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必修一 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合集下载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一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共18张PPT)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一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共18张PPT)

问题探究四
18世纪英国内阁与同时期中国 的内阁有什么区别?
问题探究三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什 么?有何历史作用?
1、君主制、民主制、贵族制三者融 为一体;
2、君主保留,但议会掌权;
3、以议会和责任内阁为核心;
4、国王临朝不理政,代表国家, 是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
课堂小结
一、“光荣革命” 二、《权利法案》的制定
议会可以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要求内阁下台; 内阁要么下台,要么宣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下院议长 约翰·伯科
英国首相卡梅伦
英国女王
是谁在统治英国?
女王 Queen
议会 Parliament
内阁 Cabinet
内阁首相 Prime minister
国家元首 国家权力中心 国家政府 政府首脑
他(它)们是如何产生的?分别拥 有哪些权力或者职能?
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课标要求:
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 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 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阁承担实际行政职责。
1721年,罗伯特 ·沃尔波尔成为英国
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
假如你是英国下院议员,你是如何当选 的?
假如你是英国首相,你是如何当选的? 你的地位如何?你有哪些权力? 假如你是英国首相,你是如何组阁的? 内阁有哪些权力?
选民 选举 下院议员
国王 任命 多数党领袖为首相
首相 提交 国王 批准
内阁和政府成员名单 责任制内阁组成
掌握国家大权
首相
组织内阁
内阁
内阁与首相共 进退
国王
统而不治
议会 国家权力中心
英国首相布莱尔追随美国出兵伊拉克,因而在 国内饱受争议,你认为: ◆ 内阁成员大体上是赞成还是反对?为什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第二十八页,共30页。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1832年第一次议会改革
第十一页,共30页。
二 有限君主的演进
英国选举权扩大示意图
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1689
年)
工业资产阶级(1832年) 小资产阶级和上层工人(1867年)
成年男性公民(1885年) 年满30岁的妇女(1918年) 年满21岁的妇女(1928年) 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分男女(1969年)
第十二页,共30页。
二 有限君主的演进
材料 6
“妥协”的维多利亚
1841年保守党第一任领袖罗伯特·皮尔 率领保守党获得大选胜利,迫使维多利亚女 王让其组阁……从此,下院在大选中获胜的 多数党直接组织内阁,内阁首相和阁员在一 般情况下须从多数当中挑选。
——曹婉莉《从责任内阁的特点看英国议 会与内阁的关系》
开始逐渐形成。
4 .19世纪前半期,随着 的发展,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力量逐步增强,积
极谋取参政权; 1832年, 方案获得通过。
在议会中获得了更多的参
政权和选举权 ,英国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进一步完善。
5. 现代英国君主立宪制度是 、贵族制与 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它的
主要特点是虽然保留了君主,但由议会掌权,以 为核心。
B.大庄园主
C.工业资产阶级
D.新贵族
第二十七页,共30页。
5.1841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相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阁员之 间的意见分歧表态说:“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 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后因托利党 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内部意见一致是内阁制主要原则 B.首相与普通阁员享有平等权力 C.内阁集体责任制基本成形成 D.政党之间的斗争决定内阁政策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共30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共30张PPT)

