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阻燃材料聚磷酸铵的研究进展
高效阻燃剂聚磷酸铵的合成及改性研究

高效阻燃剂聚磷酸铵的合成及改性研究高效阻燃剂聚磷酸铵的合成及改性研究1.引言阻燃剂是一种能够降低材料燃烧性能并抑制火灾发展的化学物质,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
聚磷酸铵是一种高效阻燃剂,其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优异的热稳定性和较低的毒性,因此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介绍聚磷酸铵的合成方法,并探讨其改性研究的最新进展。
2. 聚磷酸铵的合成方法聚磷酸铵的合成方法多种多样,我们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2.1 溶剂法合成溶剂法合成是一种常用的聚磷酸铵合成方法。
首先,将磷酸铵溶解在溶剂中,并加热搅拌,使其生成胶体状物质。
然后,通过蒸发溶剂或加入沉淀剂,可以得到聚磷酸铵。
2.2 熔融法合成熔融法合成是一种直接在高温下将磷酸铵转化为聚磷酸铵的方法。
在高温下,磷酸铵分解成氨和磷酸酐,然后再反应生成聚磷酸铵。
通过控制反应温度和时间,可以得到不同粒径和形貌的聚磷酸铵。
3. 聚磷酸铵的改性研究进展为了进一步提高聚磷酸铵的阻燃性能和应用范围,近年来开展了许多改性研究,主要包括增强性能、增加耐热性、改善烟雾抑制效果等方面。
3.1 纳米填料改性有研究表明,添加纳米填料可以显著提高聚磷酸铵的阻燃性能。
常用的纳米填料有纳米氢氧化铝、纳米二氧化硅等。
添加纳米填料作为协同阻燃剂,可以增加聚磷酸铵的阻燃效果,并提高其热稳定性。
3.2 化学改性通过化学改性,可以改变聚磷酸铵的结构和性质。
例如,通过引入其他元素或官能团,可以改变聚磷酸铵的热解性能、热稳定性和热分解产物等。
3.3 复合改性将聚磷酸铵与其他阻燃剂进行复合改性,可以进一步提高聚磷酸铵的阻燃性能。
常用的复合改性方法包括物理复合和化学复合。
物理复合是将两种或多种阻燃剂混合,通过相互作用提高阻燃效果;化学复合是将两种或多种阻燃剂进行反应,形成新的复合阻燃剂。
4. 结论高效阻燃剂聚磷酸铵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和工艺性能,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阻燃剂。
为了进一步提高其阻燃性能和应用范围,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改进合成方法和进行改性研究。
关于纳米材料改性聚磷酸铵在聚合物阻燃中的应用分析

关于纳米材料改性聚磷酸铵在聚合物阻燃中的应用分析纳米材料改性聚磷酸铵是一种新型的聚合物阻燃材料,具有优异的阻燃性能和热稳定性。
本文将对纳米材料改性聚磷酸铵在聚合物阻燃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
纳米材料改性聚磷酸铵可以显著提高聚合物的阻燃性能。
传统的聚磷酸铵在高温下可以释放出磷酸和亚磷酸等化合物来抑制燃烧,但其阻燃效果有限。
而通过引入纳米材料进行改性,可以使改性聚磷酸铵具有更高的比表面积和更大的表面能,从而增加了聚磷酸铵与聚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了阻燃效果。
纳米材料还可以作为催化剂,在燃烧过程中加速聚磷酸铵的分解,产生更多的阻燃剂,进一步提高了阻燃性能。
纳米材料改性聚磷酸铵还可以提高聚合物的热稳定性。
聚合物在高温下容易分解,产生有害气体和火焰。
而纳米材料作为增强剂可以增加聚合物的热稳定性,抑制分解过程的发生,从而减少有害气体和火焰的产生。
纳米材料增加了聚合物的界面强度,改善了聚合物的热稳定性,从而提高了聚合物的阻燃性能。
纳米材料改性聚磷酸铵还可以改善聚合物的力学性能。
传统的聚磷酸铵添加剂往往会降低聚合物的力学性能,导致聚合物的强度和韧性下降。
而纳米材料可以增加聚合物的界面强度和粘结强度,改善聚合物的力学性能。
纳米材料不仅可以增加聚合物的强度和韧性,还可以提高聚合物的断裂韧度、耐疲劳性等力学性能,使得改性聚磷酸铵在聚合物阻燃中具有更好的综合性能。
