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合集下载

[整理]近代外国侵略对中国造成的积极影响

[整理]近代外国侵略对中国造成的积极影响

近代外国侵略对中国造成的积极影响古代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之一,其政治、经济、文化在相当长时期内处于领先地位,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做出过重大贡献。

然而在近代,随着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中国逐渐从一个独立自主的主权国家沦为落后的半殖民半封建国家,也开始了面向世界的近代化过程,尽管这一过程在起初是痛苦和被动的。

究其原因,外强侵略无疑是始作俑者。

在此说明,西方列强的侵略的确对中国社会造成了严重的消极影响,但其在客观上的积极作用也不容忽视。

尽管它处于次要和从属的地位,也尽管西方列强在侵华的时候只是充当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其主观动机还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近代化国家。

从1840年开始的两次鸦片战争,以及以后签订的各种条约,对当时的中国来说无疑是巨大的灾难和耻辱,但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却是有利的,它是中国开始了解世界,开始反思自己在世界上的命运,并不断做出努力,这一切都始于外国侵略,加快了中国步入世界的时间,虽然其中的辛酸痛楚难于言说,留下了惨痛的回忆和教训,但也为中国人敲响了入世的警钟,对于中国走向世界却起了加速的作用!那么,在此,我就对外国侵略对中国造成的积极影响简单谈一谈。

政治方面:西方列强的侵略,使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和贸易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逐渐由一个独立自主的主权国家沦为半殖民半封建国家。

这催生出中国人民主意识的产生。

从以前任人唯“满”,只听圣旨,到后来汉人也渐能参政议政,甚至成为重要官员,甚至产生“内阁”(尽管名不副实)。

这其中,洋务运动是代表。

这项运动,直接推动了当时中国在军事、经济、科技、教育方面的近代化!更为重要的是,这推动了国人学习西方先进文化的浪潮!起码这代表着中国正式进入了工业化的革命。

这是中国面对西方列强侵略做出的主动反应,虽然它由于各方面原因失败了,但是它造成的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却不可磨灭。

同时,西方先进的政治民主制度传入中国,像英国和日本的君主立宪制度、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苏联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使越来越多的人认同进行民主政治改革,最终推翻封建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直至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晚清中国社会的历史巨变与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晚清中国社会的历史巨变与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晚清中国社会的历史巨变与向近代社会的转型晚清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的转型时期,中国社会从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

社会性质发生巨大变化,社会经济结构、阶级关系、政治统治、思想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在这一时期也开始起步并逐步发展。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晚清中国社会的历史巨变与向近代社会的转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知识归纳一、晚清政局的演变1.鸦片战争前夕清朝政治的腐朽从乾隆后期开始,清朝政治的腐败日益暴露,表现为:①官场中,结党营私,互相倾轧,卖官鬻爵,贿赂成风。

②军队里,装备陈旧,操练不勤,军备废弛,纪律败坏。

③财政上,国库日益亏空,入不敷出。

④阶级关系上,阶级矛盾激化,农民的反抗斗争越来越激烈。

⑤清朝统治集团中,以"天朝上国"自居,皇帝和大臣闭目塞听,愚昧无知。

2.19世纪中期,清朝面临内忧外患的形势及政局的变动(1)内忧外患的形势①内忧:鸦片战争后,阶级矛盾激化,各地起义不断。

1851年,爆发太平天国运动;1853年,太平军建立了同清朝对峙的政权;1853~1856年,太平天国发动北伐、西征和东征,深入到清朝统治中心地区,攻破江南、江北大营,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统治。

②外患:清王朝在鸦片战争中战败,被迫割地、赔款、通商,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失去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英法联军攻占了清朝统治中心北京,火烧了皇家园林圆明园,清朝皇帝弃城出逃。

(2)清朝政局的变动①总理衙门的设立。

总理衙门是近代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是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

②辛酉政变和"借师助剿"。

1861年慈禧太后和奕沂发动政变,逮捕了辅政大臣,由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奕沂为议政王。

