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知识点总结与典例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通用2篇)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通用2篇)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进展篇1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进展【考点一】了解1688年的“光荣革命”1688年,英国议会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她的丈夫荷兰执政威廉承袭英国王位,共同统治英国,这次不流血的政变,史称“光荣革命”。
【考点二】理解《权利法案》1、颁布时间、机构:1689年,英国议会2、内容: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利,保证了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
3、作用:国王开头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考点三】了解英国责任制内阁和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1、简称内阁,形成于18世纪前期。
2、成员:内阁首脑是首相,内阁成员是各部大臣。
第一任首相是沃尔波尔。
3、运行机制:①内阁成员集体负责,与首相共进退。
②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其实是对议会负责。
③议会多数党领袖被国王任命为首相。
④首相有权提名各部大臣,把握行政大权,又通过议会把握立法权,实际上把握了国家大权。
4、1832年议会改革⑴缘由: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兴起,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⑵结果: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议席,大大加强了在议会的作用,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进展供应了保障【考点四】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现代英国君主立宪制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
它的主要特点是虽然保留了君主,但议会掌权,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
18世纪以后内阁权力开头膨胀。
国王作为国家元首,是国家统一的象征;同时,他也是英联邦首脑,起着维系英联邦的纽带作用。
【考点五】理解美国1787年宪法、了解美国联邦制的权力结构1、背景:①美国的独立:1776年宣告独立;1781年赢得战斗;1783年英国承认②邦联的危害:邦联制的美国,国内商品流通不畅,社会动荡加剧,对外贸易处于不利地位,经济进展受到严峻影响③形成共识:必需建立强有力的中心政府,才能建设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国家,促进美国富强④启蒙思想的影响:华盛顿等领导人深受启蒙思想影响,盼望建立共和制国家2、制定:1787年,制宪会议在费城召开,通过联邦宪法,即1787年宪法,该宪法汲取了英法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精髓,尤其是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代议制)的 确立与发展概况
代议制:选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决 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英国 君主立宪制 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德国 总统制民主共和制:美国 民主共和制 议会制民主共和制:法国
考点一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探究三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与影响
责任内阁制是资本主义国家由首相为首的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向议会 集体负责,受议会监督的一种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在这一形式下,国王 “统而不治”,是国家的象征,在形式上任命内阁。
材料一 乔治一世(1714-1727在位)入主英国,但他不熟悉英语 ,对英国事务也不感兴趣。掌控行政大权的内阁会议逐渐由国王主 持转向由财政大臣主持。 1721—1742年,政府工作由多数党领袖、财政大臣罗伯特• 沃波尔(辉格党)主持,实际上成为英国的第一任内阁首相。 ——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根据材料一结合教材, 从乔治一世开始行政权发生什么变化? 责任内阁制下什么先例形成? 变化:行政权逐渐由国王向内阁转移;内阁开始由首相主持; 先例:国王不参加内阁会议,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组建内阁 的范例形成;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
专 题 三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 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考点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688年“光荣革命”;《权利法案》的颁布;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1832年议会改革;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2)美国的联邦制及共和政体的确立 美国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1787年宪法的颁布;美国的联邦制以及 共和政体的确立。 (3)德国的统一与德意志帝国的政治体制。 德国的统一和德意志帝国的建立;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 及其历史影响。 (4)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历史作用 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主要特征;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 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高一历史《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知识点归纳

高一历史《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知识点归纳高一历史《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知识点归纳法国经过反复斗争,1875年,经过激烈的斗争,国民议会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法国为总统制共和国。
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法国资本主义共和政体的最终建立。
1871年德意志实现统一,1871年的德意志帝国宪法,虽然规定帝国实行君主立宪制,但体现了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德意志帝国的统治保留了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和专制主义传统,使德意志帝国成了欧洲最富有侵略性的国家,成为后来一战爆发的重要因素之一。
