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关于不同历史时期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探索和研究
西方城市规划理论分析

西⽅城市规划理论分析 导语:城市的历史是城市的社会⽂化内涵,代表着城市居民社会⾏为习惯与⽂化价值观点,是城市居民的社会⽣活需求。
只有尊重历史,才能利⽤城市规划的⼿段使城市朝着居民理想的⽅向发展,才能营造建设充满⽂化内涵的及独具特⾊的城市。
1 规划理论发展历史的阶段划分 1.1近代西⽅城市规划思想的产⽣背景 ⼯业⾰命以后,西⽅普遍进⼊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期,产⽣了以系列的社会问题。
这⼀时期西⽅城市中的⼈⼝和⽤地急剧扩张,各种新的空间要素不断出现,城市的蔓延已⼤⼤超出了⼈们的预期,也超出了⼈们常规⼿段的驾驭能⼒。
城市形态呈现出⽝⽛交错的花边形态和明显的拼贴特征,城市环境的异质性增强,特⾊⽇渐消失,质量⽇渐下降。
这时⼈们强烈的认识到,有规划的设计对于⼀个城市的发展是⼗分必要的,只有通过整体的形态规划,才能摆脱城市发展现实中的困境。
1.2规划理论的来源和历史 ⼤多数学者都认为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起源是名元和复杂的,例如Camnbell将其归结到以下⼏个基本事件 (I)⽥园城市(Garden City, E. Howard) (2)城市美化运动(City Beautiful, Burnham) (3)公共卫⽣改⾰(Public Health Reform) 但也有学者认为霍华德的“⽥园城市”、柯布西埃的“当代城市”和赖特的“⼴亩城市”三者才是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起源。
⽽现代城市规划的思想根源,则应追溯到更早的欧⽂(Owen )、圣西门(Saint-Simon )、傅利叶(Fourier). Godin和Cabet等乌托邦、空想社会主义 和社会平等等传统的思潮. 1.3规划理论发展历史的阶段划分 1.3.1三个阶段的划分 Donald Kruekeb将过去100多年城市规划发展历史划分为三阶 (1) 1880-1910,没有固定规划师的⾮职业时期; (2) 1910-1945,规划活动的机构化、职业化时期: (3)1945-2000,标准化(Standardization)、多元化(Diversification)时期。
浅谈西方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理论发展与思考

浅谈西方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理论发展与思考【摘要】:西方的现代城市规划其设计理念有几个重要的转变, 起源于解决19世纪末资本主义工业城市的种种环境恶化问题和社会问题的西方城市规划, 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设计理念。
在了解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基础上为我所用,西方的城市规划理论产生有其特有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中国在引介西方理论的同时,应该看到理论产生背景与中国自身情况之间的差异性。
【关键词】西方城市规划设计;空间环境;中国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1.引言城市规划的历史也许可以一直追溯到两千多年以前甚至更早。
在西方的文献中,古希腊时期的亚里士多德就已经非常明确地记述了以米利都的城市布局为典型的希伯达姆模式,并阐述了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
这是在西方保存下来的文献中有关城市规划的最早的文字记载。
在中国,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的《周礼·考工记》也已经详细地记述了关于周代王城建设的制度,并对此后的中国古代都城的布局和规划起了决定性的影响。
这些都可以说明作为人们有意识、有目的地安排城市建设活动的规划行为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
现代意义上的城市规划显然是在19世纪中后期才初步形成的。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建立了现代意义上的城市规划的第一个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在此前后经过近半个世纪左右的理论探讨和初步实践,才真正确立了现代城市规划在学术和社会实践领域中的地位。
20世纪 20、30 年代,在现代建筑运动的推进下,现代城市规划得到了全方位的探讨和推进,到二次大战结束后在世界范围得到了最广泛的实践,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理论基础并在全世界的主要国家建立了各自的城市规划制度。
