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与城市-人在社会中生活ppt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城镇化》乡村和城镇PPT精品课件

《城镇化》乡村和城镇PPT精品课件

郊区城镇化:
城市人口密集,就业难, 环境恶化,交通拥堵;地 租昂贵,生活质量下降;
乡村环境优美,差距缩 小,地租便宜,基础设施 完善。
合作探究 英国的城镇化进程 P36
1、用“s”曲线,描述英国城镇化进程时间段
•初期阶段:工业革命之前(18世纪中叶) •中期阶段:18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 •后期阶段:20世纪下半叶——
3、通过GNSS、GIS查询(摄像、视频…) 如遇堵车,可呼叫就近警车,通过广播告知车辆绕行
4、交通组织、商业组织、城市规划、卫生救护、物流…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RS:遥感系统:数据的获取 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空间定位 GIS:地理信息系统:数据管理、更新、分析
生活应用 城市规划 市政服务 公共服务
课堂小测
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出警中的应用
P41
回答:1、2、3、5问
1、GNSS,定位信息—110指挥中心
2、GIS,所有车辆信息由GIS整理、分析后,寻找离出事地点最近车辆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城镇化
-.
✓城市增多 ✓超级城市出现
✓自然增长 ✓机械增长
任务一
城镇化的意义
1、城镇化概念
乡村人口向城镇地区集聚 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
2、城镇化标志
城镇人口数量增加 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大 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比例上升
3、城镇化发展的动力
相互促进
推拉因素
乡村的推力 城镇的拉力
二战后,加速城市化 遍及全世界
城镇化有差异:70%以上,40%以下主要分布的大洲在哪?
城镇化区域差异:全球、大洲、国家 城镇化进程示意图—“S”曲线
起步 发达国家 早 发展中国家 晚

农村社会学ppt课件

农村社会学ppt课件

前苏联:
前苏联的农村社会学比较突出,早在1923年就成立了农村经济和社会问题调 查委员会,组织和领导大规模的农村社会调查,出版了一些农村社会学的书籍。 虽然之后社会学作为一个学科被取消了,但农村社会研究工作没有停止过,50年 代后期社会学开始恢复重建后,得到了快速发展,研究领域涉及到农村社会结构、 农村生活方式、农村居民的流动问题、人口老化及教育问题、农村文化生活等, 对东欧国家也产生了广泛影响。
社区研究就是用同一区位或文化的观点和方法来分头进行各种地域不同的社区研究民族学家农村社会学家城市社会学家分别考察边疆部落社区内地农村社区沿海沿江都市社区通过静态社区研究了解社会结构通过动态社区研究了解社会历程或同时并进以了解社会组织与变迁的整体
农村社会学
( Rural Sociology )
农村社会发展悖论
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2朝0朝世暮暮纪? 50年代以后美国农村社会学的冲击与转移。
西欧等国:
二战以前不发达。
二战后迫切需要农村社会学的知识指导战后乡村重建,加上美国农村社会 学者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帮助,农村社会学迅速发展。
1951年,法国社会学界的农村问题大讨论,1960年代的农村城市化研究等; 英国社会学者的农村社区调查(如威廉斯、斯塔塞);1957年成立“欧洲农村 社会学工作者协会”,后更名为“欧洲农村社会学会”;1964年和美国农村社 会学会联合在法国举行了第一届农村社会学世界大会。
巴特菲尔德(Butterfield)教授在墨西哥大学任教时(1902),编写了一本 《农村社会学》讲义,1903年发表文章阐述农村社会学的定义、内容和重要性。
农村社会学产生标志
1908年,总统T·罗斯福任命成立了美国“农村生活委员会”,负责主持 全美农村调查研究工作。该委员会组织大批学者对美国农村社会生活进行了系 统全面地调查,发表了一份综合社会调查报告,内容涉及到农村土地、交通、 商业、儿童教育、家庭、妇女、卫生、人际关系等大量社会问题,反映了运用 社会学理论和方法综合研究农村社会的特点,被看成是农村社会学的纲领性文 件。因此,该委员会的成立,被看成是20世纪农村社会学的开端。

第2课 乡村和城市(课件)-【上好课】 七年级人文地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浙江专用)

