迢迢牵牛星教案
《迢迢牵牛星》教案

《迢迢牵牛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迢迢牵牛星》。
(2)理解《迢迢牵牛星》的创作背景、诗意和艺术特色。
(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迢迢牵牛星》。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诗人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2)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培养高雅的情操。
二、教学重点1. 《迢迢牵牛星》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2. 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古代文化知识的理解。
2. 诗歌的深层含义和审美内涵。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解PPT。
2. 相关参考资料。
3. 诗歌全文及其注释。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迢迢牵牛星》的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其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分析诗歌的意象,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等。
(2)解读诗歌中的情感,如相思、离别等。
(3)探讨诗歌的哲理,如人生、命运等。
5. 艺术特色分析(1)分析诗歌的语言美,如对仗、比喻等。
(2)欣赏诗歌的韵律美,如平仄、押韵等。
6.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2)引导学生体验诗歌所表达的美感。
7. 小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作业:背诵《迢迢牵牛星》。
8. 板书设计《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诗歌解析、艺术特色分析等环节,使学生全面了解了《迢迢牵牛星》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迢迢牵牛星原文及教案(优秀9篇)

迢迢牵牛星原文及教案(优秀9篇)《迢迢牵牛星》篇一一、迢迢牵牛星朝代:两汉作者:佚名原文: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二、译文看那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
(织女)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摆弄着织机(织着布),发出札札的织布声。
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哭泣的眼泪如同下雨般零落。
这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两岸相隔又有多远呢?虽然只隔一条清澈的河流,但他们只能含情凝视,却无法用语言交谈。
三、注释1、《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2、《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梁萧统《文选》卷二九(中华书局1977年版)。
此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
《古诗十九首》,作者不详,时代大约在东汉末年。
3、迢迢(tiáo):遥远。
牵牛星:隔银河和织女星相对,俗称“牛郎星”,是天鹰星座的主星,在银河南。
4、皎皎:明亮。
河汉:即银河。
河汉女,指织女星,是天琴星座的主星,在银河北。
织女星与牵牛星隔河相对。
5、河汉女:银河边上的那个女子,指织女星。
6、擢(zhuó):伸出,拔出,抽出。
这句是说,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
7、札(zhá)札弄机杼:正摆弄着织机(织着布),发出札札的织布声。
弄:摆弄8、杼(zhù):织机的梭子9、终日不成章:是用《诗经·大东》语意,说织女终日也织不成布。
《诗经》原意是织女徒有虚名,不会织布;这里则是说织女因害相思,而无心织布。
10、零:落。
11、几许:多少。
这两句是说,织女和牵牛二星彼此只隔着一条银河,相距才有多远!12、盈盈:清澈、晶莹的样子。
13、脉脉(mò mò):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
14、素:白皙。
15、涕:眼泪。
16、章:指布帛上的经纬纹理,这里指布帛。
17 。
间:相隔。
《迢迢牵牛星》篇二迢迢(tiáo)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zhuó)素手,札札(zhá)弄机杼。
六年级下册语文《迢迢牵牛星》精品教案(通用5篇)

六年级下册语文《迢迢牵牛星》精品教案(通用5篇)六年级下册语文《迢迢牵牛星》精品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的大致情节。
2、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3、学会阅读名著类课外读物的方法教学重难点:1、激发学生阅读《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的兴趣2、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如和阅读一本课外读物教学准备:课外阅读书《尼尔斯骑鹅旅行记》,ppt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好,我姓郭,你们可以叫我郭老师。
今天是咱们第一次见面,我们先聊几句。
最近流行一句话——“得语文者得天下”,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2、师:想要学好语文,最重要的就是阅读了。
你们已经五年级了,相信在这五年的小学生活中,你们一定读过不少书,谁能说说你都读过那些书?3、这么多同学都举起了手,看来你们的课外阅读量真不少,这么多书都给你们带来了哪些益处?二、猜书名。
