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标准与治疗方法
双相障碍的诊断和治疗

双相障碍的诊断和治疗北京回龙观医院 朱凤艳一、双相障碍的定义及患病率双相障碍是指 一组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异常(高涨或低落)为基本表现,伴有相应思维和行为异常的精神障碍;发作性病程;有复发倾向。
它的重点表现有心境异常,可以表现高涨或者低落,而且这种心境的异常通常比较显著,而且要持续一段时间。
心境高涨通常持续1周以上,心境低落持续的时间通常2周以上,也可有很多的伴随症状,它是一个发作性病程且易复发。
双相障碍的患病率 国内报告为 0.76 ~ 0.83 ‰。
欧美报告终生患病率为 2 ~ 25% 。
16 ~ 30岁首次发病者居多, 于 15 岁前和 50 岁后首次得病者少见。
躁狂症发病年龄 ( 平均 30 岁 ) 一般比抑郁症 ( 平均 40 岁 ) 早, 女性发病年龄一般较男性早。
男女患病率之比为 1 : 1.2 。
二、躁狂发作(一)临床表现躁狂发作的典型临床症状是:情感高涨、思维奔逸和活动增多。
1. 情感高涨情感高涨是指病人的主观体验愉快;高涨的心情具有感染力,但是情绪不稳定,有时候表现愤怒、易激惹、敌意比情感高涨更明显; 自我评价过高,可出现夸大观念甚至夸大妄想;可出现短暂的继发性的关系妄想、被害妄想。
2.思维奔逸思维奔逸是指病人的 联想速度异常加快、思维内容异常丰富。
说话内容肤浅、凌乱,不切合实际不随意注意增强,话题切换频繁,严重的可以出现音联、意联以及随境转移。
与精神分裂症的思维破裂以及器质性精神病的思维不连贯有所不同:躁狂发作时的言语听起来虽然很凌乱,但相互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只不过是速度过快、转移过多而已。
3.活动增多活动增多是指病人自我感觉精力旺盛,兴趣广泛,但是做事不专一,虎头蛇尾,一事无成。
爱管闲事,随心所欲,做事凭兴趣,不考虑后果,常惹事生非。
对人大方,挥霍钱财。
注意自己的形象,但打扮过度或不得体。
病人自认为工作能力强,不可一世,但由于注意不集中结果一事无成。
病人的社交活动增多,食欲和性欲同时增强。
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标准

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标准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其特点是患者在情感状态上出现极端的波动,包括情绪的极度高涨(Mania)和情绪的低落(Depression)。
由于双相情感障碍的症状与其他心理疾病有时会有所重叠,因此对其进行准确的诊断非常重要。
以下是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标准,供临床医生和心理医生参考。
一、情绪高涨(Mania)期的诊断标准:1. 持续的情绪高涨,持续时间至少为一周,且明显超出正常情绪范围;2. 自尊过度,自信心过高,可能表现为自大、自命不凡;3. 思维奔逸,注意力不集中,话语增多、快速,跳跃性思维;4. 行为过度冲动,可能表现为不顾后果的冲动行为,如过度花钱、不安分、性行为过度等;5. 睡眠需求减少,但精力充沛,几乎不觉得疲倦。
二、情绪低落(Depression)期的诊断标准:1. 持续的情绪低落,持续时间至少为两周,且明显超出正常情绪范围;2. 兴趣和快乐感明显减退或丧失;3. 睡眠障碍,可能表现为失眠或过度睡眠;4. 食欲改变,可能表现为食欲减退或过度进食;5. 自我评价过低,自责和自罪感明显增加;6. 注意力不集中,决策能力减退,可能出现自杀念头或行为。
三、双相情感障碍的其他特征:1. 情绪高涨和情绪低落期间,患者的症状会对日常生活和社交功能造成明显影响;2. 患者的情绪波动不是由药物或其他物质的影响所致;3. 患者的症状不符合其他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如精神分裂症等。
综上所述,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情绪高涨期和情绪低落期的症状特征,以及这些症状对患者日常功能的影响。
医生在进行诊断时,应当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心理评估,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以确保准确诊断并进行有效治疗。
对于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对于其康复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中国精神障碍防治指南(双相情感障碍)

中国精神障碍防治指南(双相情感障碍)中国精神障碍防治指南(双相情感障碍)概述: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特征为患者情感波动幅度较大,交替出现抑郁和躁狂两种状态。
本指南旨在提供关于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和治疗的指导,以便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疾病管理的水平。
一、定义双相情感障碍指的是患者在生理、情感和认知等多个方面出现异常变化,交替表现为抑郁和躁狂的周期性情感状态。
二、诊断标准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五版(CCMD-5)的诊断标准,双相情感障碍的主要症状包括:1. 抑郁期症状:- 持续的抑郁心境- 对平日感兴趣或愉悦的事物明显丧失兴趣或愉悦感- 失眠或过度睡眠- 负罪感或自责感- 注意力不集中或决策困难- 意欲降低或疲乏感- 减少或增加食欲2. 躁狂期症状:- 持续心境持高或愉悦- 高度自信或自大- 思维跳跃或话语过多- 躁动不安或过度活跃- 注意力不集中或决策冲动- 失眠或减少需要睡眠- 不适当或过分增加的活动三、治疗原则针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应遵循以下原则:1.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病程和健康状况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2. 综合治疗:采用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模式,以提高疗效和预防复发。
