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编组场的优缺点

合集下载

编组站

编组站

编组站编组站是指在铁路网上办理大量货物列车解体和编组作业,并为此设有比较完善的吊车设备的车站。

它是铁路运输的主要基本生产单位,在完成铁路货物运输任务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1、编组站的分类1.路网性编组站路网性编组站位于路网、枢纽地区的重要地点,衔接3个以上方向;承担大量中转车流改编作业,日均出、入有调中转车达6 000辆;编组大量技术直达列车和直通列车的大型编组站,编组3个以上方向,编组2个及以上去向技术直达列车,编组技术直达列车和直通列车去向不少于6个;设有单向纵列式或双向纵列式和混合式的站场;驼峰设有自动或半自动控制设备。

2.区域性编组站区域性编组站位于铁路干线交会的重要地点,衔接3个及以上方向;承担较多中转车流改编作业,日均出、入有调中转车达4 000辆;编组较多直通列车和技术直达列车的大中型编组站,编组3个以上方向,编组技术直达列车和直通列车去向不少于3个;设有单向横列式、纵列式或双向混合式的站场;驼峰设有半自动或自动控制设备。

3.地方性编组站地方性编组站位于铁路干支线交会点、铁路枢纽地区或大宗车流集散的港口、工业区;承担中转、地方车流改编作业,日均出、入有调中转车达2 500辆;设有中小型编组站,编组直通列车和技术直达列车去向不少于2个;设有单向横列式、混合式的站场;驼峰设有半自动或其他控制设备。

2、编组站的作业和设备1.编组站的作业从技术作业上看,编组站和区段站都要办理列车的接发、解编,机车的供应或换挂,列车的技术检查及车辆的检修,等等。

但是,区段站主要办理无改编中转列车的作业,解编作业量很少,而且大多是区段列车和摘挂列车。

编组站的主要作业是大量办理列车的解体和编组,而且多数是直达列车和直通列车。

(1)改编中转货物列车作业。

改编中转货物列车作业包括解体列车的到达作业和解体作业,始发列车的集结、编组作业和出发作业。

这些作业是在车站的不同车场,利用不同的设备办理的。

改编中转货物列车作业是编组站最主要的作业,作业时间比较长,占用设备比较多,作业难度也比较大。

铁路编组站

铁路编组站
(4)车辆设备。车辆设备包括列检所、站 修所和车辆段。
编组站
(5)货运设备。编组站一般不设专门的货运设备, 而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零担中转站台、冷藏车加冰设备 及牲畜车的上水设备等。
(6)其他设备。 ①客运设备。编组站的客运业务很少,当旅客列车 较多时,也可以设置1~2条到发线及1~2个旅客站台。 ②站内外连接线路设备,如进出站线路、站内联络 线和机车走行线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编组站
1. 路网性编组站
路网性编组站是位于路网、枢纽地区的重要地点,承担 大量中转车流改编作业,编组大量技术直达列车和直通列车 的大型编组站。路网性编组站一般衔接3个及其以上方向或 编组3个及其以上去向列车;编组2个及其以上去向的技术 直达列车或技术直达与直通列车去向之和达到6个;日均出、 入有调中转车达6 000辆;设有单向纵列式、双向纵列式或 混合式的站场,其驼峰设有自动或半自动控制设备。
编组站
1.3 编组站图型
编组站的主要工作是进行列车的解编作业,而 列车的到达、解体、集结、编组和出发等一系列 作业过程,又是在编组站的各个车场上完成的, 因此,到达场、调车场、出发场就称为列车改编 作业的主要场地。调车设备的数量与规模及各车 场的相互位置,构成了编组站不同形式的图型。
编组站
凡以一套调车设备为核心,配合到、发车 场组成的车站图型,称为一个改编设备系统的 图型。由于它的驼峰调车方向与主要改编车流 运行方向一致,所以也简称为单向图型。当设 有两个改编设备系统时,在一般情况下,两个 系统的主要驼峰应顺着各自的主要改编车流运 行方向,故这种布置方式称为双向图型。
编组站
1.2 编组站的作业和设备
1. 编组站的作业
编组站和区段站同属技术站。从技术作业上看,编 组站和区段站都要办理列车的接发、解编,机车的供应 或换挂,列车的技术检查及车辆的检修,等等。但是, 区段站主要是办理中转列车的作业,解体和编组的列车 数量少,而且大多数是区段列车或摘挂列车;而编组站 的主要作业是大量办理列车的解体和编组,且其中多数 是直达列车和直通列车。

