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考试笔记--药剂学

合集下载

执业药师考试药剂学学习笔记总结

执业药师考试药剂学学习笔记总结

药剂学学习笔记第1章绪论一、概念:药剂学:是研究药物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制剂:将药物制成适合临床需要并符合一定质量标准的制剂。

药物制剂的特点:处方成熟、工艺规范、制剂稳定、疗效确切、质量标准可行。

方剂:按医生处方为某一患者调制的,并明确指明用法和用量的药剂称为方剂。

调剂学:研究方剂调制技术、理论和应用的科学。

二、药剂学的分支学科:物理药学:是应用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手段研究药剂学中各种剂型性质的科学。

生物药剂学:研究药物、剂型和生理因素与药效间的科学。

药物动力学:研究药物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的经时过程。

三、药物剂型:适合于患者需要的给药方式。

重要性:1、剂型可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2、剂型能调节药物的作用速度3、改变剂型可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4、某些剂型有靶向作用5、剂型可直接影响药效第2章药物制剂的基础理论第一节药物溶解度和溶解速度一、影响溶解度因素:1、药物的极性和晶格引力2、溶剂的极性3、温度4、药物的晶形5、粒子大小6、加入第三种物质二、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1、制成可溶性盐2、引入亲水基团3、加入助溶剂:形成可溶性络合物4、使用混合溶剂:潜溶剂(与水分子形成氢键)5、加入增溶剂:表面活性剂(1)、同系物C链长,增溶大(2)、分子量大,增溶小(3)、加入顺序(4)用量、配比第二节流变学简介流变学:研究物体变形和流动的科技交流科学。

牛顿液体:一般为低分子的纯液体或稀溶液,在一定温度下,牛顿液体的粘度η是一个常数,它只是温度的函数,粘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少。

非牛顿液体:1、塑性流动:有致流值2、假塑性流动:无致流值3、胀性流动:曲线通过原点4、触变流动:触变性,有滞后现象第三节粉体学一、粉体学:研究具有各种形状的粒子集合体的性质的科学。

二、粒子径测定方法:1、光学显微镜法2、筛分法3、库尔特计数法4、沉降法5、比表面积法三、比表面积的测定:1、吸附法(BET法)2、透过法3、折射法四、粉体的流动性:用休止角、流出速度和内磨擦系数衡量。

药师考试——药剂学笔记

药师考试——药剂学笔记

第一章绪论一剂型、制剂和药剂学的概念1. 剂型概念: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成的药物应用形式,称为药物剂型,简称剂型。

2. 制剂的概念:同一种药物可以制成不同的剂型,同一种剂型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药物因此各种剂型中包含有许多不同的具体品种,我们将其称为药物制剂。

根据药典或药政管理部门批准的标准,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成的药物应用形式的具体品种,称为药物制剂,简称制剂。

按医师处方专为某一病人调制的并确切指明具体用法、用量的药剂称为方剂,方剂一般是在医院药房中调配制备的,研究方剂的调制理论、技术和应用的科学,称为调剂学。

3. 药剂学的概念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研究对象——药物制剂;研究内容——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合理应用;药剂学是一门综合性技术科学。

二剂型的重要性与分类1. 剂型的重要性:①给药途径与药物剂型——药物剂型必须与给药途径相适应;②药物剂型的重要性:剂型看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剂型可改变药物的作用速度;剂型可降低(消除)药物的不良反应;剂型可产生八项作用,可影响疗效。

2. 剂型的分类①按给药途径分类:经胃肠道与非经胃肠道给药剂型。

②按分散系系统分类:溶液型;胶体溶液型;乳浊型、混悬型、气体分散型、微粒分散型、固体分散型。

③按制法分类这种分类法不能包含全部剂型.④按形态分类: 液体剂型、气体剂型、固体剂型和半固体剂型、三药剂学的研究:可此从科研、生产、临床等若干个方面归纳如下:基本理论研究、新剂型的研究与开发、新辅料的研究与开发、制剂新机械和新设备的研究与开发、生物技术药物制剂的研究与开发、医药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四药剂学的分支学科①工业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至工业生产中的基本理论、技术工艺、生产设备、和质量管理的科学,是药剂学的重要的分支学科。

② 物理药剂学 是运用物理化学原理、方法和手段,研究药剂学中有关处方设计、制备工艺、剂型特点、质量控制的边缘科学、③ 生物药剂学 是研究药物在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的机理及过程,阐明药物因素、剂型因素、生理因素与药效之间的边缘科学。