3. 早期干预:在症状出现早期尽早进行干预,有助于减轻病情和改善预后。
四、药物治疗在药物治疗中,有多种药物可供选择,包括锂盐、抗癫痫药物、抗精神病药物和抗抑郁药物等。
具体选择药物应根据患者的症状、病程以及患者个体化的因素而定。
五、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在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
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治疗(CBT)、插入治疗(IPSRT)和家庭治疗等。
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管理情绪、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和战胜心理困扰。
六、生活方式干预生活方式干预在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和预防复发中具有重要作用。
患者应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远离不良嗜好、进行有氧运动、避免剧烈运动等。
双相情感障碍康复标准

双相情感障碍康复标准一、双相情感障碍概述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表现为情绪波动、躁狂与抑郁交替出现。
患者在躁狂期可能表现出过度兴奋、冲动、睡眠减少等症状,而在抑郁期则可能出现情绪低落、消沉、丧失兴趣等表现。
这种病症不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还会导致患者的社会功能受损。
二、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与评估诊断双相情感障碍需要专业的心理医生进行评估。
诊断依据包括患者的病史、症状表现、家族史等。
此外,医生还会通过心理测试和量表评估患者的情绪波动程度和病情严重程度。
三、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方法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康复训练。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躁狂药、抗抑郁药和情绪稳定剂等。
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家庭治疗等,旨在帮助患者调整心态、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
康复训练包括社交技能训练、心理素质培养等,有助于患者重返社会。
四、双相情感障碍的康复标准1.症状控制:患者能较好地控制躁狂和抑郁症状,减少病情波动。
2.社会功能恢复:患者能够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社会适应能力得到提高。
3.心理素质提升:患者在面对压力和挫折时,能表现出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4.家庭支持:家庭成员对患者的理解和支持程度提高,有助于患者康复。
5.自我管理能力:患者能够自觉遵循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预防病情复发。
五、康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坚持治疗:患者在康复过程中要积极配合医生,坚持治疗。
2.调整心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
3.建立良好生活习惯:规律作息、健康饮食、适量锻炼。
4.加强家庭支持:家庭成员要关心、关爱患者,给予足够的心理支持。
5.预防复发:了解病情复发征兆,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六、总结与展望双相情感障碍康复过程需要患者、家庭和医生的共同努力。
通过合理的治疗和康复训练,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可以得到显著改善。
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标准

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标准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它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还可能导致严重的社会功能障碍。
因此,及早诊断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标准,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
首先,根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的定义,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情感波动很大的心境障碍,患者会经历情绪高涨期(Mania)和情绪低落期(Depression)。
因此,诊断双相情感障碍需要符合以下标准:1. 情绪高涨期的标准:a. 持续至少一周(或如果需要住院治疗,则为任何时间段)的异常情绪抬高和扩张自我感;b. 自我感过度膨胀、自负或自大;c. 思维奔逸或言语奔逸;d. 睡眠需求减少;e. 过度参与目标导向的活动(例如购物、性行为、投资等)。
