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迢迢牵牛星》教学实录
六年级下册语文《迢迢牵牛星》精品教案范文三篇

六年级下册语文《迢迢牵牛星》精品教案范文三篇老师,是美的耕耘者,美的播种者。
是您用美的阳光普照,用美的雨露滋润,我们的心田才绿草如茵,繁花似锦。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关于六年级下册语文《迢迢牵牛星》精品教案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六年级下册语文《迢迢牵牛星》精品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体会《古诗十九首》的语言风格特点。
2、学习诗歌的艺术效果和思想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牛郎织女相思之苦及委婉动人的别离之感。
2、鉴赏叠字的艺术效果。
教学方法:1、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2、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3、联系法:以题为纲,联系课内课外拓展延伸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一、导入:同学们知道农历七月初七是什么节日吗?关于七夕节有什么传说呢? 谁给大家讲一讲牛郎织女的故事?(学生)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
补充资料:七夕节始终和牛郎织女的传说相连,这是一个很美丽的,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成为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
(牛郎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与范喜良、白素贞与许仙)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它又被称为乞巧节,相传七夕的夜晚天上牛郎织女相会,妇女于当晚陈列瓜果于庭中,在月下穿针,向织女乞求智巧。
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现又被认为是“中国情人节”。
看,我们的祖先多浪漫啊,两颗不相关的星星,就能创造出这么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其实,牛郎织女星起初只是自然界的星星,随着岁月的演变才有了一些情节,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迢迢牵牛星》,对这个爱情故事的情节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二、介绍《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都是五言诗,全篇由五字句构成。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男子从征服役,家庭破裂、夫妻分别,那些有抱负的文人也因混乱的时世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所以《古诗十九首》主要内容就是抒写仕途碰壁后产生的人生苦闷和厌世情绪(游子诗)以及离别相思之情(思妇诗),主题主要是感叹生命短促、坎坷和向往爱情的忠贞,希望夫妻团聚,怨恨虚度青春。
六年级语文下册《迢迢牵牛星》教案、教学设计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课文中的牛郎织女具有哪些美好品质?
b.你认为牛郎织女的故事给我们传递了哪些价值观?
c.你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吗?
2.各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练习
六年级语文下册《迢迢牵牛星》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如“迢迢”、“皎皎”、“河汉”等,并能正确运用。
2.掌握课文中的诗句,能够熟练朗读并背诵。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学会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4.了解古代民间传说故事,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例:在讲解“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这句诗时,展示牛郎织女星座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迢迢”和“皎皎”的意境,进而理解比喻的修辞手法。
2.通过情境教学法,创设牛郎织女相会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他们的爱情故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爱情观和价值观。
例: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牛郎织女相互关爱、不离不弃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1.抓住学生好奇心,激发他们对古代民间传说故事的兴趣。
2.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课文中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
3.针对学生在修辞手法理解上的困难,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并运用。
