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短语作宾语与补语辨析
现代汉语中几种常见补语的分析及判别

现代汉语中几种常见补语的分析及判别补语是现代汉语语法学习的难点之一,不同的教材对补语有着不同的定义。
补语一般由谓词性词语充当,用来说明动作、行为的结果、状态、趋向、数量、时间、处所、可能性、程度。
从语义上,可以把补语分为“结果补语、程度补语、情态补语、数量补语、时地补语、可能补语、趋向补语”7种。
结合不同版本的现代汉语教材和语法学研究著作,对现代汉语中几种常用的补语,从语法意义、语法形态、语法规则以及语义关系等方面进行细致分析及判别,总结出5种常见补语的结构形式及其区分特征。
标签:补语类型分析判别补语是动词谓语句和形容词谓语句的重要组成成分,起着补充说明动作或行为的结果、程度、状态、可能、趋向、数量和处所的作用。
在《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主编)教材中,补语可以分为结果补语、程度补语、情态补语、可能补语、趋向补语、数量补语和时地补语;在《现代汉语》(张斌主编)教材中,补语按照语义可以分为结果补语、趋向补语、情态补语、程度补语、数量补语;而《现代汉语》(胡裕树主编)一书则按照补语的结构中有无“得”分为:无“得”的数量补语、有“得”的情态补语、可有可无“得”的结果补语、趋向补语。
尽管语法学界对补语有一定的界定和认识,但是补语结构的灵活性以及词语语义指向的不固定性仍反映出不少的语法问题,这些都值得我们通过大量的语料进行分析与归纳。
黄廖本《现代汉语》中补语被归纳为7大类,张斌《现代汉语》中少了可能补语,将可能补语细化到结果补语和趋向补语,即结果补语和趋向补语的可能式;胡裕树《现代汉语》同许多学者有着相似的观点,认为“程度也是一种情态”,未提及程度补语。
本文以黄廖本《现代汉语》为范本,参照各版本《现代汉语》教材及相关学术论文、研究成果,对补语及其各种类型进行系统整理、归类,并总结不同补语类型的一般结构形式,结合语料进行分析,力求从语法、语义等方面分析各类补语。
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最早提出“补足语”概念,吕叔湘在《语法学习》中讨论了“附加语”——即现在所说的“补语”。
英汉语的句子成分对比

二、英汉语句子主语的句法特 点和语义特点对比
2.形容词作主语
在句法上,英语形容词作主语有两个特点。 第一是前面一般有定冠词 the ,只有当语义相对的形容 词并列出现或前面另有限定词时,the才可以省去。如:
Advanced and backward only exist in comparison with each other.
除了形式上要求的一致,英语中还有概念上的一致 (notional concord)和毗邻关系 (Proximity)对主谓关系也 会产生影响,这就使情况变得更为复杂,因为它们相互之 间有时会发生冲突。
例如: The public are tired of demonstrations· Fifteen years represents a long period of his life. Either my wife or I am going·
汉语被人称为是“得意忘形”的语言(中小龙,1990), 不仅不用任何形式主语,在意思能够被理解的前提下,连 实义主语也常常可以省去。例如: 到时候了,().该休息休息了。 他有个女儿 ,() 在郊区工作 ,() 已经打电话去了 ,() 下午 就能赶回来。 英语中这样的主语是不能省去的。当然,英语也有一 些没有主语的句子,例如: (I)Hope to hear from you soon. (It)Must be very hot in Africa. (You)Go and fetch me some water. 但是 , 这只是一种主语不出现的情况 , 主语是有的 , 只 不过被省略了而已,而汉语中许多没有主语的句子,我们 是很难给它们补出主语来的。