2. 情绪低落期的标准:a. 持续至少两周的抑郁情绪;b. 兴趣和愉悦感减少;c. 明显的食欲改变;d. 睡眠过多或过少;e. 自我感过低、自责和无价值感;f. 注意力和决策能力下降;g. 思死或自杀的想法。
在诊断双相情感障碍时,医生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情况,比如药物或物质滥用引起的情绪波动,或其他精神障碍如精神分裂症等。
此外,患者的症状需要明显影响社交、工作或其他重要功能,才能被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
另外,根据临床实践,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混合状态”,即在同一时间内既有情绪高涨的症状,又有情绪低落的症状。
这种情况下,诊断和治疗可能会更加复杂,需要更加细致的评估和观察。
总之,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持续时间、社会功能影响等因素。
只有准确诊断,才能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理解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标准,促进早期诊断和治疗,减少病情的恶化和对患者生活的影响。
icd11双向障碍诊断标准

icd11双向障碍诊断标准ICD11双向障碍诊断标准是世界卫生组织针对心理障碍领域提出的一个新的诊断标准,该标准扩大了识别和诊断双向情感障碍病人的范围,进一步明确了双向情感障碍的症状特征,建立起更为全面和系统的诊断指南。
步骤一:双向情感障碍的定义在ICD11双向障碍诊断标准中,双向情感障碍被定义为一系列情感障碍疾病,包括躁狂抑郁症、重性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状态、躁狂状态等。
这些疾病在症状特征、临床表现和预后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且可能共同导致个体或社会的不良后果。
步骤二:双向情感障碍的临床特征双向情感障碍病人的症状特征包括情感波动、情感倾向性和情感强度等方面的改变。
具体而言,双向情感障碍的病人常常会经历情绪持续时间较长的低落、沮丧、绝望、无助等情绪,这些情绪可能会轻微或者严重到极端的程度。
另一方面,病人也会体验到持续时间较长的水涨船高的情绪,情绪可能持续数日、数周或更长时间。
步骤三:双向情感障碍的治疗策略对于双向情感障碍的治疗,药物治疗是目前主流的治疗方式之一,包括抗抑郁药、锂盐等等。
此外,采用多种心理治疗方案如认知行为治疗、社交领域成就治疗和家庭定向治疗等,能帮助改善双向情感障碍主要症状以及增强个体的自我管理能力。
步骤四:ICD11双向障碍诊断标准的应用ICD11双向障碍诊断标准的主要作用在于规范双向情感障碍的诊断标准,为医生提供更为科学的判断标准,能够提高双向情感障碍的诊断准确性,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对于患者而言,双向情感障碍的早期发现和治疗至关重要,将有助于其避免症状恶化及产生其他不良后果,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总之,ICD11双向障碍诊断标准的发布,标志着心理障碍领域在治理双向情感障碍方面迈出了更大的一步。
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双向情感障碍的病理机制和临床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标准

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标准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患者在情感上会出现极端的波动,既有抑郁的情绪,又有兴奋的情绪。
这种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因此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我们将介绍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标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识别这一疾病。
一、情感障碍的诊断标准。
1. 持续的抑郁期,患者至少持续两周的抑郁情绪,表现为情绪低落、失去兴趣和愉悦感、睡眠障碍、食欲改变、自我评价过低等症状。
2. 兴奋期,患者至少持续四天的兴奋情绪,表现为情绪异常、自我感觉良好、行为冲动、注意力不集中、睡眠减少等症状。
3. 必须有上述两种情绪的交替发作,且每种情绪至少持续一周。
4. 症状不能归因于物质滥用或其他身体疾病。
5. 症状严重影响社交、工作和日常生活。
二、其他诊断要点。
1. 排除其他精神障碍,需要排除其他精神障碍,如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
2. 临床评估,通过临床评估,包括病史采集、症状评估和心理评估,来确认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
3. 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了解患者的家庭病史和家庭环境,有助于诊断和治疗。
4. 心理测验,可以通过心理测验来辅助诊断,如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躁狂症评定量表等。
5. 身体检查,排除其他身体疾病对情感的影响,如甲状腺功能异常、脑部疾病等。
三、结语。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的严重心理疾病,通过以上介绍的诊断标准和诊断要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识别这一疾病。
如果您或您身边的人有类似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的心理医生的帮助。
