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门诊及手术室外麻醉、镇静、镇痛

合集下载

手术室外病人麻醉

手术室外病人麻醉
手术室外病人的麻醉
前言
随着现代临床医学的发展,麻醉医师的工作 范畴也得到大大拓展,不仅在手术室负责各类手 术的临床麻醉工作,而且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手术 室外的众多场所,实施一些麻醉技术。 近三十年来,非住院病人手术和麻醉迅速 发展,2002年美国非住院病人手术数量占整个手 术总数的地5%,而在我国非住院病人手术麻醉在 近十余年来也已逐渐为公众所接受,同时其数量 及手术种类也均有明显增长。
注意事项
1.维持合适的麻醉深度,防止低氧血症。该手术在刚 开始行穿刺时有疼痛刺激,在血管内操作时无痛, 只需镇静即可。无镇痛、肌松要求。 2.注意呼吸道通畅:采用氯胺酮麻醉药要注意吸痰, 如血氧下降可托起下颌,面罩加压给氧。必要时 紧急好气管插管。 3.维持循环稳定:介入操作中,导管或造影剂直接刺 激会诱发心律失常的发生,一旦发生心律失常, 应立即停止手术操作,解除机械刺激,一般均能 恢复,退管后未恢复者,应根据心律失常类型作 相应处理。
一.概念 手术室外病人的麻醉:主要指在除手术 室以外的场所为接受手术、诊断性检查 或治疗性操作的患者所实施的麻醉。 麻醉范围: 1.内镜检查:包括活检和治疗。如支气 管镜、食管镜、胃肠宫腔镜等。 2.放射诊疗技术:如CT/MRI、心导管 检查和造影、介入治疗等。
二、麻醉工作环境特殊:
1.暗室操作:诊疗技术多在暗室进行,能见度差,对 观察患者或麻醉操作不利。 2.高压电环境:许多诊断性检查需在X线下进行。X 线机为高压电装置。一旦漏电,危险性大,应避免用 易燃易爆全麻药。 3.重视防护:X线曝光瞬间,麻醉医师容易造成造血 细胞或性腺细胞产生损害。
4.造影剂及其不良反应:造影剂作用提高组织的相对密
度。碘剂密度高、毒性低,是大多数造影剂基本成分

不良反应易患人群:支气管痉挛史、过敏史、潜在心 脏疾病、低血容量、血液疾病、肾功能障碍、年龄过 大或过小。焦虑以及使用B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 NSAIDS等药物。 不良反应的防治:主要是对症治疗,包括吸氧、扩张 支气管、治疗支气管痉挛。确定患者是由于免疫原因 引起症状时,皮质激素和抗组胺药是对症治疗的代表 用药。既往有显影剂反应史的患者,在应用显影剂前 12小时、2小时各给与泼尼松龙50mg,应用即刻再给予 苯海拉明50mg。

门诊及手术室外麻醉、镇静、镇痛

门诊及手术室外麻醉、镇静、镇痛

曲张静脉切除术
耳部手术
肌松药
吸入麻醉药 空气进入胃肠道 抗胆碱酯酶药
较早进食
全身性低血压 迷走神经兴奋
防治PONV指南
危险因素:女性、PONV史或晕车史、不吸烟、术后使用阿片药物
低风险 20% 1个危险因素 未预防性用药
中度风险 40% 2个危险因素 1种止吐药
高风险 60% 3个危险因素 2种止吐药
• 预防
–镇静不宜过深,维持气道通畅 –适当的监测 –专业人员在场负责给药和监护
术后管理
• 疼痛 • 麻醉后恶心和呕吐
– 门诊患者最常主诉的并发症,也是门诊患者 术后住院的主要原因 –好发因素:运动性眩晕病史者,长期应用吗 啡类药,应用N2O,胃胀,严重疼痛,腹腔镜 手术、睾丸固定术、斜视矫正术,体位性低 血压或低氧血症 –治疗:吸氧,5-HT3受体拮抗剂
– 总体并发症可高达1:106,高于全身麻醉 (1:120)、局部麻醉(1:277)和区域麻醉(1:268) – 另一影响因素是手术时间的长短,短于1h 的 手术,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155, 而长于3h为1:35
• 并发症
–促成与麻醉相关并发症的最常见因素
• 气道梗阻 • 误吸 • 支气管痉挛 • 严重心律紊乱
• 应用范围
– 消化道内窥镜术,纤维气管镜术,儿科影像术
– 各种血管造影、介入性诊断及治疗
– 牙科手术,眼、耳鼻喉科手术,体外震荡碎石 – 体表包块和病灶切除及其它整容外科手术 – 关节镜及肢体手术,疝修补、静脉曲张手术 – 膀胱镜,经尿道肿瘤和前列腺切除术
– 经阴道子宫切除及修复术,会阴部手术
– 局部和区域麻醉需要镇静的病人 – ICU需要耐受体内的某些有创或半有创装置的病人

