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迢迢牵牛星》教案
《迢迢牵牛星》教案

《迢迢牵牛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迢迢牵牛星》的诗意和背景;(2)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3)能够背诵并默写《迢迢牵牛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赞美;(2)体会诗人对爱情的忠贞和执着;(3)培养学生热爱文学、传承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迢迢牵牛星》的诗意;(2)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3)背诵并默写《迢迢牵牛星》。
2. 教学难点:(1)诗中意象的深刻理解;(2)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迢迢牵牛星》的背景知识;(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意;(2)鼓励学生提出疑问,互相讨论。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鉴赏:(1)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2)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5. 背诵与默写:(1)让学生全文背诵《迢迢牵牛星》;(2)随机抽取学生默写诗文。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迢迢牵牛星》;2. 写一篇关于《迢迢牵牛星》的鉴赏文章;3. 选择一首类似的古典诗歌进行自主学习,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2. 情境教学:利用图片、音乐等资源,为学生创造一个富有感染力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3. 鉴赏教学: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
《迢迢牵牛星》教案

《迢迢牵牛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迢迢牵牛星》。
(2)理解《迢迢牵牛星》的内容,掌握其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了解古代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感受诗歌的美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迢迢牵牛星》。
(2)学会欣赏古代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古代诗歌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1. 《迢迢牵牛星》的内容理解。
2. 古代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的感悟。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 古代诗歌的欣赏和解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迢迢牵牛星》的原文和注释。
2. 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如牵牛星和织女星的传说。
3.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PPT等。
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牵牛星和织女星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相关的传说。
(2)引导学生回忆已学的古代诗歌,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学习诗歌(1)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解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
(3)解释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3. 探讨诗歌(1)让学生分组合作,探讨诗歌的主题和意象。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4. 欣赏诗歌(1)让学生闭上眼睛,倾听教师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美感。
(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欣赏诗歌的心得体会。
5. 总结课堂(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背诵诗歌,并写一篇读后感。
6. 板书设计《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等。
教师还应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作业设计1. 背诵《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教案

《迢迢牵牛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迢迢牵牛星》。
(2)理解《迢迢牵牛星》的创作背景、诗意和艺术特色。
(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迢迢牵牛星》。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诗人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2)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培养高雅的情操。
二、教学重点1. 《迢迢牵牛星》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2. 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古代文化知识的理解。
2. 诗歌的深层含义和审美内涵。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解PPT。
2. 相关参考资料。
