椭圆的几何性质(二)
椭圆几何性质2

∵||PPFF11||= +3|P|PFF2|2=| 4
∴||PPFF12||= =31
∴P 到左准线距离 d=|PeF1|=6.
• 【答案】 6
练习.设椭圆ax22+by22=1(a>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 F1、F2,离心率 e= 22,点 F2 到右准线 l 的距离为 2.求 a、 b 的值;
新知探究
若点F是定直线l外一定点,动点M到点F
的距离与它到直线l的距离之比等于常 数e(0<e<1),则点M的轨迹是椭圆.
l M
H
F
第二定义
动画
新知探究
a2
直线 x c 叫做椭圆相应于焦
点F2(c,0)的准线,相应于焦点
F1(-c,0)的准线方程是 x a2
y
c
a2 x
c
F1 O F2
x a2 c
y
P
30°
2c
F1 (-c,0) o2c
F2
(c,0)
c
2c=3a/2
x
x=3a/2
六.课后练习
1.若一个椭圆长轴的长度、短轴的长度和 焦距长成等差数列,求该椭圆的离心率.
2.设椭圆的两个焦点分别为F1和F2 ,过F2作椭圆
长轴的垂线交椭圆于点P,若为△F2PF1等腰直角
三角形,求椭圆的离心率.
3.已知椭圆的两个焦点为F1和F2,A为椭圆上一 点 ,且AF1⊥AF2,∠AF1F2=60°,求该椭圆的 离心率。
e c a
a2=b2+c2 (a b 0)
x2 y2 b2 a2 1(a b 0)
-a ≤ y ≤ a, - b≤ x ≤ b
关于x轴、y轴成轴对称; 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
椭圆的几何性质2(第二定义)-PPT

2
x
y
+ =1上的点,P
100 36
2.已知P是椭圆
到右准线的距离为8.5,则P到左焦点
的距离为_________.
x 2 y2
3、已知P点在椭圆 25 + 16 =1 上,且P到
椭圆左、右焦点的距离之比为1:4,求P到
两准线的距离.
4、求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轴上、其长轴
端点与最近的焦点相距为1、与相近的一
x
∵ |MF2| =e
|MB|
∴ |MF2|=e|MB| =e(a2/c-x0 )= a-ex0
a2
x
c
注:所用焦点要与准线同侧,
焦点在y轴的同理可得.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椭圆中的特殊三角形及通径
y
D (0, b)
A
(a, 0)
b a
Oc F
在Rt⊿OFD中,
常数e是椭圆的离心率.
y
x2 y2
对于椭圆 2 2 1(a b 0)
M
a b
(, 0)
相应与焦点 2
的准线方程是
x
2
2 =
a
c
0
(0
2
< a
<x1)
=
c
“三定”:
定点是焦点;
定直线是准线;
定值是离心率。
2
2
x 由椭圆的对称性,相应与焦点
2
=
′ (−, 0)
椭圆的几何性质2(第二定义)
标准方程
x2 y 2
2 1(a b 0)
2
a
b
2.1.2椭圆的几何性质2

c e a
a2=b2+c2
思考 1: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⑴经过直线 3 x 4 y 12 0 和两坐标轴的交点;
6 ⑵经过(3,0)点且离心率等于 ; 3
14 ). ⑶经过两点 (2, 2 ) 与 (1, 2
25 例 2 : 点M( x, y )与定点F(4,0)的距离和它到直线l : x = 4 4 的距离的比是常数 , 求点M的轨迹. 5
(1)用坐标法如何求出其轨迹方程,并说出轨迹
(2)给椭圆下一个新的定义
平面内与一个定点的距离和它到一条定直线的距离的 比是常数 e c (0 e 1) 的点的轨迹.