铁路编组场的优缺点

铁路编组场的优缺点

铁路五种编组场的优缺点一、单向一级三场横列式编组站图型1.优点:站坪长度短,投资省;车场较少,布置紧凑,作业灵活,集中管理方便;无上、下行客货列车进路交叉及列车到发与车列转线交叉等。

2.缺点:改编列车解体转线困难;改编车流在站内折返走行距离长;当上、下行改编车流不均衡时,能力不能充分发挥;改编车流在站内往返走行停留、有调中转时间长,作业效率低。

3.适用范围:单向一级三场横列式编组站图型,一般适用于上、下行双方向改编车流较均衡,解编作业量在3200—4700辆左右,站坪长度受到限制或远期无大发展,牵引定数小的中、小编组站,也可作为远期大型编组站的初期过渡图型。

二、单向二级四场混合式编组站图型1.优点:⑴由于到达场与调车场纵列,上、下行方向改编列车接入到达场,从而消除了“一级三场” 整列转线困难的问题。

⑵改编车辆和调车作业行程较短,顺驼峰方向改编车流的作业是“半流水”式的,即到达和解体作业是“流水式”进行,而编组和出发作业是“折返式”进行。

反向改编车流的作业流程,则是逆向“半流水式”的。

⑶车列解体时间短,驼峰解体能力较大。

⑷车站长度较纵列式布置图短,可减少工程量,节约用地。

2.缺点: ⑴尾部能力较低。

二级式编组站的驼峰解体能力较大。

由于上、下行出发场与调车场并列布置,因此,自编列车都经牵出线转线,产生多余的折返行程,从而造成调车场头部和尾部能力不相适应,影响全站设备能力的发挥。

⑵反向改编列车到达与自编列车出发产生交叉。

3.适用范围:适用于编解作业量较大,或解编作业量大而地形困难的大、中型编组站。

三、单向三级三场纵列式编组站图型1.优点: ⑴为车站各方向的改编列车的改编作业创造了良好的作业条件,到达、解体、编组和出发作业完全是“流水式”。

⑵各方向改编车辆在站内行程短,无多余的走行,缩短了车辆的在站停留时间,所以改编能力大。

⑶站内交叉较横列式或混合式都少,通过能力较大。

⑷同类车场集中布置,线路使用的灵活性大。

编组站复习资料

编组站复习资料

1、编组站的定义:在铁路网中,凡用于办理大量货物列车解体和编组作业的,并为此设置专用调车设备的车站。

编组站设置地点:一般设在有大宗车流集散和需要整理的地方,如大城市,和海港口,几条铁路干线交汇地点。

编组站主要作业:改编货物列车作业,无改编中转列车作业,货物作业车作业,机车整备和检修,车辆检修等。

2、编组站一般设置哪些车场:到达场,调车场,出发场,编发场,到发场,交换场,机务段,车务段编组站按车场数量和配置可分为哪六种:单向横列式、单向纵列式、单向混合式、双向横列式、双向纵列式、双向混合式横列式车场配置有何优缺点:造价低,占地省,便于管理缺点:机车车辆调车走行公里长, 调车效率低纵列式车场配置优缺点:调车效率高,利于实现编组站现代化缺点:占地多,工程投资大 级与场的定义: “场”指车场数;“级”指纵向车场排列形式5、调车驼峰纵断面包括(推送部分,溜放部分,峰顶平台)调车推送部分设置压钩坡的目的是(使车钩压紧,以便提钩)驼峰的推送部分指的(经驼峰解体的车列第一钩车位于峰顶时,车列全长范围内的线路区段) 设置推送部分(得到必要的驼峰高度,并使车钩压紧,以便提钩)峰顶平台指的是(推送部分与溜放部分连接处的一段平坦地段)为什么要设置峰顶平台(连接两个不同方向的反坡竖曲线,并保证不降低驼峰的计算高度差)6、驼峰的溜放部分指由峰顶(峰顶平台与溜放部分的变坡点)到计算点的线路范围7、根据编组站在整个路网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路网编组站,地区编组站,辅助编组站)8、调车设备按调车场纵断面不同(平面牵出线,特殊断面牵出线,驼峰)9、驼峰为什么要确定一个计算点?便于确定驼峰的计算高度和峰高,以及进行车组的溜放参数计算。