1、师:是啊,正如一句古话所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今天这节课,我要向你们推荐一本值得我们大家一起去阅读的好书。
书名我先不告诉你们,请你们根据我提供的信息来猜猜我要推荐的是哪本书。
(师说一条,ppt出示一条。
)2、师:《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就是我今天要给你们推荐的书。
(师展示书)三、观察封面。
1、(ppt出示书的封面)师:拿到一本书时,我们会最先看到这本书的封面。
请你们仔细地观察这本书的封面,你会从中获取到哪些信息?(师相机介绍作者和译者。
)介绍作者:师:你们对这位作者有哪些了解?我给大家找来了一些作者的简介资料,(ppt出示作者信息)谁对这位作者感兴趣,想给大家读读这个作者的简介?(请两位学生分别读ppt 的内容。
)师:同学们,塞尔玛bull;拉格洛芙虽然患有腿疾,但为了完成这本书的创作,她独自一人忍着病痛走完了瑞典的大江南北,所以书中主人公旅行过的每一个地方都有塞尔玛bull;拉格洛芙的足迹。
因此,人们又将《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称为塞尔玛bull;拉格洛芙的旅游日志。
六年级下册语文《迢迢牵牛星》精品教案范文三篇

六年级下册语文《迢迢牵牛星》精品教案范文三篇老师,是美的耕耘者,美的播种者。
是您用美的阳光普照,用美的雨露滋润,我们的心田才绿草如茵,繁花似锦。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关于六年级下册语文《迢迢牵牛星》精品教案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六年级下册语文《迢迢牵牛星》精品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体会《古诗十九首》的语言风格特点。
2、学习诗歌的艺术效果和思想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牛郎织女相思之苦及委婉动人的别离之感。
2、鉴赏叠字的艺术效果。
教学方法:1、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2、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3、联系法:以题为纲,联系课内课外拓展延伸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一、导入:同学们知道农历七月初七是什么节日吗?关于七夕节有什么传说呢? 谁给大家讲一讲牛郎织女的故事?(学生)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
补充资料:七夕节始终和牛郎织女的传说相连,这是一个很美丽的,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成为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
(牛郎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与范喜良、白素贞与许仙)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它又被称为乞巧节,相传七夕的夜晚天上牛郎织女相会,妇女于当晚陈列瓜果于庭中,在月下穿针,向织女乞求智巧。
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现又被认为是“中国情人节”。
看,我们的祖先多浪漫啊,两颗不相关的星星,就能创造出这么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其实,牛郎织女星起初只是自然界的星星,随着岁月的演变才有了一些情节,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迢迢牵牛星》,对这个爱情故事的情节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二、介绍《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都是五言诗,全篇由五字句构成。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男子从征服役,家庭破裂、夫妻分别,那些有抱负的文人也因混乱的时世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所以《古诗十九首》主要内容就是抒写仕途碰壁后产生的人生苦闷和厌世情绪(游子诗)以及离别相思之情(思妇诗),主题主要是感叹生命短促、坎坷和向往爱情的忠贞,希望夫妻团聚,怨恨虚度青春。
迢迢牵牛星教案[合集五篇]
![迢迢牵牛星教案[合集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e2c32600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07.png)
迢迢牵牛星教案[合集五篇]第一篇:迢迢牵牛星教案迢迢牵牛星教案1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古诗十九首》,了解五言诗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体会《迢迢牵牛星》中叠词使用的妙处;学会分析诗歌的情感;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结合自己的体会来欣赏诗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歌中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迢迢牵牛星》中叠词使用的妙处;学会分析诗歌的情感。
难点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结合自己的体会来欣赏诗歌。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欣赏图片让学生讲牛郎织女的故事(二)出示教学目标。
(三)作品介绍,写作背景介绍。
《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文选》。
这十九首诗没有题目,一般拿每首第一句作题目。
诗作表现了动荡、黑暗的社会生活,抒发了对命运、人生的悲哀之情,艺术风格含蓄动人,朴素凝练。
