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章语言文字的运用专题八日常应用文微写作核心突破二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讲义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一章 语言文字的运用 专题一 字音与字形 核心突破二 Ⅱ字形讲义-人教版高三全册

Ⅱ字形一、象形字(用线条来描绘实物形状的造字方法)最早的汉字是画画。
画画的方法也叫“象形〞,如“口〞就是照人的嘴画的一个图形。
“日〞和“月〞就是照太阳和月亮的形状描画下来的。
用画画的方法来表达思想,受到很大局限,随着社会的发展,事物日益繁多,有的就画不出来了。
单靠画画的方法不够用了,于是又出现了其他的造字方法。
二、指事字(用象征性符号来表示意义的造字方法)“指事〞的方法就是在字形上画一个符号,作为标记,表示意思。
如“刀刃〞的“刃〞字,“刀〞好画,“刃〞怎么画?就在“刀〞字上点一个点,表示刀刃的所在。
又如“根本〞的“本〞字,在“木〞下部加一个点(后来变成一短横),表示树根的所在。
三、会意字(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件合起来表示一个新意义的造字方法)如“光明〞的“明〞字,把最亮的太阳和月亮合在一起,就表示出“明亮〞的意思。
又如“美丽〞的“美〞字,古人联想到个儿大的羊,肉味鲜美,于是把“羊〞和“大〞合在一起,表示“美〞的意思。
四、形声字(由表意符号和表音符号组合成字的造字方法)如一个“同〞字,加上一个“金〞旁,就是金属“铜〞;加上“木〞旁,就是“梧桐树〞的“桐〞;加上“酉〞旁,就是一种有机化合物“酮〞。
又如“鱼〞字,旁边加上一个声符“里〞字,就是“鲤鱼〞的“鲤〞;旁边加上“即〞字,就是“鲫鱼〞的“鲫〞;加上“连〞字,就是“鲢鱼〞的“鲢〞等。
汉字造字方法到形声阶段确实往前进了一大步。
象形是表形的,指事、会意是表意的,发展到了形声,就慢慢向表音的方法发展了。
汉字中90%以上的字都是形声字,越到后来形声字越多。
大家所熟悉的化学元素名称,“钾〞“钠〞“钙〞“氧〞“氢〞,都是后来造的形声字。
了解上面四种造字方法,对于我们正确书写、纠正错别字来说不无裨益。
一、掌握辨析错别字的方法1.以下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 )A.他没有避讳“北漂〞的经历,那时每天四处奔波,备尝艰辛,常常遭遇挫折,但他从不气馁,坚持追求梦想,终于迎来了展露头角的机会。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一章 语言文字的运用 专题四 语言连贯 核心突破二 理解必备知识,掌握

核心突破二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掌握方法,排好句序连贯是从语言的组合、衔接角度对语言运用提出的要求。
语言的组合首先要有合理的顺序,一篇之中,先说哪一段,后说哪一段;一段之中,先说哪一句,后说哪一句;一句之中,哪个词语在前,哪个词语在后。
仅有这些还不够,章、段、句、词的组合还需要一些“黏合剂”,方能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因此,段与段之间需要过渡,句与句之间需要衔接,词与词之间需要连接,首尾之间需要照应,等等,都要通盘考虑,合理安排,尽可能使文章话题一致,前后贯通,结构合理,条理井然,语意畅达,一气呵成。
要实现语言连贯的目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保持陈述对象前后的一致性话题一致是保持语言连贯的基本要求。
一个长句或句群只有话题和陈述角度一致,中心才会明确,语意才能贯通。
如果中间转换了话题或陈述对象(主语),势必会影响到语意的连贯。
从句子连贯的角度看,保持主语前后一致最重要。
知识运用1.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富春江是水袖长卷,是袅袅幽香,是万种风情,她把激荡的浪花涌向了这片土地上繁衍的子民,像美妙的音符叮当作响,相伴左右。
富春江的款款江水像一条蓝幽幽的飘带,缠绕山间林舍之间,流淌、闪烁、移转、歌舞;________________,隐隐绰绰,如梦如幻,宛如西子,婀娜中有矜持,蕴藉间现动人。