药剂学归纳笔记

药剂学归纳笔记

1.药物剂型:为适应防治的需要而制备的药物应用形式,简称剂型。

2.药物制剂:是根据药典或药政管理部门批准的标准、为适应防治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的具体品种,简称制剂,是药剂学所研究的对象。

3.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1.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

1.处方系指医疗和生产部门用于药剂调制的一种重要书面文件,既有法定处方也有医师处方及协定处方。

(二)按分散系统分类 1 .溶液型2.胶体溶液型3.乳剂型4.混悬型5.气体分散型6.微粒分散型7.固体分散型粉体最基本的性质是粒子的大小、粒度分布与形状, 粉体的比表面积、密度、孔隙率、流动性、润湿性等。

散剂的概念和分类【掌】一种或多种药物均匀混合而制成的粉末状制剂。

3.2.2 散剂的特点【掌】1.比表面积大、易分散、起效快;2.外用有保护和收敛等作用; 3 .工艺简单,剂量易控,便于婴幼儿服。

4.贮运、携带比较方便散剂的制备【熟】工艺流程:粉碎与筛分一混合一分剂量一质检一包装储存3.3.1 颗粒剂的概念【掌】药物与适宜的辅料配合而制成的颗粒状制剂。

3.3.2 颗粒剂的分类可溶性、混悬型、泡腾性三类。

3.3.3 颗粒剂的特点使用方便,可以直接吞服,也可冲水饮用,药效较快。

3.3.4 颗粒剂的制备【熟】同片剂相似,但不需压片,将颗粒经整粒、分级,装袋即可3.3.5 颗粒剂的质量检查【熟】1.外观2.粒度3.干燥失重4.溶化性胶囊剂的概念和特点1.概念【掌】药物填装于空心硬质胶囊中或密封于弹性软质胶囊中而制成的固体制剂。

2.特点1)掩盖药物不良嗅味或提高药物稳定性2)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较高3)可弥补其他剂型的不足4)可延缓药物的释放5)可定位释放(口服肠溶、口服结肠靶向、直肠、阴道等胶囊)1.2 不宜制成胶囊剂的药物【掌】1.药物的水溶液或稀乙醇溶液2.风化性药物3.吸湿性很强的药物4.易溶性的刺激性药•工艺流程【熟】制备空胶囊-制备填充物料一填充一封口2 •空胶囊溶胶一蘸胶(制坯)—干燥一拔壳一切割一整理滴丸剂的概念【熟】固体或液体药物与适当的基质加热融化混匀后,滴入不相混溶的冷凝液中,经收缩冷凝而制成的小丸状制剂。

执业药师考试--药剂学(各种剂型辅料汇总)

执业药师考试--药剂学(各种剂型辅料汇总)

