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门立雪的主人公是谁 程门立雪的故事介绍
程门立雪的故事

程门立雪的故事
1、“程门立雪”的故事
杨时有一次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俩一起去老师家请教。
当时正值冬季,下着皑皑白雪,他们来到程颐家时,刚好看的到老师在打坐休息。
杨时两人不敢打扰到程颐,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静静地等待先生醒来。
由于天寒地冻,人冷得直发抖,杨时的一只脚还冻僵了,但是他们依然静静地在门外等候。
过了很久,程颐终于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游酢,只见他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己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
2、程门立雪的含义:
1、求学一定要学会坚持,千万不可以半途而废。
2、要学会尊重别人,只有尊重别人才会让别人尊重自己并且重视自己。
3、遇到困难要知难而上,信念必须坚定。
3、程门立雪给同学们的启示
尊重师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从小就要学着尊重老师、尊重长辈;在学习上,要保持谦虚的态度,遇到问题要虚心向他人请教,同时要坚持不懈地学习,不能半途而废,只有这样才能成功。
程门立雪的故事是谁

程门立雪的故事是谁程门立雪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则著名故事,讲述的是唐代大将军程婴的故事。
程婴是唐朝末年的一位骑兵将领,在唐朝安史之乱后,宦官专权,朝廷腐败,社会动荡,人民疲惫沮丧。
程婴历任各地将军,作战一直胜利,令人敬佩,但在一个寒冬之夜,他却因为一件小事引起了人们的虔诚。
那个寒冬之夜,程婴正在巡逻时,遇到了一个无家可归的老人。
程婴心中仁爱之心泛起,让老人在寺庙过夜,自己却冒着严寒在门口站了一个晚上,直到第二天天亮,寺门才开启。
这一幕深深打动了围观的人们,大家张嘴赞扬程婴的仁义之风,让他成为一个偶像和楷模。
“程门立雪”的传说,从此变成为流传于中华民族深处的美谈,成为一种崇高的精神象征。
后人也因此仿效之风,掀起了尊老爱幼、报国爱民的浪潮。
研究认为,这种精神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珍贵的财富,是对人文关怀的最优秀表达。
程婴作为一个将领,本应该是个严肃的军人,却在那个小小的举动中体现出了人道主义精神。
其中体现了他对弱势群体的关照和爱护,把自己的利益看作是与老人的服侍之间的差异,并将自己的生命付之东流。
这种仁义之风,气度不凡,恰恰是唐代文化中重视人文精神,亲和民心的表现。
“程门立雪”在当时的社会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无数绘画和书法家都曾将其画出,成为了一种艺术形式。
在肆虐的反派者、赤壁三百年后的大火、建筑的拆除之中,“程门”,却是广大民众心中的传说。
在当今这个萎靡不振的时代,“程门立雪”的传说对于人们的影响无疑是积极的,它体现了人类的内心之美,不仅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也是种道德的传播。
总之,“程门立雪”的故事形象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影响了无数人的人生,都以此为榜样,去践行这种近乎鲜活的精神。
今天,“程门立雪”依然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不仅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共同认可,更是广大人民心中的楷模。
程门立雪故事

程门立雪故事程门立雪,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故事之一,讲述了一个忠臣义士的感人故事。
故事发生在北宋时期,当时的皇帝是宋仁宗。
故事的主人公是程婴,他是宋仁宗的重臣。
程婴是一个忠心耿耿的人,他为人正直,不畏权贵,深得宋仁宗的信任和器重。
有一天,宋仁宗听说了一个关于程婴的谣言,谣言说程婴私藏了财宝,贪污受贿。
宋仁宗非常生气,他命令程婴在寒风中立雪。
程婴知道自己清白无辜,但他也知道皇帝的话是不能违抗的。
于是,程婴只好在程门外的雪地上站立,任凭风雪肆虐。
程婴站在雪地上,一动不动,他的心中充满了忠诚和坚定。
他相信,只要自己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洗刷清白。
程婴的忠诚和坚持感动了许多路人,他们纷纷为程婴遮风挡雪,送来温暖的衣物和食物。
但程婴始终不肯离开,他坚信自己的清白和忠诚。
在程婴站立雪地的第二天,宋仁宗听说了程婴的坚持和忠诚,他深感惭愧和内疚。
于是,宋仁宗亲自前来程门,下令取消了程婴的处罚,并且对程婴表示了深深的歉意。
宋仁宗还在程婴的家中举行了盛大的宴会,以示对程婴的尊重和感激。
程门立雪的故事,深刻地展现了忠臣的忠诚和坚贞不渝。
程婴以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的清白和忠诚,也感动了皇帝和众多的人民。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忠诚和正直是无价之宝,只有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信念,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
同时,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皇帝也是人,他也会犯错,但只要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勇于改正,就能得到人民的原谅和支持。
程门立雪的故事,历久传诵,成为了中国传统美德的典范。
我们应该向程婴学习,做一个忠诚正直的人,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和感染他人,为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愿我们都能像程婴一样,坚守自己的信念,做一个对得起良心的人。
程门立雪的故事和意思