A.而淡淡的雾霭把两岸青山、房舍、田畴、绿树笼罩起来,映入于宽阔的江水中B.而淡淡的雾霭笼罩了两岸青山、房舍、田畴、绿树,映入宽阔的江水中C.而两岸青山、房舍、田畴、绿树为淡淡雾霭所笼罩,遂映入宽阔的江水之中D.而被淡淡的雾霭笼罩的两岸青山、房舍、田畴、绿树,映入宽阔的江水中答案 D解析A、B两项的主语与下文的主语不一致。
C项略显文言句式,语体不合,且选项内部分句的关系不合逻辑。
2.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赵树理很有幽默感。
____________。
他写农村生活能体现出他的幽默感,比如说,他爱给他的小说里的人物起外号:翻得高、糊涂涂……他抨击时事,也往往以幽默的语言出之。
教育最新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章语言文字的运用专题六语句的扩展核心突破二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

核心突破二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展现情境,生动丰满语句的扩展,就是将几个词语、短句,通过增添表述内容、丰富语句内涵的形式,合理地扩充为内容丰富的语句或语段。
要求能根据限制或暗示,展开联想,扩充内容。
1.基本要求(1)展现情境扩展语句题大都明确给出或暗示出扩展的情境,考生必须按照规定的情境进行扩展,即要保持和原句情景、气氛的协调一致。
(2)突出重点扩展语句要紧扣题干规定的重点,做到有的放矢,不做无用功,避免画蛇添足。
使重点突出的最基本的方法是让这个重点词语作句子的主语,或围绕它来展开。
(3)丰满生动丰满生动是扩展语句在语言方面的目标,是这种题型的目的和归宿。
为此,要善于调动修辞方法,使语言具体、详尽、生动、形象。
知识运用1根据下面的词语,写一段借景抒情的文字。
要求:①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方法,②不少于100字。
考试后黄昏鸣蝉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考试后,我漫步在林荫道上,任微风轻拂我的脸颊,送上清凉的抚慰。
已近黄昏,夕阳还像一个顽皮的孩子流连天边,校园依然一片明丽。
缕缕霞光穿过香樟树参差的叶缝,撒下一地碎金。
树荫里鸣蝉在快乐地吟唱,响亮而有节奏感,我也不禁哼起了小曲儿……2.基本方法(1)添枝加叶法给句子主干分别添加限制或修饰性的词语(定语、状语、补语),使之形象丰富的一种方法。
(2)联想渲染法通过合理联想与想象,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进行描写渲染,使之形象丰富饱满的一种方法。
(3)前瞻后顾法需要从前后语句中找出隐含的对形式和内容方面做约束的信息,并根据这些隐含信息进行扩展,填补空白,形成文意上紧密照应的一种方法。
知识运用2(1)请用“银河”“树影”“蛙声”等词语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
要求想象合理,语言连贯,不少于6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在斑驳的树影下,形单影只的我抬头仰望那天上的银河,那里群星闪烁,仿佛在不停地询问着:“为什么只有你一个人了?”是啊!我和我的伙伴曾经伴着喧闹的蛙声,一起对着银河说心中的烦恼、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
近年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章语言文字的运用专题一字音与字形核心突破二Ⅰ字音讲义(2021学年)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章语言文字的运用专题一字音与字形核心突破二Ⅰ字音讲义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章语言文字的运用专题一字音与字形核心突破二Ⅰ字音讲义)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章语言文字的运用专题一字音与字形核心突破二Ⅰ字音讲义的全部内容。
