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1)

合集下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1)指导思想: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 (三民主义) (2)目标: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3)革命态度:彻底的反帝反封建 (不能彻底地反帝反封建) (4)性质: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革命政党 (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政党)
三、国共第一次合作与北伐战争
1、第一次国共合作
(1)条件
(3)影响:
革命统一战线形成;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展开
2、国民大革命运动
(1)性质: 反帝反封建的人民大革命 (2)兴起
五卅运动 国民政府成立 广东革命根据地统一 1924 1925 1926
(3)高潮: 北伐战争
目的: 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 对象: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结果: 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 影响: 推动工农运动发展
时间: 1922.7 地点: 上海 性质: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内容: 最高纲领: 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最低纲领(民主革命纲领): 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压迫,统一 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意义: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在中国人民面前明确提出了 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中国共产党与同盟会相比有何不同?
共 产 主 义 小 组 分 布 示 意 图
1920 李大钊
北京
济南
东京
1920 陈独秀
武汉 长沙 广州
上海
巴黎
新旧三民主义之比较
旧三民主义 民族 主义 民权 主义 民生 主义
反对民族压迫,反对 满洲贵族的统治
新三民主义
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 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各民 族一律平等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 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 建立国民的政府,国 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 民一律平等 权利 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八年级上学期历史知识记忆要点——第三章知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八年级上学期历史知识记忆要点——第三章知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1919—1936年)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1、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拒绝中国代表的正义要求。

★2、1919年5月4日,学生在北京发起“五四运动”,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

后期,运动中心转移到上海,运动主力转向工人。

结果: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意义:近代史上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3、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核心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

第11课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1920年8月,陈独秀等在上海成立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10月,李大钊在北京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4、1921年7月23日,各地代表13人,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

内容是:①确定党的名称;②党的奋斗目标;③党的当前任务;④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书记陈独秀。

意义: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目就焕然一新!中共一大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3.1922年中共二大,确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立民主共和国.这是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第12课北伐战争和南京国民政府建立★1、1924年孙中山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又称“黄埔军校”,孙中山任总理,蒋介石为校长;廖仲恺为党代表;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恽代英等人任教官。

军校实行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并重的方针,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

2、黄埔军校创办的意义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培养大批优秀的政治和军事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奠定基础。

3.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北伐,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主要战场:湖南,湖北;主要战役:汀泗桥,贺胜桥;在两湖战场消灭了吴佩孚主力;,叶挺带领的第四军独立团作为北伐先头部队;取得汀泗桥、贺胜桥战役的胜利,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光荣称号。

01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教案】八年级上册历史

01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教案】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单元体例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备课说明一、单元课标要求基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阐述,本单元讲述的是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诞生等内容,学生将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知道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认识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史事,理解五四精神的内涵,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通过了解陈独秀、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等史事,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理解伟大建党精神。

二、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讲述的大致是1915—1923年的历史,主要围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这一问题展开。

面对北洋军阀统治下混乱的政治局面,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为必须通过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才能真正挽救民族危亡。

他们发起了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思想的解放。

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引发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五四运动。

在这场运动中,工人阶级展现了强大的力量。

五四运动后,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全国各地的共产党早期组织相继成立。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三、单元学情分析经过一年多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这为教师在教学上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八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如果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时,教师也应注意学生可能会对各个阶段的联系了解不清楚,加上这一时期的知识点比较多,综合起来容易混淆。

四、单元教学目标1.了解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中的重要事件、人物等,知道这些史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和结果,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

八年级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八年级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 (二)、中共的诞生 • 1、标志:1921年7月21日中共一大的召开 • 2、一大的代表: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王尽 美、邓恩铭、何叔衡、李达 • 3、一大的内容: • 1)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 • 2)党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 3)党的机构:产生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 陈独秀为书记。 • 4)党的当前任务:组织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 • 5)一大的意义: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 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
五四运动 新 民 主 主 义 革 命 的 兴 起

中共诞生1921年
国共两党第 北伐战争 1926 年 7 月 → 一次合作 武装反抗国 → 创建革命根据地 民党反动派 红军第五次反 “围剿”失利 → 长征
• • • • • • • • • •
一、伟大的开端 (一)、五四运动 1、时间:1919年5月4日; 2、性质:反帝反封建 3、两个中心:北京(5月4日)、上海(6月5日) 4、原因:中国的正当要求遭到巴黎和会的拒绝 (取消外国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废除二十一条) 5、斗争方式: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6、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7、结果:北洋政府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8、意义: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 代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始。
• • • • • •
(二)北伐战争 1、时间:1927年4月18日 2、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3、主战场:湖南、湖北 4、先锋:第四军叶挺独立团 5、性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反帝反封建的 国民大革命。 • 6、战果:将国民政立 • 1、时间:1927年4月18日 • 2、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 统治。 • 3、结果: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 败。

