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公开课
中学语文《迢迢牵牛星》优质教学设计 4篇

中学语文《迢迢牵牛星》优质教学设计篇4教学设想:对比阅读这两首同题材的爱情诗教学步骤:一、导入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我们都很熟悉。
它不仅充实、滋润了我们天真烂漫的孩童时代,满足了我们对浩瀚星空的好奇心;而且是历代文人墨客吟唱的对象,丰富了中国文学宝库。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两首以牛郎织女的爱情神话传说为题材的诗词,比较一下它们有何异同。
二、熟悉课文,对比阅读1、学生熟悉乃至背诵两首诗词。
2、思考异同,提示学生试从以下方面比较:内容方面主要从主题、感情基调去比较;形式方面从行文思路、艺术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入手比较。
3、让学生自由朗读,谈对主题的理解。
4、听朗读磁带,初步把握感情基调。
(教师点拨:注意两首诗所配乐器及其特点。
)学生讨论后明确:《迢迢牵牛星》选的是洞萧,萧声特适合演奏悲凉哀怨之曲,而《迢迢牵牛星》抒发的是织女的相思愁苦,感情基调哀怨动人。
《鹊桥仙》选的是古筝,声音清脆,悠扬婉转,写牛郎织女相聚的情景及感受,歌颂其高贵、纯洁的爱情。
感情基调轻柔婉转。
5、比较行文思路的异同。
《迢迢牵牛星》先写牛郎织女相距遥远之景,再写织女及其活动,最后写织女愁苦的心情。
行文思路可以说是由景到人到事,再到情。
《鹊桥仙》6、艺术手法的异同《迢迢牵牛星》以描写为主,多用叠字、白描手法,寓情于景。
《鹊桥仙》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以象征、对比为主,也用了叠字、叠词,景中含情,情中有景,情景理融为一体。
7、语言风格的异同《迢迢牵牛星》出自《古诗十九首》,虽属于文人五言诗,但仍带有浓厚的.民歌风味。
故语言兼有民歌和文人诗的特点,既显得平实质朴,清新自然,又含蓄深沉。
《鹊桥仙》出自婉约派名家秦观之手,体现了他一贯的语言风格,婉约清丽,饶有情趣。
三、教师总结同一个神话传说,两位诗人写出了不同的诗篇。
真可谓“一个传说,两种风情”。
《迢迢牵牛星》采用常规思维,写牛郎织女的离愁别绪,哀切动人。
《鹊桥仙》则一反前人俗套,自出机杼,歌颂牛郎织女高贵、纯洁的爱情,立意新颖,境界高绝,读来令人荡气回肠,吟来则韵味隽永。
《迢迢牵牛星》经典教案

《迢迢牵牛星》经典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古诗中重点字词的含义,理解诗句的意思。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韵味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中表达的深沉而真挚的思念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重点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2. 教学难点:体会诗中表达的深沉而真挚的思念之情。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牛郎织女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正音练习:带领学生朗读诗歌,纠正字音,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3. 小组合作:小组内讨论诗句的意思,并推选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4. 品读感悟: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韵味和情感,通过反复朗读和想象,感受诗中牛郎织女的相思之苦。
5.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牛郎织女》故事,进一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熟读成诵,并完成课后练习。
四、板书设计1. 迢迢牵牛星2. 重点字词解释: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等。
3. 诗句理解:每句诗的意思及全诗的意境。
4. 情感体会:表达了牛郎织女的相思之情。
五、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朗读法、小组讨论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的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也能够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
通过全班交流,学生们对于诗句的理解更加深入,对于诗中情感的体会也更加深刻。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在导入环节中,我仅仅展示了牛郎织女的图片,而没有进行更加深入的情境创设,导致学生的情感共鸣不够强烈。
此外,在品读感悟环节中,我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充分地品味诗歌的韵味和情感。
为了改进教学,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情境创设和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也会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通过不断反思和改进,我相信我会更好地引导学生走进古诗的世界,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古诗三首《迢迢牵牛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迢迢牵牛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十九首,反复吟诵本诗,最好当堂背诵。