a
定点是椭圆的焦点,定直线叫做椭圆的准线。
x 2 y 1 上的点的 思考: 焦点 F(1,0)到椭圆 2 1 . 2 最大距离是 2 2
x y 2 1 上的任一点, 则 解:设 P ( x0 , y0 ) 椭圆 2 2 2 2 x ∵ PF ( x0 1) y0 ( x0 1)2 1 0 2 x0 2 x02 4 x0 4 x0 2 = = 2 x0 2 = 2 2 2
∵ 2 ≤ x0 ≤ 2 ∴当 x0 2 时, PF 取得最大值为 1 2
(4)求经过点A(3 , 3 ),B(2,3)的椭圆的 标准方程。
椭圆的几何性质 (二)
复习:
1.椭圆的定义:
到两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为常数(大于|F1F2 |)的 动点的轨迹叫做椭圆。
| PF1 | | PF2 | 2a(2a | F1F2 |)
----坐标法求轨迹方程 2.椭圆的标准方程是: 2 2
当焦点在X轴上时
当焦点在Y轴上时
3.椭圆中a,b,c的关系是: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第2课时)高中数学获奖教案

3.1.2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第二课时)(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数学第一册第三章圆锥曲线的方程)一、教学目标1.掌握椭圆的第二定义;2.能够自主探究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二、教学重难点1.推导椭圆的第二定义和焦半径公式;2.研究椭圆几何性质的思路与方法.三、教学过程1.复习巩固活动:完成下表【活动预设】由学生完成上表【设计意图】带领学生复习上节课学习的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2.课堂探究 2.1 探究1活动:已知椭圆E:x 216+y 212=1,F 1、F 2分别为椭圆E 的左、右焦点. P 为椭圆E 上一动点,O 为坐标原点.探究:当P 在何位置时,|OP|最小?P 又在何位置时,|OP|最大?【活动预设】由学生自主完成问题1:如果椭圆方程变为一般方程:x 2a 2+y 2b 2=1(a >b >0),结论又会如何呢? 【预设的答案】当P 在短轴顶点时,|OP|min =b ;当P 在长轴顶点时,|OP|max =a . 【设计意图】渗透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 2.2 探究2活动:已知椭圆E:x 216+y 212=1,F 1、F 2分别为椭圆E 的左、右焦点. P 为椭圆E 上一动点. 探究:当P 在何位置时,|PF 1|最小?P 又在何位置时,|PF 1|最大?【活动预设】由学生自主完成问题2:上述|PF 1|=12|x 0+8|,|x 0+8|有什么几何意义?【预设的答案】代表P(x 0,y 0)到直线x =−8的距离 【设计意图】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问题3:也就是说|PF 1|=12|PM|,椭圆上任意一点P(x 0,y 0),它到左焦点的距离和它到直线x =−8的距离之比为常数12,那么对于一般的椭圆是否有类似的性质呢?我们考虑下面的一般情况:已知椭圆E:x 2a 2+y 2b 2=1(a >b >0),F 1、F 2分别为椭圆E 的左、右焦点. P 为椭圆E 上一动点. 探究:当P 在何位置时,|PF 1|最小?P 又在何位置时,|PF 1|最大?【预设的答案】设P(x 0,y 0),则PF 12=(x 0+c)2+y 02 因为y 02=b 2(1−x 02a 2) 所以PF 12=(x 0+c)2+b 2(1−x 02a 2)=(a 2−b 2)x 02a2+2cx 0+b 2+c 2=c 2a 2 x 02+2cx 0+a 2=c 2a 2(x 0+a 2c )2即|PF 1|=ca |x 0+a 2c |设直线l 1:x =−a 2c ,P 到直线l 1的距离为PM ,则|PF 1|=ca |PM|,|PF 1||PM|=ca =e 【设计意图】渗透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 2.3 概念形成椭圆E:x 2a 2+y 2b 2=1(a >b >0),F 1、F 2分别为椭圆E 的左、右焦点,P(x 0,y 0)为椭圆E 上一动点.左准线l 1:x =−a 2c ,右准线l 2:x =a 2c 椭圆第二定义:P 到左焦点的距离|PF 1|与它到左准线l 1:x =−a 2c 的距离|PM 1|的比为离心率e ,即|PF 1||PM 1|=e =ca ; P 到右焦点的距离|PF 2|与它到右准线l 2:x =a 2c 的距离|PM 2|的比为离心率e ,即|PF 2||PM 2|=e =ca .焦半径公式:|PF 1|=c a (a 2c +x 0)= a +ex 0,|PF 2|=c a (a 2c −x 0)= a−ex 0|PF 1|min =a−c , |PF 1|max =a +c .3.