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5第三、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5第三、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高中语文必修5第三、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1、以下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伎(jì)俩孝悌(tì) 碑碣(jiē) 噤(jìn)假设寒蝉B、歼(jiān)灭果脯(fǔ) 回溯(shù) 休戚(qī)与共C、提(dī)防哂(shěn)笑伺(sì)机悄(qiǎo)然无声D、趑(zī)趄刹(chā)那赝(yān)品海市蜃(shèn)楼2、以下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防犯曼延枉费心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B、厮打搏杀一切就绪一言既出,驷马难追C、缔造愧叹虎据龙盘文武之道,一张一弛D、消蚀辐射洗耳躬听失之东隅,收之桑榆3、以下括号里的成语与画线处的熟语不能替换的一项为哪一项A、学外语要细水长流,如果像这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肯定是学。
(一曝十寒)B、我不喜欢这样做,也做不好,你凭什么牛不喝水强按头?(强人所难)C、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巴以问题闹成这样,主要的责任方是以色列,但巴勒斯坦就没有责任了吗?(孤掌难鸣)D、台独分裂势力不顾全民和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在台湾搞“公投”,其结果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自取其咎)4、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冲突双方在联合国特使的调解下,经过三天艰辛的谈判,紧张的局势终于得到了缓和。
B、前不久,在美国召开的有27个国家数百位科学家参加的第三届国际固氮学术会议上,这两个模型受到了高度重视,给予很高的评价。
C、不管怎样说,惟我独尊和妄自菲薄都是要不得的,狂妄和自卑貌似两极对立,深层心理却颇为一致。
D、近日国际黄金价格再次出现波动,截至上周末,国际黄金市场的价格上涨最高点已达290美元以上。
5、以下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历史已不止一次地告诉我们:当社会急遽变化的时候,新的事物不断涌现,旧的关系不断改变,语言受到冲击,随之发生变化,因此,我们一定要密切关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练习:单元质量检测三 Word版含答案 (1).doc

单元质量检测三(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语言基础训练(24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下乘.(chénɡ)烟榻.(tà)逻辑.(ji)锱.铢必较(zì)B.流弊.(bì)箭镞.(zú)辞藻.(zǎo)不离不即.(jì)C.蕴藉.(jiè)倒涎.(xián)斟酌.(zhuó)清沁.肺腑(xīn)D.窸窣.(sū)憎.恶(zēnɡ)精髓.(suǐ)轻鸢.剪掠(yuān)解析:A项,“锱”应读zī;B项,“即”应读jí;C项,“沁”应读qìn。
答案:D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笼统尺牍简陋回肠荡气B.逍遥譬如篇幅不了了之C.口吻圆满增添一概而论D.腐化防碍影射得鱼忘筌解析:D项,防—妨。
答案:D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句是()(1)室内装修设计师多利用装饰材料来建筑空间的不足,比如客厅过大或过窄,就装上屏风、隔扇或镜子来改善其空间效果。
(2)作为传统文化项目,上海文庙每年都以庙会的形式举行许愿活动,让莘莘学子在孔子像前表达志向,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
(3)他本来就桀骜不驯,我行我素,受此冷遇,更不理会众人诧异的目光和主持人的劝阻,扔下话筒,头也不回地走出会议室。
A.弥补熏染径自B.弥补熏陶径自C.填补熏染径直D.填补熏陶径直解析:①弥补:把不够的部分填足,常与缺陷、损失、弱点搭配。
填补:补足空缺或缺欠,常与空白、亏白、缺额搭配。
“建筑空间的不足”“过大或过窄”等属于“缺陷”,与“弥补”语意搭配。
②熏陶:由于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人的生活习惯、思想行为、品行学问等逐渐产生某种影响(多指好的)。
熏染:由于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人的生活习惯逐渐产生某种影响(多指坏的)。
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属于“好的影响”,用“熏陶”更恰当。
高中语文必修五人教版检测:第三单元 Word版含答案