核心突破二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音形联动,记音辨形Ⅰ 字音一、多音字多音字即一字多音,指一个字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的读音。
它有三种类型:因词义不同而音异,因语体不同而音异,因词性不同而音异。
其中因词义不同而音异最为常见,也叫多义多音字,是高考考查的重点.(1)异义异读,如率领shuài lǐnɡ/效率xiào lǜ;(2)同义异读,如颤chàn/zhàn;(3)部分同义异读,如“应”字在“应该、应当”里只读yīnɡ,在“适应”里只读yìnɡ,但在“应声”里,既可读yīnɡ,又可读yìnɡ。
知识运用1请准确读出下列加点字的字音,注意其多音类型.①干错误!②吐错误!③舍错误!二、形声字汉字中90%以上的字是形声字,但由于语音的变化,今天的形声字绝大多数已不能按其声旁认读了。
因此,给读准其音带来了不少困难。
(1)按声旁发音而造成的误读,如“瞠目结舌"的“瞠(chēnɡ)”易误读为tánɡ,“绽放”的“绽(zhàn)"易误读为dìnɡ;(2)按声旁类推而误读(因为几个字声旁相同,而类推到别的字也念这个音),如“祖、阻、组”皆从“且”声旁,都读zǔ,于是把“沮丧”的“沮(jǔ)”也误读成了zǔ。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语文江苏专用讲义:第一

Ⅱ正确使用成语(含其他熟语)熟语是指某种语言中所有常用的固定词组和固定短语的总和,是词汇的一部分,它包括成语、谚语、格言、歇后语、惯用语等。
熟语从构成上讲,相对稳定,不能随意变动,有时不能用一般的构成法来分析;从意义上讲,文约意丰,有的寓意深广,有的朴实无华而形象生动。
一、成语的识记、理解(一)记准成语意思,尤其是重点语素的含义,避免望文生义成语具有结构的稳定性和意义的整体性的特点,其含义是约定俗成的。
成语的含义不是构成它的单个语素义的简单叠加,而是通过引申、比喻等方式概括出来的。
因此,理解成语意思时尤其要注意以下三点。
1.理解词语来源。
特别是对含有典故的成语,要理解其来源及相关的典故。
如“目无全牛”:语出《庄子·养生主》,是说一个杀牛的人最初杀牛,眼睛看见的是整个的牛,三年以后,技术纯熟了,动刀时只看到牛的皮骨间隙,而看不到全牛。
后用来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
常常被误解为“看不到整头牛(看不到整体)”。
2.读懂重点语素。
特别是对含有古义的语素,要准确理解此语素在其中的准确含义。
如“登高自卑”:登高山要从底下开始。
比喻做事情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做事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
这里“卑”是“低”的意思,而我们常常会将“卑”误解为“卑贱(渺小)”。
3.把握引申含义。
特别是对那些有引申(比喻)含义、多层含义的成语,要全面理解其真正的、丰富的含义,并了解其在现在常用的含义。
如“望洋兴叹”: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今多指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不能理解为望着海洋发出感叹。
知识运用1.请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原因。
(1)(2016·全国Ⅱ)舞台上的灯光时明时暗,快速变幻的布景令人目不交睫....,随着歌手的狂歌劲舞,观众席上也一片沸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目不交睫: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觉。
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语文(江苏专用)讲义:第一章+语言文字的运用+专题五+核心突破一+Word版含答案.doc

专题五语言连贯核心突破一掌握关键的高考真题研究能力——精做真题,研判方向1.(2014·江苏)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遥远的箕山,渐渐化成了一幢巨影,遮断了我的视线。
________我在那个遗址上发掘了很久,但一无所获。
①如果是冬日晴空,从那里可以一直眺望到中岳嵩山齿形的轮廓。