驼峰的峰高(峰顶与难行线计算点之间的高度差)能高(把使车辆溜放的能量和溜放消耗的能量看作假想的高度)10、驼峰解体作业时,为什么有时要进行二次解体(一列或几列车解体完毕后需要对溜错股道的车辆进行纠错,所以要进行二次溜放)11、车辆溜放时,受到的作用力有哪些(车辆本身重力的分力、调车机车的推力、车辆运行阻力、调速工具的调速力)12、什么是溜放车辆的基本阻力(车辆在平直线路上自由溜放时,除风和空气阻力之外所受的阻力)与(车辆类型,重量,轴承结构,线路状态,气象)等有关1、驼峰主体信号是四灯位八显示一个绿稳:准许机车车辆按规定速度向驼峰推进;一个绿闪:准许加速向驼峰推进;一个黄闪:准许减速向驼峰推进;一个红闪:指示机车车辆自驼峰后退;一个月白色闪光:指示机车车辆去禁溜线取送车;一个月白稳定:指示机车到峰下;一个红稳:不准许机车车辆越过该信号机;一个黄稳:准许向驼峰预先推进,但不能越过该信号机。

铁路线路设计方案优缺点和改进措施

铁路线路设计方案优缺点和改进措施

铁路线路设计方案优缺点和改进措施铁路线路设计方案的优缺点和改进措施如下:优点:1. 相对于公路,铁路的运输能力更大,更为安全和高效。

铁路线路设计可以确保车辆在高速行驶时的稳定和安全,并优化线路以最大化运输量和速度。

2. 铁路线路可以在较小的面积内输送大量的货物和乘客。

这使铁路交通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理想选择,特别是在拥挤的都市地区。

3. 铁路线路的设计可以优化列车的能源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

例如,使用电力驱动列车和经过精心设计的轨道系统可以减少能源和碳排放。

缺点:1. 铁路线路的建设和维护成本高。

由于铁路线路系统由许多小组件组成,因此在建设和运行维护中需要更多的人力和资源。

另外,铁路与其他交通方式相比需要更多的土地,进一步增加了成本。

2. 铁路线路的限制范围高。

相对于其他交通方式,铁路交通面临更多的限制和监管,比如加强安全措施和维护铁路线路系统。

这些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和劳动力。

3. 铁路线路的效率可能会收到气候和天气的限制。

不能在雪天和暴雨等恶劣气候时正常运营,而且任何一点铁路线路的故障也可能导致整个线路系统被关闭。

改进措施:1. 铁路线路可以使用新技术、新思想和新材料来减少成本。

例如,使用更便宜、更易于生产的材料,搭建一组小型模块化的铁路线路系统。

2. 建立数字铁路,投资建设自动化铁路线路系统的探寻。

自动化的铁路线路设计可以控制列车的速度和位置,这样可以在安全的前提下减少人工成本。

3. 增强危机防范,应对各种可能的天气和气候变化的限制。

根据气象数据和预测,对列车和铁路线路系统进行优化调整,跨越不同气候条件的限制。

《铁路编组站参观心得体会》

《铁路编组站参观心得体会》

《铁路编组站参观心得体会》进行了别开生面、形式鲜明的参观学习活动。

此次参观学习感受很深,收获非浅,心得体会如下:一、铁路编组站是铁路枢纽的核心,是车流集散和列车解编的基地,常有“列车工厂”之称。

车站是铁路运输生产的基本生产单位,编组站是货物列车的制造工厂,在完成铁路运输生产任务中起重要的作用。

一个编组站从地理位置上看,是铁路一个枢纽的中心,是货车的集散地。

在铁路系统的编组站,由于其承担了大量的货运列车的解体和编组工作、列检以及货检工作,因此可以说是整个铁路系统的核心部分。

一定要搞好编组站的安全工作。

二、编组站是动态作业,各岗位协同配合、密切合作,要求每位员工作业时精力集中、心无杂念,丝毫的疏忽都有可能造成人身伤亡事故。

一旦悲剧发生,不仅给厂里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给家庭带来的伤害将是无法弥补的。

所以,在编组站工作要有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不断的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注重安全教育,把安全生产系数提高到最大化,这次参观,对我的帮助很大,许多概念的在脑子里变德更清晰、更形象了,我希望以后还有这样的机会,虽然这次参观的时间较短,不能仔细观察询问,还有很多疑问,但对我以后的工作实践还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第二篇:铁路参观心得体会参观学习体会xx年11月29日在通过一层层筛选后我们15名泸州川铁铁路有限责任公司新招聘的连接员齐聚在我们公司信号楼四楼培训室。

为了对我们今后的工作场所以及公司运营管理模式有一个新的感性的认识。

昨日,在公司的统一安排下,我们15名学员在运输部史川龙部长的带领下去到公司机务部和安宁货运站进行别开生面、形式鲜明的参观学习活动。

在听取了他们先进的管理措施、优质的规章制度及开展的安全生产活动后,感受很深,收获非浅,主要有以下心得体会:一、参观学习特点1、内容丰富外出参观学习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内容丰富。