外科门诊手术室麻醉方案

外科门诊手术室麻醉方案

在选择门诊麻醉方法时要考虑麻醉的质量、安全性、效率、设备和药物的费用等。

理想的门诊麻醉方法应该是起效迅速平稳、能在手术中提供遗忘和镇痛、恢复期短、不良反应少。

另外,不同麻醉医师和病人的偏好也决定麻醉方法的选择。

各种麻醉方法均可用于门诊手术,各有其优缺点,目前尚无统一理想的门诊麻醉方法。

全麻病人的氧饱和度都保持正常,而镇静病人有明显的氧饱和度下降,有些选用镇静的病人由于过分活动干扰手术操作而改成全麻。

尽管常选用硬膜外、骶管阻滞或腰麻,但其残留的阻滞作用常导致病人离院延迟。

周围神经阻滞能减少阿片类镇痛药的用量,目前联合周围神经阻滞和静脉镇静方法使用越来越多。

区域麻醉后在恢复室内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是6%,而全麻后的发生率则是14%。

镇静下区域麻醉后的恢复时间也比全麻后短。

与脊麻有关的不良反应是头痛,但全麻后也会发生头痛,尤其是使用细的脊麻穿刺针后,两者的发病率是相似的。

虽然通常腰麻后头痛的发病率高于全麻,但全麻后咽喉痛和恶心的发病率高于腰麻。

没有研究表明区域麻醉或静脉镇静比全身麻醉更加安全。

门诊麻醉所需要麻醉、监护和复苏设备与住院病人一样。

标准的门诊手术术中监测包括胸前听诊器、心电图、无创血压、脉搏氧饱和度,全麻需选用呼吸气二氧化碳监测。

一、清醒镇静很多病人在局部麻醉或区域阻滞麻醉下手术时都要求镇静,并且要求对手术没有记忆。

清醒镇静是指通过药物或非药物或联合使用两种方法,对意识水平的浅抑制,保留病人维持呼吸道通畅和对躯体刺激和语言指令做出反应的能力。

而深度镇静的定义是:通过药物或非药物或者联合使用两种方法,产生的一种可控制的意识抑制状态,保护性反射的部分丧失,不能对语言指令做出有意识的反应。

对不适合作门诊全麻的病人,可以在局部麻醉或区域阻滞辅以镇静的状态下进行,但镇静后有更多发生并发症的危险。

在一项10万例麻醉的研究中,监护下镇静(MAC)的死亡率最高(10000例麻醉中发生209例死亡)。

MAC指麻醉医生对接受局部麻醉的病人或接受诊断或治疗手术的病人进行监护,在监护的过程中可能使用镇痛药、镇静-抗焦虑药或其他药物。

门诊及手术室外麻醉课件

门诊及手术室外麻醉课件

学习交流PPT
9
门诊手术种类
普外科:
脓肿切开引流 痔、瘘修补 乳房活检 疝修补 淋巴结活检 趾甲手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
眼科:
白内障手术 眼板腺切除术
鼻泪管再通 斜视矫正术 眼压测量
妇科:
巴氏腺囊肿切除 活检、刮宫术 宫腔镜检查 息肉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术 输卵管结扎术
学习交流PPT
10
泌尿科:
包皮环切术 前列腺活检 碎石术 睾丸切除术 经膀胱镜手术
学习交流PPT
15
2、术前准备
• 麻醉前访视 • 禁食禁饮 • 用药情况
学习交流PPT
16
麻醉选择与麻醉管理
学习交流PPT
17
• 麻醉药物选择原则
• 麻醉诱导迅速平稳 • 麻醉易于维持并有良好的镇痛作用 • 术后恢复迅速完全 • 无或低麻醉并发症 • 良好的术后镇痛作用
学习交流PPT
18
• 术前用药
• 孕后年龄小于60周的早产儿需气管插管全麻者 • 术后当晚家中缺乏可负责任的成人护理的患者。
学习交流PPT
13
麻醉前准备
学习交流PPT
14
1、术前检查
• 根据门诊手术病人术前检查标准进行,并告知 病人到达医院的时间、穿合适服装、禁食时间、 手术持续时间