2.结合声韵理解诗歌内容。
3.积累意象典故,明确诗歌主题。
教学重难点1.了解古诗十九首,反复吟诵本诗,最好当堂背诵。
2.结合声韵理解诗歌内容。
3.积累意象典故,明确诗歌主题。
【教学方法】吟诵教学法【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
教师语: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古诗《迢迢牵牛星》,出自《古诗十九首》。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古诗十九首》。
二、走近《古诗十九首》1.学一学。
《古诗十九首》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太子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昭明文选》时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后世作为组诗看待。
是一部五言诗选集,其把用诗的首句作标题作为惯例。
关于《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和创作的时代背景有多种说法。
一般认为作者为东汉末年羁旅异乡、漂泊流落的下层文人。
创作时间约在东汉末年顺帝末到献帝前,即大约在140~190年之间,它的出现最迟不晚于汉桓帝时期。
2.看一看。
观看秒懂百科小视频,进一步了解《古诗十九首》。
3.考一考。
提问有关《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小常识。
《古诗十九首》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太子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昭明文选》时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后世作为组诗看待。
是一部五言诗选集,其把用诗的首句作标题作为惯例。
二、吟诵诗歌,理解含义。
1.听吟跟吟,明确读音。
2.想一想。
思考:吟咏录音中哪个字的读音好似不准确?是哪个字?猜猜看是吟咏错了吗?为什么?明确:杼。
这首诗的韵字是“女"杼”“雨"许”“语”,押的是上古“鱼”部韵,韵母是“u”,且都是上声。
其中“杼”文读读成“zh ǔ"。
3.诵一诵,吟一吟。
结合吟诵符号谱,自主读诵吟咏后,全班齐诵齐吟一遍。
三、结合声韵,理解诗意。
1.解一解。
明确:隔着银河有遥远的牵牛星,在银河这边有明亮的织女星。
《迢迢牵牛星》教案3

迢迢牵牛星教案3一、教学目标1.了解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并理解其中的道理;2.记忆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传说,追求美好的爱情;3.掌握运用简单词汇和语法表达“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4.通过朗读和口语对话,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听力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2.运用简单的词汇和语法表达故事内容。
三、教学难点1.根据故事内容表达个人的情感体验;2.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听力理解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引入话题1.创设情境,引出话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爱情的故事,谁能猜一猜这个故事讲的是哪一对人呢?”2.等待学生回答后,告诉学生故事的内容是“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
询问学生是否听说过这个故事,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个故事的了解和看法。
2. 学习故事内容1.故事阅读:让学生跟读、听读故事,帮助他们掌握故事的基本情节和人物角色。
2.故事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对故事进行逐句解释,以确保每个学生都理解了故事的含义。
3. 语言训练1.把故事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写在黑板上,帮助学生学习和记忆这些内容。
教师可以使用图片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2.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在小组内相互交流故事中的内容,并运用课上所学语言表达。
3.让学生分组,自己编写一个简单的牛郎织女的故事,然后在班内进行朗读和表演。
4. 拓展练习1.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进行绘画,练习简单的绘画技巧,并表达自己的情感。
2.让学生观看与“牛郎织女”传说相关的电影或动画片,并表达自己的观后感。
3.让学生撰写一篇与“牛郎织女”传说相关的文章,如书评等。
五、教学评估1.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对故事中关键内容的掌握情况和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2.通过学生绘画、写作和观后感等表达方式,检查学生对故事的情感体验和思考能力。
六、课后作业1.撰写一篇有关“牛郎织女”的文章;2.观看与“牛郎织女”相关的电影或动画片,完成观后感;3.背诵故事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加深印象。