以辛酉政变为契机,中外反动势力开始走上公开勾结的道路。

1862年初,清政府决定向英法两国"借师助剿",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太平天国。

③汉族官僚势力的扩大。

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3
第1单元 千年巨变之经济:近代化一小步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1840-1870S) 知识梳理: 一、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1)利用不平等条约 (2)进行商品倾销和原料掠夺 (3)进行资本输出,为其商品输出服务
2018年10月8日星期一
4
材料一 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 口”。洋纱、洋布、洋棉“其质即美,其价复廉”,因 此,“江浙之布不复畅销”“闵产之土布、土棉……不 能出口”。……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 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 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 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018年10月8日星期一
1
第1单元 千年巨变之经济:近代化一小步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1840-1870S) 知识梳理: 一、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洋务运动期间重要工业
开平煤矿 天津机器局
贻来牟机器磨坊
耶松船厂 汉阳铁厂 湖北织布局
轮船招商局 江南制造总局 安庆内军械所 发昌机器厂
福州船政局
继昌隆缫丝厂
第1单元 千年巨变之经济:近代化一小步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1840-1870S)
知识梳理: 一、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1)利用不平等条约 (2)进行商品输出和原料掠夺 (3)进行资本输出,为其商品输出服务 二、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1.中国传统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1)传统手工业衰落 (2)家庭农业和手工业分离 (3)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 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1)洋务军事工业 (2)洋务民用工业 (3)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怎样看待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怎样看待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 从我们中国人自己的角度带有感情色彩来看:外国人侵略中国,这是他们的罪恶,同时也是我们的耻辱!他们在我们领土上犯下了谈天大罪,是不能被原谅的!但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这又是必然的,又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当时的世界上,一些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经过二次工业革命,国家已经强盛到了一定的程度,他们已经不满足国内的发展,急需向海外扩张与发展!而反观当时的中国,经过几年的闭关锁国,错过了世界上的几次工业发展的好机会,且当时的政府又腐败无能,这使中国就远落后于世界的其他国家。

外因于内心就导致资本主义国家将目光瞄向中国,开始了他们的侵略。

“弱肉强食”、“落后就要挨打”,不变的发展规律!想想我们中国,在元朝强盛时,不也是一直向周边扩张吗?最后快要当然一方面是中国的屈辱史,另一面是促进了中国的现代化啊,没有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还是农业社会的形态,现代化是历史所趋,我们只是不愿意所以人家来强迫你愿意而已。

2.近代中国受到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这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也是决定近代中国社会性质、革命性质的重要依据。

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是产生近代中国社会基本矛盾和各种社会矛盾的主要根源,也是近代中国社会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如何看待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是学习研究中国近现代史首先遇到的问题,也是正确认识中国近代历史和国情以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

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这是大学生容易感到困惑和疑问较多的问题。

国内外的某些言论曾引起一些学生思想上的混乱和迷惑。

因此,认识这个问题十分重要。

对于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化地给予解答,而应该将理论和历史事实相结合,进行全面、辩证的阐述和深入、具体的剖析。

本文着重分析关于殖民主义“双重使命”的理论,以及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及文化渗透的主要方式与特点。

过去一般泛用广义的帝国主义概念,这一概念实际上包括了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阶段和垄断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

近代西方资本在中国

近代西方资本在中国

近代西方资本在中国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凭借不平等条约等种种特权,逐渐占领了中国市场,中国经济—步—步被卷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近代西方国家对华资本输出成为中国近代定一条贯穿始终的主线。

甲午战争前,英、法、德、日等国纷纷在中国设立银行,据资料统计在华外国银行有八家,分支机构十六个,它们包办中国政府各项贷款及投资,并发行纸币,吸收中国存款以扩张其在中国的金融势力。

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其垄断的金融势力开始大规模向外资本输出,逐渐代替商品输出,成为帝国主义对外经济掠夺的主要手段。

《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为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开辟了通路。

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形式大体为政治贷款和经济投资两种。

其一,政治贷款。

据史料统计,中午战争前,1853年到1893年间,清政府共举外债39次,从1894年到1911年间,所借外债108项,总额为12. 394亿余元,为甲午战争前借款的27倍。