但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帝制国家的建立也使帝国终于踏入了资本主义的门槛,使德国的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起来,到19世纪末跻身到世界强国行列。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1、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1).波旁王朝——第一共和国——第一帝国——波旁王朝复辟——七月王朝——第二共和国——第二帝国——第三共和国(共和体制最终确立)原因:1.封建势力太强2.反法同盟的干预与阻碍3.资产阶级力量相对薄弱2)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内容:行政权归于总统;立法权归于两院制议会;司法权归于最高法院,由参议员授权组成。
3)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意义:1.共和派终于把众议院、参议院、内阁、总统等关键性职位掌握在自己手中;2.资产阶级各个集团在国家政权中都占据了自己的席位,共和制政体最终确立;3.它使工业资产阶级得以分享政权,促进法国工业资本的发展。
2、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1)德意志帝国建立:1871年宪法,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政体:统一后的德国为邦联制的君主国家;立法权:两院制的议会作为立法机构。
联邦议会是帝国最高权力机构,实际上是上议院;帝国议会实际上是下议院行政权:皇帝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宪法授予巨大权力。
帝国宰相主持帝国政府工作,是内阁首脑,拥有绝对权力。
只对皇帝负责。
3)德意志帝国宪法的性质: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的和不完善的代议制。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知识梳理

一、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英国英国::前提——“光荣革命”;奠定基础——前提——“光荣革命”;奠定基础——《权利法案》《权利法案》;确立——确立——1818世纪中期世纪中期;;发展——发展——18321832年议会改革。
改革。
1. 了解英国“光荣革命”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不满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1688年,英国议会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和荷兰执政威廉继承英国王位女儿和荷兰执政威廉继承英国王位,,这次不流血的政变这次不流血的政变,,在英国历史上被称为“光荣革命”(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级革命的结束))。
2. 理解《权利法案》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 《权利法案》《权利法案》:1689:1689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颁布。
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颁布。
①内容①内容::以明确的法律条文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
财政权等权力。
君主权力受到法律制约。
约。
②意义②意义::从此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权力从此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权力,,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确立。
(2) 责任内阁制责任内阁制:18:18世纪前期形成世纪前期形成,,开创者——沃尔波尔开创者——沃尔波尔,,是英国政治制度的显著特点。
是英国政治制度的显著特点。
内阁产生过程内阁产生过程::普选产生下院议员→下院大选→(国王形式上任命)多数党领袖为内阁首相→首相提名(内阁和政府成员内阁和政府成员))→(国王批准→(国王批准))组成责任内阁制。
内阁成员集体负责组成责任内阁制。
内阁成员集体负责,,与首相共进退与首相共进退;;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对议会负责且控制立法程序。
作为政府和内阁首脑的首相掌握行政权,又能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又能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因此掌握国家大权。
掌握国家大权。
3. 了解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1) 原因原因::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兴起工业资产阶级兴起,,要求获得更多政治权利。
人教版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归纳:近代西方政治制度

近代西方政治制度1、责任制内阁责任制内阁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核心。
内阁制是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对议会负责的政体形式,与总统制相对。
由于内阁制政府具有对议会全权负责的特征,故又称责任制内阁、议会内阁制。
责任制内阁以议会(国会)为权力核心,行政权力受议会的制约,行政权与立法权合一,政府(内阁)则对议会负责。
2、英国政治制度演进的特点1.连续性:近代英国的主要政治制度和国家机构几乎都是从中世纪继承下来的,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从英国的内阁到责任制内阁,都体现了连续性特点。
2.渐进性:英国政治制度发展变化是渐进式的。
英国君主立宪制在17世纪末形成,以后逐渐发展完善,实现了全面的民主化。
3.创新性:如内阁本是国王召集的咨询行政机构,革命后内阁作为国王的私人会议的成分减弱,内阁逐渐独立行事,于是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责任制内阁。
3、近代英国民主政治的特点(1)与古代雅典的直接民主相比,近代英国的民主政治是典型的代议制民主。
①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议会,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的权力。
②与古代直接民主相比,代议制民主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和包容性。
(2)就英国的政体来看,君主立宪制是其最主要的特色。
①在君主立宪制下,君主逐渐“统而不治”,议会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
②现代英国君主立宪制是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这就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注入了时代特色。
(3)就英国近代民主政治来看,彰显了民主与法制密切结合的特色。
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确立了议会至上、限制君权的原则。
1689年,这两个原则被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写入了《权利法案》。
此后,英国又不断完善相关法律,为民主的发展提供保障。
(4)就英国近代民主的发展道路来看,充分体现了和平渐进的发展特色。
①1689年,君主立宪制确立时,英国国王仍享有充分的行政权力。
②1721年,英国责任制内阁确立,国王“统而不治”,英国民主政治进入了新的阶段。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总结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课标要求:1、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2、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3、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单元综述:本单元主要介绍在与封建制度的长期斗争中,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不断成长壮大。
为在政治上取得支配地位,西欧的主要国家英国、法国和德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先后建立。
