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门立雪的故事
程门立雪寓言故事(通用5篇)

程门立雪寓言故事程门立雪寓言故事(通用5篇)宋朝的时候,有一位有学问的人,名叫杨时。
他对老师十分尊敬,一向虚心好学。
“程门立雪”便是他尊敬老师、刻苦求学的一段小故事。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程门立雪寓言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程门立雪寓言故事篇1【出处】《宋史·杨时传》:“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
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云。
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程门立雪寓言故事】杨时从小就聪明伶俐,四岁入村学习,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
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
他一生立志着书立说,曾在许多地方讲学,倍受欢迎。
居家时,长期在含云寺和龟山书院,潜心攻读,写作教学。
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师程颐,以求学问上进一步深造。
有一天,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俩一起去老师家请教。
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浓云密布。
他们行至半途,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冷飕飕的寒风肆无忌惮地灌进他们的领口。
他们把衣服裹得紧紧的,匆匆赶路。
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
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
这时,远山如玉簇,树林如银妆,房屋也被上了洁白的素装。
杨时的一只脚冻僵了,冷得发抖,但依然恭敬侍立。
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
后来,杨时学得程门立雪的真谛,东南学者推杨时为“程学正宗”,世称“龟山先生”。
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启示】“程门立雪”这个成语家喻户晓。
它出自宋代着名理学家将乐县人杨时求学的'故事。
【汉字】程门立雪【拼音】chéng mén lì xuě【释义】程门立雪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指尊敬师长。
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
【出处】《宋史·道学传二·杨时》【近义词】尊师重道尊师重教【反义词】班门弄斧【造句】我们在学习和工作当中,应该有程门立雪的精神,虚心向他人学习。
成语故事程门立雪

成语故事程门立雪程门立雪。
在中国古代,有一位名叫程颢的学者。
程颢是北宋时期的一位重要学者,他和朱熹一起被称为“程朱理学”的创始人。
程颢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他对待学生非常严格,但也非常关爱他们。
有一天,程颢正在家里备课,突然听到有人在门外求救。
他打开门一看,原来是一个穿着破烂的年轻人。
年轻人的脸色苍白,浑身上下都是雪。
程颢立刻把他带进屋里,给他换上干衣服,烧了一壶热水给他洗脚。
程颢的妻子也给他准备了热饭热菜,让他填饱肚子。
年轻人感激地看着程颢,说道,“您是程颢先生吧?我听说您是当今最有学问的人,我特意前来求教。
”程颢笑着点点头,他知道这个年轻人一定有什么问题要向他请教。
于是,他耐心地听着年轻人的问题,然后给予了他很好的解答。
年轻人听完程颢的解答,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他站起身来,向程颢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离开了程家。
过了几天,程颢在街上遇到了这个年轻人。
年轻人已经换上了整洁的衣服,看起来精神抖擞。
他走过来向程颢道谢,说道,“多亏了您的指点,我终于明白了很多道理。
我一定会好好努力,不辜负您的期望。
”。
程颢听了很高兴,他对年轻人说,“年轻人,你要好好努力,不要辜负自己的才华。
学问是无止境的,只有不断地学习和钻研,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
年轻人点点头,表示一定会努力。
他向程颢告别之后,迈开大步走向了自己的未来。
程门立雪,这个成语来源于这个故事。
程颢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他待人宽厚,乐于助人。
年轻人在他的帮助下,得到了很大的启发,也因此受益终身。
程门立雪的意思是指客人来访,主人出来迎接,表示主人对客人的尊敬和热情。
这个成语后来也被引申为对待客人或者学生要以礼待人,表示主人的待客之道。
这个成语告诉我们,待人要有礼貌,要善待他人,不管对待学生、朋友还是陌生人,都要以礼相待。
只有用心去感受别人的需要,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
同时也要努力学习,不断进取,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这是古人的智慧,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道理。
程门立雪背后的故事