贷款被附以苛刻的政治条件作抵押。

1895午到1913年,西方在华共设银行13家,85个分支机构,构成对华政治贷款扩大资本输出的金融网络。

其二为经济投资。

到1898年11月,西方国家共取得6420英里的对华铁路投资权,至1911午,西方在中国直接经营和控制经营的铁路长达8900多公里,占铁路总里程的93%以上。

西方国家修筑铁路所到之处,大量移民,强占村镇,开铺设埠,成为事实上的殖民地。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大煤矿、重要铁矿、金矿均被西方国家控制。

欧战爆发后,日美帝国主义在华经济势力大肆扩张,1914年日对华投资达21960万美元,占西方国家对华投资总额(160130)万美元的13.6%。

到1931年增至113690万美兀,占外国投资(324250)万美元的35.1%。

到1945年6月,日对华投资达260亿日元,折合美元100亿。

通过在占领区的大量投资,日帝对中国人民进行了殖民主义的残暴掠夺。

帝国资本主义侵略对中国近代化影响钟

帝国资本主义侵略对中国近代化影响钟

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对中国近代化影响——对外汉语2班钟小璐41125072概况: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社会民主化,思想自由化,军事独立化,外交平等化,这是中国在近代历史上的发展趋势,也是世界近代国家的发展趋势,是历史的潮流。

但中国的现代化过程,伴随的是资本—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以及中国人民的不屈反抗。

我们可以说,中国的近代化是在资本—帝国主义的压迫中艰难曲折前行的。

本文大致讲述了这一内容。

根据马克思主义矛盾的观点,资本—帝国主义在给中国带来沉重灾难的同时也给中国提供了近代文明,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其破坏作用是绝对的,换而言之,,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胁迫着中国在负出巨大牺牲的前提下艰难地走向近代化。

下面,就来分述一下其消极以及积极作用。

消极方面:以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几个侧面陈述。

(文中条款请参见各条约,不赘述)经济上: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具有极其明显和重大的阻碍作用。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强势入侵,与中国近代的经济主权逐步丧失,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确立,中国经济近代化发展最终失去了独立发展可能性,完全沦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附庸密不可分。

早期帝国资本经济的入侵仅限于经济方面,如鸦片贸易,货物倾销等,这些行为导致中国资金大量外流,使中国缺少了原始资本的积累和正常发展的需要。

帝国主义列强在签订马关条约后逐步加强在华的经济控制,延伸至原料和市场的双重掠夺,利用在中国设立工厂,开采矿产,修筑铁路,开设银行,操纵中国经济的特权与中国民族企业争夺市场,使中国自身的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先天不足,后天畸形”,具有对外资本依赖性。

在北洋军阀时期,帝国主义国家贷款给中国军阀官僚,如张作霖就受日系支持,军阀的混战,就使中国局势动荡不宁,使中国的经济建设缺乏和平安正常进行,国人经济发展和生活都需要外国的帮扶,这体现了政治性经济的控制方式。

且资本主义的贪婪本性决定了他们抢夺的暴力性和直接性,这表现在不断的要求赔款中,赔款是最直接的掠夺方式,也是见效最快的方式,虽然在后期他们逐渐放弃了这种行为,转向经济危机后的市场扩大及深入控制,但是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伤害却是深远的。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在华资本输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在华资本输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在华资本输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第一篇: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在华资本输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在华资本输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在中国,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帝国主义不但继续进行商品倾销,而且扩大对华资本输出。

各国对华进行资本输出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前就已经存在,但规模不大,数量不多,主要集中在航运业、银行业、船舶修造业以及一些出口产品的加工业等方面。

当时各国对华资本输出,主要是为商品输出服务,在华外国银行业的业务也局限在进出口贸易和国际汇兑方面。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帝国主义各国为把中国变成它们各自独占的市场,对华资本输出大量增加,不仅包括以上全部,还包括中国的防纺织、面粉、烟草的方面。

