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完美版)
(完整版)《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

《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绵阳东辰中学柳波一、教材分析中国是诗的国度,其中《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品,是五言诗达到成熟的标志,在我国的诗歌发展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
这些诗歌叙事委婉曲折,抒情真挚深入,语言朴素自然,形成曲终情显、含蓄动人的艺术风格,对后世诗歌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古诗十九首》主要就是抒写游子失志、思妇离别之情,突出表现中下层士子的对人生的辛苦和命运的不满、悲叹以致玩世不恭、颓唐享乐的思想情绪.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动荡、离乱的时代风貌.《迢迢牵牛星》借牛郎织女的故事,寄托织女的相思之苦,形象地抒发了现实生活中男女情人咫尺天涯的哀怨,表达了渴望夫妻团圆的强烈愿望。
通过学习本文,将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诗歌鉴赏的方法,体会诗歌情感,调动学生兴趣,进而阅读名家名篇。
因此,以开放的思维学习本文,将对诗歌的学习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
根据以上教材特点以及新课标理念,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把握《迢迢牵牛星》中的意象,理解诗中传达出的凄婉哀怨的情感。
2.理解这首诗所采用的叠词的作用。
3.指导学生当堂背诵这首诗歌。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当堂背诵这首诗歌。
教学难点:鉴赏《迢迢牵牛星》的情感和语言。
二、教学方法诗歌难教,诗歌难学,如何让诗歌的教学变得有趣味,学生学后有收获?改掉老师上课讲教参,学生记教参,考试背教参的局面呢?故主要采用了朗读法和设疑讨论法两种方法,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性. 1。
朗读法。
通过听读和学生自己朗读,体会这首诗中的情感美和节奏美,特别是叠音词的节奏感和音乐美,努力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当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当堂背诵这首诗歌.2。
设疑、讨论法。
这首诗歌以织女虽有望穿秋水的思念,却不能渡过清浅的银河与心爱的人儿团聚的情形,巧妙的反映了不可捉摸的力量阻断爱情的现实,蕴藏了主人公哀怨、悲痛的情感。
教学时,我要通过设疑,组织学生讨论,认真领会揣摩,人物感情和主旨。
《迢迢牵牛星》教案

《迢迢牵牛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迢迢牵牛星》。
(2)理解《迢迢牵牛星》的内容,掌握其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了解古代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感受诗歌的美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迢迢牵牛星》。
(2)学会欣赏古代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古代诗歌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1. 《迢迢牵牛星》的内容理解。
2. 古代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的感悟。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 古代诗歌的欣赏和解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迢迢牵牛星》的原文和注释。
2. 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如牵牛星和织女星的传说。
3.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PPT等。
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牵牛星和织女星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相关的传说。
(2)引导学生回忆已学的古代诗歌,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学习诗歌(1)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解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
(3)解释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3. 探讨诗歌(1)让学生分组合作,探讨诗歌的主题和意象。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4. 欣赏诗歌(1)让学生闭上眼睛,倾听教师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美感。
(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欣赏诗歌的心得体会。