五、英国代议制演变过程的特点:
1.从发展过程看:随着资本主义发展而逐步完善渐进而温和;民众斗争与
政府妥协相结合;尊重传统和遵循惯例等,体现了连续性、渐进性、创新
性的特点。
2.从确立的方式上看,以革命方式推翻封建统治,以法律形式确立君主立
宪制。
3.从代议制的内容看,国王“统而不治”,议会至高无上,责任内阁逐步
英国女王的头衔全称是 “天佑大不列颠及北爱 尔兰联合王国和她的其 他领土及领地的女王、 英联邦元首、基督教护 教者伊丽莎白二世”
• 英王是国家元首,在对外交往中代表英国 • 英王是国家的人格化,成为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 • 英王作为英联邦首脑,还起着维系英联邦的纽带作用
19
四、发展--1832年议会改革
9
【学思之窗】
Í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
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行为。
立法权
Í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
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
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征税权
Í议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议会选举干涉权
Í 除经议会同意之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
承担实际行政职伯特 沃波尔。内阁制开始形成于1721年。
2、内阁的组成:内阁首脑是首相,内阁成员是各部大臣。集体负责与首相共进退
责任内阁(政府)是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的政权组织形式。
3、运行机制:(在内阁制下,议会与政府的关系是如何体现的?)
(1)议会与首相: ①产生:议会中多数党的领袖获得国王任命即
8
二、议会权力的确立
——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1、确立标志 1689年《权利法案》 思考:为什么以《权利法案》作为议会权力确立(英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课件(共27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课件(共27张PPT)
⑴内阁的起源: ⑵内阁的形成:1721年
英国第一任 首相
布朗 沃尔波尔
⑶内阁的运作:
英国前任 首相
内阁的由来
国王召集部分要员在小房间开会向他们咨询国务 内阁 出现,但不是法定组织 反映了______
两党派政见不同,争吵不休,国王便从多数党当中挑选谋 臣 内阁对______ 议会 负责的原则产生 国王优柔寡断,内阁避免决策反复,决定内部意见一致再 呈报 内阁集体一致 _______ 的原则形成 不懂英语的德国远亲继承王位,渐不出席内阁会议, 内阁群龙无首 ________ 多数党领袖 成为首相
你知道吗?
当今世界上除英国以外,还有 哪些国家实行君主立宪制?
目前世界上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一般认为有: 欧洲:英国、挪威、瑞典、丹麦、荷兰、比利时、卢森堡、 西班牙、安道尔、摩纳哥、列支敦士登 亚洲:日本、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尼泊尔 非洲:毛里求斯 美洲:加拿大、巴哈马、安提瓜和巴布达、巴巴多斯、 伯利兹、圣克里斯多福与尼维斯、圣卢西亚、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格林纳达、牙买加 大洋洲:澳大利亚、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图瓦卢、 所罗门群岛
A、军事权
B、司法权
C、立法权
D、征税权
《权利法案》
保证了议会哪些权利?
•议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议会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之外 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询问。————
•为申请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议 会应经常集会。————A、集会权Fra bibliotekB、选举权
本课小结
1.一条主线: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 立、发展、完善过程 2.两个趋势:君主权力逐渐削弱 议会权力不断增强 3.三个转移:立法权由国王到议会 行政权由国王到内阁 政治权利由贵族民主到 工业资产阶级民主并下 移到公民民主

人教版必修一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人教版必修一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在议会选举中取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阁,该党 的领袖担任内阁首相
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
2、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自主学习1:请阅读教材38页,归纳内阁制的形成过程并完 成《导练》填空。
自主学习2:根据教材38页,完成《导练》关于责任内阁制 运作机制的填空。准确把握内阁、国王、首相、议会之间 的关系,从而理解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掌握首国相家提行政名大组权织;内决阁定国家 重权要。内决(阁策首与;相首通成相过为议国政会家治掌政共握治进立生退法活
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国王“统而不治”
(国家元首、英联邦首脑、最高权力象征) (2)议会权力至上(掌立法权,权力中心) (3)内阁制为核心(掌行政大权,对议会负责) (4)三制合一(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的混合体)
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背景
自主学习1:根据教材,完成《导练》关于背景的梳理。
自主学习2:根据教材和所学,分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的根本原因?
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 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自主学习3:根据教材和所学,并简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 主要过程?
1640年革命爆发→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1649年建立 资产阶级共和国(克伦威尔统治)→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查理二士和詹姆斯二世)→1688年光荣革命(议会邀请玛丽和 威廉共同统治英国)。
△克伦威尔
1、总体结论:克伦威尔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的著名领导人,军事家,政治家。 2、功绩主要表现在: A.军事上:领导议会军迅速击溃了王党军队,取得了内战胜利。远 征爱尔兰和苏格兰,满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B.政治上:处死国王查理一世,结束了英国的封建王权统治,建立 了共和国;就任护国主,建立军事独裁统治,从根本上巩固了资产 阶级革命的成果,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C.外交上:颁布《航海条例》,打击荷兰的中转贸易,同瑞典、丹 麦、葡萄牙等强国签约,巩固了英国的海上权威和商业利益。 D.文化上:扶持文化教育,提倡宗教信仰自由。 E.经济上:积极发展工商业,使英国工业生产超过革命前水平 。 3、局限:克伦威尔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活动充满了高压、血 腥和暴力,有专制和残暴的一面(远征爱尔兰、苏格兰,实行无议会 统治,建立军事独裁,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其缺点与局限,本 质上是由当时资产阶级发展不成熟决定的。

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提纲: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提纲: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高中历史必修一:7.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背景:1、13 世纪,英国议会制度基本形成,以《大宪章》为依据,要求限制王权。

2 、新航路开辟以后,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控制了议会,17 世纪初斯图亚特王朝的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宣扬君权神授,和议会发生矛盾。

根本原因:封建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直接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奉行“君权神授”,并宣称议会权力来自国王,和议会发生矛盾。