从语义上看,英语和汉语中的主谓关系大体相似。不过, 由于主语、谓语各自的状况存在着差异 , 汉语中主谓之 间的语义关系就要比英语中的复杂。分析主谓之间的 语义关系,通常的做法是按照主谓(尤其是主语和谓语动 词) 之间在意义上的联系来判定主语在句中扮演的语义 角色(semantic role),划分主语的语义类型。 尽管英汉两种语言中主谓语义关系的情况差别不大 , 但 各自的划分方式却明显地不同。英语中的划分比较细 致。R.夸克等人(1985)将英语中的主语按其语义角色分 为10种: 施事 (agentive) 、受事 (affected) 、接受者 (recipient) 、外 力(external causer)、工具(instrument)、事件(eventive)、 状态者(positioner)、地点(locative)、时间(temporal)和替 代(prop ‘it’)。
如何区分数量宾语和数量补语

如何区分数量宾语和数量补语作者:柴彦莉来源:《文教资料》2010年第10期摘要: 像“一个”、“一遍”等这样的数量短语用在动词后到底是宾语还是补语,容易混淆不清,向来是语法教学中的难点。
对这种“动+数量短语”结构,应根据其中量词短语的性质而定。
如果是物量短语,就是动词后的宾语;如果是动量短语,则是动词后的补语。
关键词: 物量词动量词数量宾语数量补语从黄伯荣的《现代汉语》中“词类”一章知,量词分为“物量词”和“动量词”两类。
“物量词”,又叫“名量词”,表示人和事物的量的单位,是计算事物的,指称动作涉及的对象。
其语法特点是:和数词组合经常用在名词前边说明事物的数量,作定语。
“动量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不指称动作涉及的对象。
其语法特点是:和数词组合成数量短语经常用在动词之后,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次数,作补语,少数也可用在谓语动词之前,作状语,如(一把)拉住,(一刻)也不肯休息等。
但是,表示物量的数量短语有时单独用在动词之后,很容易和表示动量的补语相混淆,那么,它究竟充当句子的什么成分呢?请看下面的句子:(1)他上街买苹果,共买了三回。
(2)他上街买苹果,共买了三斤。
在上面两个句子里,加点的数量短语都用在动词“买”之后,但它们充当的句子成分并不相同。
句(1)数量短语“三回”是对动词“买”的补充说明,说明买的次数,动词和数量短语之间无支配关系,不能补出相应的中心词,不能说“三回苹果”,可见,三回不是“买”涉及的对象,因而是动词的补语。
而句(2)数量短语“三斤”指的是三斤苹果,它是动词“买”涉及的对象,动词和数量短语之间有支配关系,当表示对象的中心词未出现时,它们就以定语的身份代替中心词作了宾语,能补出相应的中心词,因而是动词的宾语。
结论一:如果谓语动词之后的数量短语是动词涉及的对象,量词属物量词,那么它一定是宾语,由于事物的名称在句中谓语动词前已交代,动词之后便省略了事物名称,而用数量短语直接代替这个名词,我们把这种用法叫作“以定语代中心词”的用法。
现代汉语第五版 第四节 短语(12)

17
.
(1)定中短语 格式:定语 + 中心语 = 定中短语
中国文学 定 )中
讨论的问题 明亮的眼睛
我的故乡
一份祝福
18
.
特殊的定中短语: 群众的支持 含蓄的表达 他的到来 狐狸的狡猾 描写的准确
城市建设 经济发展 文艺演出 心理准备 病虫害防治
19
.
(2)状中短语 格式:状语 + 中心语 = 状中短语
26
.
数量短语作宾语或补语的区别: 有名量词的数量短语是宾语:看过三本/走了一个
有动量词的数量短语是补语:看过三次/走了一趟
表时间的数量短语宾语和补语都可作。 用“互换法”区别: 动词和表时间的数量短语(含名词性偏正短语)
可互换的为动宾短语,不可互换的为中补短语。
27
.
练习:
玩三天 成立了两年 等了一小时
35
.
(二)其他短语 实词和实词组成的短语
其他短语 实词和虚词组成的短语
36
.
1、实词和实词组成的短语
(1)连谓短语 格式:谓词语 + 谓词语 = 连谓短语
去图书馆借书 连谓
37
.
出去闲逛 看着心烦 说了很后悔 有责任帮助你 上街买礼物送朋友 怀着一丝希望去找朋友打听消息
38
.
进门脱鞋(连谓短语) 一进门就脱鞋 。(紧缩复句) 穿上衣服走出卧室来到厨房(连谓短语) 穿上衣服,走出卧室,来到厨房。(顺承复句)
39
.
( 2)兼语短语 格式:动语 + 宾语/主语 + 谓语 = 兼语短 语
请他来 动宾
主谓
40
.