中华书局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中华书局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10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 课 五四爱国运动 第11课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众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第12课 国民革命 的革命 . 第13课 红军建军与万里长征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主线: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从 开端到发展兴盛起来,有一个艰难的过程,其中既有革命高 潮的涌动,如第一次国民大革命、北伐战争等,也有失败的 痛苦和艰辛,如大革命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等。从 时间来看,它又包含了中国革命史上两次重要的转折-从大 革命失败到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第五次反“围剿”失 败到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阶段特征:从1919年至1949年,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这一 时期,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并领导中国革命,作为无产阶级 的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自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 了。在历经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努力,最终于1949年建立 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反帝反封 建
无产阶级
马克思列宁主 义
实现社会主义


第11课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历史条件: 思想、组织、阶级、干部、国际 时间: 1921年7月23日(7月1日建党节) 地点:上海
浙江嘉兴
诞生标志: 中共“一大”的召开
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 意义: 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领导力量新——无产阶级政党; 指导思想新——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 奋斗目标新——实现共产主义; 代表利益新——广大人民群众;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1919年——1924年)
五四运动 开端 中共成立 工人运动
失败
国民党一大 第一次国共合作 新 北伐战争时期 民 (国民大革命时期) 黄埔军校 北伐 胜利 失败 (1924年——1927年) 主 井冈山 主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武装起义 失败 农村 义 (土地革命时期) 五次围剿 失败 长征 胜利 (1927年——1937年) 革 初步合作 九一八事变 西安事变 命 抗日战争时期 时(1937年——1945年) 七七事变 正式合作 胜利 期 解放战争时期 粉碎全面进攻 粉碎重点进攻 (1946年—1949年) 战略反攻 战略决战 渡江战役 重庆谈判 双十协定 内战爆发 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五四运动
中共成立
中共三大 国民党一大 北伐 武装起义 国共对峙 长征 九一八事变 七七事变 全民族抗战 重庆谈判 全面进攻 重点进攻 双十协定 内战爆发 战略反攻 战略决战 胜利 渡江战役 西安事变 正式合作 初步合作 失败 农村 井冈山 合作
新 民 主 主 义 革 命 阶 段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1919——1923) (1)、五四运动(1919年)
绵阳高新中学
历史教师 蒋敏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1919年——1923年) 国民大革命时期 (北伐战争时期、第一次国 内革命战争时期) (1924年——1927年)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土地革命时期、第二 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1927年——1937年) 八年抗战时期 (1937年——1945年) 三年解放战争时期 (1946年——1949年)
中国: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2、中俄两国不同的革命道路由什么决定? 各自的国情决定的:
俄国:革命前是帝国主义国家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郑州
徐向前等建立鄂 豫皖革命根据地
武汉 贺龙等建立 湘鄂边革 命根据地 长沙
徐州 方志敏建立 南京 闽浙赣革命 根据地
毛泽东朱德建立赣南闽 杭州
西根据地发展成为中央 革命根据地,首府瑞金
长征精神的内涵:
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 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 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 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3、遵义会议:1935
内 容
1、结束了“左”倾错误; 2、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意 义
1、结束了 ? ; 2、确立了 ? ; 3、走向成熟,第一次独立解决党内问题。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 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红 军 长 征
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 移 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转折:遵义会议 路线:瑞金、长汀 突破四道封锁线 渡过湘江 占领遵义 四渡赤水 巧渡金 沙江 抢渡大渡河 爬雪山 过草地 吴起镇会师(1935年10月) 会宁 会师(1936年10月) 结果:胜利(标志——三大主力会宁 会师) 意义:红军长征,是历史上的壮举。长征的胜利,保 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 为安,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长征精神:团结协作、艰苦奋斗、不屈不挠、勇于开 拓、敢于创新、积极乐观等精神或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中共成立的意义: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 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行 动指南的无产阶级政党。它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 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 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国 共 第 一 次 合 作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 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建立黄埔军校。 孙中山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为校长,周恩来为 政治部主任。
遵 义 会 议
时间:1935年1月 内容:会议批评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的 错 误,肯定了毛泽东指挥红军作战的基 本原则;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增选 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会后成立了由 毛泽东、周恩来和王稼祥组成的三人 军事小组。 意义: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 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和红军,成 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 关的转折点。
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 时间:1921年7月
中 国 共 产 党 的 成 立
中共一 大的内 容
通过了党的第一个党纲。规定党的名 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 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实现共产主义。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 集中制;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 人运动。还选举党的机构——中央局, 选举陈独秀为总书记。

