迢迢牵牛星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完整版)《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

(完整版)《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

《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绵阳东辰中学柳波一、教材分析中国是诗的国度,其中《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品,是五言诗达到成熟的标志,在我国的诗歌发展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

这些诗歌叙事委婉曲折,抒情真挚深入,语言朴素自然,形成曲终情显、含蓄动人的艺术风格,对后世诗歌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古诗十九首》主要就是抒写游子失志、思妇离别之情,突出表现中下层士子的对人生的辛苦和命运的不满、悲叹以致玩世不恭、颓唐享乐的思想情绪.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动荡、离乱的时代风貌.《迢迢牵牛星》借牛郎织女的故事,寄托织女的相思之苦,形象地抒发了现实生活中男女情人咫尺天涯的哀怨,表达了渴望夫妻团圆的强烈愿望。

通过学习本文,将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诗歌鉴赏的方法,体会诗歌情感,调动学生兴趣,进而阅读名家名篇。

因此,以开放的思维学习本文,将对诗歌的学习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

根据以上教材特点以及新课标理念,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把握《迢迢牵牛星》中的意象,理解诗中传达出的凄婉哀怨的情感。

2.理解这首诗所采用的叠词的作用。

3.指导学生当堂背诵这首诗歌。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当堂背诵这首诗歌。

教学难点:鉴赏《迢迢牵牛星》的情感和语言。

二、教学方法诗歌难教,诗歌难学,如何让诗歌的教学变得有趣味,学生学后有收获?改掉老师上课讲教参,学生记教参,考试背教参的局面呢?故主要采用了朗读法和设疑讨论法两种方法,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性. 1。

朗读法。

通过听读和学生自己朗读,体会这首诗中的情感美和节奏美,特别是叠音词的节奏感和音乐美,努力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当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当堂背诵这首诗歌.2。

设疑、讨论法。

这首诗歌以织女虽有望穿秋水的思念,却不能渡过清浅的银河与心爱的人儿团聚的情形,巧妙的反映了不可捉摸的力量阻断爱情的现实,蕴藏了主人公哀怨、悲痛的情感。

教学时,我要通过设疑,组织学生讨论,认真领会揣摩,人物感情和主旨。

六年级下册语文《迢迢牵牛星》精品教案范文三篇

六年级下册语文《迢迢牵牛星》精品教案范文三篇

六年级下册语文《迢迢牵牛星》精品教案范文三篇老师,是美的耕耘者,美的播种者。

是您用美的阳光普照,用美的雨露滋润,我们的心田才绿草如茵,繁花似锦。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关于六年级下册语文《迢迢牵牛星》精品教案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六年级下册语文《迢迢牵牛星》精品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体会《古诗十九首》的语言风格特点。

2、学习诗歌的艺术效果和思想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牛郎织女相思之苦及委婉动人的别离之感。

2、鉴赏叠字的艺术效果。

教学方法:1、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2、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3、联系法:以题为纲,联系课内课外拓展延伸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一、导入:同学们知道农历七月初七是什么节日吗?关于七夕节有什么传说呢? 谁给大家讲一讲牛郎织女的故事?(学生)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

补充资料:七夕节始终和牛郎织女的传说相连,这是一个很美丽的,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成为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

(牛郎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与范喜良、白素贞与许仙)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它又被称为乞巧节,相传七夕的夜晚天上牛郎织女相会,妇女于当晚陈列瓜果于庭中,在月下穿针,向织女乞求智巧。

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现又被认为是“中国情人节”。

看,我们的祖先多浪漫啊,两颗不相关的星星,就能创造出这么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其实,牛郎织女星起初只是自然界的星星,随着岁月的演变才有了一些情节,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迢迢牵牛星》,对这个爱情故事的情节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二、介绍《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都是五言诗,全篇由五字句构成。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男子从征服役,家庭破裂、夫妻分别,那些有抱负的文人也因混乱的时世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所以《古诗十九首》主要内容就是抒写仕途碰壁后产生的人生苦闷和厌世情绪(游子诗)以及离别相思之情(思妇诗),主题主要是感叹生命短促、坎坷和向往爱情的忠贞,希望夫妻团聚,怨恨虚度青春。

