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技术)蚀刻工艺
蚀刻生产的流程与工艺

蚀刻生产的流程与工艺蚀刻生产流程与工艺蚀刻是一种常用的制造工艺,用于在金属、玻璃、陶瓷等材料表面形成精细的花纹、文字或图案。
蚀刻生产流程主要包括图案设计、制作蚀刻板、蚀刻加工和后处理等环节。
下面将详细介绍蚀刻生产的流程与工艺。
1. 图案设计蚀刻生产的第一步是进行图案设计。
设计师根据客户的要求和产品的特性,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绘制出所需的图案。
图案设计要考虑到材料的可蚀刻性、蚀刻深度和线条粗细等因素,以确保最终的效果符合要求。
2. 制作蚀刻板在图案设计完成后,需要将图案转移到蚀刻板上。
蚀刻板通常采用金属材料,如铜、锌或铝。
制作蚀刻板的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包括化学腐蚀、激光刻蚀和机械雕刻等。
其中,化学腐蚀是最常用的方法。
首先,在蚀刻板上涂覆一层感光胶,然后将设计好的图案通过照片曝光的方式转移到感光胶上,再用化学液腐蚀掉未曝光的部分,最后清洗干净即可得到蚀刻板。
3. 蚀刻加工蚀刻加工是蚀刻生产的核心环节。
首先,将蚀刻板固定在蚀刻设备上,并调整好刀具的位置和深度。
然后,将工件放置在蚀刻设备的工作台上,并固定好。
接下来,通过控制蚀刻设备的移动和刀具的进给,使刀具按照预定的路径在工件表面进行切削,形成所需的图案。
蚀刻加工时间的长短取决于蚀刻深度和图案的复杂程度。
4. 后处理蚀刻加工完成后,需要进行后处理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美观度。
后处理的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包括去除蚀刻残渣、打磨、抛光和防锈等。
首先,使用化学溶液或机械方法去除蚀刻残渣,使产品表面平整光滑。
然后,对产品进行打磨和抛光,以提高光泽度和触感。
最后,对产品进行防锈处理,延长其使用寿命。
总结起来,蚀刻生产流程与工艺主要包括图案设计、制作蚀刻板、蚀刻加工和后处理等环节。
通过精细的设计和加工,蚀刻生产可以在各种材料上实现精美的图案和文字,广泛应用于工艺品、装饰品和标识等领域。
随着科技的进步,蚀刻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使得蚀刻生产更加高效、精确和多样化,满足了人们对个性化和独特性的需求。
蚀刻工艺流程

蚀刻工艺流程
蚀刻是一种常见的微米级金属零件制造工艺,在航天空间、微电子、医疗保健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蚀刻工艺的主要流程如下:
第一步,选材。
按照蚀刻要求,首先应选择合适的金属材料,如31型不锈钢、304不锈钢、316不锈钢、7075铝和其他金属材料。
如果有特殊要求,可选用钛材料。
第二步,精细加工。
根据订单要求,完成金属方块的磨削、外型加工等步骤。
将金属改性、烤漆等,以确保工件表面质量。
第三步,蚀刻。
首先,将工件放入腐蚀槽中,将混合腐蚀溶液注入,再加入极化液,使温度达到要求即可开始蚀刻。
由于腐蚀介质的种类不同,可以改变蚀刻时间,从而达到满足要求的零件质量。
第四步,冷却、洗涤、清洁干燥。
将工件从腐蚀槽中取出,用淨水清洗,再将工件进行冷却,使工件回复到室温。
然后,用清洗剂进行清洗,去除可能残留在工件表面的碎屑。
最后,用空气吹干工件,达到清洁干燥的要求。
第五步,质量检验。
在完成上述步骤后,应对蚀刻处理后的工件进行尺寸检测、硬度表面审查等质量检验,以确保零件质量。
综上所述,经过上述5个步骤,便完成了一个高精度的蚀刻工艺流程。