第2课 乡村和城市(课件)-【上好课】 七年级人文地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浙江专用)

6.今年浙江省的一些老师到四川省的一个贫困县支教,
这说明 ( )
A.人们在社区中生活 B.不同类型的社区具有共同点
D
C.不同的社区规模不同
D.人们往来于区域之间
巩固提高
随堂练习
7 下面四人的谈话,分别表示区域之 间哪方面的联系?
(1)“下个月我们艺术团要去新疆演 出。” _________ (2)“喂!陈老板吗?我们这里需要20 吨山东苹果,请问什么时候到货?”
C
2.下列属于城市聚落居民从事的工作是( )
A.耕作业和畜牧业 B.工业和服务业
C 渔业和林业 D.副业和建筑业
B
巩固提高
随堂练习
3.下列有关乡村和城市聚落景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城市自然景观改变小,建筑密而高
B.乡村道路纵横交错,网线密集 C.城市人口密度大,商店、学校、医院多
C
D.乡村人们的工作节奏快,文化生活丰富
第一单元 人在社会中生活
第二课 乡村与城市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人文地理课件 指导教师:xxx
目录 一



课新知巩
程知识固
导导梳提
入学理高

一 部 分
课 程


课程导入
课程学习目标
01 了解社区的分类和差异。能够对社区的环境及其主要特征进行描述。
02 学会做简单的社会调查,在收集资料和社会调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 社会交往能力。
在山区为了避免洪涝灾害,许多村落建在高地上;
在干旱地区,村落多建在水源充足且供水方便的地方;
在有河流的地方,村落多沿河而建或建在河流交汇处;
在气候温和、地势低平、水源充足的地区村落分布密 集;(如长江中下游平原)

高中地理《城市与乡村》课件

高中地理《城市与乡村》课件

高中地理《城市与乡村》课件一、引言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上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城市与乡村是两种明显的人类聚居形式。

本课件旨在通过深入了解城市与乡村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帮助学生对城市和乡村的发展和区别有更深入的理解。

二、什么是城市?城市是指人口集中、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社会文化活动丰富的区域。

城市的产生与发展,通常与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紧密相连。

城市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以及便利的交通网络,吸引了大量人口涌入。

1. 人口密集城市人口通常集中在相对较小的面积上,人口密度高。

这与资源集中、劳动力需求大等因素有关。

2. 经济发达城市往往是经济的中心,拥有广泛的商业、金融、服务业等产业。

这些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城市的经济繁荣。

3. 交通便利城市交通通常比乡村更为发达,交通网络密集,道路、铁路、航空等交通工具比较完善。

4. 社会文化丰富城市聚集了大量的文化资源,如博物馆、艺术剧场、音乐厅等,人们可以更方便地接触到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

