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
迢迢牵牛星原文及教案(优秀9篇)

迢迢牵牛星原文及教案(优秀9篇)《迢迢牵牛星》篇一一、迢迢牵牛星朝代:两汉作者:佚名原文: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二、译文看那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
(织女)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摆弄着织机(织着布),发出札札的织布声。
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哭泣的眼泪如同下雨般零落。
这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两岸相隔又有多远呢?虽然只隔一条清澈的河流,但他们只能含情凝视,却无法用语言交谈。
三、注释1、《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2、《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梁萧统《文选》卷二九(中华书局1977年版)。
此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
《古诗十九首》,作者不详,时代大约在东汉末年。
3、迢迢(tiáo):遥远。
牵牛星:隔银河和织女星相对,俗称“牛郎星”,是天鹰星座的主星,在银河南。
4、皎皎:明亮。
河汉:即银河。
河汉女,指织女星,是天琴星座的主星,在银河北。
织女星与牵牛星隔河相对。
5、河汉女:银河边上的那个女子,指织女星。
6、擢(zhuó):伸出,拔出,抽出。
这句是说,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
7、札(zhá)札弄机杼:正摆弄着织机(织着布),发出札札的织布声。
弄:摆弄8、杼(zhù):织机的梭子9、终日不成章:是用《诗经·大东》语意,说织女终日也织不成布。
《诗经》原意是织女徒有虚名,不会织布;这里则是说织女因害相思,而无心织布。
10、零:落。
11、几许:多少。
这两句是说,织女和牵牛二星彼此只隔着一条银河,相距才有多远!12、盈盈:清澈、晶莹的样子。
13、脉脉(mò mò):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
14、素:白皙。
15、涕:眼泪。
16、章:指布帛上的经纬纹理,这里指布帛。
17 。
间:相隔。
《迢迢牵牛星》篇二迢迢(tiáo)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zhuó)素手,札札(zhá)弄机杼。
中学语文《迢迢牵牛星》优质教学设计 4篇

中学语文《迢迢牵牛星》优质教学设计篇4教学设想:对比阅读这两首同题材的爱情诗教学步骤:一、导入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我们都很熟悉。
它不仅充实、滋润了我们天真烂漫的孩童时代,满足了我们对浩瀚星空的好奇心;而且是历代文人墨客吟唱的对象,丰富了中国文学宝库。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两首以牛郎织女的爱情神话传说为题材的诗词,比较一下它们有何异同。
二、熟悉课文,对比阅读1、学生熟悉乃至背诵两首诗词。
2、思考异同,提示学生试从以下方面比较:内容方面主要从主题、感情基调去比较;形式方面从行文思路、艺术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入手比较。
3、让学生自由朗读,谈对主题的理解。
4、听朗读磁带,初步把握感情基调。
(教师点拨:注意两首诗所配乐器及其特点。
)学生讨论后明确:《迢迢牵牛星》选的是洞萧,萧声特适合演奏悲凉哀怨之曲,而《迢迢牵牛星》抒发的是织女的相思愁苦,感情基调哀怨动人。
《鹊桥仙》选的是古筝,声音清脆,悠扬婉转,写牛郎织女相聚的情景及感受,歌颂其高贵、纯洁的爱情。
感情基调轻柔婉转。
5、比较行文思路的异同。
《迢迢牵牛星》先写牛郎织女相距遥远之景,再写织女及其活动,最后写织女愁苦的心情。
行文思路可以说是由景到人到事,再到情。
《鹊桥仙》6、艺术手法的异同《迢迢牵牛星》以描写为主,多用叠字、白描手法,寓情于景。
《鹊桥仙》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以象征、对比为主,也用了叠字、叠词,景中含情,情中有景,情景理融为一体。
7、语言风格的异同《迢迢牵牛星》出自《古诗十九首》,虽属于文人五言诗,但仍带有浓厚的.民歌风味。
故语言兼有民歌和文人诗的特点,既显得平实质朴,清新自然,又含蓄深沉。
《鹊桥仙》出自婉约派名家秦观之手,体现了他一贯的语言风格,婉约清丽,饶有情趣。
三、教师总结同一个神话传说,两位诗人写出了不同的诗篇。
真可谓“一个传说,两种风情”。
《迢迢牵牛星》采用常规思维,写牛郎织女的离愁别绪,哀切动人。
《鹊桥仙》则一反前人俗套,自出机杼,歌颂牛郎织女高贵、纯洁的爱情,立意新颖,境界高绝,读来令人荡气回肠,吟来则韵味隽永。
迢迢牵牛星教案[合集五篇]
![迢迢牵牛星教案[合集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e2c32600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07.png)