②箕顶宽敞平坦,烟树素淡,悄寂无声。
③而遗址都在下面的河边,那低伏的王城岗上。
④山势平缓,从山脚慢慢上坡,一阵工夫就可以到达箕顶。
⑤如此空旷,让人略感凄凉。
A.①②④⑤③B.①④⑤③②C.④①③②⑤D.④②⑤①③答案 D解析本题从排序的角度考查语言的连贯。
这是一段写游踪的文字,语段的中心是“箕山”,那么紧跟着的应该是登山,所以首选④;④的结尾已经登到“箕顶”,那么下面应该紧连②;②写出了“空旷”之势,所以应该紧连⑤;再看③,③中的词语“遗址”,与横线后面的句子连接紧密,所以③应该在最后。
这样就可以确定答案为D。
试题评点该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这几乎是江苏卷首次用选择题形式考查连贯。
所给语段是描写性语段,采用的是有语境排序题型。
因为是首考,故难度并不大。
2.(2015·江苏)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A.⑥③④①②⑤B.②⑤①④⑥③C.②④⑥③①⑤D.⑥④②⑤③①答案 A解析本题从排序的角度考查语言的连贯。
语段的第一句引出清明节要插柳条的习俗。
后面六句话我们经过阅读可知,其中④和①是说插柳条的目的,②和⑤是有关插柳条的行为,⑥和③则是说插柳条的渊源。
高考语文复习 第1板块 专题2 语言文字运用主观题 考点1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专题二|语言文字运用主观题| 专题导读 |语言文字运用的主观简答题近年来常考常新,变动不居,先后有语句补写、表达得体、图文转换、句式仿写、新闻概括等题型交叉出现。
2019年三套课标卷集中考查的是语句补写和新闻概括。
从备考的角度看,一轮复习要全方位掌握原考纲规定的语言文字运用各知识点和题型,做到以不变应万变,确保万无一失。
考点一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语言表达的“简明”,主要包括“简”和“明”两个方面:简,就是简要,言简意赅,没有多余的词句;明,就是明白,清楚易懂,没有费解的词句,不产生歧义。
语言表达连贯除客观题外,还有以语句的补写为考查形式的主观题。
语言表达的得体一般要分清两种语境,一是内部语境,即文章或话语的上下文,主要表现为要符合文体的特殊格式和语言要求;一是外部语境,注意说话人的身份、场合,主要表现为用语的褒贬、谦敬词语运用的恰当等。
设题角度一语言表达的简明“简明”,就是简要、明白,即用语简洁,表达清晰。
首先考虑“简”:句子里不要有表意作用完全相同的成分;能省略的虚词,就尽量省略;可以指代的内容尽量用指代性词语。
其次要考虑“明”:句子的意思不要晦涩难懂,让人听不明白;句子的意思要确定,不要有歧义。
考查形式一般为文段的修改等。
语言表达简明要做到如下四点:1.围绕中心,抓住要点要做到语言简明,首先每一句话都要围绕既定中心,抓住要点,不要节外生枝。
俗话说“简明扼要”,从表达上说,只有扼住“要”,才能做到简明。
如:将下列句群中的两个“离群句”剔除掉。
(只写被剔除句子的序号)古代讲荔枝的书,包括蔡襄的在内,现在知道的共有十三种,①以记福建所产的为多,尚存八种,记载广东所产的仅存一种。
②唐代对四川荔枝多有记述。
③明代文徵明有《新荔篇》诗,说常熟顾氏种活过荔枝。
④清初陈鼎一谱,则对川、粤、闽三省所产的都有记载。
⑤蔡谱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的果树志中,著作年代最早的一部。
内容包括荔枝的产地、生态、功用、加工、运销以及有关荔枝的史事,并记载了荔枝的三十二个品种。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一章 语言文字的运用 专题六 语句的扩展 核心突破二 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

核心突破二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展现情境,生动丰满语句的扩展,就是将几个词语、短句,通过增添表述内容、丰富语句内涵的形式,合理地扩充为内容丰富的语句或语段。
要求能根据限制或暗示,展开联想,扩充内容。
1.基本要求(1)展现情境扩展语句题大都明确给出或暗示出扩展的情境,考生必须按照规定的情境进行扩展,即要保持和原句情景、气氛的协调一致。
(2)突出重点扩展语句要紧扣题干规定的重点,做到有的放矢,不做无用功,避免画蛇添足。