及早发现、及早干预,有助于减轻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希望本文能够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双相情感障碍疗法的有效使用方法和步骤

双相情感障碍疗法的有效使用方法和步骤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患者在情绪上经历了极度的波动,从欣快和兴奋的情绪到抑郁和绝望的情绪。
这种情感的剧烈变化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造成了巨大的困扰。
然而,通过双相情感障碍疗法的有效使用方法和步骤,患者可以找到帮助和缓解。
首先,双相情感障碍疗法的第一步是确诊。
只有经过专业医生的评估和诊断,才能确定患者是否患有双相情感障碍。
在确诊后,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其次,药物治疗是双相情感障碍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常用的药物包括锂盐、抗抑郁药和抗精神病药物等。
这些药物可以帮助稳定患者的情绪,减轻情感波动的程度。
然而,药物治疗并不是唯一的解决办法,还需要配合其他治疗方法。
心理疗法是双相情感障碍疗法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与心理医生的交流和治疗,患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波动,并学会应对和管理这些情绪。
心理疗法可以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生活方式和情绪调节技巧,提高生活质量。
另外,规律的生活习惯也是双相情感障碍疗法的关键。
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遵循规律的作息时间。
此外,均衡的饮食和适度的运动也有助于改善情感波动。
通过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患者可以减轻症状的严重程度。
此外,家庭支持和社会支持也是双相情感障碍疗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家人和亲友的理解和支持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同时,社会的关注和支持也能帮助患者更好地融入社会,减轻心理压力。
最后,患者需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状态。
虽然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患者并不应该被其束缚。
通过积极面对疾病,寻求专业的帮助和治疗,患者可以找到缓解和康复的途径。
总结起来,双相情感障碍疗法的有效使用方法和步骤包括确诊、药物治疗、心理疗法、规律的生活习惯、家庭和社会支持以及积极的心态。
通过综合应用这些方法和步骤,患者可以有效地管理和控制情感波动,提高生活质量。
然而,每个患者的情况都是独特的,因此治疗方案应该根据个体的需求进行调整和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相情感障碍)诊断标准与治疗方法
双相情感障碍也是精神疾病当中的一种极为严重的疾病,下面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
区医院专家周文俊为大家解说一下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标准与治疗方法。
诊断标准:
一、躁狂发作
(一)症状学标准 1.症状以情绪高涨和 /或易激惹为主要特征,且相对持久。
2. 首次发作者情绪障碍至少已持续 2 周 (如症状严重到需住院或过去有肯定符合标准的躁
狂或抑郁发作者不受此限 ),且至少有下列症状中四项 (若情绪仅为易激惹 ; 则需具有五项 ):①言语比平时增多,或滔滔不绝。
②注意力不集中,随境转移。
③意念飘忽,思维奔逸。
④自负,自我评价过高。
⑤自我感觉良好:感到头脑灵活、身体特别强壮或精力充沛。
⑥对睡眠的需要减少。
⑦活动增多 (包括工作、日常活动、社
交及性行为方面 )。
⑧轻率任性,不顾后果。
(二) 严重程度标准临床症状必须达到下列严重程度之一者:1.无法进行有效交谈。
2.社会能力 (指工作、学习、社交或家务能力 )明显受损。
3.需立即治疗或住院。
4.具有精神病性症状。
(三) 排除标准 1.当情绪症状消退后,下列症状继续存在:①与心境不协调的妄
想和幻觉。
②怪异行为。
③“一级症状”。
④紧张症状群。
2.情绪症状系附加于
精神分裂等其他疾病者。
3.情绪症状系药物、中毒或其他器质性原因所引起。
二、抑郁发作
(一)症状学标准 1.症状以心境抑郁为主要特征 ;且相对持久,但在一日内可有晨
重晚轻的节律变化。
2.首次发作者,情绪障碍至少已持续 2 周(如症状严重需
立即治疗或住院者,或过去有肯定的躁狂或抑郁发作者不受此限 ),且至少具有下列
症状的四项:①对日常活动丧失兴趣或无愉快感,性欲减退。
②精力明显减弱,
无原因的疲倦,软弱无力。
③反复出现死亡的念头,或有自杀企图或行为。
④自责或内疚感。
⑤思考能力或注意力减退。
⑥精神运动迟钝或激越。
⑦ 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
⑧食欲减退,体重明显减轻。
(二) 严重程度标准临床症状必须达到下列严重程度之一者: 1.社会能力明显受损。
2.需立即治疗或住院。
3.具有精神病性症状。
(三)排除标准同躁狂发作标准中的第(三)项。
三、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标准
符合下列两项中的一项:①过去有躁狂发作,本次表现为抑郁发作者 ;②过去
有抑郁发作,本次表现为躁狂发作者。
特别提醒:
1.精神病人要有自信心:心理护理是相当重要的,要自信,我们不能改变世
界,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适应疾病,接受疾病,自强自立,努力工作,开心生
活,不求所有人理解自己,只要有家人、朋友和医生理解就足够了!