中学语文《迢迢牵牛星》优质教学设计 4篇

中学语文《迢迢牵牛星》优质教学设计 4篇

中学语文《迢迢牵牛星》优质教学设计篇4教学设想:对比阅读这两首同题材的爱情诗教学步骤:一、导入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我们都很熟悉。

它不仅充实、滋润了我们天真烂漫的孩童时代,满足了我们对浩瀚星空的好奇心;而且是历代文人墨客吟唱的对象,丰富了中国文学宝库。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两首以牛郎织女的爱情神话传说为题材的诗词,比较一下它们有何异同。

二、熟悉课文,对比阅读1、学生熟悉乃至背诵两首诗词。

2、思考异同,提示学生试从以下方面比较:内容方面主要从主题、感情基调去比较;形式方面从行文思路、艺术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入手比较。

3、让学生自由朗读,谈对主题的理解。

4、听朗读磁带,初步把握感情基调。

(教师点拨:注意两首诗所配乐器及其特点。

)学生讨论后明确:《迢迢牵牛星》选的是洞萧,萧声特适合演奏悲凉哀怨之曲,而《迢迢牵牛星》抒发的是织女的相思愁苦,感情基调哀怨动人。

《鹊桥仙》选的是古筝,声音清脆,悠扬婉转,写牛郎织女相聚的情景及感受,歌颂其高贵、纯洁的爱情。

感情基调轻柔婉转。

5、比较行文思路的异同。

《迢迢牵牛星》先写牛郎织女相距遥远之景,再写织女及其活动,最后写织女愁苦的心情。

行文思路可以说是由景到人到事,再到情。

《鹊桥仙》6、艺术手法的异同《迢迢牵牛星》以描写为主,多用叠字、白描手法,寓情于景。

《鹊桥仙》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以象征、对比为主,也用了叠字、叠词,景中含情,情中有景,情景理融为一体。

7、语言风格的异同《迢迢牵牛星》出自《古诗十九首》,虽属于文人五言诗,但仍带有浓厚的.民歌风味。

故语言兼有民歌和文人诗的特点,既显得平实质朴,清新自然,又含蓄深沉。

《鹊桥仙》出自婉约派名家秦观之手,体现了他一贯的语言风格,婉约清丽,饶有情趣。

三、教师总结同一个神话传说,两位诗人写出了不同的诗篇。

真可谓“一个传说,两种风情”。

《迢迢牵牛星》采用常规思维,写牛郎织女的离愁别绪,哀切动人。

《鹊桥仙》则一反前人俗套,自出机杼,歌颂牛郎织女高贵、纯洁的爱情,立意新颖,境界高绝,读来令人荡气回肠,吟来则韵味隽永。

迢迢牵牛星教案

迢迢牵牛星教案

迢迢牵牛星教案迢迢牵牛星教案(通用9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迢迢牵牛星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迢迢牵牛星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古诗十九首》有关常识。

(2)理解诗歌大意,体会叠音词的用法。

(3)训练学生诗歌朗诵的技能。

2.过程与方法(1)认识叠音词的作用,感受诗歌的节奏韵律,完成“训练学生朗诵的技能”这一教学目的。

(2)经过朗读、背诵诗歌,加强对诗歌的鉴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本诗女主人公因感情受阻的痛苦和哀怨的情感。

(2)培养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互助合作的精神。

二、教材分析1.本课重点(1)理解诗歌主旨和情感,体会叠音词的用法。

(2)训练学生诗歌朗诵的技能。

2.本课难点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本诗的情感,并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把这种情感表现出来。

三、教学方法1.采用“自主合作学习”的方法2.诵读欣赏法四、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课前播放黄梅戏《牛郎织女》选段《春潮涌》。