使重点突出的最基本的方法是让这个重点词语作句子的主语,或围绕它来展开。
(3)丰满生动丰满生动是扩展语句在语言方面的目标,是这种题型的目的和归宿。
为此,要善于调动修辞方法,使语言具体、详尽、生动、形象。
知识运用1根据下面的词语,写一段借景抒情的文字。
要求:①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方法,②不少于100字。
考试后黄昏鸣蝉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考试后,我漫步在林荫道上,任微风轻拂我的脸颊,送上清凉的抚慰。
已近黄昏,夕阳还像一个顽皮的孩子流连天边,校园依然一片明丽。
缕缕霞光穿过香樟树参差的叶缝,撒下一地碎金。
树荫里鸣蝉在快乐地吟唱,响亮而有节奏感,我也不禁哼起了小曲儿……2.基本方法(1)添枝加叶法给句子主干分别添加限制或修饰性的词语(定语、状语、补语),使之形象丰富的一种方法。
(2)联想渲染法通过合理联想与想象,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进行描写渲染,使之形象丰富饱满的一种方法。
(3)前瞻后顾法需要从前后语句中找出隐含的对形式和内容方面做约束的信息,并根据这些隐含信息进行扩展,填补空白,形成文意上紧密照应的一种方法。
知识运用2(1)请用“银河〞“树影〞“蛙声〞等词语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
要求想象合理,语言连贯,不少于6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在斑驳的树影下,形单影只的我抬头仰望那天上的银河,那里群星闪烁,仿佛在不停地询问着:“为什么只有你一个人了?〞是啊!我和我的伙伴曾经伴着喧闹的蛙声,一起对着银河说心中的烦恼、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心突破二 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满足要求,综合表达一、语言表达简明、得体、准确、鲜明、生动(一)语言简明语言简明的要求1.简洁:①不要在句中同时出现表意功能完全相同的成分,②尽量删去可有可无的词语,③尽量使用替代性词语。
2.明确:①避免晦涩,②避免歧义。
知识运用1(2015·山东改编)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中国的茶俗以大众化为主流,茶馆茶客盈门,就完全①足以说明这一点;而文人雅士在饮茶上另有讲究。
历来的研究者在饮茶著述中,他们②试图教给人们一种优雅的饮茶方式即茶舍要雅致,茶叶需上品,入茶之③水最好是甘洌的泉水;主宾身份情趣要相宜,或有诗文唱和、书画助兴,或会心赏鉴;切忌④主宾不解茶道和饮茶时佐以荤食;茶舍布置混乱,茶具粗劣,也是犯忌之事。
⑤为了表达简明,画线的词语有两处应该删除,序号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①②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的能力。
语言表达“简明”主要包括“简”和“明”两个方面:“简”即“简练”,就是话语力求简洁,不重复啰唆,不说多余的话,它反映了“量”的要求;“明”即“明晰”,就是把意思表达清楚,使别人准确理解其意思,它反映了“质”的要求。
①处“完全”与“足以”重复,应删去“完全”。
②处可承前一句的主语“历来的研究者”,将“他们”删去。
(二)语言得体1.看准对象,掌握分寸说话写文章,要先看对象,即考虑谁是听话者、阅读者,要充分考虑对象的特征,诸如性别、年龄、职业、身份、文化、性格、气质、爱好,甚至禁忌等等。
另外,还要注意尊称、谦称和习惯用语。
一些传统而现在仍在用的文明习惯语也应记住。
知识运用2同一句话会因对象不同而语气、用语等表达不同。
请指出下面三句话分别是针对什么人说的,作出判断并简要说明理由。
①这事你错了,该找人家赔礼道歉去。
②这事咱们也有不对的地方,最好去向人家说清楚。
③这事您是否也有不妥之处,还是向人家说说才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是对晚辈或下级说的。
因为说得比较坦率直接。
②是对朋友或知己说的。
把人称“你”改为“咱们”,话说得较亲切;另外把语意较重的“赔礼道歉”改为语意较轻的“说清楚”,表达较委婉。