到 20 世纪的 60、70 年代,在新的科学技术方法和城市研究的推进下,对原有的城市规划体系进行了全面的改进,无论在理论基础方面还是在实践过程中促进了城市规划的完善,架构了当今城市规划的基本范型。
2.西方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理论的发展及其产生西方的现代城市规划其设计理念有几个重要的转变, 起源于解决19世纪末资本主义工业城市的种种环境恶化问题和社会问题的西方城市规划, 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设计理念。
对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发展演变的认识

对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发展演变的认识-—《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读书报告摘要:本文是作者通过规划原理课的学习,结合了课本及《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和其它相关文献的阅读和总结,对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发展形成的自己的认识。
其中包含了从古希腊文明开始至今的西方各阶段历史背景及规划思想的重要转折。
关键词:西方,城市规划,理论,发展规划的理论的本质是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时间上的目标预设和过程制导的规律和知识的总和。
我将全书所介绍的规划发展过程分为三个大的历史阶段,结合其他文献,对每个阶段的内容概括如下:一.原始的起源:古希腊到文艺复兴首先将产业革命以前,即差不多到文艺复兴时期归为第一阶段,这一时期人类的生产生活还都十分古朴,简单。
城市形态仅仅需要满足人们的日常住行,唯一大规模的规划建设是教堂宗庙等工程,没有现在的交通、环境等问题的困扰,城市在人民或者君主手中几乎可以被随意布置、发展.古希腊时期,大约公元前1000年,对自由生活的向往造就了古希腊人独立意识、决断性格及闲暇、优雅的生活态度。
集体自尊心理和确信依靠集体就能战胜外界强大压力的信念,生发出对社区整体的自我崇拜以及对城邦精神的尊崇与向往。
虽处于奴隶社会,但却不存在很大的权力和干预世俗生活的宗教力量。
当时的人们认为:“城市是一个为着自身美好生活而保持很小规模的社区,社区的规模和范围应当使其中的居民既有节制而又能自由自在地享受轻松的生活.”大量住宅小而简朴,贫富混居,城市缺少统一而严正的规划。
但是公共空间却丰富多彩,庙宇盛行(实质是人们节日欢乐的殿堂和公共活动中心).当时的城市规划和建筑中,突出的特征是追求人的尺度、人的感受以及同自然环境的协调。
这可以说是后来整个人本主义的思想历史的发源。
前5世纪,法学家希波丹姆斯一反常态,提出理性规划的概念,即著名的希波丹姆斯模式,后来被誉为西方古典城市规划之父.古罗马时期,物质生活较希腊时期大大改善,但民主化程度总体上呈现出不断衰减的态势,精神世界日益世俗化,人本主义逐渐被遗忘,取而代之的是强烈的实用主义.这一时期城市规划和建筑的主要任务是歌颂权力、炫耀财富,城市建设体现出明显的世俗化、军事化和君权化的特征。
07第七章 1970年代-1990年代的城市规划理论2010

3.对规划效果的政治经济学解释
(1)城市规划、城市管理及其政治经济背景
《英格兰城市控制》一书所提出的“战后的规划实践助长了 土地和物产价格的通货膨胀,由此加剧了社会不平等”的论断。 在该书出版后的几年里,受到了来自带有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 色彩的社会学研究人员的严正挑战。
直到1970年代中期,许多研究过战后城市规划的城市社会 学者还在假定:规划体系是土地开发过程中的一个关键角色 (如果不是唯一的关键角色)。因此,规划要对生产发展和由 此而来的分配效应负责。
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一Fra bibliotek城市规划效果理论
第八章 1970-1990年代的城市规划理论
(3)城市规划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在1970年代,又有一个理论观点崭露头角:通常政府与既 定的市场体系共同发生作用,而不是抵消市场体系的力量。换句 话说,政府及规划工作是与自由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环境紧密地 联系在一起,是这个环境的组成部分,而不是彼此孤立。 因此, 政府及其规划往往发挥着支持资本主义市场的作用。
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一、城市规划效果理论
第八章 1970-1990年代的城市规划理论