师:大家刚才欣赏了一段戏曲,这是关于谁的那么,谁给大家讲一讲牛郎织女的故事生叙述故事,师进行补充。

师:好,故事很精彩,我们来看看牛郎织女星的所在位置(PPT展示星座图)。

看,咱们中国人多浪漫啊!(指屏幕上银河星空图)就这样一条明亮的银河,两颗不相关的星星,咱们的祖先就创造出这么一段凄美的感情故事。

那人们是怎样看待这个故事的呢让我们一齐来学习这篇美文。

(板书课题)2.古诗简介这首诗是一首五言诗,选自《古诗十九首》,那你们了解《古诗十九首》吗它是东汉中下层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标题为诗歌的第一句,作者多为无名氏。

(出示课件)时间:东汉末年。

(战乱年代)思想资料:一是游子思妇的相思离别之苦;二是士人失意的苦闷哀愁。

特点:语言朴素自然,描述生动真切。

地位: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最高成就,在五言诗发展史上占关键性的地位。

迢迢牵牛星教案[合集五篇]

迢迢牵牛星教案[合集五篇]

迢迢牵牛星教案[合集五篇]第一篇:迢迢牵牛星教案迢迢牵牛星教案1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古诗十九首》,了解五言诗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体会《迢迢牵牛星》中叠词使用的妙处;学会分析诗歌的情感;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结合自己的体会来欣赏诗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歌中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迢迢牵牛星》中叠词使用的妙处;学会分析诗歌的情感。

难点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结合自己的体会来欣赏诗歌。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欣赏图片让学生讲牛郎织女的故事(二)出示教学目标。

(三)作品介绍,写作背景介绍。

《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文选》。

这十九首诗没有题目,一般拿每首第一句作题目。

诗作表现了动荡、黑暗的社会生活,抒发了对命运、人生的悲哀之情,艺术风格含蓄动人,朴素凝练。

刘勰《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古诗已形成一种特定含义专类名称:它与两汉乐府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并发展成为一种新诗体,后人有不少拟古作品。

(四)了解五言诗。

(五)听示范朗读。

(六)全班读书,自学下列问题:1请同学们自行鉴赏诗歌、展开联想、说说你喜欢的诗句。

(词、句、艺术手法)2分析诗中的叠字的作用。

《迢迢牵牛星》全诗没有一字直接写织女对牛郎的思念,却处处能感受到她的深切思念,这种艺术效果是如何达到的?4本诗的创作目的是什么?(主旨)(七)学生讨论,互助答疑(8分钟)(八)师生合作探究。

迢迢: 写星空的距离,远皎皎: 写星的光辉,亮纤纤: 写手的形状,秀美札札: 写织机的声音,(织布繁忙)盈盈: 写水的形态,清且浅脉脉: 写人的神情,含情诗作是让织女的深情通过她的活动、情态和这些活动引起的读者的想像表现出来的。

比如,织女整日忙碌在织布机上却织不出布匹,说明她被思念折磨而无心织布,那么她又为什么要徒劳地上机呢?恐怕是为了转移、排遣苦闷。

《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

《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

•••••••••••••••••《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篇1一、导语1、同学们学习的地方叫教室。

按照同学们以往课上踊跃说理解、积极提问题的表现,我觉得这个叫法不妥,应该叫学室。

学习、学习,当然是以同学们的学为主,而老师的教是为你们的学服务的。

所以这堂课你们希望怎么学?2、我们今天要学的是诗歌。

前不久,我们曾学过一首现代诗,它是(《天上的街市》)。

通过那首诗的学习,你知道欣赏一首诗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同学们很喜爱诗歌,背了不少的诗歌,也了解了诗歌的一些知识。

那你认为我们背诗学诗的目的是什么呢?欣赏诗歌精炼含蓄的语言,欣赏诗歌新奇美妙的想象,欣赏诗歌图画般美丽的意境,欣赏诗人真挚动人的感情,在慢慢品味、细细咀嚼的同时,我们从中收获精彩的语言,收获美丽的诗意,收获或浅或深的感动,从而提升我们做人的层次。