刘勰《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古诗已形成一种特定含义专类名称:它与两汉乐府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并发展成为一种新诗体,后人有不少拟古作品。
(四)了解五言诗。
(五)听示范朗读。
(六)全班读书,自学下列问题:1请同学们自行鉴赏诗歌、展开联想、说说你喜欢的诗句。
(词、句、艺术手法)2分析诗中的叠字的作用。
《迢迢牵牛星》全诗没有一字直接写织女对牛郎的思念,却处处能感受到她的深切思念,这种艺术效果是如何达到的?4本诗的创作目的是什么?(主旨)(七)学生讨论,互助答疑(8分钟)(八)师生合作探究。
迢迢: 写星空的距离,远皎皎: 写星的光辉,亮纤纤: 写手的形状,秀美札札: 写织机的声音,(织布繁忙)盈盈: 写水的形态,清且浅脉脉: 写人的神情,含情诗作是让织女的深情通过她的活动、情态和这些活动引起的读者的想像表现出来的。
比如,织女整日忙碌在织布机上却织不出布匹,说明她被思念折磨而无心织布,那么她又为什么要徒劳地上机呢?恐怕是为了转移、排遣苦闷。
古诗三首迢迢牵牛星教案

古诗三首迢迢牵牛星教案这是古诗三首迢迢牵牛星教案,是优秀的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古诗三首迢迢牵牛星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把握主人公在一天中的心情变化,理解其情感。
2.细读课文,体会文章细腻生动的心理描写,并模仿借鉴。
3.品析课文,把握文章以孩童视角观察、感受生活的方式4.感受孩子的失望与无奈,辩证认识母亲与孩子沟通中出现的问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文章细腻生动的心理描写,并模仿借鉴。
难点:品析课文,把握文章以孩童视角观察、感受生活的方式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提前给学生布置任务,搜集一些关于期盼、等候的材料,可以是别人的故事,也可以是自己经历过的事情。
课上分享交流。
(2)初读课文,询问学生:作者为什么用《那个星期天》作为标题?引导学生带着这个问题阅读全文。
二、质疑互辩:(一)活动一:1.自由读通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同桌间互读检查。
2.说说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初步感受。
)(二)活动二:通过自学课文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试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三、精讲点拨: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中心(1)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让学生自由朗读全文,圈画出表达心情的关键语句,比如“我想到底是让我盼来了这段时光不好挨”“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一派荒凉”等,把握“我”心情变化的大致过程,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
(2)梳理文章写作顺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我”的心情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所以,在指导学生圈画出表达心情的关键语句的同时,还要注意它与时间的推移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将“我”心情的变化与这一天里时间的推移结合起来体会,以便更全面、准确地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品读感悟,理解作者情感,感受文章的独特魅力要求学生细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1)当“我”开始等待时,“我”有什么举动?心情如何?一个满怀期盼的孩子,从早晨就开始等待期盼已久的出行,这使得在平日看来还可以忍受的单调时光变得更加不好挨。
《迢迢牵牛星》经典教案

《迢迢牵牛星》经典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古诗中重点字词的含义,理解诗句的意思。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韵味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中表达的深沉而真挚的思念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重点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2. 教学难点:体会诗中表达的深沉而真挚的思念之情。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牛郎织女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正音练习:带领学生朗读诗歌,纠正字音,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3. 小组合作:小组内讨论诗句的意思,并推选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4. 品读感悟: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韵味和情感,通过反复朗读和想象,感受诗中牛郎织女的相思之苦。
5.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牛郎织女》故事,进一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熟读成诵,并完成课后练习。
四、板书设计1. 迢迢牵牛星2. 重点字词解释: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等。
3. 诗句理解:每句诗的意思及全诗的意境。
4. 情感体会:表达了牛郎织女的相思之情。