5. 总结课堂(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背诵诗歌,并写一篇读后感。
6. 板书设计《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等。
教师还应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作业设计1. 背诵《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原文及教案(优秀9篇)

迢迢牵牛星原文及教案(优秀9篇)《迢迢牵牛星》篇一一、迢迢牵牛星朝代:两汉作者:佚名原文: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二、译文看那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
(织女)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摆弄着织机(织着布),发出札札的织布声。
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哭泣的眼泪如同下雨般零落。
这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两岸相隔又有多远呢?虽然只隔一条清澈的河流,但他们只能含情凝视,却无法用语言交谈。
三、注释1、《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2、《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梁萧统《文选》卷二九(中华书局1977年版)。
此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
《古诗十九首》,作者不详,时代大约在东汉末年。
3、迢迢(tiáo):遥远。
牵牛星:隔银河和织女星相对,俗称“牛郎星”,是天鹰星座的主星,在银河南。
4、皎皎:明亮。
河汉:即银河。
河汉女,指织女星,是天琴星座的主星,在银河北。
织女星与牵牛星隔河相对。
5、河汉女:银河边上的那个女子,指织女星。
6、擢(zhuó):伸出,拔出,抽出。
这句是说,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
7、札(zhá)札弄机杼:正摆弄着织机(织着布),发出札札的织布声。
弄:摆弄8、杼(zhù):织机的梭子9、终日不成章:是用《诗经·大东》语意,说织女终日也织不成布。
《诗经》原意是织女徒有虚名,不会织布;这里则是说织女因害相思,而无心织布。
10、零:落。
11、几许:多少。
这两句是说,织女和牵牛二星彼此只隔着一条银河,相距才有多远!12、盈盈:清澈、晶莹的样子。
13、脉脉(mò mò):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
14、素:白皙。
15、涕:眼泪。
16、章:指布帛上的经纬纹理,这里指布帛。
17 。
间:相隔。
《迢迢牵牛星》篇二迢迢(tiáo)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zhuó)素手,札札(zhá)弄机杼。
中学语文《迢迢牵牛星》优质教学设计 4篇

中学语文《迢迢牵牛星》优质教学设计篇4教学设想:对比阅读这两首同题材的爱情诗教学步骤:一、导入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我们都很熟悉。
它不仅充实、滋润了我们天真烂漫的孩童时代,满足了我们对浩瀚星空的好奇心;而且是历代文人墨客吟唱的对象,丰富了中国文学宝库。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两首以牛郎织女的爱情神话传说为题材的诗词,比较一下它们有何异同。
二、熟悉课文,对比阅读1、学生熟悉乃至背诵两首诗词。
2、思考异同,提示学生试从以下方面比较:内容方面主要从主题、感情基调去比较;形式方面从行文思路、艺术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入手比较。
3、让学生自由朗读,谈对主题的理解。
4、听朗读磁带,初步把握感情基调。
(教师点拨:注意两首诗所配乐器及其特点。
)学生讨论后明确:《迢迢牵牛星》选的是洞萧,萧声特适合演奏悲凉哀怨之曲,而《迢迢牵牛星》抒发的是织女的相思愁苦,感情基调哀怨动人。
《鹊桥仙》选的是古筝,声音清脆,悠扬婉转,写牛郎织女相聚的情景及感受,歌颂其高贵、纯洁的爱情。
感情基调轻柔婉转。
5、比较行文思路的异同。
《迢迢牵牛星》先写牛郎织女相距遥远之景,再写织女及其活动,最后写织女愁苦的心情。
行文思路可以说是由景到人到事,再到情。
《鹊桥仙》6、艺术手法的异同《迢迢牵牛星》以描写为主,多用叠字、白描手法,寓情于景。
《鹊桥仙》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以象征、对比为主,也用了叠字、叠词,景中含情,情中有景,情景理融为一体。
7、语言风格的异同《迢迢牵牛星》出自《古诗十九首》,虽属于文人五言诗,但仍带有浓厚的.民歌风味。
故语言兼有民歌和文人诗的特点,既显得平实质朴,清新自然,又含蓄深沉。
《鹊桥仙》出自婉约派名家秦观之手,体现了他一贯的语言风格,婉约清丽,饶有情趣。
三、教师总结同一个神话传说,两位诗人写出了不同的诗篇。
真可谓“一个传说,两种风情”。
《迢迢牵牛星》采用常规思维,写牛郎织女的离愁别绪,哀切动人。
《鹊桥仙》则一反前人俗套,自出机杼,歌颂牛郎织女高贵、纯洁的爱情,立意新颖,境界高绝,读来令人荡气回肠,吟来则韵味隽永。
《迢迢牵牛星》教学方案设计

《迢迢牵牛星》教学方案设计《<迢迢牵牛星>教学方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迢迢牵牛星》这首诗的作者、创作背景和诗歌体裁。