• 必需的实验室检查(40岁以下既往健康成人不 作为常规)包括血常规、尿常规,对40岁以上 或伴有心血管或呼吸系统疾病者需行ECG或X线 检查、测定凝血功能、血清电解质等
学习交流PPT
20
区域麻醉
• 蛛网膜下隙阻滞 • 硬脊膜外阻滞 • 周围神经阻滞
• 局部静脉麻醉 • 臂丛阻滞
学习交流PPT
21
术后管理

手术室外麻醉管理制度

手术室外麻醉管理制度
醉医生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直至患者完全清醒。
3.2麻醉恢复期间,患者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吸氧、吸痰等支持治疗。
3.3患者清醒后,麻醉医生应评估患者疼痛程度,给予相应的镇痛治疗。
3.4麻醉医生应指导患者术后注意事项,告知患者或家属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九、麻醉信息管理
9.1建立完善的麻醉信息管理系统,实现麻醉病历电子化,提高工作效率和病历质量。
9.2麻醉信息管理系统应包括患者基本信息、麻醉记录、药物使用记录、麻醉设备使用记录等内容。
9.3通过麻醉信息管理系统,对麻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麻醉质量控制提供数据支持。
9.4保护患者隐私,确保麻醉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七、感染控制与预防
7.1麻醉科室应严格执行感染控制制度,预防和控制手术室外麻醉相关感染。
7.2麻醉人员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对麻醉设备进行清洁、消毒和灭菌,防止交叉感染。
7.3加强对麻醉药物和一次性用品的管理,确保其安全、有效。
7.4建立感染监测和报告制度,对感染病例进行分析、总结,不断提高感染控制水平。
十一、麻醉教育与科研
11.1麻醉科室应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引进先进的麻醉理念和技术,提升科室整体实力。
11.2鼓励麻醉人员参与科研项目,开展临床和基础研究,推动麻醉学的发展。
11.3建立麻醉教育基金,支持麻醉人员参加学术会议、研修班等教育活动,提高专业水平。
11.4加强与医学院校的合作,参与麻醉专业学生的培养工作,促进麻醉人才的储备和成长。
十、麻醉质量控制与改进
10.1设立麻醉质量控制小组,定期对麻醉过程进行质量评价,提出改进措施。
10.2鼓励麻醉人员参与质量控制活动,对麻醉实践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上报和讨论。

手术室外的麻醉

手术室外的麻醉

麻醉方法 1:丙泊酚1---2.5mg/kg缓慢静脉注射,等药物 作用高峰时开始操作(大约60—90秒)密切观察 生命体征及呼吸动度,及时解除呼吸道梗阻,预 防缺氧的发生。 2:芬太尼0.5---1.0ug/kg+丙泊酚0.5—1mg/kg 顺序缓慢 iv,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呼吸动度,及 时解除呼吸道梗阻,预防缺氧的发生. 3:术中根据刺激强度、手术进程及患者的反应 及时追加麻醉药物,丙泊酚每次10---20mg,尽 量减少体动及呛咳的发生。
谢谢
麻醉适应症和术前准备 原则上为所有需要麻醉的患者提供麻醉服务,术 前常规禁饮食,问清病史。