纳米材料改性聚磷酸铵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目前,改性聚磷酸铵已经在电子电器、建筑材料、汽车材料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以电子电器领域为例,改性聚磷酸铵可以用于聚合物基电子封装材料,提高电子产品的阻燃性能和热稳定性,保障电子产品的安全使用。
随着纳米材料的发展和应用技术的进步,纳米材料改性聚磷酸铵在聚合物阻燃中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纳米材料改性聚磷酸铵在聚合物阻燃中具有优秀的阻燃性能、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未来的研究和应用中,可以进一步探究纳米材料改性聚磷酸铵的制备方法、作用机制和应用性能,以及与其他材料的复合应用,进一步提高改性聚磷酸铵的综合性能和应用效果。
聚磷酸铵的改性研究进展

素合成 法 的优 点集于 一体 ,扬长 避短 。
3 .5聚磷 酸氨 化法
聚 磷 酸氨 化法 是 用聚 磷酸 在 1 0 2 0C和 常 6~ 1 ̄ 压 或 加压 下氨 化 ,得 聚磷 酸 铵产 品 。 以湿 法 聚磷
酸氨 化制 得 的产 品聚 合度 低 ,主 要用 作肥 料 。用
热 法 聚磷 酸氨 化 处理 可得 到 水不 溶性 聚磷 酸 铵产
3 磷 酸铵 盐 、五氧 化二磷 和氨 合成 法 .1
磷酸铵盐 ( 正磷 酸铵 、磷酸 二氢 铵 、磷 酸 氢 二铵及 其 混合物 ) 五氧 化二 磷和 氨合 成法 是在 配 、 聚磷酸 铵 的阻燃 机理 n ” 。 主要 分 为凝聚 有混 合器 、搅 拌 器 、研磨 器 、 电热器 的特 殊 金 属
程师 。
足够 大 时 ,可写 为 ( HP 。 。按其 聚合 度 大 小 N 0) 可分 为低 聚 、中聚 、高聚 三种 ,n 1 ~2 = 0 0时 ,
为 水 溶 性 的短 链 A P 。 n 2 P ; 当 > 0时 , 为难 溶 性
的长 链 A P P 。聚 合度 愈高 溶解度 愈 小 。按其 结 构 形态 可 分为 结 晶形和 无 定形 玻璃 体 两大 形态 。结 晶态 聚磷酸 铵 为水不 溶性 长链 状化合 物 。从 x 射 一 线衍 射 图分析 ,A P有 5种不 同的 结 晶形 式 ( 一 P I
使用 普通 磷 酸和 尿 素缩合 得 到聚磷 酸 铵产 品聚合
度 不 高 的缺 点 。
3 .4磷酸 氢 二铵 、五氧 化二 磷 、尿素和 氨合 成法 以磷 酸氢 二铵 、五氧 化 二磷 和尿 素在 氨气 氛 中反 应 生成聚 磷 酸铵 。该 法 把磷 酸铵 盐 、五氧 化 二磷 和氨 合成 法 、磷 酸尿 素 合成 法和 磷酸 铵 盐尿
阻燃剂聚磷酸铵合成技术的进展

磷系阻燃剂大都具有低烟、 无毒等优点 , 良好的发展前景。溴系阻燃剂阻燃效果好, 具有 但是关
于该类阻燃剂的环境卫生问题 , 引起人们 的关注。18 年瑞士的研究机构发现多溴二苯醚系列产品 96
及其阻燃的高聚物在高温下热分解产生有毒 的多溴二苯并哑烷( B D 和多溴二苯并呋喃(B F , PD ) PD )
发展 动 态
国内大部分厂家生产的产品均能达到该指标 , 此种产品主要用作防火涂料。 国内某厂生产的可用于塑 料制 品的高聚合度 的 ) P的质量标准为 : 磷含量 3 ±1 2 %。氮含量 :4 1± 1 %。含水量 : 小于 1 %。p H值 ( %水悬浮液)5 5 1 : .~
欧洲共同体已提出限制该类 阻燃剂使用的措施 , 这就给 卤系阻燃剂的发展带来了严重 的挑战。
基于上述情况 , 具有低烟 、 无卤素的磷系阻燃剂得到 了高速增长。19 年 日本磷 系阻燃剂的消 93 耗量为 93 t19 年则增到 1 .7 t .1 ,95 k 9 1 , k 增长了 1 倍多。美国 19 年的消耗量仅为7 7 t而 19 93 。1 , 98 k 年则高达 5 .6k, 76 t增长 了近 6 5 . 倍。 聚磷酸铵是 磷 系阻燃 剂 的一 个重 要 品种 , 国外 主要 生 产公 司有 : natw 公 司 ( 国) Mo ̄no c s 美 、 H eht德国)C io 日 )俄罗斯 、 ocs ( 、h s( 本 , s 波兰等 国也大量生产此类产品。 我国 2 世纪 8 年代开始研制该类产品, 0 0 国内生产处于规模小、 水平低的状况 , 近年来有少数厂 家可生产塑料级 A P 目前国内总产量约为 1 t生产厂家约 10家, P, 5k, 0 年产量达 1 0 的约有 4 0t 0 ~5 家, 一般年产量均为 2 0 30t 0 - 0 。主要生产和研究单位有四川什邝市长丰化工有限公司、 浙江海宁丰 士阻燃化工厂 、 浙江省化工研究院等[2 l ,。