三、什么是乡村?乡村是指地处郊区或农田周围的农村地区,与城市相比,乡村地区的劳动力主要从事农业和畜牧业。

乡村地区通常人口较少,社会布局相对简单,生活节奏较慢。

1. 农业为主乡村地区经济主要以农业为基础,农民通常从事种植农作物、养殖家禽家畜等活动。

2. 人口分散乡村地区人口相对较少,人口密度低,农村人口多数分布在农田周围的村庄中。

3. 交通不便乡村地区的交通网络相对简单,交通工具较少,交通不如城市便利,通常都需要依赖农村公路或者乡村小道。

4. 生活节奏慢乡村地区的生活方式相对于城市来说更为悠闲,人们更注重农田耕作和家庭生活。

四、城市与乡村的相互关系城市与乡村作为人类居住的两种不同环境,互相依存,相互影响。

1. 人口流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寻求更好的经济发展和生活条件。

这就形成了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同时也导致了农村地区劳动力的减少。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乡村和城镇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乡村和城镇PPT课件
第十三页,共四十八页。
(5)在工业时期,城市功能分区受到重视并被引入到城市管理,而我国目前正 处于快速工业化时期,因此,政策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6)一般来说,交通越便利,地租水平越高。 答案:(1)× (2)× (3)√ (4)× (5)√ (6)√
第二页,共四十八页。
强基础 自主诊断
析疑难 合作探究 提能力 通关集训
刷习题 巩固提升
第三页,共四十八页。
一、乡村的土地利用 1.乡村是以__农_业__经__济___活动为主的地区。依据农业生产的特点,农业用地可分为 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不同类型。 2.为了方便生产,农业用地一般分布在村落的_周_围___。乡村以_农__业__用地和_居__住__ 为主。
第十一页,共四十八页。
[练习小测] 判断正误 (1)城市的功能区有明确的界线。( ) (2)城市的功能分区都非常明显。( ) (3)每个城市都有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 (4)许多现代城市的发展,其功能分区受历史因素的影响明显。( ) (5)我国目前许多城市的开发区建设主要是受政策因素的影响。( ) (6)交通便利的地方地租比较高。( )
第六页,共四十八页。
[温馨提示] 城市中的各种功能区以某一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也可能存在 其他用地类型。如住宅区中常存在商店、工厂等,只是商店和工厂用地面积 所占比率较小而已。因此功能区是指某种职能的集中分布区域,也可兼有其 他职能。
第七页,共四十八页。
三、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1.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_经__济__因_素___是影响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这在城市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①城镇里各种功能的活动都要占用一定的土地,而城市土地的供应是有限的。在 市场竞争的环境下,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 _愿_意__付__出_租__金____的高低。 ②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__交_通__便__捷___程度和_距__离_城__镇__中__心__远_近____两个方面。一 般来说,穿过的道路越多,或者距交通干线越近,土地租金越__高__;离城镇中心 越近,土地租金也越__高__。 (2)实际上,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非常复杂。除了经济因素外,政策、文化、 _环__境__等因素也会影响城镇内部空间结构。

城镇与乡村ppt课件

城镇与乡村ppt课件

乡村景观与城镇景观
一、乡村与城镇 2、城镇 ②分类
小城市
大城市
超大城市

中等城市
特大城市
乡村景观与城镇景观
一、乡村与城镇
2、城镇 ③布局 市中心往往有繁华的商
业街,住宅分布广泛,绿地 公园、学校、医院、商店、 体育场等镶嵌其中
外围往往分布着工厂与仓 储中心。它们之间并无明确界 线。一般而言,城市规模越大, 内部景观越复杂。
保护措施二:应在遗产地风貌区保护、文物修缮等方面注意防止 过度开发、“修旧如新”等倾向。
课堂小结
乡村景观
与城市景
观的差异
乡村景观与
城镇景观
城 镇 与
村落发展为城 镇的条件
自然条件:地形平坦、水源充足、气 候适宜、资源丰富
社会条件:政策扶持、交通便利、经济发达
乡 村
发现变化 特点
城镇人口比重增加 城镇规模不断扩大
A.
B.
C.
D.
6.该市成为旅游胜地的优势条件有( D)
A.气候寒冷 B.人口稀疏 C.矿产丰富 D.交通便捷
7.该市气温年变化曲线对应如图中的(A)
A.①曲线 B.②曲线 C.③曲线 D.④曲线
8.小明到达以后,该城市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B)
A.昼长夜短 B.昼短夜长 C.昼夜平分 D.无法判断
课堂练习
20世纪80年代初的深圳渔民村(资料照片)。
2020年8月13日拍摄的深圳市区一景(无人机照片)
城镇和乡村的变化
2.保护特色城乡景观的必要性
城镇和乡村的变化
2.保护特色城乡景观的必要性
(1)一些特色鲜明的村落正 在逐渐减少
(2)部分特色传统民居被高 楼大厦所代替