通过这套流程的制造,可以生产出具有良好尺寸精度、外形精度等特点的微米金属零件,达到应用要求,为航天空间、微电子、医疗保健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塑料蚀刻工艺

塑料蚀刻工艺是一种精细的工艺技术,它通过使用腐蚀剂和特殊工具在塑料表面产生独特的图案和纹理。
这种技术可以用于制作各种小玩意,如装饰品、模型、玩具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塑料蚀刻工艺的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原理塑料蚀刻工艺基于腐蚀剂对塑料表面的化学反应。
当特殊工具(如雕刻刀、刻字刀或激光切割机)在塑料表面制造出小洞或划痕时,腐蚀剂会渗入这些划痕中,并逐渐破坏塑料的内部结构。
这个过程是可逆的,当腐蚀剂被移除时,留下的痕迹会形成独特的图案和纹理。
二、步骤1. 准备材料:选择合适的塑料材料(如PVC、ABS等),准备好所需的工具和腐蚀剂。
还需要准备刻字刀、垫板、封纸胶带、雕刻刀、腐蚀后的清洗剂等。
2. 划线:使用刻字刀在塑料表面划线,制造出需要蚀刻的图案和形状。
注意保持线条清晰、精细。
3. 贴保护膜:用封纸胶带将不需要蚀刻的部分贴起来,只让划线部分暴露在外。
这样可以防止腐蚀剂渗入不希望蚀刻的部分。
4. 放置腐蚀剂:将准备好的塑料部件放入腐蚀剂中,确保所有划线部分都浸泡在腐蚀剂中。
5. 等待腐蚀:等待一段时间,让腐蚀剂渗入划线部分,开始破坏塑料的内部结构。
注意观察腐蚀过程,确保没有过度腐蚀。
6. 清洗:使用清洗剂清洗蚀刻后的塑料部件,去除残留的腐蚀剂和痕迹。
7. 干燥:将清洗后的塑料部件晾干或烘干,完成蚀刻工艺。
三、注意事项1. 塑料材料的选择:不同的塑料材料对腐蚀剂的敏感性不同,选择适合的材料是成功进行蚀刻工艺的关键。
2. 掌握好腐蚀时间:过度腐蚀会导致塑料损坏,因此需要掌握好腐蚀时间,确保不会过度破坏塑料。
3. 保护环境:使用腐蚀剂时要注意安全,避免皮肤接触,并妥善处理废液,以保护环境。
4. 精细操作:进行蚀刻工艺时,要保持工具锋利,并精细操作,确保不会破坏塑料的表面。
5. 图案设计:根据需要设计图案,确保划线部分清晰可见,便于蚀刻。
总之,塑料蚀刻工艺是一种精细的工艺技术,需要耐心和细心。
通过掌握上述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制作出具有独特图案和纹理的塑料小玩意。
手工蚀刻工艺流程

手工蚀刻工艺流程手工蚀刻是一种传统的工艺技术,在古代被广泛应用于装饰品的制作上。
它利用化学蚀刻的原理,将图案或文字镶嵌在金属或其他材料上,增加物品的美观和价值。
下面是手工蚀刻的工艺流程。
首先,准备好所需要的工具和材料。
主要的工具包括蚀刻刀、蚀刻针、针托、刻刀尺、电镀设备等。
材料则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主要有铜、银、金、玻璃等。
其次,确定好要蚀刻的图案或文字。
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设计,也可以根据客户要求进行定制。
设计好后,将图案用纸张拓印下来,并将其固定在需要蚀刻的材料上。
然后,使用蚀刻工具开始进行蚀刻。
首先,用蚀刻刀将图案的轮廓勾勒出来,以便完成后的蚀刻更加准确。
然后,使用蚀刻针或其他特定的刻刀进行细致的蚀刻。
蚀刻的深浅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可以根据图案的要求决定需要蚀刻多深。
在蚀刻的过程中,需要保持手稳定,力度适中,以免出现意外的瑕疵。
蚀刻完成后,可以进行打磨和抛光。
使用砂纸或砂轮对蚀刻的表面进行打磨,使其光滑均匀。
然后,可以使用抛光膏或抛光机对表面进行抛光,使其更加亮丽。