聚磷酸铵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聚磷酸铵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聚磷酸铵是一种由磷酸铵分子组成的高分子聚合物,它具有高度的热稳定性、耐候性和热塑性。
由于这些优良的性质,聚磷酸铵在各种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首先,聚磷酸铵在阻燃材料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由于聚磷酸铵能在高温下分解,产生磷酸脱水缩合反应,生成无燃烧的磷酸盐和氨基环化合物。
这些产物可以在燃烧过程中形成密封的保护层,有效阻止燃烧物质与氧气接触,从而达到延缓燃烧的效果。
因此,聚磷酸铵被广泛应用于阻燃塑料、涂料和粘合剂等领域。
其次,聚磷酸铵在电子封装材料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由于聚磷酸铵具有优异的导热性能和电绝缘性能,可以用于制备高导热性的封装材料。
这样的材料可以有效地散热,提高电子元器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此外,聚磷酸铵还可以用作电池隔膜材料,具有良好的电解质性能和抗渗透性能,可以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安全性能。
此外,聚磷酸铵还在医学领域有着潜在的应用。
研究表明,聚磷酸铵具有一定的抗菌性能,对一些常见细菌和真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因此,聚磷酸铵可以用于医用消毒剂、外科缝合线和药物缓释系统等领域。
首先,研究人员致力于提高聚磷酸铵的合成方法和反应机理的理解。
近年来,许多新的合成方法被开发出来,如溶剂热法、溶剂交联法和微乳液法等。
这些新的合成方法可以实现更高的聚合度和更好的控制结构,从而提高聚磷酸铵的性能。
其次,研究人员还关注聚磷酸铵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通过将聚磷酸铵与其他聚合物或无机材料复合,可以获得具有更好性能的复合材料。
例如,将聚磷酸铵与聚苯乙烯混合,可以提高聚苯乙烯的阻燃性能;将聚磷酸铵与碳纳米管复合,可以获得具有优异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的材料。
最后,研究人员还在探索聚磷酸铵在环境领域的应用。
聚磷酸铵具有良好的蓄水性能和土壤改良作用,可以被用作植物生长促进剂和土壤保水剂。
此外,聚磷酸铵还可以用于废水处理,去除重金属离子和有机污染物。
综上所述,聚磷酸铵具有广泛的应用和研究价值。
随着对其性质和合成方法的进一步研究,聚磷酸铵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将会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发展。
关于纳米材料改性聚磷酸铵在聚合物阻燃中的应用分析

关于纳米材料改性聚磷酸铵在聚合物阻燃中的应用分析纳米材料改性聚磷酸铵在聚合物阻燃中的应用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
聚磷酸铵(APP)是一种常用的无卤阻燃剂,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低毒性和环保性,因此广泛应用于聚合物材料中。
传统的APP阻燃剂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稳定性差、耐热性差等。