课堂巩固例:动点M(x,y)与定点F(4,0)的距离和M 到定直线l:x =254的距离的比是常数45,求动点M 的轨迹.(x−4)2+y 2|x−254|=45所以25[(x−4)2+y 2]=16(x−254)2化简得:9x 2+25y 2=225 所以x 225+y 29=1【设计意图】引出椭圆第二定义拓展:动点M 到定点F 的距离与到定直线l 的距离之比是一个常数,动点M 的轨迹是否也是椭圆呢?【设计意图】留给学生课后自主研究 4.课后探究探究1:已知椭圆E:x 2a 2+y 2b 2=1(a >b >0),F 1、F 2分别为椭圆E 的左、右焦点. P 为椭圆E 上一动点. 探究:当P 在何位置时,∠F 1PF 2最大?P 又在何位置时,∠F 1PF 2最小?探究2:已知椭圆E:x 2a 2+y 2b 2=1(a >b >0),A 1、A 2分别为椭圆E 的左、右顶点. P 为椭圆E 上一动点. 探究:当P 在何位置时,∠A 1PA 2最大?P 又在何位置时,∠A 1PA 2最小?【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探究 5.课堂小结思考: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体现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设计意图】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数学思想方法.。
§2.2.2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2)

>0 =0 <0
解:联立方程组 x ⋅ x = − 1 1 1 2 5 y = x − 消去 消去y 2 2 5x − 4x −1 = 0 ----- (1) x2+4y2=2 有两个根, 因为 ∆=36>0,所以方程(1)有两个根, ,所以方程( 则原方程组有两组解. 所以该直线与椭圆相交. 则原方程组有两组解 所以该直线与椭圆相交
42 + 52 尝试遇到困难怎么办? 尝试遇到困难怎么办?
及椭圆, 作出直线 l 及椭圆, 观察图形,数形结合思考 观察图形,数形结合思考.
d=
4 x0 − 5 y0 + 40
=
4 x0 − 5 y0 + 40 41
且
x0 2 25
+
y0 2 9
=1
几何画板显示图形 几何画板显示图形
x2 y2 3.已知椭圆 例 3.已知椭圆 + = 1 ,直线 l: 4 x − 5 y + 40 = 0 ,椭圆 : 25 9 上是否存在一点, 的距离最小?最小距离是多少? 上是否存在一点,到直线 l 的距离最小?最小距离是多少? 解:设直线 m 平行于直线 l,则 m l 直线 m 的方程可写成 4 x − 5 y + k = 0
1 已知直线y=x- 与椭圆 2+4y2=2,判断它们4 与椭圆x 例2.已知直线 已知直线 , x1 + x2 = 2 5 由韦达定理 的位置关系。 的位置关系。
1 1 7 变式1:交点坐标是什么? 变式 :交点坐标是什么? A(1, ), B(− , − ) 2 5 10 6 变式2:相交所得的弦的弦长是多少? 变式 :相交所得的弦的弦长是多少? | AB |= 5 5
椭圆的几何性质(二)PPT教学课件

(1).若椭圆
k
x
2
8
+
y
2
=1的离心率为
0.5,则:k=___54 _或_4
9
(2).若某个椭圆的长轴、短轴、焦距依次成等差数列,
3
则其离心率e=_____5_____
2020/12/10
6
PPT教学课件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2020/12/10
7
e
c a
的代换,通过方程思想求e
3、在椭圆中涉及焦点三角形的问 题的时候,要充分利用椭圆的定义、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和相似全等三 角形等知识
例2、设M点是椭圆
x2 a2
y2 b2
1上一
点,F1、F2为椭圆的左右焦点,如果
∠F1MF2=900,求此椭圆的 离心率的
Y
范围
M
问题的关键是寻 找a、c的不等关 系
椭圆的几何性质(二) -------离心率
例题讲解
例1、如图所示椭圆的中心在原点,焦 点F1、F2在x轴上,A、B是椭圆的顶点, P是椭圆上的一点,且PF1⊥x轴, PF2∥AB,求此椭圆的Y离心率;
PB
A
F1
F2
X
感悟:
1、在求离心率时,一般寻找a、c 的等量关系;
2、除了用b2=a2-c2外还可用
F1 O F2
X
1、从等式中找不等式:先找a、c的等 量关系,再利用基本不等式(放缩)或 椭圆的x、y的范围找到a、c的不等式。
2、直接找a、c的不等关系,包括与b的 不等关系。
反馈练习Biblioteka 1、设椭圆x2y2 a2 b2
1ab0上有点P使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第二课时)

知识回顾 上节课我们研究椭圆的几个基本量 a,b,c,e及顶点、焦点、对称中心及 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
1.掌握数与形的联系; 2.求解椭圆方程的基本方法;
3.函数与方程思想和分类讨论思想.