程门立雪的故事和意思
程门立雪是一则中国寓言故事,讲述了程门中的两位学者——陆游和杨万里之间的一件小事。
故事的大意如下:
陆游和杨万里都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
一天,他们来到程门(位于今浙江省绍兴市南)拜访一位老师,名叫程颐。
程颐是当时著名的学者和哲学家,他十分欣赏陆游和杨万里的才华,便邀请他们前来相会。
在程颐家中,陆游和杨万里面对着一碗白开水,开始了他们的论文写作。
陆游在文中阐述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杨万里则表达了自己对文学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
然而,当两位学者写作的时候,程颐突然中风,不能动弹。
他的后代为了表示对老师的尊重和感激之情,在教学时打开了他的房门,让陆游和杨万里可以直接进来学习。
这个故事的意义在于,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和支持可以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工作,同时也体现了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要谦虚谨慎,不应该过分自大,同时也要珍惜身边的人和机会,不断努力追求自己的目标。
程门立雪的故事

程门立雪的故事程门立雪,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爱情故事之一,它发生在北魏时期。
故事的主人公是北魏时期的名士程婴和他的妻子卢仝。
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源自于他们的爱情故事,至今为人们传颂。
程门立雪的故事发生在北魏时期,程婴和卢仝是一对相濡以沫的夫妻。
程婴是北魏时期的名士,他为人正直,深受人们的敬重。
他的妻子卢仝也是一个贤惠美丽的女子,两人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然而,幸福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太久。
北魏政权的变动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故。
在北魏政权的变动中,程婴被牵连进了政治斗争之中,最终被贬为了一个小官员。
在北方严寒的冬天,程婴和卢仝被迫离开了家乡,前往贬所。
在路上,程婴和卢仝遭遇了寒风凛冽的天气。
他们的衣衫单薄,风雪交加,寒风刺骨。
然而,尽管如此,程婴和卢仝并没有放弃,他们依然坚定地向前走着。
最终,他们来到了一个小村庄。
这时,他们看到了一座程门,门前积雪厚达三尺,寒风凛冽。
程婴和卢仝并没有停下脚步,他们依然坚定地站在程门前,不顾风雪的侵袭。
这一幕被村民们看在眼里,感动了村民们的心。
村民们纷纷为程婴和卢仝送去了衣物和食物,帮助他们度过了难关。
程婴和卢仝感激地接受了村民们的帮助,他们心中充满了感激和感动。
程门立雪的故事,讲述了程婴和卢仝在寒风中依然坚定地站在程门前的情景。
这个故事传颂了他们坚贞不渝的爱情和高尚的品德。
他们在逆境中依然坚定不移,这种精神感动了无数的人们。
程门立雪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在逆境中坚定不移,不要轻易放弃。
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勇敢地面对。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克服困难,走向成功。
程门立雪的故事,也告诉我们要感恩他人的帮助。
在困难的时候,不要自私地只顾自己,要感恩他人的帮助,学会接受他人的关爱。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逆境中得到帮助,走向成功。
程门立雪的故事,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
它告诉我们要坚定不移,勇敢面对逆境,感恩他人的帮助。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出困境,迎接成功的曙光。
愿我们都能像程婴和卢仝一样,在逆境中坚定不移,迎接美好的明天。
程门立雪背后的故事

程门立雪背后的故事
"程门立雪"是一个中国古代的成语,出自《宋史·程颢传》。
这个成语的典故背后是北宋时期两位著名学者程颢和程颐的故事。
程颢(1032-1085)和程颐(1033-1107)是兄弟,同时也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学说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两人都是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尤其是在教育和学术研究方面有着卓越的贡献。
故事发生在程颐担任国子监祭酒的时候。
有一天,下起了大雪,程颐在讲学时,门外有一位学生名叫杨时,他是程颐的学生,也是后来的理学家。
杨时因为大雪无法离开,但又不想错过程颐的讲学,于是他就站在门外,在大雪中聆听程颐的教诲。
等到讲学结束后,杨时的身上已经积满了厚厚的雪,但他仍然恭敬地站在那里,没有丝毫的不耐烦。
程颐看到杨时的情景,非常感动,于是就说:“雪中送炭,胜过锦上添花。
”这句话后来演变成了“程门立雪”的成语,用来形容学生恭敬师长,不畏艰难,求学心切。
"程门立雪"这个成语不仅反映了杨时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师长的尊敬,也体现了程颐作为老师对学生的关怀和教诲。
这个故事成为了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佳话,被后人传颂不衰。
1。
讲程门立雪的故事