为了改善这些问题,研究人员开始将纳米材料引入APP中进行改性。
纳米材料改性后的APP在聚合物阻燃中具有许多优点。
纳米材料改性可以显著提高APP的稳定性。
传统的APP在高温下容易分解,引发材料的劣化甚至着火。
而纳米材料的引入可以增强APP的抗氧化性和热稳定性,使其能够在高温下更长时间地发挥阻燃作用。
纳米材料改性还可以提高APP的阻燃效果。
纳米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和特殊的化学结构,能够吸附并分散热能,形成障壁层,抑制燃烧的传播。
研究表明,纳米材料改性后的APP在阻燃性能上通常比传统的APP阻燃剂有所提高,能够有效阻止聚合物的燃烧,减少火灾的发生。
纳米材料改性APP还可以改善聚合物材料的力学性能。
传统的APP阻燃剂会降低聚合物材料的韧性和强度,而纳米材料的引入可以减轻这种影响,甚至提高聚合物材料的力学性能,提高材料的综合性能。
值得注意的是,纳米材料改性APP在应用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纳米材料的添加量和分散性对阻燃性能影响较大,需要进一步优化。
纳米材料改性APP的制备工艺和应用方法也需要进一步研究,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纳米材料改性聚磷酸铵在聚合物阻燃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通过纳米材料的引入可以改善传统APP阻燃剂的稳定性和阻燃性能,同时提高聚合物材料的力学性能。
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以解决存在的问题,以实现更广泛的应用。
聚磷酸铵阻燃沥青的研究

石
油
沥
青
2 0 1 3年第 2 7卷
[ N ]—— 临界氧浓度时混合气流中氮气 的体积流量。
采 用极 限氧指 数 ( L O I ) 来对 沥 青 的阻 燃 效 果进行 评价 。一般认 为 ,当 L O I < 2 1 % 时 为易 燃 材料 ,2 1 %一 2 7 % 时为 可燃 材料 , > 2 7 % 时 ,材 料在燃 烧 中可 自行 熄 灭 。其 中 日本 J 1 5 K 7 2 0 1规
性后 ,A P P与 沥青的相容性 变好 ,阻燃沥青的极 限氧指数进一 步提 高,针入度和软化点较改
性前无 明显 变化 ,延度显著增加 ,混合料 的路 用性 能不降低 。 关键词 :阻燃沥青 极 限氧指数 相容性 路 用性 能
沥青路 面具 有噪音小 、抗滑性好 、行车舒
适 、灰 尘少 、易维修 等优 点 ,沥青 混凝 土路 面 已 成 为 当今 隧道 铺 装 的 主 流 J ,被 广 泛 应 用 于 各
铵 :I I — A P P ,聚合度大于 1 0 0 0 ;K H 5 5 0 硅烷偶
联 剂 :分 子 式 为 :N H :( C H ) 3 S i( O C : H 5 ) 3 , 化 学名 称为 一氨丙基 三 乙氧基 硅 烷 ,为氨 基 官 能 团硅 烷 。此 外 还 有 石 灰 岩 碎 石 、机 制 砂 、矿
阻燃技术迫在眉睫。A P P 是一种含磷、氮的无机 聚合物 ,具有含磷 量 高、含 氮量大 、热稳 定性 好 、水溶性低 、阻燃效 能持久 等优 点 J ,因此
研究 A P P阻燃 沥青 具 有重要 的意义 。
1 试 验 及结 果分 析 1 . 1 原材 料
L O I )测试来评价 ,L O I 的定义为 :在规定 的试 验条件下 ,材料在氧气 、氮气混和流中,刚好能 维持试样燃烧状态所需 的最低氧浓度 ,以氧所占 的体积百分数表示。极限氧指数计算公式为 :
高效阻燃剂聚磷酸铵的合成工艺研究

n C N 2 2 =1 19 han t o r- l rai t ew sa 2~3 ̄/ i,r pl rai m ea r a [ O( H )] : . ,et gr e f e o me zt ns g a t i a p py i o a C mn pe o me zt nt p r ueW - y i o e t s