单元质量检测三(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论述类文本(15分)阅读下文,完成1~3题。
中国茶道茶道不同于一般的饮茶。
在中国饮茶分为两类,一类是“混饮”,即根据个人的口味嗜好,在茶中加入橘皮、桂圆、红枣等来喝;另一类是“清饮”,不加入任何有损茶的本味、真香的配料,单用开水泡喝。
“清饮”可分四个层次:将茶当成饮料大碗解渴,称为“喝茶”;注重色香味,讲究茶具水质,细细品味,称为“品茶”;讲究环境气氛、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则称为“茶艺”;通过品茗来养性怡情、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则是中国饮茶的最高境界——茶道。
茶道不但讲究表现形式,而且注重精神内涵。
茶道的精神内涵是什么呢?“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认为“和、静、怡、真”可作为中国茶道的四谛。
“和”是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是茶道的灵魂;“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怡”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茶道追求“和”,源于《周易》中的“保合太和”,意指万物皆要阴阳协调,保全太和之元气以利万物。
陆羽在《茶经》详细描述他设计的风炉:风炉用铁铸从“金”,放置在地上从“土”,炉中烧木炭从“木”,木炭燃烧从“火”,风炉上煮茶汤从“水”;煮茶的过程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并达到和谐平衡的过程。
可见五行调和是茶道的哲学基础。
“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
老子说:“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庄子说:“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
”老子和庄子所启示的“虚静观复法”是人们明心见性,洞察自然,反观自我,体悟道德的无上妙法。
道家的“虚静观复法”在中国的茶道中演化为“茶须静品”的理论和实践。
“怡”有和悦愉快之意。
中国茶道雅俗共赏,不拘一格。
一方面,突出体现了道家“自恣以适己”的随意性,同时,不同地位、信仰和文化层次的人对茶道有不同的追求。
王公贵族讲茶道,意在炫耀权贵,附庸风雅;文人学士讲茶道,意在托物寄怀,交朋结友;佛家讲茶道,意在参禅悟道,见性成佛;道家讲茶道,意在品茗养生,羽化成仙;普通百姓讲茶道,意在去腥腻,涤烦渴,享受人生。
必修5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必修5 第三单元测试卷姓名 班级 总分 1-10题每空3分,共78分。
1.选出横线上词语填充最恰当的一项(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
在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赏月, ,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气质。
A .自在无碍,兴尽而返,独往独来B .兴尽而返,独往独来,自在无碍C .独往独来,兴尽而返,自在无碍D .兴尽而返,自在无碍,独往独来2.《人间词话》中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闹’字而境界全出。
”从下列诗词中找出锤炼得十分精彩的字,选出判断正确的项(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②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③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④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A .①润 ②点 ③火 ④笑B .①潜 ②翻 ③蓝 ④笑C .①润 ②翻 ③蓝 ④春D .①潜 ②点 ③火 ④春3.下列两组诗,加入哪一组动词境界全出?(1).轻风( )细柳,淡月( )梅花。
( ) a .摇 映 b .舞 隐 c .弄 吻 d .扶 失(2).山色蒙蒙( )画轴,白鸥飞处( )诗来。
( ) a .如 带 b .横 带 c .入 送 d .挂 入 4.在诗中的括号内,填入六个字,构成六幅画。
( ),淮山数点青如( ),),山泉千尺飞如( )。
云都变露,新月初学( ),塞鸿一字来如( )。
5.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恽.( ) 灼灼.( ) 寒砧.( ) 窸窣..( ) 筌.( ) 冉冉.( ) 翩翩.( ) 征戍.( ) 6.辨析下列近义词,选择最恰当的填空。
(1)钟爱 喜爱①陈赓大将军当年对孩子要求很严格,就连他最___ ___的女儿穿的都是带补丁的衣服。
②这时候的小鱼是最开心的,它们互相追逐着,不时在水草中玩起捉迷藏的游戏,就像一个个调皮的孩子,真是惹人____ __。
(2)飘零 飘落①无数的星辰亮起,在天空写下你的名字,当雪花___ ___时,就能将我的思念与祝福传送给你。