2.生活技能训练:康复期的病人,家人应鼓励病人加强生活技能的训练,帮
助病人制定适宜的作息时间表,逐步开始有规律的生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听听音乐,看看电视。
年轻力壮者可参加一些健身活动。
切忌整日卧床,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无所事事的生活。
(双相情感障碍)诊断标准与治疗方法
双相情感障碍也是精神疾病当中的一种极为严重的疾病,下面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
区医院专家周文俊为大家解说一下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标准与治疗方法。
诊断标准:
一、躁狂发作
(一)症状学标准 1.症状以情绪高涨和 /或易激惹为主要特征,且相对持久。
2. 首次发作者情绪障碍至少已持续 2 周 (如症状严重到需住院或过去有肯定符合标准的躁
狂或抑郁发作者不受此限 ),且至少有下列症状中四项 (若情绪仅为易激惹 ; 则需具有五项 ):①言语比平时增多,或滔滔不绝。
②注意力不集中,随境转移。
③意念飘忽,思维奔逸。
④自负,自我评价过高。
⑤自我感觉良好:感到头脑灵活、身体特别强壮或精力充沛。
⑥对睡眠的需要减少。
⑦活动增多 (包括工作、日常活动、社
交及性行为方面 )。
⑧轻率任性,不顾后果。
(二) 严重程度标准临床症状必须达到下列严重程度之一者:1.无法进行有效交谈。
2.社会能力 (指工作、学习、社交或家务能力 )明显受损。
3.需立即治疗或住院。
4.具有精神病性症状。
(三) 排除标准 1.当情绪症状消退后,下列症状继续存在:①与心境不协调的妄
想和幻觉。
②怪异行为。
③“一级症状”。
④紧张症状群。
2.情绪症状系附加于
精神分裂等其他疾病者。
3.情绪症状系药物、中毒或其他器质性原因所引起。
二、抑郁发作
(一)症状学标准 1.症状以心境抑郁为主要特征 ;且相对持久,但在一日内可有晨
重晚轻的节律变化。
2.首次发作者,情绪障碍至少已持续 2 周(如症状严重需
立即治疗或住院者,或过去有肯定的躁狂或抑郁发作者不受此限 ),且至少具有下列
症状的四项:①对日常活动丧失兴趣或无愉快感,性欲减退。
②精力明显减弱,
无原因的疲倦,软弱无力。
③反复出现死亡的念头,或有自杀企图或行为。
④自责或内疚感。
⑤思考能力或注意力减退。
⑥精神运动迟钝或激越。
⑦ 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
⑧食欲减退,体重明显减轻。
(二) 严重程度标准临床症状必须达到下列严重程度之一者: 1.社会能力明显受损。
2.需立即治疗或住院。
3.具有精神病性症状。
(三)排除标准同躁狂发作标准中的第(三)项。
三、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标准
符合下列两项中的一项:①过去有躁狂发作,本次表现为抑郁发作者 ;②过去
有抑郁发作,本次表现为躁狂发作者。
特别提醒:
1.精神病人要有自信心:心理护理是相当重要的,要自信,我们不能改变世
界,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适应疾病,接受疾病,自强自立,努力工作,开心生
活,不求所有人理解自己,只要有家人、朋友和医生理解就足够了!
2.生活技能训练:康复期的病人,家人应鼓励病人加强生活技能的训练,帮
助病人制定适宜的作息时间表,逐步开始有规律的生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听听音乐,看看电视。
年轻力壮者可参加一些健身活动。
切忌整日卧床,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无所事事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