派你去西安 选他做代表 有人敲门 叫他接电话
汉语中宾语和补语的区别完整版

汉语中宾语和补语的区别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三十四、汉语的补语包括哪些类型补语与宾语如何区分1、汉语的补语包括结果补语、趋向补语、可能数量、可能补语、数量补语、状态补语、程度补语、时间处所补语。
2、补语和宾语都出现在述语之后,补语主要由谓词性成分充当,作用在于补充说明动作的结果、状态、程度、趋向、可能性等。
宾语主要由体词性成分充当,作用在于指出述语所关涉、支配的人或物。
但是谓词性成分也可以作宾语,而且补语和宾语都可以由量词短语充当。
补语和宾语的区别在于:①补语、宾语与述语之间的语义关系不同。
补语与述语之间是补充说明关系,回答“怎么样”的问题;述语与宾语之间是支配关系,回答“什么”的问题。
②短语作宾语时,述语和宾语之间不能出现结构助词“得”,而短语作补语时,述语和补语之间必须出现结构助词“得”(表示否定的可能补语例外)。
③述宾短语中的述语一般可以用肯定否定的形式提问,而述补短语中的述语不能这样提问。
④宾语有时可以移至述语前,构成受事主语句或“把”字句。
补语的位置比较固定,只能出现在述语后面。
此外,如果述语后出现表示动量成分,一般是补语;如果述语后出现表示物量成分,一般是宾语。
补语和宾语都位于动词后,宾语多数是名词性成分,补语是谓词性成分,但宾语可能用谓词性成分,补语可能用表时段的名词性成分,两者都可用量词短语充当。
划分宾语和补语:1、看关系,宾语回答的是“什么”的问题,如“喜欢安静”,有动宾关系,补语回答的是“怎么样的”问题,是补充说明,如“考虑清楚”;2、看成分的词性:量词短语里如果用物量词,一般是宾语,如“看几本”,如果用动量词,一般是补语,如“看几遍”;3、某些表示时间的成分既可能作补语,也可能作宾语,作宾语时往往可以变换成“把”字句,如“他浪费了两个钟头”可以变换成“他把两个钟头浪费了”,则“两个钟头”是宾语,而“他干了两个钟头”不能变换成“把”字句,则“两个钟头”是补语。
主语、谓语、宾语、宾补、状语、定语解析

主语、谓语、宾语、宾补、状语、定语解析主语是一个句子中所要表达,描述的人或物,是句子叙述的主体。
可由名词、代词、数词、名词化的形容词、不定式、动名词和主语从句等来承担。
谓语是用来说明主语做了什么动作或处在什么状态。
谓语可以由动词来担任,一般放在主语的后面。
宾语是动作的对象或承受者,常位于及物动词或介词后面。
宾语可由名词、代词、数词、名词化的形容词、不定式、动名词、宾语从句等来担任。
定语:用于描述名词,代词,短语或从句的性质,特征范围等情况的词叫做定语, 定语可以由名词,形容词和起名词和形容词作用的词,短语担任。
如果定语是单个词,定语放在被修饰词的前面,如果是词组,定语放在被修饰词的后面。
状语:说明事物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目的,结果方式, 条件或伴随情况,程度等情况的词叫状语。
状语可以由副词, 短语以及从句来担任。
补语是述补结构中补充说明述语的结果、程度、趋向、可能、状态、数量等的成分。
补语与述语之间是补充与被补充、说明与被说明的关系,是补充说明动词或形容词性中心语的,可以回答“怎么样”、“多少次”、“何处”、“何时”、“什么结果”等问题。
补语都放在中心语后头,除了趋向动词、数量词、介宾结构和一部分形容词可以直接作补语外。
补语多用形容词、数量词、趋向动词、介宾结构来担任,各种关系的词组也常作补语。
口诀: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状语有时位主前,逗号分开心有数。
状语状语是修饰限制谓语的成分。
副词的主要功能是作状语,形容词性词组、时间名词、方位词、能愿动词、介宾词组也经常作状语。
状语也可以分为描写性的和限制性的。
多项状语的排列词序离中心语从远及近一般为:表示时间的名词、副词、方位词组、介宾词组;表示处所的介宾词组、方位词组、名词、代词;表示语气、关联的副词;表示条件、方式、范围、目的、对象、关涉的介宾词组和副词;表示情态的形容词、动词。
主语主语是句子的被陈述部分。
(完整版)数量短语作宾语与补语辨析