课前热身
▲▲
你知道吗?
y
1. 长度为a的线段有 6 条.
C OC,OD . 2. 长度为b的线段有 3. OF1=OF2= c . A F1 O 4. AF1=BF2= a-c .
l
H
x
2. 哪些方法能求解未 知曲线类型的方程? 3. 计算离心率e的值, 有何发现吗?
F
范例分析
简单回顾求△F1AB的周长的方法.
y
A
x
F1 F2
B
范例分析 2 2 x y 1上的一点, 例题2.点P是椭圆 4 3 F1,F2是焦点,若△PF1F2的内切圆 半径为1/2,求点P的纵坐标.
2. 作业本P19 1--11.
P
6. |OP|的最小值是 b ;最大值是 a .
5. AF2=BF1=
7. |PF1|的最小值是 a-c ;最大值是 a+c .
范例分析 例题1.点M(x,y)与定点F(4,0)的距离和它到 直线l:x=25/4的距离之比是常数4/5, 求点M的轨迹.
y M
1. 你知道曲线类型吗?
y
P
x
F1
F2
温故知新
回顾 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方法.
d-r法 d=r 相切 d<r 相交 d>r 相离
△法 △=0 相切 △<0 相离 △>0 相交 .
今非昔比
探究 判断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的方法.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第二课时)

学科:数学教学内容: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第二课时)【自学导引】动点M与定点F(c,0)的距离和它到定直线l:x =的距离的比是常数(a>c>0),则动点M的轨迹是椭圆,定直线l叫做椭圆的准线.准线与长轴所在的直线所夹的角为90°.【思考导学】已知动点P的坐标(x,y)满足,则动点P的轨迹是椭圆.【典例剖析】[例1]已知椭圆=1(a>b>0)的焦点坐标是F1(-c,0)和F2(c,0),P(x0,y0)是椭圆上的任一点,求证:|PF1|=a+ex0,|PF2|=a-ex0,其中e是椭圆的离心率.证明:椭圆=1(a>b>0)的两焦点F1(-c,0)、F2(c,0),相应的准线方程分别是x =-和x =.∵椭圆上任一点到焦点的距离与它到相应准线的距离的比等于这个椭圆的离心率.∴=e ,=e.化简得:|PF1|=a+ex0,|PF2|=a-ex0.点评:|PF1|、|PF2|都是椭圆上的点到焦点的距离,习惯称作焦点半径.|PF1|=a+ex0,|PF2|=a-ex0称作焦半径公式,结合这两个公式,显然到焦点距离最远(近)点为长轴端点.[例2]已知点A(1,2)在椭圆=1内,F的坐标为(2,0),在椭圆上求一点P使|PA|+2|PF|最小.解:∵a2=16,b2=12,∴c2=4,c=2.∴F为椭圆的右焦点,并且离心率为.设P到右准线的距离为d,则|PF|=d,d=2|PF|.∴|PA|+2|PF|=|PA|+d.由几何性质可知,当P点的纵坐标(横坐标大于零)与A点的纵坐标相同时,|P A|+d最小.把y=2代入=1得x=(负舍之),即P(,2)为所求.点评:由=得d=2|PF|是求P点的关键.[例3]在椭圆=1上求一点P,使它到左焦点的距离是它到右焦点距离的两倍.解:设P点的坐标为(x,y),F1、F2分别为椭圆的左、右焦点.∵椭圆的准线方程为x=±,∴,∵|PF1|=2|PF2|,∴,∴x=.把x=代入方程=1得y=±.因此,P点的坐标为(,±).点评:解决椭圆上的点到两焦点的距离(焦半径)问题,常利用椭圆的第二定义或焦半径公式.如果利用焦半径公式,应先利用第二定义证明焦半径公式.【随堂训练】1.椭圆=1(a>b>0)的准线方程是( )A.y=±B.y=±C.y=±D.x=±解析:∵椭圆焦点在y轴上,且c=∴椭圆的准线方程为y=±.答案:B2.椭圆=1的焦点到准线的距离是( )A.和B.和C.和D.解析:∵a2=9,b2=4,∴c=,∴椭圆的焦点坐标为(±,0),椭圆的准线方程为x=±.∴椭圆的焦点到准线的距离为=和=答案:C3.已知椭圆=1(a>b>0)的两准线间的距离为,离心率为,则椭圆方程为( )A.=1B.=1C.=1D.=1解析:由=,=,得a2=16,=4.答案:D4.两对称轴都与坐标轴重合,离心率e=0.8,焦点与相应准线的距离等于的椭圆的方程是( )A.=1或=1B.