4.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六年级学生,他们在前期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具备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能够感知古诗的韵律美,但对于修辞手法和深层文化内涵的理解尚需加强。此外,六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爱情、友情等情感主题较为敏感,容易产生共鸣。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六年级语文下册《迢迢牵牛星》优秀教学案例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应设计具有启发性和引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例如,教师可以提问:“这首诗歌描绘了怎样的画面?牛郎织女传说反映了古人怎样的情感?”等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中感悟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同时,通过问题导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六年级语文下册《迢迢牵牛星》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六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中,《迢迢牵牛星》是一首描绘我国古代牛郎织女传说的诗歌。针对这首诗,本教学案例旨在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韵味,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在语境中品味词句、感悟情感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本案例还关注学生的合作探究与审美情趣的培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真正实现“以人为本,以文化人”的教育理念。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一首古典诗词《静夜思》引入新课,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牛郎织女的传说吗?”引导学生分享所知道的牛郎织女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师简要介绍牛郎织女的传说背景,以及《迢迢牵牛星》这首诗的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迢迢牵牛星》,指导学生注意诗句的韵律、节奏,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2.对诗歌中的生僻字、词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基本含义。
3.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4.讲解牛郎织女传说中的文化内涵,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民间信仰和道德观念。
2.问题导向,培养思考能力
案例中,教师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引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歌的意境、情感和文化内涵。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水平。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古诗三首—迢迢牵牛星》教案(集体备课)

3、《迢迢牵牛星》
课时
3-2
总课时
日期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素、章、盈、脉”4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并能结合故事说说《迢迢牵牛星》表达的情感。
3.品味诗歌语言之美、形象塑造之巧。
教学重点
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并能结合故事说说《迢迢牵牛星》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测学迁疑
五、拓展延伸,加深叠字理解。
使用叠字有很多好处,如:写景状物,生动形象,细致真切。感情表达,绵密曲折,深切感人。气势连贯,音节优美,增强节奏。说一说你知道的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了叠字的诗句。
板书设计
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
情感:伤感 哀怨
叠字:深深的话,浅浅的说
展学解疑
四、感受语言之美。
有人评价这首诗是《古诗十九首》中最具天上人间浪漫色彩的诗作,借天上之事,传人间之情。这样的浪漫不仅在内容,还有它的语言形式,用“深衷浅貌,短语长情”评价最为贴切。再次朗读诗歌,体会诗歌“深深的话,浅浅的说”的语言之美。1.找出诗歌中的叠字,读一读,和同学交流感受。
这些叠词无论是描摹景物,还是刻画人物、叙述情境,都在反复吟咏中创设着缠绵的情境。(板书:叠字)
品味诗歌语言之美、形象塑造之巧。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修改、旁注
导学质疑
导学要求
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并能结合故事说说《迢迢牵牛星》表达的情感。
一、《古诗十九首》简介
在我国的诗歌历史上,有一组五言诗被誉为“千古五言之祖”,它就是《古诗十九首》,作者不详,时代大约在东汉末年。非一时一人所为,内容多游子的羁旅情怀和思妇闺愁,千百年来引起读者广泛共鸣。它的艺术成就很高,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浑然天成的艺术风格。刘勰的《文心雕龙》称它为“五言之冠冕”。(板书:古诗十九首)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诗选自《古诗十九首》中的第十首——《迢迢牵牛星》。(板书:迢迢牵牛星)