最后,可以选择进行电镀。
电镀是将金属离子沉积在蚀刻的表面上,使其具有更高的光泽度和保护性。
将蚀刻的工艺品浸入适当的电镀液中,通过电流的作用,金属离子会在工艺品的表面形成一层金属涂层。
手工蚀刻工艺流程结束后,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件精美的工艺品了。
这一过程需要经过耐心和细心的操作,才能保证工艺品的质量和美观。
在不断实践和探索的过程中,蚀刻师傅们也不断创新和改进技术,使手工蚀刻工艺更加完善和精湛。
手工蚀刻作为一种文化传统和艺术形式,承载着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创造力的表达。
虽然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更加先进的蚀刻技术,但是手工蚀刻依然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无论是制作个性化礼品还是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手工蚀刻都是一种独特而美妙的选择。
它不仅展示了人们的智慧和技能,也传递了对美的理解和热爱。
金属蚀刻加工工艺流程

金属蚀刻加工工艺流程(一)金属蚀刻工艺流程金属的种类不同,其蚀刻的工艺流程也不同,但大致的工序如下:金属蚀刻板→除油→水洗→浸蚀→水洗→干燥→丝网印刷→千燥→水浸2~3min→蚀刻图案文字→水洗→除墨→水洗→酸洗→水洗→电解抛光→水洗→染色或电镀→ 水洗→热水洗→干燥→软布抛(擦光)光→喷涂透明漆→干燥→检验→成品包装。
1. 蚀刻前处理在金属蚀刻之前的工序都是前处理,它是保证丝印油墨与金属面具有良好附着力的关键工序,因此必须要彻底清除金属蚀刻表面的油污及氧化膜。
除油应根据工件的油污情况定出方案,最好在丝印前进行电解除油,保证除油的效果。
除氧化膜也要根据金属的种类及膜厚的情况选用最好的浸蚀液,保证表面清洗干净。
在丝网印刷前要干燥,如果有水分,也会影响油墨的附着力,而且影响后续图纹蚀刻的效果甚至走样,影响装饰效果。
2. 丝网印刷丝网印刷要根据印刷的需要制作标准图纹丝印网版。
图纹装饰工序中,丝印主要起保护作用,涂感光胶时次数要多些,以便制得较厚的丝网模版,这样才使得遮盖性能好,蚀刻出的图纹清晰度高。
丝网版的胶膜在光的作用下,产生光化学反应,使得光照部分交联成不溶于水的胶膜,而未被光照部分被水溶解而露出丝网空格,从而在涂有胶膜丝网版上光刻出符合黑白正阳片图案的漏网图纹。
把带有图纹的丝印网版固定在丝网印刷机上,采用碱溶性耐酸油墨,在金属板上印制出所需要的图纹,经干燥后即可进行蚀刻。
3. 蚀刻后处理蚀刻后必须除去丝印油墨。
一般的耐酸油墨易溶于碱中。
将蚀刻板浸入40~60g/L 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温度50~80℃,浸渍数分钟即可退去油墨。
退除后,如果要求光亮度高,可进行抛光,然后进行染色,染色后为了防止变色及增加耐磨、耐蚀性,可以喷涂透明光漆。
对于一些金属本身是耐蚀性能好而且不染色的,也可以不涂透明漆,要根据实际需要而定。
(二)化学蚀刻溶液配方及工艺条件蚀刻不同的金属要采用不同的溶液配方及工艺条件,常用金属材料的蚀刻溶液配方及工艺条件见表6-4~表6-6 。
蚀刻工艺原理

蚀刻工艺原理蚀刻工艺是一种常见的微纳加工技术,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制造、光学器件制造、生物芯片制备等领域。
蚀刻工艺的原理主要是利用化学溶液或等离子体等介质对材料表面进行物理或化学的腐蚀,从而形成所需的微细结构。
蚀刻工艺的原理可以分为湿法蚀刻和干法蚀刻两种类型。
湿法蚀刻是指利用化学溶液对材料表面进行溶解或氧化的蚀刻工艺。