2、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3、帮助学生掌握诗歌中的重点字词、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4、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5、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歌中牛郎织女的形象以及他们之间的情感。
(2)掌握诗歌中的叠词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2、难点(1)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相思之苦和哀怨之情。
(2)理解诗歌借助神话传说抒发人间真情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情感。
2、讲解法对诗歌中的重点字词、诗句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主题、情感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画面和氛围。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讲述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学生对这个故事的感受,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迢迢牵牛星》。
2、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单介绍作者佚名的情况。
(2)讲述这首诗产生的时代背景,让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
3、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4、诗歌讲解(1)逐句讲解诗歌的意思,重点解释“迢迢”“皎皎”“擢”“札札”等字词。
(2)分析诗歌中牛郎织女的形象,引导学生思考他们的遭遇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5、情感体会(1)组织学生讨论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如相思之苦、哀怨之情等。
(2)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类似的情感体验,加深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6、艺术特色分析(1)探讨诗歌中叠词的运用,如“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等,体会其增强韵律、烘托气氛、表达情感的作用。
迢迢牵牛星教案优秀3篇

迢迢牵牛星教案优秀3篇迢迢牵牛星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古诗十九首》有关常识。
(2)理解诗歌大意,体会叠音词的用法。
(3)训练学生诗歌朗诵的技能。
2、过程与方法(1)认识叠音词的作用,感受诗歌的节奏韵律,完成“训练学生朗诵的技能”这一教学目的。
(2)经过朗读、背诵诗歌,加强对诗歌的鉴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本诗女主人公因感情受阻的痛苦和哀怨的情感。
(2)培养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互助合作的精神。
二、教材分析1、本课重点(1)理解诗歌主旨和情感,体会叠音词的用法。
(2)训练学生诗歌朗诵的技能。
2、本课难点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本诗的情感,并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把这种情感表现出来。
三、教学方法1、采用“自主合作学习”的方法2、诵读欣赏法四、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课前播放黄梅戏《牛郎织女》选段《春潮涌》。
师:大家刚才欣赏了一段戏曲,这是关于谁的那么,谁给大家讲一讲牛郎织女的故事生叙述故事,师进行补充。
师:好,故事很精彩,我们来看看牛郎织女星的所在位置(PPT展示星座图)。
看,咱们中国人多浪漫啊!(指屏幕上银河星空图)就这样一条明亮的银河,两颗不相关的星星,咱们的祖先就创造出这么一段凄美的感情故事。
那人们是怎样看待这个故事的呢让我们一齐来学习这篇美文。
(板书课题)2、古诗简介这首诗是一首五言诗,选自《古诗十九首》,那你们了解《古诗十九首》吗它是东汉中下层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标题为诗歌的第一句,作者多为无名氏。
(出示课件)时间:东汉末年。
(战乱年代)思想资料:一是游子思妇的相思离别之苦;二是士人失意的苦闷哀愁。
特点:语言朴素自然,描述生动真切。
地位: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最高成就,在五言诗发展史上占关键性的地位。
类别:游子诗和思妇诗。
艺术风格:融情入景和运用比兴。
称誉:刘勰《文心雕龙》说“古诗”是“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更称其为“一字千金”。
3、朗读感知先请同学们自读全诗(出示全诗),看看有没有不认识的字(出示字音)。
迢迢牵牛星教案[合集五篇]
![迢迢牵牛星教案[合集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e2c32600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07.png)