美国通过独立战争和1787年宪法的制定,也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
本单元三课分别介绍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美国的总统制、法国的共和制与德国的君主立宪制等几种不同形式的政治制度,概括总结了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方现代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就第1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来说,英国由于最早建立起君主立宪制,不仅对于英国政治文明发展起了重要的保证作用,而且对于其他西方国家确立现代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本单元需要掌握的核心问题是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的本质:即“资产阶级通过议会的设置把国家的主要权力──立法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以限制君主或总统等对行政权力的滥用,并通过立法保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学法指导:学习本单元内容,应注意把握以下问题:1、把握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过程、特点和意义、影响,认识到代议制政治的进步性。
2、分析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特点和意义、影响,认识美国1787年宪法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3、把握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过程、意义,认识到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4、分析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局限性和意义、影响,认识德意志帝国的特点。
5、要注意充分结合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认识到民主政治和各国宪法,都属于政治上层建筑方面的内容,应充分结合各国具体的国情,把握其形成、确立的原因、条件及特点。
6、依法治国、民主政治建设是当今的时政热点问题,应结合国际、国内的相关热点问题进行探究、剖析,以加深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学会对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第9讲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教案含解析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9讲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一、法国共和制的确立1.背景(1)政治:18世纪时,法国是欧洲典型的国家,社会矛盾尖锐。
(2)思想:资产阶级思想家公开反对君主专制,抨击宗教神权,号召人民争取自由和民主。
2.过程(1)1789年,法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
(2)1792年,法国废除,建立共和国。
此后,共和制和君主制进行了长期的反复斗争。
(3)1870年,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
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 建立。
3.标志:1875年,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议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掌握立法权,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案。
(2)总统:掌握行政大权,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总统是和军队最高统帅,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经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4.意义: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确立和巩固,为法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易混提醒】关于法国政体理解上的易混点(1)在法国政权更迭中出现的王朝大部分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权,并非封建王朝,比如法兰西第一帝国、法兰西第二帝国、七月王朝等。
(2)法国近代的共和制与当代的共和制有所不同,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法国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而从法兰西第五共和国(1958年建立)开始,法国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易错提醒】议会制共和制和总统制共和制议会制共和制的典型国家是法国,总统制共和制的典型国家是美国。
两种政体的差别是在政府的产生方式上:美国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不对国会负责,政府由总统任命,国会批准,对总统负责;法国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对议会负责。
二、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条件——德意志帝国的建立(1)原因:19世纪中期,德意志还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过程: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俾斯麦的领导下,普鲁士通过三次,完成德国的统一。
1871年初,德意志帝国建立。
2.标志: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
专题八: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与国会或议 总统无权解散国会,国会可 会的关系 依法弹劾总统,二者平行, 但相互制约 任期 四年一届,连任不超过两届
知识拓展:2、比较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和美国总统共和制。
比较项 政府首脑 国家元首及产生方式 国家元首地位 异 权力中心 政府产生方式 国家元首、议会、政 府之间的关系 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首相 国王,世袭 美国总统共和制 总统 总统,间接选举,有任期
2.19世纪欧美政治: 线索: ①在工业革命大背景下,英国通过1832年议会选举改革使君主立宪制完善。 ②法国政体经历反复变迁,直至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才以法律 形式最终确立民主共和政体。 ③德意志在三次王朝战争完成统一的基础上,1871年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 确立了专制主义色彩浓厚的君主立宪制。 ④美国通过南北战争进一步巩固了联邦制。 特征: ①资产阶级革命、改革深入进行, ②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美进一步完善、扩展, ③资产阶级统治在欧美全面确立。
★知识拓展: 1.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的比较。 项目 权限 美国总统 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 总司令 全国选民间接选举产生 英国首相 政府首脑
产生方式
议会选举中获多数票的政党领袖 担任
首相对议会负责,议会可以罢免 首相,首相也可以向国王建议解 散议会,两者相互牵制 只要能保住议会多数党地位,即 可连任