片剂的常用辅料常用辅料分成四大类:填充剂、粘合剂、崩解剂、润滑剂。

1 填充剂①淀粉常用玉米淀粉。

可压性较差。

另作崩解剂,淀粉浆作黏合剂。

②糖粉口含片和可溶性片剂中多用(矫味作用)。

③糊精与糖粉合用为宜(易造成片剂的麻点和水印)。

④乳糖是一种优良的片剂填充剂。

其流动性、可压性良好,可供粉末直接压片使用。

⑤可压性淀粉亦称预胶化淀粉,有崩解作用。

⑥微晶纤维素(MCC)具有良好的可压性,可作为粉末直接压片的“干粘合剂”使用。

⑦无机盐类⑧甘露醇流动性差,价格贵。

较适于制备咀嚼片。

2 湿润剂和粘合剂①蒸馏水②乙醇一般为30%-70%。

③淀粉浆片剂中最常用的粘合剂,以10%最为常用。

④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一般为1%-2%,常用于可压性较差的药物。

⑤羟丙基纤维素(HpC)既可做湿法制粒的粘合剂,也可作为粉末直接压片的粘合剂。

⑥甲基纤维素和乙基纤维素(MC;EC)甲基纤维素具有良好的水溶性。

乙基纤维素不溶于水,在胃肠液中不溶解,常将其用于缓、控释制剂中(骨架型或膜控释型)。

⑦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这是一种最为常用的薄膜衣材料。

⑧其它粘合剂明胶溶液、蔗糖溶液、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的水溶液或醇溶液。

3 崩解剂①干淀粉一种最为经典的崩解剂,先干燥,含水量<8%.②羧甲基淀粉钠(CMS-Na)吸水膨胀显著,是一种优良的崩解剂。

用量1%-6%.③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它有很好的吸水速度和吸水量。

用量2%-5%.④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亦称交联pVp)在水中迅速膨胀。

⑤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CCNa)遇水而膨胀。

⑥泡腾崩解剂崩解剂的加入方法:外加法;内外加法;内加法。

崩解速度:外加法>内外加法>内加法。

溶出速率:内外加法>内加法>外加法。

4 润滑剂是助流剂、抗粘剂和狭义润滑剂的总称。

①硬脂酸镁用量过大片剂不易崩解或溶出。

不宜于乙酰水杨酸、某些抗生素及多数有机碱盐类的片剂。

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一》第三章固体制剂和液体制剂与临床应用

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一》第三章固体制剂和液体制剂与临床应用

天星医考之《药学专业知识一》 第三章 固体制剂和液体制剂与临床应用(药剂学内容)第一节固体制剂考试要求:1.固体制剂的分类和基本要求 分类、特点与一般质量要求2.散剂与颗粒剂 分类、特点与质量要求 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 典型处方分析3.片剂分类、特点与质量要求 片剂常用辅料与作用 片剂常见问题及原因 片剂包衣目的、种类常用包衣材料分类与作用 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 典型处方分析(一)固体制剂4.胶囊剂 分类、特点与质量要求 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 典型处方分析重点:各类剂型的代表性的特点和质量检查项目 片剂的辅料片剂的包衣材料固体制剂:指散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等以固体形式给药的药物制剂,可供口服或外用。

一、概述(一)固体制剂的分类按剂型分类:固体制剂分为散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等。

按药物释放速度的快慢分类:速释固体制剂(例如速崩片、速溶片、固体分散片等)、缓控释固体制剂(例如渗透泵片、缓释片、缓释胶囊等)和普通固体制剂。

(二)固体制剂的特点物理、化学稳定性好,生产工艺较成熟,生产成本较低。

制备过程的前处理需经历相同的单元操作。

药物在体内需先溶解后再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剂量较易控制。

贮存、运输、服用以及携带方便。

(三)固体制剂的一般质量要求放在各个剂型下讲解。

二、散剂和颗粒剂散剂系指原料药物或与适宜的辅料经粉碎、均匀混合制成的干燥粉末状制剂。

(一)散剂的分类l、按使用方法分类内服散剂:如川芎茶调散。

溶于水、分散在水中、用水送服。

外用散剂:如九一散。

撤布、调敷、吹入等方式供皮肤、口腔、咽喉、腔道等应用。

2、按药物组成分类单味药散剂和复方散剂3、按剂量分剂量散剂:单次剂量分装。

含有毒性药的内服散剂应单剂量包装。

不分剂量散剂:多剂量包装。

(二)散剂的特点夺粒径小、比表面积大、易分散、起效快一一更易吸潮、刺激性和化学活性相应增加。

◇外用时其覆盖面大,且兼具保护、收敛等作用;◇制备工艺简单,剂量易于控制。

◇包装、贮存、运输及携带较方便。

2023执业药师考试中药药剂学复习笔记

2023执业药师考试中药药剂学复习笔记

2023执业药师考试中药药剂学复习笔记注射剂与滴眼剂8.1.1注射剂的概念注射剂系指药物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灭菌溶液、乳浊液、混悬液,以及无菌粉末或浓溶液。

8.1.2注射剂的分类1.按分散系统分溶液型、混悬型、乳剂型、粉针。

2.按给药途径分类1)静脉注射液 550ml、静脉滴注量可多至数千毫升,且静脉注射剂不得加抑菌剂;2)椎管注射液不行超过10ml 3)肌肉注射液 15ml 4)皮下注射液 12ml 5)皮内注射液 0.2ml以下6)穴位、腹腔、关节腔、动脉内注射剂液等8.1.3注射剂的特点优点: 1.药效快速作用可*。