迢迢牵牛星教案[合集五篇]第一篇:迢迢牵牛星教案迢迢牵牛星教案1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古诗十九首》,了解五言诗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体会《迢迢牵牛星》中叠词使用的妙处;学会分析诗歌的情感;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结合自己的体会来欣赏诗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歌中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迢迢牵牛星》中叠词使用的妙处;学会分析诗歌的情感。
难点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结合自己的体会来欣赏诗歌。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欣赏图片让学生讲牛郎织女的故事(二)出示教学目标。
(三)作品介绍,写作背景介绍。
《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文选》。
这十九首诗没有题目,一般拿每首第一句作题目。
诗作表现了动荡、黑暗的社会生活,抒发了对命运、人生的悲哀之情,艺术风格含蓄动人,朴素凝练。
刘勰《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古诗已形成一种特定含义专类名称:它与两汉乐府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并发展成为一种新诗体,后人有不少拟古作品。
(四)了解五言诗。
(五)听示范朗读。
(六)全班读书,自学下列问题:1请同学们自行鉴赏诗歌、展开联想、说说你喜欢的诗句。
(词、句、艺术手法)2分析诗中的叠字的作用。
《迢迢牵牛星》全诗没有一字直接写织女对牛郎的思念,却处处能感受到她的深切思念,这种艺术效果是如何达到的?4本诗的创作目的是什么?(主旨)(七)学生讨论,互助答疑(8分钟)(八)师生合作探究。
迢迢: 写星空的距离,远皎皎: 写星的光辉,亮纤纤: 写手的形状,秀美札札: 写织机的声音,(织布繁忙)盈盈: 写水的形态,清且浅脉脉: 写人的神情,含情诗作是让织女的深情通过她的活动、情态和这些活动引起的读者的想像表现出来的。
比如,织女整日忙碌在织布机上却织不出布匹,说明她被思念折磨而无心织布,那么她又为什么要徒劳地上机呢?恐怕是为了转移、排遣苦闷。
《迢迢牵牛星》经典教案

《迢迢牵牛星》经典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古诗中重点字词的含义,理解诗句的意思。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韵味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中表达的深沉而真挚的思念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重点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2. 教学难点:体会诗中表达的深沉而真挚的思念之情。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牛郎织女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正音练习:带领学生朗读诗歌,纠正字音,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3. 小组合作:小组内讨论诗句的意思,并推选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4. 品读感悟: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韵味和情感,通过反复朗读和想象,感受诗中牛郎织女的相思之苦。
5.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牛郎织女》故事,进一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熟读成诵,并完成课后练习。
四、板书设计1. 迢迢牵牛星2. 重点字词解释: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等。
3. 诗句理解:每句诗的意思及全诗的意境。
4. 情感体会:表达了牛郎织女的相思之情。
五、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朗读法、小组讨论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的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也能够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
通过全班交流,学生们对于诗句的理解更加深入,对于诗中情感的体会也更加深刻。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在导入环节中,我仅仅展示了牛郎织女的图片,而没有进行更加深入的情境创设,导致学生的情感共鸣不够强烈。
此外,在品读感悟环节中,我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充分地品味诗歌的韵味和情感。