2023年迢迢牵牛星教案《迢迢牵牛星》教学实录(4篇)

2023年迢迢牵牛星教案《迢迢牵牛星》教学实录(4篇)2023年迢迢牵牛星教案免费《迢迢牵牛星》教学实录篇一师:同学们听说过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故事吗?白蛇传,孟姜女的故事呢?这三个故事都是爱情故事,都是悲剧故事。
而在民间也有一个悲情故事,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牛郎和织女的故事?这也是一个悲剧。
这四个传奇故事,由于爱情的凄恻,被民间称为“四大爱情悲剧”。
牛郎和织女的爱情传奇我们很熟识,而这个故事也是历代文人墨客吟唱的对象。
今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以牛郎织女的爱情神话传奇为题材的诗歌:《迢迢牵牛星》。
1、找学生叙述牛郎和织女的故事明确:牛郎和织女的故事父母双亡的牛郎跟从哥嫂过日子,受尽凌辱,偶然的时机,在老牛的帮忙下,结识了下凡的织女并其结婚生子。
玉帝知道后,强行将其分开,王母并划出天河阻断他们相见,后感其诚意,准许其每年七月初七喜鹊搭桥相见。
这就是出名的“七夕鹊桥会”。
2、《古诗十九首》简介(1)《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文选》。
(2)这十九首诗没有题目,一般拿每首诗的第一句作题目。
这些作品风格相近,而姓名失传,时代不能确定,所以《文选》的编者把它们编集在一起。
总题为《古诗十九首》,后世始终沿用这一名称。
(3)题材内容分为两类:a、抒写失志和伤时之感。
b、写相思离别之情。
总之,离情别绪,人生的失意和无常之感,是《古诗十九首》的根本情感内容。
(4)《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文人抒情诗的最高成就。
(5)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为《迢迢牵牛星》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中赞颂《迢迢牵牛星》为“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1、指导全班学生朗读诗歌,留意五言诗的节奏划分。
(齐读)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结合解释,感受诗歌大意。
(自由朗读)找学生概括诗歌大意。
(完整)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寒食》《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课堂实录.doc

《寒食》教学设计【教材简析】这是一首描写宫廷寒食节的诗。
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宦官,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借助注释、图画了解、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时数】 1 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效果及自学能力。
(1)指名读。
(读后评读)(2)填空练习。
《韩食》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所做。
二、教师点拨。
(1)知诗人,解诗题。
韩翃:字君平,南阳 ( 今属河南 ) 人。
天宝进士。
官至中书舍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原有诗集,后散佚,明人辑有《韩君平集》。
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
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
(2)明诗意 , 感情读。
师:自由读诗,结合注释看能不能说说诗句的含义。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
“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
“春”是自然节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
“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
春意浓郁,笼罩全城。
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
诗人不说“无处不开花”,而说“无处不飞花”,除了“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外,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
“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
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
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
一个“飞”字,蕴意深远。
由此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诗人炼字的功夫。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迢迢牵牛星》教案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迢迢牵牛星》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迢迢牵牛星》全文。