2.适用于不宜口服的药物。

3.适用于不能口服药物的病人。

4.可发挥局部定位的作用。

5.可产生定向作用。

缺点: 1.使用不便且注射痛苦 2.讨论和生产过程简单。

3.平安性低于口服制剂8.1.4注射剂的质量要求1.含量合格2.无菌不得含有任何活的微生物。

3.无热原特殊是剂量大的、供静脉及脊椎腔注射的。

4.澄明度合格针对溶液型注射剂而言,不得有肉眼可见的混浊或异物。

5.不溶性颗粒(在100ml及100ml以上注射液中,每lml含10um 以上的不溶性微粒不得超过20粒,25um以上的不溶性微粒不得超过2粒)6.平安性不应对组织产生刺激或发生毒性反应。

7.稳定性保证产品在贮存期内平安、有效。

8.pH值合格掌握在4~9范围内。

9.渗透压合格脊椎腔内注射的药液必需等渗;输液应等渗或稍偏高渗;其他注射剂原则上要求与血浆渗透压相等或接近。

10.降压物质必需符合规定,以保用药平安。

8.2注射剂的溶剂与附加剂8.2.1注射用水1.注射用水、纯化水、灭菌注射用水与制药用水的区分2.注射用水的质量要求 1)必需通过细菌内毒素(热原)检查。

2)一般检查项目 pH值( 5.0~7.0)、氨含量、氯化物、硫酸盐与钙盐、硝酸盐与亚硝酸盐、二氧化碳、易氧化物、不挥发物、重金属等。

(蒸馏水的检查项目)3.注射用水的制备1)原水的处理方法包括离子交换法、电渗析法与反渗透法。

完整版)执业药师西药一重点笔记

完整版)执业药师西药一重点笔记

完整版)执业药师西药一重点笔记药学专业知识考试重点历年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占据了较大的分值比例。

考试内容主要分为十一章,其中第一章为重点,包含了八个考点。

第一章:药物剂型分类药物剂型的分类包括形态、给药途径、分散系统、制法和作用时间。

根据形态学分类,药物剂型可分为固体、半固体、液体和气体。

根据给药途径分类,药物剂型可分为经胃肠道给药剂型和非经胃肠道给药剂型。

根据分散体系分类,药物剂型可分为真溶液类、胶体溶液类、乳剂类、混悬液类、气体分散类、固体分散类和微粒类。

根据制法分类,药物剂型可分为浸出制剂和无菌制剂等。

根据作用时间分类,药物剂型可分为速释、普通、缓控释制剂等。

第二章:药物剂型的重要性药物剂型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可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可调节药物的作用速度、可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可产生靶向作用、可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可影响疗效(影响不是决定)。

第三章:药用辅料的作用药用辅料的作用包括赋型、使制备过程顺利进行、提高药物稳定性、提高药物疗效、降低药物毒副作用、调节药物作用和增加病人用药的顺应性。

第四章:药物化学降解途径药物化学降解途径主要有水解和氧化。

酯类、酰胺类和青霉素类分子中存在不稳定的β-内酰胺环,在H+或OH-影响下,很易裂环失效。

酚类、烯醇类、芳胺类、吡唑酮类、噻嗪类药物较易氧化。

第五章:药物固体制剂和液体制剂与临床应用药物固体制剂和液体制剂的临床应用包括口服给药、注射给药、皮肤给药、口腔给药、鼻腔给药、肺部给药、眼部给药、直肠、和尿道给药等。

第六章:药物灭菌制剂和其他制剂与临床应用药物灭菌制剂和其他制剂的临床应用包括无菌制剂、含酒精制剂、糖浆制剂、膏剂制剂、栓剂制剂等。

第七章:药物传递系统(DDS)与临床应用药物传递系统(DDS)的临床应用包括口服DDS、注射DDS、局部DDS等。

第八章:生物药剂学生物药剂学包括生物制品的分类、制备、质量控制、药效学和临床应用等。

第九章:药物的体内动力学过程药物的体内动力学过程包括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

药剂学-《散剂和颗粒剂》执业药师考试复习知识点

药剂学-《散剂和颗粒剂》执业药师考试复习知识点

第二章散剂和颗粒剂一、粉体学简介(一)粉体学的概念粉体学是研究固体粒子集合体(称为粉体)的表面性质、力学性质、电学性质等内容的应用科学。

由于在散剂、颗粒剂、片剂和胶囊剂等固体制剂的生产中需要对原辅料进行粉碎、过筛和混合等处理,以改善粉体性质,使之满足工艺操作和制剂加工的要求,所以粉体的各方面性质在固体制剂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