17-18世纪英美法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发展和19世纪资产阶级代议制在 欧洲大陆的扩展。 1、17-18世纪欧美政治: 线索: ①1688年“光荣革命”后的英国通过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18世纪上半 期责任内阁制形成,君主立宪制逐步确立。 ②独立战争胜利后的美国制定了1787年宪法,确立了联邦制、总统制和共和 政体,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基础。 ③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先后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和 共和政体。 特征: 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北美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为典型的早期资产阶级革 命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的基本原则开始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开始确立、 初步发展,欧美向民主化、法治化社会过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知识点总结与典例【最新考纲】1.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理解美国的联邦制及共和政体的确立。
3.知道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知识点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一、前提:资产阶级革命1.背景(1)历史传统:13世纪设立议会,开始有限制王权的习惯。
(2)经济:17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已经有了较大发展。
(3)阶级: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形成。
(4)政治: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2.过程(1)1640年革命爆发后建立共和国。
(2)1688年,“光荣革命”结束了复辟王朝的统治。
3.特点:通过宫廷政变的形式为资产阶级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和平夺权。
二、确立过程1.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1)内容:以明确法律条文限制国王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
(2)作用: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2.形成责任制内阁: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1)形成:1721年,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责任制内阁开始逐渐形成。
(2)内容: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与首相共进退。
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
(3)结果:国王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仅保留某些名义权力。
内阁逐渐成为英国现代政治权力的中心,英国成为典型的君主立宪制国家。
首相掌握国家行政大权,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事实上成为国家的领导者。
3.进行议会改革:民主权利由贵族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1)背景: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政治权利,英国于1832年进行了议会改革。
(2)内容:富有农民和城镇有产者获得选举权;新兴工业城市的代表席位增加。
(3)结果: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议席,大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为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保三、影响1.政治:维护了政局的稳定。
《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长期以来议会与国王的斗争趋于缓和,政局渐趋稳定,为英国社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2.经济: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
17、18世纪英国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保护知识产权,拓展海外市场,保护英国经济的发展,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创造了条件。
3.对外:加紧了殖民扩张。
君主立宪制确立以后,在资产阶级的推动下,英国加紧了对世界殖民霸权的争夺,18世纪下半叶取得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4.文化:推动了文化的繁荣。
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推动文化的繁荣,出现了雪莱、拜伦等浪漫主义文学大师,牛顿建立经典力学体系,达尔文提出进化论。
5.世界:为世界许多国家树立了民主政治的楷模,君主立宪制成为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形式。
【拓展】1.英国代议制演变过程的特点及趋势(1)特点①连续性:近代英国的主要政治制度和国家机构几乎都是从中世纪继承下来的,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从英国的内阁到责任制内阁,都体现了连续性的特点。
②渐进性: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是渐进式的。
英国君主立宪制在17世纪末形成,以后逐渐发展完善,实现了全面的民主化。
③创新性:内阁本是国王召集的咨询机构,革命后内阁作为国王的私人会议的成分减弱,内阁逐渐独立行事,于是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责任制内阁。
(2)趋势①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行政权力由国王转移到内阁;国王权力逐渐被削弱,议会权力不断增强。
②政治权力由贵族民主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民主,并下移到公民民主。
2.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1)多元一体:英国君主立宪制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
(2)议会至上:在君主立宪制政体下,国家权力的中心在议会,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在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为首相,首相通过国王形式上的任命即可以组阁。
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议会监督内阁。
(3)国王至尊:国王是国家元首,但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权力有限,而作为国家象征的地位更为突出,成为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起着维系英联邦的纽带作用。
知识点二美国联邦共和制的建立一、背景1.邦联制给美国带来的问题:美国独立后建立了松散的邦联制国家,各邦实际处于独立状态,中央政府权力弱小,不能解决全国性的问题,这是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的根本所在。
2.启蒙思想从理想到现实:美国的建国者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面对建国初美国面临的严峻局面,他们既要维护自己的理想——追求自由,又要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美国的建国先驱需要做出更加现实的选3.国际竞争压力下的变革:美国独立后,面临着在北美有着重要影响力的英国和西班牙的有力挑战,美国必须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才能保障美国的国家利益。