在湿法蚀刻中,通常会选择一种特定的蚀刻溶液,通过控制溶液的成分、温度、浓度等参数,使得溶液与材料表面发生特定的化学反应,从而实现对材料的蚀刻加工。
湿法蚀刻工艺具有成本低、加工速度快等优点,但也存在溶液处理、废液处理等环境污染问题。
干法蚀刻是指利用等离子体或气相化学反应对材料表面进行蚀刻的工艺。
在干法蚀刻中,通常会使用高能离子束或化学气相沉积等技术,将气相中的原子或分子聚集到材料表面,通过化学反应或物理碰撞的方式对材料表面进行加工。
干法蚀刻工艺具有加工精度高、表面质量好等优点,但也存在设备成本高、加工速度慢等缺点。
蚀刻工艺的原理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材料的选择、蚀刻溶液的配方、加工参数的优化等。
在半导体制造领域,蚀刻工艺常用于芯片的电路图案定义、衬底的表面处理等工序,对蚀刻加工的精度、均匀性、成本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
在生物芯片制备领域,蚀刻工艺常用于微流控芯片、生物传感器等微纳结构的加工,对蚀刻加工的生物相容性、加工速度等方面也有特殊要求。
总的来说,蚀刻工艺的原理是通过化学溶液或等离子体对材料表面进行物理或化学的腐蚀,从而实现对材料的微细加工。
不同类型的蚀刻工艺在实际应用中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的加工要求和材料特性进行选择和优化。
随着微纳加工技术的不断发展,蚀刻工艺在微纳加工领域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蚀刻工艺流程

蚀刻工艺流程
《蚀刻工艺流程》
蚀刻工艺流程是一种常用的制造工艺,广泛应用于印刷、电路板制造、金属加工等领域。
蚀刻工艺通过化学蚀刻的方式,将需要加工的部分材料蚀刻掉,从而形成所需的图案或结构。
蚀刻工艺的流程包括准备工作、蚀刻、清洗和检验等步骤。
首先是准备工作,即确定要加工的材料和设计图案,然后制作蚀刻模板。
接着是蚀刻过程,将制作好的模板覆盖在工件表面,通过化学腐蚀或电化学腐蚀的方式去除不需要的部分材料。
清洗步骤用于清除残留的腐蚀剂和杂质,确保加工表面的光洁度和质量。
最后是对加工后的成品进行检验,检查加工质量和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蚀刻工艺流程需要严格控制腐蚀剂的浓度、温度和时间,确保加工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此外,蚀刻工艺也需要注意环保和安全,对腐蚀剂的处理和废液处理要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总的来说,蚀刻工艺流程是一种高效、精确的制造工艺,能够满足不同行业的加工需求。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蚀刻工艺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为制造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蚀刻工艺流程

蚀刻工艺流程蚀刻工艺是一种常见的微纳加工技术,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制造、光学器件制造、微机械系统等领域。
蚀刻工艺通过化学溶液或者等离子体对材料表面的刻蚀,实现对微纳结构的加工。
本文将介绍蚀刻工艺的基本流程,以及常见的蚀刻方法和注意事项。
1. 蚀刻工艺流程。
蚀刻工艺的基本流程包括准备工作、蚀刻加工和后处理三个主要环节。
1.1 准备工作。
在进行蚀刻加工之前,首先需要准备好待加工的衬底材料。