2.分析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3.感受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赞美。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教学难点:诗歌的意境、情感表达。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牛郎织女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牛郎织女的故事为什么能够流传千古?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迢迢牵牛星》,感知诗歌内容。
三、课堂讲解1.讲解诗歌的背景、作者简介。
2.分析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四、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描绘的牛郎织女形象有哪些特点?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迢迢牵牛星》的内容。
2.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二、诗歌鉴赏1.分析诗歌的意境、情感表达。
2.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中的画面。
三、课堂实践1.学生分组创作:以《迢迢牵牛星》为题材,创作一首现代诗歌。
四、课后作业1.背诵《迢迢牵牛星》。
2.结合诗歌内容,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感悟文章。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迢迢牵牛星》的内容。
2.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二、诗歌鉴赏1.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
2.学生尝试运用修辞手法,改写诗歌中的某一段。
三、课堂讨论1.学生讨论:诗歌中的情感是如何表达的?四、课后作业1.结合诗歌内容,写一篇500字左右的鉴赏文章。
2.收集其他描绘牛郎织女故事的诗歌,进行比较阅读。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迢迢牵牛星》的内容。
2.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二、诗歌拓展1.介绍其他描绘牛郎织女故事的诗歌。
2.学生阅读并分享阅读感悟。
三、课堂实践1.学生分组创作:以《迢迢牵牛星》为题材,创作一篇散文。
四、课后作业2.结合诗歌特点,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2.学生反馈对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
通过本教案的教学,旨在让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深入挖掘诗歌的意境、情感表达,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古诗二首-《迢迢牵牛星》《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古诗二首教学案《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教学实录]教学目标:古诗表达思念的常用意象教学过程:师:《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在泪别小姑时有这样一句话:“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注释说古代女子在农历七月七日晚向织女乞巧。
何谓乞巧?生: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天上牛郎织女相会,妇女于当晚陈列瓜果于庭中,在月下穿针,向织女乞求智巧。
师:讲到牛郎织女,我们就会想起在奶奶怀里听过的他们的爱情故事。
请一生讲述故事(略)。
另一生找出课文和故事相应的诗句。
疏通字句(略)。
师:本文除了“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二句外,其余的诗句都能从故事中得到验证。
但这首诗并不是对牛郎织女故事的复述。
如果只是简单地复述故事,它就当不起“天衣无缝,一字千金”的美誉。
那么这首诗在牛郎织女故事的背后,想告诉我们什么?明代文艺理论家钟惺《古诗归》说:“乐府之妙,在能使人惊;古诗之妙,在能使人思。
”面对这首古诗,你能思到什么?(学生讨论)师:提示:解读这首诗的关键应该是“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两句。
为什么整天织布却织不成布,还哭成泪人儿呢?这两句诗和《诗经.周南.卷耳》中:“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有异曲同工之妙。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在下文:“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生:原来是“怀人”。
那“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的原因也是怀人,思念远方的人儿。
师:讨论:作者为什么讲牛郎织女的故事,而不讲女娲补天或者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生:原因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思念。
作者借织女思念牛郎,牛郎织女相隔遥远不能见面来表达自己思念爱人,两人不能见面的哀怨的感情。
这种手法叫做托物言志。
师:再看:叙述者是男是女?从何可知?生:女。
从“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可知。
师:一个女子思念远方的人的诗,有个特定的名称:思(sì)妇诗。
《古诗十九首》中有不少思妇诗,比如《青青河畔草》也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迢迢牵牛星》教学实录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迢迢牵牛星》借助“牛郎与织女”这个美丽凄婉的爱情神话传说写离别有什么好处?生1:使主题更深刻,立意更深远。
