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练习三》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PPT课件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PPT课件

规范解答
(1)小强的妈妈要将 2.5 kɡ 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 里,需要准备几个瓶子?
2.5÷0.4 ≈ 7(个)
答:需要准备 7 个瓶子。
瓶子的数量只能是整数,6.25 的十分位上即 使是 2 也要向前一位进一,取整数值 7 ,这种取近 似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2)王阿姨用一根 25 m 长的红丝带包装 礼盒。每个礼盒要用 1.5 m 长的丝带, 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多少个礼盒?
同学们,为什么螃蟹做好的衣服 会小了呢?马上让我们进入今天的学 习,去解开这个疑问吧!
有余数的除法
1.篮子里有32个苹果,小猴子一次只能运走5个苹果, 需要几次才能运完?
32÷5=6(次)……2(个) 6+1=7(次) 答:需要7次才能运完。 2.一个文具盒6元钱,29元钱能买几个文具盒?
29÷6=4(个)……5(元) 答:能买4个文具盒。
2. 实验小学组织376名同学秋游,每辆 客车限乘 40 人,376÷40 = 9.4(辆), 因为 9 辆客车只能坐( 360)人,剩 下的(16)人还需要一辆客车,所以 需要租(10)辆客车。
3.判断用进一法还是用去尾法
(1)国庆节五(1)班16名同学到世界之窗游
玩,每3个同学一条船,需几条船? 进一法
课后作业
1.练习九第7、8、11题;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二 新课探究
例10 (教科书第39页例10) (1)小强的妈妈要将 2.5 kɡ 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
里,需要准备几个瓶子?
你知道需要 几个瓶子吗?
问题分析
求需要准备几个瓶, 即是求 2.5 kɡ 里面有几个 0.4 kɡ ,用除法计算。
2.5 kɡ 0.4 kɡ 列式: 2.5÷0.4 = 6.25

五年级上数学教案-练习3-人教新课标2014秋

五年级上数学教案-练习3-人教新课标2014秋

教案标题:五年级上数学教案-练习3-人教新课标2014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

二、教学内容1. 练习3的相关内容。

2. 教材P33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正确进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教材P33页的例题,引导学生复习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方法。

- 学生尝试解决例题,教师点评并总结。

2. 新课讲解- 讲解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 通过例题,让学生了解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3. 练习巩固-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P33页的练习3。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课堂小结-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理解。

- 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完成教材P33页的练习3剩余题目。

2.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2.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给予个别辅导,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3. 通过课后作业的检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七、教学评价1. 课后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了解他们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掌握程度。

2. 定期进行单元测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3. 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

八、教学资源1. 教材P33页。

2. 课后作业答案。

九、教学进度1. 本节课为第一课时,讲解新课内容。

2. 下一节课将继续巩固练习3,并进行课堂小结。

十、备注1. 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填写教学日志,记录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2.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制定针对性的辅导计划,帮助他们提高数学成绩。

总之,本节课旨在让学生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练习三》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练习三》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练习三》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练习三》主要是对分数和小数的进一步理解和运用。

本节课通过一系列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分数和小数的认识,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材内容共有8道练习题,分别涉及到分数和小数的互换、比较大小、四则运算等知识点。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知识,对分数和小数的互换、比较大小等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运用中,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分数和小数的互换方法,能熟练地进行分数和小数的互换。

2.培养学生运用分数和小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沟通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分数和小数的互换方法。

2.在实际问题中,如何运用分数和小数进行计算和比较。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解决问题。

2.运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掌握分数和小数的互换方法。

3.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巩固。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案例和讲解。

3.准备学习小组分工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分数和小数进行解答。

通过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解题情况,为接下来的讲解和讨论做好准备。

3.操练(10分钟)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讨论情况,适时给予指导和启发。

讨论结束后,选取部分小组进行展示和讲解。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练习三》集体备课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练习三》集体备课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练习三》集体备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练习三》》是按照我国教育部门的要求和课程标准进行编写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分数的加减法运算,以及运用分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数基础,对分数的概念和简单的分数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困难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引导发现法、实例演示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教学卡片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组讨论,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具体的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新课:讲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规则。

3.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

4.应用拓展: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分数加减法进行解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可以设计一个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流程图,直观地展示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三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三