这些批评暗示了一种价值取向——规划理论应当是关于规 划实践的理论,而不是用理想化的术语来表达关于理性决策可 能或应当如何。
这些批评家在寻求一个能描述并解释城市规划事实上起何 作用的理论。因此,他们寻找植根于经验的规划调查理论,也 就是规划的科学理论。
第二,对程序规划理论的批评主要与规划实施有关。
在1970年代末期和1980年代,越来越多的规划理论学者开 始从事评论工作,他们指出“规划理论应当深化对现有规划的 作用及效果的认识”。
下面介绍理性过程规划观的批评、对规划效果的实验性调查、对规划效 果的政治经济学解释三个问题。
西方国家城市更新研究综述_王如渊

西方国家城市更新研究综述王如渊(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四川南充637002)摘要:城市更新是当今世界各国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实践活动之一,因而也成为包括规划学、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
受实践的影响,不同的时期又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在城市更新的初创时期,研究主要是对城市建设反思为主,并辅以简单改造计划的提出,研究主要集中在物质的层面,地域上以西欧个别国家为主;20世纪初到二战末,各国城市更新实践受到战争影响,因而研究只是一些个别地区改造报告的提出;二战以来,各国城市更新的实践开展得十分广泛,研究成果也十分突出,本时期加强了理论研究,特别强调对人居环境的重视,并且研究涉及的学科从单一的规划学拓展到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领域。
关键词:城市更新;人本思想;人居环境中图分类号:TU098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65(2004)02-0001-06SUMMARY OF THE RES EARCHES ON THE URBAN RENEWAL IN WEAST-EN COUNTRIESW ANG Ru_yuan(School o f Land an d Resource,China West N ormal University,N anchon g637002,China)Abstract:Urban renewal i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urban construction in every country today.And therefore,many subjects including planning,geography,economics,sociology,political science,pay their attention to it.But in different times,the emphases of research are different.In the early days of urban renewal,the emphases of re-search were placed on the rethinking of the urban construction,especially on the residence construction for the lower classes.Physical rec onstructions were the major content.And the practice and researc h were concentrated in few countries,such as England,Germany etc.From the early20th century to1950s,the research was in stagnancy because of the wars.But since then,the urban rene wal steps have been into its.golden times,and the research has gone ahead,especially since1960s.In this period,the emphases are put on the theorization, the population,health and human settlements.Key words:urban renewal;Western countries;human-oriented idea;human settlements近现代的意义上的城市更新,起源于产业革命,迄今已经200余年的历史了。
第二章 外国古代城市规划建设的思想与范例

古罗马时期的提尔城
古罗马时期的庞培城
庞 培 城 丰 足 大 街 的 街 面
庞培 城狄 奥斯 库里 宅的 中庭
庞培古城的市苑全景,正中高台为朱 庇特神庙,远处背景为维苏威火山
第四节 中世纪的城市建设
一、背景:
1)历史学家一般将从西罗马帝国亡到14-15世纪 欧洲资本丰义制度萌芽(文艺复兴运动)这一漫长的封建 时期称为“中世纪”,在这一千年左右的时间里,西 欧由于生产力的衰退、战争频繁的破坏、国力的弱小 以及基督教宗教思想的束缚,其经济、社会和文化发 展十分缓慢,思想领域缺乏有创造力的建树,囚此人 们也习惯把它称为“黑暗的时代”、“黑暗的中世 纪”,用来描述中世纪文化蒙昧和倒退的基本特征。
卡洪城
古埃及城市,又名伊拉洪、拉洪。在 法尤姆绿洲东南部,尼罗河西岸。古埃及 法老大多生前为自己建造宏伟的陵墓,卡 洪城便是为兴建塞索斯特里斯二世(公元 前1896~前1887年在位)的金字塔陵墓 而修建的一种特殊的居民点,当时人口约2 万人。陵墓完工后,该城便被废弃,逐渐 湮没在沙漠中。
卡洪城
2、城市的结构特征:
3)在中世纪的政治背景下,城市有着特殊的地 位,尽管从 11世纪初到 14世纪中期城市的市 民阶层始终只是一小部分,但却不断地、迅速 地发展,直至成为全体居民。由于法律对于集 中在城市的居民十分有利,因此,市中心意味 着是最为令人渴望的区域:富裕居民生活在中 心区,贫困者则在城市边缘。市中心建有全城 最高的建筑物,在大多数情况下构成城市的轮 廓线,从而使城市的总体景观在高度上失去了 统一:市政厅的塔楼,教堂边的钟塔或教堂塔 楼。
1历史学家一般将从西罗马帝国亡到1415世纪欧洲资本丰义制度萌芽文艺复兴运动这一漫长的封建时期称为中世纪在这一千年左右的时间里西欧由于生产力的衰退战争频繁的破坏国力的弱小以及基督教宗教思想的束缚其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十分缓慢思想领域缺乏有创造力的建树囚此人们也习惯把它称为黑暗的时代黑暗的中世纪用来描述中世纪文化蒙昧和倒退的基本特征
《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读书笔记

《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读书笔记要想了解历史和理解历史,最为重要的事情,就是取得并且认识这种过渡里所包含的思想。
”——黑格尔研究历史的目的在于把握事物发展演变的脉络,它是理解现在、把握未来的钥匙。
我们想借鉴国外城市规划史的先进经验,却不了解其理论发展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整体精神,仅仅注意了形似,汲取的也只是历史的种种片段,这样导致我们的指导极少成功。
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背景及思想,以便于正确地吸取教训、学习经验、去之糟粕、取之精华。
这本书对西方两千五百多年来的城市规划形成、发展演替中的庞杂离理念、思想和主流精神,按十个阶段进行系统地梳理,从总体上理清了西方规划思想与理论发展的基本脉络。
第一章文明基石—古希腊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在希腊,以雅典为代表的民主共和政治制度,使人文(人本)主义、公正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而善于理性思辨、交流争论的人们更重视公共空间的建设。
于是,公共建筑及建筑群成为公共活动的中心,它们追求人的尺度、人的感受及同自然环境的协调,代表的是雅典卫城,其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布局手法,在规划史上获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随着古希腊美学观念的逐步确立及自然科学、理性思维的发展,一种典型的城市规划模式产生了——希波丹姆模式。
该模式遵循古希腊哲理,探求几何与数的和谐,强调以棋盘式的道路为城市骨架并构筑明确、规整的城市公共中心,以求得城市整体的秩序和美。
该模式后来被用于希波战争后城市重建及罗马的营寨城。
这种模式为城市专制主义的滋生创造了条件,和现代建筑运动所推行的机械城市的“秩序美”异曲同工,1960 年代末“后现代主义”对现代城市机械理性缺陷的批判就在于此。
第二章帝国理想—古罗马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在罗马由共和制转变为帝制的漫长过程里,国家扩张、财富积累,人们挥霍奢华、物质生活腐朽,此时形成了享乐主义、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的风气及信仰。
罗马的城市建设也世俗化(大规模奢华的公共浴池、斗兽场、宫殿、剧场等)、军事化(坚固的城墙、大跨度桥梁、远程输水道等)、君权化(帝王宣扬政绩的铜像、凯旋门、纪功柱、广场等),重要公共建筑的布局、城市中心的广场群乃至整个城市的轴线体系,投射出王权至上的理性与绝对的等级、秩序感。
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

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第一章.文明基石:古希腊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一.西方古典文明的圣地1.古希腊文明的极高地位:古希腊文明是西方古典文化的先驱与欧洲文明的摇篮。