讲程门立雪的故事
程门立雪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故事之一。
主人公是程颢和程颐两兄弟,他们是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被认为是当时最有才华的学者。
有一天,李冶的儿子李神枢在程门外站了一整天,等待程颢和程颐的出现。
他完全不知道两位兄弟仍在家里沉思苦思,不舍得抛下书本和思考,除非必须外出,否则很难拜见他们。
他们的学生都在门口向李神枢解释道:“程先生今天不出门,恕不
见客。
”
但是李神枢仍然站在门口,坚定地等待。
渐渐地,太阳落山了,小雪飘下来了,地上积了一层积雪,程门上也有了一层雪。
李神枢仍然在门口站了整整一个晚上。
他冷得直打哆嗦,这是因为他觉得程颢和程颐是自己的老师,他非常敬爱他们,也希望能学到他们的知识。
第二天早上,程颢和程颐听到外面有人在咳嗽,大声喊叫。
他们问门外的人是谁,才知道是李冶的儿子在门外。
听到这个消息,两兄弟终于决定出门迎接李神枢。
他们从门前经过,看到李神枢站在一旁,直到他们到来时才敢站起来。
两兄弟非常感动,他们觉得这位年轻的李神枢对知识有着深刻的渴望和热情。
他们决定把他作为他们的学生,教他学术,并亲自向他讲解许多重要的思想。
从此,他们的理学派别得到了更多的追随者,李神枢也成为了其中的一员。
程门立雪的故事说明,不论何时何地,真正的知识求取者都应该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
即使在寒冷的冬天里,哪怕站在大雪中,也应该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努力拼搏。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收获,才能成为人生的赢家。
程门立雪的故事

程门立雪宋朝时候,有个读书人叫杨时,他非常尊敬老师。
他的老师是当时著名的学者程颢。
杨时四十多岁的时候,程颢死了。
他听说程颢的弟弟程颐也是一个有学问的人,就又拜程颐为老师。
有一个下雪天,杨时去找程颐请教一个问题。
他到了程颐家里,听说程颐正在睡午觉,便一声不响地等着。
过了好久,程颐醒了,才知道杨时已经等了好久,赶忙起来同他议论问题。
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得很厚了。
杨时这种爱好学习、尊敬老师的优良品德,受到了很多人的称赞。
释义:人们就把这件事概括成“程门立雪”这句成语,来形容那些爱好学习又尊敬老师的人。
雪寒侍立传佳话杨时29岁时,同游酢一道拜程颢为师,元丰八年(1085年),程颢去世,杨时与游酢为了深入研究理学,又一同拜程颢之弟程颐为师。
有一次,杨时遇到一个不明白的问题,就和游酢一起向程颐请教。
时值隆冬,大雪飞扬,程颐正在瞑坐,两人不敢惊动,站在门外静待。
程颐既觉,见二人侍立,说:“贤辈尚在此乎,日既晚,且休矣。
”二人出门时,地上积雪已有一尺。
这就是著名的“程门立雪”的故事,其中所体现的杨时尊师重教、笃诚尚学的精神,迄今仍被杨氏后人作为家风传承下来,奉为圭臬,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
俭以养德重立志杨时十分注重引导孩子树立远大的志向。
一日杨时问长子杨迪:“我给你取名迪,字遵道,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杨迪说:“迪,就是开导的意思;遵道,就是遵循孔孟之道嘛。
”杨时听了点点头说:“不仅如此,我也希望你传承和弘扬二程理学,效法圣贤,幼而学,壮而行,做一个于国于民有用的人。
”杨迪听从父亲的教诲,饱读诗书,立志成为经世济国之才,后来考中进士,官至奉议郎。
杨时提倡“俭以养德”的家风。
一次午饭,小儿子杨造看见饭桌上的青菜豆腐,就放下筷子不想吃。
杨时问他:“古圣贤是如何对待吃住的?你能把那句话背出来吗?”杨造嗫嚅道:“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杨时说:“你能背出来,很不错,可是你有没有照着去做呢?你不是吃不饱饭,而是嫌没肉吃,跟君子相比,是不是差了一大截?”接着杨时又讲了孔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的故事,继而对杨造说:“你才几天没吃肉,怎么就耐不住了呢?”杨造听了低着头,大口大口地吃起饭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键入文字]
程门立雪的主人公是谁程门立雪的故事介绍
“程门立雪”这个成语家喻户晓。
程门立雪的意思指学生恭敬受教。
现比喻尊敬师长。
它出自宋代著名理学家将乐县人杨时求学的故事。
程门立雪的典故
杨时从小就聪明伶俐,四岁入村学习,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
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
他一生立志著书立说,曾在许多地方讲学,备受欢迎。
居家时,长期在含云寺和龟山书院,潜心攻读,写作教学。
程门立雪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师程颐,以求学问上进一步深造。
有一天,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俩一起去老师家请教。
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浓云密布。
他们行至半途,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冷飕飕的寒风肆无忌惮地灌进他们的领口。
他们把衣服裹得松松的,匆匆赶路。
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
杨时二人担心惊动打扰老师,就在门口静候,没有吵醒先生。
这时,远山如玉簇,树林如银妆,房屋也披上了洁白的素装。
杨时的一只脚冻僵了,冷得发抖,但依然恭敬侍立。
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
后来,杨时学得程门立雪的真谛,东南学者推杨时为“程学正宗”,世称“龟山先生”。
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相关人物
这则成语里的“程”就是指孝感著名理学家、“凤凰二程”中的弟弟程颐。
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兄弟,均为北宋时期著名理学家和教育
家。
颢、颐二人孩童时代读书求学于姥姥家———孝感董湖西北隅(今孝南闵集乡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