为了改进教学,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情境创设和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也会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通过不断反思和改进,我相信我会更好地引导学生走进古诗的世界,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迢迢牵牛星教案(精选10篇)

迢迢牵牛星教案(精选10篇)迢迢牵牛星教案(精选10篇)迢迢牵牛星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古诗十九首》有关常识。
(2)理解诗歌大意,体会叠音词的用法。
(3)训练学生诗歌朗诵的技能。
2.过程与方法(1)认识叠音词的作用,感受诗歌的节奏韵律,完成训练学生朗诵的技能这一教学目的。
(2)经过朗读、背诵诗歌,加强对诗歌的鉴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本诗女主人公因感情受阻的痛苦和哀怨的情感。
(2)培养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互助合作的精神。
二、教材分析1.本课重点(1)理解诗歌主旨和情感,体会叠音词的用法。
(2)训练学生诗歌朗诵的技能。
2.本课难点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本诗的情感,并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把这种情感表现出来。
三、教学方法1.采用自主合作学习的方法2.诵读欣赏法四、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课前播放黄梅戏《》选段《春潮涌》。
师:大家刚才欣赏了一段戏曲,这是关于谁的那么,谁给大家讲一讲的故事生叙述故事,师进行补充。
师:好,故事很精彩,我们来看看星的所在位置(PPT展示星座图)。
看,咱们中国人多浪漫啊!(指屏幕上银河星空图)就这样一条明亮的银河,两颗不相关的星星,咱们的祖先就创造出这么一段凄美的感情故事。
那人们是怎样看待这个故事的呢让我们一齐来学习这篇美文。
(板书课题)2.古诗简介这首诗是一首五言诗,选自《古诗十九首》,那你们了解《古诗十九首》吗它是东汉中下层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标题为诗歌的第一句,作者多为无名氏。
(出示课件)时间:东汉末年。
(战乱年代)思想资料:一是游子思妇的相思离别之苦;二是士人失意的苦闷哀愁。
特点:语言朴素自然,描述生动真切。
地位: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最高成就,在五言诗发展史上占关键性的地位。
类别:游子诗和思妇诗。
艺术风格:融情入景和运用比兴。
称誉:刘勰《文心雕龙》说古诗是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更称其为一字千金。
3.朗读感知先请同学们自读全诗(出示全诗),看看有没有不认识的字(出示字音)。
迢迢牵牛星教案(精选10篇)

迢迢牵牛星教案(精选10篇)m)2.重点指导书写素、章、盈、脉四个生字,注意字的占格和笔顺。
3.熟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三、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1.借助注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小组内交流。
2.全班汇报。
①汇报词语意思。
迢迢:遥远。
牵牛星:隔银河和织女星相对,俗称牛郎星,是天鹰星座的主星,在银河东。
皎皎:明亮的样貌。
河汉:银河。
河汉女:指织女星,是天琴星座的主星,在银河西。
织女星与牵牛星隔银河相对。
擢:伸出,抽出。
素:白皙的。
札札:织机发出的响声。
机杼:织机的梭子。
章:有花纹的纺织品,那里指整幅的布帛。
零:落下。
几许:多少。
盈盈:形容清澈。
脉脉:用眼睛表达情意的样貌。
②连词成句,交流每句诗的意思。
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
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正摆弄着织机,发出札札的织布声。
,所以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整幅布帛,眼泪像下雨一样落下来。
银河又清又浅,相隔又有多远呢虽只隔一条清澈的河水,但他们只能含情凝视而不能用话语交谈。
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再读古诗,与同学交流诗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诗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织女的哀伤与不幸的情感五、熟读成诵,拓展延伸。
1.熟读成诵,小组交流:诗中的织女给你留下什么印象2.推荐阅读《牛郎和织女》。
板书设计迢迢牵牛星牵牛星8596;织女星美丽、勤劳、孤独、哀怨第三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贴出图片,你看到了什么看到月亮,你想到了什么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2.导入新课:今日我们就来学习另一首关于月亮的诗《十五夜望月》。
二、释题意,明作者。
1.十五夜: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