迢迢牵牛星教案[合集五篇]第一篇:迢迢牵牛星教案迢迢牵牛星教案1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古诗十九首》,了解五言诗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体会《迢迢牵牛星》中叠词使用的妙处;学会分析诗歌的情感;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结合自己的体会来欣赏诗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歌中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迢迢牵牛星》中叠词使用的妙处;学会分析诗歌的情感。
难点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结合自己的体会来欣赏诗歌。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欣赏图片让学生讲牛郎织女的故事(二)出示教学目标。
(三)作品介绍,写作背景介绍。
《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文选》。
这十九首诗没有题目,一般拿每首第一句作题目。
诗作表现了动荡、黑暗的社会生活,抒发了对命运、人生的悲哀之情,艺术风格含蓄动人,朴素凝练。
刘勰《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古诗已形成一种特定含义专类名称:它与两汉乐府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并发展成为一种新诗体,后人有不少拟古作品。
(四)了解五言诗。
(五)听示范朗读。
(六)全班读书,自学下列问题:1请同学们自行鉴赏诗歌、展开联想、说说你喜欢的诗句。
(词、句、艺术手法)2分析诗中的叠字的作用。
《迢迢牵牛星》全诗没有一字直接写织女对牛郎的思念,却处处能感受到她的深切思念,这种艺术效果是如何达到的?4本诗的创作目的是什么?(主旨)(七)学生讨论,互助答疑(8分钟)(八)师生合作探究。
迢迢: 写星空的距离,远皎皎: 写星的光辉,亮纤纤: 写手的形状,秀美札札: 写织机的声音,(织布繁忙)盈盈: 写水的形态,清且浅脉脉: 写人的神情,含情诗作是让织女的深情通过她的活动、情态和这些活动引起的读者的想像表现出来的。
比如,织女整日忙碌在织布机上却织不出布匹,说明她被思念折磨而无心织布,那么她又为什么要徒劳地上机呢?恐怕是为了转移、排遣苦闷。
《迢迢牵牛星》优秀设计教案

《迢迢牵牛星》优秀设计教案《迢迢牵牛星》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
此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得会面的悲剧,抒发了女子离别相思之情,写出了人间夫妻不得团聚的悲哀。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迢迢牵牛星》优秀设计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语文《迢迢牵牛星》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十九首》的内容及地位。
2、学生通过反复朗诵,了解五言律诗的节奏及其韵味,并掌握诗中叠音词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3、通过点拨,引导学生理解其思想内容,欣赏牛郎织女凄美的爱情故事。
教学重点:掌握叠词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教学难点:理解其思想内容,品味牛郎织女的爱情的凄美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了很多爱情题材的诗歌,比如说《静女》,它描述了热恋中的男女青年约会时的甜蜜;《氓》叙述了女主公不幸的婚姻。
而今天,我们将学习另一篇爱情题材的诗歌——《迢迢牵牛星》,一起来看看这首诗又给我们描述了一个怎样的爱情故事。
好,大家把书拿出来,翻开101页,结合注释自读《汉魏晋诗三首》之《迢迢牵牛星》。
(学生自读、教师板书题目)二、解题以及介绍文学常识《迢迢牵牛星》选自《文选》中《古诗十九首》的第十首。
这十九首古诗没有题目,一般以每首诗的第一句作为题目。
《古诗十九首》 (是专有名称)都是五言诗,全篇由五字句构成。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政治混乱。
下层文士漂泊蹉跎,游宦无门。
《古诗十九首》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表述着同类的境遇和感受。
这十九首诗歌,基本是游子思妇之辞。
具体而言,夫妇朋友间的离愁别绪、士人的彷徨失意和人生的无常之感,是《古诗十九首》基本的情感内容。
《古诗十九首》在艺术上继承了《诗经》、《楚辞》的传统,吸取了乐府民歌的营养。
《诗经》的赋、比、兴表现手法,在“古诗”中得到广泛运用。
《迢迢牵牛星》是其中艺术成就颇高的一首,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它为“五言之冠”,钟嵘在《诗品》中说它是“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朗读诗歌《迢迢牵牛星》并能背诵默写。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意境。
3、抓住重点诗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意境,理解内涵。
教学过程:
《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
一、图片导入,了解背景
1、出示图片,重温牛郎织女民间故事。
星空广阔而神秘,关于星空,也有很多美丽动人的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就是其中之一。
让我们先来回忆一下这个民间故事。