同时,中国关税的征收权、保管权、支配权均有外国银行控制。

这对中国的近代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的资本输出对近代中国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在华的资本输出,阻断了中国的原始资本主义的自主发展的可能性和机会性,一开始就把中国原始资本主义扼杀在出生的摇篮里。

它们凭借雄厚的资本,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原料,节省了运费,又享有免纳种种苛捐杂税的特权,不仅获得了巨额利润,而且迅速发展为具有垄断性的企业,严重排挤了中华民族工业的产品。

同时,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在华资本输出、进行投资设厂使得作为中国先进生产力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具有明显的革命性与妥协性并存的尴尬局面,对中国革命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

并且,对中国的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起到了加速瓦解的作用,同时期形成了中国封建自然经济、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外国帝国主义三者并存的局面,极大地破坏了中国自然经济正常发展的规律。

最后,帝国主义在华资本输出通过各种投资的利润,各种贷款利息和回扣,通过货币经营直接积聚资金,极大地占有了中国的资金,导致中国资金大量外流。

并且,不断蚕食着中国的资源以及丰富的劳动力,这极大地破坏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致使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形成“先天不足”的局面。

论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畸形发展

论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畸形发展

论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畸形发展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中国,打开了中国市场的大门,严重冲击了中国的商品市场。

虽然封建自然经济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依然占主导地位,但却不可避免地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下开始土崩瓦解。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代表着当时历史条件下先进的生产力,在自然经济接近解体的前提下以及洋务企业和外商企业的双重诱导和刺激下,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开始了其曲折的发展历程。

1 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畸形发展的曲折分期1.1 清末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清朝末年,当统治者依旧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时,英国首先发动了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豺狼般的西方列强们带着无尽的欲望和贪婪,在华夏大地上肆无忌惮地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而《南京条约》、《望厦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迫使中国的自然经济一步步走向崩溃;通商口岸被迫打开、协定关税险遭破坏、外国商品大量流入,中国被迫卷入了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在民族危机的强烈刺激与爱国之心的驱使和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条件下,早期的资产阶级开始积极引进外国先进生产技术和机器,投资近代企业。

期间主要的企业有: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等等。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这一时期有了初步的发展,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提供了重要的经济前提、内在动力和新兴的阶级基础。

首先,技术力量薄弱,严重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技术,深受西方列强的控制;其次,封建统治阶级之所以放宽民间设厂限制,不是真正想改变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他们不过是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因此中国早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得不到当时政府的真心支持,反受其压;最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由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致使民族资产阶级具有革命性和妥协性的两面性。

同时他们所遭受的剥削和压迫也是双面的。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从它产生的那一天起,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与束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末民初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以历史建筑风格为例一个多世纪前,一个来自欧洲的列强带着它的坚船利炮堂而皇之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那一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的序幕被拉开。

至此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这个古老而落后的国家,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抢劫掠夺,给这个原本就脆弱不堪的国家带来创伤,当然,对中国社会变革产生的深刻影响也是不可否认的。

然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毫无疑问是巨大的。

我们一行人在12月2日这一天前往杭城,寻找我们周围近代化历程中的文化变迁的足迹。

众所周知,杭州是一座充满历史风情积淀浓厚文化的城市。

这次我们以近代化过程中历史建筑风格为切入点,前往杭城的大街小巷,用心触摸历史变迁的脉络。

首先我们来到的是位于上城区中山中路的浙江兴业银行旧址,兴业银行是清光绪三十一年由修建沪杭铁路总理汤寿潜等发起创办浙江铁路公司,自办沪杭甬铁路。

次年10月公司附设铁路银行。

这座坐西朝东的建筑,主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面阔五间,三层,入口台阶两边弧形石鼓上为爱奥尼克双柱式门楼、门面、台阶,欧式的雕花石刻,柱身采用苏州金山花岗岩,建筑中部冠戴高突的圆顶无不体现出中西文化交融。