2.古希腊文明的起源于发展:公元前11世纪希腊半岛及其周围地区出现氏族国家,公元前8世纪时逐步出现了数十个城邦国家,随着各城邦之间社会,经济,文化交往的频繁及共同防御的需要逐渐形成一个成为“希腊”的统一文化与民族的地区。
从建筑和城市艺术的角度来看将古希腊的文化分为四个时期:1荷马文化时期(公元前12~公元前8世纪)2古风文化时期(前8世纪~前5世纪)3古典文化时期(前5世纪~前4世纪)4希腊化时期(前4世纪末~前2世纪)。
其中雅典卫城是希腊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精神的象征。
二.古希腊思想与文明的内核1.唯物主义认识观:古希腊思想是从一种唯物主义的自然哲学的探索开始的。
2.人文主义思想:从总体而言,古希腊的思想是人文的3.理性思辨的逻辑思维4.公平平等的政体意念三.古希腊的城市生活形态1. 城邦,公民与城市社区精神:共和制城邦是希腊最先进的城邦,希腊城邦的基础是公民(自由民的所有成员),古希腊人把城市定义为一个为着自身美好生活而保持很小的规模的社区。
2. 人本主义的生活形态:从人本主义的的意义上讲雅典卫城及Olympia的宙斯圣地等并不是膜拜圣灵的圣地而是市民公共活动的中心。
3. 积极的公共生活与丰富的公共空间:古希腊以贸易为主要特征的海洋文明和开放的人群性格以及优越舒适的自然景观造就了古希腊人积极的公共生活,积极的公共生活进一步的促使公共空间丰富起来,半公共场所,许多开敞的城市广场空间以及宏伟的雅典卫城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城市公共空间体系。
四.理想城市的规划形态1. 从苏格拉底到亚里士多德—关于理想国家(城市)的探求:苏格拉底提出城邦和城市生活的自然发展,其学生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强调“理想国(城市)是用绝对的理性和强制的秩序建立起来的。
”首先:通过劳动分工和社会角色来重整城市秩序,其次:城市居民应分为各阶层,并让哲学家(集智力和智慧于一身)来当国王治理国家;亚里士多德则提倡建立中产阶级统治的国家2. 人本主义与自然主义的布局手法:古希腊的公共建筑以及建筑群中,突出反映的特征是追求人的尺度,人的感受以及同自然环境的协调,即使雅典也没有明确的强调人工规划,代表作为雅典卫城,其建筑布局以自由的,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为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风时期(大移民时期)
公元前7~前6世纪
城邦开始发展,民众生活好转,宗教圣地相继定型,神庙建筑逐渐形 成了相对稳定的形式,材料发生变革,以石材代替,大约在公元前6
世纪,创造了经典柱式
古希腊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
2.建造了雅典卫城 古典时期 公元前5~前4世纪 圣地建筑群
古典时期
公元前5~前4世纪
古希腊进入全盛时期,不管是经济还是思想文化和艺术等领域都达到 了前所未有的高潮,出现了许多建筑珍品,如卫城神庙露天剧场、竞
古希腊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
1.古希腊文化孕育成长的阶段
荷马时期(英雄时期) 公元前12~前8世纪
古风时期(大移民时期) 公元前7~前6世纪
2.建造了雅典卫城
古典时期 公元前5~前4世纪
圣地建筑群
古希腊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
西方古典文明的基石、欧洲文明的摇篮
3.希腊城邦解体,马其顿人 侵入建造马其顿帝国
希腊化时期 公元前4世纪末~前2世纪
2020
西方关于不同历史时期城市 规划和建设的探索和研究
第七组:张婕 赵玥然 李仲阳
目录
CONTANTS
1 古希腊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 2 古罗马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 3 中世纪的城市规划思想 4 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 5 绝对君权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
6 资本主义初期的城市规划思想 7 1900年代至二战前的城市规划思想 8 二战后至1960年代城市规划的思想 9 1970-1980年代城市规划的思想
技场、广场和柱廊等
圣地建筑群
01
意义
城市守护神的居所和重要的公共活动中心
02
位置
城市高处
03
布局特色
松散、自由的拓扑结构——总体的不规则
与单体的规则并存
古希腊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
3.希腊城邦解体,马其顿人侵入建造马其顿帝国 希腊化时期 公元前4世纪末~前2世纪
希腊化时期