生2:有一点浪漫和神秘。
师:很有感受力。
生:更经典。
师:很漂亮的词。
(追问)你还知道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哪些经典故事?生:梁祝化蝶,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干将莫邪……师:神话是一个民族童年的梦想,是这个民族文学艺术的土壤。
你还知道哪些文学作品,借助了这些色彩斑斓的神话传说?生:《聊斋志异》、《西游记》,还有屈原李白的浪漫主义诗歌。
师:看来比比皆是,你的知识面很广,这些神话传说与天不老,与地同春,具有无穷的魅力。
《迢迢牵牛星》引用神话传说,还有其他的作用吗?生:更有天上人间的感觉。
师:好!怎么样理解“天上人间”?生:既是指天上的“牛郎织女”,又写人间的“怨妇思夫”。
师:你真的很棒!在你的启发下我甚至明白了《红楼梦》借助绛珠仙草和神瑛侍者的木石前盟,写出的是林黛玉和贾宝玉之间爱情前世今生的感觉。
看来,为了增添表现力,我们也可以在作文中涉及一些经典的神话传说。
师:下面我们来进一步阅读和感受这首诗。
(生全体读。
)师:可以分四组讨论:体会六组叠字的作用。
体会河汉女形象。
和秦观的《鹊桥仙》比较,体会“牛郎织女”的形象。
仿句练习。
(学生讨论。
)师:第一组的同学对这首诗的叠字有什么样的认识?生1:读起来有一种音韵美,非常深情。
“迢迢牵牛星”的“迢迢”,“皎皎河汉女”的“皎皎”悠长美丽,有了光年,有了岁月,有了永恒,甚至有了光亮和色彩。
生2:叠字可以加深程度,使得文章情深意长意境开阔。
生3:纵观这六组叠字,有写距离的如“迢迢”,有写光彩的如“皎皎”,有写外貌的如“纤纤”,有写感情的如“盈盈”和“脉脉”。
师:虽然这种分类不十分科学,但却是一种个性化和创造性的解读。
很不错,请继续补充。
生:我看了课下注释,这是一首汉代的诗歌。
老师讲过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就运用叠字的艺术手法,这里是不是对《诗经》的一种传承?师:说得好!文化具有传承性,如果说《诗经》是叠字的滥觞的话,那么《迢迢牵牛星》就是一种很好的继承和光大。
叠字是我们汉语独有的语言现象,它有着重重叠叠,曲曲折折,平平仄仄的美丽,一波三折而又回肠荡气,唐诗宋词元曲哪一页都有它的美丽。
谁能背李清照的《声声慢》的开篇几句?生: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师:这七组叠字写尽了易安居士国破家亡之恨。
哪位同学能模仿老师的这句话给《迢迢牵牛星》的叠字作结。
生:《迢迢牵牛星》六组叠字写尽了“牛郎织女”的相思之苦。
(掌声响起。
)师:第二组同学对本首诗“河汉女”的形象讨论得怎么样了?生:“河汉女”美丽、勤劳,内心充满了痛苦的思念。
师:“河汉女”的美丽是怎么读出来的?生:“纤纤素手”啊!你想啊,有着“纤纤素手”的女子一定是一个美丽的女子。
师(追问):这叫什么写法?生:以点带面的细节描写。
师:其实这是古诗词惯用的手法,比如韦庄的《菩萨蛮》就用“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来写江南女子的多情美丽。
杜甫在《月夜》中用“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来写妻子的美丽和对妻子的思念。
有人说,“手是人的名片”,看来很有道理。
陆游永远难以忘记的也正是唐婉的“红酥手”。
古今中外的艺术大师,无一不是深谙人性的大师。
奥地利小说家茨威格的短篇《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更是将人的一双手写得如醉如痴,课下有时间可以读一下。
《诗经·硕人》有“手如柔荑”,《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指如削葱根”,这首诗通过写手写河汉女的美丽,真是最上乘的选择。
生:她的手不光美丽,而且灵巧,因为她能织出朝霞和晚云。
师:看来写织女的一双“纤纤素手”可以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
刚才这组同学说“河汉女”很勤劳,我有不同看法,明明是“终日不成章”嘛。
生:“终日不成章”不是因为织女不勤劳,而是因为她思念牛郎所致。
师:看来是为突出主题服务的。
“泣涕零如雨”采用什么修辞手法?生:比喻,还有夸张。
师:形式永远为内容服务,写出了织女怎样的情感世界?生:悲伤的,无奈的,绵绵无绝的思念。
我认为“盈盈一水间,脉脉不能语”还是在写织女,是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
“盈盈”既是“河汉女”的眼泪,又是天河;“脉脉不得语”更是写出了织女的一往情深和柔情似水。
师:很好!侧面描写,这一解读十分到位。
其实很多成功的文学形象,都是侧面描写的结晶。
杨贵妃的美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李夫人的美是“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海沦的美来自德高望重的长老的慨叹,“为这样的女人,再有十年战争也值得”。
师:第三组同学比较阅读得怎样了?(用多媒体打出秦观的《鹊桥仙》,学生从主题、风格、表现手法、语言四个方面比较。
)鹊桥仙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生1:《迢迢牵牛星》的主题是状写离愁别恨,是伤感的无奈的;《鹊桥仙》的主题是歌颂执著忠贞的爱情。
生2:虽然都借助于“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但主题却稍有不同,《迢迢牵牛星》更执著、痴迷;而《鹊桥仙》却有一种面对离别的潇洒人生观。
生3:我认为《迢迢牵牛星》的风格婉转、缠绵、悲哀、伤感;而《鹊桥仙》的风格却是清晰、飘逸、洒脱、淡远、瑰丽而神奇。
师:打个比方好吗?生3:如果说《迢迢牵牛星》是一个素面的少女,那么《鹊桥仙》就是一个仪态万方的美人。
师:谁再说说?生1:如果说《迢迢牵牛星》是一朵幽兰,《鹊桥仙》就是一朵牡丹。
生2:如果说《迢迢牵牛星》是素绢,《鹊桥仙》就是织锦。
师:同学们的比喻都很精彩!生:我谈一谈两首诗的表现手法吧。
《迢迢牵牛星》是白描勾勒,《鹊桥仙》是工笔重彩。
师:这两首诗共同的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生:那当然是用典了,都借用了“牛郎织女”这个典故。