程门立雪背后的故事
"程门立雪"是一个中国古代的成语,出自《宋史·程颢传》。
这个成语的典故背后是北宋时期两位著名学者程颢和程颐的故事。
程颢(1032-1085)和程颐(1033-1107)是兄弟,同时也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学说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两人都是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尤其是在教育和学术研究方面有着卓越的贡献。
故事发生在程颐担任国子监祭酒的时候。
有一天,下起了大雪,程颐在讲学时,门外有一位学生名叫杨时,他是程颐的学生,也是后来的理学家。
杨时因为大雪无法离开,但又不想错过程颐的讲学,于是他就站在门外,在大雪中聆听程颐的教诲。
等到讲学结束后,杨时的身上已经积满了厚厚的雪,但他仍然恭敬地站在那里,没有丝毫的不耐烦。
程颐看到杨时的情景,非常感动,于是就说:“雪中送炭,胜过锦上添花。
”这句话后来演变成了“程门立雪”的成语,用来形容学生恭敬师长,不畏艰难,求学心切。
"程门立雪"这个成语不仅反映了杨时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师长的尊敬,也体现了程颐作为老师对学生的关怀和教诲。
这个故事成为了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佳话,被后人传颂不衰。
1。
程门立雪的故事

程门立雪宋朝时候,有个读书人叫杨时,他非常尊敬老师。
他的老师是当时著名的学者程颢。
杨时四十多岁的时候,程颢死了。
他听说程颢的弟弟程颐也是一个有学问的人,就又拜程颐为老师。
有一个下雪天,杨时去找程颐请教一个问题。
他到了程颐家里,听说程颐正在睡午觉,便一声不响地等着。
过了好久,程颐醒了,才知道杨时已经等了好久,赶忙起来同他议论问题。
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得很厚了。
杨时这种爱好学习、尊敬老师的优良品德,受到了很多人的称赞。
释义:人们就把这件事概括成“程门立雪”这句成语,来形容那些爱好学习又尊敬老师的人。
雪寒侍立传佳话杨时29岁时,同游酢一道拜程颢为师,元丰八年(1085年),程颢去世,杨时与游酢为了深入研究理学,又一同拜程颢之弟程颐为师。
有一次,杨时遇到一个不明白的问题,就和游酢一起向程颐请教。
时值隆冬,大雪飞扬,程颐正在瞑坐,两人不敢惊动,站在门外静待。
程颐既觉,见二人侍立,说:“贤辈尚在此乎,日既晚,且休矣。
”二人出门时,地上积雪已有一尺。
这就是著名的“程门立雪”的故事,其中所体现的杨时尊师重教、笃诚尚学的精神,迄今仍被杨氏后人作为家风传承下来,奉为圭臬,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
俭以养德重立志杨时十分注重引导孩子树立远大的志向。
一日杨时问长子杨迪:“我给你取名迪,字遵道,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杨迪说:“迪,就是开导的意思;遵道,就是遵循孔孟之道嘛。
”杨时听了点点头说:“不仅如此,我也希望你传承和弘扬二程理学,效法圣贤,幼而学,壮而行,做一个于国于民有用的人。
”杨迪听从父亲的教诲,饱读诗书,立志成为经世济国之才,后来考中进士,官至奉议郎。
杨时提倡“俭以养德”的家风。
一次午饭,小儿子杨造看见饭桌上的青菜豆腐,就放下筷子不想吃。
杨时问他:“古圣贤是如何对待吃住的?你能把那句话背出来吗?”杨造嗫嚅道:“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杨时说:“你能背出来,很不错,可是你有没有照着去做呢?你不是吃不饱饭,而是嫌没肉吃,跟君子相比,是不是差了一大截?”接着杨时又讲了孔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的故事,继而对杨造说:“你才几天没吃肉,怎么就耐不住了呢?”杨造听了低着头,大口大口地吃起饭来。
程门立雪完整的故事