3. 诗歌全文及其注释。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迢迢牵牛星》的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其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分析诗歌的意象,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等。
(2)解读诗歌中的情感,如相思、离别等。
(3)探讨诗歌的哲理,如人生、命运等。
5. 艺术特色分析(1)分析诗歌的语言美,如对仗、比喻等。
(2)欣赏诗歌的韵律美,如平仄、押韵等。
6.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2)引导学生体验诗歌所表达的美感。
7. 小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作业:背诵《迢迢牵牛星》。
8. 板书设计《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诗歌解析、艺术特色分析等环节,使学生全面了解了《迢迢牵牛星》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迢迢牵牛星原文及教案(优秀9篇)

迢迢牵牛星原文及教案(优秀9篇)《迢迢牵牛星》篇一一、迢迢牵牛星朝代:两汉作者:佚名原文: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二、译文看那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
(织女)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摆弄着织机(织着布),发出札札的织布声。
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哭泣的眼泪如同下雨般零落。
这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两岸相隔又有多远呢?虽然只隔一条清澈的河流,但他们只能含情凝视,却无法用语言交谈。
三、注释1、《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2、《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梁萧统《文选》卷二九(中华书局1977年版)。
此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
《古诗十九首》,作者不详,时代大约在东汉末年。
3、迢迢(tiáo):遥远。
牵牛星:隔银河和织女星相对,俗称“牛郎星”,是天鹰星座的主星,在银河南。
4、皎皎:明亮。
河汉:即银河。
河汉女,指织女星,是天琴星座的主星,在银河北。
织女星与牵牛星隔河相对。
5、河汉女:银河边上的那个女子,指织女星。
6、擢(zhuó):伸出,拔出,抽出。
这句是说,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
7、札(zhá)札弄机杼:正摆弄着织机(织着布),发出札札的织布声。
弄:摆弄8、杼(zhù):织机的梭子9、终日不成章:是用《诗经·大东》语意,说织女终日也织不成布。
《诗经》原意是织女徒有虚名,不会织布;这里则是说织女因害相思,而无心织布。
10、零:落。
11、几许:多少。
这两句是说,织女和牵牛二星彼此只隔着一条银河,相距才有多远!12、盈盈:清澈、晶莹的样子。
13、脉脉(mò mò):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
14、素:白皙。
15、涕:眼泪。
16、章:指布帛上的经纬纹理,这里指布帛。
17 。
间:相隔。
《迢迢牵牛星》篇二迢迢(tiáo)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zhuó)素手,札札(zhá)弄机杼。
六年级下册语文《迢迢牵牛星》精品教案(通用5篇)

六年级下册语文《迢迢牵牛星》精品教案(通用5篇)六年级下册语文《迢迢牵牛星》精品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的大致情节。
2、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3、学会阅读名著类课外读物的方法教学重难点:1、激发学生阅读《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的兴趣2、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如和阅读一本课外读物教学准备:课外阅读书《尼尔斯骑鹅旅行记》,ppt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好,我姓郭,你们可以叫我郭老师。
今天是咱们第一次见面,我们先聊几句。
最近流行一句话——“得语文者得天下”,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2、师:想要学好语文,最重要的就是阅读了。
你们已经五年级了,相信在这五年的小学生活中,你们一定读过不少书,谁能说说你都读过那些书?3、这么多同学都举起了手,看来你们的课外阅读量真不少,这么多书都给你们带来了哪些益处?二、猜书名。
1、师:是啊,正如一句古话所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今天这节课,我要向你们推荐一本值得我们大家一起去阅读的好书。
书名我先不告诉你们,请你们根据我提供的信息来猜猜我要推荐的是哪本书。
(师说一条,ppt出示一条。
)2、师:《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就是我今天要给你们推荐的书。
(师展示书)三、观察封面。
1、(ppt出示书的封面)师:拿到一本书时,我们会最先看到这本书的封面。
请你们仔细地观察这本书的封面,你会从中获取到哪些信息?(师相机介绍作者和译者。
)介绍作者:师:你们对这位作者有哪些了解?我给大家找来了一些作者的简介资料,(ppt出示作者信息)谁对这位作者感兴趣,想给大家读读这个作者的简介?(请两位学生分别读ppt 的内容。
)师:同学们,塞尔玛bull;拉格洛芙虽然患有腿疾,但为了完成这本书的创作,她独自一人忍着病痛走完了瑞典的大江南北,所以书中主人公旅行过的每一个地方都有塞尔玛bull;拉格洛芙的足迹。
因此,人们又将《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称为塞尔玛bull;拉格洛芙的旅游日志。
迢迢牵牛星教案[合集五篇]
![迢迢牵牛星教案[合集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e2c32600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07.png)