爆发:1640 年革命爆发。

过程:1640 年—1688 年,英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

二、《权利法案》1 、背景:1688 年,英国议会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她的丈夫荷兰执政威廉承袭英国王位,并统治英国。

这场不流血的政变,历史上称为“光荣革命”,标志着议会取得胜利。

2 、内容:1689 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议会主权,从立法权、司法权、税收权、军事权等方面限制了国王权利。

3、意义: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的权利受到议会的明确限制,它标志着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

4、影响:“光荣革命”后,英国的贵族地主阶级与资产阶级实行集体统治,统治方式从人治走向法治,英国社会从此进入第期稳定发展时期。

三、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 、内阁的含义:内阁原来是指国王召集亲信大臣商议国家机密的秘密小房间,后来指决议国家大事的最高行政班子。

2 、首相制度的形成。

18 世纪,“首相”产生,国王逐渐退出内阁,成为“统而不治” 的虚君。

第一任首相:1721 年沃波尔。

3、确立内阁对议会负责的制度。

4、国王权力的逐渐削弱。

5、维多利亚女王时期,让在议会选举中取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阁,该党的领袖就是理所当然的首相。

6、19 世纪中期,责任内阁制度确立。

四、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1 、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是礼仪性的国家元首,首相是最高行政首脑,即政府首脑;内阁对议会负责,内阁与首相由议会选举中取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建内阁及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以代议制为基础,议会掌握国家主权;实行分权原则。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优秀教学案例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优秀教学案例教案
2.教师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点评和总结,提炼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核心要点。
3.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对英国君主立宪制进行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短文,深化对君主立宪制的理解。
2.提醒学生在撰写作业时,注意查阅相关资料,提高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
2.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3.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二)讲授新知
1.详细讲解《权利法案》的颁布背景、内容及其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影响。
2.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具体运作机制和特点。
3.结合教材,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英国君主立宪制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意义。
2.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起源和发展过程,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结合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设计相关的情境题,让学生在解答过程中深化对君主立宪制的理解。
(二)问题导向
1.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起源为切入点,提出问题:“为什么英国会建立君主立宪制?”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优秀教学案例教案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高中历史必修一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起源、发展过程以及其特点,从而培养学生对英国政治制度的认识和理解。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以“权利法案”的颁布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重要法律依据。通过分析“权利法案”的内容和影响,使学生认识到君主立宪制对英国政治制度的重要意义。同时,结合英国的民主制度,让学生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知识点总结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概念解读1.代议制:议会由选举产生的议员组成,代表选民行使国家权力,这就是所谓的代议制。

(又称代议制民主)。

特点:集体统治作用:防止专制独裁;资产阶级不同集团的权益之争在议会中得以和平方式解决。

2.君主立宪制:资本主义国家以世袭的君主为国家的元首,君主的权力根据宪法规定,受到限制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

3.责任制内阁: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的一种行政权力的组织形式。

一、君主立宪制建立的基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背景:(1)经济上: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2)阶级上: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壮大(3)政治上:斯图亚特王朝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根本原因)2.过程:1640—1688(1)斗争方式:议会斗争——革命——议会斗争(2)革命结束:“光荣革命”(1688年)“光荣革命”的含义:不流血,政变。

“光荣革命”的实质:资产阶级与新贵族同封建势力妥协。

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权利法案》(1689年)1、《权利法案》颁布的目的:限制国王权利。

2、《权利法案》的内容: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

3、《权利法案》的作用:①建时代的权神授遭到否定,君主权力由法律赋予,受到法律严格制约。

②议会不但掌握制定法律的权力,还可以监督政府和决定重大的经济政策③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三、君主立宪制的发展——1832年议会改革1.改革的原因:工业革命以后,工业资产阶级兴起,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

2.改革的内容:1832年,议会进行了选举改革。

2.改革的意义: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席,大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四、君主立宪制的完善——责任制内阁的形成1.责任制内阁的形成过程:①光荣革命后,国王召集内阁。