程门立雪完整的故事程门立雪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礼节性的表达方式,它源于战国时期的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被后来的文化和文学评论家奉为经典,成为中华民族尊敬师长、规范文明的典范。
下面,我们来讲述这个故事的完整内涵。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赵仲侍,是赵国的一位知名战士和将军,具有极高的权威和威仪。
赵仲侍的门前树着一根葱绿色的竹竿,这是他和家人之间的一种约定好的信号,来表示他安全归来了。
有一天,赵仲侍的一位学生嵇康来拜访他,赵仲侍正在洗澡,无法立刻接见,于是命家人把竹竿立在门前。
嵇康看到这个竹竿,认为赵仲侍已经回来,于是便进屋在外面等着赵仲侍。
过了许久,赵仲侍才洗完澡出来,看到门前有人,便命人去问是谁,得知是嵇康便带着一摞衣物出来见他。
此时,赵仲侍看到嵇康怒不可遏地瞪着自己,这让他十分不解。
嵇康解释说:他在门前等了很久,自己和门前的竹竿一起等到冰雪天气,门柱上还有自己的血迹,自己已经考虑到要离开了。
赵仲侍听了这番话,十分惭愧,知道自己疏忽了礼仪,躬身向嵇康的方向拜倒,并在门口立下了一堆雪人以示他的崇敬之意。
这个故事的背后,是中国传统文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精神的一种具体表现。
赵仲侍被认为是一个好老师的代表,他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在教育自己,践行礼仪之道。
他即使是忙于自己的事务和个人的需求,仍然不忘对嵇康的敬重和待人谦和。
而嵇康在所受的冷落亏待之后,没有表现出愤怒或报复,而是坚守自己的位置,等待着他的老师。
这个故事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不仅被用于教育学生尊师重道,还在中国社会中被广泛应用。
程门立雪的含义已经扩展到了个人的行为处世、职场礼仪、社交礼仪等多个方面。
今天,在中国,程门立雪已经成为了发扬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和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也是提高文化人权意识、促进社会和谐的一种方式。
在现代的中国文化实践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程门立雪这种传统精神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发扬。
例如,在国际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总是无论出现何种场合,都以恭敬、礼貌、领导者形象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持道德和习惯的象征。
程门立雪故事概括

“程门立雪”是主要是:宋代有一个叫杨时的人,去拜访一个叫程颐的大学问家。
那天正下着大雪,而程颐刚好在睡觉,杨时怕打扰到老师休息,又不想放弃求学。
于是就在门口的雪里站着,恭候老师。
等程颐睡醒的时候,积雪深达一尺。
有关“程门立雪”的最早史料,主要有两个。
一个是《二程语录·侯子雅言》:“游、杨初见伊川,伊川瞑目而坐,二人侍立,既觉,顾谓曰:‘贤辈尚在此乎?日既晚,且休矣。
’及出门,门外之雪深一尺”。
一个是《宋史》中的《杨时传》:杨时和游酢“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扩展资料:
“程门立雪“的主人公是杨时。
“程”就是指孝感著名理学家、“凤凰二程”中的弟弟程颐。
程门立雪,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指尊敬师长。
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
程门立雪这则成语出自《宋史·杨时传》。
杨时和游酢去拜会当时著名的理学家程颐。
程颐正在闭目养神,杨时、游酢二人恭敬地站在一旁,等了很长时间。
程颐醒来,门外已雪深一尺。
后人就以“程门立雪”作为尊师重道的范例。
“程门立雪”也可说成“立雪程门”。
程门立雪的故事