②今天,我是一片在天空中孤独___ ___的枯叶,不知会落到谁家庭院。
人教版语文必修5第三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人教版语文必修5第三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人教版语文必修5第三单元达标
一、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下乘(chénɡ)烟榻(tà)逻辑(jí)锱铢必较(zì)
B.流弊(bì)箭镞(zú)辞藻(zǎo)不离不即(jì)
C.蕴藉(jiè)倒涎(xián)斟酌(zhuó)清沁肺腑(xīn)
D.窸窣(sū)憎恶(zēnɡ)精髓(suǐ)轻鸢剪掠(yuān)
2.下列词语都出自典故,请查阅有关词典,找到其出处,并解释其意思。
①学富五车:
②才高八斗:
③端木遗风:
④柳岸灞桥: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具有文学良心和________力的人像________的科学家一样,避免泛论、概论这类高帽子、空头大话。
②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你随处留心玩索,无论是阅读或写作,就会逐渐养成创作和欣赏都________的好习惯。
③张宇同学的解题思路既新颖,又________,他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考角度,这种创新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必修五单元三测试☆本单元难点、考点、要点1.学习分析文章结构,理清写作思路,把握文章蕴涵的主旨。
2.丰富对生活的艺术感受,学会准确、客观、全面、深刻地分析事物。
☆本单元快速解题要诀1.反复诵读,增强语感。
2.着重体悟重点语句的含义。
一、基础知识(共18分,每题3分)1.下列加点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咬文嚼字(júe)神往(wǎng)熟能生巧(shú)一蹴而就(còu)....B.数见不鲜(shù)较量(jiào)举不胜举(shēng)一言难尽(jìn)....C.一字之差(chā)槛车(kǎn)轻鸢剪掠(yuān)清沁肺腑(qìng)....D.眉眼颦蹙(pín)惆怅(chàng)窸窣(sū)临渊羡鱼(yuā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涵义蕴藉注消酩酊大醉B.含糊烂调疏朗遥思远怅C.因缘圆晕干躁回肠荡气D.啰嗦默契飘零得鱼忘筌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通常不好。
(2)你如果在报章杂志或是尺牍宣言里面挑一段文章来分析,你就会发现那里面的思想感情和语言,大半都由“套板反应”起来的。
(3)敏感而有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于是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
A.涵义随意教养B.含义随便教养C.涵义随便修养D.含义随意修养4.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一个作家不关心社会,不深人生活,而一味地闭门造车,想写出惊世之作,这无异于....缘木求鱼,最终的结果是不难推测的。
B.一位出色的管理人员,他既要有远大的目光,综观全局,又要明察秋毫,尽可能不出....现丝毫闪失。
C.在我国的历史上,一些受到人们推崇、有所作为的君主,总是心怀天下、与民同乐的....明君。
语文必修5第三单元综合检测卷(带解析人教版)

语文必修5第三单元综合检测卷(带解析人教版)单元综合检测(三)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咬文嚼字(jué)令人神往(wǎng) 熟能生巧(shú) 一蹴而就(còu) B.数见不鲜(shù) 锱铢必较(jiào) 举不胜举(shèng) 一言难尽(jìn) C.咄咄逼人(duō) 轻鸢剪掠(yuān) 清沁肺腑(qìng) 醍醐灌顶(tí) D.遥思远怅(chàng) �O�@飘零(xī) 眉眼颦蹙(pín) 临渊羡鱼(yuān) 解析:选D。
A项,“嚼”应读jiáo,“蹴”应读cù;B项,“数”应读shuò;C项,“沁”应读qìn。
2.下列词语的书写,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A.洗练皎洁协调斩钉接铁自鸣得意 B.摹本流弊词藻叫嚣呐喊包罗万象 C.尺牍纠葛疏郎回肠荡气真知卓见 D.篇辐绵密筹划臭名昭著曲指可数解析:选B。
A项,“接”应为“截”;C项,“郎”应为“朗”,“卓”应为“灼”;D项,“辐”应为“幅”,“曲”应为“屈”。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________通常不很好。
②你如果________在报章杂志或是尺牍宣言里面挑一段文章来分析,你就会发现那里面的思想情感和语言,大半都由“套板反应”起来的。
③敏感而有________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于是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
A.涵义随意教养 B.含意随便教养 C.涵义随便修养 D.含意随意修养解析:选C。