迢迢牵牛星教案[合集五篇]第一篇:迢迢牵牛星教案迢迢牵牛星教案1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古诗十九首》,了解五言诗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体会《迢迢牵牛星》中叠词使用的妙处;学会分析诗歌的情感;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结合自己的体会来欣赏诗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歌中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迢迢牵牛星》中叠词使用的妙处;学会分析诗歌的情感。
难点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结合自己的体会来欣赏诗歌。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欣赏图片让学生讲牛郎织女的故事(二)出示教学目标。
(三)作品介绍,写作背景介绍。
《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文选》。
这十九首诗没有题目,一般拿每首第一句作题目。
诗作表现了动荡、黑暗的社会生活,抒发了对命运、人生的悲哀之情,艺术风格含蓄动人,朴素凝练。
刘勰《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古诗已形成一种特定含义专类名称:它与两汉乐府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并发展成为一种新诗体,后人有不少拟古作品。
(四)了解五言诗。
(五)听示范朗读。
(六)全班读书,自学下列问题:1请同学们自行鉴赏诗歌、展开联想、说说你喜欢的诗句。
(词、句、艺术手法)2分析诗中的叠字的作用。
《迢迢牵牛星》全诗没有一字直接写织女对牛郎的思念,却处处能感受到她的深切思念,这种艺术效果是如何达到的?4本诗的创作目的是什么?(主旨)(七)学生讨论,互助答疑(8分钟)(八)师生合作探究。
迢迢: 写星空的距离,远皎皎: 写星的光辉,亮纤纤: 写手的形状,秀美札札: 写织机的声音,(织布繁忙)盈盈: 写水的形态,清且浅脉脉: 写人的神情,含情诗作是让织女的深情通过她的活动、情态和这些活动引起的读者的想像表现出来的。
比如,织女整日忙碌在织布机上却织不出布匹,说明她被思念折磨而无心织布,那么她又为什么要徒劳地上机呢?恐怕是为了转移、排遣苦闷。
古诗三首迢迢牵牛星教案

古诗三首迢迢牵牛星教案这是古诗三首迢迢牵牛星教案,是优秀的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古诗三首迢迢牵牛星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把握主人公在一天中的心情变化,理解其情感。
2.细读课文,体会文章细腻生动的心理描写,并模仿借鉴。
3.品析课文,把握文章以孩童视角观察、感受生活的方式4.感受孩子的失望与无奈,辩证认识母亲与孩子沟通中出现的问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文章细腻生动的心理描写,并模仿借鉴。
难点:品析课文,把握文章以孩童视角观察、感受生活的方式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提前给学生布置任务,搜集一些关于期盼、等候的材料,可以是别人的故事,也可以是自己经历过的事情。
课上分享交流。
(2)初读课文,询问学生:作者为什么用《那个星期天》作为标题?引导学生带着这个问题阅读全文。
二、质疑互辩:(一)活动一:1.自由读通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同桌间互读检查。
2.说说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初步感受。
)(二)活动二:通过自学课文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试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三、精讲点拨: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中心(1)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让学生自由朗读全文,圈画出表达心情的关键语句,比如“我想到底是让我盼来了这段时光不好挨”“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一派荒凉”等,把握“我”心情变化的大致过程,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
(2)梳理文章写作顺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我”的心情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所以,在指导学生圈画出表达心情的关键语句的同时,还要注意它与时间的推移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将“我”心情的变化与这一天里时间的推移结合起来体会,以便更全面、准确地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品读感悟,理解作者情感,感受文章的独特魅力要求学生细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1)当“我”开始等待时,“我”有什么举动?心情如何?一个满怀期盼的孩子,从早晨就开始等待期盼已久的出行,这使得在平日看来还可以忍受的单调时光变得更加不好挨。
《迢迢牵牛星》优秀设计教案

《迢迢牵牛星》优秀设计教案《迢迢牵牛星》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
此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得会面的悲剧,抒发了女子离别相思之情,写出了人间夫妻不得团聚的悲哀。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迢迢牵牛星》优秀设计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语文《迢迢牵牛星》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十九首》的内容及地位。
2、学生通过反复朗诵,了解五言律诗的节奏及其韵味,并掌握诗中叠音词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3、通过点拨,引导学生理解其思想内容,欣赏牛郎织女凄美的爱情故事。
教学重点:掌握叠词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教学难点:理解其思想内容,品味牛郎织女的爱情的凄美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了很多爱情题材的诗歌,比如说《静女》,它描述了热恋中的男女青年约会时的甜蜜;《氓》叙述了女主公不幸的婚姻。