正如古人所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一个人如果不喜欢诗,他的文学趣味也就会低下。

”所以同学们不要仅仅停留在背诵这样肤浅的层次上,我们要努力走进诗歌,动脑去采撷、去收获。

希望同学们在这堂课上勤于动脑,满载而归。

二、学习1、我们今天学习《迢迢牵牛星》。

请哪个同学来背这首诗。

2、请你来回答这首诗中诗人要表达的是什么感情。

3、你认为怎样阅读才能较为准确地理解诗人的感情?要准确理解一首诗诗人要表达的感情,我们除了品味语言、了解诗的背景等之外,还得学会抓住诗中的意象。

意象听去陌生,其实同学们都比较熟悉,就是诗中的人物,或景物。

如刘禹锡的《秋词》,当中的意象就是晴空、一鹤。

晴空湛蓝,鹤冲云霄,这景色多美呀。

再加上诗人“我言秋日胜春朝”的语句,我们就知道这首诗诗人要抒发的感情是(对秋天的赞美热爱之情。

3 古诗三首 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3 古诗三首 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迢迢牵牛星》,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歌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赏析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迢迢牵牛星》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描绘了牛郎织女相会的美丽传说。

2. 诗歌结构:四句诗,每句七个字,押韵严谨,对仗工整。

3. 诗歌意境:以牛郎织女相会为主题,表现了忠贞不渝的爱情,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4. 艺术手法:运用想象、夸张、拟人等手法,描绘出牛郎织女相会的美好场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歌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 教学难点:把握诗歌的艺术手法,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课文插图、课文朗读录音。

2. 学具:笔记本、笔、课文朗读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朗读: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停顿、语气、节奏,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3. 讲解:教师逐句讲解诗句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4. 赏析:引导学生从艺术手法、意境、情感等方面赏析诗歌,提高审美能力。

5.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及理由。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审美价值。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迢迢牵牛星》2. 诗歌背景:牛郎织女相会传说3. 诗歌结构:七言绝句4. 诗歌意境:忠贞不渝的爱情5. 艺术手法:想象、夸张、拟人七、作业设计1. 背诵课文,并默写诗句。

2. 搜集其他描写牛郎织女相会的诗歌,与同学交流分享。

3. 结合诗句,发挥想象,描绘一幅牛郎织女相会的画面。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讲解、赏析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了《迢迢牵牛星》这首古诗的内涵。

古诗三首《迢迢牵牛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迢迢牵牛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迢迢牵牛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十九首,反复吟诵本诗,最好当堂背诵。

2.结合声韵理解诗歌内容。

3.积累意象典故,明确诗歌主题。

教学重难点1.了解古诗十九首,反复吟诵本诗,最好当堂背诵。

2.结合声韵理解诗歌内容。

3.积累意象典故,明确诗歌主题。

【教学方法】吟诵教学法【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

教师语: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古诗《迢迢牵牛星》,出自《古诗十九首》。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古诗十九首》。

二、走近《古诗十九首》1.学一学。

《古诗十九首》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太子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昭明文选》时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后世作为组诗看待。

是一部五言诗选集,其把用诗的首句作标题作为惯例。

关于《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和创作的时代背景有多种说法。

一般认为作者为东汉末年羁旅异乡、漂泊流落的下层文人。

创作时间约在东汉末年顺帝末到献帝前,即大约在140~190年之间,它的出现最迟不晚于汉桓帝时期。

2.看一看。

观看秒懂百科小视频,进一步了解《古诗十九首》。

3.考一考。

提问有关《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小常识。

《古诗十九首》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太子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昭明文选》时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后世作为组诗看待。