《城镇化》乡村和城镇PPT课件

《城镇化》乡村和城镇PPT课件

小结
一、城镇化的意义
1、概念:
2、城镇化标志:①城镇人口增加; ②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例上升; ③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大。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 3、城镇化意义:①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③改善城乡居住环境; ④增强区域社会和谐。
新课讲授 1、世界城镇化时间差异
二、世界城镇化进程
新课讲授
二、世界城镇化进程
2、世界城镇化地区差异
(1)发达国家:城镇化起步早,城镇化水平高。 (2)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起步晚,城镇化处于较低水平。
新课讲授 3、世界城镇化进程
70% 30%
二、世界城镇化进程
新课讲授 3、世界城镇化进程
二、世界城镇化进程 郊区城镇化 逆城镇化
发展 阶段
初期 阶段
中期 阶段 (加 速阶 段)
后期 阶段
特征
城镇化水平 较低、发展 较慢
人口和产业 向城镇城 镇人口比重 的增长趋势 甚至停滞
出现的问题 发展新趋势
出现的国 家和地区
问题较少,处于城镇化低水 平时期
出现了劳动力
过挤环、剩境住、恶房交化紧通等张拥问、出城现镇了化郊现区象 题
了解我国的城镇化和区域差异
中国城市群空间分布示意图
2.分析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城镇化水平差异较大的原因。
活动
了解我国的城镇化和区域差异
思路点拨 2.我国东部和中西部的工业化水平、产业结构等差异较大,决定 了我国东部和中西部的城镇化水平的差异较大。
2.我国东部地区工业化水平高,产业结构以第二、三产业为主,尤其是第三产 业比重大。东部地区城镇人口比重远高于中西部地区。
①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城乡空间结构》城镇和乡村PPT课件

《城乡空间结构》城镇和乡村PPT课件
城乡空间结构
Urban and rural spatial structure
-.
目录页
城乡土地利用
城乡空间结构
城乡区位分析
乡村
是主要从事 农业生产、 人口分布较 为分散的地

城镇
是人口达到 一定规模、 主要从事非 农业产业活 动的居民聚
居地
我国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
依据图中信息说出城镇与乡村土地利用区别。
乡村内部空间结构
思考城乡内部空间结构差异
利用方式较为简单 村镇驻地以居住、工业、商业、
交通、行政用地为主 外围以农业用地为主
思考三种乡村聚落形态分布的地区(阅读31页教材)
密集型
人口稠密
旱作农业区
分散型
地形复杂或特殊的生产
类型地区,如水稻生产区
半聚集型
山区
乡村聚落的空间形态 密集型乡村聚落:是一种规模较大、房屋高度密集的乡村聚落,多分布于人
城乡空间结构
城乡土地利用 城乡空间结构 城乡区位分析
思维导图
城市 乡村 城市
乡村 城乡一体化
区位
建设用地为主 农业用地为主
功能区
影响因素
方式简单 节约用地 位置、联系
包括
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 相互联系、干扰、无绝对界线
自然、历史、交通、生态等
发展变化
经济
地租
距市中心远近 交通因素
受地理环境影响 集市流通、地方服务突出
京杭运河地位下降三原因: 1.运河淤塞; 2.京沪线冲击; 3.海运越来越发达;
影响城市区位的社会经济因素
交通条件
政治因素
旅游业
文化因素
巴西利亚
华盛顿 堪培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乡村村落的形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平原聚落分布形态:集中呈团状
山区聚落分布形态:分散呈带状
找一找:这两幅图在分布的形状上有什么不同?
想一想: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不同?
平原上的村落景观,因为地势平坦开阔,聚落一 般呈团状分布。
山谷里的村落景观,这里的聚落一般沿山谷呈带 状分布。
4.乡村聚落的建筑景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气候
展示北京市地图,结合课本的内容介绍,请分析研 究北京的A、B、C四个区,完成下表:
主要特征
主要功能
命名
A 大学、科研单 位、高新技术 产业集中分布 的地区
从事教育、研 究和高新技术 高新科技园区 产品的研究
是商业中心 B 所在地
从事商业活动 商业区
C 方庄小区
居民居住的地方 生活小区
城市的功能
经济功能
地域分 特 点
自然环境
布特点
地势平坦,人
密集型
规模较大,房 屋高度密集。
口稠密的以旱 作农业为主的
平原地区。
分散型
规模小,呈点 状,松散布局。
地势起伏大的 山区或特殊的 生产类型区。
为了避免洪涝威胁,许多村落建在高地上,在干旱地区, 村落多建在水源充足且供水方便宜的地方。
你认为哪些地方聚落分布比较密集,规模较大,而哪些地 方聚落分布较少甚至没有呢?为什么?