实施流程 1:门诊医师根据手术需要和患者意愿决定是否 申请麻醉。 2:需要申请麻醉的门诊患者(无痛人流、无痛 Leep刀锥切术、无痛诊刮、无痛射频、无痛取环、 无痛高频治疗· · · )到门诊收费处交费等待。 3:麻醉医师应仔细询问患者情况(一般病史、 既往史、手术过敏史)根据情况进行评定:ASA I—II级,无明显心肺异常的及无严重过敏的患者 可直接约定麻醉、手术时间,同时与患者签署 《麻醉知情同意书》和《麻醉、精神药品使用知 情同意书》,并开具缴费单、处方。
麻醉方法 1:芬太尼0.8---1.5ug/kg,iv,约2—3分后缓慢静 注,丙泊酚1---2mg/kg(建议两药不要同时选最 大量),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呼吸动度,及时解 除呼吸道梗阻,预防缺氧的发生。 2:芬太尼0.8---1.5ug/kg,iv依托咪酯0.2— 0.3mg/kg iv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呼吸动度,及 时解除呼吸道梗阻,预防缺氧的发生. 3:术中根据刺激强度、手术进程及患者的反应 及时追加麻醉药物,丙泊酚每次20---30mg,依 托咪酯每次4—6mg,尽量减少体动的发生。

医院术后镇痛的方法标准版

医院术后镇痛的方法标准版

术后镇痛的方法
一、口服给药:门诊手术或住院病人体表手术一般以口服给药为宜。

二、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间断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麻醉性镇痛药是传统的术后镇痛方法,常用药物有哌替咤或吗啡。

三、局部镇痛:手术结束时将局麻药浸润注射到手术切口周围,可使切口疼痛减轻或消失数小时。

常用药物为0.25-0.5%布比卡因。

四、神经阻滞镇痛:
4.1肋间神经阻滞
4.2椎旁阻滞
4.3臂丛神经阻滞
五、病人自控镇痛:PCA是一种新型镇痛药给药装置,是现代疼痛治疗的较好方法,是术后疼痛治疗的重要手段。