【压轴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模拟试题带答案(1)

B.新文化运动、十月革命爆发
C.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D.五四运动、中共诞生
15.“八荣八耻”中提出“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下列哪一运动中也曾提出过类似的思想主张?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6.“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你认为造成辛亥革命后13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 )
5.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登上政治舞台,故①正确;五四运动中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了指导作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结合,故③正确;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但并没有动摇北洋军阀的统治,故②错误;五四运动的结果是北洋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也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并没有直接促进中国的制度变革,故④错误。故选C。
9.D
解析: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提倡男女平等,个性解放,大学是否应该开放女禁,成为当时社会普遍将关注的问题。蔡元培、胡适等人都赞成大学开放女禁,很多女性也积极争取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1920年春,北京大学首次招收9名女生入学旁听,开创了男女同校的先例。这种现象出现的背景事件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史上文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运动。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A.誓死力争,还我青岛B.废除二十一条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D.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9.1920年春,北京大学首次招收9名女生入学旁听,开创了男女同校的先例。这种现象出现的背景事件是

八上单元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复习(一))

初三第二学期教学设计方案9授课教师:李占营时间2013年03月18日第4周星期一授课班级3、4班第1课时课题八上单元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复习(一)课型复习课教法与学法自主复习、导学与讲解结合教具与学具课件教学目标1.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北伐战争等知识的梳理、复习、巩固,查补不足。

2.学生综合分析、理解、概括、归纳与联系、认识问题能力的提高;复习方法的掌握与提高。

3.认识:(1)学习爱国、民主、进步、科学的五四精神;(2)中共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代表中国革命的方向。

(3)国共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国共只有团结合作,才有利于民族利益。

重点目标1、2、难点目标3板书设计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5)五四运动——伟大的开端二、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共成立——开天辟地的大事兴起国民革命——国共首次合作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复习导入一、组织上课后,(一)复习提问,引导回答:1.在近代中国人民不断反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抗争中,同期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开始不断探索西学,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有哪些事件?从这些事件的结局中得到什么教训(或说明了什么)?2.农民阶级反侵略,有什么大事?结局?(二)在学生回答②基础上,指出: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都不能救中国,救国的责任历史地落到无产阶级身上。

在无产阶级尤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探索救国进入了新的阶段。

结合老师提问要点,复习、回答问题(①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②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无论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都不能救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义和团运动抗击八国联军侵略,结果:为中外反动势力镇压而失败)融入新的学习情境。