9. 语言简 洁,叙 事清楚 ;其议 论,则 联系汉 初宗室 王族作 横向和 纵向的 比较, 借题发 挥,以 此阐述 自己的 思想观 点。
10. “静” 是中国 茶道修 习的必 由途径 。老子 说:“ 至虚极 ,守静 笃,万 物并作 ,吾以 观其复 。”庄 子说: “水静 则明烛 须眉, 平中准 ,大匠 取法焉 。”老 子和庄 子所启 示的“ 虚静观 复法” 是人们 明心见 性,洞 察自然 ,反观 自我, 体悟道 德的无 上妙法 。道家 的“虚 静观复 法”在 中国 的茶道 中演化 为“茶 须静品 ”的理 论和实 践
21
1.李丽的家乡是乡村聚落,还是城市聚落? 乡村聚落。 2.李丽家乡的人们从事的生产活动方式主要
是什么? 主要从事经济林木的生产。 3.举例说明该聚落的分布、形态等自然环境
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二、城市聚落
1.城市聚落相关概念 (1)聚落 =城市聚落+乡村聚落 (2)一般来说,城市聚落是在乡村聚落的基础上 发展而来。商业是城市出现的重要因素。 (3)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形 成的较大居民点。城市,一般包括了住宅区、 工业区和商业区。 (4)城市居民主要从事工业、商业和服务业等方 面的工作。
23
2.城市的由来
一般而言,城市聚落是有乡 村聚落发展来的。 村落----市井----集市----城市
24

河印
尼 罗
流 域
度 河 流
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




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城市多数在 大河的冲积平原上
25
2.城市聚落景观的特点
26
27
28
3.不同特色的城市景观
29
文化名城——巴黎
43
城市农村之间的交往:
城市
乡村
经济 信息 物资 技术 文化……
44
45
小结
大多数社区有一个共同点,这就是 他们总是与一定的地理区域相联系。
不同区域间的联系不仅限于物产方 面,还包括经济,文化,信息,技术和人 才等各个方面。
46
乡村与城市-人在社会中生活ppt优秀 课件
小结
区域间有差异,正因为有差异才有 交流的必要。一个区域的优势,可能正 好能弥补另一个地方的劣势,因此,我 们应该进行区域间的优势互补,促进不 同区域的共同繁荣。

落 的
渔村 从事渔业捕捞和水产养殖业的地区
类 型
林场
从事培育、管理、采伐森林为主的 地区
牧村 从事畜牧业为主的地区
P10阅读图1-21,思考:乡村聚落中,按人 们所从事的生产活动,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
A:农村,以从事种植业生产为主的人聚居 的地方。 B:渔村,渔民聚居的村庄,人们主要从事 渔业捕捞和水产养殖业。 C:林场,从事培育、管理、采伐森林等工 作的人们聚居的地区。 D:牧村,以畜牧业为生的牧民们聚居的地 区。
【小结】
乡村聚落的形态 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平原上的村落景 观,因为地势平 坦开阔,聚落一 般呈团状分布。
山谷里的村落景 观,这里的聚落 一般沿山谷呈带 状分布。
乡村建筑与自然 人文因素的关系
不同聚落的民居 建筑,因所处自 然环境的不同, 以及当地人们生 活习俗、历史文 化等方面的不同, 在外观及建筑材 料上会有明显的 差异。
2.尽管美 、印、 巴三者 关系何 其暧昧 ,但是 美国和 印度走 向军事 合作的 态度相 当明朗 。
3.乔冠华 是个从 不设防 的人, 他能够 在国际 舞台上 叱咤风 云,却 无法应 对政治 生活中 的阴谋 和陷阱 ,最后 付出的 宝贵的 生命为 代价。
4.国庆假 日是人 们休闲 的大好 机会, 那段时 间里, 我市解 放路上 到处都 是游玩 购物的 人,直 到深夜 ,大街 上还是 不绝如 缕,热 闹极了
第二课 乡村与城市
一、乡村聚落
1.定义(课文P9第一段)
乡村聚落,即村落,是乡村地区人们 的居住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和社会活 动的场所。
2.乡村聚落的分布与自然环境关系
分散型乡村聚落景观:多形成独家村或 散村的景观。
密集型村落
密集型村落景观:村内房屋密集,村 外果园、菜地、耕地、牧场相围的景观。
49
乡村与城市-人在社会中生活ppt优秀 课件
造成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两者景观差 异的主要原因在于( C) A.地形和气候的差异 B.占地面积的大小 C.劳动生产生活方式的差异 D.居民人口的多少
乡村与城市-人在社会中生活ppt优秀 课件
乡村与城市-人在社会中生活ppt优秀 课件
1.口语交 际能力 不仅显 示着一 个人的 语言水 平,更 体现着 一个人 的自信 、智慧 和风度 。
48
乡村与城市-人在社会中生活ppt优秀 课件
下列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中,属于信息交 流的是(B) A.安徽的宣纸销往北京 经济交流 B.北京某大学生在网上查询有关深圳人才
信息交流
市场的信息 C.浙江的教师到四川支援教育 人才交流 D.新疆人来深圳卖新疆产的葡萄干 物产交流
乡村与城市-人在社会中生活ppt优秀 课件
乡村与城市-人在社会中生活ppt优秀 课件
47
乡村与城市-人在社会中生活ppt优秀 课件
【练习】
尽管社区的类型很多,差异很大,但 大多数社区都有一个共同点(C) A.与一定的地理区域联系松散 B.在一定的区域内互相同化 C.与一定的地理区域相联系 D.在一定的区域内互不联系
乡村与城市-人在社会中生活ppt优秀 课件
9
为什么南方房屋的屋顶坡度比北方房屋 大?
因为南方多降水天气,南方大多屋顶 坡度较大是为了方便排水,使雨水不会积 蓄在屋顶。
10
人文因素
福建客家土楼:以土 作墙,呈圆形、半圆 形、方形,呈现团结 御敌的文化氛围。
各地区乡村聚落中的房屋建 筑,因所处自然环境的差异,以 及人们生活习俗、历史文化等方 面的差异,在外观及建筑材料上 各有特色。
自然景观 建筑物
以农田为主, 高楼林立,交
房屋稀疏
通网络纵横交