站在银行对面,一座巨大的中西合璧式建筑进入我们的视线,透过巨大的法国梧桐,顿时我们被它古朴又典雅的外形震撼了,气派却不落俗套。

进到银行里面,据了解,现为杭州中国工商银行杭州分行营业部。

中国的外资银行发展是历史的必然结果,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中国开始积极融入世界经济,从“耻于言利”到敢于“争利”是中国推进近代化历史进程的必经之路,中国近代银行业就是在“争利”的过程中奋起直追,不断发展的。

许多产业部门和金融业遵循资本主义发展规律和内在要求,已或迟或早地出现了资本集中的趋势,产业和银行业开始相互渗透,银行业商办趋势日益明显,代表着资本主义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传统经济向近现代经济的加速演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大发展孕育着新的活力。

紧接着,我们一行人还探寻了杭城著名历史文化景区南宋御街,南宋御街作为杭州历史文化的一张名片,主要展现南宋古代街区的古老风貌,但就在御街两侧散布着许多近代中西合璧的典范建筑。

五洲药房就是一个典型的建筑,五洲药房旧址是一排高高的四层建筑,有七八间门面的宽度,排场很大。

墙面上有一块由杭州市人民政府安置的历史建筑说明铭牌,上面铭刻着“20世纪20年代钢筋混凝土西洋混合式风格商业建筑,反映了近代建筑演进的历史脉络”,五洲药房据说原本是三层的楼房,北侧一半的第四层楼是后面加上去的。

当年,北边的一半是开
五洲药房的,南边的一半租给了两浙商业银行。

其实,五洲药房是上海五洲药房的一家支店,1928年挂出的牌子。

当年该药店推出的液体补血药“人造自来血”和固本肥皂一到杭州,就成了杭州市民疯抢的热销产品。

虽然当年的热闹,人声鼎沸的场面今天已经很难再见到了,但是作为杭州城里面西洋混合式商业建筑,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商业发展走向。

还有像生昌百货店旧址,金店,门面是典型的西洋风,到了里面就完全走中式路线了。

一楼的空间很是宽敞,后面还有一处窄小的天井,旁边则是上楼的楼梯。

像生昌百货店等这些中山中路的商铺,基本上都是“下店上宅”的典型商业建筑特色。

民国时期的杭州作为当时的国际大都市是中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窗口居民与西方文化接触较多自由意识很强。

随着外国资本在中国市场的扩大和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商品经济也日趋繁荣在杭州等一些大城市大众的消费需求空前高涨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设计艺术的发展。

西方艺术思潮极大地影响了当时杭州人的思想观念并充分表现在设计艺术的各个领域。

这就导致了杭州各领域早期的设计多沿袭国外的设计模式从许多设计上能够看出当时国外流行的一些造型、图案和色彩。

而民国时期的杭州现代建筑多是外国人设计大量的租界建筑即为代表它们多以西洋式建筑为主我们从今天的杭州部分西洋建筑可以一窥当时的建筑风格。

当时西方建筑设计中的复古主义风格、新艺术风格、现代主义风格在民国时期的杭州新建筑中都有所表现。

采用的是中西融合的设计风格这些建筑既保留了明清时期建筑的纯朴又在外观和材料上融入了西方建筑表现手法。

当时的许多官僚与商贾在建造住宅时要求外观设计成西洋风格内部却装修成中国风味包括许多中西融合的官方机构建筑设计都反映了当时中国建筑设计师在中西融合方面的多种尝试。

时间流逝了,而建筑在历史的更替中凝结,今天大半个世纪后的今天它们仍散布伫立在杭城的某个角落,静静观望城市的变迁,社会的变迁,它们总是沉默寡言,在岁月面前不动声色,时光雕刻着这些曾经代表杭城商业金融业发展前沿的凝固的艺术。

隔着历史这层模糊的纱,我们清晰地看到一个城市的过去,那些曾经的缔造者,那些曾经拥有它们的主人或已早就离我们远去,而他们的手下的艺术品今天在城市的车水马龙间缄默着,走过一个又一个秋冬春夏,如此往复,却还在散发着热量。

营销11乙沈立波黄欣徐明辉
于2012年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