今天我们将以诗歌的形式重温这动人的传说,学习古诗《迢迢牵牛星》。
2、了解出处《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
●都是五言诗,被誉为“千古五言之祖”。
●作者不详,时代大约在东汉末年。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政治混乱。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评价为”五言之冠冕。
”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入《古诗十九首》中的第十首——《迢迢牵牛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录音。
2、学生自读,读流利读正确,读出节奏。
3、点拨字音。
(课件出示)
纤纤擢素手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纤(xiān):细小脉(mò):含情脉脉间(jiān):中间
纤(qiàn):纤夫脉(mài):脉搏间(jiàn):间隔。
三、结合注释,疏通诗意
1、结合注释和民间故事牛郎织女理解诗意。
2、交流诗歌大意。
课件出示:牵牛星在遥远的银河对岸,织女星明亮而皎洁。
织女摆动着纤细雪白的手,织机“札札”作响。
一整天也织不成布帛,哭得泪如雨下。
银河既清且浅,他俩相距也没有多远。
仅有银河相隔,却只能含情脉脉相望而不能互诉衷肠。
3、再读诗歌(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古诗)
四、理解诗歌,品析感悟
1、这首诗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感情?(织女对牛郎的相思之苦)
2、全文没有一个思字,诗歌借助哪些词句传递了这份相思的哀怨与痛苦呢?(1)迢迢
“迢迢”指遥远的地方。
这与诗中的哪句话矛盾?“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仅仅是一水之隔。
何谈遥远一说呢!有王母娘娘这样强大的势力阻隔,他们很难相见。
相望而不能相见,更能让人感觉遥远,心生思念。
(2)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织女是织布最好的神仙,所以取名织女,为什么“不成章”呢?“不成章”
三字蕴含着一个“思”字。
“泣涕零如雨”泪水如雨水一般无法抑制,什么修辞手法?这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更写出了织女的相思之苦。
(3)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河水盈盈,泪水也盈盈。
只是深情地凝望着对方,却不能说出话来。
近在咫尺,若隔天涯。
3、诗中的字里行间都体现了织女对牛郎的思念,让我们用朗读表达出这离别的哀怨、相思的痛苦吧!
4、小结:这首诗看似写神话传说,看似写天上的爱情悲剧,而实则是人间生活的真实写照。
此诗产生的年代,正是社会动乱时期,男子从征服役,造成家庭破裂、夫妻分别的局面,尤其给劳动妇女造成的是身心上的双重痛苦。
夫妇久别是她们的生活,离愁别恨是她们的心声,夫妇团聚成了她们的向往。
五、诗词拓展,品味语言。
有人评价这首诗是《古诗十九首》中最具天上人间浪漫色彩的诗作,借天上之事,传人间之情。
这样的浪漫不仅在内容,还有它的语言形式。
1、找叠词,谈感受
诗歌中用了大量的叠词,“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让我们把他找出来,读一读,你有怎样的感受?
叠词的加入使诗歌准确而生动,也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旋律美。
2、诗词拓展,品味叠词。
你还读过哪些使用叠词的诗歌?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诗经)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青青的是他的衣领,日日萦绕在我心里。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王绩《野望》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声声慢》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古诗十九首》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
——《古诗十九首》
六、朗读升华,拓展阅读
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至今被传诵,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个传说我们有了一个特殊的节日,那就是七夕节。
历代诗人以七夕为题,写下了无数名篇佳作。
他们又是从哪个角度来写这个故事的呢?
唐朝林杰的《乞巧》:七夕晚上,望着碧蓝的天空,就好像看见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
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宋朝秦观的《鹊桥仙》:纤薄的云彩在天空中变幻多端,天上的流星传递着相思的愁怨,遥远无垠的银河今夜我悄悄渡过。
在秋风白露的七夕相会,就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
缱绻的柔情像流水般绵绵不断,重逢的约会如梦影般缥缈虚幻,分别之时不忍去看那鹊桥路。
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呢。
请同学们课下搜集有关七夕的诗歌来读一读,背一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