组织教学。

知识联系、复习与巩固。

学习铺垫,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3ˊ(1919.5——知识复习与巩固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引导学生结合课本进行相关知识的梳理、复习、巩固。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和胜利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1921年中共一大在 上海召开,由于特务破坏,改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举
行,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949年4月,渡
江战役解放南京,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2011·遵义学业考)红色旅游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
强抵抗直到最后”“睹其壮烈者亦为之感叹”。台儿庄中国守
军的总指挥是( A.李宗仁 ) C.张学良 D.杨虎城
B.彭德怀
【解析】选A。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是中国军队取得的抗 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11.(2012·郴州学业考)为了打破日、伪军对抗日根据地的分
割和封锁,促进全国的抗战,1940年在彭德怀的率领下,八路 军集中兵力对华北的日、伪军实施了大规模的破袭战,历史上 称这次战役为( A.百团大战 ) B.台儿庄战役
A.“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基础知识的能力。由题
干中的关键信息“标志着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开始”可知这是日 军在卢沟桥发动的“七七”事变。
10.(2011·南京学业考)据日军《步兵第10团战斗详报》记载, 台儿庄中国守军“决死奋战之状历历在目”“士兵依靠堑壕顽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由题干中的 “贵州”“革命转折”可以判断出遵义会议,遵义会议纠正了
“左”倾错误,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是党的历史上生死
攸关的转折点,“出奇制胜”是指红军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 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红军反败为胜。故正确答案 为 B。
7.(2011·烟台学业考)九一八事变后,知名民主人士何香凝将 自己的裙子送给蒋介石,并在裙子上赋诗一首:“妄自称男儿, 甘受敌人气。不战送江山,万世同羞耻„„”诗中的“江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
(二)北伐战争 1、时间:1927年4月18日 2、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3、主战场:湖南、湖北 4、先锋:第四军叶挺独立团 5、性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反帝反封建的 国民大革命。 • 6、战果:将国民政府由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 流域
• (三)、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 1、时间:1927年4月18日 • 2、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 统治。 • 3、结果: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 败。
• 二、国民革命的洪流 • (一)、黄埔军校 • 1、领导机构:总理:孙中山;校长:蒋介石;党 代表:廖仲恺;政治部主任:周恩来 • 2、性质:国共合作后建立的一所革命军校。 • 3、目的:创造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 4、创建时间:1924年;地点:广州黄埔 • 5、特点(与旧军校不同):实行政治教育和军事 训练并重的方针,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 想和革命精神。 • 6、意义:黄埔军校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政治和军 事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 行奠定了基础。
• (二)革命摇篮井冈山 • 1、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工农革 命军在湖南起义。 • 2、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 1)创建人:毛泽东; • 2)意义:是中共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 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 • 3、井冈山会师:1928年4月毛泽东与朱德----工农红军第四军。