56×1.25 =7×8×1.25 =7×10 =70
3.4×7×1.5 =23.8×1.5 =35.7
0.8×0.25×0.4×12.5
=0.8×12.5×0.25×4 =10×1 =10
10.学校食堂每周要用掉 1200双一次性筷子, 每双筷子0.03元。每
周用掉的筷子一共多少 钱?
我们自己带筷子!
1.0.32
0.345
0.273
2. 一幢大楼有21层,每层高2.84m。这幢大楼约高多少米? (得数保留整数。)
21×2.84≈60(m)
答:这幢大楼约高60米。
3.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很大,它的质量相当于6头5.85t 重的大象。这台计算机有多重?(得数保留整数。)
一般的
重2.5kg
6×5.85≈35(吨) 答:这台计算机有35吨重。
1200×0.03=36(元) 答:每周用掉的筷子一共36元。
11. 1公顷松柏林每天分泌杀菌素30kg,24.5公顷松柏林31天 分泌杀菌素多少千克?
我们可以净化空气
还可以降低噪 声,美化环境。
30×24.5×31=22785(kg) 答:24.5公顷松柏林31天分泌杀菌素22785kg。
9. 计算下面各题。你认为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2.02×8.5
1.25+4.6+0.75
=(2+0.02)×8.5 =2×8.5+0.02×8.5 =17.17
=1.25+0.75+4.6 =2+4.6 =6.6
1.6×7.5×1.25 =2×0.8×7.5×1.25 =0.8×1.25×2×7.5 =1×15 =15
4.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4.8×0.25
0.78×98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练习三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练习三 北师大版

向右平移 3 格
5.按要求画一画。[选自教材P30页练习三第5题]
(1)蜡烛先向右平移 3 格,再向下平移 4 格。 (2)字母 H 先向上平移 3 格,再向左平移 5 格。
6. 欣赏与设计。[选自教材P30页练习三第6题] (1)下面是几名同学设计的班徽,说一说每幅图案是怎样 得到的。
(2)请用轴对称或平移的知识,为自己的班级设计班徽。与 同伴说一说你的设计意图。
(1)找关键点
根据对称轴补全图形
(2)定对称点
(3)连线
要素
方向 距离
平移
特点
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 只改变图形的位置
(1)找关键点
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2)移点
欣赏与设计
(3)连线成图
E′
B′ A′ E
B A
D′ C′ D C
巩固练习
1.下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说一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选自教材P29页练习三第1题]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图形 不是轴对称 图形
2.画出下面图形的对称轴。[选自教材P29页练习三第2题]
3. 以虚线为对称轴,画出与下面图形轴对称的图形,并与同 伴交流你是怎么画的。[选自教材P29页练习三第3题]
4. 画一画,并与同伴交流你是怎么画的。[选自教材P29页练习三第4题]
向上平移 3 格
(1)找关键点
根据对称轴补全图形
(2)定对称点
(3)连线
A A' B C C' B'
D
E E'
D'
F
F'
G G'
[提示:第一步做法动画表示可以想象对折的过程,直接画出。] [选自教材P23页 第2问图]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练习三》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练习三》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练习三》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练习三》主要是对分数和小数的运算进行巩固和提高。

本节课通过一系列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分数和小数的互换、四则运算规则,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和小数的基本概念,对四则运算规则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分数和小数的互换、运算速度和准确性等。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参与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进行分数和小数的互换,熟练掌握分数和小数的四则运算规则,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数和小数的互换,分数和小数的四则运算。

2.难点:分数和小数的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数和小数的运算规则。

2.运用案例教学法,分析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课堂参与度。

4.运用激励性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练习题及相关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3.教学场所:教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分数和小数运算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包括分数和小数的互换、四则运算等。