=1或=1C.+=1D.=1解:设所求椭圆的方程为=1(a>b>0)或=1(a>b>0).由题意,得解这个方程组,得.∴所求椭圆的方程为:=1或=1.答案:A5.已知椭圆=1(a>b>0)的左焦点到右准线的距离为,中心到准线的距离为,则椭圆的方程为( )A.+y2=1B.+y2=1C.+=1D.+=1解析:由-(-c)=,=得a2=4,b2=1.答案:A6.椭圆=的离心率为( )A.B.C.D.无法确定解析:由=知e=.答案:B【强化训练】1.椭圆=1和=k(k>0)具有( )A.相同的离心率B.相同的焦点C.相同的顶点D.相同的长、短轴解析:把方程=k写成标准形式=1.且当a>b>0时,两椭圆的离心率分别为和,两椭圆的离心率相等.当b>a>0时,两椭圆的离心率分别为,两椭圆的离心率相等.答案:A2.椭圆=1上点P到右焦点的最值为( )A.最大值为5,最小值为4B.最大值为10,最小值为8C.最大值为10,最小值为6D.最大值为9,最小值为1解析:e=,设两焦点分别为、由焦半径公式得|PF2|=5-x0,∵-5≤x0≤5,∴当x0=5时|PF2|min=1,当x0=-5时,|PF2|max=9.答案:D3.椭圆的一个顶点与两个焦点构成等边三角形,则此椭圆的离心率是( )A.B.C.D.解析:∵椭圆的一个顶点与两个焦点构成等边三角形.∴a=2c,=.答案:D4.若椭圆两准线间的距离等于焦距的4倍,则这个椭圆的离心率为( )A.B.C.D.解析:椭圆的两准线之间的距离为-(-)=.∴由题意,得=4³2c,∴=.答案:D5.椭圆=1的准线平行于x轴,则m的取值范围是( )A.m>0B.0<m<1C.m>1D.m>0且m≠1解析:∵椭圆的准线平行于x轴,∴,即.∴答案:C6.椭圆=1上的点P到左准线的距离是2.5,则P到右焦点的距离是________.解析:∵P到左准线的距离为2.5,∴=e,而e=,∴|PF1|=2.5³=2,∴|PF2|=2³5-2=8.即P到右焦点的距离为8.答案:87.椭圆的长轴长是______.解析:把椭圆的方程可写成,(4x-3y-33≠0)∴①一个焦点是(-1,1),相对应的准线方程是4x-3y-33=0,∴②由①、②得a=,∴2a=.答案:8.AB是过椭圆=1的一个焦点F的弦,若AB的倾斜角为,求弦AB的长.解法一:不妨取F(1,0),∴直线AB的方程为y=(x-1)代入椭圆方程并整理得:19x2-30x-5=0设A(x1,y1),B(x2,y2),则∴|AB|=|x1-x2|=解法二:设A、B的坐标分别为(x1,y1)、(x2,y2),F为右焦点.∵∠AFx=,∴x1-c=|FA|cos,x2-c=|FB|cos(+π),∴|FA|=a-x1=.|FB|=a-x2=∴弦AB的长为:|FA|+|FB|=9.已知椭圆的一个焦点是F(1,1),与它相对应的准线是x+y-4=0,离心率为,求椭圆的方程.解:设P(x,y)为椭圆上任意一点,∵椭圆的一个焦点是F(1,1)与它相对应的准线是x +y-4=0,离心率为,∴,∴4(x-1)2+4(y-1)2=(x+y-4)2.即3x2+3y2-2xy-8=0为所求.10.已知点P在椭圆=1上(a>b>0),F1、F2为椭圆的两个焦点,求|PF1|²|PF2|的取值范围.解:设P(x0,y0),椭圆的准线方程为y=±,不妨设F1、F2分别为下焦点、上焦点,则∴|PF1|=y0+a,|PF2|=a-y0,∴|PF1|²|PF2|=(a+y0)(a-y0)=a2-y02∵-a≤y0≤a∴当y0=0时,|PF1|²|PF2|最大,最大值为a2.当y0=±a时,|PF1|²|PF2|最小,最小值为a2-c2=b2.因此,|PF1|²|PF2|的取值范围是[b2,a2].【学后反思】椭圆的离心率是焦距与长轴的比,椭圆上任意一点到焦点的距离与这点到相应准线的距离的比也是离心率,这也是离心率的一个几何性质.椭圆的离心率反映了椭圆的扁平程度,它也沟通了椭圆上点的焦半径|PF|与到相应准线距离d之间的关系.左焦半径公式是|PF1|=a+ex0,右焦半径公式是|PF2|=a-ex0.焦半径公式除计算有关距离问题外还证明了椭圆上离焦点距离最远(近)点实为长轴端点.椭圆的准线方程为x=±,但必须注意这是椭圆的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轴上时的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写出它们的方程.
