶剂,不溶于水。

闪点54℃。

在水中逐渐水解成亚磷酸二乙酯。

[用途]农药中间体,还可作增朔剂和稳定剂及润滑油酯的添加剂。

[供应商]N,N-二甲基甲酰胺[英文名] N,N-dimethyllformamide;DMF[结构式]C OH N CH 3CH 3[分子量] 73.09[性质]无色液体,有氨的气味。

能与水和大多数有机溶剂,以及许多无机液体混溶。

由甲酸,或甲酸甲酯与二甲胺作用制备;工业上在低温低压和甲醇钠存在下,将一氧化碳通入二甲胺的甲醇溶液中制备。

[用途]是非质子极性高介电常量的有机溶剂,由于溶解能力很强,被称为万能有机溶剂。

主要用作萃取乙炔和丙烯腈拉丝的溶剂。

在气液色谱分析中用作固定相。

[供应商] 甲醇钠[英文名] Sodium methoxide;Sodium methylate[结构式]CH 3ONa[分子量] 54.02[性质] 白色无定形粉末。

溶于甲醇、乙醇。

对空气和湿气敏感。

遇水分解成甲醇和氢氧化钠。

易燃。

在126.6℃以上的空气中分解。

亦以溶剂合物的形态存在。

有强的腐蚀性,刺激鼻眼。

[用途]用于有机合成,主要用于医药工业。

可作缩合剂、强碱性催化剂、甲氧基化剂。

少量用于农药生产。

也可用作处理食用脂肪和食用油的催化剂,还可用作分析试剂。

[供应商]甲苯(分析纯)[英文名] Toluene[结构式]CH3[分子量] 92.14[性质]无色易挥发的液体,有芳香气味。

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和丙酮。

化学性质与苯相像。

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为1.2~7.0%(体积)。

由分馏煤焦油的轻油部分或由催化重整轻汽油馏分而制得。

[用途]用于制造糖精、染料、药物和炸药等,并用作溶剂。

[供应商]甲醇(分析纯)[英文名] Methyl alcohol[分子式] CH3OH[分子量] 32.04[性质] 物化性质:工业甲醇在常温下是无色、透明、易挥发、易燃烧的有毒气体。

沸点64.51℃,闪点12.22℃,相对密度(20/4℃)0.7913。

甲醇化学性质较活泼,能发生氧化、酯化、羰基化等化学反应,甲醇不具酸性,其分子组成虽有能作为碱性特征的羟基,但也不呈碱性,对酚酞及石蕊均呈中性。

有毒!饮后能目盲。

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6.0~36.5%(体积)。

易被氧化或脱氢成甲醛。

[用途] 工业甲醇的用途十分广泛,除可作许多有机物的良好溶剂外,主要用于合成纤维、甲醛、塑料、医药、农药、染料、合成蛋白质等工业生产,是一种基本的有机化工原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