五、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朗读法、小组讨论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的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也能够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
通过全班交流,学生们对于诗句的理解更加深入,对于诗中情感的体会也更加深刻。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在导入环节中,我仅仅展示了牛郎织女的图片,而没有进行更加深入的情境创设,导致学生的情感共鸣不够强烈。
此外,在品读感悟环节中,我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充分地品味诗歌的韵味和情感。
为了改进教学,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情境创设和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也会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通过不断反思和改进,我相信我会更好地引导学生走进古诗的世界,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迢迢牵牛星教案(精选10篇)

迢迢牵牛星教案(精选10篇)迢迢牵牛星教案(精选10篇)迢迢牵牛星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古诗十九首》有关常识。
(2)理解诗歌大意,体会叠音词的用法。
(3)训练学生诗歌朗诵的技能。
2.过程与方法(1)认识叠音词的作用,感受诗歌的节奏韵律,完成训练学生朗诵的技能这一教学目的。
(2)经过朗读、背诵诗歌,加强对诗歌的鉴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本诗女主人公因感情受阻的痛苦和哀怨的情感。
(2)培养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互助合作的精神。
二、教材分析1.本课重点(1)理解诗歌主旨和情感,体会叠音词的用法。
(2)训练学生诗歌朗诵的技能。
2.本课难点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本诗的情感,并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把这种情感表现出来。
三、教学方法1.采用自主合作学习的方法2.诵读欣赏法四、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课前播放黄梅戏《》选段《春潮涌》。
师:大家刚才欣赏了一段戏曲,这是关于谁的那么,谁给大家讲一讲的故事生叙述故事,师进行补充。
师:好,故事很精彩,我们来看看星的所在位置(PPT展示星座图)。
看,咱们中国人多浪漫啊!(指屏幕上银河星空图)就这样一条明亮的银河,两颗不相关的星星,咱们的祖先就创造出这么一段凄美的感情故事。
那人们是怎样看待这个故事的呢让我们一齐来学习这篇美文。
(板书课题)2.古诗简介这首诗是一首五言诗,选自《古诗十九首》,那你们了解《古诗十九首》吗它是东汉中下层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标题为诗歌的第一句,作者多为无名氏。
(出示课件)时间:东汉末年。
(战乱年代)思想资料:一是游子思妇的相思离别之苦;二是士人失意的苦闷哀愁。
特点:语言朴素自然,描述生动真切。
地位: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最高成就,在五言诗发展史上占关键性的地位。
类别:游子诗和思妇诗。
艺术风格:融情入景和运用比兴。
称誉:刘勰《文心雕龙》说古诗是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更称其为一字千金。
3.朗读感知先请同学们自读全诗(出示全诗),看看有没有不认识的字(出示字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迢迢牵牛星》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十九首》的相关知识,对其写作内容和艺术手法有一定的见解。
2了解文章大意,掌握文中叠词手法的巧妙运用,了解叠词的音韵美。
同时对互文手法有一定的掌握。
3分析作者以旁观者身份用不同视点观察牛郎织女夫妇写作手法的妙处。
分析织女的形象,深入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陶冶情操。
4运用联想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
1、能够准确地背诵本诗,通过阅读注释来自己翻译课文,并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是个重点。
掌握叠词手法的运用以及其音韵美。
3、把握诗歌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的艺术效果,分析诗歌当中的织女的形象。
对比不同诗人笔下牛郎织女的不同。
教学课时:1个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爱情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更是身处青春期的你们饭后的话题之一。
世上的衣食男女每天都在上演着悲欢离合。
我们知道,在古代的乱世,有征戍,在“盛世”,有徭役,每当一对恩爱夫妻因为生计、因为仕途而分割两地时,一种“终日思君不见君”的愁苦必将牵拌着彼此。
而对于女方,犹为突出。
大家都对于牛郎织女不陌生,那么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这首诗,又是借于牛郎织女表达什么样的感情呢。
那么在讲课前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一下诗歌。
注意五言诗句的节奏一般是一或二一二”节拍来读。
比如说“迢迢/牵牛/星……纤纤/擢/素手”,把握好诗歌的感情基调。
二,提出问题。
大家朗读完了这篇诗歌,有谁来说说读完后的感受。
…诗歌大概讲的是什么内容…感情基调又是如何的呢?
三,解释诗的大意。
1、教师逐句范读《迢迢牵牛星》,并用有诗意的语言逐句分析大意。
从整体感知引导同学们发挥联想。
牵牛星与织女星相隔多远?