是一部五言诗选集,其把用诗的首句作标题作为惯例。

二、吟诵诗歌,理解含义。

1.听吟跟吟,明确读音。

2.想一想。

思考:吟咏录音中哪个字的读音好似不准确?是哪个字?猜猜看是吟咏错了吗?为什么?明确:杼。

这首诗的韵字是“女"杼”“雨"许”“语”,押的是上古“鱼”部韵,韵母是“u”,且都是上声。

其中“杼”文读读成“zh ǔ"。

3.诵一诵,吟一吟。

结合吟诵符号谱,自主读诵吟咏后,全班齐诵齐吟一遍。

三、结合声韵,理解诗意。

1.解一解。

明确:隔着银河有遥远的牵牛星,在银河这边有明亮的织女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迢迢牵牛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识记、掌握文中字词释义。

(2)了解作者的背景信息。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增强对语言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作者对牛郎和织女不得相见的哀伤。

(2)理解因爱情遭受挫折而痛苦忧伤的心情。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作者的背景信息。

2.增强对语言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3.语感的培养和诗歌表现手法的学习。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素材。

2.学生准备:课本。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首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见的故事,抒发了因爱情遭受挫折而痛苦忧伤的心情。

让我们来欣赏这其中蕴含的情感。

二、知识点学习。

1.作者介绍。

《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梁萧统主持编选的《文选》卷二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此诗是《古诗十九首》的第十首。

《古诗十九首》,作者不详,时代大约在东汉末年。

2.重点生词注音与释义。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先带领学生过一遍本课重点生词。

(1)生词注音。

迢迢(tiáo)
擢(zhuó)
杼(zhù)
札(zhá)札弄机杼
脉脉(mò)
(2)生词释义。

迢迢:遥远。

皎皎:形容很白很亮。

擢:伸出。

素:白皙的。

札札:织机发出的响声。

机杼:指织机。

零:掉落。

盈盈:形容清澈。

脉脉:用眼睛表达情意的样子。

三、朗读文章,整体感知体悟情感语言。

(1)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熟悉课文。

第一遍播放:学生听,并将之前的生词在课文中标注出来。

第二遍播放:学生跟读,整体感受课文内容。

(2)教师带领学生,细读课文,并结合学生掌握情况对重点字词进行讲解。

(3)教师将本课的重点问题写在黑板上,带着学生回顾文章,感受文章。

(4)小组探究。

教师针对本课内容,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讨论。

A.课文写出牛郎和织女的什么情感?
B.表述这个情感的中心句和关键词是什么?
C.顺着“分离”这一主线具体从哪个方面来描述的?
D.标注出文章中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4)教师对于以上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解答。

四、分句分析
第一二句:点明描写对象。

第三四句:采用什么方式写织女?
1.外表:素手,衬托织女的美丽,语言非常精炼。

请问:假如你要表现一个人美丽,你会怎么写?一般人是全方位地写,而这里只用一个字就表现得很传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学会抓住人物最有特点的地
方写,而不一定要全方位地写。

现在学到了这个技巧,再要你写一个性格很粗暴的人,你会怎么写。

(眉毛粗、竖。


2.动作描写:擢和弄,描写了一个劳动场面,表现了织女怎样的特点?(学生可能会答成勤劳。

)第五六句:最会织布的织女为什么会“终日不成章”?
明确:魂不守舍,心绪不宁。

可见,织女不一定勤劳,而是因为无法忍受思念之苦,因而用劳动来排遣。

什么原因导致织女“魂不守舍,心绪不宁”?答案在后四句。

第七至十句:“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跟第一句“迢迢”是否矛盾?
明确:河并不远,但因为不能相见,因而显得很远。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明知道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

为什么不能相见?因为有人干涉。

表现了织女怎样的感情?怨恨、无奈。

如果无法相见是因为隔了万水千山,那么这种悲伤还有理由来解释,但是明明咫尺之间,却如远在天边,这种无奈才更令人刻入骨髓。

五、课堂小结。

(1)通过小组竞争的形式,教师带领学生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2)学生对于自己在本节课中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作业布置】
1.背诵古诗。

2.再次细读文章,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