r a a a mae a s P e a ain p o e sw so t z d b ig ef co x e me t n h f c so x r t f a t- e s rw tr l . rp r t rc s a p i e ysn l a t re p r n sa d t e e e t fmi ai o w mae i o mi i o r i l - e t ae p e oy rz t e e au e c r g t ras h aig r t , r p lmeia in t mp r t r 。 u n mp r tr , n u n i n q ai fAP e e iv siae . n  ̄ o i e e au e a d c r g t i me o u l y o P w r n e t td t g
L na , a g Huxa Wa gZ ih o, ig i Yu to W n ii , n hc a HeJ n
( e a oa r uia hms & Tcnl y o hmi ln ut , ns E uai ,col C e ir n K yL brt yo xl r C e ir o fA i y t y e oo frC e c d sy Miir o d ct n Sho o hm t a d h g aI r t f y o f sy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阻燃材料聚磷酸铵的研究进展摘要:聚磷酸铵是一种高效无机无卤磷系阻燃剂,是膨胀型阻燃剂的主要成分之一。
本文就聚磷酸铵的合成方法,改性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聚磷酸铵;阻燃剂;合成方法;改性,应用进展聚磷酸铵(简称APP)是一种磷氮系特效膨胀型无机阻燃剂,通式为(NH4)n+ 2PnO3n+1,外观呈白色粉末状,分水溶性和水难溶性,其中聚合度n 在10- 20 之间为水溶性,称为短链APP;聚合度n 大于20 的为水难溶性,称为长链APP。
该产品P- N 阻燃元素含量高、热稳定性能好,产品近乎中性,能与其他物质配伍,阻燃性能持久,无毒抑烟。
APP作为膨胀型阻燃剂的基础材料, 被广泛应用于阻燃领域,随着全球阻燃剂朝无卤化方向发展,以APP 为主要原料的膨胀型阻燃剂成为研究开发的热点。
APP 的阻燃机理是受热脱水后生成聚磷酸强脱水剂,促使有机物表面脱水生成炭化物,加之生成的非挥发性磷的氧化物及聚磷酸对基材表面进行覆盖,隔绝空气而达到阻燃的目的,同时由于APP 含有氮元素,受热分解释放出CO2、N2、NH3等气体,这些气体不易燃烧,阻断了氧的供应,达到了阻燃增效和协同效应的目的[1]。
1 聚磷酸铵的合成目前聚磷酸铵的合成工艺很多,主要有磷酸和尿素缩合法,聚磷酸铵化法,正聚磷酸铵与氨气高温中和法,P2O5-NH3-H2O 高温气相反应法,NH4H2PO4和CO(NH2)2缩合法,NH4H2PO4和NH3缩合法以及H3PO4和NH3缩合法等。
根据聚磷酸铵不同的用途合成的方法也不一样。
1.1 磷酸和尿素缩合法这种合成方法是将磷酸和尿素以一定比例混合,加热搅拌后,得到澄清透明的液体再将这种液体加热,经发泡、聚合和固化 3 个阶段即可得到白色干燥固体,冷却后得到成品。
李茂林等以85%的磷酸和尿素为原料探究了聚磷酸铵生产的最佳工艺条件,合成的产品聚合度为170,结果表明反应温度220℃,反应时间3h,n(H3PO4) (以P2O5计85%)∶n [CO(NH2)2]=1∶1.8为最佳工艺条件。
张长水等以正交实验法探讨了用磷酸和尿素为原料合成聚磷酸铵时,原料配比、反应温度、聚合时间等因素对产品聚合度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较优工艺条件为:尿素与磷酸的摩尔配比为 1.7∶1,预聚合温度180℃,固化温度240℃,固化时间为160min,产品外观为白色固体,平均聚合度为34,溶解度为0.98g·(100g 水)-1。
1.2 磷酸法这种合成方法要求磷酸以沸腾状态进入反应器,通入氨后使氨气与五氧化二磷的摩尔比在0.5~0.6 之间,反应器温度在180℃左右,此时局部氨化的磷酸将进入浓缩器内浓缩,使氨气与五氧化二磷混合物的含量在70%左右,再进入绝热氨化器内继续氨化,使混合物氨气与五氧化二磷的含量不少于77%,最后在辅助氨化器内进行氨化以达到一定规格的产品。
V.Archie等用物质的量之比为0.8~1.2 的氨气和五氧化二磷在300~315℃的U 形反应器内混合反应0.1~0.18s 得到的产品中聚磷酸铵超过50%(质量分数)。