(二)粉体的性质1.粉体的粒子大小和粒度分布及其测定方法(1)粉体的粒子大小和粒度分布:粉体的粒子大小是粉体的最基本性质,它对粉体的溶解性、可压性、密度、流动性等均有显著的影响,从而影响药物的溶出、吸收等。

粒子大小的常用表示方法有:①定方向径,即在显微镜下按同一方向测得的粒子径;②等价径,即粒子的外接圆的直径;③体积等价径,即与粒子的体积相同球体的直径,可用库尔特计数器测得;④筛分径,即用筛分法测得的直径,一般用粗细筛孔直径的算术或几何平均值来表示;⑤有效径,即根据沉降公式(Stock’s方程)计算所得的直径,因此又称Stock’s径;式中,D-有效径,ρp ,ρ1-分别表示被测粒子与溶剂的密度;η-溶液的黏度;h-粒子沉降距离;t-沉降时间。

粉体的大小不可能均匀一致,而是存在着粒度分布的问题,分布不均会导致制剂的分剂量不准、可压性变化以及粒子密度变化等问题。

因此,研究粒度分布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常用频率分布表示各个粒径相对应的粒子占全体粒子群中的百分比。

现代计算机的应用则为测量带来方便。

频率分布可用方块图来表示,可以非常直观的看出粒子大小的分布情况,如图所示。

(2)粉体粒径的测定方法:①显微镜法:可以测定O.5~100μm级粒径。

具有统计学意义一般需测定200至500个粒子②电感应法(如库尔特计数法):是在测定管中装入电解质溶液,将粒子群混悬在电解质溶液中,测定管壁上有一细孔,孔电极间有一定电压,当粒子通过细孔时,由于电阻发生改变使电流变化并记录于记录器上,最后可将电信号换算成粒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考试策略的复习问题根据例年考题分析:(一)作为应试学员如何来考虑应试的策略1.把握考试的重点(1)从重点章节:三章内容(2)从例年试题分析:剂型或制剂的概念和特点。

(15分以上)2.材料问题各材料的性能。

(二)几乎每个章节都有出题点,所以需全面复习。

(三)药剂学学科特点1.各章相关性较差2.各章节都涉及到材料3.制备方法4.质量评价(四)新剂型、新技术方面二、本课程的讲述方式考点讲给大家第一章绪论一、剂型、制剂和药剂学的概念(一)剂型的概念剂型:任何一种药物(化学原料药、抗生素原料药、生物制品、中药提取物、基因药物等)用于防病治病,必须加工成便于病人使用的给药形式(如丸剂、冲剂、片剂、膜剂、栓剂、软膏剂、胶囊剂、气雾剂、滴鼻剂、乳剂等),这些为适应治疗、诊断或预防的需要制成药物的应用形式,称为药物剂型,简称剂型(dosage form)。

(二)制剂的概念根据药典或药政管理部门批准的标准、为适应治疗、诊断或预防的需要而制成药物应用形式的具体品种,称为药物制剂,简称制剂(preparation)凡按医师处方专为某一病人调制的并指明具体用法、用量的药剂称为方剂。

方剂一般是在医院药房中调配制备的,研究方剂的调制理论、技术和应用的科学称为调剂学。

(三)药剂学的概念药剂学(pharmaceutics)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可从以下三方面来理解1.药剂学研究的对象是药物制剂;2.药剂学研究的内容有: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五个方面;3.药剂学是一门综合性技术科学。

二、剂型的重要性与分类(一)剂型的重要性1.给药途径与药物剂型(1)人体有多种给药途径(2)药物剂型必须根据给药途径的特点来设计与制备,与给药途径相适应。

2.剂型的重要性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看出剂型的重要性(1)剂型可以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2)剂型可以改变药物的作用速度;(3)改变剂型可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4)剂型可产生靶向作用;(5)剂型可影响药物的疗效。

(二)剂型的分类1.按给药途径分类:这种分类方法与临床使用密切结合,即将给药途径相同的剂型分为一类,它能反映出给药途径与应用方法给制剂的特殊要求,但同一种制剂可能其给药途径和应用方法不同,所以出现在不同给药途径的剂型里。

按给药途径分类常见的剂型,如经胃肠道给药剂型及非经胃肠道给药剂型,2.按分散系统分类:这种分类方法,便于应用物理化学的原理来阐明各类制剂的特征,但不能反映用药部位与用药方法对剂型的要求。