迢迢牵牛星教案(精选10篇)

迢迢牵牛星教案(精选10篇)迢迢牵牛星教案(精选10篇)迢迢牵牛星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古诗十九首》有关常识。
(2)理解诗歌大意,体会叠音词的用法。
(3)训练学生诗歌朗诵的技能。
2.过程与方法(1)认识叠音词的作用,感受诗歌的节奏韵律,完成训练学生朗诵的技能这一教学目的。
(2)经过朗读、背诵诗歌,加强对诗歌的鉴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本诗女主人公因感情受阻的痛苦和哀怨的情感。
(2)培养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互助合作的精神。
二、教材分析1.本课重点(1)理解诗歌主旨和情感,体会叠音词的用法。
(2)训练学生诗歌朗诵的技能。
2.本课难点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本诗的情感,并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把这种情感表现出来。
三、教学方法1.采用自主合作学习的方法2.诵读欣赏法四、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课前播放黄梅戏《》选段《春潮涌》。
师:大家刚才欣赏了一段戏曲,这是关于谁的那么,谁给大家讲一讲的故事生叙述故事,师进行补充。
师:好,故事很精彩,我们来看看星的所在位置(PPT展示星座图)。
看,咱们中国人多浪漫啊!(指屏幕上银河星空图)就这样一条明亮的银河,两颗不相关的星星,咱们的祖先就创造出这么一段凄美的感情故事。
那人们是怎样看待这个故事的呢让我们一齐来学习这篇美文。
(板书课题)2.古诗简介这首诗是一首五言诗,选自《古诗十九首》,那你们了解《古诗十九首》吗它是东汉中下层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标题为诗歌的第一句,作者多为无名氏。
(出示课件)时间:东汉末年。
(战乱年代)思想资料:一是游子思妇的相思离别之苦;二是士人失意的苦闷哀愁。
特点:语言朴素自然,描述生动真切。
地位: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最高成就,在五言诗发展史上占关键性的地位。
类别:游子诗和思妇诗。
艺术风格:融情入景和运用比兴。
称誉:刘勰《文心雕龙》说古诗是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更称其为一字千金。
3.朗读感知先请同学们自读全诗(出示全诗),看看有没有不认识的字(出示字音)。
迢迢牵牛星公开课教案

教学的课题:迢迢牵牛星教学的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古诗十九首?相关常识;品味诗歌语言之美、形象塑造之巧;体会诗中蕴含的相思之情。
过程与方法:朗读---质疑---拓展情态价值观:教学的重点:1.借助诵读与赏析,体会叠词的精妙运用;2.借助描写分析,感知织女的相思之情。
教学的难点:体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情感。
教学的课时:一课时教学的过程:一.借助已学知识创设学习情境,进展导入。
小的时候,大家一定诵读过这样的句子: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是?诗经?中人们的浅唱;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这是?汉乐府?中人们的乐歌。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诗,取法于诗经与乐府,更有它的独特魅力。
让我们一同走入?古诗十九首?中的第十首,?迢迢牵牛星?。
二.诵读诗歌,反复品味,探寻诗歌语言的音韵之美。
学习诗歌很重要的方法就是诵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让我们用朗朗书声走入这首诗歌的学习。
1.教师范读。
2.自由练读。
关注字音的同时,争取读出自己的节奏与理解。
3.学生齐读。
三.探究诗歌内容,品味相思之情。
1.?古诗十九首?多为抒情诗,?迢迢牵牛星?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品。
通读全诗,这首诗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织女〔河汉女〕思念牛郎。
织女是全诗的主人公,这是一首相思之作,感情基调较为哀怨。
2.读完这首相思之作,如果用一个感慨词来抒发你的读后感情,你愿意用哪个字呢?哎!如果用一个词语将这种感慨描摹出来,你认为哪个词语可以传递出你读出的这份情感?伤感、哀怨。
带着这样的感情,再读诗歌,体会一下,诗歌是借助了哪些语句来传递这份相思的伤感与哀怨呢?〔迢迢牵牛星,齐〕〔1〕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不成章〞三字蕴含着一个“思〞字,即织女的内心动态,“泣涕零如雨〞更是织女悲苦内心世界的表露,因而神思恍惚、心不在焉,落得个终日勤劳作,终日意悬悬,终日不成章。
泣的本义是眼泪,特指无声流泪或低声地哭。
涕也是眼泪。
零本是指雨缓缓而降,引申为降落、落下。
迢迢牵牛星教案(精选10篇)

迢迢牵牛星教案(精选10篇)m)2.重点指导书写素、章、盈、脉四个生字,注意字的占格和笔顺。
3.熟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三、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1.借助注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小组内交流。
2.全班汇报。
①汇报词语意思。
迢迢:遥远。
牵牛星:隔银河和织女星相对,俗称牛郎星,是天鹰星座的主星,在银河东。
皎皎:明亮的样貌。
河汉:银河。
河汉女:指织女星,是天琴星座的主星,在银河西。