程门立雪的故事程门立雪,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故事之一,它发生在春秋时期的鲁国。
故事的主人公是程颢和程颐兄弟,他们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也是孔子的学生。
程门立雪的故事源自《史记·孔子世家》,成为一部家喻户晓的经典故事,被人们传颂至今。
故事的情节很简单,但却蕴含着深刻的道德内涵。
相传有一天,程颢和程颐两兄弟在家中讲学,突然下起了大雪。
有一位学生来拜访他们,但程颢和程颐并没有因为下雪而停止讲学,而是继续坚守自己的职责。
雪越来越大,学生们纷纷离开,只有一个学生仍然站在门外,不愿离去。
程颢和程颐见状,十分感动,于是一起走到门口,为这位学生挡住了风雪。
这个故事虽然简短,却蕴含着深刻的道德意义。
程颢和程颐不畏严寒,继续讲学,表现出了儒家学派强调的“不畏艰难,坚守正义”的精神。
而他们为学生挡雪的举动,则体现了仁爱之心,表现出了儒家所倡导的仁义道德。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应当坚守自己的职责,不畏艰难,同时也要心怀仁爱,关爱他人。
程门立雪的故事不仅仅是一则简单的传说,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
它告诉我们,无论是在学业上、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都要坚守自己的职责,不畏艰难,做到有始有终。
同时,也要学会关爱他人,懂得仁爱之心。
这样的精神,不仅是儒家学派所倡导的,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具备的品质。
程门立雪的故事,历久弥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
它告诉我们,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我们都应该坚定不移地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同时也要学会关爱身边的人。
这样的精神,不仅在古代有价值,在当今社会同样具有深远的意义。
总之,程门立雪的故事,是一则充满正能量的故事。
它告诉我们,应该坚守职责,不畏艰难,同时也要学会关爱他人。
这样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和传承。
愿我们都能像程颢和程颐一样,不畏艰难,坚守初心,做一个有责任感、有爱心的人。
程门立雪的故事意思简短

程门立雪的故事如下:
北宋有一个叫杨时的人,他非常尊敬老师。
有一年,他去向程颐求学,程颐见杨时请求学问,就耐心地给他讲解,但他也一直打扰老师,所以程颐有时候也会发脾气。
有一年,杨时和同学一起去向程颐请求学问,但程颐刚好在睡觉。
因为不敢打扰老师,所以他们就站在门外等待。
等了好久,程颐终于醒了,他们就赶快进去请教问题。
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很深了,但他们还是尊敬老师,没有被困难吓倒。
程门立雪的故事含义如下:
1.求学一定要学会坚持,千万不可以半途而废。
2.要学会尊重别人,只有尊重别人才会让别人尊重自己并且重视自己。
3.遇到困难要知难而上,信念必须坚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程门立雪
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古人尊师敬师的故事.宋朝的时候,有一位有学问的人,名叫杨时,他对老师十分尊重,一向虚心好学。
“程门立雪”便是他尊敬老师、刻苦求学的一段小故事。
杨时在青少年时代,就非常用功。
后来中了进士,他不愿做官,继续访师求教,钻研学问。
当时程颢、程颐兄弟俩是全国有名的学问家。
杨时先是拜程颢为老师,学到了不少知识。
4年后,程颢逝世了。
为了继续学习,他又拜程颐为老师。
这时候,杨时已经40岁了,但对老师还是那么谦虚、恭敬。
有一天,天空浓云密布,眼看一场大雪就要到来。
午饭后,杨时为了找老师请教一个问题,约了同学游酢一起去程颐家里。
守门的说,程颐正在睡午觉,他们不愿打扰老师的午睡,便一声不响地立在门外等着。
天上飘起了鹅毛大雪,越下越大。
他们站在门外,雪花在头上飘舞,凛冽的寒气,冻得他们浑身发抖,他们仍旧站在门外等着。
过了好长时间,程颐醒过来了,这才知道杨时和游酢在门外雪地里已经等了好久,便赶快叫他们进来。
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得有一尺多深了。
杨时这种尊敬老帅的优良品德,一直受到人们的称赞。
正由于他能够尊敬师长,虚心向老师求教,学业才进步很快,后来终于成为一位全国知名的学者。
四面八方来向他求教的人,都不远千里地来拜他为老师,大家尊称他为“龟山先生”。
“程门立雪”的故事就这样从北宋流传下来,经过千年的光阴,激励着
一代又一代学子尊师重教,诚心求学。
同学们尊敬老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老师的劳动是平凡的,然而又是伟大的。
我们应该学习“程门立雪”中的杨时同学们,就让我们将心底的那份对老师、对学校的挚爱以最简单的方式表达出来,让我们以尊师爱校为动力,以理想、信心为针,以勤奋,拼搏为丝,去编织自己彩色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