虽然机务部和安宁货运站都是两个分工不同的部门,而且内部工作安排都比较系统紧密,但是两个部门却都是相辅相衬互相依托着;两部门都是公司多年的文明单位,先进单位,他们的站容站貌、机辆管理模式、优质的为客户服务,特别是安宁货运站的开票、货物周转工作模式等,都让我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铁路编组场的优缺点

铁路编组场的优缺点

铁路五种编组场的优缺点一、单向一级三场横列式编组站图型1 •优点:站坪长度短,投资省;车场较少,布置紧凑,作业灵活,集中管理方便;无上、下行客货列车进路交叉及列车到发与车列转线交叉等。

2.缺点:改编列车解体转线困难;改编车流在站内折返走行距离长;当上、下行改编车流不均衡时,能力不能充分发挥;改编车流在站内往返走行停留、有调中转时间长,作业效率低。

3•适用范围:单向一级三场横列式编组站图型,一般适用于上、下行双方向改编车流较均衡,解编作业量在3200—4700辆左右,站坪长度受到限制或远期无大发展,牵引定数小的中、小编组站,也可作为远期大型编组站的初期过渡图型。

二、单向二级四场混合式编组站图型1.优点:⑴由于到达场与调车场纵列,上、下行方向改编列车接入到达场,从而消除了“一级三场”整列转线困难的问题。

⑵改编车辆和调车作业行程较短,顺驼峰方向改编车流的作业是“半流水”式的,即到达和解体作业是“流水式”进行,而编组和出发作业是“折返式”进行。

反向改编车流的作业流程,则是逆向“半流水式”的。

⑶车列解体时间短,驼峰解体能力较大。

⑷车站长度较纵列式布置图短,可减少工程量,节约用地。

2•缺点:⑴尾部能力较低。

二级式编组站的驼峰解体能力较大。

由于上、下行出发场与调车场并列布置,因此,自编列车都经牵出线转线,产生多余的折返行程,从而造成调车场头部和尾部能力不相适应,影响全站设备能力的发挥。

⑵反向改编列车到达与自编列车出发产生交叉。

3 •适用范围:适用于编解作业量较大,或解编作业量大而地形困难的大、中型编组站。

三、单向三级三场纵列式编组站图型1.优点:⑴为车站各方向的改编列车的改编作业创造了良好的作业条件,到达、解体、编组和出发作业完全是“流水式”。

⑵各方向改编车辆在站内行程短,无多余的走行,缩短了车辆的在站停留时间,所以改编能力大。

⑶站内交叉较横列式或混合式都少,通过能力较大。

⑷同类车场集中布置,线路使用的灵活性大。

编组站

编组站

编组站一、编组站的作业改变中转货物列车作业;无改编中转货物列车作业;部分改编中转货物列车作业;本站作业车的作业(调机取送和枢纽内开小运转车);机务作业;车辆检修作业;其他二、编组站的编组站的设备调车设备----调车设备是编组站的核心设备,包括调车驼峰、调车场(线)、牵出线、调车机车等几部分。

行车设备 -----行车设备即接发货物列车的到发线。

机务设备 -----编组站一般均设机务段,而且规模较大。

车辆设备-----车辆设备是指供到发的车辆进行检查和修理的设备。

有列检所、站修所、车辆段货运设备-----整倒装设备、加冰设备、牲畜、鱼苗车的上水换水设备、货场其它设备-----客运设备、站内外连接线路设备。

三、编组站的分类1)根据编组站在路网中的位置、作用和所承担的作业量分类:①路网性编组站----是位于路网、枢纽地区的重要地点,承担大量中转车流改编作业,编组大量技术直达和直通列车的大型编组站。

一般衔接3 个及以上方向,日均出、入有调中转车达6000辆,设有单向或双向纵列式和混合式的站场,自动或半自动控制的驼峰。

②区域性编组站 ----是位于铁路干线交会的重要地点,承担较多中转车流改编作业,编组较多的直通和技术直达列车的大中型编组站。

一般衔接3 个及以上方向上方向列车,日均出、入有调中转车达4000辆,设有单向混合式、纵列式和双向混合式的站场,半自动或自动控制设备的驼峰。

③地方性编组站----是位于铁路干支线交会点和铁路枢纽地区港口、工业区,承担中转、地方车流改编作业的中小型编组站。

一般为编组两个及以上去向的直通和技术直达列车,日均出、入有调中转车达2500辆,设有单向混合式、横列式布置的站场,半自动驼峰。

2)在一个铁路枢纽内若设有两个或以上的编组站时,根据作业分工和作业量分类:①主要编组站主要担当路网上中转车流的改编任务,以解编直达、直通列车为主的车站。

②辅助编组站协助主要编组站作业,以解编地区小运转车流为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路五种编组场的优缺点
一、单向一级三场横列式编组站图型
1.优点:站坪长度短,投资省;车场较少,布置紧凑,作业灵活,集中管理方便;无上、下行客货列车进路交叉及列车到发与车列转线交叉等。