含五氧化二磷60%~70%(质量分数)的湿法磷酸与无水氨在300℃左右加长管式反应器内充分接触5~60s,得到的聚磷酸铵达到60%~90%(质量分数),而且溶解度较高。
Hahn H 等用湿法磷酸在管式反应器内与氨气反应生成磷酸铵,再将其缩聚成聚磷酸铵。
在管式反应器内,湿法磷酸(含五氧化二磷在54%~74%)进行氨化反应,要求NH3/H3PO4的摩尔比约为08~1.0。
同时还借助于管式反应器将其缩聚成聚磷酸铵,用蒸发水分的方法,控制温度在260~310℃之间,实现连续化生产。
1.3 磷酸二氢铵与尿素缩合法将磷酸二氢铵和尿素按一定摩尔比进行混合,放入箱式聚合炉内在220℃左右高温下缩合反应1h,经过冷却,粉碎得到APP 产品。
该反应需要加入一定量的氨化剂和助融剂,通常选用氨气。
K.O.Hamd提出由磷酸铵和尿素制取聚磷酸铵的最佳工艺条件:在常压或减压下,磷酸铵和尿素的物质的量比为1~1.2,反应温度为145~160℃。
当磷酸铵与尿素的物质的量比大于 1.2 时,产物中含有大量的短链聚磷酸铵。
张正元等研究了在常压条件下以湿法磷酸生产的工业级磷酸一铵和尿素为原料生产聚磷酸铵的合成工艺条件,制备了平均聚合度为400 的聚磷酸铵。
研究了磷酸铵、反应温度、组分配比、反应时间对平均聚合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高聚合度APP 的优化生产工艺条件为:尿素与磷酸一铵的摩尔比为2,聚合温度为300℃,聚合时间为3h。
付秋菠等通过正交试验对聚磷酸铵的聚合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了最佳工艺条件:反应温度为160℃,反应时间为 1.5h,原料配比(磷酸二氢铵与尿素物质的量比)为1∶1.1。
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合成的聚磷酸铵的聚合度达到了34,氨氮含量和有效磷含量分别为16.65%和70.20%(均为质量分数)。
崔益顺以磷酸二氢氨和尿素为原料,采用磷酸铵热缩合法制备聚磷酸铵阻燃剂。
对反应温度,聚合时间和原料摩尔配比进行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在300~320℃,反应时间为150min,反应物(磷酸二氢氨∶尿素) 摩尔比为1∶1 时为最佳工艺合成条件。
1.4 磷酸铵与五氧化二磷聚合法该法中可以采用正磷酸铵或磷酸氢二铵、磷酸二氢铵与五氧化二磷聚合,在氨气环境中加热(280~300℃),持续时间为 1.5~2h。
这种方法可以制得的聚磷酸铵产品为Ⅱ-型APP 产品,溶解度较低,基本在0.05g·(100g 水)-1以下,分解温度在300℃以上,聚合度也有大幅度提高。
该方法是生产Ⅱ-型APP 的主要方法。
贾云等以五氧化二磷、磷酸铵盐、尿素为原料,氨气为保护气,制备了高聚合度聚磷酸铵无机阻燃剂。
考察了五氧化二磷、磷酸铵盐、尿素的用量和反应温度对聚磷酸铵平均聚合度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制备聚磷酸铵的最佳反应条件为:n(磷酸氢二铵)∶n(五氧化二磷)∶n(尿素)=1∶1∶0.3,反应温度280~300℃,反应时间40min,热处理温度250~280℃,热处理时间为110min。
在此条件下制备的聚磷酸铵的平均聚合度大于600,平均粒径直径小于50μm,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0 4 g。
XRD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物质为Ⅱ-型聚磷酸铵。
傅亚等用聚合反应-热处理两段工艺合成了高聚合度的聚磷酸铵(APP)阻燃材料,其结构经XRD 表征结果为Ⅱ-型聚磷酸铵。
优化反应条件为:磷酸氢二铵1 mol,n (磷酸氢二铵):n (五氧化二磷):n(脲)=1.0:1.0:0.3,干燥氨气氛下于290℃反应30min,再经250~280℃后处理100~110min。
APP 的平均聚合度大于150,粒度小于50μm。