涵义:(词句等)所包含的意义;暗示。
高三人教版语文必修5第三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高三人教版语文必修5第三单元测试题(附答案)生活中我们从语文中品味语言的魅力。
查字典语文网为大家推荐了高三人教版语文必修5第三单元测试题,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一、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下乘(chénɡ) 烟榻(tà) 逻辑(jí) 锱铢必较(zì) B.流弊(bì) 箭镞(zú) 辞藻(zǎo) 不离不即(jì) C.蕴藉(jiè) 倒涎(xián) 斟酌(zhuó) 清沁肺腑(xīn) D.窸窣(sū) 憎恶(zēnɡ) 精髓(suǐ) 轻鸢剪掠(yuān) 2.下列词语都出自典故,请查阅有关词典,找到其出处,并解释其意思。
①学富五车:②才高八斗:③端木遗风:④柳岸灞桥: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具有文学良心和________力的人像________的科学家一样,避免泛论、概论这类高帽子、空头大话。
②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你随处留心玩索,无论是阅读或写作,就会逐渐养成创作和欣赏都________的好习惯。
③张宇同学的解题思路既新颖,又________,他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考角度,这种创新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A.鉴别严正必需简捷 B.鉴赏严肃必需简洁 C.鉴别严肃必须简捷 D.鉴赏严正必须简洁 4.下面句子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两句是( ) ①古时用木版印刷,在木版上刻字叫梓,因此把稿件交付刊印叫付梓。
②古人著书写在竹简上,为了便于书写和防止虫蛀,先把青竹简用火烤干叫杀青。
后来泛指写定著作。
③尺牍是书信的代称,因为古代书简大约长一尺,所以叫书简。
④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他的主要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等。
⑤中国诗歌的发展与西方诗歌的发展一样,都是先有史诗,次有戏剧诗,最后有抒情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检测试卷(三)(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8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朱光潜北方人初看到西湖,平原人初看到峨眉,即使是审美力薄弱的村夫,也惊讶它们的奇景;但生长在西湖或峨眉的人除了以居近名胜自豪以外,心里往往觉得西湖和峨眉实在也不过如此。
新奇的地方都比熟悉的地方美,东方人初到西方,或是西方人初到东方,都往往觉得面前景物件件值得玩味。
本地人自以为不合时尚的服装和举动,在外方人看,却往往有一种美的意味。
这些经验你一定也注意到了。
它们是什么缘故呢?这全是观点和态度的差别。
看倒影,看过去,看旁人的境遇,看稀奇的景物,都好比站在陆地上远看海雾,不受实际的切身的利害牵绊,能安闲自在地玩味目前美妙的景致。
看正身,看现在,看自己的境遇,看习见的景物,都好比乘海船遇着海雾,只知它妨碍呼吸,只嫌它耽误程期,预兆危险,没有心思去玩味它的美妙。
持实用的态度看事物,它们都只是实际生活的工具或障碍物,都只能引起欲念或嫌恶。
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我们一定要从实用世界跳开,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欣赏它们本身的形象。
总而言之,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
艺术须与实际人生有距离,所以艺术与极端的写实主义不兼容。
写实主义的理想在妙肖人生和自然,但是艺术如果真正做到妙肖人生和自然的境界,总不免把观者引回到实际人生,使他的注意力旁迁于种种无关美感的问题,不能专心致志地欣赏形象本身的美。
艺术上有许多地方,乍看起来,似乎不近情理。
古希腊和中国旧戏的角色往往戴面具,穿高底鞋,表演时用歌唱的声调,不像平常说话。
埃及雕刻对于人体加以抽象化,往往千篇一律。
波斯图案画把人物的肢体加以不自然的扭曲,中世纪“哥特式”大教寺的雕像把人物的肢体加以不自然的延长。
中国和西方古代的画都不用远近阴影。
这种艺术上的形式化往往遭到人们的唾骂,它固然时有流弊,其实也含有至理。
这些风格的创始者都未尝不知道它不自然,但是他们的目的正在使艺术和自然之间有一种距离。
说话不押韵,不论平仄,作诗却要押韵,要论平仄,道理也是如此。
艺术本来是弥补人生和自然缺陷的。
如果艺术的最高目的仅在妙肖人生和自然,我们既已有人生和自然了,又何取乎艺术呢?艺术都是主观的,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但是它一定要经过几分客观化。
艺术都要有情感,但是只有情感不一定就是艺术,许多人本来是笨伯,而自信是可能的诗人或艺术家。
他们常埋怨道:“可惜我不是一个文学家,否则我的生平可以写成一部很好的小说。