② 18世纪后,国王退出内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一、背景
1.背景:
斯图亚特王朝的专 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 资本主义的发展 。
2.英国革命过程
建立共和国 1649年
光荣革命 1688年
革命爆发 1660年 1640年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材料 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
目3中. 意最义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
个有长有期利专于制政传局 统的 稳的定国及家资找本到主了义一发个展 , 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 制为“君控主立制宪者制”的的确办立法奠。定了基础。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1.有人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实际上是议会的变革,“革
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这表明C( )
A.革命前后国王的地位没有变化,只是议会发生的变化 B.革命后议会与国王共同掌权,二者之间是平等的 C.革命前后国王和议会不仅互换了位置,而且发生了质变 D.革命只是改变了统治形式,本质没有改变
——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外部运行机制: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 内阁就要垮台;首相也可不辞职,提请国王解散 议会,重新选举。
看到结果,请思考巴尊马是如何解决矛盾的呢?
首相:巴麦尊(辉格党领袖)强烈要求发动 第二次鸦片战争。
内阁:支持巴麦尊的主张。 议会:否决了巴麦尊的提案。 女王:对巴麦尊失利痛心,但无可奈何。 结果:巴尊马内阁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爆 发。
请回答:这说明国王又逐渐丧失什么权力?
故事二 “48小时首相的亨利•配兰 的提案,导致配兰率领全体阁员集体辞职。乔治二世 恼羞成怒,任命巴思伯爵为新财政大臣,但巴思伯爵 受到了上届阁员的抵制,只当了两天首相就被迫辞职 ,时称“48小时首相”。乔治二世被迫请配兰复职并接 受了其苛刻条件,由此开创了新的先例。
二、确立(1689年《权利法案》)
第一条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
律或停止 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立法法行权为。
第四条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
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征,税…权…
皆为非法。
第六条 除经议会同意之外,平时在本军王事国权内
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权利法案》
小资产阶级和上层工人(1867) 成年男性公民(1885) 年满30岁的妇女(1918) 年满21岁的妇女(1928)
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分男女(1969)
5.(江苏单科·16)
“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 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 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 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
选区分配不合理。 的分配本来就是按贵族势力的分布决定的,……这同工业革命
后的新状况产生了非常尖锐的矛盾。
材料二 1796年时,120名下院议员是贵族或贵族子孙,占下 院总人数的21%,还有数百人与贵族有亲戚关系,或者是在贵
议员分配不合理。 族的赞助下当选的,二者加在一起,超过全院人数的70%。 ——程汉大《文化传统与政治变革》
的状态。”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D上
() A.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 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 C.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 D.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
4.(海南单科·19)
从1870年到194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一共更换了108届内阁,每届内阁平均存 在时间约为8个月。造成内阁频繁变动的
原因在于( A)
A.内阁对议会没有形成权力制衡 B.总统职权不完全受宪法制约 C.两大政党轮流组阁 D.立法与行政权力合一
材料一 自1688年政变以来……议会的地位大为提高了。…… 但其选举制度却仍然是中世纪确定的,它将议会下院的议席固 定地分配给各个选区,这些选区不仅不包括新兴的工业城市和 经济地区,而且有很多地方随着星移斗转早已凋敝。以往选区
• 解决:解散议会,重新选举,辉格党上台。
2.(海南单科卷·11) 1841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相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 议上就阁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表态说:“我实际上不在
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
们要说同样的话。”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
数,墨尔本内阁辞职。这反映出,当时英国(C)
A.内部意见一致是内阁制主要原则 B.首相与普通阁员享有平等权力 C.内阁集体责任制基本成形 D.政党之间的斗争决定内阁政策
3.(2019·北京高考·22)
1924年,英国保守党和自由党对工党政府提出 了谴责动议,工党政府将它视为不信任案。按
照英国政治体制,政府接下来可以( B)
A.否决谴责动议,继续执政 B.要求解散议会,重新大选 C.将谴责动议提交国王裁决 D.向最高法院提起违宪诉讼
三、发展(1721年责任内阁)
故事一 不懂英语的国王 1714年即位的乔治一世出生于德国,不懂英语, 对英国的事务也不感兴趣,甚至不出席内阁会议而 让是大国臣家们元去首料,是理国家事统。一1的72象1—征1;74作2为年英,联沃波尔主持 政 由邦此府首开工脑始作,,形还实成起着际。维上系成英为联英邦国的的纽第带一作任用首。相。内阁制
四、完善(1832年议会改革)
1、改革原因: 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兴起,要 求获得政治权利。
2、改革内容: 降低了对选民选举资格的限制,工 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席。
3、改革作用: 为工业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英国选举权的扩大
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1689) 工业资产阶级(1832)
第八条 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选。举权
第九条 议会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
由,不应……受到弹劾或询问。 言论自由
第十三条 为申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
强与维护法律起见,国会应时常集会。集会权
——《权利法案》
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 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君主立宪制政 体确立起来。
——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内部运行机制:内阁成员集体负责,政治上与首相共进退。
故事三 “最年轻的首相”
1782年秋,诺思—福克斯内阁因议会通过不信任 案,被迫集体辞职。24岁的小皮特上台组阁,再遭议 会不信任。但他寻求国王的支持,解散了议会下院, 重新选举,最终取胜,反对派议员被驱逐出议会下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