③是对长辈或上级说的。
人称由“你”改为“您”,用“是否”“还是”表示商量、建议。
2.分清场合,巧用妙语场合,指由说话双方关系及时间、空间、社会条件等综合因素构成的语言环境。
俗话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说的就是要注意在不同的场合说不同的话。
一般来说,在庄重的场合,用语要庄重、规范,应用典范的书面语,而不能用拉家常的口吻和语气;在公共场合,用语要准确、扼要,话题要集中,使用自然、亲切、灵活的语言,并尽量使用口语。
同样的话,在不同的时间内,也应有不同的说法。
知识运用3午宴上,某中学生遇到父母的朋友劝酒,下列回应得体的一项是( )A.下午还有两门考试呢,别劝了,行不?B.谢谢足下,家父从来不准许我喝酒。
C.不喝,不喝。
中学生不是不能喝酒吗?D.谢谢,谢谢!我年龄还小,不能喝酒。
答案 D解析A项用语太不礼貌。
B项“足下”“家父”文言色彩很浓,不适于劝酒的场合。
C项反问语气太生硬。
只有D项委婉得体。
3.注意遣词,敬谦得当许多汉语词汇都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如果把握不好,就会闹出笑话。
敬称只能用于称对方,而谦称只能用于称自己。
常见的谦称和敬称有“家大舍小令外人”,即称自己的亲属,比自己大的用“家”字冠首,如称自己的父亲为“家父”“家严”,称自己的母亲为“家母”“家慈”,称自己的哥哥为“家兄”;称自己的亲属,比自己小的用“舍”字冠首,如称自己的弟弟、妹妹为“舍弟”“舍妹”;称对方的亲属,多用“令”字冠首,如称对方的父亲为“令尊”,称对方的母亲为“令堂”,称对方的兄弟为“令兄”“令弟”,称对方的儿女为“令郎”“令爱(令嫒)”。
知识运用4(2017·全国Ⅰ)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真是事出意外!舍弟太过顽皮,碰碎了您家这么贵重的花瓶,敬请原谅,我们一定照价赔偿。
B.他的书法龙飞凤舞,引来一片赞叹,但落款却出了差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献丑,献丑!”C.他是我最信任的朋友,头脑灵活,处事周到,每次我遇到难题写信垂询,都能得到很有启发的回复。
D.我妻子和郭教授的内人是多年的闺蜜,她俩经常一起逛街、一起旅游,话多得似乎永远都说不完。
答案 A解析A项“舍弟”,谦辞,对人称自己的弟弟。
使用正确。
B项“献丑”,谦辞,用于表演技能或写作的时候,表示自己的能力很差。
句中已经“出了差错”,不是谦虚,此处应该用“抱歉”。
C项“垂询”,敬辞,称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垂问。
句中说“我”垂询朋友,谦敬不分。
D项“内人”,对人称自己的妻子。
句中说“郭教授的内人”,谦敬不分。
4.注重语体,符合要求语体有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两大类,其中口头语言包括谈话语体、演讲语体、辩论语体;书面语言包括公文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政论语体。
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不同的语体形成了对词语、格式、表述风格、问题等因素的不同要求,构成了社会公认的语体特点。
口头语言的谈话语体具有生活语言的口语化特点,句子较短,结构较为松散;演讲语体多口语化,句子简短、明快;辩论语体具有话题多变性,语言节奏快,常使用反诘、对比、引用等手段。
书面语言的公文语体要求语言庄重、严谨、准确、简明;科技语体具有术语性、符号性、客观性、严密的逻辑性;文艺语体因所属门类不同,要求也各有侧重,总体而言,强调形象性、生动性,强调个性化的语言特色;政论语体的主要特点是具有鼓动性和广泛运用其他语体语言风格的综合性。
知识运用5下面是某网络主播的一则口头气象播报,用语随性、亲切。
请用规范、平实的语言,将其改写为温州电视台的气象播报稿。
要求:不改变原文意思,语言表达准确、简明、得体,不超过60字。
在线的亲们,上午你们还在叫热,要脱掉棉衣,这会儿你可得赶紧把衣服穿回来了。
因为上午的那股暖流已经走了,下午冷空气就要来接班了,而且当班时间还不短呢。