六、椎管内镇痛
七、新方法:经皮贴剂可经皮肤给药,口腔粘模贴剂也科用于疼痛治疗。

平衡镇痛技术将取得更好的镇痛效果,降低每种药物的剂量和副作用。

《手术室外病人麻醉》课件

《手术室外病人麻醉》课件
手术室外病人麻醉
本课件将介绍手术室外病人麻醉的定义、目的,常见的麻醉技术,术前评估 和准备工作,优缺点,常见并发症及其预防,术后管理和麻醉效果评估,以 及总结和展望。
定义和目的
手术室外病人麻醉指的是在手术室之外对病人进行麻醉,以实现手术或治疗的目的。其主要目的是确保病人在 手术过程中不感到疼痛,并提供安全的手术环境。
监测呼吸情况,及时给予支持 密切监测血压,适时给予药物和液体支持 使用抗恶心药物,妥善处理手术后的恢复过程
术后管理和麻醉效果评估
1
术后监测
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确保其安全
麻醉效果评估
2
稳定。
通过观察病人的疼痛程度和意识情况,
评估麻醉效果,并给予必要的处理。
3
术后麻醉护理
根据病人的需要,给予合理的麻醉护理, 促进康复。
详细了解病人的病史和过敏情况, 确保安全。
确保病人胃内没有食物,防止术 中呕吐。
常规检查
进行血液检查、心电图等常规检 查,评估病人的身体状况。
优缺点
1 优点
可避免手术室内的感染风险,方便对病人进行监测和管理。
2 缺点
可能增加麻醉风险和并发症,对专业人员的制 低血压 恶心和呕吐
常见的麻醉技术
局部麻醉
通过给病人局部区域注射麻醉药物,使其失去痛 觉。
全身麻醉
使用麻醉药物使病人完全失去知觉和痛觉,常用 于复杂手术。
腰麻
将麻醉药物注射到腰椎部位,麻醉下半身,常用 于下肢手术。
监测技术
通过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等监测设备,对病人的 生理指标进行实时监测。
术前评估和准备工作
病史评估
术前禁食
总结和展望
手术室外病人麻醉是为了确保手术过程中病人的安全和舒适。我们期望通过 不断的研究和改进,提高手术室外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让更多的病人受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实质:介于全麻和局麻之间,镇静/镇痛与(或 不与)局部麻醉结合的一个新领域
门诊及手术室外麻醉、镇静、镇痛
• 应用范围
– 消化道内窥镜术,纤维气管镜术,儿科影像术 – 各种血管造影、介入性诊断及治疗 – 牙科手术,眼、耳鼻喉科手术,体外震荡碎石 – 体表包块和病灶切除及其它整容外科手术 – 关节镜及肢体手术,疝修补、静脉曲张手术 – 膀胱镜,经尿道肿瘤和前列腺切除术 – 经阴道子宫切除及修复术,会阴部手术 – 局部和区域麻醉需要镇静的病人 – ICU需要耐受体内的某些有创或半有创装置的病人
门诊及手术室外麻醉、镇静、镇痛
• 从国家的角度讲
– 可节省大量医疗费用 – 可缓解医院床位的紧张 – 国家可降低新建医院的投资 – 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问题
门诊及手术室外麻醉、镇静、镇痛
• 从病人的角度讲
– 可显著缓解病人等手术的时间 – 解除病人住院必须卧床休息的戒律 – 避免病人与亲属分离 – 降低交叉性医院性感染的机会
骨科:
关节镜手术 骨活检术 囊肿切除术 腕管松解术 闭合复位 清创术 截肢术 神经节切除术
门诊及手术室外麻醉、镇静、镇痛
泌尿科:
包皮环切术 前列腺活检 碎石术 睾丸切除术 经膀胱镜手术
内科:
血管造影术
皮肤科:
皮肤病变切除术 激光治疗
口腔科:
下颌骨骨折复位 牙齿矫形术 TMJ关节镜检查
胸外科:
食管扩张术 起博器换电池
• 蛛网膜下隙阻滞 • 硬脊膜外阻滞 • 周围神经阻滞
–局部静脉麻醉 –臂丛阻滞
门诊及手术室外麻醉、镇静、镇痛
监测下的麻醉处理 (Monitored anesthesia care)
门诊及手术室外麻醉、镇静、镇痛
• MAC定义(ASA)
– 是在一些局部麻醉或根本不需麻醉情况下, 需要专业麻醉医师提供特殊的麻醉服务, 监护 控制病人的生命体征,并根据需要适当给予 麻醉药或其他治疗
麻醉选择与麻醉管理
门诊及手术室外麻醉、镇静、镇痛
• 麻醉药物选择原则
– 麻醉诱导迅速平稳 – 麻醉易于维持并有良好的镇痛作用 – 术后恢复迅速完全 – 无或低麻醉并发症 – 良好的术后镇痛作用