而今天,我们将学习另一篇爱情题材的诗歌——《迢迢牵牛星》,一起来看看这首诗又给我们描述了一个怎样的爱情故事。
好,大家把书拿出来,翻开101页,结合注释自读《汉魏晋诗三首》之《迢迢牵牛星》。
(学生自读、教师板书题目)二、解题以及介绍文学常识《迢迢牵牛星》选自《文选》中《古诗十九首》的第十首。
这十九首古诗没有题目,一般以每首诗的第一句作为题目。
《古诗十九首》 (是专有名称)都是五言诗,全篇由五字句构成。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政治混乱。
下层文士漂泊蹉跎,游宦无门。
《古诗十九首》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表述着同类的境遇和感受。
这十九首诗歌,基本是游子思妇之辞。
具体而言,夫妇朋友间的离愁别绪、士人的彷徨失意和人生的无常之感,是《古诗十九首》基本的情感内容。
《古诗十九首》在艺术上继承了《诗经》、《楚辞》的传统,吸取了乐府民歌的营养。
《诗经》的赋、比、兴表现手法,在“古诗”中得到广泛运用。
《迢迢牵牛星》是其中艺术成就颇高的一首,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它为“五言之冠”,钟嵘在《诗品》中说它是“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迢迢牵牛星》
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十九首》的内容及地位。
2、学生通过反复朗诵,了解五言律诗的节奏及其韵味,并掌握诗中叠音词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3、通过点拨,引导学生理解其思想内容,欣赏牛郎织女凄美的爱情故事。
重点:掌握叠词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难点:理解其思想内容,品味牛郎织女的爱情的凄美
教法:诵读法、点拨法
学法:诵读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了很多爱情题材的诗歌,比如说《静女》,它描述了热恋中的
男女青年约会时的甜蜜;《氓》叙述了女主公不幸的婚姻。
而今天,我们将学习另一篇爱情题材的诗歌——《迢迢牵牛星》,一起来看看这首诗又给我们描述了一个怎样的爱情故事。
好,大家把书拿出来,翻开101页,结合注释自读《汉魏晋诗三首》之《迢迢牵牛星》。
(学生自读、教师板书题目)
二、解题以及介绍文学常识
《迢迢牵牛星》选自《文选》中《古诗十九首》的第十首。
《古诗十九首》(是专有名称)都是五言诗,全篇由五字句构成。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政治混乱。
下层文士漂泊蹉跎,游宦无门。
《古诗十九首》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表述着同类的境遇和感受。
这十九首诗歌,基本是游子思妇之辞。
具体而言,夫妇朋友间的离愁别绪、士人的彷徨失意和人生的无常之感,是《古诗十九首》基本的情感内容。
《古诗十九首》在艺术上继承了《诗经》、《楚辞》的传统,吸取了乐府民歌的营养。
《诗经》的赋、比、兴表现手法,在“古诗”中得到广泛运用。
《迢迢牵牛星》是其中艺术成就颇高的一首,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它为“五言之冠”,钟嵘在《诗品》中说它是“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
三、朗读感知,了解大意
1、指明学生朗读
他读得怎么样?好不好?
点拨字音:
纤:xiān 纤维素 qiàn 纤夫(板书)札zha
问题设计:五言诗的节奏有何特点?
点拨:五言诗的诵读节奏,一般是三个节拍,即二二一或二一二,由不同字数构成的两个节拍交错起来而组成一句的五言诗,在节奏上就远胜于板滞的四言诗。
比如说“迢迢/牵牛/星……纤纤/擢/素手)
另外,该诗句押韵(ü韵)。
这是一首描写织女思念牛郎的爱情诗,也可以把它归为“思妇诗”,所以它的感情基调应该说是较为哀怨的。
2、集体朗读
来,我们一起朗读一遍。
尽可能地把诗歌所要表达的那种(离别的哀怨、相思的痛苦)情感读出来。
(集体朗读)
3、录音播放
来,我们听一下录音,看别人是怎样朗读的,大家要认真听。
4、好,大家听了这么多遍,那么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在你看来,它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感情?(指明学生回答)
写的是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见的故事。
抒发了男女情人分隔两地的相思之苦。
三、精读课文,赏析品味。
一)把握诗歌内容,体会其情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提问一:诗歌第一句就点明了什么?
明确:描写对象——牵牛、织女,引出本诗的抒情主人公——织女。
“迢迢”写出了两个人分隔异地,引出他们的爱情故事——牛郎织女的故事引申: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是我国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梁山伯与祝英台》和《孟姜女》、《白蛇传》、《牛郎织女》)
传说天上有个织女星,还有一个牵牛星。
织女和牵牛情投意合,心心相印。
可是,天条律令是不允许男欢女爱、私自相恋的。
因此,王母便将牵牛贬下凡尘了,降生在一个农民家中,取名叫牛郎。
而织女则不停地织云锦以作惩罚。
后来,织女私自偷下凡间,重遇牵牛(牛郎),两人遂结为夫妇,生一男一女。
一家四口过着幸福的生活。
但是王母娘娘知道后,非常生气,命令天兵天将把织女拘回天上。
牛郎就把两个小孩放在箩筐里,奋力追赶织女。
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钗,在牛郎织女之间一划,变出现了一条波涛汹涌的银色河川(银河),于是,牛郎在银河以南,织女在银河以北,遥遥相对,无法相见。
探究:这里用到了什么手法?
明确:这里用到了“互文”的手法。
“迢迢”既修饰牛郎,也修饰织女;而“皎皎”同样也是这种情况。
互文是指诗文的相邻句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一种修辞方式。
例: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
纤纤擢素手,札扎弄机杼。
译文:织女摆动纤纤素手,织机“札札”作响。
明确:这里进一步描绘了织女织布的形象。
据说织女心灵手巧,她能用一种神奇的丝在织布机上织出层层叠叠的美丽的云彩,随着时间和季节的不同而变幻它们的颜色。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提问二:前一句写织女忙绿地织布,她整天织布,为什么还是“不成章“呢?为什么“泣涕零如雨?