曹建喜等通过实验对高聚合度聚磷酸铵的聚合条件进行优化,制备了平均聚合度为390 的聚磷酸铵,考察了物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气氛、反应时间、反应压力和处理温度、处理时间等对平均聚合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n[(NH4)2HPO4] ∶n(P2O5)∶n[CO(NH2)2]=1.0∶1.0∶0.3,湿氨气反应气氛,反应温度270℃,反应时间30min,反应压力为2.0MPa,热处理温度250℃,热处理时间120min 为制备高聚合度的聚磷酸铵阻燃剂的最佳工艺条件[2]。
1.5 其他合成法除了上述几种主要方法,还有其他一些合成方法,例如聚磷酸铵化法、正聚磷酸铵与氨气高温中和法等。
但为了合成阻燃性能更好的Ⅱ-型聚磷酸铵,C.Y.shen 等提出了在合成聚磷酸铵时,加入Ⅱ型聚磷酸铵作为晶种的方法,但是该法的成本较高难以控制,工业上很少采纳。
Makoto Watanabe提出以Ⅱ-型聚磷酸铵作为晶种,由磷酸盐和缩合剂在湿氨下热缩合制备Ⅱ-型结构聚磷酸铵,磷酸盐可以是磷酸二氢铵、磷酸氢二铵等,缩合剂可以是尿素、氨基脲等[3]。
2 聚磷酸铵阻燃材料的改性研究和应用现状由于目前聚磷酸按的生产受到生产条件的限制,在生产工艺和设备落后的条件下,一般得到APP聚合度只有几十,而且其与有机材料的相容性不能完全达到相应的力学性能要求。
另外,以APP为基础的膨胀型阻燃剂(IFR)在聚丙烯(PP)、聚乙烯(PE)、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 A)等塑料的阻燃中显示出优良的阻燃作用,是目前阻燃技术研究开发的热点,但是,通常情况下APP的热稳定性仍不能满足如PP的加工要求,而且APP还存在吸湿性较大的缺点,限制了它在电子材料等方面的应用,因此,为了能够使其发挥阻燃作用,在很多情况下,都需要对其颗粒进行表面改性。
目前较为常见的改性方法主要有偶联剂改性、微胶囊化、表面活性剂改性以及三聚氰胺改性等4种。
2.1在纤维制品中的应用以APP为基础制成的阻燃剂,在高温下分解成的磷酸与纤维素中的羟基作用生成磷酸酯和水,使纤维制品脱水炭化。
一方面炭化层阻滞了热传导,另一方面分解成玻璃状的聚磷酸也起到隔热和隔氧气的作用,从而抑制基材的燃烧。
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以水溶性APP配合其他助剂处理木材,取得良好效果。
北京轻工研究所用以APP为主的水剂透明阻燃剂处理纯棉织品,氧指数达到50%。
在制造纤维时,加入25%的APP和1 %Alz ( S04 ):制成的纤维板材,达到了JIS-AI321难燃3级。
2.2 在涂料中的应用聚磷酸按作为阻燃剂在涂料中的使用最为广泛。
早期的防火涂料曾将APP单独加入制成防火涂料,但随着人们对阻燃性能及成膜性能要求的提高,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新型防火涂料,即APP作为酸源,与炭源及气源并用组成膨胀型阻燃剂。
如利用三聚氮胺(MEI )、季戊四醇(PER)以及聚磷酸按三者的协同效应组成阻燃剂,此种涂料的涂层很薄,约为0.3-0.5m m,但遇到火后很快就膨胀为厚度达到10-25mm的泡沫层,以此来保护材料。
这种泡沫层的导热系数低,可以大大延长耐火时间(一般为30-40min )。
该种涂料已经广泛地应用于木材、纤维板以及胶合板的阻燃。
另外该种涂料还用于保护钢铁构件(尤其是大跨度结构),钢铁构件在600以上就失去了原有的强度,发生软化变形,而在构件上涂以膨胀防火涂料后,着火时厚厚的隔热层就保护了钢材,降低了温度,从而赢得了灭火时间。
APP配制的膨胀型防火涂料,阻燃性能优良,具有比正磷酸按和偏磷酸按配制的防火涂料阻燃时间长,成膜性好,在潮湿环境中或经水浸泡涂层变化不大等特点。
APP在涂层中既是阻燃剂又是发泡剂,达到一定温度后,APP分解生成磷酸和氨气起稀释、隔绝空气的作用,同时,磷酸与季戊四醇生成酯类化合物覆盖于基材表面,阻滞燃烧。
2.3 在塑料中的应用APP在塑料方面的应用主要是与多种合成树脂配合制备阻燃高分子材料。
聚乙烯材料是现时使用最广泛的塑料材料之一,但其氧指数仅为17.4%,在高压、放热、放电等条件下极易引起火灾,因而聚乙烯的阻燃成为该材料能否广泛使用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