低,稀疏
高,密集
公共实施 人口
类型少、数量 类型多、数量
少、不够便利 多、非常便利
人口数量多、 人口数量少、
人口密度小、 人口密度大、
农民
工人
39
三、往来在区域之间 1.社区调查 2.各区域间为什么要发生联系?(1)各区 域自然和人文环境不同,社会生产和生活 特点各异。 (2)为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 (3)各区域之间相互联系交流,可以实现 优势互补。 3.各区域间的联系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19
4.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是(B ) A.气候湿热的雨林 B.温带湿润的平原 C.干旱的沙漠 D.地势高峻的山区
5.极地地区,因纽特人的房屋是(C )
A.窑洞
B.竹楼
C.冰屋
D.高架屋
7.李丽的家乡是一个美丽的地方,那 里四面环山,山上树木郁郁葱葱,有 着60多平方千米的面积,居住着一万 多勤劳朴实的村民。为了使家乡更美 好,他们每天辛勤地劳动着。终于, 家乡与外界相连的公路更宽了,学校 的设备更先进了,山上的数木更绿了, 果树上的果实更沉甸甸了、村民的脸 上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7. 从文中 反映的 信息来 看,汉 初四分 天下是 按功论 封,这 个功主 要是征 伐平定 之功, 而刘信 在这方 面功小 ,所以 只封得 列侯。 但作者 却从“ 七门三 堰”对 后世吏 治的启 迪和警 示上提 出了以 是否惠 泽人民 为尺度 的功劳 观,这 是难能 可贵的 。
8. 本文以 叙述为 铺垫, 以议论 为主体 。其叙 事以作 者陆续 了解七 门堰历 史的过 程为线 索,
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水源充足(井、 泉、湖滨、 河畔等地)
土壤肥沃,适于 耕作
地形平坦
交通便利(交通 沿线和交汇处、 沿海港口等地)
自然资源丰富 (林、渔、矿
等地)
历史文化、宗教信 仰、生活习俗等
5.村落的类型和生产方式
乡村聚落
农村 牧村 渔村 林场 耕作 放牧 捕鱼 伐木
14
农村 从事种植业为主地区
5.高中语 文学习 一定要 多读多 思多积 累,只 有打好 基础, 才能实 现自己 高远的 目标; 如果毫 无知识 储备, 在激烈 的竞争 中,只 能是铩 羽而归
6.我们学 生都应 该懂得 :发展 自己的 智力, 必须与 培养自 己的非 智力因 素结合 起来, 因为二 者是休 戚相关 ,紧密 相连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