通常情况下,衬底材料是硅片、玻璃片或者其他基片材料。
在准备工作中,需要对衬底表面进行清洁处理,以去除表面的杂质和污染物,保证蚀刻加工的质量和精度。
1.2 蚀刻加工。
蚀刻加工是蚀刻工艺的核心环节,通过化学溶液或者等离子体对材料表面进行刻蚀,实现对微纳结构的加工。
蚀刻加工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蚀刻溶液或者蚀刻气体,控制加工时间和温度,以及保证加工过程中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1.3 后处理。
蚀刻加工完成后,需要对加工后的样品进行后处理。
后处理工作包括清洗去除残留的蚀刻溶液或者蚀刻气体,以及对加工表面进行保护处理,防止表面氧化或者其他不良影响。
2. 常见蚀刻方法。
蚀刻工艺根据加工原理和加工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干法蚀刻和湿法蚀刻两种基本方法。
2.1 干法蚀刻。
干法蚀刻是利用等离子体或者化学气相反应进行刻蚀的一种加工方法。
干法蚀刻具有加工速度快、加工精度高、污染少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制造和光学器件制造等领域。
2.2 湿法蚀刻。
湿法蚀刻是利用化学溶液对材料表面进行刻蚀的一种加工方法。
湿法蚀刻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适用于对材料表面进行精细加工和微纳结构加工。
3. 注意事项。
在进行蚀刻工艺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3.1 安全防护。
蚀刻工艺涉及到化学溶液和气体的使用,操作人员需要做好相应的安全防护工作,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对人体造成伤害。
3.2 设备维护。
蚀刻设备需要定期进行维护保养,保证设备的稳定性和加工精度。
3.3 加工参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蝕刻技術
利用對金屬表面的侵蝕作用,從金屬表面去除金屬的處理技術。
(1) 電解蝕刻(electrolytic etching)
用母模作導電性陰極,以電解液作媒介,對加工部分,集中實施蝕刻的侵蝕去除法。
(2) 化學蝕刻(chemical etching)
利用耐藥品被膜,把蝕刻侵蝕去除,作用集中於所要部位的方法。
照相蝕刻技術(photo-etching process)
在金屬表面全面均勻形成層狀的感光性耐藥品被膜(photo resist),而透過原圖底片,用紫外線等曝光,後施以顯像處理,來形成所要形狀的耐藥品被膜之被覆層,再以蝕刻浴的酸液或鹼液,對露出部產生化學或電化學侵蝕作用,來溶解金屬的加工技術。
(3) 化學蝕刻技術之特性
a. 不需要電極、母型(master)等工具,故無需此等工具之維護費。
b. 由規劃到生產間所需時間短,可作短期加工。
c. 材料之物理、機械性質不受加工影響。
d. 加工不受形狀、面積、重量之限制。
e. 加工不受硬度、脆性之限制。
f. 能對所有金屬(鐵、不銹鋼、鋁合金、銅合金、鎳合金、鈦、史泰勒合
金)實施加工。
g. 可高精度加工。
h. 可施複雜、不規則、不連續之設計加工。
i. 面積大,加工效率良好,但小面積時,其效率比機機械加工差。
j. 水平向之切削易得高精度,但深度、垂直方向不易得到同機機械加工之
精度。
k. 被加工物之組成組織宜均勻,對不均質材,不易加工順利。
二蝕花加工(咬花加工)演進
(1) 第1階段:補助目的掩飾成形品上之缺陷。
(2) 第2階段:裝飾目的提高商品價值。
(3) 第3階段:應用複合花紋邁入更高度的意匠設計時代。