公元前4世纪末~前2世纪
大约在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马其顿逐渐强大,掌握希腊的政权,后 亚历山大大帝建立了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促进文化交流,由于阶级开始分 化,特殊个人的纪念物开始发展,并开始流行集中式的构图形制,建筑上融
合多种文化,开始出现衍架和拱券技术,以及科林斯柱式出现。
城市、广场
01
城市
有机型 —— 以卫城为中心逐步发展,形态不规则,善于利用地
形,如雅典。
几何规则型——希腊化时期移民城市,一次性规划的几何规则 型(方格网)城市模式—— 希波丹姆(Hypodam)式城市,代 表城市米利都城
02
广场
功能:,逐步取代卫城成为城市生活中心
构成:与其它宗教和公共建筑组合;周边柱廊限定边界;广 场中心设在尽端处,设神庙;利用视差原理发展了梯形平面。
古希腊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
城市生活 形态
规划思想
城市生活形态
1.城邦的社会基础是公民。 2.对城市的定义:是一个为着自身美好的生活而保持很小规模的社区,社区 的规模和范围应当使其中的居民既有节制而又能自由自在的享受轻松地生 活。 3.许多希腊城市都以方格网划分街坊,贫富住户混居在同一街区,仅在用 地大小与住宅质量上有所区别。 4.对于小规模的城市,基本上不可能存在具有很大政治权利的宗教。 5.雅典卫城不是膜拜的禁地,更是市民公共活动的中心。 6.广场最后变成了希腊城市中最重要的、最富活力的中心。
古罗马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 公元前146年希腊被罗马所灭
古罗马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
1. 伊特鲁里亚时期
公元前750年一一公元前300年
2.罗马共和时期
公元前510年一公元前30年
古罗马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
古罗马城市建设的特征——古罗马时代毫无疑 问是西方奴隶制发展的最繁荣阶段。该时期的 城市建筑风格明显表现出世俗化、军事化、君 权化的特征。
3.罗马帝国时期
公元前30年一公元476年
古罗马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
1.伊特鲁里亚时期 公元前750年一一公元前300年
伊特鲁里亚时期
公元前750年一一公元前300年
1.伊特鲁里亚人非常擅长修筑公路、建筑桥梁、构筑宏伟的水利工程。伊特鲁里亚人修建的城市布局整齐,街道、公共建筑、神 庙、市场、住宅等功能设施一应俱全,甚至还有完备的排水和排污系统。这一套城市规划和建设的一流技术后来被罗马人所继 承。古罗马建筑还有一个特点:拱券,来自伊特鲁里亚,另外,罗马人也大量借鉴了伊特鲁里亚人的下水道设计和城市规划理 念。
古希腊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
1.古希腊文化孕育成长的阶段 荷马时期(英雄时期) 公元前12~前8世纪 古风时期(大移民时期) 公元前7~前6世纪
荷马时期(英雄时期)
公元前12~前8世纪
这时爱琴文化结束,希腊文化继承,建筑方面,神庙和住宅都成了长 方形的形制,特别是在神庙里出现了柱子的雏形以增加神庙的纵横度, 所用的材料仍以木头和黏土为主,这一时期,大致是特洛伊战争为主。
2.罗马早期建设城市严格按照几何图形并具有浓重的宗教色彩,主要街道准确地按照东西南北方向和十字交叉设计,神庙都位于 城中的高地。罗马人测定十字交叉中点的南北方向,并以此为基础确定街道和城市栅格状的轮廓,这种交叉轴线 主要出于军事 目的,广场、元老院以及军部就设在十字交叉的中点。在罗马,道路中轴线是南北走向的,而在其他军事要塞城市,这条轴线 则变成了东西走向。在罗马之外的各个行省也是按照这一标准来进行建设的,这种规划的 优点是,对于一支外来的军队他们能 够方便地在城中找到各自的位置;缺点是这种规划缺乏弹性,会影响城市的成长。
规划思想
1.唯物主义的认识观,“原子论”,“宇宙数学结构"等。 2.人文主义的思想,从“自然哲学”的研究到探求人的“社会哲学"是古希 腊哲学思想路线的自然引申。 3.理性思辨的逻辑思维。古希腊的哲学源于人们对自然的思考。努力去发 现各种规律。 4.公正平等的政体意念。社会公正的意念被置于政体建设的中心位置。 5.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所设计的城市是按照“社会几何学家”的理想理 念设计的,即圆形加放射。 6.不追求平面视图上的平整.而是乐于顺应各种复杂的地形构成活泼多变的 城市。 7.希波丹姆式遵循古希腊哲理。探求几何与数的和谐,强调棋盘式路网, 城市公共中心明确规整,代表城市:米利都域。但是这种模式也给城市生活 的活力以及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桎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