4.内部稳定政局的必然:随着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美国的阶级分化也日趋严重,不同社会阶层的矛盾日趋尖锐,谢斯起义给美国的精英敲响了警钟。
二、确立:1787年宪法1.内容2.评价(1)进步性①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
②强调加强国家权力,又在权力结构中突出“分权与制衡”原则,避免了权力过于集中,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
(2)局限性:允许奴隶制度的存在,带有种族歧视的烙印,男女权利不同。
三、两党制1.形成:19世纪50年代中期,民主党和共和党对峙格局最终形成。
2.特点:两党对垒,交替执政,是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
3.实质:本质都是资产阶级政党,代表不同的利益集团。
4.影响:两党控制了国会,也左右着总统选举和地方选举。
知识点三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一、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1.背景:艰难的共和之路(1)1789年,法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
1792年,法国废除君主制,建立了共和国。
(2)1870年普法战争后,法国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3)1875年国民议会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
2.确立:1875年宪法3.历史影响(1)资产阶级共和派经过艰苦斗争,掌握了众议院、参议院、内阁、总统等关键职位。
(2)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确立和巩固,为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拓展】1.法国大革命(1)背景①波旁王朝专制统治,封建等级制度,阶级矛盾尖锐。
②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壮大,启蒙思想传播。
③为解决财政危机,路易十六召开三级会议,企图扩大税源。
(2)过程①1789年,巴黎人民起义,攻占巴士底狱,标志着革命爆发。
制宪会议通过《人权宣言》,宣示了新制度的原则。
②1791年,制定宪法,宣布法国为君主立宪制。
③1792年,巴黎人民再次起义,推翻国王,成立共和国(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吉伦特派掌权;处死路易十六。
④1793年,雅各宾派上台,实行恐怖政策,稳定内外局势;但造成内部分裂。
⑤1794年,热月政变,推翻雅各宾派统治,结束恐怖统治;法国革命高潮阶段结束。
2.法国共和制的特点及原因(1)特点①总统与参议院权力巨大。
②立法权、行政权由国民议会、总统和内阁分别行使,具有分权制衡的民主特色。
③是君主派和共和派相互妥协的产物。
(2)原因①法国人民为维护共和政体经历了长期的斗争,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民心。
②法国共和派力量的壮大和不断的斗争。
统治阶级惧怕人民的斗争,尤其是巴黎公社革命的爆发,使其认识到帝制在法国已无立足之地。
③法国已经进入资本主义全面发展时期,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统治者必须调整统治政策,以缓和垄断时期的新矛盾。
知识点四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前提:帝国建立(1)背景:德意志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过程:俾斯麦领导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德国的统一。
(3)结果:1871年初,德意志帝国建立。
2.标志: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1)君主立宪政体(2)联邦政体①帝国政府掌握了军事、外交等大权,各邦保留了一些自治权。
②普鲁士在帝国中占有统治地位。
3.评价(1)积极性: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德意志很快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2)局限性:保留了普鲁士的专制传统,造成了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保守性和不彻底性。
【拓展】1.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及形成原因(1)特点①德意志是名义上的君主立宪制,德意志皇帝控制行政权和军权,拥有广泛的权力。
②德意志帝国宰相由皇帝任命,宰相主持政府并担任联邦议会议长,但只对皇帝负责。
③德意志帝国议会是立法机构,但无实权,法律须经皇帝批准。
④立宪为虚,专制为实,具有浓厚的封建专制、军国主义色彩。
(2)成因①德国资本主义起步晚,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而封建容克地主和军阀势力强大。
②德意志的统一不是“自下而上”由人民决定的,而是“自上而下”由普鲁士王国通过王朝战争实现的,普鲁士在联邦中享有特殊地位。
③贵族和主要由贵族阶层人士组成的军官团体,在社会上地位举足轻重。
因此,德意志帝国及其宪法含有浓厚的封建和军国主义特征,决定了政体的特点基本上继承了普鲁士的传统。
考点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例1】“光荣革命”后直到1832年议会改革前,在英国的一些选区,地方权贵通过人为操作确定议员,议会席位可以买卖,贿选行为屡见不鲜。
这说明英国A.最高权力归属仍未解决B.普选权的推行弊端众多C.专制独裁有了新的土壤D.民主制度建设尚需完善【答案】D【拓展】“光荣革命”的历史定位(1)从形式上看,“光荣革命”是一场宫廷政变;从本质上看,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对封建贵族妥协的产物。
“光荣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实现了资产阶级掌握政权的愿望,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道路。
(2)“光荣革命”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提供了政治前提,但不是其确立的标志,《权利法案》的颁布使国王的权力受到了法律的制约,成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
【变式练习】16世纪,英国自上而下地进行宗教改革,国王成为英国国教教会唯一的首脑。
17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宣布实行宗教自由,强调英国国教教会的至尊地位。
此举旨在A.促进信仰自由B.巩固君主立宪C.强化专制统治D.落实《权利法案》【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国王强调英国国教的至尊地位,主要目的是通过思想上的统一进而达到强化君主专制,C项符合题意。
材料强调的是君主专制,信仰自由说法错误,A项排除。
君主立宪制是在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之后,B、D项排除。
考点二美国共和制的确立【例2】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经过长达四个月的激烈辩论,通过了联邦宪法,各州批准宪法情况见下图。
据此可知,当时的美国A.联邦体制确立经历艰难历程B.各州的矛盾和分歧已经消除C.南方与北方处于对立的状态D.邦联政治体制尚未正式建立【答案】A【解析】材料“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经过长达四个月的激烈辩论,通过了联邦宪法”,体现的是在宪法确立过程中矛盾和分歧较大,这也说明联邦体制经历艰难历程,A项符合题意。
1787年宪法并未解决自由州和蓄奴州之间的矛盾,最后成为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重要原因,B项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