(4) 第4階段:應用立體花紋進入更高品質之時代。
三咬花加工之特性(針對模具)
(1) 加工時,幾乎不產生熱量,故不會引起熱變形或熱變質。
(2) 大型模具亦可加工。
(3) 加工時不會產生毛邊、應變、硬化等不良現象。
(4) 曲面、側面之加工容易。
(5) 同一加工面上,花紋之強弱可達所需之要求。
(6) 光澤之調整容易。
(7) 可高精密地微細加工。
(8) 不受硬度影響,高硬度鋼材亦可加工。
(9) 不需昂貴的治具及模型。
四模具蝕花作業應有的認識
1. 蝕花
皮革製品有各種各樣之觸摸感,在製造過程中,所形成之皺紋,會顯示柔和之外觀,此皺紋就是一般所謂〝蝕花〞之原形,將此種質感再現在塑膠製品,所發展出來之方法,為蝕花加工。
尚有:
◎線蝕花把點或線連續地集聚者
◎布紋蝕花以布料作原形者
◎木理蝕花以木材所呈現的導管者
◎花紋蝕花集聚幾何學花紋者
◎梨皮蝕花如毛玻璃,具有消光面者
◎文字數字用於表示品質或容器類的刻度
具有平面之形狀,又能用黑白的原稿表示者,就能用蝕花加工。
而塑膠模具上使用情況較多的是梨皮蝕花,即梨地花紋(細花紋)和皮花紋(粗花紋) 。
2 蝕刻(Etching)
用藥品把金屬表面強制予以溶解,使金屬元素崩潰,而由表面侵蝕金屬。
用這種方法在金屬表面形成各種花樣,叫做蝕刻加工,模具業界叫蝕花加工,又叫咬花加工。
可用於
(1)塑膠製品成形用模具。
(2)建築材料等寬大面積製品,押壓或成形用軋輥或平板。
(3)形成印刷配線的基板。
金屬大都能成為蝕花加工的對象,但由於材料和花樣不同時,其加工方法略有不同。
3 模具的蝕花加工方法
(1) 遮蔽(Masking)作業
模具大多具有複雜的形狀,須實施蝕花加工的面也很少為只有一平面,而有三維平面、二維曲面、三維曲面,也有伸至深處的平曲面等複雜的面,加工時須分開加工面與不加工面,而對不加工面的範圍,須完全作防蝕工作。
為了分別加工與非加工範圍,使用耐藥品塗料或膠帶類,把非加工部分加以被覆的作業,叫做遮蔽(Masking) 。
因為蝕刻所使用的藥品是水溶液,任何小空隙或小孔等有露出的地方,就會侵入,所以遮蔽必須要完善,故要反覆施數次,而所需作業時間,佔全作業時間的30%~40%。
(2) 花樣(Pattern)形成作業
在須加工的範圍內,依其加工的花樣實施被覆作業,而把需蝕刻的部分與無需蝕刻加以分開,這作業有照相法、China法、加肉法、梨皮地法等,因加工對象物或加工程序之不同,是要適當選擇作業方法。
(3) 蝕刻作業
把藥品以澆注或浸漬的方法,把需加工的露出之模具與藥品相接觸,而只有把露出的部分加以溶解去除之作業,所使用溶液是酸性的水溶液,把濃度稀釋到能控制範圍,濃度愈濃,溫度愈高,蝕刻速度愈快,亦蝕刻液與加工面的接觸時間愈長,蝕刻的量愈多,蝕刻後附著在模具全體的藥品經
水洗後,再用鹼性水溶液中和,最後予以充分乾燥。
(4)後處理作業
蝕刻完了後之模具,尚無法出貨,遮蔽作業所用之塗料或膠帶類須去除,也要確認蝕刻是否均勻,例如起因於焊接或模具材料之不良的蝕刻不均等,則須加以修整。
若有需要,把蝕刻面之花樣被覆(Pattern)去除,僅留非加工面之遮蔽,再施經輕度蝕刻的酸洗作業,或實施噴砂(Sand blast),把蝕刻面作成均勻有光澤的面。
(5) 噴砂(Sand blast)
噴砂是利用空氣或水和空氣的力量,把砂狀的硬粒噴至金屬面,使其表面形成毛玻璃狀的微細粗糙狀態的方法。
蝕刻加工是化學的表面處理法,有時會造成影響成品的外觀,而噴砂就是
以物理方法來解決化學方法難於解決的問題。
可分(1) 全光澤(100%): 玻璃砂(glass beads)
(2) 半光澤(50%): 50%玻璃+ 50%金鋼砂
(3) 無光澤(0%): 金鋼砂(氧化鋁砂)
因所使用樹脂材料不同,及射出成形條件之差異,單以一次之噴砂處理而能完全調整其光澤,是有困難的,所以要重覆實施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