门诊及手术室外麻醉、镇静、镇痛
• 术前用药
–抗焦虑药:必要时用小剂量咪达唑仑
• 建立静脉通路 • 监测
脓肿切开引流
肌肉活检术
肛瘘修补
神经活检术
动-静脉瘘手术
神经切除术
乳房活检 疝修补 淋巴结活检 趾甲手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 外瘘切除术
眼科:
白内障手术 眼板腺切除术 冷冻治疗 眼球摘除术 眼睑手术
斜视矫正术
眼压测量 门诊及手术室外麻醉、镇静、镇痛
妇科:
巴氏腺囊肿切除 活检术 刮宫术 息肉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术 输卵管结扎术 宫腔镜检查
门诊及手术室外麻醉、镇静、镇痛
பைடு நூலகம்
• 门诊全面开展中小型手术已是现代综合医 院发展的一项新动向
• 近年欧美各国正在大力开展此方面工作, 建立了日间手术门诊( Day surgery / Same day surgery)
门诊及手术室外麻醉、镇静、镇痛
门诊手术病人数量占手术总例数的比例逐渐 上升
有些国家已达总手术量的50%~60%
门诊及手术室外 麻醉、镇静、镇痛
上官王宁
门诊及手术室外麻醉、镇静、镇痛
• 门诊手术
– Ambulatory surgery, Day cases – Outpatient surgery – Day surgery – Morning admission surgery
• 门诊手术中心
– Ambulatory surgery centers, ASCs
血液科:
骨髓活检术 腰穿
门诊及手术室外麻醉、镇静、镇痛
耳鼻喉科:
整形外科:
腺样体切除术 异物取出术 喉镜检查 乳突切除术 鼓膜切开术 息肉切除术 鼻成形术 扁桃体切除术 鼓膜成形术
乳房切除术 基底细胞瘤切除 唇裂修补术 耳成形术 疤痕切除术 植皮术
儿外科:
包皮环切术 睾丸引降固定术
门诊及手术室外麻醉、镇静、镇痛
门诊及手术室外麻醉、镇静、镇痛
• 宗旨
– 监测生命体征,不危害循环呼吸条件下, 应用镇痛、镇静、抗焦虑和遗忘的药物, 使实施MAC的病人有一个轻松而舒适的 术前期、平稳的 无应激反应的手术过程, 同时还必须有一个快而满意的恢复期
门诊及手术室外麻醉、镇静、镇痛
病人选择与麻醉前评估
门诊及手术室外麻醉、镇静、镇痛
• 适应症主要依据麻醉外科医生的技术、 经验,医院设施及费用支付等情况而定
• 不仅限于ASAⅠ-Ⅱ级病人,有些ASAⅢ级 病人,只要病情稳定,也可行门诊手术
门诊及手术室外麻醉、镇静、镇痛
门诊手术种类
普外科:
神经外科:
三方面因素:
治疗观念的改变 外科麻醉技术的改变 医疗保险的要求
门诊及手术室外麻醉、镇静、镇痛
美国门诊手术比例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984年
1993年
2003年
门诊及手术室外麻醉、镇静、镇痛
门诊手术 住院手术
门诊手术的优点
• 缩短了择期手术预约的时间 • 治疗周期短 • 降低创口感染率 • 减少病人(特别儿童)的心理压力 • 减少术后并发症 • 节省费用
– 全麻 – 区域麻醉
门诊及手术室外麻醉、镇静、镇痛
全身麻醉
• 诱导
– 异丙酚或依托咪酯 – 儿童可吸入氟烷或七氟醚诱导
• 气道控制
– 面罩、喉罩或气管插管
• 麻醉维持
– 吸入麻醉药(如地氟醚、七氟醚)或合用 N2O – 静脉泵注异丙酚加阿芬太尼复合N2O吸入
门诊及手术室外麻醉、镇静、镇痛
区域麻醉
不适于非住院手术麻醉
• 伴有尚未诊断清楚的病人 • ASAⅢ级以上病人 • 气道困难,不易气管内插管 • 早产以及伴呼吸道疾病的小儿 • 手术出血量大 • 术后严重疼痛 • 凝血功能障碍 • 擅用药物者
门诊及手术室外麻醉、镇静、镇痛
麻醉前准备
门诊及手术室外麻醉、镇静、镇痛
1、术前检查
• 根据门诊手术病人术前检查标准进行, 并告知病人到达医院的时间、穿合适 服装、禁食时间、手术持续时间
• 必需的实验室检查,应包括血常规、 尿常规,对40岁以上或伴有心血管或 呼吸系统疾病者需行ECG或X线检查、 测定凝血功能、血清电解质等
门诊及手术室外麻醉、镇静、镇痛
2、术前准备
• 麻醉前访视 • 禁食禁饮 • 用药情况
门诊及手术室外麻醉、镇静、镇痛
麻醉科门诊
• 麻醉须知 • 放录像
门诊及手术室外麻醉、镇静、镇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