2.缺点:改编列车解体转线困难;改编车流在站内折返走行距离长;当上、下行改编车流不均衡时,能力不能充分发挥;改编车流在站内往返走行停留、有调中转时间长,作业效率低。

3.适用范围:单向一级三场横列式编组站图型,一般适用于上、下行双方向改编车流较均衡,解编作业量在3200—4700辆左右,站坪长度受到限制或远期无大发展,牵引定数小的中、小编组站,也可作为远期大型编组站的初期过渡图型。

二、单向二级四场混合式编组站图型
1.优点:⑴由于到达场与调车场纵列,上、下行方向改编列车接入到达场,从而消除了“一级三场” 整列转线困难的问题。

⑵改编车辆和调车作业行程较短,顺驼峰方向改编车流的作业是“半流水”式的,即到达和解体作业是“流水式”进行,而编组和出发作业是“折返式”进行。

反向改编车流的作业流程,则是逆向“半流水式”的。

⑶车列解体时间短,驼峰解体能力较大。

⑷车站长度较纵列式布置图短,可减少工程量,节约用地。

2.缺点: ⑴尾部能力较低。

二级式编组站的驼峰解体能力较大。

由于上、下行出发场与调车场并列布置,因此,自编列车都经牵出线转线,产生多余的折返行程,从而造成调车场头部和尾部能力不相适应,影响全站设备能力的发挥。

⑵反向改编列车到达与自编列车出发产生交叉。

3.适用范围:适用于编解作业量较大,或解编作业量大而地形困难的大、中型编组站。

三、单向三级三场纵列式编组站图型
1.优点: ⑴为车站各方向的改编列车的改编作业创造了良好的作业条件,到达、解体、编组和出发作业完全是“流水式”。

⑵各方向改编车辆在站内行程短,无多余的走行,缩短了车辆的在站停留时间,所以改编能力大。

⑶站内交叉较横列式或混合式都少,通过能力较大。

⑷同类车场集中布置,线路使用的灵活性大。

同时,也可使全站作业自动化方案大大简化,为实现编组站综合自动化创造了条件。

2.缺点:反驼峰方向的改编列车走行距离长;占地较大,投资费用也大。

3.适用范围:一般适用于顺驼峰方向改编车流较强,改编作业量大,或衔接线路方向多,要求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以及地形允许、远期有较大发展具有重大作用的大型编组站。

四、双向三级六场纵到式编组站图型
1.优点:⑴反向改编车流作业条件大大改善。

保证上、下行改编列车都按照到、调、发顺序流水作业,除折角车流外,不需要牵出转场,无多余的折返行程,且两改编系统平行作业,互不干扰。

上、下行两方向改编列车作业条件完全相同。

⑵通过能力和改编能力都很大。

由于有两套调车设备,车场又都是纵向排列,进路交叉少,因而能力大。

⑶三级六场图型由于车场多、线路容量大,对运量的波动有较大的适应性和机动性,有利于调整列车运行秩序,加速机车车辆周转。

2.存在问题: ⑴折角改编车流产生重复解体作业。

在有三个及其以上方向衔接的双向编组站,必然会产生两系统间折角车流。

⑵占地长,站坪约8 - 10 km。

由于两系统方向相
反,要求地形最好是两端高、中间低,往往不易找到合适的场地。

⑶因为有两套系统,必然占地面积大,工程投资多,车站定员增加。

3.适用范围:适用于担负解编作业量很大,且上、下行改编车流比较平衡,折角车流在总改编车流中所占的比重较小(不大于15%) ,地形条件又不受到限制的路网性编组站。

五、双向混合式编组站
1.优点: ⑴与单向纵列式图型相比,改编能力较大,改善了反驼峰方向改编列车的作业条件,减少了车列在站内走行距离。

⑵成组甩挂比较方便,与单向横列式图型相比,列车推峰解体可以“流水式”地进行,驼峰作业效率比较高。

2.缺点:对折角车流作业不利,要产生重复解体作业;由于设两套调车系统,增加设备投资及占地面积较大。

3.适用范围:一般适用于双方向解编作业量均较大或解编量均大而地形条件受限制,且折角车流较少的大型编组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