教师在学生解答过程中进行巡视指导,关注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解题方法,互相学习和借鉴。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优质课件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优质课件
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情境导入 新知探究 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 进一法
(1)小强的妈妈要将2.5kg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 里,需要准备几个瓶子?
2.5÷0.4= 6.25(个) 大家想一想,到底你需能要列几一个下瓶算子式呢吗??
情境导入 新知探究 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 进一法
求需要准备几个瓶子,结 果应该取整数。
情境导入 新知探究 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带够吗?
1.5 ×17 =25.5(m), 丝带不够。
这里不管小数部分 是多少,都要舍去, 取整数为16。
答: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16个礼盒。
情境导入 新知探究 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 什么情况用哪个“进一法”,什么情况用“去尾法”
(1)小强的妈妈要将2.5kg香油 (2)王阿姨用一根25m长的
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 需要准备几个瓶?
25÷1.5=16.666 …(个)
答:需要准备7个瓶子。 答: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16个礼盒。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 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
情境导入 新知探究 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1. 妈妈要做一种装饰品,每个装饰品需要5个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妈 妈一共有36个珠子,妈妈最多可以做多少个饰品?
36÷5≈7(个) 答:妈妈最多可以做7个饰品。
情境导入 新知探究 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 什么情况用哪个“进一法”,什么情况用“去尾法”
(1)小强的妈妈要将2.5kg香油 (2)王阿姨用一根25m长的
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 需要准备几个瓶?
红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 要用1.5m长的丝带,这些红 丝带可以包装多少个礼盒?
2.5÷0.4= 6.25(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价×数量=总价 0.03×1200=36(元) 答:每周用掉的筷子一共36元。
返回
练习三
8.1公顷松柏林每天分泌杀菌素30kg,24.5公顷 松柏林31天分泌杀菌素多少千克? 24.5公顷一天分泌量×31天=一共分泌量 30×24.5×31 =735×31 =22785(千克)
答:24.5公顷松柏林31天分泌杀菌素22785千克。
返回
练习三
4.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0.3×2.5×0.4
1.3×2.5+0.7×2.5
=0.3×(2.5×0.4 ) =(1.3+0.7)×2.5
=0.3×1
=2×2.5
=0.3
=5
返回
练习三
四、及时练习,巩固应用
5.爸爸、妈妈带着小玲和同学去逛公园,买门 票一共需要多少钱?
5×2+2.5×3
返回
练习三
3.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很大,它的质量相
当于6头5.85吨重的大象,这台计算机有多重?
(得数保留整数)
一般的பைடு நூலகம்
重2.5kg。
5.85×6 =35.1≈35(吨) 答:这台计算机35吨重。
返回
练习三
4.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4.8×0.25 =1.2×4×0.25 =1.2×(4×0.25) =1.2×1 =1.2
返回
练习三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1.学会了求积的近似值。 2.知道了整数的运算律对于小数乘法同 样适用。
返回
练习三
课后作业 1.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 2.从课时练中选取。
返回
练习三
课后反思
1、和同桌说说今天的收获好吗? 2、师生归纳本课知识重点。
返回
练习三
返回
0.78×98 =0.78×(100-2) =0.78×100-0.78×2 =78-1.56 =76.44
返回
练习三
4.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0.5×2.33×8 =0.5×8×2.33 =4×2.33 =9.32
1.5×105 =1.5×(100+5) =1.5×100+1.5×5 =150+7.5 =157.5
人教版 数学 五年级 上册
1 小数乘法
练习三
复习旧知 课堂小结
巩固练习 课后作业
练习三
复习旧知
怎样求积的近似数?
先算出积,然后看需要保留数位的下 一位数字,再按照“四舍五入”的方 法求出结果,用“≈”连接。
返回
练习三
整数的运算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吗?
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 于小数乘法也适用,运用乘法运算定律 可使计算简便。运用乘法运算定律可以 改变运算顺序,但不改变计算结果。
=10+7.5
=17.5(元)
答:买门票一共需要
17.5元。
返回
练习三
6.回收1吨废纸,可以保护16棵树,回收54.5吨 废纸可以保护多少棵树?
1吨可以保护的棵树×吨数=一共可以保护的棵树 16×54.5=872(棵)
答:回收54.5吨废纸可以保护872棵树。
返回
练习三
7.学校食堂每周要用掉1200双一次性筷子,每 双筷子0.03元。每周用掉的筷子一共多少钱?
返回
练习三
巩固练习
1.按要求保留积的小数位数。 保留一位小数:
1.2×1.4 ≈1.7
0.37×8.4 ≈3.1
保留两位小数:
0.86×1.2 ≈1.03 2.34×0.15 ≈0.35
返回
练习三
2.一幢大楼有 21 层,每层高 2.84 m。这幢大 楼约高多少米?(得数保留整数。) 每层高度×层数=大楼高度 2.84×21=59.64 ≈60(米) 答:这幢大楼约高60米。
返回
练习三
整数的运算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吗?
2.02×8.5 =(2+0.02)×8.5 =2×8.5+0.02×8.5 =17+0.17 =17.17
乘法分配律
1.6×7.5×1.25 =2×0.8×7.5×1.25 =(2×7.5)×(0.8×1.25) =15×1 =15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