织女星与牵牛星隔银河相对。
擢:伸出,抽出。
素:白皙的。
札札:织机发出的响声。
机杼:织机的梭子。
章:有花纹的纺织品,那里指整幅的布帛。
零:落下。
几许:多少。
盈盈:形容清澈。
脉脉:用眼睛表达情意的样貌。
②连词成句,交流每句诗的意思。
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
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正摆弄着织机,发出札札的织布声。
,所以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整幅布帛,眼泪像下雨一样落下来。
银河又清又浅,相隔又有多远呢虽只隔一条清澈的河水,但他们只能含情凝视而不能用话语交谈。
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再读古诗,与同学交流诗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诗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织女的哀伤与不幸的情感五、熟读成诵,拓展延伸。
1.熟读成诵,小组交流:诗中的织女给你留下什么印象2.推荐阅读《牛郎和织女》。
板书设计迢迢牵牛星牵牛星8596;织女星美丽、勤劳、孤独、哀怨第三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贴出图片,你看到了什么看到月亮,你想到了什么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2.导入新课:今日我们就来学习另一首关于月亮的诗《十五夜望月》。
二、释题意,明作者。
1.十五夜: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
2.王建,字仲初,许州人,唐进士,曾任昭应丞、渭南尉。
一生困顿,晚景尤其凄凉。
早年以宫词著称,中年后,诗风转变,其乐府诗多方面地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面貌,揭露统治阶级的暴行。
六年级下册3古诗三首 迢迢牵牛星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3古诗三首迢迢牵牛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3古诗三首《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朗读诗歌《迢迢牵牛星》并能熟读成诵后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2.理解诗歌资料,感受诗歌画面美。
3.抓住重点诗句,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意美。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意境,掌握鉴赏此类诗歌的技巧。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知识迁移,懂得古情今懂,古为今用。
确立重点和难点的依据:理解诗歌,感受到音韵美和画面美,这是第一层次的学习,真正能让诗歌的情感引起学生的共鸣到达诗歌文化的传承,这才是难点。
教学过程:一、古诗导入1.师:“诵读古典诗词,传承习俗文化",我国有很多的传统节日,每个节日也都有他特有的风俗,古代的文人墨客也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讲述着这些节日的画面。
下面请同学们来猜一猜,这些诗句写的是那个节日。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宋王安石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唐杜牧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十五夜望月》唐王建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和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迢迢牵牛星》(齐读课题)2.解题:遥远的牵牛星。
这首诗写的是哪个故事?(牛郎织女)它和哪个节日有关?(乞巧节、七夕节)3.对了。
古人在仰望浩渺的星空时,借助想象力,给我们留下了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牛郎织女。
于是就有了我们中国的情人节:七夕节,也叫乞巧节。
4.我们学过一首诗《乞巧》,来背一背,回顾一下乞巧节都有哪些习俗?师:今天的这首诗又是怎么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的?二、初读感知1.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这首诗。
(齐读,指导如:节奏感不强)2.诗中运用了很多叠词,我们读的时候,可以重读,在叠词后面有一个小小的停顿,来,仔细听老师读。
3.谁想试一下?(字正腔圆,读出了诗的节奏感,掌声送给他。
)4.要读好这首诗,还要注意它的韵脚。
(找韵脚)5.我们一起读(齐读)6.“纤纤"“皎皎”的意思是什么?三、结合注释,疏通诗意1.借助注释和结合民间故事《牛郎织女》理解诗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三首》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迢迢牵牛星》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素、章、盈、脉”4个生字,理解
字义,识记字形。
2.正确朗读、背诵古诗。
3.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并能结合故事说说《迢迢牵牛星》表达的情感。
4.体会叠词的运用,感受诗歌语言之美。
教学重点:理解诗文意思并背诵默写。