数量短语作宾语与补语辨析数词和量词很少单独使用,它们经常组合在一起构成数量短语,充当定语、状语、补语。
一般来说,用在名词或代词充当的主语和宾语前作定语;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充当的谓语前作状语;用在动词或形容词谓语后作宾语或补语。
因为形容词不带宾语,所以用在形容词谓语后的数量短语,不管是物量词还是动量词,都一律作补语。
唯独动词谓语后的数量短语,是宾语还是补语,需要加以辨析。
一、首先抓住其中的量词进行辨析。
若是物量词,则为宾语;若是动量词,则为补语。
譬如:(1)这书很好,我买了两本。
(2)这书很好,我读了两遍。
例(1)“两本”表示事物数量,属于数量短语中的物量词,在句中指代的是两本书,中心词“书”承前省略,是动词动词谓语“买”所支配涉及的对象,两者之间有支配与被支配关系,因此,在句中作宾语。
由此可见,物量词承前省略了中心词后,可以代替中心词充当宾语。
如果补上中心词,它就成为定语,不再作宾语。
例(2)“两遍”表示动作行为的次数,属于数量短语中的动量词,它不是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两者之间没有支配与被支配关系,只是补充说明动词谓语“读”的次数,所以只能作补语。
若补上承前省略的中心词,则“两遍”由补语成为状语,由“书”作宾语。
物量词大多用在名词前充当定语,在省略了中心词后可以代替中心词充当宾语,而动量词大多用在动词谓语前作状语。
若用在动词谓语之后作补语,只对动作行为作补充说明。
即使能补出被省略的中心词,也不能充当宾语。
因为动量词只表示动作行为的次数,不是动作行为支配涉及的对象,所以它不能充当宾语,只能充当状语或补语。
尽管有的动量词,既可以表示物量,也可以表示动量,但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它只能选择一种身份——不作物量词,就作动量词,绝不可能同时兼有双重身份。
譬如:(3)一阵风吹过,他不禁打了个寒颤。
(4)我们与敌人拼搏了一阵,终于守住了阵地。
例(3)“一阵”表示物量,在句中作定语;例(4)“一阵”表示动量,在句中作补语。
语文句子成分分析

句子成分分析:——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一、主语、谓语1、主语多表示人或事物。
作为被陈述的对象,在句首能回答“谁”或者“什么”等问题。
例如:(1)今天晚上‖特别冷。
(2)[明天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走出戈壁滩了。
以动作、性状或事情做陈述的对象的主语句。
例如:(1)笑‖是具有多重意义的语言。
2、谓语是对主语的叙述、描写或判断,能回答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等问题。
(1)动词性词语经常做谓语。
例如:他‖[只]答应了<一声>。
南海一中‖留下<过>(许多人)的梦。
我‖[最近]去<了><一趟>北京(2)形容词性词语也经常做谓语。
例如:太阳‖热烘烘的。
人参这种植物,‖娇嫩<极了>。
(3)主谓短语做谓语。
例如:这件事‖大家都赞成。
主语谓语(主谓短语)(4)名词性词语做谓语。
这种情况很少见,有一定的条件限制。
可参考文言文中的判断句。
例如:鲁迅‖浙江绍兴人。
主语谓语(名词短语)明天‖教师节。
主语谓语(名词)她‖大眼睛,红脸蛋。
主语谓语(定中短语,表容貌)3 宾语是动作的对象或承受者,常位于及物动词或介词后面。
宾语可由名词、代词、数词、名词化的形容词、不定式、动名词、宾语从句等来担任。
1)名词性宾语。
这种情况较普遍,多数动词只能带名词性宾语,如:给、读、写、讲、修建、交流、挖、交换、校对、跟随等。
例如:玫瑰花我给你们俩十朵,给你紫红的,给她粉红的。
(2)动词、主谓短语做宾语。
它们充当宾语有一定条件,如:感到、加以、认为、觉得、希望、企图、建议、允许、提议、给以等。
例如:最有效的防御手段是进攻。
(动词作宾语)谁说女子不如男?(主谓短语作宾语)二、定语、状语、补语1、定语“的”定语的标志(1)描写性定语,多由形容词性成分充当。