”富于艺术材料的生活何以不能产生艺术呢?艺术所用的情感并不是生糙的而是经过反省的。
蔡琰在丢开亲生子回国时绝写不出《悲愤诗》,杜甫在“入门闻号咷,幼子饥已卒”时绝写不出《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这两首诗都是“痛定思痛”的结果。
艺术家在写切身的情感时,都不能同时在这种情感中过活,必定把它加以客观化,必定由站在主位的尝受者退为站在客位的观赏者。
一般人不能把切身的经验放在一种距离以外去看,所以情感尽管深刻,经验尽管丰富,终不能创造艺术。
(有删改)1.文章开头举了一些例子来引出观点,下面所举例子与文中例子不同类的一项是(3分)()A.一个周朝的铜鼎或是一个汉朝的瓦罐在当时也不过是盛酒盛肉的日常用具,在现在却变成很稀有的艺术品。
B.某艺术品在前几年表现平平,可是在今年的拍卖会上却拍出了惊人的价格。
C.小时候在乡下,早晚看到的是那几座茅屋,几畦田,几排青山,便觉得它们是单调无味的,现在回忆起来,却不免有些留恋。
D.种田人常羡慕读书人,读书人也常羡慕种田人。
答案 B解析文中所举例子是为了引出“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这个观点,艺术品在短时间内有价格的起伏,往往与艺术的审美价值无关。
2.对文中例子所谈到的人生经验的理解,作者认为其缘由是什么?下面的论述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A.态度和观点决定一切。
B.持实用的态度看事物,它们都只是实际生活的工具或障碍物,都只能引起欲念或嫌恶。
C.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我们一定要从实用世界跳开,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欣赏它们本身的形象。
D.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
答案 D解析其他三项都没有直接回答原因。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按照作者的看法,人生和自然有了缺陷,弥补的途径不可能在人生和自然中而只有在艺术中才能找到,弥补这些缺陷就是艺术的最高目的。
B.作者认为一般人有富于艺术材料的生活和深刻的情感,但还是没有创作出艺术作品,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在一定距离以外将其客观化。
C.蔡琰和杜甫写的诗都是“痛定思痛”的结果,“思痛”就是这两个诗人在写切身的情感时,站在客位的观赏者将这种情感加以客观化的过程。
D.作者虽然强调艺术家要站在一定的距离将切身的情感客观化,这样才能创造出好作品,但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情感是创造好作品的基本前提。
答案 A解析夸大了艺术的作用,太绝对化。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重阳节形成于战国时期,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成为中国的传统节日。
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古人都会通过登高赏秋、赏菊饮酒、遍插茱萸、吃重阳糕等活动来庆祝重阳。
这一传统中国节日,既有助于激活历史传统、唤起文化记忆,也能够涵养一个民族共同的文化自信。
时光易逝,传统不老。
在历史长河中,一个个民族节日以富有生命意蕴的节庆活动久久流传。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如今在重阳佳节这一天,很多地方的人们也都会通过各种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炎黄儿女领悟华夏传统节日的丰富人文内涵,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不朽魅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
利用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引导和培育公众涵养传统美德,能够让其蕴含的孝思、爱意等思想和情感深入人心,不断滋润我们的道德精神之根,进而让传统美德涵养我们的精神家园。
重阳节包含着和谐、友好、幸福等内涵,已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现实载体。
尊老敬老是中国自古就有的美德,是永恒不变的优良传统,是一个民族的优秀文化。
国家将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定为“敬老节”“老年节”,在这一天,各地敬老院会迎来众多志愿者,很多儿女也想方设法地回家看望父母,文明成果以一种更富参与性和共创性的方式得到了传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而传统节日蕴藏着一个民族的集体意识,描绘着一种文化的共同底色,也是以文化创新为突破口来增强文化自信的最好抓手。