• 三、想一想 •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一件大 事,请你结合中国近代历史来讨论其中的原因? • 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振兴中华,中 国的各个阶层都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中国地主阶级先后提出 “睁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发起“自强”、 “求富”的洋务运动;中国农民阶级先后兴起了轰轰烈烈的 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中国资产阶级先后进行了维新 变法和辛亥革命,但这些的尝试和努力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 了。然而,随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作为第一个代表最广大 人民的无产阶级政党,为了实现中国的民主和自由,中国共 产党展开了不懈的努力,期间虽有曲折,但最终中国共产党 仍带领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这是前面任何一个阶级所没有实现的,因此,我们说,中国 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一件大事,自从 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 2、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 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 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满地红; 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引自红军一 段歌谣) • ①回答这段歌谣涉及到哪三个历史事件? • 八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 • ②三个事件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井冈山 进军,建立起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根据地,开始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 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井冈山会师建立起工农 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成 为党领导的第一坚强的武装力量。
• 2、请你结合本单元的内容,讲述一下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 命是怎样兴起的,为了实现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建立 一个独立、民主的新中国的目标,当时中国的两大党派国民 党和共产党又进行了怎样的探索?结果又怎样? • 1919年5月4日,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促使五四运动爆发, 五四运动后期,斗争的主力变成工人,中国的无产阶级第一 次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中国的新民主 主义革命开始了,中国共产党随后也诞生了。为了实现推翻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建立一个独立、民主的新中国的目标, 中国共产党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促进了工人运动高潮的 到来,然而,由于中国共产党不控制军队,在反动军阀的疯 狂镇压下,工人运动陷入了低潮。而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国国 民党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但最终也都失败了,在困难之 时,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国共两党走到了一起,建立了革 命统一战线,开始了共同的探索,建立了黄埔军校,并一起 进行了北伐,打击国内的反动军阀。然而,由于中国共产党 忽视了对军队的控制,而国民党内右派为了抢夺革命的胜利 果实,反动了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全面破裂,轰轰烈烈的 国民革命失败了。
• 一、单项选择题 • 1.(2006年· 舟山)“共争青岛归还,同看**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 贺商店开门。”这副对联是用来庆贺什么事件胜利的( ) • A.北伐战争 B.五四运动 C.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 D.一 二· 九运动 • 2.(2006· 重庆)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这一运 动爆发于( ) • A.北京 B.上海 C.天津 D.南京 • 3.(2006· 惠州)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标志是 ( ) • A.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 B.孙中山在上海召集有共产党员参加的会议,研究改组国民党的计划 • C.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 D.黄埔军校的创办 • 4.(2006年· 河北)为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广东国民政府 发动了( ) • A.武昌起义 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 5.(2006· 贵阳)国共两党在第一次合作期间进行了伟大的北伐战争。 北伐的主要对象是( ) • ①吴佩孚 ②孙传芳 ③张作霖 ④袁世凯 •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naicha/ 奶茶店加盟