明确:因思念远方的人而无心织布
提问三:终日以泪洗面为何还要去织布呢?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表现什么情
感?
讨论明确:用比喻、夸张手法,以借织布排遣思念的愁苦,来表现愁苦到至
极。
这种情感,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调去读?(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背)
,相去复几许? 译文:银河既清且浅,相距又有多远?
且:并且,表并列关系。
去:距离(一词多义:离开;除掉;丢弃;到……去。
)
复:副词,又(一词多义。
回来;恢复;回答;报复;免除赋税徭役;通“覆”覆盖;繁复)
既然河水既清又浅,应该可以涉水而过,但是他们两人为什么不能见面呢?那么
作者借这一故事有何目的呢?
讨论明确:河水并非不能渡过,而是不可逾越。
是因有像王母这样的势力的
阻隔,爱情被扼杀、遭遇挫折。
可见,织女“泣涕零如雨”的悲思是源于对情人
的爱情被无情毁灭的悲恨。
本诗明写传说故事,暗写现实生活,表面是写织女相思牛郎的事,而实际是抒发人世间思妇对远在他乡恋人的离愁别绪,以委婉曲折的手法,抒发闺妇的感伤情怀。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脉:mò含情脉脉 mài 脉搏、脉络
尽管他们只相隔一条水清且浅的银河,但只能含情相视,不得互诉衷肠。
那么,这里就给我们交代了什么?(织女痛苦的缘由)抒发了织女心中咫尺天涯的哀怨。
二)艺术特色
提问:全篇十句有六句以叠词起头叠字的使用有何作用?
叠词的使用或是状貌或是摹声或是绘情都准确而生动收到较佳的效果。
叠词的作用是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旋律美,增强形象性,也使感情表达得更缠绵悱恻。
在《迢迢牵牛星》中,运用了叠词和拟声词,
“迢迢”,写距离之远(是织女心里的感觉,情人眼里的咫尺天涯。
);“皎皎”,写星光之亮(写出了织女整体形象的娇美姿态明艳动人。
),使人产生一种夜空广大、星光灿烂的视觉感受。
然后,诗人将视线移到织女星上。
由远而近,先物后人。
“纤纤”状素手之修美,
“札札”状织布之繁忙,一状形,一摹声。
“纤纤”和“札札”, 形声生情。
“盈盈”写水之物貌(既表现水波的晶莹,又表现了女子的美丽,还可表现女子眼含热泪的神态.让人回味无穷。
);
“脉脉”写人之情貌,水貌和情貌都很美。
可是一水之隔,却“不得语”,只能含情脉脉,隔河相望。
近在咫尺,若隔天涯。
隔河相望,河汉的清浅和并不宽阔强化着见面的渴望,当然也就增加了见不了面的无奈。
同样,在见面的阻隔只有“盈盈”一水隔,“不得语”就差不多是不可忍受了。
景情并生,哀怨动人。
小结:这些叠字刻画了人物和环境,由远而近,由物及人,由神态及感情,确是“兴象玲珑,意致深婉”,深婉细致地写出了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别离之愁。
小结出鉴赏诗歌方法:抓住字眼,体味语言。
(板书)
叠词作用
迢迢写牵牛星之远
皎皎写织女星之明
纤纤写素手之细
札札写机杼之声
盈盈写银河之水
脉脉写相视之态
学生朗诵,体会叠词的作用。
叠音用得确切不移、形象生动,且增添了音乐美,使诗篇更具浓郁的抒情性。
六、课外拓展
牛郎织女鹊桥会古来诗词吟咏多。
他们动人的爱情故事至今被传诵。
中国历代诗人骚客以七夕为题,写下了无数名篇佳作,其中最著名的应该说是
宋代词人秦观的《鹊桥仙·七夕》: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首词意境新颖,设想奇巧,独辟蹊径。
特别是最后一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众人大多慨叹牛郎织女相见太难时,它却反其意认为坚贞的爱情不在于耳鬓厮磨。
七、朗诵
好,下面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自由朗读,看谁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把这首诗背下来。
(学生自由朗读)
(两分钟后)
指明两个学生背诵,一个默写(视情况而定)
八、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迢迢牵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