师:反应非常快!生:《迢迢牵牛星》的语言特点是清新明丽,《鹊桥仙》的语言特点是色彩绚丽。
师:好!同学们对一诗一词的主题、风格、表现手法、语言特点等方面进行了粗线条的勾勒。
下面我们要对这一诗一词进行“地毯式”的“含英咀华”的鉴赏,你们喜欢哪一句诗或哪一个字,全体同学共同参与,把直觉感悟谈出来。
生:我喜欢“飞星传恨”的“恨”字,着一“恨”字不仅写出了牛郎绵绵无尽的思念,并将飞星拟人化、人性化,并完成了从“星”到“人”的过渡,也是“星人”合一。
师:精彩!谁再补充?生1:纵观两首诗,我最喜欢共同采用的“迢迢”这个叠字,所有的距离感尽在这一叠字中。
生2:我喜欢“泣涕零如雨”的“雨”字,我似乎感觉到了织女的眼泪在飞,在所有的滂沱的雨中,在李贺的红雨,杜牧的清明,余光中的冷雨,在五千年的岁月中淅淅沥沥。
师:很有文化底蕴,联想丰富而精彩。
生1:我喜欢《鹊桥仙》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有丈夫气,豪迈洒脱,有点徐志摩的“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的味道,在所有的“游子思归”诗和爱情诗中有一点与众不同。
生2:我最不喜欢的正是这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既不深情又不痴情。
我更喜欢“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那一份美丽柔情与朦胧,这更像诗。
而秦观太直白了。
师:同学们的探讨由艺术而人性又由人性而艺术,很深刻。
继续谈。
生:《迢迢牵牛星》的“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由于设立恰当的距离,达到了情感的最高境界,有点儿像《诗经·蒹葭》中的“在水一方”的感觉,而《鹊桥仙》中的“柔情似水,佳期如梦”过于世俗和香艳。
(生笑)师:有极高的审美品位,允许见仁见智。
生1:《迢迢牵牛星》通篇采用记叙,有一种古拙之美,而《鹊桥仙》融记叙、抒情、议论于一炉,哀乐交织,天上人间融为一体,极具华彩的美丽。
我更喜欢《迢迢牵牛星》中织女的形象,美丽、忠贞、深情、楚楚动人、楚楚可怜,更能打动人心。
她单纯的令人心疼,是一个悲情的、很中国的形象。
而《鹊桥仙》中织女的形象更像一个敢恨敢爱,甚至敢怨的西洋女子。
生2:我补充几句,刚才的这位同学启发了我的灵感,我借用余光中的一个比喻吧,如果说《迢迢牵牛星》中的织女是一朵红莲,那么《鹊桥仙》中的织女就是一朵红玫瑰。
(学生笑,掌声。
)师:同学们谈得很深刻,还有许多同学的许多想法,因时间关系没有表达,课下再读书探讨。
最后,由第四组同学作仿句练习。
(多媒体展示。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泰戈尔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爱你………师:请同学仿照这首诗,结合《迢迢牵牛星》的内容写一段文字。
生1: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牛郎与织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生2: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牛郎与织女的距离∕而是我无法寻到你生3: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牛郎织女今夕的七夕∕和明朝的七夕距离师:同学们很机智,对《迢迢牵牛星》的理解深刻。
再作一段仿句练习。
(多媒体展示例句。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的爱情胜却了西楚霸王与虞姬的生死相依的爱情胜却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天上人间的爱情胜却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旷世无暇的爱情生1: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的爱情,胜却了梁山伯与祝英台化蝶的爱情,胜却了林黛玉贾宝玉木石前盟的爱情,胜却了小龙女与杨过天残地缺的爱情。
(师生鼓掌。
)生2: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的爱情,胜却了陆游与唐婉苦难无果的爱情,胜却了李煜与小周后的凄美无助的爱情,胜却了爱德华八世“不爱江山爱美人”的爱情。
师: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本诗所蕴含的爱情之美,仿句很有创意,也展现了较为深厚的文学素养,一种深切的人文关怀,真的很棒!还要多读书。
师(小结):我们的文化是一条不息的河,两岸郁郁葱葱,花果飘香,那是我们精神永远的诱惑和永世的家园。
让我们爱诗,爱我们的文字,爱这条墨写的黄河。
最后让我们伴着音乐齐背这首《迢迢牵牛星》。
(音乐起,师生齐背课文。
全课结束!)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的一首小诗——《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是梁太子萧统编入文选的十九首古诗之一,被称为“五言诗冠冕”。
正如《诗经》一样,《古诗十九首》抒写了许许多多的爱恨情愁。
其实这也是心灵的觉醒,状写这份情感表述妙处也很难,于是便涉及到教学中惯常的思路“短诗长教“,也就是把这首10句短诗,放在文化的背景上,放在诗的长河中,放在审美的坐标中,去引导学生解读、感悟。
下面我就谈我的四个教学设计,三个“追求”,两个“遗憾”。
第一个教学设计:神话切入。
《迢迢牵牛星》借助的是一个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
于是开篇我直奔主题,直问:《迢迢牵牛星》借助了“牛郎与织女”这个美丽凄婉的爱情神话传说,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样写离别有什么好处?这一问,解决的表层问题是《迢迢牵牛星》的主题和大意,其实深处触及的是神话传说在文学中的地位。
这种举重若轻,使学生们不畏难,自然而然地去联想相关的优秀作品,去叩问神话的经典,甚至浪漫主义流派,因而对学生的积累和写作都会有较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