应用:例3
如图,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地 球的中心F2是它的一个焦点,近地点A距地面439公里,远地 点B距地面2384公里,并且F2、A、B在同一条直线上,地球 半径为6371公里,求卫星的轨道方程.
B
F2
A
y
B
F1
c. a
OF
x
c
两边平方:( a2 c2)x2 a2 y2 a2 (a2 c2 )
设a2 c2 b2 , 化为:
x2 a2
y2 b2
1(a
b
0)
所以M的轨迹是长轴为2a短轴为2b的椭圆.
y
M
OF
x
思考: 在上例中,椭圆是怎么形成的呢?
动画演示椭圆的形成过程
这个例题告诉我们: 当点M与一个顶点的距离和它
F2
A
o
x
如图建系
y
B
F1
F2
A
o
x
a c OA 0F2 F2 A 6371 430 6810, a c OB 0F2 F2B 6371 2384 8755,
解得 a 7782.5, b 972.5
b a2 c2 (a c)(a c) 88756810.
用计算器求得 b 7722 , 因此,卫星的运行轨道为
a5
例2
y 已轴知上椭,圆求的椭离圆心的率标准e 方12程,焦. 距为10,焦点在
解:由已知,得2c 10, e c 1 , a2
所以c 5, a 10,b2 a2 c2 75,所以b 5 3.
所以椭圆方程为 y2 x2 1. 100 75
思考:若将此题中的“在 y 轴上”的条
椭圆的几何性质(二) ——几何性质习题
例1
求椭圆 x2 y2 1 的长轴长、短轴长、焦距、 25 9
顶点坐标、交点坐标和离心率.
解:根据椭圆的标准方程,可知 a 5,b 3,由a2 b2 c2,的c2 16, c 4,
于是椭圆的长轴长为10,短轴长为6,焦距为8,
顶点坐标为 A(1 5,0), A2 (5,0), B1(0,3), B2 (0,3), 焦点坐标为 F(1 4,0), F2 (4,0), 离心率为e c 4 .
x2
y2
1.
77832 77222
例4
点M (x, y)与定点F(c,0)的距离和它到定直线
:x a2 的距离之比试常数 c(a c 0),求点M的轨迹方程.
c
a
解:设d是点M到直线的距离,根据题意,所求轨迹
是集合:P
M
|
|
MF d
|
c a
.
y
M
于是 (x c)2 y2 | a2 x |
1. 求下列椭圆的长轴长、短轴长、焦距、焦点坐标 和离心率.
(1)x2 y2 1;
100 36
4
20 12 16 (8,0) 5
(2)4x2 y2 16.
3
8 4 4 3 (0,2 3) 2
2.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1)一个顶点坐标为( 4,0), x2 y2 1 一个焦点坐标为( 2,0). 16 12
y
M
到一条定直线的距离之比是常数
e c (0 e 1)时, 这个a点的轨迹是椭圆。
F O F x
定点是椭圆的焦点,定直线叫做椭圆的准线,
常数e是椭圆的离心率.
对于椭圆
x2 a2ຫໍສະໝຸດ y2 b21,相应于焦点 F(c,0)的准线方程是
x
a2
由对称性
相应于焦点
F(
c,0)的准线方程是
x
c a
2
c
所以,椭圆有两条准线.
(2)离心率为0.6,一个焦点坐标为(0. 6).
y2 x2 1
100 64
3.写出下列椭圆的准线方程:
(1)x2 y2 1; 94
x9 5 5
(2) x2 y2 1. 16
x 16 15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