这种文化自信,堪为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弘扬重阳文化,就是在塑造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是在打造最持久、最深沉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文化是根,文化是魂,文化是力,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精气神。
中华文明之所以源远流长,历经5 000多年而不衰,在于我们没有抛弃传统,没有割断精神命脉。
不忘本源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地创新。
“互联网+”时代,贴合互联网传播特点,为中国传统节日注入互联网元素,更能够聚合网络力量涵养文化自信,不断夯实中华文明的时代意识和振兴中华文明的使命意识,点亮筑梦中国的伟大征程。
(选自杨飞《以传统节日涵养民族文化自信》,有删改)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每年九月九日是重阳节,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形成于战国时期,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此后一直沿袭至今。
B.在历史长河中,重阳节因为激活了历史传统,唤起了人们的文化记忆,所以能增强我们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自信。
C.要想引导和培育公众涵养、传统美德,在人们的心中植入孝思、爱意等思想与情感,就需要记住传统节日——重阳节。
D.在“互联网+”时代,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贴合互联网传播特点,为中国传统节日注入互联网元素。
答案 D解析A项“每年九月九日是重阳节”错,应为“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
B项强加因果。
C项表述过于绝对。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前两段采用引证法,引用了古诗文名句,既体现了古人庆祝重阳节的形式多样,也唤起了人们的文化记忆。
B.作者在论证中指出,国家将重阳节定为“敬老节”“老年节”,提倡尊老敬老,赋予了传统节日自古未有的新内涵。
C.文章提出,塑造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打造最持久、最深沉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与弘扬传统节日密不可分。
D.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历数了重阳节从古到今的发展变化,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丰富的人文内涵和不朽魅力。
答案 B解析“赋予了传统节日自古未有的新内涵”错,原文为“文明成果以一种更富参与性和共创性的方式得到了传承”。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有的传统节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通的,如重阳节中蕴含的和谐、友好、幸福等内涵,也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
B.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片沃土。
C.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借助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来推广,内容依托形式,活动形式有继承,也要有创新。
D.中华文明之所以源远流长,历久不衰,在于我们始终不抛弃传统,不割断文化精神命脉,这一点在今天尤其重要。
答案 C解析“必须借助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来推广”过于绝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悼朱光潜先生李泽厚朱光潜先生逝世了,我应该写点什么,却不知道写什么才好。
凌晨四点钟,我坐在屋里发呆,四周是那样的寂静。
我和朱先生是所谓“论敌”,五十年代激烈地相互批评过,直到朱先生暮年,我也不同意他的美学观点。
这大概好些人知道。
但是,我和朱先生两个人一块喝酒,朱先生私下称赞过我的文章……这些却不一定有许多人知道。
那我就从这写起?我那第一篇美学文章是在当时批朱先生的高潮中写成的。
印出油印稿后,我寄了一份给贺麟先生看。
贺先生认为不错,便转给了朱先生。
朱回信给贺说,他认为这是批评他文章中最好的一篇。
贺把这信给我看了。
当时我二十几岁,虽已发了几篇文章,但毕竟是言辞凶厉而知识浅薄的“毛孩子”。
这篇文章的口气调门便也不低,被批评者却如此豁达大度,这相当触动了我,虽未对人常说,却至今记得。
贺先生也许早淡忘了,但不知那封信还在不?当然,朱先生在一些文章中也动过气,也说过重话,但与有些人写文章来罗织罪状,夸张其辞,总想一举搞垮别人,相去何止天壤?我想,学术风格与人品、人格以至人生态度,学术的客观性与个体的主观性,大概的确有些关系。
朱先生勤勤恳恳,数十年如一日地写了特别是翻译了那么多的东西,造福于中国现代美学……这是我非常敬佩而想努力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