2.王建,字仲初,许州人,唐进士,曾任昭应丞、渭南尉。
一生困顿,晚景尤其凄凉。
早年以宫词著称,中年后,诗风转变,其乐府诗多方面地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面貌,揭露统治阶级的暴行。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迢迢牵牛星》教案名师选编(六篇)

统编教材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迢迢牵牛星》是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的一首古诗。
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
此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得会面的悲剧,抒发了女子离别相思之情,写出了人间夫妻不得团聚的悲哀。
字里行间,蕴藏着一定的不满和反抗意识。
诗人抓住银河、机杼这些和牛郎织女神话相关的物象,借写织女有情思亲、无心织布、隔河落泪、对水兴叹的心态,来比喻人间的离妇对辞亲去远的丈夫的相思之情。
开篇先写织女隔着银河怅望对岸的牛郎,“迢迢”是她心里的感觉。
第二句正面写织女,既是写景也是写人。
“皎皎”不仅写出了银河的清亮,也为后文的“清且浅”做了铺垫,同时也写出了织女的娇美姿态。
全诗想象丰富,感情缠绵,用语婉丽,境界奇特,是相思怀远诗中的新格高调。
这首诗感情浓郁,真切动人。
全诗以物喻人,构思精巧。
有人评价这首诗是《古诗十九首》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诗作,借天上之事,传人间之情。
教学目标.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皎、章、泣、盈、脉” 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1.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并能结合故事说说《迢迢牵牛星》表达的情感。
2.品味诗歌语言之美、形象塑造之巧。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意境,掌握鉴赏此类诗歌的技巧。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知识迁移,懂得古情今懂,古为今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L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这是《诗经》中人们的浅唱,你们诵读过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这是《汉乐府》中人们的乐歌,你们都诵读过的。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诗,取法于《诗经》和乐府,更有它的独特魅力。
让我们一同走入《古诗十九首》中的第十首一一《迢迢牵牛星》。
3.出示课件板书:迢迢牵牛星.出示课件简介《古诗十九首》,在我国的诗歌历史上,有一组五言诗被誉为“千古五言之祖”,它就是《古诗十九首》,作者不详,时代大约在东汉末年。
《迢迢牵牛星》、《鹊桥仙》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迢迢牵牛星》、《鹊桥仙》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迢迢牵牛星》、《鹊桥仙》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1《迢迢牵牛星》、《鹊桥仙》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七夕节与习俗传说;2.借助两首诗词《迢迢牵牛星》、《鹊桥仙》引导学生感悟“爱情”的表达方式、历史演变和文化内涵;3.锻炼学生口头表达和艺术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美好爱情和守护传统文化的热爱情感。
二、教学重点1.了解七夕节与习俗传说;2.理解两首诗歌表达的意境、抒情和人文内涵;3.拓展学生语文知识储备,提升文化素养和思维品质。
三、教学难点1.两首诗的体裁、文学风格、意象比喻的辨析;2.学生情感认知和艺术表述的提升,诗歌欣赏、理解和解读的能力提升。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10分钟)本节课主题为“七夕诗词欣赏”,请同学们思考并发言,“你们对七夕节和七夕习俗有哪些了解和感受?你们心目中的‘爱情’是什么样子的?”2.学习环节(25分钟)1)知道——七夕节与习俗传说教师通过讲解ppt,介绍几种七夕节庆祝方式(比如:吃巧果、女孩儿向牛郎求爱、放天灯),以及两个与七夕节有关的传说(牛郎织女、夸父追日)。
2)领会——《迢迢牵牛星》教师分组分发李之仪《迢迢牵牛星》一首,让学生先自主阅读和欣赏。
然后,结合自己对“爱情”的理解和经历,就诗词中“凌波微步,罗袜生尘”的意象比喻、外在形象和深层潜意识涵义发表个人的观点和感受。
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整理思想,共同汇报。
3)跟进——《鹊桥仙》教师再次分组,分发秦淮河《鹊桥仙》一首。
学生查阅词语,尤其是与短篇小说、歌曲或电影、电视剧中相关的爱情故事、动人场景有关的词汇。