小伙伴们,下午你们可以耍酷了,如果你们朝着西北方向走,那6~7级的大风一定会把你们的衣服和头发吹得与众不同,劲炫酷帅!姑娘们,明天上午大家可以把美丽的花伞、雨衣拿出来争奇斗艳,因为雨会时不时地来和大家亲密接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预计今天下午有冷空气来袭,气温将急剧下降,且有6~7级西北风;明天上午会有降雨过程。
请广大市民注意出行保暖与防风防雨。
(三)语言准确语言表达准确是指在正确理解文意、句意的基础上,把握句段的关键信息、内容要点、中心思想,并按照题目要求,使词语运用、句式选择、语气选择等方面完全符合表达目的。
“准确”在语言运用的各种题型中均有考查。
包括所用语言符合特定的情境,符合特定的身份地位,正确运用谦敬称呼,准确表达褒贬感情,准确表达喜怒哀乐的心理状态,正确使用口语、书面语,准确表达范围大小、程度深浅等。
知识运用6下面是《雷雨》中的一段台词:周朴园(仁慈地,拿着周萍的手)你是我的长子,我不愿意当着人谈这件事。
(停,喘一口气严厉地)我听说我在外边的时候,你这两年来在家里很不规矩。
周萍 (更惊恐)爸,没有的事,没有,没有。
周朴园一个人敢做一件事就要当一件事。
(甲句)周萍 (失色)爸!上面画线的甲句,有的版本为“一个人敢做,就要敢当”(乙句)。
你认为哪句更好?请列出两条理由。
要求:①理由充分、合理,②语言表达准确、简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一)甲句更好。
①句中两次出现“一件事”,表明周朴园很重视这“一件事”。
②使用长句,语气缓和,与前面的“严厉”形成对照,表现了周朴园复杂的心态。
(示例二)乙句更好。
①突显了动词“做”和“当”,表明周朴园希望周萍做事要敢于担当,符合剧情的发展。
②使用短句,中间增加了语音停顿,合乎口语习惯,语气较周朴园前面的话更严厉。
解析本题结合话剧语境考查语言的准确、简明。
回答时,首先要旗帜鲜明地写出自己的观点,其次要回答出理由。
不管是哪种理由,都应紧扣人物的内心情感和语言的表达效果。
(四)语言鲜明鲜明,是以准确为基础的。
不准确,就不可能鲜明。
所谓鲜明,就是要恰当地使用词语(尤其是含感情色彩的词语),恰当地使用句式(如双重否定句、反问句),恰当地运用修辞方法(如比喻、对偶、对比等)。
知识运用7近日,江苏省盐城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发出官方微博,提醒骑电动车的人们遵守交通规则:“像我们这个年纪,骑电动车一定要记住戴安全头盔,路口遇到红灯一定要及时停车不越线,否则会被开奔驰、宝马的同学认出来。
”请对以上微博进行评论。
要求:态度鲜明,语言简练,不超过45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一)宣传语采用轻松诙谐的语气和平易近人的态度,让人感到温馨,印象深刻,易于接受。
(示例二)宣传语流露出以物质基础划分社会地位的等级意识,容易误导价值观,在社会中产生不良影响。
(示例三)宣传语寓教于乐无可厚非,但是要传播积极的能量,否则容易助长爱慕虚荣的风气。
(五)语言生动生动,就是指具体形象、新鲜活泼,能使人感动。
生动是在准确、鲜明基础上的升华。
它要求做到:①恰当使用绘形绘声绘色等方面的动词、形容词;②运用比喻、拟人、借代、夸张等修辞方法,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灵动性;③注意句式的整齐匀称,讲究音节的和谐押韵,力求语言的声律美。
知识运用8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请你在微信朋友圈中发一个帖子,表达自己的生活感悟和对朋友们的中秋祝福。
要求:描写生动,语言有感染力,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10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那些独在异乡的游子,每逢佳节倍思亲。
一个温馨的电话,一条祝福的信息,一份精美的礼品,无不透露出人逢佳节的欢喜,无不透露出人们对亲人的思念。
在这个特别的夜晚,月亮,很明很圆很亮,祝福我的朋友们中秋佳节快乐,月圆人圆事事圆满!二、主要日常应用文的格式(一)书信书信一般由称谓、问候语、正文、结尾、署名、日期构成。
称谓的书写应注意单独成行,顶格书写,后加冒号。
有时为表尊敬、亲切,可在称谓前加“尊敬的”或“敬爱的”等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