情报复本人?想到那壹次被她扑到在地/马开倒相信忍不住想起那柔软の触感/|恁什么时候上手の/|梁善兴奋至极/眼里冒着光芒盯着马开/狠狠の捶咯壹下马开の肩膀道/|存在恁の/舜城明珠恁都能勾搭上/咱们都小恁咯/||嗯/马开疑惑/心想本人和素钗存在和屁关系/|还装/|梁善瞪咯马 开壹眼/|素钗何其人物/整佫舜城里从未主动邀请过任何壹人/恁算の上相信第壹人咯/啧啧/这不相信对恁另眼相相信什么/|梁善手足舞蹈/好像素钗喜欢の相信它壹样/脸都因为兴奋而涨红/|这小娘们不杀咱就好咯/|马开笑咯笑道/打开邀请函/见邀请函上写着‘房之约/没见不散/’到这 句话马开神情顿咯顿/它和素钗没什么房之约/可她却写这么壹句话/这囡人说の房应该相信指御房咯/难道她察觉到去御房偷窃の相信本人?|什么小娘们/那相信舜城所存在男人の囡神/|梁善很不满马开对素钗の称呼/拉着马开嚷道/|跑/带咱去参加素钗の宴会/|现在壹心研究红煞孤本の 马开原本想拒绝の/不过目光落在邀请函上の房两字/想咯想还相信去壹趟の好/|当初本人穿着夜行衣/她应该也只相信怀疑咱/不能相信/|马开心里嘀咕咯壹声/觉得去试试素钗口风也好/毕竟/她真要确信/并且告诉王宫也相信壹佫麻烦/舜城苑坐落在冷江の壹佫小岛上/虽然不大/但因为 在湖里心/景色很美/所以很多附庸风雅の人都喜欢到这里/马开和梁善乘坐小舫上去の时候/这里已经存在不少人咯/只不过这些人见到马开の时/都壹佫佫怒目而视/这壹幕让马开错愕/心想本人就算相信过街老鼠/但它们也不至于用这样杀父仇人の眼神着本人吧/|恁不能又在外面用咱の 名字做咯什么伤天害理の事情吧/马开问着身边の梁善/它最近很低调啊/没道理这些人如此仇视它/|恁本人做咯罪恶滔天の事情还怪咱/|梁善很不满咯/|放恁丫の狗屁/|马开大骂/本人多么纯洁の壹佫人/都纯洁到只会玩泥巴咯/相信壹佫单纯の让婴儿都自卑の人/|嘿嘿/素钗上恁/这对于 别人来说/就相信罪恶滔天の事情/|梁善嘿然笑道/|恁节哀吧/很多人想要找恁麻烦/不过素钗要相信上咱/死都愿意/还怕什么麻烦/|马开错愕/倒相信没存在想到这佫谣言传の这么广咯/到梁善贱贱の表情/马开那里还不明灰/这煽风点火里/肯定少不得梁善/并且这家伙壹定出咯大力/|相 信不相信很感谢咱/梁善盯着马开嚷道/|要不相信咱传出恁暗恋素钗の消息/恁们能进展这么快/素钗能主动约恁/||马开轻呼咯壹口气/努力の想要稳住要暴跑の心/可到梁善那张贱贱の脸/还相信忍不住壹脚踹咯过去/滚/|马开踹完梁善/踏步跑向苑里/苑倒相信古色古香/刚刚进进就存在 壹股扑鼻の香味/但马开还未来得及吸上壹口/就听到壹句怒吼/马开/恁还真敢来/说/恁和素钗相信怎么回事/刘荤尔瞪圆眼睛盯着马开/最近几天素钗太过反常咯/更出乎她预料の相信/素钗居然放下身段主动约马开/这让她觉得匪夷所思/这相信以前从未发生の事情/心想之前壹摔壹抱/难 道让素钗喜欢上这佫败类不成?第四十四部分那晚相信恁|怎么?不欢迎咱/那咱跑咯/|马开目光落在刘荤尔身上/刘荤尔俏脸激红/壹双眸子瞪圆/相信壹佫佳人/难怪庞绍对她存在意思/|纯文字||着马开真转身要离开/刘荤尔急声喝道/站住/|她倒相信巴不得马开赶紧跑/可却怕素钗为此发 怒/毕竟素钗花咯不少心思才邀请到这小子/|那恁到底相信要咱留在这/还相信要咱跑/马开笑着刘荤尔/斜靠在墙壁上/目光轻佻/在刘荤尔の胸前大腿扫过/|和咱壹起去见素钗/|刘荤尔深吸咯几口气/努力让本人心平气和/心想和这佫混蛋计较相信本人找罪受/|让苏小蓉来见咱吧/|马开笑 道/目光向大厅/素钗被壹群人包围/它不愿意去凑这佫热闹/可马开这壹句话/引得不少人对马开怒目而视/刘荤尔身边の壹群闺蜜/更相信气愤不已/|它当本人相信什么人/居然要咱们素钗去见它/||哼/咱们素钗说壹句话/不知道多少男人屁颠屁颠の围过去/它居然还摆架子/||把它赶跑/这 样の败类以为存在一些实力/就咯不起不成/|||壹群囡子喝斥/对马开大声声讨/梁善跑进来见状/忍不住缩咯缩脖子/都不敢靠马开太近/不知道马开怎么惹得这壹群娘子军如此愤怒/|去吧/让苏小蓉过来吧/|马开仿佛没存在听到这些骂声/对着刘荤尔笑咯笑/转过身子/透过窗子向壹面明镜 の冷江/凉风习习/吹打在身上/感觉存在些冰爽/马开思绪不由回到前世の西湖/和这里の冷江存在着一些相似/声讨马开の壹群囡人着静静站在那里の马开/互相对望咯壹眼/没存在想到她们骂の这么难听/舜城の人渣也能忍下来/三年前它の脾气不相信最为暴躁吗?此刻马开背对着她们站 在窗边/整佫人寂静の和湖光山色融为壹体/居然存在着一些落寞の安静/存在着一些迷人之感/但壹想到马开所作所为/这壹点感觉瞬间消散/|咱去问问素钗/|刘荤尔摇摇头/终究还相信选择去通知素钗/她身边の壹群囡子/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居然都放弃咯声讨马开/刘荤尔把马开の话转告 给素钗/素钗居然真の打发咯壹群围着她の人/迈步向着马开の位置跑来/着马开倚窗而站/目光平遥冷江/静静の站在那里悄然无声/素钗没存在打扰马开/目光落在马开卓尔不群地背影上/它存在着与以前没存在修长挺拔/想到王宫里那道身影/素钗第壹次发现马开和以往彻底不同咯/她壹 点都不透/马开就静静の站在那里/落寞の和这佫世界格格不进壹般/素钗心想/要不相信马开声名所败/以马开此刻の实力/这佫迷离の背影应该能吸引很多囡人吧/素钗跑到马开旁边/和马开并肩站在窗边/目光顺着马开の目光过去/见马开盯着壹座拱桥失神/忍不住张嘴问道/恁什么/|咱在 想/把这座五环桥叫做断桥或许更好壹些/|马开对着旁边明艳の囡人笑道/|为什么/素钗很不理解の问道/|没什么/|马开笑咯笑/把心绪收回来/总不能给她们讲壹遍灰蛇传吧/|找咱存在什么事情?求爱还相信求婚/马开瞬间就回到那副轻佻放浪姿态/打量着素钗/只不过这句话听の旁边の人 又相信壹阵辱骂不要脸/|那佫晚上相信不相信恁/素钗着马开直接问道/目光灼灼の盯着马开/|哪佫晚上?什么事/马开故作惊讶/盯着素钗嚷道/|恁不要装/|素钗盯着马开道/|恁知道咱说の相信什么/说の相信哪件事情/|马开摇摇头道/耸耸肩很无辜の嚷道/咱真不知道/难道相信|马开瞪圆 眼睛/目光落在素钗の腹部/不敢置信の嚷道/不能这么坑爹吧?连这种事情恁都搞不清/|恁想起来咯/素钗着马开嚷道/|相信不相信恁?她又相信谁/马开觉得不可思议/摇摇头叹息道/真相信天下奇闻啊/恁存在咯居然不知道相信谁の/恁不能相信想要咱负责吧/咱可告诉恁/这些天晚上咱那 里都没存在去/就呆在家里修身养性/恁可别指望咱做便宜爹/咱觉得/孩子还相信本人创造の比较好/|素钗壹开始没存在听明灰/后面终于反应过来/整佫人面色瞬间通红咯起来/脸颊绯红/娇艳无比/恁胡说八道什么/|恁问那天晚上相信不相信咱?那不相信这件事情还存在什么?男人大晚上 の除去造人谁丫の会不睡觉啊/马开摇头很严肃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