听完音频后,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整合成一个小剧场。
3.表述环节(15分钟)请组合的同学们依照自选的方式进行表演,大家互相欣赏和点评,笑声、掌声和赞叹声此起彼伏。
4.总结反思(5分钟)请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回答下列问题: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悟?需要进一步补充和提升的是什么?五、作业根据以上阅读和思考的结果,你拟定一篇短文,题目为“我的七夕节和爱情观”,不少于300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迢迢牵牛星》讲课稿
单位:惠来县第二中学讲课人:周玉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古诗十九首》有关常识;
2、理解诗歌大意,体会叠音词的用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研究,理解本诗的主旨情感,认识叠
音词的作用,感受诗歌的节奏韵律,把握手法的运
用。
2、通过朗读,加强对诗歌的鉴赏;
情感与价值观:体会本诗女主人公因爱情受阻的痛苦和哀怨的情感;教学重点:分析诗歌中叠音词作用和表达效果,掌握鉴赏此类诗歌的技巧。
教学难点:通过语言、手法的运用,品味《迢迢牵牛星》诗中的爱情美。
二.教材分析
本诗是以牵牛、织女两星为素材,吟咏男女情爱的最早最完整的篇章。
本诗借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得相见的民间故事,抒发了女主人公遭受爱情折磨的痛苦。
叠音词的运用是本诗的艺术特色,这些词语细致而生动地描绘了外在的情景,又抒发了主人公真挚深沉的情感,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抒情性,也增添了诗歌的音律美和修辞美。
三.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自尊心和表现欲都很强,可以多让学生动嘴、动脑。
牛郎织女的故事,学生们大多阅读过,比较熟悉诗意所述。
四.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方法
采用“自主合作学习”的方法。
首先,全班按座位分布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四人一个小组,讨论时,组员在小组长的组织和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讨论过程包括:资料搜集、整理观点、发表观点和总结观点等),然后再自由向全班同学展示本组的讨论结果,由同学和老师进行客观评价。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前几天我们感受了《静女》中男女主人公自由纯洁的爱情,体会了《氓》中女主人公对待爱情的决绝,今天我们再来赏析一首有关爱情的诗歌,那又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二)解题以及介绍文学常识
《迢迢牵牛星》选自《文选》中《古诗十九首》的第十首。
这十九首古诗没有题目,一般以每首诗的第一句作为题目。
《古诗十九首》(是专有名称)都是五言诗,全篇由五字句构成。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政治混乱。
下层文士漂泊蹉跎,游宦无门。
《古诗十九首》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表述着同类的境遇和感受。
这十九首诗歌,基本是游子思妇之辞。
具体而言,夫妇朋友间的离愁别绪、士人的彷徨失意和人生的无常之感,是《古诗十九首》基本的情感内容。
《古诗十九首》在艺术上继承了《诗经》、《楚辞》的传统,吸取了乐府民歌的营养。
《诗经》的赋、比、兴表现手法,在“古诗”中得到广泛运用。
《迢迢牵牛星》是其中艺术成就颇高的一首,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它为“五言之冠”,钟嵘在《诗品》中说它是“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三)背景介绍
东汉桓帝、灵帝时,宦官外戚勾结擅权,官僚集团垄断仕路,上层士流结党标榜,文人士子备受压抑,在这样的形势和风气下,中下层文人士子或为避祸,或为寻求出路,只得奔走交游。
他们离乡背井,辞别父母,亲戚隔绝,闺门分离,因而也就有了游子的乡愁和思妇的闺怨。
(四)朗读
1.听录音,纠字音
迢(tiáo)擢(zhuó)杼(zhù) 纤(xiān)
札(zhá)一水间(jiàn)脉脉(mò mò)
问题设计:五言诗的节奏有何特点?
点拨:五言诗的诵读节奏,一般是三个节拍,即二二一或二一二,由不同字数成的两个节拍交错起来而组成一句的五言诗,在节奏上就远胜于板滞的四言诗。
比如说“迢迢/牵牛/星……纤纤/擢/素手)
这是一首描写织女思念牛郎的爱情诗,也可以把它归为“思妇诗”,所以它的感情基调应该说是较为哀怨的。
2.集体朗读
尽可能地把诗歌所要表达的那种离别的哀怨、相思的痛苦情感读出来并注意节奏。
(五)文本感知
1.按照事先分好的小组,探讨:请从诗歌的语言,手法以及情感三个角度中的任一角度赏析诗歌。
语言角度:
迢迢:写出星星距离的遥远。
——远
皎皎:写出星星的皎洁明亮。
——亮
纤纤:写出手的修长秀美。
——美
札札:写织机的声音,体现织女织布的忙碌。
——勤
盈盈:写出河水的充沛、晶莹。
——清
脉脉:写出恋人含情注视的神情。
——悲
问题设计:这些叠词的运用有什么效果?