这种分类可能使一种剂型由于分散介质与制备方法的不同,被分到几个分散系统中,如注射剂可分为溶液型、混悬型与乳剂型。

剂型按分散系统分类可分为:(1)溶液型;(2)胶体溶液型;(3)乳剂型;(4)混悬型;(5)气体分散型;(6)微粒分散型;(7)固体分散型。

3.按制法分类:这种分类方法不能包含全部剂型,故不常用。

4.按形态分类:按物质形态分类,即分为液体剂型、气体剂型、固体剂型与半固体剂型。

形态相同的剂型,制备工艺也比较相近。

三、药剂学的研究药剂学的主要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本理论的研究;2.新剂型的研究与开发;3.新辅料的研究与开发;4.制剂新机械和新设备的研究与开发;5.重要新剂型的研究与开发;6.生物技术药物制剂的研究与开发;7.医药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四、药剂学的分支学科(一)工业药剂学(industrial pharmacy):是研究药物制剂在工业生产中的基本理论、技术工艺生产设备和质量管理的科学,是药剂学的重要分支学科。

(二)物理药剂学(physiscal pharmacy 简称物理药学):是运用物理化学原理、方法和手段,研究药剂学中有关处方设计、制备工艺、剂型特点、质量控制等内容的边缘科学。

(三)生物药剂学(biopharmaceutics):是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的机理及过程,阐明药物因素、剂型因素和生理因素与药效之间关系的边缘科学。

(四)药物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是采用动力学的原理和数学的方法,研究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的经时过程及其与药效之间关系的边缘科学。

(五)临床药学(clinical pharmacy):是以病人为对象,研究合理、有效与安全用药的科学。

它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临床用直接和处方的研究、药物制剂的临床研究与评价、药物制剂生物利用度研究、药物的临床监控、药物配伍变化及相互作用研究等。

五、药剂学的发展(一)国外药剂学的发展(二)国外药剂学的发展模拟试题1.下列关于药物剂型重要性的错误叙述是(C)A.剂型可影响药物疗效B.剂型可以改变药物的作用速度C.剂型可以改变药物的化学性质D.剂型可以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E.剂型可产生靶向作用【答疑编号20010101】2.下列关于制剂的正确叙述是(E)A.将药物粉末、结晶或浸膏状态的药物加工成便于病人使用的给药形式称为制剂B.制剂是各种药物剂型的总称C.凡按医师处方专为某一病人调制的并指明具体用法、用量的药剂称为制剂D.一种制剂可有多种剂型E.根据药典或药政管理部门批准的标准、为适应治疗、诊断或预防的需要而制成的药物【答疑编号20010102】3.下列关于剂型分类方法不包括(C)A.按形态分类B.按分散系统分类C.按治疗作用分类D.按给药途径E.按制法分类【答疑编号20010103】4.关于溶液型剂型的错误叙述(E)A.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于分散介质中B.溶液型剂型为均匀分散体系C. 溶液型剂型也称为低分子溶液D.溶液剂型包括芳香水剂、糖浆剂、甘油剂、注射剂等E.溶液剂型包括胶浆剂、火棉胶、涂膜剂等【答疑编号20010104】B型题[1-4](1.D 2.B 3.C 4.E)A.生物药剂学B.工业药剂学C.剂型D.临床药学E.药剂学1.以患者为对象,研究合理、有效与安全用药的科学【答疑编号20010105】2.研究药物制剂在工业生产中的基本理论、技术工艺、生产设备和质量管理的科学【答疑编号20010106】3.适合于患者应用的最佳给药形式【答疑编号20010107】4.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答疑编号20010108】第二章散剂和颗粒剂一、粉体学简介(一)粉体学的概念粉体学是研究固体粒子集合体(称为粉体)的表面性质、力学性质、电学性质等内容的应用科学。

(二)粉体的性质1.粉体的粒子大小与粒度分布及其测定方法(1)粉体的粒子大小与粒度分布粉体的粒子大小是粉体的基本性质,它对粉体的溶解性、可压性、密度、流动性等均有显著影响,从而影响药物的溶出与吸收等。