教学难点:体会叠词的运用,感受诗歌语言之美。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述,导入新课。
让我们一同走入《古诗十九首》中的第十首——《迢迢牵牛星》。
【出示课件1】(板书:迢迢牵牛星)
2.《古诗十九首》简介【出示课件2】
组诗名,作者不详,大约在东汉末年,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为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昭明文选》而成。
内容多为写游子的羁旅情怀和思妇闺愁,千
百年来引起读者广泛共鸣。
它的艺术成就很高,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浑然天成的艺术风格。
刘勰的《文心雕龙》称它为“五言之冠冕”。
(板书:古诗十九首)
二、诵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
【出示课件3】
纤纤擢素手(zhuó)札札弄机杼(zhá) 泣涕零如雨(qìtì)
盈盈一水间(jiàn)脉脉不得语(mò)
2.有节奏地朗读诗文。
【出示课件4】
五言诗的诵读节奏,一般是三个节拍,即二二一或二一二,比如说“迢迢/牵牛/星……纤纤/擢/素手)
三、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理解诗文大意。
1.请讲一讲牛郎织女的故事,初步感受《迢迢牵牛星》表达的情感。
【出示课件5】
相传织女是天上的仙女,有一双巧手,能织出彩云一般美丽的天衣。
她爱上了人间的牛郎,结为夫妻,十分恩爱,并生有一子一女。
王母娘娘察觉此事,便派天兵天将押织女回天庭受审,一对恩爱夫妻被活活拆散。
牛郎悲痛万分,在老牛的帮助下追上天去,快追上时,王母娘娘拔下头上金簪一划,出现了天河,牛郎、织女被天河阻隔,只有对河而泣。
他们坚贞的爱情感动了喜
鹊,每年七月初七的夜晚,无数喜鹊飞来,用身体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桥,让牛郎织女在天河上相会。
以后,七月初七这一天就变成了民间的一个节日,被称为“七巧节”“乞巧节”。
姑娘、媳妇们在这一天要穿针引线乞巧——向织女乞求智巧、灵巧。
【出示课件6】
3.再读诗文,理解诗文大意。
(1)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出示课件7】“迢迢”指遥远,皎皎指“明亮”
牵牛星在遥远的地方,这遥远的距离使得人内心起相思。
迢迢万里遥,深深相思情。
距离的旷远拉伸了织女对牛郎的相思之情。
(2)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织女伸出纤细的白皙的手,把织机弄得札札的响。
“札札”是拟声词,是形容织布机工作时的响声。
(3)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忙碌一整日,织女却没能织出一匹有花纹的布,哭泣的眼泪如同下雨般零落。
(4)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出示课件8】
银河清澈且水不深,他们相互之间的距离又能有多远呢?
(5)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盈盈”表现水波的晶莹。
“脉脉”指含情凝视的样子。
仅仅是一水之隔,但他们只能含情凝视却无法用语言交流。
小结:诗读到这里,我们知道它写的就是织女(河汉女)思念牛郎的故事。
这是一首相思之作,感情基调较为哀怨。
再读诗想一想诗歌是借助了哪些语句来传递这份相思的伤感与哀怨
呢?
四、探究诗歌内容,品味相思之情。
(1)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出示课件9】
抓住“弄”体会织女的心境,感受织女心不在焉,心神不宁的样子。
(2)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探究为何“不成章”体味织女的内心动态,通过夸张和比喻的修辞的运用,体会织女的相思之苦。
(3)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出示课件10】
仅仅是一水之隔。
何谈遥远一说呢!通过“一水间”“不得语”进一步感受织女的相思苦。
小结:这首诗看似写天上的爱情悲剧,而实则是人间爱情生活的真实写照。
此诗产生的年代,正是社会动乱时期,男子从征服役,造成家庭破裂、夫妻分别的局面,尤其给劳动妇女造成的是身心上的双重痛苦。
夫妇久别是她们的生活,离愁别恨是她们
的心声,夫妇团聚就成了她们的向往。
此诗抒写的就是这样一种思想感情,这样一种社会现实。
四、感受语言之美。
有人评价这首诗是《古诗十九首》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诗作,借天上之事,传人间之情。
这样的浪漫不仅在内容,还有它的语言形式——叠词的使用。
【出示课件11】
1.找出诗歌中的叠字,读一读。
“迢迢”,是星空的距离;“皎皎”,是星空的光线;“纤纤”,是织女手的形态;“札札”,是织布机的声音;“脉脉”,是织女凝望的神情。
这些叠词无论是描摹景物,还是刻画人物、叙述情境,都在反复吟咏中创设着缠绵的情境。
(板书:叠字)
2.拓展延伸,加深叠字理解。
使用叠字有很多好处,如:写景状物,生动形象,细致真切。
感情表达,绵密曲折,深切感人。
气势连贯,音节优美,增强节奏。
说一说你知道的运用了叠字的诗句。
提示: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3.学以致用,课堂小练笔
尝试在语言表达中使用“叠词”。
五、指导汉字书写【出示课件12】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书写本课所学的四个生字。
2.背诵并默写诗歌。
板书设计:
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
情感:伤感哀怨
叠字:增强节奏韵律美,使情感表达更加缠绵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