例如:(弯弯曲曲)的小河。
青春气息。
(风平浪静)的港湾。
(2)限制性定语:给事物分类或划定范围,使语言更加准确严密。
例如:(晓风残月中)的长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量短语作宾语与补语辨析
数词和量词很少单独使用,它们经常组合在一起构成数量短语,充当定语、状语、补语。
一般来说,用在名词或代词充当的主语和宾语前作定语;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充当的谓语前作状语;用在动词或形容词谓语后作宾语或补语。
因为形容词不带宾语,所以用在形容词谓语后的数量短语,不管是物量词还是动量词,都一律作补语。
唯独动词谓语后的数量短语,是宾语还是补语,需要加以辨析。
一、首先抓住其中的量词进行辨析。
若是物量词,则为宾语;若是动量词,则为补语。
譬如:
(1)这书很好,我买了两本。
(2)这书很好,我读了两遍。
例(1)“两本”表示事物数量,属于数量短语中的物量词,在句中指代的是两本书,中心词“书”承前省略,是动词动词谓语“买”所支配涉及的对象,两者之间有支配与被支配关系,因此,在句中作宾语。
由此可见,物量词承前省略了中心词后,可以代替中心词充当宾语。
如果补上中心词,它就成为定语,不再作宾语。
例(2)“两遍”表示动作行为的次数,属于数量短语中的动量词,它不是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两者之间没有支配与被支配关系,只是补充说明动词谓语“读”的次数,所以只能作补语。
若补上承前省略的中心词,则“两遍”由补语成为状语,由“书”作宾语。
物量词大多用在名词前充当定语,在省略了中心词后可以代替中心词充当宾语,而动量词大多用在动词谓语前作状语。
若用在动词谓语之后作补语,只对动作行为作补充说明。
即使能补出被省略的中心词,也不能充当宾语。
因为动量词只表示动作行为的次数,不是动作行为支配涉及的对象,所以它不能充当宾语,只能充当状语或补语。
尽管有的动量词,既可以表示物量,也可以表示动量,但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它只能选择一种身份——不作物量词,就作动量词,绝不可能同时兼有双重身份。
譬如:
(3)一阵风吹过,他不禁打了个寒颤。
(4)我们与敌人拼搏了一阵,终于守住了阵地。
例(3)“一阵”表示物量,在句中作定语;例(4)“一阵”表示动量,在句中作补语。
二、表示时间的数量短语,用于动词谓语后,若补上省略的中心词,能与动词谓语搭配,构成支配与被支配关系,则为宾语。
如果两者不能搭配,无法读通,就是补语。
譬如:
(5)他想了两天,终于想通了。
(6)他化了两天,终于写成了这篇文章。
上述两句中表示时间的数量词“两天”,虽然都能补出中心词“时间”,但是例(5)“想”不能与“时间”搭配,所有只能作补语。
例(6)“化了两天”能与“时间”搭配,则是宾语。
三、动词谓语后所带的数量短语,不管是表示物量、动量,还是表示时间的数量词,只要它单独处于宾语位置,没有其他词语可以作宾语,并且与动词构成支配与被支配关系,就是宾语。
譬如:(7)今天是星期六,离元旦还有一天。
(8)这幢楼高达二十层,我上去只有一次。
例(7)句中“星期六”和“一天”,都是动词谓语“是”(表示判断)和“有”(表示存在)涉及的对象,它们唯一处于宾语位置上,所以都作宾语。
从句中结构成分分析,若作补语,则成分残缺。
例(8)前一分句中的数量词“二十层”,补充说明“高达”的程度,并非是其支配的对象,因此,只能作补语。
后一分句中的“一次”,同样独一无二处于宾语位置,只能作动词“有”涉及的宾语。
综上所述,表示物量的数量短语,只有省略了中心词,才有可能充当宾语,并且补上的中心词,能与动词谓语搭配,构成支配与被支配关系;表示动量的数量短语,大多不能补出中心词。
即使能补出,也不是动词支配的对象,故只能作补语,这是两者最根本的区别。
附注:本文撰写于2002年7月6日,修改于2015年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