粒径的几种表示方法:定方向径(显微镜测定)、等价径、体积等价径(库尔特计数法测定)、有效径(称Stocks 径)、筛分径(筛分法测得)。

粒度分布:一定量的粉体,不同粒径的粒子所占比例。

了解粒度分布的意义,在于了解粒子大小的均匀性,而均匀性对药物制剂研究很重要。

粒度分布,常用频率分布来表示,即各个平均粒径相对应的粒子占全体粒子群中的百分比。

(2)粒径测定方法1)光学显微镜法:测定粒径范围0.5~100μm,一般需测定200~500个粒子,才具有统计意义。

2)库尔特计数法:将粒子群混悬于电解质溶液中。

本方法可用于混悬剂、乳剂、脂质体、粉末药物等粒径的测定。

3)沉降法:是根据Stocks方程求出的粒子的粒径,适用于100μm以下的粒径的测定。

4)筛分法:使用最早、应用最广泛的粒径测定方法,常测定45μm以上的粒子。

粒径测定注意的有关事项:粒径分析前对样品应进行合理的选择与处理;取样应采用一定的方法保证粒子的均匀性,流动样品可采取不同时间取样,静止样品可采取不同部位置取样,然后混合测定;为使取样具有代表性,应适当数量的取样量,大量样品取样量应在100g~1kg;库尔特计数法与沉降法测定是在液体中进行的,为保证粒子的均匀性,可加入适当量的表面活性剂。

2.粉体的比表面积粉体的比表面积是表征粉体中粒子粗细及固体吸附能力的一种量度。

粒子的表面积不仅包括粒子的外表面积,还包括由裂缝和空隙形成的内部表面积。

直接测定粉体的比表面积的常用方法有气体吸附法、还有气体透过法(测外表面积)。

3.粉体的孔隙率孔隙率是粉体中总孔隙所占有的比率。

1)粉体的总孔隙包括内孔隙、粉体间孔隙。

2)粉体的填充体积(V)为粉体的真体积(V t)、粉体内孔隙体积(V内)、粉体间孔隙体积(V 间)之和。

即:V=V t+V内+V间3)孔隙率的测定方法有压汞法、气体吸附法等。

常用方法是将粉体用液体或气体置换法测得的。

4.粉体的密度(1)真密度:粉体的质量(M)除以不包括颗粒内外孔隙体积的比(M/Vt)(2)粒密度:粉体的质量(M)除以包括颗粒内孔隙在内的体积的比值(M/V t+V内)(3)松密度:粉体的质量(M)除以该粉体所占容器的体积的比值(M/V,V=V t+V内+V间)5.粉体的流动性(1)意义:流动性与多种因素有关,是粉体的重要性质之一。

对散剂、颗粒剂、胶囊的分装、片剂的分剂量有较大影响。

(2)评价方法:休止角:一定量的粉体堆层的自由斜面与水平面间形成的最大夹角。

tanζ=h/r,ζ称为休止角。

ζ越小,表明粉体的流动性越好,ζ≤40°,流动性满足生产的需要。

ζ>40°,流动性不好。

淀粉ζ>45°,流动性差。

粉体吸湿后,ζ↑。

细粉率高,ζ↑。

流出速度:是将粉体加入漏斗中测定粉体全部流出的时间。

粒子间的黏着力、摩擦力、范德华力、静电力等作用阻碍粒子的自由流动,影响粉体的流动性。

(3)改善粉体流动性的措施1)通过制粒,减少粒子间的接触,降低粒子间的吸着力;2)加入粗粉、改进粒子形状可改善粉体的流动性;3)改进粒子的表面及形状4)在粉体中加入助流剂可改善粉体的流动性;3)适当干燥可改善粉体的流动性。

6.粉体的吸湿性将药物粉末置于湿度较大的空气中时易发生不同程度上的吸湿现象,致使粉末的流动性下降、固结等现象。

(1)临界相对温度CRH:使水溶性药物迅速增加吸湿量时的相对湿度,为该药物的临界相对湿度,水溶性药物均有固定的CRH,CRH越小,越易吸水,反之则不易吸水。

(2)吸湿特点:(1)水不溶性药物无特定CRH,混合物组成间无相互作用时,其吸湿量具有加和性。

(2)水溶性药物混合物的CRH服从Elder假设:CRH AB≈CRH A²CRH B与各组分量无关。

7.粉体的润湿性粉体的润湿性对片剂、颗粒剂等固体制剂的崩解性、溶解性等有重要意义。

用接触角γ的大小来评价,γ越小,润湿性越好。

(三)粉体学在药剂学中的应用药物颗粒的大小能影响制剂的外观质量、色泽、味道、含量均匀度、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