牛郎星是16光年,织女星是27光年。
它们之间的距离也十分遥远,是16光年。
而光年等于多
少千米呢?光每秒走30万千米(这里取近似数值),一年有365天,一天有24小时,一小时3600秒。
所以一光年=300000X365X24X3600=九万四千六百亿公里(约数)
关于牛郎织女七夕相会,只是古代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寄托和希冀罢了。
此诗写天上一对夫妇牵牛和织女,视点却在地上,是以第三者的眼睛观察他们夫妇的离别之苦。
开关两句分别从两处落笔,言牵牛曰"迢迢",状织女曰"皎皎"。
迢迢、皎皎互文见义,不可执着。
牵牛何尝不皎皎,织女又何尝不迢迢呢?他们都是那样的遥远,又是那样的明亮。
但以迢迢属之牵牛,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远在他乡的游子,而以皎皎属之织女,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女性的美。
如此说来,似乎又不能互换了。
如果因为是互文,而改为"皎皎牵牛星,迢迢河汉女",其意趣就减去了一半。
诗歌语言的微妙于此可见一斑。
称织女为"河汉女"是为了凑成三个音节,而又避免用"织女星"在三字。
上句已用了"牵牛星",下句再说"织女星",既不押韵,又显得单调。
"河汉女"就活脱多了。
"河汉女"的意思是银河边上的那个女子,这说法更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个真实的女人,而忽略了她本是一颗星。
不知作者写诗时是否有这番苦心,反正写法不同,艺术效果亦迥异。
总之,"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这十个字的安排,可以说是最巧妙的安排而又具有最浑成的效果。
以下四句专就织女这一方面来写,说她虽然整天在织,却织不成匹,因为她心宾牛悲伤不已。
"纤纤擢素手"意谓擢纤纤之素手,为了和下句"札札弄机杼"对仗,而改变了句子的结构。
"擢"者,引也,抽也,接近伸出的意思。
"札札"是机杼之声。
"杼"是织布机上的梭子。
诗人在这里用了一个"弄"字。
《诗经·小雅·斯干》:"乃生女子,载弄之瓦(纺)。
"这弄字是玩、戏的意思。
织女虽然伸出素手,但无心于机织,只是抚弄着机杼,泣涕如雨水一样滴下来。
"终日不成章"化用《诗经·大东》语意:"
彼织女,终日七襄。
虽则七襄,不成报章。
”
最后四句是诗人的慨叹:"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那阻隔了牵牛和织女的银河既清且浅,牵牛与织女相去也并不远,虽只一水之隔却相视而不得语也。
"盈盈"或解释为形容水之清浅,恐不确。
"盈盈"不是形容水,字和下句的"脉脉"都是形容织女。
2、整体把握。
从各章节里全面分析。
这首诗一共十六句,其中六句都用了叠词,即"迢迢"、皎皎、"
纤纤"、"盈盈"、"脉脉"。
“迢迢”是写牵牛星之远,“皎皎”是写织女星之明,“纤纤”是写素手之细,“札札”是写机杼之声,“盈盈”是写银河之水,“脉脉”是写相视之态。
这些叠音词既是诗句对外在情景的细致描绘,又是作者内心真挚感情的巧妙抒发。
叠音词的运用与全诗缠绵悱恻的感情十分和谐,深切地表现了景中情,情中景,显得韵味深长,哀婉动人,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抒情性,增添了诗歌的音律美和修辞美。
这些叠词使这首诗质朴、清丽,情趣盎然。
3、最后再让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诗。
课后可让学生改编成情景剧。
并让同学们自己上来朗读
或表演。
激发他们的想象创新能力。
四,分析女主人公的形象。
第一、二句“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以牵牛、织女起兴,借事托物,点明了描写的对象。
牵牛星处在遥远,织女星明洁灿烂。
“迢迢”,遥远的样子。
从织女的角度来看,牛郎仅隔银河,却又显得那么遥远。
“皎皎”一词,形象鲜明,既写出了织女星的光洁明亮,又使人联想到人间思妇的皎洁美好之貌。
这两句表现了牛郎织女隔河相望的情景,借喻人间夫妻相处异地、不得相聚的现实生活。
第三、四句“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进一步描绘织女的形象。
织女摆动着纤纤素手,随着“札札”
的机声开机织布。
第五、六句“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描写她由于思念牛郎,一天也织不出一匹布来,只见她泪落如雨。
这部分的表层意义是描写织女的悲伤情状,她由于与牛郎不得相聚,因而终日以泪洗面,织布不成。
其深层含义则是暗示出多情的妻子因思念丈夫而魂不守舍,心绪不宁。
第二部分:第 7 —— 10 句。
第七、八句“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照应诗的开头,描写牵牛星和织女星相隔的银河又清又浅,相距又有多远呢?河水既清且浅,本可涉水而过,相聚有期。
第九、十句“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指出:尽管他们只相隔一条水清且浅的银河,但只能含情相视不得互诉衷肠。
这部分交代了织女痛苦的缘由,抒发了织女心中咫尺天涯的哀怨。
综上,织女勤劳,美丽,善良,因为得与牛郎相聚而终日以泪洗面又不得互诉衷肠一个饱含离愁的少妇形象若现于纸上。
五,全诗中心思想把握
这首诗歌以第三人称的口吻,以牵牛、织女两星为题,巧借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得相见的民间故事,抒发了遭受爱情折磨的痛苦。
形象地抒发了现实生活中男女情人咫尺天涯的哀怨,表达了渴望夫妻团圆的强烈愿望。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迢迢牵牛星》并预习《短歌行》,将自己的对诗的感受写成一小段话上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