点拨:①在音韵上,具有音乐美,朗朗上口;
②内容上,更好地突出对象的特点;
③情感上,更好地表达一定的情感;
问题设计:为什么用“迢迢”来形容牵牛星?
点拨:迢迢:用来形容牵牛星之远。
本诗站在织女星的角度来写,“迢迢”更加体现出牵牛星与织女星之间的距离。
这也恰恰与东汉时期很多远出在外的游子相照应。
问题设计:“河汉女”即为织女星,那为什么诗中不写“皎皎织女星”而要写为“皎皎河汉女”呢?
点拨:河汉女:即织女星。
称织女为“河汉女”是为了凑成三个音节。
上句已用了“牵牛星”,下句再说“织女星”,既不押韵,又显得单调。
“河汉女”就活脱多了。
“河汉女”的意思是银河边上的那个女子,这说法更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个真实的女人,而忽略了她本是一颗星,给人一种亲切之感。
问题设计:“札扎弄机杼”中,哪个字运用的好?为什么?
点拨:弄:《诗经·小雅·斯干》:“乃生女子,载弄之瓦。
”这弄字是玩、戏的意思。
织女虽然伸出素手,但无心于机织,只是抚弄着机杼,泣涕如雨水一样滴下来,更加突显织女对爱人的思念。
手法角度:
比喻,夸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织女思念牛郎的悲切。
——泣涕零如雨
问题设计:“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诗人用“迢迢”修饰牵牛星,用“皎皎”修饰织女星,那是否代表牵牛星不明亮,织女星不遥远呢?点拨:不是,这里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
(补充:互文: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是由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
)所以,应解释为遥远、明亮的牵牛星织女星。
情感角度: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牵牛星和织女星隔着银河,相爱之人却只能隔河相望,让人悲伤。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织女伸出素手,抚弄机杼。
但是内心却无心织布。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问题设计:终日以泪洗面为何还要去织布呢?
点拨:因思念远方的人而无心织布,以借织布排遣思念的愁苦,来表现愁苦至极。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问题设计:既然河水既清又浅,应该可以涉水而过,但是他们两人为什么不能见面呢?
点拨:河水又清又浅,应该可以涉水而过,但是他们却不能见面,只是因有像王母这样的势力的阻隔,爱情被扼杀、遭遇挫折。
可见,织女“泣涕零如雨”的悲思是源于对爱人的爱情被无情毁灭的悲恨。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仅有又清又浅的银河相隔,(牛郎织女)却只能含情脉脉相望而不能互诉衷肠。
问题设计:这里给我们交代了什么?
点拨:(织女痛苦的缘由)抒发了织女心中咫尺天涯的哀怨。
2.牛郎织女的故事我们非常熟悉,那么今天这个故事引入我们教材中,有何目的意义呢?(主题探究)
借写牛郎织女因遭王母娘娘势力阻隔不能相见的故事来写现实中,因当时宦官外戚勾结擅权,官僚集团垄断仕路,上层士流结党标
榜很多恩爱夫妻隔绝分离。
借写天上的神话,表达人间的悲情, 抒发人世间思妇对远在他乡恋人的离愁别绪。
(联系背景)
(六)朗读诗歌
(七)板书设计
天上 牛郎织女 王母娘娘阻隔
地上 人间男女 社会背景影响
(八)拓展阅读
同学们读得很好,很有感情,是否都被牛郎织女的故事所感动了呢?牛郎织女的故事确实感人,以之为题材的作品很多,其中有一篇名作叫《鹊桥仙》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赏析这篇名作。
鹊桥仙·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请将《迢迢牵牛星》与秦观的词《鹊桥仙》做比较,找出其共同点和不同点,小组讨论交流。
老师作个别点拨。
(多角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